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1.明确采访目的。
采访的定义中说到,采访就是代表背后的观众,为获取信息或交换信息
而设计的对话。
首先采访应该代表背后的观众,采访应该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受众市场。
举个例子,我认为确定一个采访的策划即选题应该就像推广一个商品,最重要的是抓住观众的关注度,找准商品的定位(即采访的主题),以及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次是设计,采访的对话应该是记者用心设计出来的,因为你的提问要配合着你的主题,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唠家常。
2.一个小时的采访需要五个小时的准备,这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
《生活》杂志的前任
记者理查德·梅丽曼说,一次重要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连续几天不要喝酒,吃淀粉和糖类食品,采访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采访当天要吃高蛋白的早餐,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头脑的清醒,以便认真倾听。
3.找其他人谈谈。
采访一个人物,有时候需要先找其他人谈谈。
初步采访一些熟识你的采
访对象或者采访主题的人,会有所收益。
这些人会就如何接近你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喜欢的话题、讨厌的话题、业余爱好、喜欢读的书,等等。
采访一些采访对象的朋友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为采访提供侧面信息和准备资料。
4.准备提问的领域。
采访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选题和写作提纲来选择提问的领
域。
比如我采访作业即将要采访的人物中青旅葛磊,就打算从职场和旅游的领域向他提一些专业的问题。
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寻找和尝试新的采访领域。
创新思路可以让你的采访充满新意,因为很多人物和选题很多媒体都已经做过了,而如果没有新的切入点,重复采访旧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
拿李海鹏的一篇关于汶川地震的特稿《灾后北川残酷一面》来说,这篇稿子最吸引我的是对人性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充满着大爱、勇敢、自私、怯懦,而不是官媒大量的正面报道,其中对灾后混乱中人们洗劫商店和银行的描写更加还原了地震时人们的表现。
李海鹏的这篇特稿并不是全面,而是诚实,而这恰恰成为了当时许多同类报道所欠缺的东西,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
5.制定具体的采访计划。
采访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打破僵局的谈话技巧;时机一旦成熟,
就赶快转移到采访的主题上,但在开始最好重申一下采访目的;探讨问题的本质,要进行追问达到挖掘问题深度的程度;在适宜的时候,把自己关于问题的错误看法和建议或者是公众普遍的错误认识告诉受访者,刺激对方做出反映。
6.人物采访的最根本的目的:还原真实的一个人。
对于名人来说,大多人看接受到的信息
无非是来源于电视、报纸和网络,由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可控性,我们所得知的人物性格总是不全面的不真实的,荧幕上的人和生活下的人也许有很大的差别,而一个好的采访者就是剖析人物在各个场面的真实性格,还原真实的人物。
7.采访场地要进行精心的选择。
要想获得采访的主动权,就要精心挑选有利于自己的采访
场地。
为什么央视总要选择在自己的演播厅进行采访,就是因为可以争取一些人物心理上的主动权,有的比较厉害比较懂得技巧的人在自己的家中接受采访可能会给采访者制造很多麻烦,因为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更加游刃有余。
8.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之欺骗。
欺骗意味着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获得信息,或者把自己
与对方事先的约定给打破。
职业记者协会提出了一条原则,那就是组织偷拍和匿名采访,除非这种曝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陈鲁豫采访璩美凤的案例中,陈鲁豫和璩美凤的助理事先约定好不会过度的提问关于璩美凤桃色事件的事情,但是在采访中,陈鲁豫对这个问题步步紧逼,迫使受访对象在接受采访中态度消极、抵触,最终影响了整个采访的质量。
9.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之背叛。
背叛在这里的意思是把别人讲给你的秘密公开,或者食言。
一些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他们看似真诚,经常用目光的接触和微笑点头来抚慰被访者,并且似乎对被访者的每句话都感兴趣,但最终写出来的报道却完全是负面的。
10.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之歪曲。
错误的阐述被访者的观点有时更加严重。
记者有时候错误
