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更新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更新)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按t1/2 恒量反复给药时, 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A. 首剂量加倍B. 首剂量增加3 倍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 增加每次给药量E. 增加给药量次数正确答案:A2. 血药浓度时间下的总面积AUC Ax被称为:()A. 阶矩B. 三阶矩C. 四阶矩D. 一阶矩E. 二阶矩正确答案:A3.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 不由下面哪项所决定()A. 消除速率常数B. 表观分布容积C. 滴注速度D. 滴注时间E. 滴注剂量正确答案:D4.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是因为:()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 延缓抗药性产生E. 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B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 下列采样点数目哪个是符合标准的?()A. 10B. 7C. 9D. 12E. 8正确答案:D6.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 4. 4,当尿液pH为5. 4,血浆pH为7. 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A. 1000 倍B. 91 倍C. 10 倍D. 1/10 倍E. 1/100 倍正确答案:B7.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 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 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A. 房室B. 线性C. 非房室D. 非线性E. 混合性正确答案:B8. 通常不应用下列哪个参数来衡量吸收程度和速度()A. 峰时间B. 峰浓度C. 药时曲线下面积D. 生物利用度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9. 某弱碱性药物pKa 8. 4, 当吸收入血后(血浆pH 7. 4), 其解离百分率约为:()A. 91%B. 99 . 9%C. 9 . 09%D. 99%E. 99 . 99%正确答案:A10. 关于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 错误的是:()A. 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B. 顺浓度梯度转运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达平衡E. 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正确答案:E11.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 特殊人群指的是哪些人群?()A.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B.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C. 老年患者D. 儿童患者E. 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12. 在线性范围考察中,至少要有几个浓度来建立标准曲线?()A. 4B. 5C. 6D. 7E. 3 正确答案:C13. I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C. 年龄在18~45 岁为宜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正确答案:E14.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 表达式为:()A. AUCXn cn/ 入B. MRTiv t/2C. MRTiv-t/2D. MRTiv tE. 1/k 正确答案:B15. 关于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消除相采样点哪个不符合要求?()A. 3B. 4C. 5D. 6E. 7 正确答案:D1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A. 分子变小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C. 活性消失D. 经胆汁排泄E. 脂/ 水分布系数增大正确答案:B17. 对于静脉注射后,具有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的t1/2等于哪一常数与MRTiv之积 ()A. 1 .693B. 2 .693C. 0 .346D. 1 .346E. 0 .693 正确答案:E1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吸收与代谢平衡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E. 药物完全消除正确答案:C19.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 表明:()A. 口服吸收完全B. 口服药物受首关效应影响C. 口服吸收慢D. 属于一室分布模型E.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正确答案:A20. 标准曲线低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一般规定在什么范围之内?()A. ±20%以内B. ± 1 0%以内C. ± 1 5%以内D. ±8%以内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药理学(1)复习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名词解释1.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治疗过程过长或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2.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3.副作用:也称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带来痛苦或不适4.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在肝脏和胃肠道被部分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变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效应)。
5.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生物效应7.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动学、药效学8.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9.最小有效量:能使机体产生药理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也称阈剂量/浓度10.停药反应: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病情发生变化的情况11.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12.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13.特殊反应:指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14.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的可用于寄生虫感染,包括人工合成和抗生素。
15. 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6.最低抑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7.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选择题1.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3.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属于局部作用。
4.药物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5.药物的两重性是指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6.受体拮抗剂的特点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7.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首剂效应(first dose phenomenon)首次给药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甚至晕厥、意识消失,尤其在首剂大于1mg时出现2、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3、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4、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菌群间的生态平衡,使肠道内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而耐药菌株乘机繁殖,而造成的再感染5、人工冬眠疗法合用某些中枢抑制药,可使患者处于深睡,体温、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的状态,称为人工冬眠疗法。
6、糖皮质激素反跳:即胰岛素耐受性,由于机体拮抗胰岛素物质增多,体内生成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减少等原因引起,此时应加大胰岛素剂量才能维持应有的降血糖效应。
7、灰婴综合征:是新生儿、早产儿应用大量氯霉素产生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患儿服药后数日出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进行性苍白、紫绀,以致呼吸循环衰竭,并可能在出现症状数小时内死亡。
8、阿司匹林效应:只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诱发的哮喘。
9、突变选择窗(MSW):细菌突变耐药株在最低抑菌浓度-MIC到药物对突变菌株的mic-MPC之间的距离会被选择出来,这就是突变选择窗10、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对症治疗:用药物缓解或消除疾病症状的疗法。
