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

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

这些少数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习俗和风俗,形成了多元丰富的民族地区。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与特点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一些边疆地区。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之一。

边疆地区如内蒙古、广西、西藏和海南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

例如,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擅长种植水稻和蔬菜。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他们依靠畜牧业为生,养殖牦牛和藏羊。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他们是农耕民族,以梯田种植水稻。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多样化,有高山、平原、草原、河流等。

例如,新疆是中国的大陆性地区,拥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山脉,这里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拥有神秘的武定河和滇池,这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民族地区的民俗与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这些民俗和文化通过节日、婚礼、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展示出来。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民喜欢举办壮族三月三、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人民则以自己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为世人所瞩目。

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品味异域文化。

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保护。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设立了许多民族文化村和民族文化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边疆民族地区是指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

从地理位置来看,边疆民族地区涵盖了中国西部、南部和东北三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都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边疆民族地区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标准,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国家的利益和民族团结的稳定。

首先,边疆民族地区应该考虑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的官方数据,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主要分为三类:集中分布区、分散分布区和游牧分布区。

其中,集中分布区是指少数民族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居住,而分散分布区则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少数民族居住比较分散。

游牧分布区则是指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如蒙古族在大草原上游牧。

因此,在界定边疆民族地区时,需要重点考虑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确定边疆民族地区的范围。

其次,边疆民族地区应该考虑其历史文化背景。

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在界定边疆民族地区时,需要特别关注其历史文化背景,以确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

同时,需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惯,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三,边疆民族地区应该考虑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的重要防线,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界定边疆民族地区时,需要特别关注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边境安全等方面的特点,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时加强军民融合,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边疆民族地区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还涉及到自然资源利用、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在确定边疆民族地区的界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尊重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云南边疆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在云南边疆地区非常丰富多样,既有藏传佛教、道教等宗教,也有原始宗教、巫术等信仰形式。

这些宗教信仰在云南边疆地区深深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中,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藏传佛教是云南边疆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

在边疆地区的藏区,藏传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藏传佛教将佛教与藏族的传统宗教、巫术信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体系。

藏族人民广泛信仰佛教,佛教寺庙遍布边疆地区,每逢佛教节日,信徒们会到寺庙里参观礼拜,烧香祈福。

同时,藏传佛教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传承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讲究善良、慈悲和智慧。

藏传佛教对于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云南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原始宗教的信仰存在。

原始宗教信仰是指一些土著民族生活中自产生的信仰形式,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彝族、白族等地的一些山区部落中,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的信仰习俗。

他们崇拜自然神灵,认为大自然拥有生命力,山川湖泊、动植物等都有灵性。

他们通过祭祀、巫术等方式与神灵沟通,祈求它们的庇佑和保佑,以求得安宁和丰收。

这种原始宗教信仰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土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信仰的是巫术。

巫术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信仰,认为巫师有特殊的超能力,可以通灵和神明交流。

巫师通过祭祀、祈福等巫术仪式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难题,包括治病、驱邪、祈雨等。

巫术信仰在一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相当普遍,人们对巫师具有很高的崇拜和信任。

他们相信通过巫师的力量可以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庇佑和保护。

巫术信仰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云南边疆地区还存在一些道教信仰。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宗教形式,在云南边疆地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意义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意义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意义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意义:
1. 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群体,发展这些地区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可以减少不和谐因素和分裂倾向,促进国家的团结。

2. 促进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通过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民族团结。

这样,各民族之间将更多地互相支持和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3.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富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发展这些地区可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

这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繁荣,也有助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4. 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处于边远地区或者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域,发展这些地区有助于扩大国家的经济版图,增强综合国力。

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水平,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5.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有助于推动民族和谐,减少种族冲突和不平等现象。

通过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体而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

清朝的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

清朝的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

清朝的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范围广泛,涵盖了今天的中国大陆、台湾及一些边疆地区。

其中,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起着重要的联系与作用。

清朝边疆地区广阔,包括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以及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

这些地区与内地相隔遥远,地理环境多样化,同时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

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种植农作物、发展商贸等措施,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例如,清朝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的贸易,使西北地区的商业繁荣起来。

同时,清朝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引进新的农作物,提高了农业产量,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边疆地区是中国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点。

清朝致力于维护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例如,满族是清朝的主要统治者,他们使用满语、满文,并推动满文书写体系的发展。

清朝还设立了“理藩院”来管理边疆地区的事务,以便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清朝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边疆地区也经历了一些冲突与动荡。

一方面,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并不稳定,经常有叛乱和起义发生。

例如,新疆地区就曾发生过几次著名的回族起义,导致清朝在该地的统治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外国势力也对边疆地区产生了影响。

清朝同西方列强的战争中,边疆地区往往成为战场,遭受到了战争的破坏和侵略。

在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有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关注,即民族融合与保护的平衡。

