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对华侵略

合集下载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一、战略意图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不断侵华的原因与背景大致如下:1. 大陆政策侵略扩张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天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

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

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大萧条转移国内视线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

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3. 称霸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

日本内阁和军方在国内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总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二、侵略步骤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

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

九一八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九一八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九一八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九一八日本侵华”,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制造了一个假的铁路爆炸事件,借此为由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战争。

这一事件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开始。

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国际政治和地区利益等多个因素。

首先,日本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强烈扩张欲望是导致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对于日本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日本近卫内阁的上台,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抬头,成为对中国发动侵略的主要推动力量。

此外,国际上的一些因素,如大萧条的影响,也为日本寻求外部市场和资源提供了动力。

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

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沈阳等地,并于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实质上确立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之后,日本军队又相继占领了中国东北其他地区,将其纳入侵略势力范围。

此外,日本还对中国其他地区进行了陆续侵略,如对河南、山西等地的侵略行为。

这些侵略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无数人民被杀害、被奴役、被迫迁移。

三、九一八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中日两国之间还存在的一些合作与友好关系,彻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性质。

其次,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中日之间的正式对抗加剧,为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创造了条件。

日本无视国际社会的谴责,继续发动侵华战争,这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推动了中国民族抗战的兴起。

四、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启示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启示。

首先,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不可容忍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略与霸权。

九一八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与华北抗战

九一八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与华北抗战

九一八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与华北抗战1931年9月18日,也被称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北的侵略行动开始。

这一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日本侵略行动及华北地区的抗战情况,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九一八日本侵略行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这是满洲国建立后的首个重大事件。

事变发生时,日本军队以事先策划好的借口,炸毁了沈阳日本铁道管理局的轨道,将其归咎于中国军队,并借此作为侵略中国东北的正当理由。

事实上,这一行动是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非法侵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沈阳,随后向中国东北地区不断推进。

他们以各种手段控制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华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域。

九一八事变被视为日本侵略行动的开端,也为接下来的全面入侵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华北地区的抗战情况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动,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严峻。

抗日志士和普通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抗战斗争。

他们以游击战、地下抗日和正规军队的抵抗为主,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华北地区的抗战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战役和战斗。

1933年,冀东抗日联军在察北战役中击败了日本侵略军,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壮大了声势。

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也是华北地区抗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成功抵御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为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奠定基础。

尽管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严峻,但人民和军队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们不仅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正面战斗,还积极开展了游击战和地下斗争,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军的实力。

三、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以及在其后发生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痛苦。

这一侵略行动打破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幻想,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慨和抵抗情绪。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使得中国各阶层更加意识到团结抵抗的必要性,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做好了准备。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对华北的侵略行动不断升级,进而演变成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作文

日本侵华战争作文

日本侵华战争作文日本侵华战争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但他们依然坚强地抵抗着侵略者,最终取得了胜利。

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趁机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

接着,日本又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先后占领了中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包括南京、上海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面对侵略者的进攻,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中国军民在各个战场上英勇作战,不畏艰险,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抗战。

著名的抗战英雄包括国民党军队的蒋介石、朱德、叶剑英等将领,以及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在抗战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但他们依然坚强地抵抗着侵略者。

中国人民在艰难的条件下,发扬了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中国妇女也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她们不仅在后方支援抗战,还有许多妇女勇敢地加入了抗日军队,为保卫家园、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抗战胜利也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抗争精神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对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抗战胜利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苦难与痛楚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苦难与痛楚

九一八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的苦难与痛楚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次严重侵略行为,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正式拉开帷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与痛楚。

一、侵略的背景与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巨大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列强觊觎的对象。

因此,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这种外来侵略,使得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苦难。

在日本方面,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逐渐增强,使得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

加上日本天皇主义和军部的崛起,对外扩张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地理位置,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觊觎已久的目标地区,因此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了在东北地区发动侵略行动。

二、侵略行动与结果九一八事变发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日本军队以一个所谓的铁路爆炸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军队的袭击。