12、毒性反应:指毒物对机体所致原发性毒性作用而续发引起的有害的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如细微的分子生化病损、亚细胞结构变化、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乃至生物体的死亡。
13、肠肝循环:指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
血液透析时抗生素的应用
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
HF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略逊于HD,但 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治疗 肾衰竭、肺水肿、心包炎、脑水肿却优于HD。
腹膜透析
药物依靠浓度梯度差的弥散作 用,经腹膜毛细
量、超滤量、腹膜面积、腹膜 血管病变等因素相
因腹膜透析液流速缓慢 (7ml/min)。带电荷的药物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
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 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 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 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 疫复合物。
血浆置换
方法
一.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血浆分离装置: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纤 维型分离器。膜面积为0.4~0.6 m2,孔径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300道尔 顿。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
用法: 肾功能不全,Ccr < 20ml/min, 每次用量减半,用药间 隔延长。透析患者12~24h 给药1 次,并于每次透析后 给药。
β-内酰胺 酶抑制剂
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导 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可与β-内酰胺酶 结合、抑制其水解作用的物质,就称为β-内酰胺 酶抑制剂。
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 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 时间。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 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 药浓度降为最高值的一半。
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 消除的速度,它是决定给药剂量、 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说明 药物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 时间就长;反之亦然。
半衰期
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试题及答案
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30分)1、药品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应按(C )论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3)超过有效期的;(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6)其它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A、超范围经营B违法广告C假药D劣药2、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专柜,并保留( A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第七十七条药品应按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和储存:(一)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与一般药品应分开存放。
(二)药品应根据其温湿度要求,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存放。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分柜摆放。
(四)特殊管理的药品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存放。
(五)危险品不应陈列。
如因需要必须陈列时,只能陈列代用品或空包装。
危险品的储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存放。
(六)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七)中药饮片装斗前应做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
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
A、原包装标签B说明书C空包装D凭证和记录3、调配处方必须(C )A、准确无误B说明用法 C 经过核对D审方签字4、现行中国药典为( A )年版。
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药物代谢动力学》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1: 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A: 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C: 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D: 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E: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正确答案: A(单选题)2: 关于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B: 顺浓度梯度转运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达平衡E: 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正确答案: E(单选题)3: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A: 结合是牢固的B: 结合后药效增强C: 结合特异性高D: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E: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正确答案: D(单选题)4: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 排泄速度不变E: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正确答案: C(单选题)5: 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A: 阿司匹林B: 苯妥英钠C: 异烟肼D: 氯丙嗪E: 氯霉素正确答案: B(单选题)6: 关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 A: 生物转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唯一方式B: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C: 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D: 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合成E: 肝药酶数量和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正确答案: A(单选题)7: 地高辛t1/2为36h,每天给维持量,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约为:()A: 2dB: 3dC: 5dD: 7dE: 4d正确答案: D(单选题)8: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B: 2LC: 5LD: 20LE: 200L正确答案: D(单选题)9: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吸收与代谢平衡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E: 药物完全消除正确答案: C(单选题)10: 恒量恒速分次给药,基本达稳态的时间是:()A: 1~2个t1/2B: 2~3个t1/2C: 3~4个t1/2D: 4~5个t1/2E: 2~4个t1/2正确答案: D(单选题)11: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被称为:()A: 有效血浓度B: 稳态血浓度C: 致死血浓度D: 中毒血浓度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B(单选题)12: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A: 首剂量加倍B: 首剂量增加3倍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 增加每次给药量E: 增加给药量次数正确答案: A(单选题)13: 房室模型的划分依据是:()A: 消除速率常数的不同B: 器官组织的不同C: 吸收速度的不同D: 作用部位的不同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单选题)14: 血药浓度时间下的总面积AUC0→∞被称为:()A: 零阶矩B: 三阶矩C: 四阶矩D: 一阶矩E: 二阶矩正确答案: A(单选题)15: 对于静脉注射后,具有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的t1/2等于哪一常数与MRTiv之积()A: 1.693B: 2.693C: 0.346D: 1.346E: 0.693正确答案: E(单选题)16: 在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其受试物的剂型不需要遵循以下哪些选项的要求()A: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研究的一致B: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毒理学研究的一致C: 