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经济解释》有感摘写引用
经济类书籍读后感800字初中生大全最新
经济类书籍读后感800字初中生大全最新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
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经济类书籍读后感,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经济类书籍读后感1《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
它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照这样的脉络来为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但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确是十分钦佩的。
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章中张先生则更像一位哲学家,向读者传授着他的经济哲学。
而这种经济哲学正体现了张先生科学的精神,这种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则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时所必不可少的。
这一章一开始,便介绍了两种极端理论,一为特殊理论;一为套套逻辑。
所谓特殊理论,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不具一般解释力。
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例如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便是一个套套逻辑。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张五常先生才华横溢,是天才,是怪才,是老顽童,是金圣叹式的人物,是当前中国及至世界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不走寻常路,他玩世不恭,他特立独行,用他自己独创的,反主流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对日常经济现象作出解释,走出了一条经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
他语出惊人,常常提出了和当前所谓的“主流”经济学相左的观点,但细思又合情合理。
他师从多位获诺奖的学者,年少成名,堪称中国经济学界第一人。
是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华人经济学家。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主要讲了经济学研究,需要一些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济学的基础,是避免落入“套套”的思维方式。
所以,要避免误入歧途,先要学习这些方法,所以放在第一章。
这些研究方法且与其它学科是不一样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的,看一遍基本看不懂。
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回头来看,来验证,来体会。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从自私说起任何学科都要有最基础的起点,或者说是基础假设。
才有得研究辩论。
比如数学上最基础的一加一等于二之类,才有后面的千千万万。
经济学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
任何经济问题不可以从团体、政府、国家为起点分析。
经济学上所有行为都是个人的决策,但要注意个人决策是武断的。
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的。
经济学第二个基础假设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利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精辟的论证了这一点,人人都是在局限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但张五常先生扩展了斯密的说法,认为自私自利也是有害的。
张五常的导师阿尔钦论证了自私是为了适者生存,生物学家道金斯又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自私是动物的基因。
张五常先生不争论这些,不去争人性本善或恶,而把自私作为一个基础的假设。
从而为后面的经济学研究提供辩证基础。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
第三章:缺乏与竞争首先张五常先生解释了什么叫“物品”(GOODS):产品、商品、服务、关爱、空气、明月清风等“有胜于无”的东西。
经济解释读后感doc
《经济解释》读后感~-7-6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经济解释——精选推荐
经济解释1.张五常是我最欣赏的经济学家之⼀,不看《经济解释》,你会觉得⾃⼰学的经济学都是对的,要不然就觉得经济学是没有⽤的。
2.《经济解释》前三本,看了不下三遍。
这是⼀本经济学思想著作,很多⼈都觉得这本书看了没有⽤,是因为这些⼈总希望有⼀个什么标准或⼯具,你不给这些标准和⼯具,让这些懒得思考的⼈怎么⽤呢?他们只喜欢,“通过对⽐试验证明,⼈们更喜欢XX的东西”这样的论调。
3.张五常和《经济解释》最厉害的地⽅,是回归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本质不是“政治经济学”,很遗憾我认识的⼈⾥全都认为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的本质,是⼈类⾏为的选择。
选择就会付出代价,就会有成本。
张五常让我弄清了什么是“成本”,机会成本不是成本的⼀种,⽽是成本的全部,这句话值得思考。
4.他对租值及租值消散相关领域的研究,不能称赞更多,那些说这本书没⽤的⼈,真的不懂租值消散。
“资产收⼊权利界定的不清晰,与资产使⽤权界定不清晰,其结果都会导致租值消散”,不懂这句话的⼈,就爱⾼呼⼈家外国⼟地都是私产,⽽我国只有70年,这种纠结所有权的⼈,根本⽆法理解经济现象。
如果我没读过“错误”的经济学,没有被“博弈论”忽悠过,没有盲⽬的相信过“统计和概率”,我不会这么义愤填膺。
建议有经济学基础的⼈,好好读读张五常和他的《经济解释》,说张五常个⼈是天才,⼀点都不为过。
有些知友连张五常先⽣讲的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扯,这还是知乎么?对于⼀个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特别是研究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的⾔论和学术⽔平⼀点敬畏之⼼都没有么?另外经济奇迹明显指的是改⾰开放后,凡是谈之前的都是离题万⾥,不折腾当然对,但是太简单,如果指政府⾏为的话,有些有负⾯作⽤,但也有正⾯作⽤的。
题主的话是张五常先⽣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书中提到的,我看过此书,也有幸向谌洪果先⽣请教了对此书的看法,在这⾥我就先把张五常先⽣的观点写出来(引⽤来⾃谌洪果先⽣的⽂章),然后加点⾃⼰对本书的看法以及对题主问题的回答,请⼤家指正。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在翻开《经济解释》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图表中。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里,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趣味的经济世界。
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书中的案例丰富多样,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交易来说吧。
比如说买菜,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经济原理。
在菜市场里,摊主们大声吆喝着,展示着自己摊位上新鲜水灵的蔬菜,试图吸引顾客的目光。
而顾客们则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比较着价格、品质和新鲜度。
这时候,价格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有些摊主会把价格定得稍高一些,但强调自己的蔬菜是有机种植,没有农药残留,品质上乘;而有些摊主则以低价来吸引顾客,声称薄利多销。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摊主们在价格和品质之间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看到一位大妈和摊主之间的精彩“博弈”。