此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沈阳和辽宁地区,并扩大了侵略的范围。

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外交抗议、武装抵抗等多种手段,但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未能有效阻止日本军队的进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日本军队逐步向中国内地扩张,控制了更多的省份和城市,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大批中国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生活财产遭到严重损失,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命。

同时,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残暴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实施了种种暴行,包括杀戮、强奸、抢劫等残忍行径,使得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三、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抵抗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抵抗意志。

中国政府和军队组织了坚决的抵抗,同时,广大的民众也踊跃参与到抗日斗争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抗日情感。

在中国的抗战中,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初始阶段中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抵抗成果,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坚定抵抗,才能够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日本侵略中国的有关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的有关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的有关资料
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问题上至今都没有反悔的意思,抱着死不认错的态度,纵容右翼分子用歪曲事实、编造谎言等办法混淆视听,并用被歪曲的事实教育他们的后代,我们从当代日本领导人身上就看到这种教育带来多么根深蒂固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对日本侵略战争态度必须严谨真实,任何疏忽都有可能被日本人利用证明它们歪曲的历史是‘正确’的。

以下是日本侵中国的几个事例:
1.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是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口炮轰沈阳,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地区沦入日军之手。

随后日军将侵略目标瞄向华北,步步进逼。

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2.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

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但是,“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3.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

4.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随后出兵中国东北。

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还有很多有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在此就不一一举出了。

面对这些,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名,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好好学习,为建设伟大富强的祖国,为了不重演历史的悲剧而奋斗。

1/ 1。

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

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

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近代日本是一个积极参与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的国家。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手段,积极扩张领土,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并探讨其对亚洲地区带来的影响。

一、殖民政策的背景与实施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推行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以提升国家实力。

为了确保资源供应和市场开辟,日本开始陆续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建立台湾殖民地。

此后,日本还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等地设立了势力范围,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掌控。

二、侵略战争的发动与实施1.对华战争日本自1894年至1895年间对中国发动的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最重要的侵略战争之一。

日本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挑起了这场战争。

最终,日本取得了胜利,得以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台湾及澎湖群岛的割让,且成为近代中国的霸权国家之一。

2.对俄战争日本对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是20世纪早期争夺远东霸权的重要战争。

日本利用自身修建的铁路,迅速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动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日本最终战胜了俄罗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获得了南部的萨哈林岛和一部分的基尔达海峡控制权。

三、近代日本殖民政策和侵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对亚洲地区的影响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和侵略战争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日本的殖民统治严重剥削了被殖民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推行了现代化政策,许多被殖民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发展方面得到了一些改善。

2.对国际秩序的冲击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和侵略战争直接挑战了国际秩序。

日本在侵略他国的过程中,不断践踏其他国家的主权,破坏了地区稳定。

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行为的关注和批评,并最终促使日本在二战后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制裁和整改。

结语:近代日本的殖民政策与侵略战争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通过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实现了领土的扩张,并在亚洲地区建立了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由于内外因素的结合,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着极大困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日本的侵略和侵占。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1.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权益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被认为是中国的屈辱,因为其中规定中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割让朝鲜半岛及台湾。

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活动的首次合法性。

2.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名,越过边界攻击中国东北的沈阳。

日本军队先后挑起了“华北事变”和“淞沪会战”,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3. 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侵略者逐步推广日本文化、教育和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被日本人的文化和思想所占领、置换和扭曲。

而日本的侵华政策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在日益进行改变及不断的腐蚀下缓慢去向。

4.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本在中国北部发动了全面战争。

8月13日,发起真正的全面入侵和侵华,南京遭受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

这次战争被称为“八一三”事变,在此之前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意味着一场长达8年的抗战,这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霸权主义的入侵。

5.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日本在原子弹的威慑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

