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1.1 设计背景:1.1.1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1.1.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对联的鉴赏能力。
1.1.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1.1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2.1.2 对联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必备的文学技能。
2.1.3 对联的发展与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3.1 对联的基本结构:3.1.1 上联:表达主题,寓意深刻,言简意赅。
3.1.2 下联:承接上联,意义相对应,结构相呼应。
3.1.3 横批:概括上下联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结构。
4.1.2 学会欣赏对联的韵味和美感。
4.1.3 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对联的平仄、对仗、意境的把握。
5.1.2 对联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5.1.3 横批的概括能力和对联的整体审美。
5.2 教学重点:5.2.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5.2.2 对联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5.2.3 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篇幅原因,后续章节暂不编写,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内容进行拓展。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PPT课件: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结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等内容。
6.1.2 对联作品集:收录经典对联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6.1.3 毛笔、墨汁、纸张等:用于学生现场创作对联。
6.2 学具: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对联相关资料。
6.2.3 创作素材:如诗词、成语、典故等,用于学生创作对联。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一、活动简介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
活动中包含了团队合作的元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种集知识、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活动。
本教案主要针对如何通过对联趣谈活动来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探讨。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活动方案1.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对联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组队比拼对联,感受对联的魅力。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可与队友相互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包括诗词朗诵、对联创作、对联大赛等环节。
2.活动流程(1)课前准备组织者需要准备好对联范例以及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巧指导。
(2)活动开展1)组队环节:学生自行组队,每队人数不超过5人,确保每个队员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对联创作环节:每个队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一副对联,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作。
3)对联朗诵环节:每个队伍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对联朗诵,同时各队互相学习,加强交流。
4)对联大赛环节:所有队伍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对联大赛。
(3)结合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整个活动的回顾总结,分析每个环节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让学生了解优化自身作品并寻找提高点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以团队协作为核心,通过角色学习、对话讨论、游戏思维、文化探究等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通过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学生将得到更全面的文化储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享受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些都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1.1 对联的定义解释对联的定义,即由上下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相对应的文学形式。
1.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桃符、门神到现代的对联文化。
1.3 对联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对联的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寓意深刻等,并探讨对联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技巧2.1 对仗的技巧2.2 韵律的技巧介绍对联中韵律的技巧,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2.3 创意的技巧探讨如何运用创意的技巧创作出独特的对联,如运用修辞手法、借代、比喻等。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创作前的准备讲解创作对联前的准备工作,如积累词汇、了解文化背景等。
3.2 创作的步骤介绍创作的步骤,包括选择主题、构思对仗、安排韵律等。
3.3 创作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对联的欣赏与解读4.1 对联的欣赏讲解如何欣赏对联,包括对仗的艺术、韵律的美感、寓意的深刻等。
4.2 对联的解读介绍如何解读对联,包括理解字面意义、领悟寓意、体会情感等。
4.3 欣赏与解读的实践提供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并提供解析和讲解。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与传承5.1 对联的应用探讨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喜庆事宜、装饰家居等。
5.2 对联的传承介绍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包括家族家训、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
5.3 应用与传承的实践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对联文化。
第六章:对联的修辞手法6.1 修辞手法的种类介绍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拟人等。
6.2 修辞手法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对联,并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6.3 修辞手法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七章:对联与诗词的关系7.1 对联与诗词的相似之处探讨对联与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如对仗、韵律、寓意等。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魅力,是中小学语文课程重要内容之一。
在很多学生看来,古诗词却是一道难题。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给各位老师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案——对联趣谈活动。
一、对联趣谈活动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是一项通过对联联想,学习和欣赏诗词的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联趣谈活动在形式上更为有趣,更为接地气,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对联联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对联趣谈活动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了解古诗词的用典与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和鉴赏能力2. 活动内容:·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并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每一组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组对联,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3. 活动过程:·第一步,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第二步,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第三步,每一组学生按时完成创作后,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第四步,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三、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效果对联趣谈活动既能从实际入手,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开展对联趣谈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艺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趣味联等。
4. 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5.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其内涵和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上联、下联、横批的关系。
3. 介绍对联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对联的特点。
4. 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创作对联。
5.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其内涵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展示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美。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联创作:收集学生的对联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沟通协作能力等。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创作对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对联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具: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黑板、粉笔等。
3. 对联卡片:准备一些对联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和展示。
4. 作业本:准备一本用于学生书写对联和练习的作业本。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
本文就从对联趣谈活动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了探讨。
一、对联趣谈活动的定义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通过对联的方式,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活动。
在这个活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联的创作来体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二、对联趣谈活动的适用对象这个活动适合各个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还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对联趣谈活动来进一步提升。
三、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1.活动目的通过对联趣谈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2.活动流程第一步: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对联,对联的特点等等。
