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3、体会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方法】:朗读、研讨、品味、领悟【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资料):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四十一岁辞官回家后,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师: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桃花源记。

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那么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读课文。

1、读准字音:(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生听读并画读错的字。

(2)生点评,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老师明确正确读音。

2、读出长句节奏和文言语感:(1)播放课文朗读语音,学生听读,感受并画出长句节奏。

(2)请学生画出下列句子节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齐读课文,读出文言语感。

3、读懂课文(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小组讨论。

(2)把全班分成两大组,相互提问。

(内容是词、句、文意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课题9 桃花源记主备主核使用者课型使用日期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1课时第二次备课(个案)一、导入新课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打鱼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

陶渊明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

陶渊明35岁时,在江陵为桓玄僚佐。

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义熙元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

离任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时年57岁。

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

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

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

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8
3、信息素养: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能够自学了解所学的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当然由于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于计算机的特殊兴趣爱好,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
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文言散文,是陶渊明创作的精美散文,成语——世外桃源就出于此。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人以洗炼的笔墨,以武陵人进出,寻找桃源为线索,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了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裨益。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份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份

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一)份陶渊明桃花源记说课稿 1《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一、说教学目标《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点。

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另外,浅显易懂,文章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1) 知识目标: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本文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二、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使用抄、查、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将注释抄在字的上头(蓝笔);查就是查阅工具书将理解有困难的字解决掉(红笔);读就是就以上的解释进行全文的翻译。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会对下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关注。

符合新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要求。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用三国两晋时的__混战,时局动荡的背景切入,我们要了解的大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东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也在那个混乱丑恶的时代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背景简单认识,暗示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须以此为依托。

(二)提出问题:A说出自己对成语世外桃源的理解B听读课文,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魅力成为众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设计意图:边听录音示范边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无形中加强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这个主问题的之下,师生互动,更容易牵引一些小问题:(1) 找寻描写自然风光优美和桃源人安居乐业的段落指导朗读。

《桃花源记》导案

《桃花源记》导案

《桃花源记》导案年级:八年级上学科:语文编号:主备人:夏才兰审核(签字):审批(签字):课题:《桃花源记》课型:新授课审批时间:年月日【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熟练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难点:正确认识评价“世外桃源”这样的理想社会。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到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浔阳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

浔阳东临彭蠡湖(今郡阳湖),北面长江,南倚庐山,风景十分优美。

尽管家境贫困,但那种生活毕竟是恬静而适意的。

故乡的一草一木,时时索绕心头,勾起甜蜜的回忆。

早年的这种生活,对陶渊明日后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作过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2.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东晋,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

不一样的“外人”——《桃花源记》教学个案

不一样的“外人”——《桃花源记》教学个案


・ ・ +
- _ ’ , l I

教师范读 、 学生齐读或个别读 、 教 师引导学生疏通文义 、 教 师谈课文理解。这样 的教 学, 省时省力 。
/ b .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提问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要“ 爱护学生的好奇 : 革实验,学习了许多相关理论,课改意识还是有的, 所
学生都熟悉不 过的情境引入课堂 , 可 以让学 生感受到 数学就在我 想 , 使学生 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 习。 们身边, 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陕乐进行数学的探索和应用 。
二、 借助小组 自学 , 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总之 , 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 , 教师要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 , 活跃课 堂氛围 , 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 进而将每一节数学课都打造成快乐

创设生活情境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 、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数学与生活有 数学知识 , 进 而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 堂奠定 了基础 。 着密切联 系。所 以, 将学生熟悉 的环境引入课堂 , 有助 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使学 生体验数学 的应用 。 但是 , 需要注意 的是 , 教学活
心、 求 知欲 , 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 倡导 以, 我制止了其他学生 的起哄 , 向全班说 : “ 同学们 , 雄 辩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 。 ” 我再次教这一课时 。 对教 ? 舀 滔 的孟子就曾经说 过 ‘ 尽信书不如无 书 ’ , 这位 同学 虽
学过程 进行 了一点调整 , 加入 了“ 质疑 ” 这一环节 , 当我 然 和你们一样是一名初中学生 , 但他这种敢 于怀疑的精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案(含思维导图)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案(含思维导图)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感悟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自主学习作者与作品【关于作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字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关于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学常识】各年龄古代称谓各年龄段男子女子出生赤子不满周岁襁褓两岁至三岁孩提三岁至八岁垂髫、总角(特指幼年)始龀、韶年(男孩八岁)九岁不满十岁黄口十岁幼学外傅之年(特指10岁)十二岁金钗之年十三岁舞勺之年豆蔻年华十五岁志学之年及笄十六岁二八碧玉年华二十岁弱冠桃李年华三十岁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天命之年/(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七十岁古稀之年八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一百岁期颐一百零八岁茶寿一百四十岁双稀、双庆补充:1.古代婴儿出生三天有着设宴招待亲友的习俗,因此出生三日后也叫做“汤饼之期”。

