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两则》复习
《古代寓言二则》全面复习
《古代寓言二则》全面复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 文学常识。
韩非(约前280-前233),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成为法。
买履.者( ) 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市罢.(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有涉.江者( ) 遽 契其舟( )( ) 吾剑之所从坠( ) 不亦惑乎(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文意理解。
⑴、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的语言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⑵、《郑人买履》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它讽刺了怎样的人?⑶、《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⑷、《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⑸、《郑人买履》以对话形式结尾,有什么好处?⑹、请在《古代寓言二则》一文中选出两个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处。
心胸狭隘顾虑重重的人,视野是短浅的,总喜欢用_________ _的方式去判断事物的发展,用____ ___ __的思路去解决生活的需要。
这种人的梦想之所以只能是梦想而无法实现,因为他的每个阶段的梦想,将来回头再看都是不现实的妄想。
这就是无所建树之人一生要付出的代价。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⑴、解释加点词语:之:百兽而食之.: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求百兽而食之.: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⑵、这则我们熟知的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⑶、“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三个带“走”字的成语。
最新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精品)
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2.交流。
(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②“誉之曰”中“之”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
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
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
”“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
④“其人弗能应也”。
“其人”,那个人。
“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
(学生练说)4.交流。
(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
(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寓言两则》复习课教案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结合课文有关习题进行阅读复习。
2、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复习内容: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惊弓之鸟》课文片段及课外阅读短文为例进行练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有关阅读资料复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二、梳理课文,复习重点句、段,课外拓展延伸。
(一)、复习《亡羊补牢》1、请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第三单元包括哪几篇课文?今天我们主要复习前两篇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
2、回想什么是寓言?3、今天咱们要复习的两则寓言分别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吗?4、指名讲故事《亡羊补牢》。
5、谁能听了故事后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牢”。
趁机复习阅读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6、复习重点段落。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A.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第一句写丢羊人________;第二句写丢羊人________;第三句写________。
B.说明羊圈修得好的词语是________。
C.“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D.“他很后悔”是因为,结果羊,接受劝告后,他,羊,这说明。
也就是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E.如果你是养羊人,修补羊圈后,发现羊再也没丢了后,你会对街坊说些什么呢?。
F.你做过“亡羊补牢”的事吗(二)、复习《南辕北辙》1、指名讲讲《南辕北辙》的故事。
2、出示重点段落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A、朋友提醒南辕北辙的那个人走错了,那个人满不在乎的理由有哪些?那个人错在哪里?a、;b、;c、;那个人错在:。
B、文段中那个词能说明那个人的固执?C、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
《寓言二则》中考复习
《古代寓言二则》一、作者、作品二、文体:寓言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学过的古代寓言有” 、、、三、内容分析《郑人买履》1、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2、这个故事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郑人的思维方式错在哪里?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1、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第二层:是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2、作者仅寥寥数笔就完成了一则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跃然纸上,加上末尾的议论所起的补充说明作用,真使人欲增一字不能,欲减一字不得。
楚人的思维方式错在哪里?3、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
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4、两则语言内容不同,讽刺的对象相同: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5、、对文中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6、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
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
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古代寓言二则》《狼》复习课件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郑人买履》围绕“尺码”展开: 量尺码—忘尺码—取尺码—话尺码
《刻舟求剑》围绕“求剑”展开: 为求剑“契其舟”—为求剑“入水求之”
在郑人买履和楚人求剑的故事中, 你觉得郑人和楚人“可笑”之处体现 在哪里呢?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来说。
《郑人买履》寓意:深刻揭示出固执、迂
腐、因循守旧的可笑,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 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寓意:说明不懂的随着情势的
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 期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能从这两则寓言中获得 如此深刻的道理?
