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2~2023-02):
中标项目数(个)
145
同比增长:123.1%
中标率
84.8%
同比增长:0.5%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25638.0
同比增长:134.8%
平均下浮率
8.3%
同比增长:25.8%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本报告于 202桥、刘府、武店、大庙、
9
殷涧、大溪河和小溪河 7 个乡镇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二次)中标
凤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告
10
安庆市高铁新区规划编制成交结果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
公告
规划建设局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8 日 生成
2 / 17
1.3.2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TOP1 TOP2
安徽省宁国市年产 10 万吨畜禽产 品冷链加工配送项目一期建设工程 EPC(总承包)项目中标通知书 安徽省宁国市年产 10 万吨畜禽产 品冷链加工配送项目一期建设工程 EPC(总,承包)项目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业绩表现 .................................................................................................................................1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黄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黄山市规划编审中心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13.6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强制性内容 (4)第三章建设用地 (5)第四章建筑容量控制 (6)第五章建筑间距 (7)第一节一般规定 (7)第二节住宅建筑间距 (7)第三节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四节住宅与非住宅建筑间距 (10)第五节其它规定 (11)第六章建筑退让 (11)第一节一般规定 (11)第二节退让用地边界 (12)第三节退让城市道路 (12)第四节地下建筑退让 (13)第五节其它规定 (14)第七章建筑高度 (15)第八章交通停车及地下空间 (15)第九章配套设施 (17)第一节公共服务设施 (17)第二节市政设施 (19)第十章绿地 (20)第十一章景观与环境 (21)第十二章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23)第十三章附则 (24)附录一:计算规则 (28)附录二:黄山市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试行) (29)附录三:名词解释 (32)附录四:建筑间距图标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黄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详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除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各区县的建制镇参照执行。
第三条黄山市控规体系由控规通则、地块控规图则二个层级组成。
控规通则既是城市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引导和控规的一般性通用规定,也是编制地块控规图则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地块控规图则是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年度建设计划,市场开发需求等分期、分批编制的地块控规。
其主要内容是落实城市专项规划对地块的控制要求,明确各开发地块的使用性质、建设容量、建筑高度、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其它特殊控制要求,成果以图则为主、文字为辅。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规划文本规划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零六年九月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项目委托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人代码:72146607—0证书等级:甲级[建] 城规编第(021004)规划顾问吴良镛两院院士秦佑国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素伟高级工程师郑光中教授左川教授单德启教授胡学凡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山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程迎峰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项目主持人尹稚教授清华规划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杨锐教授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项目组成员庄优波博士袁南果硕士邹桂武高级工程师罗婷婷硕士崔宝义硕士刘晓冬硕士祁黄雄博士后王萌硕士王彬汕讲师杜鹏飞副教授林瑾硕士龚道孝硕士陈海燕硕士.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 (1)第二条依据 (1)第三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缓冲区范围 (3)第七条性质 (3)第三章资源评价 (4)第八条资源价值 (4)第九条资源特征 (4)第十条资源分类 (5)第十一条资源重要性评价 (7)第十二条资源敏感度评价 (10)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发展规模 (14)第十三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14)第十四条无期限目标 (14)第十五条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4)第十六条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5)第十七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5)第十八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6)第十九条瞬时游客容量 (17)第二十条全区游客容量 (21)第二十一条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21)第二十二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21)第五章战略规划 (23)第二十三条科学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四条资源整体保护战略 (23)第二十五条游客管理战略 (23)第二十六条统筹社区发展战略 (24)第二十七条区域统筹战略 (24)第二十八条伙伴合作战略 (25)第二十九条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 (25)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26)第三十条用地布局结构 (26)第三十一条资源保护结构 (27)第三十二条旅游空间结构 (27)第七章分区规划 (31)第三十三条分区规划目的 (31)第三十四条分区分类 (31)第三十五条核心景区 (31)第三十六条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第三十七条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第三十八条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3)第三十九条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第四十条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第四十一条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 (37)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38)第四十二条受保护和管理的自然资源类型 (38)第四十三条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38)第四十四条地质地貌资源保护和管理 (39)第四十五条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41)第四十六条自然音景管理 (44)第四十七条自然光景观管理 (45)第四十八条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管理 (45)第四十九条自然视觉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45)第五十条受保护和管理的文化资源类型 (48)第五十一条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原则 (48)第五十二条摩崖石刻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三条历史建构筑物的保护与管理 (48)第五十四条博物馆收藏资源管理 (49)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49)第五十六条大气环境质量保护 (50)第五十七条水环境质量保护 (51)第五十八条声环境质量保护 (53)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55)第五十九条解说教育内容 (55)第六十条解说教育场所 (56)第六十一条解说教育方式 (58)第六十二条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 (59)第六十三条其他解说教育内容 (60)第六十四条教育解说规划监测 (61)第六十五条游客时空分布管理规划 (62)第六十六条游客行为管理规划 (65)第六十七条旅游产品管理 (67)第六十八条游客管理数据统计 (77)第六十九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 (81)第七十条游客安全管理设施布置 (82)第七十一条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 (83)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84)第七十二条视觉景观控制程序 (84)第七十三条建筑景观控制 (85)第七十四条村镇景观控制 (85)第七十五条植物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六条道路景观控制 (86)第七十七条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86)第七十八条水体景观控制 (87)第七十九条小品景观控制 (87)第八十条主要景点景观控制 (87)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91)第八十一条游览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 (91)第八十二条游览设施总量控制 (91)第八十三条游览设施分级规划 (91)第八十四条游览设施规模 (92)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97)第八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97)第八十六条对外交通 (97)第八十七条班车路线和换乘点 (97)第八十八条机动车观光路 (98)第八十九条步行观光路 (99)第九十条探险路 (101)第九十一条索道 (102)第九十二条停车场 (102)第九十三条其它规定 (103)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105)第九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的原则 (105)第九十五条电力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六条邮政通讯系统规划 (105)第九十七条给水规划 (106)第九十八条排水规划 (107)第九十九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8)第一百条防火规划 (109)第一百零一条防洪规划 (110)第一百零二条其他防灾规划 (110)第一百零三条社区基础工程规划 (111)第十四章社区调控与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四条社区规划原则 (112)第一百零六条社区经济引导规划 (112)第一百零七条社区文化教育规划 (112)第一百零八条社区分类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零九条服务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3)第一百一十条普通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一条搬迁型居民点调控规划 (114)第一百一十二条低山景点管理机制 (115)第一百一十三条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5)第十五章缓冲区调控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四条缓冲区土地利用管理 (117)第一百一十五条缓冲区资源与环境管理规划 (117)第一百一十六条缓冲区基础工程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七条缓冲区社区管理规划 (118)第一百一十八条缓冲区低山景点调控规划 (119)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20)第一百一十九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政策 (120)第一百二十条土地所有权 (120)第一百二十一条土地管理权 (120)第一百二十二条集体所有土地分类 (120)第一百二十三条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 (120)第一百二十四条集体所有土地征用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土地限制用途补偿 (121)第一百二十六条周边社区土地规划 (121)第一百二十七条临时使用土地 (121)第一百二十八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21)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利用监督 (121)第一百三十条土地利用平衡表 (122)第十七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123)第一百三十一条资源与环境保护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二条游客管理近期目标 (123)第一百三十三条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近期目标 (124)第一百三十四条组织效率近期目标 (125)第一百三十五条“数字黄山”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六条文化资源、地质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125)第一百三十七条温泉地区整治 (125)第一百三十八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125)第一百三十九条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整治 (126)第一百四十条基础设施建设 (127)第十八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28)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划地位 (128)第一百四十三条统一管理 (128)第一百四十四条管理系统 (128)第一百四十五条管理机构组织效率 (129)第一百四十六条管理经费 (131)第一百四十七条专项资金 (132)第一百四十八条监督与协调机构 (132)第十九章附则 (133)第一百四十九条成果组成 (133)第一百五十条实施日期 (133)第一百五十一条解释权 (133)表目录表3-1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分类表 (5)表3-2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重要性评价分类表 (7)表3-3 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敏感度评价分类表 (10)表4-1 机动车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2 步行观光区瞬时容量 (17)表4-3 观景平台瞬时容量 (19)表4-4 低山漫游区瞬时容量 (19)表4-5 服务区瞬时容量 (19)表4-6 索道建设区瞬时容量 (20)表4-7 全区瞬时容量 (20)表4-8 拥堵景点瞬时空间容量表 (21)表4-9 规划期限内历年游客规模预测值一览表 (21)表6-1 近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2 远期出入口具体位置 (29)表6-1 分区定义、管理目标和分布 (32)表6-2 分区人类活动管理政策 (33)表6-3 分区设施建设管理政策 (34)表6-4 分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35)表6-5 分区管理指标和标准 (36)表6-6 自然指标标准参照系示意表 (37)表8-1 本地特殊物种一览表 (42)表8-2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带谱一览表 (43)表8-3 自然视觉景观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6)表8-4 摩崖石刻保护管理措施一览表 (48)表8-5 历史建构筑物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8-6 博物馆收藏资源单元清单一览表 (49)表9-1 游客中心一览表 (56)表9-2 解说教育组织与管理一览表 (59)表9-3 解说教育规划监测一览表 (61)表9-4 有待修整的步游道一览表 (63)表9-5 设置监测的拥堵路段一览表 (64)表9-6 各景点停留时间一览表 (65)表9-7 游客行为管理分区措施 (66)表9-8 旅游路线规划一览表 (67)表9-9 南北一日游之一 (69)表9-10 南北一日游之二 (69)表9-11 南北一日游之三 (70)表9-12 南北两日游之一 (70)表9-13 南北两日游之二 (70)表9-14 南北两日游之三 (71)表9-15 南北两日游之四 (71)表9-16 南北一日半游之一 (71)表9-17 南北一日半游之二 (72)表9-18 周边低山半日游 (72)表9-19 东西生态六日游 (73)表9-20 西面生态四日游 (73)表9-21 东西生态五日游 (74)表9-22 东西生态六日游 (74)表9-23 黄山文化三日游 (75)表9-24 黄山文化一日半游 (75)表9-25 南北地质四日游 (76)表9-26 南南地质三日游 (76)表9-27 游客时空分布数据统计 (77)表9-28 游客体验待选监测指标 (78)表9-29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措施一览表 (81)表9-30 游客安全管理规划指标监测一览表 (83)表10-1 视觉景观控制规模标准 (84)表10-2 主要景点景观控制一览表 (88)表11-1 游览基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2)表11-2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旅游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93)表11-3 主要区域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94)表11-4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宾馆住宿设施综合控制 (95)表11-5 解说咨询设施详细列表 (95)表12-1 班车路线一览表 (98)表12-2 机动车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3 步行观光路规划一览表 (99)表12-4 探险路规划一览表 (101)表12-5 索道规划一览表 (102)表12-6 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03)表13-1 水库规划蓄水量 (107)表13-2 污水处理设施一览表 (108)表13-3 防火分区一览表 (110)表14-1 寨头村、苦竹溪村、翡翠新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2 田段村、舒家村、乌泥关村、黄狮土党村调控一览表 (114)表14-3 低山景点规划具体措施一览表 (116)表15-1 缓冲区社区调控一览表 (119)表16-1 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 (122)表17-1 近期住宿接待服务设施整治 (127)表18-1 规划管理办公用房一览表 (129)表18-2 山上值班住宿床位空间分布表 (130)表18-3 山上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表18-4 山下值班床位建筑面积一览表 (131)图目录图6-1 用地布局结构图 (27)图6-2 旅游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9)图6-3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图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 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 20 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19•【字号】黄政办秘〔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黄政办秘〔2024〕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4年4月19日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工业企业。
