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作家 茅盾生平介绍 作品介绍 PPT模板

中国当代作家 茅盾生平介绍 作品介绍 PPT模板

成长经历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 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 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 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 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 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 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 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 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一个人的死》《少年印刷工》《三人行》《劫后拾遗》 《蚀·三部曲》《含《幻灭》《追求》《他们的儿子》《路》《多角关系》
小说作品
短篇小说
《保施》《少年印刷工》《创造》《大鼻子的故事》 《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 农村·三部曲(含《春蚕》、《秋收、《残冬》) 《野蔷薇》《林家铺子》《诗与散文》《烟云》 《有志者》《自杀》《宿奔》《色盲》《喜剧》
第二部分
成长经历
performance i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from careful executio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成长经历
爱情婚姻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亲。1918年春节,茅盾从上海回到故乡与定下亲的孔德沚正式 成婚。 从此两人一直相伴,茅盾专心事业,而孔德沚照顾他的生活。直至1928年茅盾东 渡日本,一个叫秦德君的女学生与之同行。因为都是单独来到陌生地,两人关系密切并 产生了感情,在这种情形下茅盾和秦德君同居了。消息传到上海,孔德沚起先不相信, 后经证实,便大哭一场。婆婆劝她:“茅盾会回心转意的。”果然1930年,茅盾和秦德 君一起回到上海,便分手了。 解放后,茅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务,而茅盾则全力投入于 工作。“文革”开始之后,茅盾靠边还被抄了家。孔德沚在这场劫难中为之担心不已, 这使得她的糖尿病复发。7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1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1
பைடு நூலகம்
▪ 2、人物:
▪ 茅盾在小说中通过现代都市代表人物以及各 类形形色色人物的活动和命运的沉浮,来传 达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又在这一 复杂的关系网中再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主要人物吴荪甫周围有名有姓的人物就 有近百位之多,他们在金融市场的交易所里 明争暗斗,在吴公馆里出谋划策,在裕华丝 厂和轮船公司中上窜下跳,甚至伸展到骚动 的农村“双桥王国”、军阀混战的前线。
▪ 五、《腐蚀》
▪ 这部日记体的长篇小说以“皖南事变”前后国民 党政府“陪都”重庆为背景,斗争锋芒直指国民 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和他们反共反人民、卖国投敌 的政治路线。
▪ 这部作品是赵惠明的一束日记,作者采取了最能 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日记体裁。充分发挥了善于 深刻细腻地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的特长。
▪ 作品在特定的处境中多方面地揭示了赵惠明的复 杂的内心世界,越惠明受骗、犯罪而又不甘于堕 落所引起的矛盾和痛苦,她的“自讼、自嘲、自 辩护”,以及在觉醒自新过程中所经历的决裂、 斗争,写得细腻真切。
▪ 《蚀》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 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 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 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几个时期:幻 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的特点在于:
▪ 第一,茅盾善于大规模的描写社会现实;
▪ 第二,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特别是所谓“时代 女性”形象的刻刻画;
▪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具有最 广泛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
▪ 3、翻译(略) ▪ 4、小说大家
▪ 二、茅盾对小说文体建构的贡献——开创了新 的文学范式:
▪ 我们这里讲的文体是指一种文化存在方式,是 指一定的话语系统所折射出的作家独特的个性 体验、主体意味、思维方式以及其他社会历史 文化精神,是由作品类型、结构模式、叙述话 语等因素构成的文学审美风范。茅盾在重视文 学的社会意义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小说文体的建 构,对小说文体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茅盾茅盾》课件

《茅盾茅盾》课件

《子夜》的故事背景与主要人物
故事背景
《子夜》以北方边疆为背景,描绘时局动荡和人民 痛苦。
主要人物
茅盾刻画了一群身处战乱中的普通人,反映他们的 忍耐与奋斗。
《子夜》的主要情节与主旨
1
压迫与反抗
小说主要讲述了人民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抗争和反抗的故事。
2
牺牲与希望
茅盾描写了人们为了信仰和自由的目标而牺牲自己,同时传递出对未来的希望。
《茅盾茅盾》PPT课件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本课件将介绍他的生平、成就、及其代表 作品,同时深入探讨茅盾小说的主题、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茅盾的生平介绍
1 早年经历
茅盾生于1896年,参与五四运动,积极投身文化革命。
2 学术背景
他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
《家》的主要情节与主旨
1
家庭团结与挣扎
小说呈现了一个家庭面对困境,克服困
农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的变革
2
难并保持团结的故事,传达了家庭的重 要性。
茅盾描绘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努
力。
3
人性的复杂性与真情流露
作品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以及他们面对生活变化时不同的选择。
茅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普通人物的生动刻画
茅盾通过对普通人物的细致描写,让他们栩栩如 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符号意义与社会象征
茅盾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性,代表着特定的 社会角色和价值观。
精神与心理层面的塑造
他善于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呈现人性的 复杂性和真实性。
生动对比与冲突