特殊情况下,受试物剂型可以允许与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不一致D: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但不需要提供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单选题)17: 关于试验动物的选择,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A: 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一致B: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试验C: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必须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D: 创新性的药物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E: 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物正确答案: C(单选题)18: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A: 色谱法B: 放射免疫分析法C: 酶联免疫分析法D: 荧光免疫分析法E: 微生物学方法正确答案: A(单选题)19: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下列采样点数目哪个是符合标准的()A: 10B: 7C: 9D: 12E: 8正确答案: D(单选题)20: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C: 年龄在18~45岁为宜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正确答案: E(名词解释)21: 首关效应正确答案: 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血浆药物的浓度是衡量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会影响药物的有效药物剂量和疗效。
今天,我们来讨论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药物浓度的下降一般可以用半衰期(half-life)来描述,半衰期用以反映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初始浓度下降到一半的时间。
也就是说,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药物的半衰期。
由于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也不尽相同。
另外,药物的半衰期还受到患者的基本特征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半衰期。
从药物自身的特性上看,绝大多数的小分子药物的半衰期都在几个小时到几十小时之间。
例如,常用的抗菌药物磷酰脲的半衰期通常介于14-15小时之间,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卡那霉素的半衰期为19.2小时。
另一方面,有些缓控释药物的半衰期要比上述药物长。
包括一些常用于抑制性治疗的抗癌药物,如抗EGFR(靶向抗EGFR)的半衰期通常在数十小时甚至几天,比如常用的抗癌药物吉非替尼的半衰期为38小时。
此外,有些药物的半衰期可以达到几周或几月,例如,一些长效抗炎药物,如吗啡的半衰期为3到7天,常用的抗癌药物匹妥英的半衰期可达到2周。
除了药物本身特性外,在不同患者之间,药物的半衰期也有所不同。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其他基本特征,以及肝肾功能等药代动力学特征,都会对某种药物的半衰期产生影响。
因此,当患者服用某种药物时,必须根据其具体情况来计算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这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剂量,使治疗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
总之,血浆药物浓度的下降一般用半衰期来描述,它反映了从初始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而药物的半衰期受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的基本特征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因此每个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半衰期可能不同。
这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剂量,使治疗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
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以下哪个药物的半衰期最长?A. 阿司匹林B. 布洛芬C. 地西泮D. 硝酸甘油答案:C2.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β-受体拮抗剂?A. 阿莫西林B. 阿托伐他汀C. 普萘洛尔D. 胰岛素答案:C二、填空题3. 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最大效应所需的时间。
答案:起效时间4. 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
答案:稳态时间三、判断题5. 所有药物都可以在怀孕期间使用。
()答案:错误6. 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用药来降低其风险。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7. 简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其重要性。
答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到达全身循环的相对量。
它的重要性在于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药物设计和评估的关键参数之一。
8.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性。
例如,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五、论述题9. 论述药物剂量选择的原则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答案:药物剂量选择的原则包括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药动学特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合理的剂量选择可以确保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疗效不足,剂量过高则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10. 论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A型、B型和C型。
A型不良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通常可预测;B型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不可预测;C型不良反应与长期用药有关,可能在用药后很长时间才出现。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选择药物、监测药物浓度、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
六、案例分析题11. 患者,男,45岁,因高血压长期服用β-受体拮抗剂。
近期因心绞痛入院治疗,医生给予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国开作业医药商品营销实务-任务二(纯客观题,无需批改,比重25%)34参考(含答案)
题目:《药品零售企业及零售连锁门店GSP认证要求》药品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和仓库的面积一般应达到的要求,下列哪些说法正确()选项A:小型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4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选项B:中型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5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选项C: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面积40平方米选项D:大型零售企业的营业场所10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答案:题目:能用于治疗夜盲症的药物是维生素A,其化学名为视黄醇。
维生素A有两种。
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
下列哪些属于它的功效()选项A: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选项B:有助于祛除老年斑; 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选项C:防治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选项D: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龈的健康答案:题目:中成药组方严谨,结构合理,应遵循()配伍原则组方。
选项A:臣(辅)选项B:使选项C:君(主)选项D:佐答案:题目: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包括机构名称、处方编号、患者资源等十多项目,其基本结构分为以下()部分。
选项A:处方前记选项B:处方后记选项C:处方签章选项D:处方正文答案:题目:下列()属于药品陈列的原则选项A:同一品牌水平陈列原则选项B:季节性陈列原则选项C:后进先出原则选项D:满陈列原则答案:题目:药品养护措施有()选项A:降温措施、保温措施选项B:避光措施、光照措施选项C:防鼠措施、防火措施选项D:除湿措施、加湿措施答案:题目:下列()属于果实、种子类中药选项A:白术、百合选项B:马钱子、木瓜选项C:枸杞子、桃仁选项D:车前子、山楂答案:题目:新药定价策略有()选项A:渗透定价策略。
医疗卫生: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一)
