箓竹山房
菉竹山房
.分析《菉竹山房》以环境气氛的渲染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菉竹山房》描述封建时代一个恋爱、婚姻的悲剧。
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过了一辈子几乎是与人世隔绝的孤寂的墓中人似的生活。
小说并不在这一爱情悲剧的故事上多化笔墨,而是着力于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作者是这样描写菉竹山房的住宅环境的:“屋子高大,阴森”“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观。
”这尘封的住房不仅是二姑姑悲惨命运的见证,更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
陪着她住在这座大屋里二十多年的丫头兰花,深情也同样凄幽。
陪伴她们的还有壁虎、蝙蝠和燕子,在兰花轻唤燕子的悠悠长叹里,细致入微地渲染出她们的孤独和寂寞。
尤其是二姑姑异乎寻常地谈起阴间的丈夫,那个沉于扬子江底的亡灵,不仅常会梦见,而且好像真的会每年回家“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这个在精神上以“鬼”为伴的细节,令人揪心地表现出二姑姑孤寂的绝望的悲哀。
这锁闭、尘封的大屋,散发着陈腐发霉的气息,笼罩着神秘恐怖的氛围,加上主人阴郁的神情和低幽的语调,处处让人觉出这确乎是一座阴暗死寂的坟墓,而禁锢其中的二姑姑已经是一具十足的幽灵。
弥漫在菉竹山房里的这种阴森的气氛,在作品的最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渲染,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远处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墙壁悬挂的《钟馗捉鬼图》上那个鬼,仿佛“栩栩欲活”;接着窗外轻微的脚步声,突然窗上露出“鬼脸”……这一切层次分明地把菉竹山房鬼气阴森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峰,小说对环境气氛的大肆渲染目的在于写人,因为人和环境是“相协调”的,这样就写出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人似的性格特征,揭示出畸形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生。
二姑姑的人生悲剧更加能扣动人心,发人深思。
菉竹山房教案[整理版]
菉竹山房教案[整理版]菉竹山房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1994)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
原名祖缃,字仲华,十四岁时改名祖襄,笔名吴组缃、芜帝、野松、寄谷、木公等。
安徽泾县茂林人。
父亲吴庆余是个秀才,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反对科举,学洋文,后弃文经商,小有资产,在家乡兴办了两所私立小学。
泾县茂林村虽然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建宗法制的陈规旧习。
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石灰坑内活活烧死的惨剧。
而吴氏大家族的迅速分化,形成各阶层人物,又使吴组缃有机会接触族内一些贫苦劳动者,从而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
所以他的小说创作总是以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但按内容又可分为恋乡情绪小说和社会剖析小说。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3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小草》,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刊出的短篇小说《鸢飞鱼跃》,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1927年同沈菽园女士结婚,在养正、福群小学任教员。
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在清华大学时期,是吴组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他创作的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小说《一千八百担》,借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衰落。
吴组缃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
1933年升入清华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但没读完研究生就离开了。
菉竹山房_2
这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悲剧的根源是 封建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是容不得男女自 由恋爱的,更不要说少男少女一时冲动野合 于后花园,那是人人鄙夷的。在那个社会里, 让女子抱着死去男人的灵牌做新娘这种扼杀 人性的荒唐之举反而会得到嘉许。从此,二 姑姑在枯寂阴暗的老宅中销蚀尽青春年华。 这是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造与人世几乎隔 绝的古墓似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人似的性格特征。
C.二姑姑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生理需要遭到压制, 人格心理遭到扭曲,不人不鬼,虽生犹死,表达了作者对 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
D.二姑姑终究是嫁给了一个死魂灵,19岁的少女按常理 是不会轻易坚守住寂寞煎熬的,可她熬了下来,想其因由, 是性格使然,因为爱人已死,承受不住打击。
鲁迅先生说:“翻开封建社会的 历史,满眼两个字,“吃人”!封建礼 教是不断的吃人,它吞噬了无数女子 的青春身体和灵魂。”
二姑姑压抑的人生、扭曲的心
理是封建礼教“吃人”历史的又 一注脚。
❖ 纵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几乎 千篇一律的给我们一种思维定势:中国 妇女就是典型的“苦难”的代表,在他 们的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枷锁。她们没有 “人”的权利和自由,三从四德、三纲 五常的精神牢笼.紧紧地把她们束缚在 一个失却灵与肉的世界里。她们没有爱 的权利,没有申诉的权利,甚至都丢失 了反抗的权力,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 的眼泪汪汪!