2.77岁生日称为“喜寿”,88岁生日称为“米寿”,99岁生日称为“白寿”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小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云诣.()太守刘子骥.()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问/今是何世D.后遂无问/津者3.以下三个特指的称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花甲——及笄 B.及笄——花甲——垂髫C.垂髫——及笄——花甲 D.及笄——垂髫——花甲例题个数个错题个数个知识点1 段落梳理(一)思维导图知识点2 段落梳理(二)思维导图知识点3 段落梳理(三)思维导图习题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其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20.便要.还家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知识点4 词类活用梳理思维导图习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桃花源记》学历案

《桃花源记》学历案

布置作业
1.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 或就其中的某个部分,加以想象,进行生动 形象的描写。
2.背诵课文。
桃花源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1.悟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 感和写作意图。 2.比较阅读,了解本文的写作特 色。
活动一: 话说桃花源——朗读课文,依据原文说。
结合要求,边读边说。
2、桃花源里的人对武陵人说“不足为外人道 也”,为什么?但是武陵人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桃花源里的人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不想与外 界交往。
武陵人却违背了桃花源人的意愿,报告官府,兴 师动众,前来找寻。
结果是没有找到。
活动三: 评说桃花源——悟读课文,理解写作意图。
(指向目标一)
3、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南阳刘子冀”的“欣然 归往”,结果如何?而且要注明他是一位“高尚 士也”?
(目标2)
要求: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
文,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下来。
任务三:积累文言词语(目标2 )
要求:根据课下注释,识记下列词语。
①缘溪行(沿着、顺着)
②落英缤纷(落花 )
③欲穷其林( 尽 )
④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⑤才通人( 仅仅,只)
⑥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
当你们看到这 样的美景时, 脑海中会想到 哪个成语?
桃 花陶 源渊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 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 诗人。他生活在充满战 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 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 抱负。29岁入仕,41岁 辞官归田。与妻一起安 贫乐道,励志耕耘。

《含3份试卷》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教学案新人教版

《含3份试卷》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教学案新人教版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后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诗人。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发垂髫家(计划渡口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古义缤纷。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小练笔字左右)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全力支持张家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创森”工作献计献策....,争做绿色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B.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C.《人民的名义》扣住了时代的脉动,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出反腐倡廉、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

D.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但是我们不能高山仰止....。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4.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记载横跨陡峭就地取才B.和谐支撑推祟巧妙绝伦C.漳州优久弧形独一无二D.合拢残损拱圈长虹饮涧5.下列对《三峡》及《与朱元思书》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文中都写到了猿鸣,并且以猿鸣之“哀”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D.《三峡》一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1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15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结合导学案,积累重点字词,能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2.结合具体文段,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3.了解陶渊明的基本信息及所生活的社会背景,理解《桃花源记》的写作目的,即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由桃花源之景深入分析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结合东晋社会背景,理解《桃花源记》的写作目的,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读过书的人,都应该听过一个词语“世外桃源”,都应该知道这个成语来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一篇只有三百六十字的散文能流传一千五百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走进那片传说中的“桃花源”。

二.初识桃花源1.小组订正导学案的字音字词。

2.抽查重点字词读音和意思夹.(jiā)岸数百步屋舍俨.(yǎn)然黄发垂髫.(tiáo)便要.(yāo)还家诣.(yì)太守南阳刘子骥.(jì)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妻子..(妻子和子女)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随即)欣然规.往(计划)3.抽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4.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桃花源之美。