清朝采取了一些政策来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少数民族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少数民族的权益也受到了侵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边疆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电影产业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市场依然处于边缘化状态,少数民族语电影的制作和翻译工作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推动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成为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重要性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电影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也有利于提升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可以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拓展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

2.2 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语电影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传播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问题,少数民族语电影的翻译工作一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少数民族语电影的翻译工作存在着翻译团队缺乏专业性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种繁多,需要具备相应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的翻译人员,但是目前翻译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翻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需要在加强翻译团队建设的也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推广。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3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一、加强翻译团队建设1. 招募具有相关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翻译人员,建立稳定的翻译团队。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问题及其治理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问题及其治理

收稿日期:2019-11-08①朱维群.对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应保持清醒认识[J ].理论与当代,2012(2):58。

②翁振进,王锡奎.党政干部民族宗教知识读本[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185。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彻底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神创造了历史。

由于二者在世界观上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无论在对象、态度还是目标上都难以达成一致。

《党章》要求共产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因此,“如果允许党员信教,就是允许党内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种世界观并存,有神论与无神论并存;就是允许一些党员既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又可以皈依于不同的宗教,这势必造成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的分裂,造成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动摇和丧失。

”①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和纪律要求。

然而,少数党员放弃共产主义信仰转而信仰宗教的现象在党内一直存在。

近年来,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侯慧艳在《党内无神论世界观弱化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治理》、张凯杰在《浅析少数基层党员信仰宗教问题及对策》、白金慈在《少数民族地区党员信仰宗教问题探讨》、胡启银在《试论少数党员信教现象的遏制与应对》等文章中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但对问题更为突出的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相关研究还留有空白。

因此,本文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之对策。

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究其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

从客观方面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信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历史传统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共存、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民族。

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在不断汇合中产生中华文化。

这一传统下,中国社会对各种宗教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形成了多种宗教长期并存、互相交融的局面。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

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界定标准边疆民族地区是指我国边疆地区中具有明显民族特色、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区域。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所以边疆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在民族构成、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然而,确切地定义边疆民族地区并不容易,因为其界定标准在实践中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下面是一些应该考虑在内的标准,以便界定边疆民族地区。

1. 地理位置:边疆民族地区通常位于国家的边境区域,与邻国接壤。

地理位置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区域安全等方面面临特殊挑战。

2. 民族构成:边疆民族地区的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

这些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有独立的文化传统、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与内地地区民族有一定的区别。

3. 文化传统:边疆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传统歌舞、音乐、绘画、建筑等。

这些文化传统是边疆民族地区人民认同感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表达方式。

4. 经济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内地地区有较大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边远、交通不便,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依赖于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开发。

5. 宗教和信仰:边疆民族地区的宗教和信仰多样,各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

宗教在边疆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6. 政策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享有特殊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经济扶持政策、教育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地区的联系。

7. 历史背景:边疆民族地区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背景有关。

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在历史上曾是独立的政权,后来被并入中国领土。

这种历史背景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其适用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实践需要进行调整。

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应该综合考虑以上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界定。

边疆民族地区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这些区域的民族特色,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发展。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普洱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全市10个县(区)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36.2万人,贫困人口将近占到全省的8%左右,是云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1致贫原因分析普洱市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紧缺,各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4)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根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5)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2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2.1贫困程度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2.1.1地域之间不平衡。

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之间贫困程度各有所差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较好地区,贫困程度要低一些,农户对发展产业积极性较高。

对于深山、边境一线、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而且这些地区农户思想意识、受教育水平低,发展产业难度大,积极性不高。

2.1.2农户之间贫困程度不平衡。

同样是贫困户,交通便利,受教育水平较好地区要比高寒山区贫困程度要低,且贫困资源利用也有所区别。

2.1.3产业之间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产业发展差别较大,交通较好,立地条件较好,人也更为勤劳的地区,能够发展自己的产业,有自己主导产业的村贫困程度要低。

反之,户与户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没有主导产业的村贫富差距大,不能形一村一品,同时,产业发展的规模也是小而散。

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项目分散,多是粗放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2.1.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多数贫困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如西盟县新厂镇各村、宁洱县黎明乡各村等边远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1.5力量不平衡问题。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有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力度不大,总认为扶贫是国家的事,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存在喊口号、走过场,实际行动不落实。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多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为主要聚集地。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和青藏高原地区,如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等。

例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

这种分布的特点形成了我国各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其次,一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回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

在广东省,壮族是主要少数民族,形成了广东独特的地方风情。

此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另外,一些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特定地区分布较散乱。

如满族被称为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没有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此外,汉族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无明显的主要分布地区。

这些散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迁徙。

最后,少数民族在相对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藏族在西藏地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青海、新疆等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也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地区的特殊民族分布,对于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多样而复杂的,既有集中分布的特点,也有散居分布的特点。