❖
畸形婚姻制度——无辜生命的祭坛 建宗法观念——陈腐男权的强化剂 封建伦理道德——精神奴役的枷锁
主旨感悟
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概括一下文 章主旨
❖
《菉竹山房》通过传统女性二姑姑年轻 时的恋爱、婚姻的凄凉人生历程与悲苦 扭曲心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吃人礼教 与“阴阳婚”的落后愚昧习俗对人性的 压抑与摧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 公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对自然人性的肯定。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江西省萍乡市玉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萍乡市玉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箓竹山房吴组缃阴历五月初十和阿圆到家。
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要我和阿圆到她老人家那里去住些时候。
二姑姑的故事好似一个旧传奇的仿本。
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聪明年少的门生,因为看见叔祖房里的帐幔,笔套,与一幅大云锦上的刺绣,绣得都是各种姿态的美丽蝴蝶,对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
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放佚风流①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若干年后,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
绣蝴蝶的小姐那时才十九岁,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
少年家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教化之处,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洒不下来。
沿着响潭两岸的树林中,疏疏落落点缀着二十多座白垩瓦屋②;西岸上,紧临着响潭,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花,变成槁色。
——这座村子便是二姑姑的村庄金燕村,这座大屋便是二姑姑的家宅箓竹山房。
二姑姑多年不见,显见得老迈了。
那张苍白皱褶的脸没多少表情。
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
她引我们进到内屋里,自己跚跚颤颤地到房里去张罗果盘,吩咐丫头为我们打脸水——这丫头叫兰花,三十多岁了。
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屋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
二姑姑说没指望我们来得如此快,房子都没打扫。
领我们参观全宅,顺便叫我们自己拣一间合意的住。
邻着花园有座雅致的房,门额上写着“邀月”两个八分字。
菉竹山房
• LOGO的添加:
箓竹山房
–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 色方案】下调整。 – 内页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首页直接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 字体格式的设置:
–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 调整。
思想内容
一、控诉了封建礼教与“阴阳婚”落后习 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二、从“菉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
落后与停滞。
三、表达对主人公人道主义的同情,对自然人性 的肯定与赞美。
写作特色
• 1、生动、细腻而逼真的景物描写,营造出阴 森、恐怖、带有鬼气的氛围 。
写作特色
• 2、以“我”的讲述、活动为中心线索,描绘 出二姑姑的独特形象 。 • 侧面叙述与正面描写,记忆中的故事与现实中 的情节,都在“我”的目光与叙事中得到了统一 ,有力地塑造了一个悲剧命运的传统妇女形象。
前人评价 在一个被封建牢笼禁锢成鬼的驱壳中 ,剖露出埋在心灵深处的灼热的人欲来。 告诉人们封建传统是怎样把一个活生 生的人排挤在社会之外,使人变成非人的 冷酷。
层次结构
• (一)开头至第九节,故事开端,做客山庄的缘由。 “于 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 • (二) (十节至第十五节)故事的发展,初到箓竹山房, 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
二姑故事的三个版本
我们的身份 二姑的生活环境 两层偷窥 为什么要偷窥 偷窥的尴尬
人 物 二姑姑
(年轻时)容貌:古典闺秀型;性格:心细、手巧、 识字、爱慕少年才子;还有一定的青春期勇气。 偶然事件:幽会 自缢殉情 阴阳婚姻 (如今)容貌:衰老;行动:迟钝;神情:凄清阴暗。 月夜偷窥
菉竹山房
阿圆
1.局外人,她的感受相对于读者来说更 可靠; 2.它是我的妻子,保证她的感受真实地 传达与我并通过我表现; 3.为女性,代表现代文明与二姑姑形成 对比; 4.阿圆和我同来自另一世界
蝴蝶
1.为么二姑姑与少年相恋不告诉家 人? 2.被捉后,叔祖撮合周旋为什么没有成 功? 3.少年死后,二姑姑殉情,为什么哟同意 了?
主题
通过对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 人生历程的表现,揭示出封建传
统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
残。
关于“鬼”
1.鬼屋——箓竹山房
作用:侧面渲染与烘托
关于“鬼”
2.女鬼——?
钟馗抓鬼图
关于“鬼”
为什么二姑姑和兰花要扮鬼? 姑爹鬼魂是怎么回事? 二姑姑和兰花晚上来干什么? 二姑姑为什么变态?