三.遇见桃花源小组讨论:你遇见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找出依据,说出理由)预设:①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题一:肥沃的土地为何优美?问题二:什么样的池塘才是美的?问题三:桑竹在桃花源中可能呈现怎样的状态?总结:一望无际的田野,田地肥沃,庄稼茂盛,看那,那每一株水稻都挂满了饱满的稻穗,野鸭子在稻田中间穿梭嬉戏。

微风吹佛,那稻穗轻轻地摇曳着。

秋天将至,这又将是一分沉甸甸的收获。

看哪旁边还有美丽的池塘。

池水清澈见底,依稀可见池底的水草在招摇摆动。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依照渔人的行踪,理清文思路,把握文内容二、能力目标:背诵文,领会优美、简练、精炼的语言特色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熟悉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假想教学重点:研读文,整体把握内容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明白得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学习时:2时教学流程教学补白第一部份:预习方案作者简介:、背景了解:二、整理易读错易写错字词: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高声朗诵,试着背诵。

第二部份:堂导学案研读,合作探讨(以小组为单位,分派任务,交流、展现):角度一:析内容桃花源记以时刻为要紧顺序,且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第一是发觉桃花源,第二是进入桃花源,第三是复寻桃花源。

角度二:品语言桃源留给咱们的印象是:美、乐、奇,别离体此刻哪里,用文中具体文句谈明白得角度三:悟主题(结合背景)角度四:理写作手法:顺叙手法顺叙是最多见、是大体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说是最能反映事物的进展程序和本来面貌的,也是最能适应人们明白得和同意适应的。

可是这种写法若是用得不行,就容易显现平铺直叙的毛病,令人感到枯燥呆板。

但读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桃花源记》这篇短文,却全无这种感觉。

缘故在于作者独具匠心的顺叙手法。

写人状物有声有色。

“见渔人,乃在惊,问所从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这人,喊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那个地址,作者对桃花源人既没有作精雕细刻的肖像描述,也没有作丰硕细腻的心理描述,而只是笼统地、粗线条地描述他们的语言、行动,从而反映了桃花源人民古朴好客的社会风尚。

可见,了了几笔,却写得有声有色,把桃源人写得血肉饱满,跃然纸上。

表达当中间以景物描述。

这篇短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反映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整个进程。

从沿溪、穷林、得山、见洞、入洞、洞内所见所遇、离洞而归、至复寻迷路,完全依照渔人的经历一一叙写,令人读后,恍如随渔人游历一遍,也一一如见如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3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1 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31

语文科八年级第三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培养语感。

(2)积累文言词语。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复述方式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感情及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树立为创造美好社会而努力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熟悉文章,感知文章优美清新的意境和作者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复述故事,理解作者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诵读中,熟悉文章,体会文章的意境,品悟作者的理想追求。

2、小组讨论探究:与教师的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竞争中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小作文和复习本课的词语解释。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轩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疏通了文义。

那么,大家说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作者,展示学习目标)二、小擂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的解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解词小比赛,看哪一组的成绩最高,看谁是本期的小擂主。

第一回合:解释划线的词①落英缤纷②仿佛若有光③屋舍俨然④阡陌交通⑤具答之⑥皆叹惋⑦寻向所志第二回合:选择题1、芳草鲜美()A、指食物味道好。

B、鲜艳美丽。

2、阡陌交通()A、交错相通。

B、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邑人()A、专指男子的配偶。

B、妻和子女。

4、来此绝境()A、没有出路的境地。

B、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5、无论魏晋()A、不要说,更不必说。

B、关联词,第三回合:翻译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三、浅尝榭(一读理线索)(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教学案
《桃花源记》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5.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
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
诣太守()阡陌交通()妻子邑人()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缘溪行()落英缤纷()便扶向路()
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
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足迹去探访桃花源。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和韵律。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

2、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

3、班上交流。

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武陵人捕鱼为业:芳草鲜美:
甚异之: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
咸来问讯:黄发垂髫:
复延至其家:处处志之:
谐太守:寻病终:
4、找学生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5、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上面语段出自____(朝代)____(作者)写的《》,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

②.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③.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④、“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手法是“黄发”指_“垂髫”指___
⑤、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缘溪行()②阡陌交通()
③芳草鲜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
6背诵课文,默写第二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