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不仅反映了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对于我国的多元一体、和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势。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立足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特点,结合边疆治理现代化背景,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呈现边防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等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总结云南民族工作历史经验,针对当前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提出法治促稳定、产业兴发展、文化筑认同、社会安民生、党建领团结五大举措,持续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1(2020)06-048-007作者简介: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文化。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云南提出的新要求,是云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指南訛。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云南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在这条漫长的国境线上世居着2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而这一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聚集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基于这样的区位特点和民族分布状况,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使边境地区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奋力开创边疆治理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边疆治理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边疆治理”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主要指“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过程”②。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

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

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

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

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

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

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

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文化交流:少数 民族与边疆地区 之间的文化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和多元文化的形 成。
经济互动:少数 民族与边疆地区 在经济上相互依 存,共同发展, 形成了紧密的经 济联系。
政治稳定:少数 民族在维护边疆 地区政治稳定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促进了民族 团结和国家统一。
国防安全:少数 民族在保卫边疆 地区安全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安全 作出了贡献。
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
政治关系:边疆地 区与少数民族之间 的政治互动和影响
经济关系:边疆地 区与少数民族之间 的经济交流和贸易
文化关系:边疆地 区与少数民族之间 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社会关系:边疆地 区与少数民族之间 的社会互动和民族 团结
Part Six 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与
民族政策
边疆治理的方式与效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文化交流: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民族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如民族区域 自治等。
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
夏商周时期:各部落、部族逐渐融合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Part Seven.
中国古代边疆地 区与少数民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边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
历史背景
边疆地区的地理特点
地形地貌多样, 包括高原、山 地、沙漠、草
原等
气候条件复杂, 包括寒带、温 带、亚热带等 多种气候类型
自然资源丰富, 包括森林、矿 产、水能等资
羁縻政策:通过册封、赏赐等手段,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 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负责管理当地事务 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设立流官进行管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屯田制度:在边疆地区驻军屯田,以增加粮食产量,保障边疆地区稳定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也关乎国家的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给予边疆少数民族更多的文化保护和发展支持。

对于有濒临消失危险的文化元素,可以给予特殊保护,鼓励保留和传承。

在经济发展政策中要有针对性地支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产业和传统手艺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 保护文化遗产:边疆地区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国家宝贵的资源,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建立与当地文化遗产特点相适应的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对遗产的调查、研究、开发和保护管理工作。

对于有濒临消失危险的传统技艺、传统建筑、语言、民间故事等文化遗产,要给予特殊保护,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传承和传播。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懂民族语言、懂文化保护理念和技术的继承人,他们能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与当地人民深入交流,更好地开展文化保护工作。

要加强与大学、文化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建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跟踪研究和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专业团队。

4. 倡导文化自信:积极倡导边疆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

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文化展览等活动,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和独特魅力,增强少数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积极传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5. 加强教育传承: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和力度,推动民族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培养出更多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有专业素养的教师。

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涉及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专业人才、教育系统等多方合力,加强政策与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宣传和传播力度,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保护和发展中实现多元文化的共生和繁荣。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北部和西北部的蒙古族,东北三省的满、朝鲜、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西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回、维吾尔、撒拉、裕固、土、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等;西南的藏、彝、白、纳西、羌、哈尼、僳僳、拉祜、佤、景颇、怒等;中南部的土家、侗、苗、瑶、布依、壮、水、仫佬、仡佬、黎等;此外在东南部的福建、浙江等省还有畲族,台湾省的原住民部族。

除了这些世居地外,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民族的分布。

关于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050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办理提案人:民建中央主题词:民族,教育,文化遗产,宣传提案形式:党派内容:教育始终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应当予以重视。

由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沿海和内地,导致边境地区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并且差距还在逐步扩大。

这对于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都极为不利。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中小学校舍危房面积大、配套设施落后。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泥木、土木、砖木结构,且选用的多是成本低廉的原料,有的甚至就在旧宗祠、旧寺庙里开展教学活动。

云南25个边境县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就有102万平方米,很多还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一些小学50平方米的教室要坐80个学生,孩子们肩膀间甚至没有空隙,隐患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难以想象。

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校园配套设施落后的情况,如广西边境县市有37%的学校饮用水不达标,47%的学校没有标准公共厕所,37%的学校没有围墙,场馆建设更加落后。

2、寄宿生补助标准低,家庭负担重。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成本高,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只能采取集中办学方式。

走读的学生需要每天步行数公里,甚至翻山越岭,十分辛苦;距离更远的只好选择寄宿,经济负担加重。

有的家庭不忍孩子每天往返,又无力承担寄宿费用,学生因此辍学。

国家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为小学每人每年150元,初中250元,而学生每月寄宿生活费用就要几十块钱,寄宿生活补助还远远不够。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边疆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以下是我对此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责任。