魅力皖南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文房四宝:宣纸的原产地 皖南事变的发生地
关于“冥婚”
1.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婚配并合葬的 习俗 2.生者与死者成婚,又称“阴阳婚”
泾县茂林村:二十余座牌坊,规模宏大,世所罕见
灰霾背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 虽已经过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 大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建 意识、贫困落后依然十分沉重地压 抑着人民群众。
小结
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 的摧残与迫害; 2.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 落后与停滞; 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
阅读
曹禺《雷雨》
菉 竹 山 房 吴
组 缃
阴郁故事
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 少女,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 的环境竞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 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殉情,才得以抱着 灵牌拜堂“成婚”。 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菉竹山 房,整日与“福公公”、“虎爷爷”喃喃自 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终至性格变 态,窥视新婚夫妇。
箓竹山房
吴组缃的小说和散文创作
吴组缃(1908—1994),安徽省泾县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和文学史家 。1930年左右开始写作,他本 时期的作品多收于《西柳集》和《饭余集》。 小说创作 吴组缃出生在皖南山区的泾县茂林村。 这个村子虽然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建 宗法制的陈规旧习。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 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石灰坑内活活烧死 的惨剧。而吴氏大家族的迅速分化,形成各阶层人物, 又使吴组缃有机会接触族内一些贫苦劳动者,从而较多 地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的小说创作总是以 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但按内容 又可分为恋乡情绪小说和社会剖析小说。
内容讲习
这是吴组缃表现恋乡情绪的作品中的一类,描写在封建 礼教统治下越轨的妇女,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深切的 同情。她们有的被活活打死、烧死、活埋的,有的则成 了贞女、节妇、烈妇,被高大的牌坊旌表着,往往内里 隐藏着许多刻骨的悲剧。她们是被封建统治者制出的舆 论压迫成的牺牲者。《菉竹山房》中守活寡的二姑,过 着鬼一般的生活。兰花也是如此。她们没有享受正常生 活的权利,只能在阴暗、冰冷、绝望的自我欺骗中,期 望每年死者灵魂的归来。壁虎和蝙蝠成了她们黑暗人生 中珍视的福公公和虎爷爷,因为她们还能感觉到慰藉的 已只有这些暗夜才常来的动物了。 封建礼教对人们特别是对妇女的压迫与摧残,真是太触 目惊心了。
吴组缃 《西柳集》 冷静的农村社会分析,高度集中、 深入开掘平凡的人和事。人物个性化,地方色 彩,精密而流动的叙事风格。 《樊家铺》 农村的残破,母女关系的变态。 《一千八百担》 争夺宗祠积谷的丑恶表演,反 映农村经济的崩溃。 《菉竹山房》 守寡的二姑,内心仍藏有爱火。 诡秘的行为,阴森的气氛。
箓竹山房
《箓竹山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自然 。
[ 关键词 】 篆竹山房; 女性; 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 中图分 类号 : 0 . / 66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2—81 (00 0 O 1 0 17 60 2 1 )3一 18— 2
这里是人与其他生命 共 同栖 息的地方 。 自然的庇护使两个
[ 作者简介] 明阳 , 郑 安徽阜 阳人 ,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 中心文艺学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文艺美学 。
一
18— 1
现代文萃
公公 , 你让让 房 , 贵客 要在 这里 住 ” 。这句 话被 “ ” 有 J 我 看
一
女性 主义学者认为 , 常地 , 温和的溪流被 比作娴静的 经 “
姑娘 , 葱绿的树木 被 比作青 春 的少女 ” I 这里有水 , j , 生命
的繁衍就 可以生生不息 , 这里的 自然象征性地成了“ 自然化 ”
的女人 。二姑 姑 和兰花生 活 在这种 环境 里 , 不仅 与 自然 为 邻, 而且她们 和其他生命也是平等的关 系。
论界的“ 生态 批 评 ” 一 个 重 要 切 入点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者 认 的
为, 人类对 自然 的 占有 和男性 对女 性的 占有有 着重要 的关 联, 即是指人类对 自然 的统治来 自一种父权制 的世界 观 , 也
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 立 了统治 妇女 的合 法地位 【 。鲁 枢元 1 ] 在其《 生态文艺学> 中提到一些 女性主义理论 家的观点 , 男 “ 性对女性的奴役 , 是从人类对 自然 的奴役开始的”21 [9。也就 1 是说 , 环境问题 和女 性问题并 不是孤立 的 , _个观念框 架 是
大学语文课件箓竹山房
情节转折点
女主人公在山房中遭遇的神秘事件,导致家族 内部矛盾激化。
情节高潮
家族成员为争夺遗产而展开的斗争,女主人公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人物关系
主要人物
01
女主人公、家中长辈、仆人、外人等。
人物关系网
02
家族内部成员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存在利益纷争和情感纠葛。
人物性格特点
03
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和价值观。
PART 03
主题思想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主题解读
主题概述
箓竹山房是大学语文课件中的一 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 箓竹山房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封 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摧残。
主题分析
小说通过描绘箓竹山房的阴森氛 围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 人性的沦丧。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重视文本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对文本 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作品的主题、语言和 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水平。
强化情感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应强化情感教 育,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 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
