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与幼儿智力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教育与幼儿的智力开发
【摘要】科学的早期教育能够激发儿童多方面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本文首先结合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论述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早期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广大家长和幼儿教育者,科学地对待早期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早期教育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为什么要开展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适合幼儿身心的发展要求。幼儿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近代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
早期教育,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可能和必要的。据美国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布鲁母对数千幼儿进行智力发展速度的
“追踪研究”所得的结论:如果把十七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
力水平看作百分之百的话,那么从出生到四岁就获得百分之
五十,从四岁至八岁获得百分之三十,八岁到十七岁获得百
分之二十。由此可见,五岁前的幼儿是其智力发展最为迅速
的时期,也是接受教育的良好时期。
从大脑的生理发展来看,大脑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是生命的头四年。据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出生后第五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六层细胞已经完全具备,两岁左右的幼儿脑细胞数量已经达到成人的数量。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脑重是350克左右,已经达到成人的25%左右,出生后儿童脑重量随年龄而增长,增长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到两到三岁时儿童的脑重达到900克到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脑重的三分之二,到五岁时则接近成人脑重的95%,基本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由此可见,幼儿已具备早期学习的生理基础。
从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它的敏感期和最佳年龄。有时也称之为关键期,儿童关键期指孩子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产生反映,以创造或巩固神经网络。在关键期内,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孩子的大脑就越聪明,灵活。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
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的影响下,儿童获得某种能力非常容易。由此可见,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其自身能力的发展。
早期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来自父母、社会的教育,幼儿的智力很难有发展。印度“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脱离了教育,人的语言和行为等能力,不可能得到发展。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接受的多少,会对人产生终身影响。
二、怎样进行早期教育?
1、在游戏中学习。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在教育中应该重视孩子的活动和动作,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育中,让孩子主动探索外物,通过活动极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应该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获得知识。而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其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应该重视游戏的作用,把“知和行”辩证的统一起来,发挥游戏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获得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游戏中,幼儿也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动手、言语、思维等能力,不断探索,积极思考,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2、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指出处于每一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具有一
定的年龄阶段特征。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根据不同的阶段特征学习不同的只是和获得不同的能力。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意观察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培养孩子的相应能力。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智力潜能,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在早期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3、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在早期教育中,要注重幼儿语言、动作、动作等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应该带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其观察力,认识不同的事物。例如可以参观公园、电影院、学校等,在参观中有意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发现不同,培养其对自然和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同时有利于丰富其知识。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可以让孩子背一些易理解东西,有利于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孩子记忆力的发展,符合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需要。
4、注重幼儿早期的智力倾向。有的幼儿对绘画特别喜欢,有的对舞蹈特别喜欢。家长和广大教育者,要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点,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上予以帮助。掌握幼儿早期的智力倾向,有利于家长和教育者因势利导,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单一化倾向,防止出现发展不协调的状况。
三、早期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问题二:教育目的的误解。最新一项调查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问题三: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问题四: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