大妈看中了一捆青菜,拿起仔细端详,然后皱着眉头说:“这青菜看着不太新鲜啊,便宜点呗!”摊主连忙回应:“大姐,这青菜早上刚进的,新鲜着呢,不能再便宜啦!”大妈可不买账,放下青菜作势要走:“那我去别家看看。
”摊主一看这情形,赶紧说道:“行啦行啦,大姐,给您便宜五毛。
”大妈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称了那捆青菜。
这小小的一幕,其实就是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弹性在起作用。
摊主需要考虑顾客的需求和价格接受程度,而顾客则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不断地试探和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
再比如说,我们去商场买衣服。
那些品牌店的衣服往往价格较高,但质量和设计也相对较好。
而在一些小店里,同样款式的衣服价格可能会便宜很多,但质量可能就没有那么有保障。
这让我想到书中提到的关于品牌和质量的关系。
品牌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拥有较高的价格,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一种信任和声誉。
消费者愿意为了这种信任和声誉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降低购买到不满意商品的风险。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关于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1《经济发展理论》这部著作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先生在1912年发表的,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先生指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往往通过创建新的企业来实现,新组合意味着通过竞争消灭旧组合。
同时,新组合还意味着对经济体系中现有的生产手段做不同的使用,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去做新的事情,也就是把生产手段从循环流转中抽出来,并把它们分配到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上。
熊彼特先生还发现,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新的分配通常要通过信用来完成。
在创新理论中,熊彼特先生明确了企业家的职能,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熊彼特先生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发明(invention)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discovery),而创新(innovation)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implementation),虽然发明往往构成创新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而发明也只有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并且实现了商业利润才能够被算做创新。
熊彼特先生的“创新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
这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2、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先生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经济解释 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今日开始阅读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从第一本开始读,《科学说需求》,读到第38页,还没有开始进入主题,前面大篇幅的在写为什么写这本书,这本书从出生到落地经历了什么,这本书的理念源头从何开始,又经历了哪些得以出现在的这套属于他自己的经济学术。
这38页我读了2个小时,期间总是想别的事情,总是联想很多的东西,天马行空,到了第39页开始看原序,我想把到此刻的一些思路记录下来,因为怕忘记了,觉得是很好的东西,可以扩散思考。
从今年开始才真正正规规的看经济学的书,原因是在去年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年都偏向于术的学习,全是在看点对点的知识点,甚至过去很多年一直都很努力的在学习和思考,却从来没有用某个成果去呈现那么多的学习成绩。
发现过去原来不曾真的接触过这个社会,不曾是一个社会人。
完全不懂社会的规则,深处其中却远不知这其中的游戏性质。
虽然在过去全职4年里,潜心阅读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其实重点还是儿童心理学,原因是再简单不过的为了做好一个母亲,带好一个孩子。
谁知道看了好多书,加之有实践理论,就开始迷上了所谓的心理学课。
再到出来工作,对这个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进入,到今年,开始学习经济学。
大学里面,我们学到政治经济学里的最关键的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怕丢脸的说当时真的不是特别能理解这个上层建筑,无比俗气的在一个家庭里寻的一丝解释。
如今感觉这社会便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的成员太多,想要生存就要懂得这生存法则,便离不开经济。
这是进入经济学课的原因过程。
可能因为看得书多了,特别是大师级的书,自己写东西好像有点那个什么,反正就是欠揍的语气,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
但是不这样我又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无比的做作。
话又说回来,我为什么写这个,因为到这一刻我自己有些思考,就把这个思考的东西想记录下来,但是光秃秃的记录好像又很奇怪,所以一气呵成,把心里想的东西都写出来,乱无章法,但真实存在,也一气呵成。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后感《经济解释》读后感~76 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学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极为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一群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量子力学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竟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上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金融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信念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才学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下所的感召下能,我一口气背诵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当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所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偏高了他影迷的读者,认为影迷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度量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长篇小说,那么它应兼有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为,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方程理论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经济解释》感想
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期末课程论文替换行为的世界----读《经济解释》有感替换行为的世界---读《经济解释》有感通过阅读《经济解释》中的第四章第四节,对于张五常教授理解的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一碗鱼蛋粉的替换定理,然后联想到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替换行为却是无处无在。