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提倡创新思维
大学语文教学应提倡创新思 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 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造力。
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人物 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独特的视角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故事情节,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物塑造
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通 过作者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专插本语文第部分(111页)
第三页,共111页
· 《菉竹山房》中所描写的景物环境是要用心 去读去品的。
· 首先,环境描写不是采用中性的笔调,而是注入了作 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有意地一步步引导读者阅读 过程中产生景物与人物的生活心理相协调的意识。由 “我”的眼看到的感受到的山房的阴森、诡异且略带 鬼气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大房子里几十年守 活寡的二姑姑虽死犹生,形同死水的可悲遭遇,这种 气氛烘托出二姑姑被压抑以致扭曲的心理特征。
· 李广戎马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选择的战例 很多,而作者为何挑选“上郡遭战”等四个战例呢? 司马迁他所以选择这四个战例,正是为了贯彻自己的 写作意图。
第八页,共111页
· 1、上郡遭遇战。
· 李广身率百余骑,猝然与数千敌兵遭遇,众寡悬殊, 危险万分。但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变,凭着丰富的战 斗经验和惊人的胆略,巧布疑云,扰乱敌人的判断, 终于化险为夷,安然返回兵营。
· 2、雁门出击战。
· 李广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而且身负伤病,可说已 无生还希望。但他却机智的装死,瞧准机会夺马 逃 跑,并以惊人的射技,射杀追兵,而从虎口脱险。可 是,回来却被汉廷判死罪,以钱抵赎,才免一死。
第九页,共111页
· 3、右北平之战。
· 李广所部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吏士震恐,面 无人色。李广沉着镇定,命大儿子李敢冒死冲击 敌营以安稳军心。继而又身先士卒,奋勇死战, 一直坚持到援军前来。然而,回来后,又未得到 丝毫封赏。
第十一页,共111页
· 二、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 抓住富于特征的人物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是《史记》人 物传记所共有的一大长处。《李将军列传》也不例
第五十七课 菉竹山房
内容提示
• 《菉竹山房》通过传统女性二姑姑 年轻时的恋爱、婚姻以及凄凉人生 历程与悲苦扭曲心灵的描写,控诉 了封建吃人礼教与“阴阳婚”的落 后愚昧习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人道 主义同情和对自然人性的肯定。
层次结构
•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 (1)开头至第九自然段末“于是阿 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 这一部分侧重背景的交代。写“我” 和妻子阿圆,从城市回到久别的故乡 ——皖南一个闭塞的农村,要去看望 十几年未见的二姑姑,由此引出二姑 姑青春时代“红颜薄命”的悲剧故事 。
总结全文
•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力张扬个性、渲染自 我的时代,很可能觉得文章中描述的象古代传 奇,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在那个时代象二姑姑这样的事是很真实 ,也是很普遍的。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比所 谓名节重要得多,所以,人要除去那些与本生 毫无疑义的苦痛,让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象 小说中的二姑姑和兰花,虽然活着,可与鬼又 有什么两样,她们过的根本不是人的生活,而 是与鬼共舞。
艺术特色
• (1)出色的景物描写。 • 作者围绕菉竹山房这一中心人物生活的环境和 场景,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既有对菉竹 山房所在村庄金燕村那“只在中国山水画上见 过的景子”的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又 有对“偌大屋子如一大座古墓,没一丝人声” 的菉竹山房从外部到内部的细腻刻画,使充满 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与阴森可怖的大宅子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凸显出大墙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 ,对女主人公的可怕身世起到了暗示和衬托的 作用。
二姑姑的故事
• 若干年后,扬子江中八月大潮,风浪陡作,少 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绣蝴蝶的小姐闻耗 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 没死。少年家也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风之处 ,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 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 做了新娘。二姑姑的人生至此告一段落。小说 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那个多情的绣 蝴蝶的十九岁的小姐,而是一个已经年迈的老 太太。
菉竹山房
• 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 迫害
三、内容述评
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 沉的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 “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 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 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 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 祖庙,做了新娘”。
• (二) (十节至第十五节)初到箓竹山房, 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 • (三) (十六节至第三十五节)一行四人 参观箓竹山房,处处散发出阴森,恐怖,二姑姑 不忘姑爹,“我”和阿圆睡在姑爹房间。 • (四) (三十六节至末尾).阿圆越来越感 到害怕,门上的册叶小窗露出“鬼脸”…… 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
五、关于作品
• 在吴组湘小说中充斥着萧条,衰败的景象,就表 现出了他面对农村破产的深沉的内在感情体验和 历史责任感.他直面惨淡的人生,通过冷静的观察和 刻画,把悲怆凝重的愤懑之情注入艺术形象之中,铸 成”近乎无事的悲剧”,以获得振聋发的效果…… 二、三十年代吴组湘开始小说创作时,各种文 学流派争奇斗胜.吴组湘在摸索中前进,当然也受到 了这些流派的影响.他的小说既兼收并蓄,又别相互 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 派的汇合.