的引用受访者的话来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这是对受访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被访者权利的侵犯。
11.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之个人隐私。
一些记者为了达到采访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侵犯个人
隐私,使用偷拍等方式报道了受访者的隐私,从伦理道德上讲这样的信息也是不被提倡的。
12.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极其重要。
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人对
记者的信任程度不高,在没有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的前提下进行采访会使采访变得很艰难,许多问题受访者会选择回避或者抵触。
建立信任关系,畅所欲言,会收到良好的采访效果。
13.要听突出问题。
采访要听,但对“听”不能平均使用精力。
能不能听到突出的问题、新
鲜的观点、得力的措施、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生动感人的事迹,就要看记者新闻嗅觉和思维敏感程度。
例如:六月的南方,骄阳似火,炎热难当,茶水是终日不可少的。
广西南宁晚报有位记者,偶尔听到一位年轻的妈妈中午下班后,还要去幼儿园给她的女儿送清凉饮料的事,大脑神经立刻警觉起来,从幼儿园想到中小学,天这么热,学生有水喝吗? 他马不停蹄,乘车跑了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果然发现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茶水,有的虽备有茶水缸但无水。
记者立即写了“我们没水喝”的新闻,南宁晚报在一版头条发表,震动了市里各级领导,震动了全市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
全市各学校由于这篇报道很快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
应当说,这位记者只听了一句话,但他却“听”出了突出的问题。
14.要听典型事例。
采访要听事儿,但怎么听事儿? 哪些事儿? 很有学问。
一般来说,事例
不分大小,只要典型、感人,就应该激起采访者的兴趣,吸引采访者的注意力。
听事儿要考虑反映问题的角度和不同侧面,要多听众人关注的事例,迫切要求回答、解决、提倡、纠正、坚持、发扬的事例;听那些能够触及灵魂、解渴管用的事例;还要听有结果、令人信服的事例。
没结果的事令人难以信服,在这方面,经典的通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15.要听分歧意见。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采访中遇到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并不
是坏事,有时还要特意了解不同的看法、意见和反映。
注意听取分歧意见,有利于发现新线索,挖掘新事例,核准基本事实。
在“听”的过程十,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对闭口不谈者,要启发诱导;对言谈拘谨者,要宽松和谐;对答非所问者,要深究细问;对言之无物者,要适当点题;对误解多虑者,要反复核实;对胡言乱语者,要善辨真伪;
对百谈不厌者,要选择典型。
16.记者采访要做记录,或是脑记、手记,或是用录音机录。
采访用录音机具有很多优越性,
但也有一些不适应性,全凭脑记不用本,那是不可想像的。
笔记的内容要选择,笔记的方法要讲究。
交谈时笔要简记,侧重于心记,既可多听多想,又不至于影响谈话的气氛。
交谈后要追记,侧重于把谈话的情况补充上,以免忘掉。
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是;第一,机械地“记”。
要记“实”,真实准确。
在新闻采访中,首先要记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也就是记住新闻中的五要素。
第二,理解地“记”。
要记“情”,真情实感。
包括:记基本情况,脑要记全貌,笔要记概况;记住重点人物的身世,脑要记印象,笔要记特长;记故事梗概,脑要记情节,笔要记主线;记特色,如至理名言、风土人情、秘闻轶事,脑要先记,笔要补记;记采访者所思,有时在采访的一瞬间会闪现出一个问题,不便深思,也不便寻求解答,可以先记下来,待以后处理。
第三,分析地“记”。
要记“点”,观点明确。
这主要着重记好要点、难点、疑点,上级精神和群众情绪的交汇点,采访者
容易忘掉的易忘点。
笔记是采访的记录,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笔记的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将是记者的业务致“富”之路。
17.约访采访对象一定不能放弃。
(个人感悟)
18.注意第一个问题的提问。
(营造整个采访过程的气氛)第一个问题可以活跃采访气氛,
帮助采访顺利开展。
19.写作提纲列在采访提纲前面。
采访提纲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题来组织,这样才不会在采
访后面对零散的采访材料发愁。
20.注意采访中的非语言信息。
受访者的表情、动作也是信息的重要来源。
根据受访者的非
语言信息捉摸受访者的心理,在配合自己的提问,可以掌控整个采访过程,让事情跟着自己的节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