医疗卫生:卫生专业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一)1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2消毒的概念: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4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5休克病人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甲发绀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而快尿少及血压下降。
6休克分型: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7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8休克救治原则:(1)积极消除病因(2)补充血容量(3)纠正酸中毒(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7)保护脏器功能(8)各型休克的处理9青霉素过敏的处理(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
《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如果题目秩序都打乱了,请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2022年3月28日搜集整理)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正确答案是:以上都是试题 2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
正确答案是: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试题 3影响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的常见因素是()。
正确答案是:肝肾功能试题 4有关首关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是:首关效应与小肠外排性药物转运体密切相关。
试题 5如果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表明()。
正确答案是: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试题 6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是药物最后彻底消除的过程试题7效价强度()。
正确答案是: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试题8作用于受体的药物长期应用时其作用减弱的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药物在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试题9关于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是: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并产生反应的蛋白质试题10最大效应()。
正确答案是:对于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来说,反映了药物的内在活性试题11可以用来衡量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
正确答案是:治疗指数试题12药效学是研究()。
正确答案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试题13不同个体因遗传因素可改变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其机制可能为()。
正确答案是:以上都包括试题14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是: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TDM,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试题15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正确答案是:青霉素试题16下面哪种测定方法不是临床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
正确答案是:质谱法试题17关于靶浓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是:是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试题18多剂量给药时,TDM的取样时间是()。
正确答案是: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试题19进行TDM并不合理的情况是()。
药理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理及解救措施原则。
中毒的原理:有机磷酸酯类+AChE——磷酰化AChE ---中毒时间过长——酶老化——递质Ach被AChE水解的量减少——突触间隙ACh 堆积——中毒症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时间又称减半期.2.药酶诱导剂:能使酶活性增强的称为药酶诱导剂,3.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浓度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
4.治疗指数:一般常将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5.耐受性:连续用药后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6.后遗症: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留有短暂或持久的生物效应7.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的相对分量及速度,一般用吸收百分率或分数表示。
8.激动药:即据有亲合力,又有较大活性的药物。
9.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道粘膜及肝脏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减低。
10.拮抗药:只具有较强的亲合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肾上腺素翻转现象:12.M样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Ach既能激动M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
13.a样作用:14.β样作用:15.成瘾性:连续用药引起的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如果已经产生了躯体性依赖,一旦停药会产生戒断综合征。
(是指使用某些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的紊乱和戒断症状)16.水杨酸反应:是指水杨酸钠呵乙酰水杨酸等引起的反应,当大量剂量应用该药物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减退,重者出现精神错乱,皮疹,出血等症状。
17.H1受体阻断药:具有组胺侧链乙基胺的衍生物,对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和组胺竞争H1受体而阻断组胺的作用。
18.H2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H2受体,阻断组胺的作用,使胃酸分泌减少,引起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19.首剂现象: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抗生素: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现将化合物合成具有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仿制品,以抗生素的半合成品衍生物。
药物毒理学名词解释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是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是指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零级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指血中药物按恒定速率(单位时间消除药量)进行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也称恒量消除。
一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药物在任何时间的消除速率与该时间药物在体内的量成正比,即恒比衰减。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ne of distribution Vd)体内药物总量达到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即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占有的体液容积)。
半衰期(half 1^2)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
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CL)指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也称药物成瘾,是精神活性物质与机体长期相互作用下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强制性地连续不间断地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去感受该药物所产生的欣快性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停用该药物引发的戒断症状所带来的严重不适感。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指使用某药物后能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的欣快感觉,并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形成一种周期性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药物应用护理复习资料(1)(1)
