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质分子均匀分布在溶剂中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糖、盐、味精、水、杯子等。
2. 实验器材:烧杯、筷子、量筒等。
3. 教学课件:水的溶解课件。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物质,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概念。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溶解现象。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水的溶解”主题展示,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良好?3. 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4.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六、活动准备教具准备:各种固体物质(如沙子、盐、糖、大米等)、液体(如水、酒精、果汁等)、实验容器、搅拌棒、计时器等。
环境布置:将教具摆放在科学区,设置溶解角,营造探索氛围。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固体物质和液体,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条件和特点。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溶解现象。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水的溶解”主题展示,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
九、教学评价1.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良好?2. 幼儿对溶解的概念和特点是否有所理解?3.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良好?3. 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4.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5. 教学评价结果显示,本次活动在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十一、活动内容1. 复习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通过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流程的,教案是上课的流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了很多东西来,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二、观察实验:1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大豆,让幼儿观察大豆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3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了的,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三、幼儿猜测并操作实验1、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介绍今天带来的各种材料,请幼儿猜猜谁会溶解,谁有不会溶解?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幼儿操作实验让每个幼儿到自己的桌子前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注意:每次实验时只能放进去一种材料,在选择第二种材料时一定要换一杯干净的水。
)四、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2教学目的: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
《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水的溶解》大班篇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活动过程: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幼儿观察讨论)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
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水的溶解》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实验记录表等。
幼儿准备:空碗、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糖、盐的透明杯子,请幼儿观察。
教师将糖、盐分别放入杯子中,让幼儿观察其溶解现象。
2. 讲解与探索(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糖、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溶解现象。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质,如沙子、面粉、咖啡等,让幼儿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讲解判断依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溶解现象图片,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现象: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溶解概念: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沙子、面粉、咖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中的常见物质,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糖:能溶解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面粉:不能溶解咖啡:能溶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优质教案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溶解》优质教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生活中科学》,本节课详细内容为《水溶解》。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使幼儿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溶解现象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溶解现象基本概念,能识别溶解和不溶解物质。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溶解现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糖、盐、面粉、沙子等)、水、容器、搅拌棒、投影仪。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水溶解东西?”引导幼儿回忆,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糖在水中溶解为例,演示实验过程,讲解溶解现象,让幼儿解溶解基本概念。
3.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幼儿判断哪些物质溶解,哪些物质不溶解。
5. 小结与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溶解》2. 内容:(1)溶解现象:糖、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
(2)溶解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混合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见过溶解现象。
(2)试解释为什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2. 答案:(1)如糖在水中溶解、盐在水中溶解等。
(2)能溶解物质通常是极性分子,与水分子有较强相互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溶解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质溶解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搅拌棒、各种固体溶解物品(如盐、糖、味精等)、白纸、画笔。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各种固体溶解物品,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并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溶解实验,指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溶解实验。
4. 记录与表达:教师提供白纸和画笔,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反思活动组织的效果,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的现象,如烹饪、清洁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展览区,展示幼儿的实验作品,激发其他幼儿的兴趣。
3. 深入学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主题活动,如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性、溶解速度等。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固体溶解物品(如盐、糖、味精等)放入透明容器中,向幼儿展示溶解前的状态。
2. 实验阶段:教师邀请幼儿亲自将固体溶解物品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溶解的过程。
3. 记录阶段: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写字)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分享阶段: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第三节“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重点: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演示用不同物质(糖、盐、面粉等);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溶解现象。
2. 探究活动一:认识溶解(10分钟)(1)教师演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3. 探究活动二: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10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讨论分析;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2. 溶解的基本原理;3.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质是否溶解以及溶解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浓厚,实验操作认真,但在分析原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更多实验,探索溶解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取;3.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针对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思考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世界》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溶解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掌握。
难点: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桌、实验盘、滴管、计时器、放大镜。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透明玻璃杯、小石子、盐、糖、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实验,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询问幼儿观察到了什么。
2. 实验操作(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滴管将小石子放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石子在水中的状态。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搅拌后的状态。
3. 观察与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幼儿的疑问。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溶解的问题,幼儿举手回答。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个溶解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溶解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 作业答案: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逐渐的,开始时盐粒在水中悬浮,随着搅拌,盐粒逐渐消失,溶液变得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的概念,实验操作简单,幼儿参与度高,兴趣浓厚。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观察、讨论,并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但在讲解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时,部分幼儿表现出困惑,说明这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水的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水溶解》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水溶解》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内容。
本节课主要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第二节《神奇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溶解现象、溶解定义、溶解特点以及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解水溶解现象,知道溶解定义,理解溶解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定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水溶解现象,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水、糖、盐、沙子、搅拌棒、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沙子、盐、糖在水中溶解现象,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展示沙子、盐、糖分别放入水中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2)通过实验结果,讲解溶解定义,让幼儿理解溶解概念。