在此过程中,中国付出沉重的代价,日本在中国留下了无数的战争伤痕以及难以计数的失去。

到1945年,日本已完全退出中国本土,这也是战时最重要的收获。

总之,日本在中国侵华时间长达14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打击。

然而,在这个严峻的负面历史岸,中国人民以前瞻性和勇气战胜了强敌,防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建立了新中国的基石。

日本侵华始末

日本侵华始末

日本侵华始末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结束于1945年,是二战期间亚洲地区最为残酷和惨痛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造成了中国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侵华前奏在侵华之前的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混乱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但国家政权陷入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

同时,列强的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日本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亚洲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二、侵华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被认为是侵华战争的开端。

日军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在沈阳遇袭的事件,制造了一个对中国的虚假指控,以此为借口开始了侵略行动。

随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并设置了伪满洲国。

三、全面侵华战争随着东北三省的失陷,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顽强的抵抗。

在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了战争规模。

日军向全国进行了广泛的进攻,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

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随后发展成为了亚洲抗日战争。

四、侵华罪行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征、强奸、掠夺等罪行。

例如,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侵华期间最为恶劣的暴行之一,日军在短短六周时间内屠杀了大量的无辜平民,并对妇女进行了强奸。

这些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也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五、战争结束与日本战败1945年,二战胜利的希望即将到来,随着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政权陷入绝望,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侵华战争宣告结束,但中日两国之间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和怨恨。

六、战后处理与和平发展二战结束后,中国与日本进行了长时间的战后处理和和平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中日两国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这段时期的努力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后来两国逐渐发展成为了亚洲地区的两大经济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日寇侵华_5486064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日寇侵华_548606421

四、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日本直接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是出兵最多、掠夺权益最多的国家!
根据《辛丑条约》,日本在使馆区以 及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军为400人,然而早 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日本政府 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 “清国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第 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 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 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 关等地。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 的扩大,日本驻屯军又不断地增加。1912 年,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 驻屯军”。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 称为“华北驻屯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日帝对中国的侵略
清华大学 蔡乐苏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
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 小岛组成。与中国、朝鲜、
俄罗斯仅一水之隔。总面积
37万余平方公里。相当于 中国东北地区的1/3。
日本国,古称“大和”。七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 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四)明治维新、军国主义发轫以 及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的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 事,是日本由封建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过渡 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明治维新的成功及其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 国家,并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之中。 同时,为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矛盾, 日本开始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 开始一步步地实施其制定的大陆政策,向 朝鲜、中国东北、中国关内伸出贪婪的魔 爪.
“利益线论”的主要论点: •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之侵害。 二曰保卫利益线,经常立足于形胜之地位。所谓主权线,乃国 家之疆土;所谓利益线,则势与邻国接触而同我主权线之安危 紧密攸关之地域。” • “方今处于列国之间仅只防守主权线已不足以维护国家之独立, 必须同时保卫利益线不可。” • “我国利益线之焦点实在朝鲜。”

概述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概述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利利用西方列强参加一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而控制整个山东地区。
奉系军阀曾长期得到关东军的支持,日本企图通过控制张作霖,以扩大在东北的殖民利益,但是由于张作霖的“不合作”和奉系军阀势力的衰落,关东军决定除掉张作霖,另换傀儡。1928年6月3日,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撤回沈阳。次日清晨,当专列行至沈阳南郊皇姑屯的铁路桥时,大桥突然被关东军秘密安放的炸药炸毁,张作霖重伤而死,这就是“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日本竭力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试图阻止东北军和东北地方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以便继续推行“满蒙分离”政策。但是张学良顶住了关东军的种种威逼利诱,毅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基于对日本的清楚认识,晚清政府中李鸿章等人就指出:日本“诚为中国永久大患”(李鸿章奏折中语:见《同治朝始末》)。
记住这段历史是为了不可忘却的痛楚,也是为了不让历史的罪恶重演。
——1904—1905年,日本为争太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日军打败俄军,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南部的殖民权益,吞并了辽东半岛。之后,又将东北部和蒙古部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
——1906年,日本在辽阳成立关东都督府,加大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1910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历史中国-近代日本对中国战争侵略史录 [2010-11-23]
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6世纪的丰臣秀吉、18世纪前后的佐藤信渊、19世纪前后的山县有朋等人逐步细化对华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从1874年进犯台湾开始,日本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是侵华战争。近代历史上的日本,主要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致富的。完全可以说,近代日本是一个战争暴发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由此使中国人蒙受了一场巨大灾难和空前浩劫。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介绍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介绍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介绍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利用语言具有民族认同的特性在殖民地推行语言同化政策。

