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 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X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 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和改进。
(3)课堂测试不够全面:在课堂测试方面,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缺乏对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示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谈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个人修养。而《不求甚解》则提出了“不求甚解”的阅读策略,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而是要抓住大意和主旨,提高阅读效率。
5.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认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content: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xxxx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xxxx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情境教学:我尝试了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管理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候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了主题,或者讨论声音过大,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语文一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xxxx的基本概念。xxxx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xxxx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xxxx和xxxx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新】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短文两篇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怡情()(2)诘难()()(3)滞碍()(4)吹毛求疵()2.填空.(1)培根,国哲学家. 家,著有.等(2)马南邨,原名______ ,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二.合作学习:《谈读书》4.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那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5.课文第二部分中讲到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的看法?《不求甚解》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弓I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拓展提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6.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7.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

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积累以下字词: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九年级语文上册 4.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4.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10
20
10
短文两篇
举例论证—————论证
道理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某某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教后记:
短文两篇
课题
短文两篇
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短文两篇》课题课型新授课时序数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阅读有如下表述: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教学内容分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人们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有益的意见。

在这两篇短文中,培根的许多精辟见解,至今给人宝贵的启示;马南邨的一些看法,也发人深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过程与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媒体教具常规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明确:赞同提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

一五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作者的主张,理解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作者的主张,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培根的《谈读书》(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作者的主张,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师: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停顿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2、指定学生轮读,有错即停,老师板书,学生正音,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字:怡情(yí)傅彩(fù)统筹(chóu)狡黠(xiá)诘难(jié)咀嚼(jūjué)睾肾(gāo)吹毛求疵(cī)3、学生齐读生字两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显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正确。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交流。

(投影显示要点)答案提示: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5《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诘难:诘问,为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2.名人论读书:【交流】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2.语言品析(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交流点拨】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一、新课标对《短文两篇》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说,这个单元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

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

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大概不太困难。

困难在于,区分观点与道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因为作为论据的道理有时不易分辨出来。

即使分辨出来了,再判断道理与观点之间联系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这方面要另作指导。

“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

15 *短文两篇【知识目标】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重点)【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前先哲的高论。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字形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写法)狡黠.(xiá)咀嚼..(jié) (nàn)..(jǔ)(jué ) 诘难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劝诫.(.jiè)怡.情(yí) 统筹.(chóu) 藻.饰(zǎo)蒸馏.(liú) 味同嚼.蜡(jiáo)3.词语解释:藻饰:修饰文辞。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首先阐述读书的目的。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①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②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③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
(2)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知识就是力量”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吗?它是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来的。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yí)(2)诘难(jié)(nàn)
(3)滞碍(zhì)(4)吹毛求疵(cī)
2、填空。
(1)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驳论等方法的运用。
▲▲▲积累∙欣赏
《观书有感》南宋·朱熹·七绝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
课文题目:《短文两篇》课堂类型:新授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一)读一读。

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藻饰:文中指修饰文词。

狡黠:诡诈,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伦理: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道理,规则。

通常谈到伦理,就会与道德一同联想在一起。

滞碍:指不通畅。

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狂妄自大: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二)了解作者1.关于培根: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2.关于马南邮: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课堂活动(一)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谈读书》与《不求甚解》都是谈读书问题,作者各有什么观点?《谈读书》的观点:《不求甚解》的观点:2.句段品读阅读《谈读书》,回答(1)(2)题。

(1)《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2)《谈读书》一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阅读《不求甚解》,回答(3)(4)(5)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15 课《短文两篇》教课方案内容预览:《短文两篇》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累积文中出现的精粹的句子,从中反省自己对念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研究精神。

6.认识念书的好处;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7.培育学生收集资料、办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课重点:识记累积字词文常知识。

感知《谈念书》的内容;认识念书的好处;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一、导入:有人说,此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种的图遮天蔽日一般体此刻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以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要素。

所以要回归念书,特别是中学生要多念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何念书,怎样念书,今日我们一同来倾听几百年从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 年因行贿为国会弹劾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 年冬因为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漫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创始英国漫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诵课文,体会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四、谈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念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察看苟且偷生知”)论述念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念书有三种不一样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念书的三种倾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念书时不行有意诘难作者 -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论述念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令人理智-结尾)论述念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填补精神上各种缺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电脑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图书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电子图书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电子图书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怡.(yí)情统筹.(chóu)藻.(zǎ)饰狡黠.(xiá)诘.(jié)难要诀.(jué)蒸馏.(liú)劝诫.(jiè)滞.(zhì)碍吹毛求疵.(cī)豁.(huò)然贯通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4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体会《谈读书》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及作用。

2.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同伴互助,基本完成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和论证方法的阅读任务;同时,以“好书推荐”“质疑大师”等活动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培养思考和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谈读书一、预习反馈、初读感知。

(播放PPT课件)1.坦诚相告: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走近培根,了解作者。

3.生字词预习检测。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课文,小组交流整理本课的字词及文学常识,由教师检测。

旨在让学生养成专注预习的习惯,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二、领略精辟观点(播放PPT课件)培根不但博学多才而且机智过人,培根的文笔如何呢?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透彻的智慧。

下面就请同学们到书中去领略哲人的精辟观点。

1.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点批注: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2.梳理内容结构(板书)(一)目的:怡情傅彩长才(二)方法:推敲细思;不同的书阅读方法不同;读书讨论作文结合(三)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三、探究雄辩的力量(播放PPT课件)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培根能够把最深刻的道理讲得清楚明白,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探究雄辩的力量。

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语段观点,归纳论证方法。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方法:归纳说理,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唯、论理、滞碍”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1、理解两篇短文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教学难点:1、理清培根《谈读书》的论证思路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谈读书》一、导入新课“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同学们都听过,它是谁说的?对,培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读读他的《谈读书》。

二、简介作者三、师生共同研读(一)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及自己喜欢的语句。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逐层深入读书的作用(三)聚焦论证方法,掌握本文灵活多变的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比喻论证如:“读书补天然之不足,……读书应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对比论证如:“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归纳论证如:“读史……读诗……凡有所言,皆成性格”(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提问:本文富含哲理、论断精辟,警句纷呈迭出。

对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体验来读,历求使他们在读书和做人方面获得更多的启示。

板书设计:读书的目的对比论证《谈读书》读书的方法立论比喻论证读书的作用归纳论证第二课时学习《不求甚解》(一)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默读课文,思考: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至解的含义的?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学生讨论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15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15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四、探究课文内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另举一例。
⑶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论证方法: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思考练习
《谈读书》
4、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那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
消遣装潢增长才干求知与才干的关系。
5、课文第二部分中讲到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的看法?
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11、《不求甚解》一文是怎样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的?
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达到反驳的目的。
▲▲▲智力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知识就是力量”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吗?它是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来的。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yí)(2)诘难(jié)(nàn)
(3)滞碍(zhì)(4)吹毛求疵(cī)
2、填空。
(1)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驳论等方法的运用。
▲▲▲积累∙欣赏
《观书有感》南宋·朱熹·七绝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8、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文中的“观其大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中本体和喻体分是什么?这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当?
(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2)“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当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成美丽的盆景的,那么同样的,“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是比喻论证。
一般的书,只读一部分;粗糙的书,只知梗概;好书,精读,细读,反复读。
《不求甚解》
6、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1)“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2)“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10、《谈读书》第三部分讲到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
(1)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对于第一点,作者先列举六种特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叫归纳论证。对于第二点,作者主要用类比论证。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2)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
课文题目:《短文两篇》课堂类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