特别是关于语言、文字、宗教、传统习俗、群体传统知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构建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机构、部门。

加大文化专项保护基金投入,为边疆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边疆地区,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

学校应当开设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

也应该在教材中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条件。

在边疆地区,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场所。

也应当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重视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边疆地区的发展重要支撑。

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当地少数民族开展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推动边疆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倡导民间组织参与文化保护工作民间组织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文化保护工作,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组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到文化保护工作中来。

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我们需要加强政策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学校、政府、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好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通常采用的是“守边策略”,即通过设立边防严密、加强军事力量、修建军事设施等手段,来维护国家领土和边境安全。

同时,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还采用了“招抚策略”,即通过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招抚,赏识、封爵、赐姓、册封等方式对其进行安抚,以求达到统治的目的。

此外,中国古代还采用“开发策略”,即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方式,来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附中央政府,同时增加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掌控力度。

总之,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多种综合的策略,并且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如何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的思考我们这次的社会调查到了云南的边陲——德宏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州总人口105.89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20.68万人,占总人口的19.53%;少数民族人口54.6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

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景颇族12.89万人占叫较多数,同时又是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等民族杂居的状态。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在这个地区新闻传播的效用是大打折扣的,民族语言和多民族杂居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信息的发布、沟通、接受和反馈。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对于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新闻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文化传承、社会关系协调、教育等社会功能。

新闻传播所独有的社会功能和广泛的、强力的渗透性。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新闻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对新闻传播制约较大,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硬件设施不足、传播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不均等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新传播方式,以充分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

对于如何强新闻传播的效果做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沟通障碍
我认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障碍在于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低下就决定了一般的新闻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教育水平本身就不高,再加上我们国家是从1949年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1951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并规定“以新民主主义为内容,并采取适合于各民族人民发展和进步的民族形式。

”还规定了“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语文问题,凡有现代通用文字的民族,小学和中学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进行教学”。

1958年后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其它地区都取消了民族教育文字教学方式。

1972年后民族地区全部照搬汉族地区的教育模式,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大受影响。

1978年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的教育制度逐渐得到纠正,双语双文教育逐步得到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我搞的少数民族教育是一个几经波折的过程,所以当地的上了年纪的人的不仅汉语水平不太高连本族的语言水平也不太高。

这给当地的新闻传播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们了解到虽然现在是实行的双语教育,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是以本民族教育为主,我们问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说“我们学汉语就跟你们学我们的语言一样困难”我想想也是啊。

毕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除了课堂基本不使用。

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汉语就好似一门外语,掌握程度并不高。

这也使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基本听不懂我们的语言,能够认识汉字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不得不找仪的当地的同学来帮助我们。

我国是一个汉族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和先进的知识都从汉语中传入,故是各民族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而德宏当地的傣族景颇族的母语是本民族语,汉语是第二语言,因而在民族教育中,汉语关又是一个难题。

而在现在的新闻传播中大部分用的是汉语,虽然在我们的调查的也发现德宏的《团结报》以四种文版以不同的期刊分别出报,并且发行量也上万份、各当地电视台也有民族语的节目。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当地新闻传播效用低下这一局面。

在这种状况下只有提高教育水平才是提高传播效率的根本途径
二、新旧媒体共合作实现多元化传播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偏僻地区三大传统媒体中电视最为普及的,而广播和报纸并非都能接触,所以当地在电视节目的传播中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节目。

但是网络媒体、手机报以及手机增值业务等新媒体的兴起,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之处。

因此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三大传统媒体应该进军新媒体领域,主动进行媒体融合,进而统合媒体资源,整合传播优势,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生态环境。

三、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翻译力度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市场
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虽然看起来少数民族的文化产品颇为丰富,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仪的少数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就以当地最为普遍的电视来说,除了当地的电视台的有部分节目会有傣语之外,他们收看的其他节目都是没有翻译,对于他们来说年轻人还好经过多年的文化教育,对于大多数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对于各种行新闻中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例如当地人是比较爱
看中央一台的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好多人只是能听懂一部分,这对当地的新闻传播事业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

加大对民族类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对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少数民族文字重大出版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逐步实现向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基层单位免费赠阅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加强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工作,逐步提高优秀汉文、外文出版物和优秀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双向翻译出版的数量和质量。

扶持民族类重点新闻网站建设,支持少数民族文字网站和新兴传播载体有序发展,加强管理和引导。

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公益性文化事业,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纳入公益性出版单位的少数民族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

民族地区受众享有主流大众传播的内容。

同时利用媒体融合的互动和参与功能,为民族地区大众开通表达政治需求、政治观念的通道。

通过参与和交流,增强少数民族受众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防止反动异端信息的传播与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民族教育,推进科技进步,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刁静20062738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