这是对经济人行为的一种解释:每一个人都愿意牺牲任何物品来换取任何其他物品。
我们正式处于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替换行为何时何处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例如以劳动换取报酬,以锻炼换取健康,以休息换取精力等等。
我查阅了相关的网站资料,替换定理多数用于数学形式上的几何定理,而在证明该定理是否正确,于是给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假设,才得以证明存在这样的定理。
正如我们生活中,在经济行为上,我们也需要一些条件的约束,人的行为才会变得有意义,经济学上得替换定理才讲得通。
在经济解释当中,张教授还提出了套套逻辑,一个永远都推翻不了的一般化得离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理论”,其内容是空洞的,有极大的一般性,如果我们用范围来约束套套逻辑提供的概念,可能就会得到一些解释能力强的普通理论了。
就如经济学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也是要看使用的范围或是加以局限条件,否则成了套套逻辑,无法解释。
那么某人吃鱼蛋粉,这个现象是正确的,代表的理论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在加一些局限条件,此人吃鱼蛋粉的行为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吃鱼蛋粉很明显也是通过某些条件或是局限性与另外一物进行交换而来的,通过此人的交换行为而得出此人想吃鱼蛋粉的结论。
就举第四节的例子吧,用生命来换取一碗鱼蛋粉的替换行为,是什么条件让这个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呢?假设那个人是因为肚子饿了或是主观意愿上嘴馋了想吃或是买给女朋友吃等等的前提条件,看到马路对面有家卖鱼蛋粉的小吃店,然后这些前提条件让其做出过马路的行为,我们都知道过马路都会冒着生命危险,正如张教授所说的,车祸风险发生的概率不是为零的,以有风险概率的生命牺牲代价而去换取这一碗鱼蛋粉。
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1. 引言在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的角度往往被忽视,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2. 缺乏与竞争的读书笔记缺乏与竞争是一本由约翰·纳德勒撰写的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的观点。
在缺乏与竞争这本书中,纳德勒提到了经济解释中忽视了对竞争的分析,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他认为经济解释中常常忽视了竞争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书中,纳德勒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时代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竞争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竞争可以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而缺乏竞争则会导致经济活力的衰退和创新的停滞。
这一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3. 对于竞争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完全赞同纳德勒的观点。
竞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客户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导致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竞争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这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结通过对纳德勒的《缺乏与竞争》这本书的阅读和深入思考,我对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竞争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竞争,提高竞争意识,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关注和学习与竞争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新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资料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张五常先生才华横溢,是天才,是怪才,是老顽童,是金圣叹式的人物,是当前中国及至世界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不走寻常路,他玩世不恭,他特立独行,用他自己独创的,反主流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对日常经济现象作出解释,走出了一条经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
他语出惊人,常常提出了和当前所谓的“主流”经济学相左的观点,但细思又合情合理。
他师从多位获诺奖的学者,年少成名,堪称中国经济学界第一人。
是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华人经济学家。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主要讲了经济学研究,需要一些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济学的基础,是避免落入“套套”的思维方式。
所以,要避免误入歧途,先要学习这些方法,所以放在第一章。
这些研究方法且与其它学科是不一样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的,看一遍基本看不懂。
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回头来看,来验证,来体会。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从自私说起任何学科都要有最基础的起点,或者说是基础假设。
才有得研究辩论。
比如数学上最基础的一加一等于二之类,才有后面的千千万万。
经济学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
任何经济问题不可以从团体、政府、国家为起点分析。
经济学上所有行为都是个人的决策,但要注意个人决策是武断的。
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的。
经济学第二个基础假设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利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精辟的论证了这一点,人人都是在局限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但张五常先生扩展了斯密的说法,认为自私自利也是有害的。
张五常的导师阿尔钦论证了自私是为了适者生存,生物学家道金斯又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自私是动物的基因。
张五常先生不争论这些,不去争人性本善或恶,而把自私作为一个基础的假设。
从而为后面的经济学研究提供辩证基础。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
第三章第四章:缺乏与竞争首先张五常先生解释了什么叫“物品”(GOODS):产品、商品、服务、关爱、空气、明月清风等“有胜于无”的东西。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济解释读后感(一)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
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