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
• 在承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 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 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 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 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 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至于小说 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对 新婚夫妇的偷窥,更是表明人性是无法压抑 的。
•
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 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 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
以《箓竹山房》为例谈共生式课堂教学
以《箓竹山房》为例谈共生式课堂教学作者:张波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6期《箓竹山房》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读本中的一篇文章。
小说以“我”和新婚妻子阿圆去看望居住在箓竹山房老宅的二姑姑为线索,通过鬼趣殊多的环境描写,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揭示出封建礼教对自然人性和女性生命的压抑、扭曲和摧残。
作者吴组缃虽然算不上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但其圆熟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还是评价很高的,有论者甚至将其划进了“第一流小说作家”行列,而《箓竹山房》则又是被公认为其代表作,是“吴氏最富诗味的小说”。
小说可以学的东西非常多,但是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高妙的隐喻象征手法等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距离较远,怎样找到学生“最近的知识发展区”呢?笔者经过反复的考虑,最后确定了“一个点、一条线、多层次、求共生”的共生教学战略。
“一个点”指的是小说的“信息空白处”这一共生原点,“一条线”指的是以修补情节为主线。
“多层次、求共生”指的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和心智。
首先,“用200字左右的语段来概述情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概述限定字数的情况下去考虑原文近5000字故事中哪些情节是可以省略,哪些情节不可以省略。
这就必然会地涉及文本中两个重要的情节:一是制造了姑姑悲剧的起因,二是结尾的“窥房”。
提到姑姑悲剧的起因,这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对人物命运及文中的主旨的探析。
提到“窥房”,这也必然涉及对姑姑与兰花人物心理轨迹的剖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仅仅明白这两个情节对全文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信息空白处”这一共生原点去深入理解小说。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说:“如果说共生教学的课堂是一棵树,那么共生原点应该是这棵树的根。
共生教学的过程促进,即课堂教学的生长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共生原点。
”因此,紧紧围绕本文“信息空白”这一共生原点,通过任务驱动,逐层推进,让全体学生始终都处在一种积极的探索和热烈的讨论之中。
菉竹山房
• 这样就写出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 人似的性格特征,揭示出畸形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生。 二姑姑的人生悲剧更加能扣动人心,发人深思。
蝴蝶意象的象征。
“蝴蝶”在中国因为梁祝化蝶的故事而成为爱情
的象征,同时“蝴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象征。
蝴蝶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三处。
1、在小说开篇讲述少女二姑姑的爱情故事时。 少年书生看见“大云锦上的刺绣,绣的都是各 种姿态的美丽蝴蝶,心里对这绣蝴蝶的人起了 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 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于是 少男少女因蝴蝶而生出一段情缘。
• 作者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 剧的。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 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 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 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 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 小说三到七小节插叙了二姑姑年轻时的故 事,这对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有何作用? (4分)