短小凝练的语言表达,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激起无穷阅读兴趣; 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让人不觉置身其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屠夫正想走,转过去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将要从暗道 进去来攻击屠夫的背后。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 死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 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 增加笑料罢了。
方欲行: 正
一狼洞其中: 打洞
意图,打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暗道。来。
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 睡觉。
盖以诱敌: 原来。
狼亦黠矣:
狡猾。
而顷刻两毙: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作假,欺骗。多少。
止增笑耳: 同“只”,只。 罢了。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读
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深入解读及拓展(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⑫。
一.重点词语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雨:yǔ,(古今异义)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ǔ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二、理解《智子疑邻》的寓意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篇短小寓言的寓意是什么?1、积极方面: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2、消极方面:进言时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所以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儿子聪明,而怀疑盗贼是邻父。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很大影响。
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三.深入拓展韩非子在《说难》里讲述这个故事,到底用意何在呢?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基础梳理】1.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______同______,________(2)反归取之 ______同______,________答案:(1)坐“座”座位(2)反“返”返回2.一词多义答案:(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2)从/自己3.古今异义(1)至之市,而忘操.之古义:________ 今义:指抓在手里(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古义:________ 今义:指达到,通常侧重结果答案:(1)拿,携带(2)到,等到4.文言虚词答案:(1)代词,指剑/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动词,到……去/代词,指鞋子(2)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那,那个/他/他的(3)表转折/表顺承5.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9课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1、按拼音写汉字kūquàn pán juàn diāo huǐyùzé( )窿( )阻( )缠羊( ) ( )走后( ) ( )言原( )答案:窟劝盘圈叼悔寓则解析:分析:窟:洞穴:石。
狡兔三。
窿。
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
解。
盘: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
菜。
托。
圈:养家畜的棚栏:舍。
养。
牢。
叼:用嘴衔住:嘴里着烟卷。
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
懊。
改。
恨。
悟。
追莫及。
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
则:模范:以身作。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quān ( ) jiē()圈结juàn( ) jié()答案:圆圈羊圈结实蝴蝶结解析:分析:圈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圆。
花。
套。
画。
juàn养家畜的棚栏:舍养。
牢。
结ji ē植物长果实:开花果。
实。
jié系,绾:网。
绳。
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3、我是拼音小能手kūlóng quàn gào pán chan yáng juàndiāo zǒu hòu huǐ答案:窟窿劝告盘缠羊圈叼走后悔解析:分析:窟窿:空洞,在物体内部有空的地方岩壁内有窟窿。
劝告:拿道理劝人经再三劝告。
盘缠:指如今说的旅费。
羊圈:指圈养羊的地方。
叼走:从那以后,这个人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了。
后悔:(动)事后懊悔。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4、给多音字注音在组词钻()()圈()()答案:zuān钻出zuàn钻石quān圆圈juàn羊圈解析:分析:钻zuān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
木取火。
探。
zuàn穿孔洞的用具:床。
【教育资料】25《古代寓言两则》学习专用
25《古代寓言两则》25《古代寓言两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 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 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1 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 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 全班交流质疑。
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 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先自己讲,再指名讲。
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1 小组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 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 练习背诵课文。
3 读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每句话1 学习《郑人买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
你还知道哪些 成语,它们的意思 和这两则寓言相近?
墨守成规 按图索骥 固步自封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第 七 关:
延 伸 拓 展 看 积 累
《现代汉语辞典》解释 “寓言”这个词说:“用 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 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带有讽 刺或劝戒的性质。”你还 熟悉哪些寓言故事,列举 至少两个,并说明它们的 寓意。
第 一 关 : 原 文 诵 背 我 最 棒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第 二 关 : 文 学 常 识 知 多 少
(1)《郑人买履》作者是 , 法 哲学家 战国末期 家, 家的主要 代表人物,本文选自《 》。 韩非子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 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 其活跃,曾有“ ”之说。 诸子百家
是:这儿
之:助词不译。取消
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剑坠落之处
第 三 关 : 对 应 词 语 谁 最 快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 其:他 所契者:指船上刻记
号之处 之:掉在水中的宝剑
第 三 关 : 对 应 词 语 谁 最 快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矣:了
而:连词,表转
折。可是
第 三 关 : 对 应 词 语 谁 最 快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像 此:这样
惑:糊涂
不亦……乎: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第 四 关 : 文 句 翻 译 最 恰 当
而置之其坐。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 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 带上它。
第 四பைடு நூலகம்关 : 文 句 翻 译 最 恰 当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3.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求剑若此
人曰: 人曰:“何 不试之以 足?”