(3)分析沙子、盐、糖在水中溶解情况,引导幼儿理解溶解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
4. 讲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10分钟)(1)举例说明溶解在生活中应用,如洗衣粉、糖等。
(2)讨论溶解现象对生活影响,引导幼儿认识到科学重要性。
(2)拓展延伸:讨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水溶解现象2. 溶解定义3. 溶解特点4.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记录下来并描述溶解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解水溶解现象,掌握溶解定义和特点。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幼儿实践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溶解现象。
2. 在讲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时,可以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实用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的溶解》精选3篇(一)教案:课题:水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性质;2. 学习水的溶解过程;3. 掌握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4.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材料:饭盒、水杯、砂糖、盐、油、纸巾等;3. 教学实验表格和记录本。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什么是溶液?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溶液吗?”2. 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溶解。
Step 2: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水的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定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概念;2. 讲解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盐、砂糖、油等。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小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砂糖、盐、油等),将其逐渐加入水中,并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的变化;2. 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实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实验结果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砂糖能溶解在水中而油不能?Step 5:教学反思(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水的溶解性质的认识。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捕捉实验中的细节和变化,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但是,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并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另外,课堂时间有限,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物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的原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溶解的观察现象:固体、液体混合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
2. 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物质:糖、盐、胡椒粉、水、杯子。
2. 实验器材:量筒、搅拌棒、计时器。
3. 教学工具:PPT、教学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
2. 讲解: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让幼儿理解溶解的过程。
3.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如何将糖、盐、胡椒粉溶解在水中。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解答幼儿疑问。
4. 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5. 拓展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验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6. 结束语: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有关溶解的现象,并与父母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的科学展览,让幼儿持续关注溶解现象。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描述的准确性。
2. 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交流、协助。
3. 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实践,与父母分享的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幼儿参与度等。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溶解现象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不同颜色的水、色素、棉花糖等实验材料。
2. 准备实验用的杯子、勺子、搅拌棒等工具。
3. 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卡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水,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2.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如何将色素溶解在水中,让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并解释溶解的现象。
3. 操作实验:分组让幼儿自己尝试将棉花糖溶解在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四、活动延伸:1. 科学探索:邀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如盐、糖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
2.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利用溶解的现象进行艺术创作,如在纸上滴上溶解的颜料,制作溶解画。
3. 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溶解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拍照留念。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幼儿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和家庭作业,评价幼儿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溶解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活动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色素、水、搅拌棒、杯子等。
2. 教师演示实验:将色素加入水中,搅拌使其溶解,解释溶解过程。
3. 幼儿操作实验:每个幼儿将棉花糖放入杯子中,加入少量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溶解过程。
4. 分享实验结果: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溶解的现象。
5. 延伸活动: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如盐、糖等。
七、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色素、水、棉花糖、搅拌棒、杯子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不同颜色的色素、糖、盐、水、玻璃杯、搅拌棒等实验材料。
2. 准备实验操作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3. 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PPT。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不同的颜色的色素,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 探索溶解过程:a. 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b. 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c. 引导幼儿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溶解的速度和效果。
3. 记录实验结果:a. 邀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操作表格上。
b.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的溶解现象。
2.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洗衣服、做汤等,并与同伴分享。
3. 开展溶解主题的科学角,邀请幼儿自带有关溶解的物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实验材料,避免幼儿误食或接触到眼睛等敏感部位。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和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3.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前期准备:2. 探索溶解过程:a. 邀请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色素,引发他们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b. 按照实验步骤,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c. 引导幼儿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溶解的速度和效果。
3. 记录实验结果:a. 邀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操作表格上。
b.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精选3篇)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精选3篇)大班科学水的溶解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
2、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热爱干净水环境的美好愿望。
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3、鼓励幼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积极参加节约用水活动。
4、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 教学难点: 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愿望,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1.表明水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
2.小水滴图片,一杯水。
3.水污染图片,故事《鱼儿哭了》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主题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的好朋友:“小水滴”想和小水滴成为好朋友吗?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流)二、活动进行1.认识水,了解水。
(1)出示一杯水请幼儿喝一下,说说水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水的状态(无色,无味,的液体)(2)水是从那里来的呀?(自由讨论)教师小结:水从地下来,地球上储存的水是有限的2.感受水的作用(1)水能为我做什么呢?幼儿回答(洗衣,做饭,每天喝水,小树要喝水)教师引导:生活中离不开水,人每天必须要喝水(2)讨论没有水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讨论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观看图片(局部地方缺水造成干旱……)听故事《鱼儿哭了》幼儿说出“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小结: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怎样做到节约用水呢?(自由交流)三、活动延伸音乐游戏:鱼儿水中游。
制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小百科: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
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篇2设计思路: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固体、液体和气体溶解的实验材料(如盐、糖、胡椒粉、洗发水等),计时器。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烧杯、试管、搅拌棒、计时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引发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分享:每组分享实验成果,讨论溶解的特点和原理。