• 刻画出二姑姑对爱情执着的个性和成亲时 便成寡妇的孤寂、凄凉的形象,补充了二 姑姑无爱、孤苦一生的原因,
• 也为下文写二姑姑幻想姑爹每年回家以及 偷窥新人埋下伏笔。
环境——主旨
• 小说第10节是如何描写菉竹山房所在村落的 景物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 运用白描并在白描中运用对比(树的苍老、 葱翠和白垩瓦屋,竹子的一半绿色和一半槁 色:色调的对比;树的密匝和屋的疏落:布 局的对比)手法,
吴组缃《菉竹山房》简介
吴组缃《菉⽵⼭房》简介
吴组缃《菉⽵⼭房》梗概
应⼆姑姑要求,我和阿圆要到她家住⼏天。
说起了⼆姑姑的故事,⼆姑姑绣得蝴蝶好看,⼀个少年因为这刺绣的缘故,⽽喜欢上了刺绣的⼈⼆姑姑。
于是两⼈偷情,却被⼆姑姑母亲撞破,⼆姑姑⽗亲欲成就这段姻缘,但未果。
后来少年南京赶考翻船⽽亡,⼆姑姑上吊被园丁救下。
后来⼆姑姑依然嫁到少年家⾥。
(痴情的⼆姑姑)
⼀路描绘了⾦燕村的⼭⽔画般的美丽,以及菉⽵⼭房的清幽、⽂雅、精致、讲究。
姑姑和丫头兰花⼀起⽣活,她们⼀直把姑爹当做活着,有给姑爹专门的房间,房间设施⼀丝不苟。
我们就住在这间。
吃饭时,静静地不说话。
兰花忽说“青姑娘还没有回来”,原来那是指的燕⼦。
她们其实精神上是富⾜的,这样也挺好的,或者,是多么好啊。
然后晚上姑姑和兰花扮作⿁来吓唬我们,她们多么有趣啊,⼀⼤把年纪了,却依然童⼼未泯。
为爱孤独⼀⽣的⼆姑姑,可敬啊;世俗中,过着⾃⼰清幽⽂雅的⽣活,⾃愧不如啊;⼼中的少年从来没有死去,依然时刻在⼼的旁边,传奇啊;⽩发之际,依然童⼼未泯,扮⿁吓唬我们玩⼉,活出理想的⾃我啊!。
菉竹山房ppt课件
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
• 在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 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 露.“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 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 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 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至于小说 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对 新婚夫妇的偷窥,更是表明人性是无法压抑 的。
• 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多少年不变的 格局,同”电灯电影洋装书籍”,以及”平日 见习惯的西式房子,柏油马路,烟囱,工厂等等”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着这样的对比,人们 不能不对农村的线装发出声声哀叹.环境没 有变,人也没有变------该是变变的时候了.
• 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呼 唤.
14
五、关于作品
5
• 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 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 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
• 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箓竹山 房,整日价于 “福公公”(蝙蝠), “虎爷 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 “姑爹回 来”.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
• 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 无期的牢狱生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 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
•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为二姑姑可怕的身世 作出了强烈的衬托.一个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岂不 就会沾染鬼气?
11
• 2.以”我”的讲述,活动为中心线索,描绘出二姑姑 的独特形象
• 小说为第一人称. “我”与阿圆新婚回到家乡, 知道二姑姑“传了口信”来,要小俩口去她那儿” 住些时候”.由此,“我”的回忆,二姑姑的婚姻,恋 爱故事,去的路上,山房中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 的情节线.可是,这条线却是突现了二姑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菉竹山房[写作背景]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
封建礼教、封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压抑着人民群众。
作者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
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慨万千。
[层次结构]作品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开头至第九节,即“于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
其中,开头两节为第一段落,“我”和阿圆新婚回到家,二姑姑要他俩去住些时候;“我”记忆中的二姑姑家。
第二段落为第三节至第七节,即“二姑姑要没这故事,我们这次也就不致急于要去”。
二姑姑年青时期的恋爱、婚姻故事。
第三段落为八、九两节。
阿圆特别害怕大伯娘的“亲热”,还是愿意去二姑姑家。
第二层次为第十节至第十五节,即“我们都无话说”。