郑人: 郑人:执迷不悟的神气
别人: 别人:疑惑之情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思考: 思考: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寓意)? 有什么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寓意: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 实际出发,墨守成规, 实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 教条主义的人。 旧,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 题时, 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 的东西, 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 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小组讨论
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在揭示寓言 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共同的寓意: 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 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 人。 写法评析: 写法评析: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 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对比、 《刻舟求剑》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 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 结尾“舟行” 剑止”对比, 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 “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 对比议论发人深省。 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
刻
《 吕 氏 春 秋 》
舟 求 剑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积累文言词汇, •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 3、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
《古代寓言二则》复习教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
2、熟练背诵默写课文,理解句意。
2、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1学习难点:2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单】1、朗读、背诵课文2、复习重点字词和句子。
【课堂活动单】活动一:预习展示每小组准备2~3个重点字词对其他组员进行抽测。
(答对回答小组加1分,答错提问小组加1分)活动二:巩固练习(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A.文学常识1、《郑人买履》作者,末期哲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察今》,此著作是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B.朗读节奏(用“/”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3、是吾剑之所从坠4、楚人有涉江者C.重点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遂.不得履.()()4、宁.信度()5、遽契..其舟()()二、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三、一词多义1、度⑴先自度其足()⑵吾忘持度()⑶宁信度()2、之⑴而置之其坐()⑵何不试之以足()⑶至之市()⑷入水求之()⑸是吾剑之所从坠()⑹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其⑴先自度其足()⑵而置之其坐()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⑷遽契其舟()⑸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者⑴郑人有欲买履者()⑵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四、重点词语解释1、而忘操之操:2、及反及:3、遂不得履遂:4、宁信度宁:5、无自信也无:6、遽契其舟遽:契: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8、不亦惑乎惑:五、重点语句翻译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活动三: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郑人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⑴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⑵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2、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或楚人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3、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是祸 (1)失马之福是: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得马之祸是: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跛腿之福是: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这一系列“祸—福—祸—福” 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7、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6、这一系列“祸—福—祸—福” 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7、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8、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 么道理?(寓意) 2人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2、“其子”真的就那么聪明吗? “富人”怀疑“邻人之父”偷盗有事实依据 吗? 两人提的建议相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 果? 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2、“其子”真的就那么聪明吗? “富人”怀疑“邻人之父”偷盗有事实依据 吗? 两人提的建议相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 果? 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尝试从“富人”的角度想想,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尝试从“邻人之父”的角度想想,应该怎 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人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遍,说出一种即可。
9、《塞翁失马》寓意归纳 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 为好事,好事在一定条件下也 可以变成坏事,对待福、祸, 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10、你知道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什么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简短的故事,却富 有深刻的道理,这就是 寓言。
完成后自己拿红笔对照课本批改, 对记忆不准确的词语在课本上特别 标注。 认真且快速!
3、逐句翻译。 同桌互相翻译,桌长右边的同学逐 句翻译给桌长听,前面的同学翻译给后 面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仔细仔细(重 点字词翻译准确,句子大意对即可), 并针对不一样的翻译及时说出自己的意 见,二人讨论并统一。 不确定的请教桌长,桌长解决不了 就请教前或后的本组桌长。 仍不确定的特别标注,准备好疑问 展示。
《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归纳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一、作者作品简介:韩非——我国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55篇。
二、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1)、及返。
及:古义:到,等到。
今义:达到。
(2)、无自信也。
自信:古义:相信自己。
今义:自信心。
3、一词多义:(1)、度先自度其足。
度:量长短。
吾忘持度。
度:指量好的尺码。
(2)、而而置之其坐。
而:连词,表承接。
而忘操之。
而:连词,表转折,却。
(3)、之置之其坐。
之:代词,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
之:到······去。
而忘操之。
之:代量好的尺码。
反归取之。
之:代量好的尺码。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鞋。
4、重点字词:(1)、欲:想要(2)、置:放(3)、至:到(4)、操/持/取:拿(5)、及:到,等到。
(6)、罢:结束(7)、遂:终于(8)、何:为什么(9)、宁:宁可(10)、乃:于是,就5、特殊句式:(1)、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无自信也。
=无信自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欲买履之郑人。
(3)、省略句:已得履,乃曰三、全文翻译:《刻舟求剑》一、作者作品简介:吕不韦——魏国濮阳人,战国末期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相传为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全书共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20余万字,保存了先秦各家的大量资料,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二、知识点归纳:1、古今异义: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古义:指示代词,这儿。
今义:表判断。
2、一词多义:(1)、其自度其足其:代词,他的。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个。
(2)、者楚人有涉江者者:······的人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者:······的地方(3)、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复习
课型:新授课执笔人:段学锋审核:刘胜军时间:2013.12.12
学习目标:①积累文言词句。
②熟记寓意
基础复习:1、文学常识:
(1)《智子疑邻》节选自。
作者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塞翁失马》节选自,由淮南王编著。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
..
此独以.跛之故.引弦
..而战
3、翻译句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马无故而亡入胡
(5)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6)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9)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4、(1)《智子疑邻》寓言的寓意是:
;
“智子疑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2)《塞翁失马》寓言的寓意是:
;
成语“,”出自这则寓言故事,它的含义是:。
拓展练习:写出下列寓言故事的寓意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寓意: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