茅盾及其《子夜课件

茅盾及其《子夜课件
关注民族命运
《子夜》所反映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促使现代人思考民族命运和未来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谢谢聆听
《子夜》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子夜》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 过对人物、场景、情节的细致刻画, 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海 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革,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反映时代背景的范例 。
《子夜》对现代人思想的启示
思考人生价值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现代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 我。
05 《子夜》的现代意义
《子夜》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反映社会矛盾与冲突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 海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民族危机,对现 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关注民生问题
《子夜》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 斗争,对现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推 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启示作用。
04 《子夜》的影响与评价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文学价值
《子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 碑之一,标志着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巨大贡献。
作品在文学技巧、人物塑造和情节安 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 上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成为 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参考。
茅盾的文学成就
01
茅盾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其 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茅盾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生平及文学成就一、生平茅盾(1896-198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1896年,1981年逝世,享年86岁,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所用的笔名。

茅盾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的秀才,思想比较开明,注重自然科学,希望儿子学实业,没想到茅盾却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大家闺秀,通文理,有远见,对孩子们要求严格,茅盾称自己的母亲是他"第一个启蒙老师",非常敬佩。

茅盾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因为家里穷中止了学业,同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

1920年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同年11月接编并且开始着手改革《小说月报》,1920年年底至1921年1月,和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新文学建设理论。

二、文学成就茅盾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新文学理论倡导、新文学创作批评、外国文学介绍和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一)新文学理论建设在1927年茅盾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前,其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新文学理论的建树和批评上。

从"五四"时期提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到1925年之后向前推进,演变为革命现实主义,他都是核心人物之一,可以说,茅盾为我国现代文学中革命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所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对于文学研究会宗旨的形成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茅盾认为:文学的目的,不是高兴时的游戏与失意时的消遣,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

"为人生"这一命题的反命题,不是后来出现的创造社的"为艺术",而是民国初年的通俗小说如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等"全然脱离人生的滥调的中国式的唯美的文学作品"。

茅盾ppt(29页)

茅盾ppt(29页)
• 1917~1918年,茅盾接受了《学生杂志》编 辑朱元善的请求,为该杂志连续翻译了短篇科 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两月中之 建筑谭》和《二十世纪之南极》。翻译这篇 小说,既是给中学生提供历史和科学知识的通 俗读物,同时也显示出他对文学译品具有更大 的兴趣。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上课用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上课用课件

茅盾出现的意义
(一)“社会剖析派”的创始人。 (二)彻底改变了“五四”中、长篇小 说的幼稚状态,使其走向完善。 (三)对鲁迅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 文体作了新的拓展,大大提高了中国 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 的可能性。
文学活动与创作时期
1、五四时期(1916—1927):是一个年轻的翻译 家、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2 、大革命时期( 1927—1929 ):“矛盾“的茅盾。 3、日本时期(1929——1930):创作成熟期. 4、左联时期(1930—1937):创作辉煌期。 5、抗战时期(1937—1945):继续创作期。 6.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1949—1981)。
•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以茅盾为首革命现实主义作 家创作的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 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 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 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 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 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 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 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 因而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茅盾的《子夜》、叶紫 的《丰收》等。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 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 教官和《民国日报》总主笔 •1929年,茅盾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集《野蔷薇》,完成长篇小说《虹》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的茅盾负责国家文化事 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 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 物 影 响
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 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 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小组感触
第九段 斥责那些贱视民众、 顽固倒退的人们, 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艺 术 特 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广大军民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 赞颂白杨树“不平凡",当 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 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 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 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 。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 无垠”,写高原的“平”,用 “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 ,则用“伟岸”、“挺拔”、 “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 ”。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 ”,却用不同的句式,显出感 情的变化。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 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 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 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 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
“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
的嘲讽。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 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
茅盾真是一个大师,天才中的天才,文笔是我读过所 有作家中最好的之一。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 卓越的大师信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 余,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 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一个 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 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 《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但是茅盾的长篇小 说读来真的是有些晦涩艰难,他的《腐蚀》《子夜》 还是感觉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与深度。