初到菉竹山房,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
第三层次为第十六节至第三十五节,即“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
一行四人参观菉竹山房,处处散发出阴森、恐怖,二姑姑不忘姑爹,“我”和阿圆睡在姑爹房间。
第四层次为第三十六节至末尾。
阿圆越来越感到害怕,门上的册叶小窗露出“鬼脸”——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
[内容述评]一、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作品通过二姑姑年青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
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个擅长女红的青年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
可是,当时的环境竟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
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
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菉竹山房,整日价与“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
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
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涯。
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
二、从“菉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世道早已变了。
“我连年羁留外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
”可是,家乡的一切,记忆中的“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依然如旧,甚至更加腐败、烂朽。
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阴暗,凄苦,迟钝”,日复一日,愈加深重。
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多少年不变的格局,同“电灯电影洋装书籍”,以及“平月见惯的西式房子,柏油马路,烟囱,工厂等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面对着这样的对比,人们不能不对农村的现状发出声声哀叹。
环境没有变,人也没有变——该是变变的时候了。
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
三、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在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人性始终受着摧残与压制。
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
“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故事。
“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臂膊;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至于小说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对新婚夫妇的偷窥,更是表明人性是无法压抑的。
人性的尊严和解放是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响亮口号,也是对封建主义的致命一击。
在中国,由于封建历史的悠长,对人性的蔑视更为严重。
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性的流露,其中不无调侃、幽默与哑然失笑,也是对人性的赞美。
[写作特色]一、生动、细腻而逼真的景物描写,营造出阴森、恐怖、带有鬼气的氛围.从记忆中的菉竹山房描写开始,作品以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景物:去二姑姑家的路上、二姑姑的家即菉竹山房的里里外外。
山峦、流水,“一缕太阳光也晒不下来”,“竹子一半是绿色,一半已开了花,变成槁色”。
菉竹山房内“石阶,地砖,柱础,甚至板壁上,都染涂着一层深深浅浅的黯绿,是苔尘。
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官。
”。
……“偌大屋子如一座大古墓。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为二姑姑可怕的身世作出了强烈的衬托。
一个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岂不就会沾染鬼气?二、以“我”的讲述、活动为中心线索,描绘出二姑姑的独特形象小说为第一人称。
“我”与阿圆新婚回到家乡,知道二姑姑“传了口信来”,要小两口去她那儿“住些时候”。
由此,“我”的回忆,二姑姑的婚姻、恋爱故事,去的路上、山房中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
可是,这条线却是突现了二姑姑。
少女时期的纯真、无可奈何,老年时期的冷言冷语(“我做姑姑的命不好,连侄儿侄媳也冷淡我”)、痴迷(“去年你姑爹回来”)以及偷窥不成而“正在我的面前蹲着”:二姑姑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看似侧面描写,以“我”来烘托、渲染,却也能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吸取。
三、闹剧式的结尾,使人忍俊不禁并产生更多的遐想二姑姑与兰花在低幽地念着晚经,西墙上是血口獠牙的鬼正被钟馗按着的图,“我”与阿圆越想越怕。