第二步:举例讲解对联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好玩的对联,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韵律和构成。
第三步:让学生进行对联创作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对联创作。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或者关键词,比如:“夏日游泳”、“变形金刚”等等。
第四步:学生对联比赛在对联创作后,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的对联,并宣布获奖名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四、对联趣谈活动的评价通过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
结语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联趣谈活动将会成为更多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优秀学生。
对联趣谈拓展课教案
对联趣谈拓展课教案教案标题:对联趣谈拓展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史;2. 学习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联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3.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要点。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2.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讲解:1. 讲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2. 分析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如平仄、对仗、对偶等;3. 展示不同类型的对联,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
示范与实践: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对联例子,让他们分析对联的结构和特点;2. 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可以给予一定的主题或限制条件;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对联的乐趣和创造力。
总结与评价:1. 回顾对联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2. 评价学生的对联创作,鼓励优秀作品,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3.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对联对于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对联创作,并组织对联比赛或展览;2. 邀请专业对联作家或文化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3. 组织学生参观对联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增加对联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对联的相关资料和文献;2. 优秀对联作品的展示;3. 对联创作的练习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对联的理解和兴趣表现;2. 评价学生的对联创作水平和创造力;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总结学生的对联创作表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对联书籍、对联样品、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3. 活动场地: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如上联、下联、横批等。
3. 示例: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对仗工整。
5. 展示:各组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对联练习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联,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联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六、活动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欣赏对联书法作品,了解对联与书法的关系。
2. 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或文学家进行讲座,分享对联创作经验和技巧。
3. 开展对联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七、家校合作1. 家长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孩子在家中积极参与对联创作。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对联,让孩子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家长关注孩子的对联学习进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如《对联入门》、《对联精选》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故事、名人家谱等。
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对联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
九、安全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起源、结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3.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4.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寓意深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分析其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欣赏。
4. 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对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5. 展示:学生将各自创作的对联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示范法:教师展示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学生的对联作品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寓意深刻。
3. 学生对对联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关于对联的起源、发展、种类和创作的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对联的起源、发展、种类和创作的网页资料。
3. 经典对联集:收录经典对联的书籍或网页资料。
4. 书写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等,用于学生创作对联。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展示和评价对联作品。
2. 网络:连接互联网,以便查找和分享相关资料。
3.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对联作品。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需1-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课堂活动:讲解对联基本知识(25分钟)、学生创作对联(15分钟)、展示和评价(5分钟)。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知识,创作出有趣、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 对联的分类和欣赏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学会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韵律2. 创作出富有创意和对仗工整的对联作品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对联作品示例3. 学生作品展示板4. 对联创作素材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介绍对联的上下联、平仄、韵律等要素,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对联作品:展示经典对联作品,引导学生品味对联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对联的创作原则,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5. 练习创作对联: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创作对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6. 展示学生作品: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增强自信心。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对联作品,分析其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运用示例法,展示经典对联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通过作品展示、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5.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对联的写作技巧。
3. 学会创作对联。
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对仗。
2. 创作具有意境的对联。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写作技巧。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对联。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对联,让学生欣赏并猜猜它们的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老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讲解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三、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副对联,讲解其制作过程。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
四、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心得。
2. 每组选出一副优秀的对联,进行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副对联,要求结构完整、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2.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民间的流传和应用。
六、教学活动:对联创作实践(10分钟)1. 老师提出一个主题,例如“春天”,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对联创作。
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
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近年来,审美意识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而对联活动正好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对联的互动,感受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
二、活动目标1.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对联的基本语言特点和制作方法;3.掌握对联制作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4.锻炼性格,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内容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含义和用途,让学生明确对联制作的目的和重要性。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对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制作对联环节a.让学生自选对联主题,在思考的基础上,编写对联的基本文本。
b.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文本,从中挑选出两句衔接自然、韵律优美的对联,并进行制作。
c.学生根据对联制作的表现形式有川字、平仄不同等等形式,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为学生提供纸张、墨汁、毛笔、横匾板等材料,进行对联制作。