二、奖项设置(一)对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设置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二)对工业企业设置工业纳税贡献二十强企业。
特殊规定:有重大涉税风险的企业不作为工业纳税二十强评价对象。
三、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一)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考核1.考核内容。
设置10项基础分指标,其中屯溪区、黄山高新区考核数据分开计算分值,详见下表:2.计分方法。
功效系数法公式为:得分=[基础分+(某地区实际值-8个地区最小值)/ (8个地区最大值-8个地区最小值)×(100-基础分)],基础分均为60分。
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5项指标,参照2024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②工业投资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采用静态和动态考核相结合,以功效系数法计算静态、动态分值,按照静态占40%、动态占60%计算得分,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③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分值,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0•【字号】黄政办秘〔2018〕158号•【施行日期】2018.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先行区作用,全面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功能布局由产业引领为主向产城融合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变,现就分解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制定如下方案。
1.明确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开发区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财政收入4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亿美元。
(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黄山海关,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完成二个争创。
黄山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单位: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推进主导产业。
组织实施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和1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为依托,全力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推动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首位产业。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
“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
“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
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
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讯、土地平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第一篇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新中国建设成就调研报告三篇

新中国建设成就调研报告三篇按照省、市委老干部局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的部署要求,4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鲍小如、郑继忠、汪秀娟、钱新庭、王郭培等部分离退休干部赴歙县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调研组选择了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歙县经济开发区两个点,在歙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通过边走、边听、边看、边议,全方面、多层次了解歙县建党百年发展历程、辉煌成就。
1、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上午,调研组一行从深渡乘船沿新安江溯江而上,沿江考察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了解流域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全长近百里的新安江,是歙县--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歙县人民的母亲河,是古徽商的黄金通道,是连接苏州、杭州"天堂"之地的纽带。
调研中,老干部们欣喜地看到,由于实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江水清澈、山峦青翠,两岸生态环境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村中花"的立体生态格局,沿江的"三潭"枇杷、柑橘、茶叶郁郁葱葱,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大型游轮和小船快艇在碧绿的新安江上穿梭而行,省内外游客络绎不断,旅游形势一片红火(:新中国建设成就调研报告三篇)。
大家认为,歙县在推进新安江流域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落实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强化上下游协同、推动一体化保护,在完善水质考核体系、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高质量协同发展作出了新探索、积累了新经验。
在考察了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之后,调研组又实地调研了樟潭古村的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乡村旅游等工作情况,领略了该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崭新变化。
“今日的新安江山清水秀,徽文化、古村落与自然风光美妙结合,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新安江百里画廊名不虚传。
有关工程项目建议书4篇

有关工程项目建议书4篇工程项目建议书篇1项目建议书怎么写一、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设备技术引进国别、厂商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还贷方案设想;(5)项目的进度安排;(6)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7)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包括治理“三废”措施、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8)结论;(9)附件。
项目建议书的编报程序是:项目建议书由政府部门、全国性专业公司以及现有企事业单位或新组成的项目法人提出。
其中,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项目以及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国内合资建设项目,应由有关部门和地区联合提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在中外投资者达成意向性协议书后,再根据国内有关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编制项目建议书;大中型和限额以上拟建项目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应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二、项目建议书的编报要求:根据现行规定,建设项目是指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位工程组成,经济上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单位。
因此,凡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经济上统一核算的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附属设施,应编制统一的项目建议书;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经济上独立核算的各工程项目,应分别编制项目建议书;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的分期建设工程项目,也应分别编制项目建议书。
三、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
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观部门上报,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