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虽然《经济解释》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但张先生开篇仍不忘按传统的模式那样,首先介绍“方法论”,所以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吧。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的经济学读书笔记(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我阅读了《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一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深感此书是一本好书,特此与大家。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
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那样冗长又枯燥。
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
当今,时常会有报道:“xx研究所声称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
在书中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开展的长远预测是的。
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
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开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
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开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的。
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
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
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假设想要经济开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
而是应该清醒地自身经济开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诚然,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在刀刃上,用他们的去指引经济开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开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
《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读书报告肖卫 1000016927 【摘要】张五常在《经济解释》的第一卷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两个问题的独到见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如何用科学解释需求。
张五常“自负”地批判了“低手”的理论研究,认为理论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才会有解释性。
在市场需求问题上,张五常不断批判现有理论,阐释自己的见解并试图努力证明其正确性,在这个“破——立”的过程中想读者展示了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科学理论解释性自私功用需求定律科学的方法主观的现象被客观地认同、共信是科学的一个基础,而所有的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这是①科学的必须条件。
科学用非事实的抽象理论解释现象,理论要具备一定范围的解释性。
这与我理解的科学的永恒、普世和唯一性差别比较大,在张五常看来,永恒、普世的理论就是“套套逻辑”没有解释性,说了等于没说。
但是张老的论断过于偏激,虽然是套套逻辑,但也有其意义。
张老在后文也承认,套套逻辑加上约束条件之后,就会有解释性。
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解释现象需要非事实的理论,而生活中的经验就是事实的规律,以事实解释现象。
张五常一再强调理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因为不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不具备解释性。
正如统计学中,置信水平越高,所能估计出的范围也就越大,我们面临着精确度和可信度的权衡取舍。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时代的真理在下一时代很可能会沦为荒唐的谬误。
经过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精心完善的地心说在几个世纪都被认为是不可推翻的,然而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很多科学家为了维护日心说这个“真理”而受到教会的迫害,但是事实又把日心说推翻了。
按照《经济解释》所说,我们可以附加条件以资挽救,所以地心说在地月系,日心说在太阳系都还是成立的,当然,也许有一天还需要再附加条件才能成立。
张五常在第五节毫不留情地批判《资本论》为模糊不清的理论的典型,并且批评纯粹共产主义国家对《资本论》的盲目附从。
张老直接批评中国领导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仅停留于字面上,似乎以此批评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体制,张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没有人试用理论加以证明”。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2005-7-6 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在《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书中涵盖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使得复杂的经济问题变得容易理解。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这种地位的转变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书中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作者认为,创新、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消费升级,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然而,作者也指出,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解中国经济是理解当下世界经济的关键。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的政策调整和变革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变化,把握其中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局面。
总之,《解读中国经济》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还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思考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脉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济解释》有感
税务07B 2023507B16 马君敏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著作《经济解释》。
自我感觉还算能够看下去,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枯燥。
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经济解释》这本书中,张五常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尤其是立足亚洲的实例。
现今充满数学符号的经济学著作,已经汗牛充栋。
但以真实例子取胜的经济学著作,则依然寥廖无几。
无疑《国富论》是一本,《经济解释》也将是一本。
在《经济解释》一书,收集了张五常先生1968年至1998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25篇文章,基本上囊括了教授的学术思想。
1982年,张五常先生在港大的就职演说中倡导: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
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