茅盾ppt

茅盾ppt
• 刘醒龙,《天行者》 • 莫言,《蛙》
• 毕飞宇,《推拿》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 • • •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 苏童,《黄雀记》
• 郁达夫:“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 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 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 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 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 胡耀邦:“茅盾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 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 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 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丘武贤 1502班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
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 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 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 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 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 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彻底 改变了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的最 突出的作家。他的中长篇如《幻灭》《子夜》等标志着 三十年代长篇所达到的艺术高峰。
茅盾作品的鲜明特征
即时把握时代的主题和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反 映社会现实。 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 年史 宏大严谨的结构,三点透视的聚焦方式(人物众多、 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
• 都市:革命的墓地
无论是吴荪甫的资产阶级生产 ,还是玛金他们的工人运动, 最后皆以悲剧告终。仿佛证券 交易所里的空头、多头,皆以 失败告终。
因此,各个阶级的青年都陷入 颓丧和苦闷,或追求瞬间的肉 体的欢乐,或选择回到貌似宁 静的乡村。
6 .艺术特色
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出,多线发展,形 成网络,构成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 层心理
《子夜》
1.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艺术阐释 :
用文学形式回击托派谬论,参加当 时的思想“大论战”
2.“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演 变趋势的剖析:殖民化趋向的 都市社会形态 民族工业命运的艺术写照:民 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3.主要茅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掮客 赵伯韬之间的矛盾
4 .主要内容
以1930年5、6月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 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 甫与买办资产阶级即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 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国 民党新军阀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 ,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5.殖民化都市的典型人物
吴荪甫:从乡村走向都市 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课件
《幻灭》的单线结构;《动摇》双线结构; 《追求》多条线平行发展。
茅盾的重要作品:
长篇《子夜》、 《虹》、 《霜叶红 似二月花》、 《腐蚀》;中篇(《蚀》三 部曲)《幻灭》、 《动摇》、《追求》; 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林家铺子》; 散文《风 景谈》《白杨礼赞》。
在他60多年的文学生 涯中,创作了 大量
2、鲁迅与茅盾现实题材小说的不同
鲁迅与茅盾现实题材的小说在思想成就与艺术表
现上有许多不同,主要有: (1)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
茅盾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 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自觉追求“巨大的 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鲁迅的取材都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普通的事, 是日常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不过的生活。虽然题材 平凡却发掘很深很透彻。他常从现实的人事中感悟 到人性、人生等带哲理性、超越性的命题,从而形 成其作品特有的“忧愤深广”的底色。
《小说月报改革宣言》 《什么叫做文学》 《人物的研究》
《蚀》三部曲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由 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组成: 《幻灭》 、《动摇》 、 《追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 名。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故 事情节,各部结构自革命 中的幻灭、动摇、颓唐的心理历程,反 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的苦闷与矛盾。
(3)在小说的结构方面。 因鲁迅小说都是短篇,故有单纯而
严正的布局,规模不大,人物不多,情节 不太曲折,冲突不太复杂。
茅盾小说主要成就在长篇,故其追 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人物多,情节复杂, 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当然,其他的区别也存在着,但这 些不同已经证明,作为大家的鲁迅与茅盾 各有特色,各为新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茅盾小说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 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 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  课件

2.尤其是《蚀》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虹》 尤其是《 尤其是 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 《 里的梅行素,《子夜》里的张素素、林佩瑶,《腐蚀》 里的梅行素 《子夜》里的张素素、林佩瑶 《腐蚀》 里的赵惠明等,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女性 里的赵惠明等 构成了一个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女性 形象系列,她们性格狷傲倔强 敢作敢为,敢爱敢恨 她们性格狷傲倔强,敢作敢为 敢爱敢恨,具 形象系列 她们性格狷傲倔强 敢作敢为 敢爱敢恨 具 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行动 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都是“五四”运动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走入社会的新女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刚一接触 到实际便四处碰壁,进而怀疑社会,怀疑人生,怀疑社 会既有的伦理、道德规范,认为“理想的社会,理想 的人生,理想的恋爱,都是骗人的勾当”。
1.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 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 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力,都建筑在 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 行分析的基础上。 2.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 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依靠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 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 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3.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人 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 茅盾以自觉的历史代言人的视角审视社会 生,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 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 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 杂性,使作为小说中心的人物, 杂性,使作为小说中心的人物,在社会历史剖析与 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中显出“立体化” 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中显出“立体化”的油画 效果。 效果。 形成了茅盾着眼于反映社会历史特性和时代精 神特征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神特征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现当代小说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学生必读文学著作茅盾《子夜》小说读后感分享教师备课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中学生必读文学著作茅盾《子夜》小说读后感分享教师备课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子夜》还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人物 的生活细节,并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 于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之中。这些细 节描写的特点既是实在的,又是具有 象征性的。
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 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 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 的老朽
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又如雷参谋赠送林佩瑶《少年维特之烦恼》一 书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事实,然而也是象征着他们秘恋和结局。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 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 (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 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 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 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 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 不尽符合史实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 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 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 曲小说的
《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 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 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 剧家小说家创作的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中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 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 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 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 三言两语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 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 《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 人的记载。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茅盾及其《子夜 》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茅盾及其《子夜 》