(一)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计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项目,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由国家计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03.7项目名称: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委托方(甲方): 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二零零三年七月合作单位: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资质证书:乙级[建]城规编第(1550153)主要编制人员名单: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所技术负责人:靳东晓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郑德高硕士城市规划师李海涛硕士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朱力博士城市规划师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罗赤高级城市规划师王贝妮助理城市规划师张永波助理城市规划师关丹助理城市规划师二、协作单位清华大学:杜鹏飞博士副教授龚道孝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柏兰芝副教授徐辉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张志军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谢正观教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蒋雅君博士研究生张维修博士研究生陈宜伶硕士研究生刘慧璇硕士研究生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梅一峰局长高级工程师韩建予科长注册城市规划师秦国元注册城市规划师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万国庆院长注册城市规划师江涛工程师黄宏跃工程师顾维芬注册城市规划师胡秀娟助理工程师目录第1章总则 (5)第2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4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第1节城镇体系 (7)第2节南部城镇群规划 (8)第3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8)第4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9) 第5节综合交通规划 (12)第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第7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3)第8节旅游发展规划 (14)第5章屯溪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15) 第9节城市总体布局 (15)第10节居住用地规划 (16)第11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第12节综合交通规划 (17)第13节绿地景观规划 (18)第14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19)第15节给水工程规划 (19)第16节排水工程规划 (19)第17节供电工程规划 (20)第18节电信工程规划 (20)第19节环境保护规划 (20)第20节环卫工程规划 (21)第21节燃气工程规划 (21)第22节防灾规划 (21)第6章徽州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22) 第23节总体布局规划 (22)第24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25节综合交通规划 (22)第2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3)第27节总体布局规划 (24)第28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4)第29节综合交通规划 (25)第30节绿地景观规划 (25)第31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32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 (26)第33节屯溪区近期建设规划 (27)第34节徽州区近期建设规划 (28)第35节黄山区近期建设规划 (29)第9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30)第36节屯溪区-徽州区城市远景构想 (30)第37节黄山区远景构想 (30)第10章规划实施措施 (30)第11章附则 (31)第1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黄山市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及黄山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
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7.20
•【字号】皖政秘〔2018〕140号
•【施行日期】2018.07.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黄山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
批复
黄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准黄山市省级经济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请示》(黄政〔2017〕59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安徽歙县北岸经济开发区(筹),将其整体并入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
将安徽黄山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黄山经济开发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休
宁经济开发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安徽徽州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黄山徽州经济开发区、安徽黄山工业园区(筹)更名为安徽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
请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优化整合后,保留安徽黄山经济开发区、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安徽黄山徽州经济开发区、安徽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
三、黄山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的领导,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开发区规划修编、产业定位、体制调整、人员安置等工作。
四、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提质提效有关要求,加强指导和服务,协调解决开发区优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黄山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8年7月20日。
XX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产业发展战略 (2)第三章空间管制规划 (3)第四章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规划 (4)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第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6)第七章空间景观规划 (6)第八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7)第九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9)第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0)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2)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12)第十三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本规划适用于XX经济开发区用地内各项建设工程,其规划范围东至岑观公路,南至豉湖渠,北至汉宜高速公路、318国道,西至白水滩,总面积约17.62平方公里。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 XX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6、《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7、XX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8、1:1000地形图及XX区政府部门等相关意见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十八大精神,结合XX经济开发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XX经济开发区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镇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XX经济开发区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园区功能,保持其自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条规划目标1、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使土地有序有控制地开发利用。
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黄城管委〔2018〕2号