4. 总结: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强调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延伸:开展“溶解大赛”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比赛谁的作品溶解得更快、更均匀。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2. 评估幼儿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家庭实验报告,了解他们对溶解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七、教学难点1. 溶解概念的理解:让幼儿理解溶解是两种物质的混合过程,并非消失或变化。
2. 实验操作:培养幼儿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如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溶解现象动画短片,激发幼儿对溶解的兴趣。
2. 探究: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溶解过程。
3. 分享: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仔细观察溶解的过程。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自己进行溶解实验。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实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水的溶解溶解的概念: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解的原理:固体、液体、气体溶解于液体中。
2.2 实验材料水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如盐、糖、碘酒等)实验容器(如杯子、碗等)2.3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质溶解于水中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操作:让幼儿自己进行溶解实验,操作实验材料,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分享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他人交流观察和操作的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2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3 分享交流法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他人交流观察和操作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2 交流评价通过幼儿的分享交流,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五章:教学实施5.1 教学时间本章教学内容安排在2课时内完成。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溶解的概念,进行观察实验,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进行溶解实验操作,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5.3 教学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或刺激性物质。
引导幼儿正确操作实验材料,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工具。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原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物质在水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关注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的原理。
教学重点:水的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糖、盐、色素、搅拌棒、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杯水,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水可以用来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溶解。
2. 新课导入(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糖、盐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现象。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以糖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溶解是物质在水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引导幼儿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1)水的溶解现象(2)溶解的原理(3)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洗涤剂、饮料等,思考它们是如何溶解在水中的。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水的溶解现象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探索溶解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制作冰淇淋、彩色珍珠等,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透明容器、搅拌棒、各种固体溶解物质(如盐、糖、味精等)、白纸、画笔。
2. 实验材料:水、盐、糖、味精、杯子、搅拌棒。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溶解的概念,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在哪里见过溶解的现象?”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溶解的概念,示范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实验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特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溶解现象,与家长共同探讨。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水的溶解”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评估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探讨情况。
六、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溶解现象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溶解的好奇心,如“魔法水”的故事。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溶解关系。
3. 实验一:教师演示盐溶解在水中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 实验二:幼儿自己尝试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5. 分享与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传授溶解知识。
2. 实验法: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通用
《水的溶解》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幼儿认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水的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溶解过程,以及如何让幼儿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糖、盐、勺子、杯子、搅拌棒、放大镜、实验桌。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熊在河边玩耍,口渴了想喝水,却发现水很咸。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小熊的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实验:将糖和盐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现象。
讲解原理:通过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溶解,以及溶解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溶解现象。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尝试,将糖、盐加入水中,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师点评,强调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2. 内容:溶解现象:糖、盐在水中溶解溶解原理:分子间作用力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调味、清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溶解现象。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尝试用溶解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和原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深入了解溶解现象。
带领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溶解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故事选择和引导方式。
3. 例题讲解中溶解原理的传达方法。
4. 随堂练习中的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设计。
5. 板书设计中内容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6. 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和问题解决的指导。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设计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精品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有趣的现象》中的第二章《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原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的原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水的溶解现象、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咖啡等)、投影仪、PPT。
学具:实验器材(小烧杯、玻璃棒、食盐、糖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可以溶解哪些东西吗?”(2)邀请幼儿上台进行实验,观察食盐、糖、咖啡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解的原理。
(2)讲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搅拌、温度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介绍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饮料等。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现象2. 溶解的原理3.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4.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在煮汤时加入食盐,食盐在水中溶解,使汤变得更加美味。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利用溶解现象来帮助家人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示例:奶奶的药片不好吞咽,可以把药片放在水中溶解后再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现象及其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
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
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
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
这
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
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
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
请一桌
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
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
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
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
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
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
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
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
主探索的机会。
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
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
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
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
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
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
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
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
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
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
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
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