茅盾及其《子夜》主要目录:一、《子夜》对于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二、《子夜》的宏大叙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在20 世纪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中,茅盾在文学史上的评价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个。

在80 年代以前,茅盾是公认的20 世纪文学巨匠。

但是,在90 年代,却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甚至被排出优秀的小说家的行列。

虽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大的长篇小说创作奖,但是,茅盾本人的创作成就却被普遍怀疑。

茅盾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成就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茅盾的评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变化呢?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的文学道路和一些作家不一样,他是先进行文学批评和翻译,然后,才开始小说创作的。

五四时期就开始了文学批评活动和翻译活动,到1928 年政治上受挫,才开始小说创作。

茅盾是的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1928 年以后,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己的最主要工作。

三、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三、四十年代完成的。

在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坛的著名作家。

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等。

解放后,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茅盾的文学个性,善于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即使是短篇小说,其结构也是长篇小说式的。

可以说茅盾,是20 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一。

茅盾在三十年代,还是社会剖析小说的最著名的作家。

茅盾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

他的小说,都是社会剖析小说。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会作为目的的小说。

这种小说要剖析、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

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家,或者说社会剖析小说,是左翼主流小说。

它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

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社会剖析小说,实际上是把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作文学最高意义。

社会剖析小说,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课件】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教学课件】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教学内容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3、长篇小说《子夜》 4、长篇小说《腐蚀》 5、中、短篇小说创作 6、推荐阅读书目
.
1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1)生平与创作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十岁丧父,母亲 ----“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 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
.
12
6、推荐阅读书目
(1)《子夜》 (2)《林家铺子》
.
13
.
14
.
15
.
16
1938年春,茅盾与夏衍、. 潘汉年摄于广州黄花岗 17
1940年,茅盾搬到鲁迅艺术学院,在鲁艺茅盾为文学系讲课, 题目是《中国市民文学概论. 》。这是茅盾讲课时的情景 18
1943年. 的茅盾
19
1941年夏,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连载于邹韬奋主编的《大众
《锻炼》等 “文革”期间,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
“续稿”和回忆录《走过的道路》
.
3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方面有两位杰出的 作家,鲁迅在前,茅盾在后。茅盾之所以被人重视, 最大缘故是在他能抓住巨大的题目来反映当时的 时代和社会;他能懂得我们这个时代,能懂得我 们这个社会。他的最大特点便是在此。”
--小说家吴组湘
茅盾当之无愧为我国现代新文学发展拓路奠基的 重要先驱者,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 近年来被文学史界公认为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 坛主
.
4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茅盾”笔名的由来 (3)说说“茅盾文学奖” 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设立 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也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1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十一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1