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黄山市城管委各成员单位:《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经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18年4月28日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健全黄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管委”)议事决策机制,规范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协调效率,确保科学决策,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城管委对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考核,主要职责为:(一)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审议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和城市管理立法;(三)指导、监督贯彻落实《黄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做好城市综合管理和相关的文明创建工作;(四)协调配置城市管理资源,明确市城管委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的城市管理职责,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五)组织城市管理督查考核,审定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和标准,定期通报城市管理考核结果;(六)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和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二章工作机构第四条市城管委实行主任负责制。
第五条市城管委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管办”)设在市城管执法局,为市城管委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职责为:(一)依据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起草城市管理工作规范性文件,负责编制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研究制定城市管理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三)草拟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及考评标准,报市城管委批准后实施;(四)牵头组织城市管理督查和考核工作,根据市城管委决定,做好定期通报城市管理考核结果工作;(五)负责组织筹备市城管委会议,做好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草拟相关文件,报市城管委领导审定后下发有关单位;(六)负责监督检查市城管委决定、决议的落实情况,协调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七)研究制定城市管理工作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八)完成市城管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7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安徽省黄山工业园区产业规划

安徽省黄山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初稿)目录1.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工业基础薄弱局面未根本改观 ..2.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但行政效率和发展环境有待提高和优化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交通运输和人员往来依然不便 ......4.招商引资成效显着,但招商方式依然简单粗放 ............5.发展观念有所改变,但发展思路尚不明确 ................二、黄山工业园区规划背景.......................................1.黄山区工业园区规划的必要性...........................2.黄山区工业园区规划的意义.............................三、黄山区工业园区发展现状.....................................1.工业园区的起步与发展.................................2.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3.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平稳增长.............................4.工业园区企业向园区集中已初见成效 ....................5.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四、黄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SWOT分析..............................(一)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优势.................................1.辖区领导高度重视.....................................2.“黄山”品牌享誉全球.................................3.黄山区社会资本雄厚...................................4.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劣势...............................1.发展工业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2.立体化的交通体系难以形成.............................3.缺乏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4.金融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难度大.......................(三)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机遇...............................1.中部崛起是机遇.......................................2.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工业发展.............................3.东部地区产业转移.....................................4.合铜黄高速贯通带来有利条件...........................(四)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挑战...............................1.国家宏观政策偏紧.....................................2.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分析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分析我国资源丰富,山岳风景区数量较多,但作为同质产品的山体景观整体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且许多山岳风景区规划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因此进行山岳风景区规划特色分析非常必要。
对黄山在整体功能定位、规划特色进行分析,且在调查中发现它们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旨在同旨他山体风景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山风景区规划开发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四十公里,东西宽约三十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风景区集中了黄山山脉的主要山峰,以山体观光为主要吸引点,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在我国名山游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一、黄山风景区规划现状黄山风景区的旅游主要集中在核心主峰的观光游览。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黄山风景区旅游容量有限,在旺季已经出现了超载运营的现象;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类型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停留较长的时间。
实际上黄山山脉在风景区的外部仍然有很多高档次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所以在供需两个方面的拉动下,黄山风景区外围在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的景点,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的选择,增加游客在黄山停留的时间,丰富了黄山旅游形象。
为了达到规划的目标,通过政府积极推动作用,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配合小企业的支持,在统一的形象战略和分区规划中,,依靠经营管理的改革,逐步推进。
黄山风景区规划的目标定位为: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完善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区。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开发:(1)规模定位。
大黄山旅游区游客接待规模到2015年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黄山风景区,增加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2)功能定位。
通过景点的差异开发和设施的完善,把大黄山旅游区建设成以黄山风景为核心吸引物,以自然和原生态为特色,集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区。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之研究——以徽州区为例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之研究——以徽州区为例摘要:在我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和城镇化高速推进的今天,“资源扩张型”到“节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土地资源供应压力越来越大。
当前,政府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推动低效用地利用效能的提升等潜在困境。