它是日本对被殖民地施行同化政策的一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原本我国的宛平城中的官兵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严格地守护着卢沟桥周边的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日本军队却以一个十分不能让人信服的理由为由强行想要进入宛平城中,结果遭到了我国官兵的阻止,而日军则是随即开展了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由日本军队单方面开展的,日本军队对于我国的领土一直都死虎视眈眈的,而我国的军队实力又相对的薄弱,因而日本军队开始了有恃无恐的霸道行为。

在1937年的时候,我国北方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了,可以说北平城与外界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便是卢沟桥了,因此卢沟桥的特殊地位让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都是深表于心的。

日本军队与7月7日在卢沟桥附近开展了军队演练,而这根本没有得到中国军队的允许和同意,并且在当晚,日本军队便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想要进入宛平城中进行大规模的搜查,结果遭到了我国官兵的阻止,日本军队便开始了十分血腥的轰炸。

日本军队开始强行闯入宛平城中,我国军队誓死守护宛平城,在紧张的冲突之下,卢沟桥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九一八事变又叫做柳条湖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这也是这场事变名字的由来,中国是这场事变的参战方,也是这场事变的受害者。

在中国处于19世纪的时候,整个国家是处于危难的境地的,中国这块宝地不断地被列强瓜分着。

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英国压制着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这样之后日本在中国的利益被大大地削弱,在加上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正处于困境,这时日本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它不仅要救国还要争霸全世界。

于是日本把对华的政策调整了一下,一更快的速度并吞着中国的东北地区。

所以九一八事变的参战双方是中国和日本,经过了一年之后残暴的日军战胜了中国,他们占领了东北的三省,并且逐渐开始退出了国际的联盟。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次遭到外国的侵略,其中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尤为为严重,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最深。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在中学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要完整、清晰地认识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日本近代的一个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所谓“大陆政策”,就是日本妄图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全世界的政策。

近代,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坚持对外扩张政策。

他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以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

早在1874年,日本就曾侵略过中国台湾。

而朝鲜东学党起义给了日本插手朝鲜事务的机会,日本乘机向朝鲜派兵。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了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由此引燃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舰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舰270人壮烈牺牲。

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可黄海大战的影响不仅如此,“甲午战争”的总指挥李鸿章却让北洋舰队采取“避战自保”的方针,把制海权拱手相让。

这样,既发挥不出北洋舰队的特点与威力,也便利了日军在中国沿海的进攻与登陆,对陆战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全市2万多中国人惨遭杀戮,只有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日军夹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与英、法、俄等老牌强国争相瓜分中国。

1900年5月,日、俄、英、法、美、德、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北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

近代日本侵华罪行录

近代日本侵华罪行录

近代日本侵华罪行录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袭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

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中国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进入旅顺后,见人就杀,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全市2万多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

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日军所至,烧杀淫掠,无所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就杀死中国军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

6月,日军再度登陆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同日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交纳3000万两白银,日本才交还辽东半岛。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

7月,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200多万两。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交出税务、使馆区管理权,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1905年1月日军再度占领旅顺。

3月,日军占领奉天(今沈阳),并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获得在我国东北南部之特权。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社”。

1907年7月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
日本侵华计划,又称日本侵略中国计划,是指日本帝国在二战
期间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侵略行为和战争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灾难,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
事件之一。

日本侵华计划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对
中国的侵略行为。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力图通过对中国的侵
略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获取更多的资源和领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逐渐升级,最终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
侵华战争,即“九一八事变”。