张五常先生坚信,经济学必须是解释现象的科学,只有能够解释现象的经济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有人说自二十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经济解释的浪潮中,张五常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弄潮儿之一。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的经济学者。
他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上网查询后才知道张五常曾任阿诺德·C.哈伯格讲座的首任讲师,是位博学多才之人。
1967年获加州洛杉肌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先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后成为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和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7年,任(美国)西部经济协会主席。
除了研究合约和新制度经济学外,张还是著名的摄影家、书法家和散文家,并且是艺术爱好者,收集绘画、书法作品、古玉器、砚台和古董。
但是读了他的《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融入了一项新颖、重要、
被广泛解释、而所有现行教科书均迟迟没有载入的内容,那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这些内容当然是《经济解释》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读者将有关的章节与科斯和阿尔钦的结论比照,就不难看出“青”是否胜于“蓝”了。
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但是我对于他的新颖的观点是十分钦佩地。
现在的中国大陆已经越来越需要创新了。
《经济解释》这本书,分为三卷:第一卷是《科学说需求》,第二卷是《供应的行为》,第三卷是《制度的选择》。
这本书读起来跟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有所不同。
首先,论证的一些原理跟传统的观点有很多不同。
例如,先生认为“功用”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认为这仅仅是经济学家思维中的一个“假说”。
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确实能够感觉到先生思考问题有其独到之处。
其次,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篇著作没有用一个图表或者经济学教材常用的一些数学的函数、图形等等。
让人读起来觉得所论述的道理很明了。
最后,所引用的经济事例很贴近生活。
比如在第五章“需求定律”中的第七节,在论述“消费者盈余”,先生举了日常生活中的“甲乙二人购买苹果”的事例,通过娓娓道来的论述,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明了地论述了出来。
这样让我能够更好地去掌握一些经济学的道理,可以在认识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是十分管用的。
不是传统的书斋式的理论经济学教科书,而是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经济生活指南。
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五常先生的经济学大家风范。
由于阅读的时间有限,我主要读的是第一卷——《科学说需求》。
第一卷的关键词“需求定律”,重心在于理解张五常先生的需求定律与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有着微妙的差别。
先生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公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假设出来的。
而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定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公理)推导出来的。
很多人为需求定律争论不休,根本原因都在于他们没有把握这一卷的关键词。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想不到原来“需求定律”还会有这样的解读。
我只是知道它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经典原理——“任何经济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然要上升。
”而通过阅读这一卷的内容,我了解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而且通过阅读,我也知道了,在读任何书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去简单的照抄照搬别人的观点,或许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所得到的东西要比原著的作者所想的更远,所想的更合理。
同时第一卷中的第一章也给了我很深的映象,在这一章中,是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概念。
比如“套套逻辑”,什么事”套套逻辑”,初一看,我觉得很陌生,其实,一看先生对其的解释,就不陌生了。
所谓套套逻辑,就是一般化的“离谱”的理论,因为它没有任何实际的内容,所以不能认定它是对还是错。
所以说,我认为“套套逻辑”就是说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
但是,张五常先生又在书中说:“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起的。
”虽然说:套套逻辑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不能说它一点用处没有。
先生在书中给我的观点“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
”这里所说的“一个极端”是“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特殊理论”,而“另一个极端”就是指“套套逻辑”,科学的进步过程,就是将“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还有,在书中,五常先生又重新对经济学的传统概念——“均衡”与“非均衡”进行了解释。
先生在书中解释说,所谓均衡,就是有限制而达到的可以验证的理论。
所谓非均衡,就是指“因为被推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
”从中看出,先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是从“有无限制,能否验证”出发来论述的。
从第二章到第七章主要是先生对前人的理论的解释进行补充修改。
但是由于张五常先生是在西方的环境下求学,研究和生活的,其研究的理论常常会有一些对社会主义的偏见。
例如在书中,先生大谈进行经济学研究分析的起点是个人,这点固然没有错,但是他又说,从国家和集体出发去研究经济行为是无法取得成效的。
我就无法认同,例如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是怎样度过的呢?美国又是怎样在短时期内经济得到飞速恢复的呢?还有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几年的经济奇迹又该怎样解释呢?我知道张五常先生的观点有很多是很新奇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还是会支持以中立客观的心态的去看待事物,去搞研究,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上面就是我阅读过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之后的一些浅显的感言。
不管,《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先生的著作仍令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先生的书中知识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因为正是经济理论的解释性才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也正是经济理论的争议性才让我们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两点对经济学的研究者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我读了《经济解释》这本书后也确实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