本文通过分析徽州区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对2023-2025年城镇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规划,确定再开发潜力和时序。
研究结果表明,徽州区低效用地现有28.25hm,规划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可实现潜力15.90公顷,经济潜力9.15亿元;2023年再开发地块面积11.93公顷,2024年再开发地块面积8.57公,2025年再开发地块面积7.75公顷;现状用途主要为居住用地、工矿用地。
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可优化徽州区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土地承载力。
关键字: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再开发时序;土地承载力“十四五”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努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高质量可持续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到用地的可持续性,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施可持续的经济健康发展[1-2]。
目前,相关学者对于低效用地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前期识别研究,学者们通过构建宗地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程度等来识别低效用地[3-4]。
其次是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研究,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被普遍认为是再开发工作难以继续的主要原因[5-7]。
最后是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有关学者通过城市发展角度分析低效用地再开发结果对房价、就业率等变量的影响。
但这些研究探讨角度较为宏观,主要通过具体案例对低效用地模式和措施进行研究,忽视了小区域内低效用地现状、开发潜力和时序研究[8]。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徽州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研究该地区低效用地现状及开发潜力,评估2023-2025年再开发时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规划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
“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
“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
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
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讯、土地平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第一篇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1、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二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远期2030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二、城镇空间组织结构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群”——黄山南部城镇群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等;休宁海阳、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1、铁路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
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
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
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第三篇城区总体规划第一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一、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二、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
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城市形态与结构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2、形态结构:“三城环绿心、曲水绕三城”。
通过快速道路串联屯溪、新城区、岩寺三个城区和若干旅游景点,同时,蜿蜒曲折、线型优美的新安江、率水、横水、丰乐河等多条河流在三个城区中环绕穿越,城市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四、分区建设指引1、屯溪组团(1)功能定位: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2)发展要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2、新城区组团(1)功能定位:为全市的旅游接待、旅游集散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发展要点:加快建设黄山铁路新客站及其附属设施,以居住、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无污染加工工业企业,同时带动物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集旅、贸、居、工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站前区应以旅游接待、商务办公、商贸为特色、包含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是黄山市现代城市风貌集中体现区,现代城市住区。
3、岩寺组团(1)功能定位:中心城区重要的工业和物流基地,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
(2)发展要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充实城市职能,提升城区品质,提高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产业的层次,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用地的潜力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4、中部生态绿区(1)功能定位:城市生态绿区,城市居民及游客不可多得的休闲、观光、游憩地。
(2)发展要点:按绿线要求进行控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五、用地布局规划1、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中心体系规划(1)城市中心公共设施体系布局。
形成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片区中心-社区级中心四级中心体系。
(2)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布局。
形成屯溪组团的屯溪老街-前园路、新城区新站地区市级商业中心,在新城区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岩寺城区云峰路一带分别形成两个城市次级商业中心。
(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布局。
按照市级、区级及社区三级进行配建。
(5)体育设施用地布局。
推进既有体育设施改造。
规划新的市、区级体育中心。
(6)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加快现有医院扩容改造。
完成医院相应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将黄山市人民医院基地向东扩至现黄山卫校,同时推进新医院建设。
规划市级医疗保障机构及专业医疗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血站及110救护站等。
按照相关标准配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7)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布局。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置新建居住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
调整完善现状中小学规模和布局,优化现有教育设施和资源。
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结合屯溪组团的发展筹建1-2所职业技术学院。
(8)文物古迹用地。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保护和整治。
2、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以“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配套模式为基础,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住区社会空间结构。
3、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徽州经济开发区(徽州城北工业园区)、发展徽州循环经济园区、逐步调整岩寺城东工业区,建设岩寺工业组团。
随高铁及枢纽站的建设,置换丰南工业园,调整阳湖帅鑫工业园区(1.4平方公里左右)。
4、仓储物流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梅林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岩寺物流园区3个物流园区。
六、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分级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2、道路网结构(1)环状放射的快速路快速路形成“环枝结合、一环五枝”结构:环绕绿心的快速路起到刚性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快速疏散交通综合体至机场、中心城区各组团以及至花山谜窟风景区交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