3.现场赏析a.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但不能够直接解释自己对对联的理解。
b.学生在交换对联作品后即时现场赏析对方的作品。
相互体验,提高学生对对联的欣赏水平。
4.总结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制作对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同时,记录下他们对对联艺术表达方式的认识和体会。
四、活动评价通过对联趣谈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对联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同时,在对联制作中,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培养了他们的性格、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现场赏析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对对联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对联制作的活动,更是一次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需求越来越高。
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对联趣谈活动简介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家庭亲子活动。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过在春节期间互相对联的经历。
对联谈玄机,不仅能锻炼语言能力,更能够促使人们学会拓宽思路、关注别人眼中的你。
同时,为了使对联趣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可以将对联趣谈纳入到学校中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联谈话,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对联谈话的目的与意义1.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联谈话,需要立刻思维反应,运用得当的词汇,让对方听清自己的意思,并且不能偏离主题。
通过对联谈话,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个人自信心对联谈话,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表情和语调的稳定,如果能够做到自如,就会提升自己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对联谈话活动中,同学与同学或是老师与同学之间需要互相配合。
这种合作的形式扩大了孩子们的“家庭”外的人际交往。
以前家庭中有哥哥姐姐的孩子与同学交流话题会更有自信,而这种大的家庭则充分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和开心度,同时为孩子们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方法1. 确定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比较特定的主题。
例如,每周一个颜色、一个地点、一个时间等等。
2. 对联搭配对联谈话中,对联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对联的内容要切合主题,言简意赅,表达清楚,不要有任何错误或违背主题的情况。
3. 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对联,每个人都可以轮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想出对联。
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联谈话,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规则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规则3. 对联的种类和特点4.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规则和特点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对联的规则和特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对联创作心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导入】(简洁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对联的基本概念。
)【教学讲解】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对联的起源,介绍对联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2. 对联的基本规则3. 对联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对联的种类,如春联、挽联、寿联等,并介绍各类对联的特点。
)【实践环节】1. 创作对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创作对联,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2.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相互交流心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以及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联的基本知识。
2. 自主创作一副对联,下周上课时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联的文学价值(讲解对联在文学领域的价值,如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2. 对联的应用场合(介绍对联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如节日、庆典、悼念等。
)七、教学案例分析1. 经典对联解析(分析经典对联的意义,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2. 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展示优秀学生的对联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对联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意、用词等方面。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这时候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有趣的课程或者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便是这样一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
二、活动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而且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也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学生在参加对联趣谈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语言技巧,也能够开阔思路,增强语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三、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
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对联素材,这些素材应该涉及到不同的题材,有趣、有意义。
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对联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了解对联的基本构成和写作要求,这些都是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做好基础准备。
2. 活动展开对联趣谈活动一般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联创作”;第二环节是“对联评选”。
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对联素材进行对联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对联的韵律、形式、语言表达等因素,并且还需要在创作中尽量体现中华文化元素。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创作的对联进行展示,根据评委的评分进行对联评选,评出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
3. 活动点评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对联作品进行点评。
要点评的内容应该包括对联的韵律、形式、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等因素,并且要对学生的创意进行充分赞扬。
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对联创作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通过对联趣谈活动的开展,我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觉2.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3. 提高学生的聚焦力和思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五、思考与总结对联趣谈活动是一项具有很高教育价值的活动,它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提高能力。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编写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对联的编写方法,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节奏的把握。
2. 对联的意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特点、结构,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编写对联(15分钟)教师示范编写对联的过程,讲解平仄、对仗、意境等编写方法。
4. 学生练习编写对联(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优秀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挑选几副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编写一副对联,明日课堂交流。
8. 教学反思(课后)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索对联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研究对联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观察对联在节日、庆典等场合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评估,主要考察学生的对联编写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对联审美能力的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优秀对联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知识。
2.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等,查找对联相关资料。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婚联等。
3.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悠长。
4.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5. 名联欣赏和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名联,并进行解析,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修改和完善。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副最佳对联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联创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参考书籍:关于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的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3. 名联集:收集各种类型的名联,用于示范和欣赏。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课堂活动:通过讲解、示范、创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知识和技巧。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创作一副对联,并附上创作心得。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对联的魅力。
2.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和创作规律。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对联创作能力。
4.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对联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优秀作品。