在日本侵华计划中,日本帝国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剥削等,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压迫和剥削。

在军事方面,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包括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日本通
过建立伪政权、掠夺资源、征收赋税等手段,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
控制和剥削。

日本侵华计划的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
给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动荡和不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
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日本侵华计划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们应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二:甲午战争中日甲午[1]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三:七七事变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是对这一历程的全面回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威胁。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给予日本更多的权益。

这一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

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日本开始追求帝国主义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侵略。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达到了历史的低点,两国之间的敌对和矛盾加剧。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战败后接受了盟军的占领和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2年,日本与盟军签订《日本国与盟军占领军订立的和平条约》,结束了占领时期。

随后,中日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相承认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然而,中日关系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再度紧张,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的影响。

其中,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认识和争议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

19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双方开始加强经贸合作,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显著增加。

此外,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得到了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尽管有积极的发展,中日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等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尤其是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争议,经常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争、敌对、和解、合作等多个阶段。

双方在经济、文化、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日本侵略中国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资料

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

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但是,“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也觊觎已久。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

会后,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疯狂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提出的对外侵略总战略是: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日本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侵华之路。

1853年,美国军舰兵临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欧美学习,走“富国强兵”之路。

这时日本国内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欧落后,应当将亚洲置于“先进”的日本支配之下。

日本妄想将其国内的“等级制度”出口到亚太甚至世界范围内。

而此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

历史发展到此时,日本侵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由于不希望日本在战争中获益过多,俄、法、德出面干涉。

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偿金。

)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

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侵入中国东北。

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近代以来()是西方列强中侵害中国最严重的一个国家

近代以来()是西方列强中侵害中国最严重的一个国家

近代以来()是西方列强中侵害中国最严重的一个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是西方列强中侵害中国最严重的一个国家。

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就开
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895年,日本联合俄国,以满洲国的形式占领了朝鲜;1931年,日
本向中国北平发动了东京事变,在北洋军阀这一立足点上扩大侵略势力;1937年,日本
便迅速地在华东的马边布拉克边境,发动了湘江大桥事变,扩大了侵略范围,并只用短短
几个月就占据了上海,开始了全面侵略全中国;1945年,日军在华中地区施行了最为残
酷血腥的八平方策略,破坏了人口、经济、尤其是文化,使华中逐渐落后变成“贫穷乡村”,同时还有数以千计的胡作非为,犯下了大量暴行。

日本有着长久以来破坏中国的历史。

日军在中国的侵略离不开各国列强的大力支持,而周
遭国家的沆瀣一气,使得日军的侵略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悲惨和残酷。

在近代
中国的历史上,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这一历史现实,足以让我们深刻反省,避免犯错,勇于弥补错误,谱写熠熠生辉的新中国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近代日本对华的侵略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次遭到外国的侵略,其中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尤为为严重,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最深。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在中学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要完整、清晰地认识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日本近代的一个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所谓“大陆政策”,就是日本妄图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全世界的政策。

近代,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坚持对外扩张政策。

他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以中国为主要侵略目标。

早在1874年,日本就曾侵略过中国台湾。

而朝鲜东学党起义给了日本插手朝鲜事务的机会,日本乘机向朝鲜派兵。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了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由此引燃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舰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舰270人壮烈牺牲。

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可黄海大战的影响不仅如此,“甲午战争”的总指挥李鸿章却让北洋舰队采取“避战自保”的方针,把制海权拱手相让。

这样,既发挥不出北洋舰队的特点与威力,也便利了日军在中国沿海的进攻与登陆,对陆战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全市2万多中国人惨遭杀戮,只有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日军夹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与英、法、俄等老牌强国争相瓜分中国。

1900年5月,日、俄、英、法、美、德、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北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

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同时,日本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进入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唯一帝国主义国家。