《山峡中》
1.魏老头:
残酷——怕小黑牛出卖他们,决定把小黑牛扔进 大江。 有艰辛的人生——“对待我们更残酷的人……苍 蝇一样的多呢!” “天底下的人,谁可怜过我 们?……小伙子,个个都对我们捏着拳头哪!要 是心肠软一点,还活得到今天吗?”
慈爱——人性美好的一面。对他的女儿处处宠爱。
《山峡中》
2.野猫子:既有被罪恶社会所扭曲的“野性” 的一面,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的一 面,是一个“人情”与“野性”和谐统一的 艺术形象。
二、《子夜》等作品
(一)《子夜》
(一)《子夜》
“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 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 《子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第一部正面反 映中国历史现代化进程基本矛盾,并具有现代 都市文学风采的史诗性作品。
1、内容: “一,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
纪实性小说:《当铺前》、《牯岭之秋》
(3)小说文体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①表现在叙事视角上。茅盾采用了多角度,多 视点的叙述方式,改变了传统小说视角单调、 线索单一的格局。 ②表现在叙述时间上。打破了时间的自然顺序, 往往从半腰里叙述,对过去的东西作适当追述,
启发人们去联想。
③表现在叙事结构上。茅盾的小说中,人 物是结构的轴心,由人物编织成纵横交错
3.小黑牛:善良的、悲惨的、懦弱的形象。不 会扯谎,不敢抵抗,向往着安定的田园生活。 无论走到哪里,等待他的都是死亡。
(三)吴组湘(1908-1994):
2、提倡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 3、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
(二)文学批评
《春季创作坛漫评》、《评四、 五、六月的创作》,是最早对一 个时期的创作潮流、倾向进行综 合批评的文章。 《鲁迅论》、《冰心论》、《徐志摩论》、 《落花生论》等及其他评价叶圣陶、王统照、 庐隐等的文字,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作 家作品评论和文学史研究的最初成功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这是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一部力作,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读
.
20
者的强烈反响。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 影《林家铺子》
21
--小说家吴组湘
茅盾当之无愧为我国现代新文学发展拓路奠基的 重要先驱者,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 近年来被文学史界公认为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 坛主
.
4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茅盾”笔名的由来 (3)说说“茅盾文学奖” 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设立 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也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
(3) 长篇小说《虹》简析
《虹》被看作茅盾早期小说创作中又一部重要的作
品,也是茅盾思想发生变化后的一部实验之作。
主人公:梅行素
.
7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4)茅盾早期创作的特点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品
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①与时代共沉浮 ②爱情观念更新 ③心态矛盾,体现了时代特征 最后,茅盾的早期创作还体现了出色的心理描写
《锻炼》等 “文革”期间,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
“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
3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方面有两位杰出的 作家,鲁迅在前,茅盾在后。茅盾之所以被人重视, 最大缘故是在他能抓住巨大的题目来反映当时的 时代和社会;他能懂得我们这个时代,能懂得我 们这个社会。他的最大特点便是在此。”
.
10
4长篇小说《腐蚀》
《腐蚀》以“皖南事变”前后的重庆为背 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 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 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 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充分暴露了 蒋介石集团特务统治的罪恶
.
11
5、中、短篇小说创作
中、短篇小说以《林家铺子》和《春蚕》 为代表。这两篇小说都创作于《子夜》同 年的1932年,是作家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 会现象计划的一部分。 (1)《林家铺子》故事情节 (2)《农村三步曲》 ①《春蚕》②《秋收》③《残冬》
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
5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1)创作背景
(2) 《蚀》三部曲赏析
《幻灭》通过主人公静女士不断追求、不断 幻灭的过程来展开故事。静女士在理智上 渴望追求、寻索,感情上却每遇挫折便消 沉幻灭,而幻灭并不持久,寂寞之后又要 寻求,于是处于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循 环中
.
.
12
6、推荐阅读书目
(1)《子夜》 (2)《林家铺子》
.
13
.
14
.
15
.
16
1938年春,茅盾与夏衍、. 潘汉年摄于广州黄花岗 17
1940年,茅盾搬到鲁迅艺术学院,在鲁艺茅盾为文学系讲课, 题目是《中国市民文学概论. 》。这是茅盾讲课时的情景 18
1943年. 的茅盾
19
1941年夏,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连载于邹韬奋主编的《大众
“中国没有走向资产阶级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 民地化了”

3、长篇小说《子夜》
(3)《子夜》故事情节 (4)《子夜》的人物形象
中心人物:吴荪甫 另一重要人物:赵伯韬 (5)《子夜》的艺术成就 ①.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 ②波澜起伏、有条不紊的结构 ③细腻简洁的心理描写 ④精细明快、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席评论家 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 建国之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
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挨批靠边 1981年辞世
.
2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1)生平与创作 在流亡期间,创作《幻灭》、《动摇》、《追求》
(合称《蚀》三部曲)和长篇小说《虹》 左联期间写出《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创作《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
第十一讲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教学内容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3、长篇小说《子夜》 4、长篇小说《腐蚀》 5、中、短篇小说创作 6、推荐阅读书目
.
1
1、茅盾生平及创作与文学成就
(1)生平与创作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十岁丧父,母亲 ----“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 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
才能,细腻、手段丰富的心理描写 才能
.
8
3、长篇小说《子夜》
(1)《子夜》的题目寓意
“子夜”即半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此象 征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黑暗后面是黎明、 光明,又暗示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表达了 通过黑暗走向黎明的信念。
(2)《子夜》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茅盾“产生了大规模 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他希望以艺术形 象展示他对当时中国社会情势的思考,完整地描 摹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使历史艺术化
6
2、《蚀》三部曲与长篇小说《虹》
(2) 《蚀》三部曲赏析
《动摇》是三部曲中的第二篇,小说以主人公方罗 兰在大革命斗争最激烈时的“动摇”性格为主, 同时也展示了大革命中存在的令作者也感到困惑 的问题
《追求》的文本时间是大革命失败后。作品以一群 知识者精神上的苦闷、悲观及在幻灭中追求,却 遭受厄运的过程,深刻展示了大革命失败对知识 者精神的打击,再次强化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幻灭 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