八、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作规律:如何使对联内容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 对联的创新:如何在传统对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作品更具个性。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学会编写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分类与特点4. 对联的编写技巧5. 名联欣赏与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编写技巧和名联欣赏。
2. 教学难点:对联的编写技巧和创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特点。
2. 示范法:示范编写对联,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欣赏法:欣赏名联,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点。
3. 示范编写:教师示范编写对联,引导学生掌握编写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名联欣赏:欣赏经典名联,分析其艺术特色。
6. 创意拓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编写具有个性的对联。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编写一副对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9.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对联编写能力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讲述对联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以及对联的平仄、对仗等技巧。
3. 示范编写:教师示范编写一副对联,并解释编写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名联欣赏:赏析经典名联,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艺术魅力。
6. 创意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趣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本课程开发之民间对联对联趣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对联世界。
巧对(两则陈摩人(一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
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
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学政官颇有声望。
(二清代中叶,有个人叫邓维森,据说自幼聪慧,进入私塾读书前就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
有一次,外地江右来了一位名士,听说邓维森是个神童,便来和睦乡来找他,正巧和邓维森在村头池塘边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联曰:“一池浮萍,许多鱼虾藏底下。
”邓维森听了,毫不困难地对道:“两株乔树,若干鸟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听后非常欣赏,赞扬道:“好对,好对!”“头落地”对“角朝天”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
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
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
他说:“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
”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走回来?”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
叹了口气说:“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来,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来,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
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
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
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
”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研讨与练习一、仔细阅读故事中的三副对联,请你说说对联都有那一些特点。
二、读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实际上谈谈你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利用课余、寒暑假时间,收集出现在你身边、生活中一些对联,如行业联、装饰联、春联、寿联等。
并拿回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欣赏。
课本内容说明《巧对》两则,分别讲了彭希商和邓维森两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生动有趣且充满智慧。
彭希商因对对子而成为秀才,邓维森因对对子大受江右名士称赞,能让学生从中受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两对对联无论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方面都对得很工整。
第一则中的对联,属于异字同音对,即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字排在一副对联内。
如“诸”和“猪”同音,“百”和“柏”同音。
上下联都是七个字。
上联末字音调是去声,属仄声;下联末字音调是阴平,属平声,符合对联的仄起平落,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诸肉”对“百花”(名词对名词,“不如”对“怎比”(虚词对虚词,“猪肉”对“柏花”(名词对名词,“味”对“香”(形容词对形容词。
并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讲的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如猪肉的味道,下联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所有的花都比不上柏花香。
第二则中的对联,上下联都是十一个字。
上下联末字分别是“下”和“底”,同样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要求。
且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一池”对“两株”(数量词对数量词,“浮萍”对“乔树”(名词对名词,“许多”对“若干”(副词对副词,“藏”对“宿”(动词对动词,“底下”对“其中”(副词对副词。
上联讲的是在浮萍下藏着许多鱼虾,下联讲的是在乔树中宿着若干鸟雀,内容也相关。
《“头落地”对“角朝天”》讲了一个书生问路应对的有趣故事,对联同样充满智慧。
此联属复字对,即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
如对联中的“头”和“角”字。
除此之外,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上也对得十分工整,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研讨与练习一、细阅读故事中的三副对联,请你说说对联都有那一些特点。
此题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形成初步认识。
能判断什么是对联,并为填写简单的对联打下基础。
二、读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实际上谈谈你自己的切身体会。
此题目的让学生从文中人物身上受到思想教育,从而认识到博览群书、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三、利用课余、寒暑假时间,收集出现在你身边、生活中一些对联,如行业联、装饰联、春联、寿联等。
并拿回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欣赏。
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活动教案——对联趣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隼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巧对(两则陈摩人(一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
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
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学政官颇有声望。
(二清代中叶,连山和睦乡的邓维森,据说自幼聪慧,进入私塾读书前就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
有一次,外地江右来了一位名士,听说邓维森是个神童,便来和睦乡来找他,正巧和邓维森在村头池塘边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联曰:“一池浮萍,许多鱼虾藏底下。
”邓维森听了,毫不困难地对道:“两株乔树,若干鸟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听后非常欣赏,赞扬道:“好对,好对!”“头落地”对“角朝天”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
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
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
他说:“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
”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走回来?”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
叹了口气说:“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来,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来,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
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
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
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
”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1讨论对联的特点:从这三个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对联一般有四个基本特点: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平仄相合,音调合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有抑扬顿挫之美。
C、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以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D、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自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作用。
(具体分析见课文内容说明(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三学生交流对故事1 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一般说给班上的同学听听。
2 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 老师这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说时机_——(顾大局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神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对。
(1写缺字对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对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3敦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
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敦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四、欣赏对联a 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b 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1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似河水清。
(2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3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4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五、赠言结课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赞同0|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