日俄战争的胜利,是日本进入亚洲大陆的跳板。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作战区。

10月,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

11月攻占青岛。

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无力以经济上继续大规模掠夺中国。

英法对华出口下降80%以上,而同期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则大幅度增加,几乎呈独霸中国之势。

英日同盟给予日本在华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日本势力的过分膨胀又严重威胁了英法在中国的利益,英法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在中国扩张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而且关键的机遇。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诸强的实力大大削弱,英、法这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了仍能主宰世界,但已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无力与新兴的美国和日本竞争,只求保持现状,维持既得利益。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满日本独霸中国,重提“门户开放”,以抵制日本在华的影响。

所以,从一战后至二战前,在中国基本上是日本与美、英的争夺。

美、英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政治上扶植军阀作其代理人和经济上的扩张,日本在此时期也是不仅是扶植代理人和经济上大肆扩张,而且在军事上的行动和扩张表现得更为明显。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提出的对外侵略总战略是: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日本正是按照这样的计划一步步地走向侵华之路的。

1928年5月,在国民政府北伐中,日军制造了“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并占领济南。

6月,日军见其扶持的张作霖不肯与其真诚“合作”,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将其炸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占领我国东北全境,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亡国奴。

一些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响了反抗日寇侵略的第一枪。

之后,一些共产党员到东北秘密组建抗日游击队,在白山黑水密林中不屈不挠地抵抗着日寇的侵略,涌现出许多名垂千古的抗日英烈和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

1932年1月,日本又制造事端,进犯上海,遭到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

3月,日本扶植清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公开要把东北三省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同年,日本成立“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即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进行鼠疫、霍乱、梅毒等细菌以及毒气、枪弹等活体试验,并大量制造鼠疫、霍乱等各种细菌,用飞机撒播在中国各地,残害中国人民。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猖狂的活动,使华北危机更加严重,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更加加剧。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中国军民在这民族危难时刻,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也就此爆发。

8月,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11月,日军占领上海。

12月13日,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6周内烧杀淫掠,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屠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

1940年5月,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20多天的轰炸,死伤者无数,半个山城被炸毁。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渐地把主力转移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动用50万兵力对我国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941年至1942年,日本把75%的侵华日军用来对付我抗日根据地,频繁向晋察冀等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70余次。

1942年春,日军自古北口到山海关约200公里的长城两侧,承德、密云、迁安等9个县内制造无人区,使大片土地荒芜人烟。

1944年4月至9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

12月,日军打通了所谓的“大陆交通线”。

由于蒋介石长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使得国民党广大官兵面对日军的进攻,尽管在局部地区进行过激烈抵抗,但最终一败再败,溃不成军,失地千里,受到国内外的一片指责。

虽然日军打通了所谓的“大陆交通线”,妄图以此支援困守缅甸的残余日军,但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已是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也只能困守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据点,已无力再做出更大规模的进攻。

而中国的抗日力量,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积蓄了力量,丰富了斗争经验。

从1943年下半年后,一些根据地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不但给日本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给日本朝野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苏联红军进攻并消灭了驻中国东北的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

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军民也进行了大反攻。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月9日,侵华日军总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向中国的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长达八年之久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这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10月25日,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1937年至于1945年的八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到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经济损失达620多亿美元,被抓到日本充当巧克力的华工大约1000多万。

可以说,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建立了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政府,在向欧洲学习其科技、文化的同时,也把其“殖民扩张”主张拿来,并与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使日本走上了一条以侵吞周边国家为主的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近代的中国是一艘即将沉没的巨轮,日本要实现“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美梦,必然要把中国作为一个必须吃掉的目标,而且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次数最多,用兵规模最大,战争时间最长的。

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发生过重要影响。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完全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但中国人在经历了每一次巨大的灾难之后,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推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车轮。

尤其是中国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和尊重。

如今,我们要学习和了解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要让青少年知道这段历史,了解我们国家民族过去曾遭受的苦难,以此振奋精神,发奋图强,做有良知、有理想、有能力的人,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强大,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