“鬼”出现了,“我”冲上前、拉开门,“两个女鬼!”一个窜远了,“一个则因逃避不及,正在我的面前蹲着”——正是二姑姑!二姑姑以及兰花,正要偷窥新婚夫妇如何度过夜晚。
这样一个结尾实在是出人意料的。
因为整部小说氛围是恐怖、可怕,现在却以闹剧来戛然而止,正如猛然地刹车、急转弯,让人始料不及。
我们读到这儿,会情不自禁地与“我”一道“笑”起来。
对“丈夫”虔诚怀念、对幼小生灵体贴人微以及念经拜佛……怎会想到有“偷窥”的动作? 可是,正因为这样,二姑姑的人性一面有了流露与表现。
·一个封闭、禁欲多年的妇人,依然有着对男欢女爱的好奇。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人性是不会泯灭的;再严酷的禁锢,也难以剿杀人性的存在。
小说的结尾,实在是耐人寻味。
(马以鑫)[参考资料]当我的眼光从吴组湘的小说人物间匆匆掠过,我的第一个发现,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的奴隶,无论其为农民、为妇女,大多有着倔强的灵魂。
借助他的笔站起来的,不尽是鲁迅所谓“沉默的国民”。
那些倔强的人,也许盲目的喷火会烧错了方向,也许无名的怨毒会招致疯狂,反正他们已经不再是沉默而驯顺的一群。
吴组湘写“人的命运”,首先是反抗命运者的命运,至少是不安于命运者的命运。
似乎这种不只痛苦着,而且在痛苦中辗转挣扎着的人们,更足以引发他的创作热情。
这种选择中所包含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评价,决不是仅仅属于吴组湘一个人的。
(赵园·<吴组湘及其同时代作家——兼析<菉竹山房> 》) 在吴组湘小说中充斥着萧条、衰败的景象,就表现出了他面对农村破产的深沉的内在感情体验和历史责任感。
他直面惨淡的人生,通过冷静的观察和刻画,把悲怆凝重的愤懑之情注入艺术形象之中,铸成“近乎无事的悲剧”,以获得振聋发聩的效果……二、三十年代吴组湘开始小说创作时,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胜。
吴组湘在摸索中前进,当然也受到了这些流派的影响。
他的小说既兼收并蓄,又别出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派的汇合。
吴组缃《菉竹山房》赏析摘要:在吴组缃的早期作品中,虽然有其成名之作《一千八百担》、《樊家铺》,但有着“创作数量少,但质量高,似法国作家梅里美“之誉的他的其他作品也一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如他写于《一千八百担》之先的《菉竹山房》,便是一篇反封建反迷信的佳作,同时在小说里所塑造的“女鬼”二姑姑也是个值得我们去赏析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二姑姑,蝴蝶,“鬼”小说是用第一人称的自叙,讲述了我与新婚妻子阿圆画家后到二姑姑家探亲居住的一段经历,没想到在那却遇到了“鬼”。
《菉竹山房》整体上给人一种阴森幽悚、鬼气笼罩的感觉。
小说中的事发地是座大宅院:菉竹山房。
这座房宅给我的模糊的印象是“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想起来都如依稀的梦境”,“屋舍阴凉宽畅”,是比较美好的,但在家人亲友里却是讳谈的,何故?从后文得知这菉竹山房原来是间闹鬼的“鬼屋”。
这菉竹山房为何会成为“鬼屋”呢?二姑姑又为何在此屋一住就是几十年却不怕鬼?小说开头就讲了个二姑姑的故事,是跟蝴蝶有关的。
蝴蝶这个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两处,一处是在开篇的故事里,另一处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的。
蝴蝶的篇头的故事里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里才子佳人的意蕴,但凡蝴蝶成双成对,主人事婚姻美满。
而且故事原本就是个美好的开端,因为蝴蝶——都是二姑姑在闺中刺绣——那么姿态万千,使得拜师于叔祖门下的一位聪明年少的书生心生爱慕,而且二姑姑也由于叔祖时常的夸赞芳心暗含。
这可是极其有缘分的爱情端倪,弄好了便可以成全一对幸福恋人。
但偏偏出了闹剧,这对恋人私会偷情被祖母抓住,一时间他们受尽闲言闲语,天作难合。
接着又是悲剧来临,那少年在应考途中翻船身亡,二姑姑立意殉情,幸被园丁所救,竟感动了男方家人,便征求女家同意办成二姑姑与那死去的少年的冥婚。
蝴蝶双飞,自古是爱情象征,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
古有梁祝化蝶的千古美传,可两人却并非生前,而是等到死后才化蝶双宿双飞。
这结局未免太过悲惨,而这篇小说里也用了蝴蝶来象征他们的爱情,可联想到梁祝,便可预知二姑姑与那少年的结果终究不会幸福。
事实也果然如此。
单飞的蝴蝶是孤苦的,而二姑姑也犹如一之单飞的蝴蝶,一生悲剧。
这悲剧为何会酿成?当初二姑姑与与少年相互倾心时为何不撮合?当他们偷换被捉时,放佚风流的叔祖虽尽力撮合周旋,但终究未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而当少年死后,二姑姑殉情未死,男方家人认为她此举“尚有稍些可风之处”,且自家人也同意其“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二姑姑是否真心实意与死人厮守终生?要知道她当时才19岁。
其实好好想一下,也可以理解里面的许多苦衷。
传统礼教规定闺中少女是不可以见陌生男子的,也就是说如果二姑姑当时突然告诉家人她与少年相爱了,那家人一定以此为伤风败俗的家丑,这可是深为大家所羞耻的。
所以二姑姑不能让家人知道她的心思。
那少年呢?也不敢。
试想,书生虽然可以风流,但作为正经人家的读书人,起码的道德礼节还是要恪守的,否则被视为沾花惹草之徒,毁坏名节。
于是两人有意也只得私下相会。
而一旦两人偷欢被抓,即便有放佚风流的叔祖撮合周旋,无奈众口铄金,流言的威力哪能使他成全?众人之辞大抵便是封建礼教的屠刀了。
并且很荒唐的是,二姑姑居然可以被家人同意安排与灵牌成亲,难道她的幸福家人就看的那么轻?二姑姑终究是嫁给了一个死魂灵,19岁的少女按常理是不会轻易坚守住寂寞煎熬的,可她熬了下来,想其因由,不外乎两种:一是心死,一是被迫。
从故事中可得出二姑姑心死是一半,被迫也是一半。
因为爱人已死,倍受打击,而且丑闻众人皆知,定难再嫁个好人家,于是乎只得从命。
二姑姑的蝴蝶,引出了她一生的悲剧,也引出了作品接下来的谜题: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