2020级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复习资料1.半衰期:一般是指药物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胆汁排泄到肠道,药物可被肠道重新吸收进了血液循环3.三致作用:突变、致癌、致畸胎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液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药理效应5.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其机制6.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学科7.治疗指数:TI 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8.处方药:是只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物9.非处方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物10.稳态血药浓度:恒比消除的药物,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恒量给药,经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的稳定而又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11.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少数过敏体质患者重复接触某些药物时产生的病理学免疫反应12.三查七对:即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都要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剂量、药物浓度、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13.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14.耐药性: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15.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先用a受体阻断药取消肾上腺素的a型缩血管的作用,再用肾上腺素,则B型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下降16.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体内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不敏感乘机大量繁殖引发新的感染17.首剂现象:用药30~90分钟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昏厥、心悸18.联合用药的目的: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或防止耐受性、耐药性的发生19.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如何护理:①抗休克:短暂使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③防治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局部缺血坏死、急性肾衰竭20.毛果云香碱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导致近视)2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扩曈、升高眼压、调节麻痹(导致远视)22.东莨菪碱的临床应用:麻醉前给药(代替阿托品),防止晕动症(苯海拉明合用),治疗帕金森病及抗精神病药等引起的肌肉震颤症状23.影响药物作用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病理因素,心理因素24.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抢救心脏骤停、抢救过敏性休克、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局部麻醉药配伍、局部止血25.各类癫痫及其首选药物:大发作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单纯局限性发作卡马西平,精神运动性发作卡马西平,小发作乙琥胺26.吗啡的临床应用及其中毒解救:镇痛、治疗心源性哮喘。
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要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用的给药方法是( )。
A.等剂量等间隔给药B.首次给药剂量加倍C.恒速静脉滴注D.增加给药频率E.隔日给药正确答案:B解析: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连续用药须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可通过加倍首次给药剂量,以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反应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指标是( )。
A.抗菌谱B.化疗指数C.最低抑菌或杀菌浓度D.安全系数E.效价强度正确答案:C解析:抗菌活性反映药物的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主要指标包括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3.治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选用的药物是( )。
A.青霉素VB.双氯西林C.氨苄西林D.阿莫西林E.替卡西林正确答案:B解析:耐酶青霉素包括双氯西林和甲氧西林,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A项,青霉素V为口服耐酸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
CD两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是肠球菌感染的常用的药物,阿莫西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最强。
E项,替卡西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
4.治疗鼠疫宜选用的药物是( )。
A.庆大霉素B.青霉素C.链霉素D.阿米卡星E.奈替米星正确答案:C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四环素为治疗鼠疫的常用药物。
5.仅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是( )。
A.伊曲康唑B.甲硝唑C.特比萘芬D.氟胞嘧啶E.两性霉素B正确答案:C解析:特比萘芬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仅适用于浅表真菌引起的皮肤、指甲感染,如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的体癣、股癣、足癣、甲癣以及皮肤白色念珠菌感染。
6.可引起膀胱炎的抗肿瘤药物是( )。
A.氟尿嘧啶B.巯嘌呤C.环磷酰胺D.博来霉素E.多柔比星正确答案:C解析:环磷酰胺为氮芥类抗肿瘤药物,其代谢产物可致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出现膀胱纤维化,在服用时大量补充液体可避免膀胱炎的发生。
药物衰变规律
药物衰变规律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8。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
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
消除慢的药物,如用药过于频敏,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每一种药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个体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样;成人与儿童、老人、孕妇,健康人与病人,药物半衰期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所指的药物半衰期是一个平均数。
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药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会相对延长。
如仍按原规定给药,有引起中毒的危险,这点必须特别注意。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给药,可以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适宜的治疗浓度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应。
常用的适宜方案是首次给以全负荷剂量,然后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定时间,再给以首次剂量的一半。
例如磺胺嘧啶1克能在血中产生有效浓度,其半衰期为17小时,因此适宜方案是每日服两次,首剂2克,以后1克一次。
但对一些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如仍按半衰期给药,前者可能给药次数太频;而后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甚或由于间隔时间太长,易于遗忘给药。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毒性不大的药物,如半衰期过短,可以加大首次剂量,使其在间隔时间末段仍保持有效剂量。
倘若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肾上腺素,一次注射仅维持几分钟,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法给药。
倘若某药物的半衰期大大超过24小时,则可采用首次剂量和每天服用维持量的方案。
维持量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药首次剂量、每天给药量和该药的半衰期运用公式计算而得。
PKPD相关参数对于合理用药的意义
time>MIC若60%-70%表示杀菌效果很满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K/PD相关参数主要为T>MIC,但本类抗生素血峰 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均与药物作用强度及有效 作用维持时间有关,亦常用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当AUC/MIC90(AUIC)25-125 Peak(Sconc)/MIC 10
结合以上抗菌药物药效学的特点,合理、科 学地使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关键在于优 化细菌暴露于有效抗菌药物浓度的时间,即 使用药物后的 24 小时内有 40% 一 60% 的 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 MIC 时抗菌 疗效最佳。 临床上每日多次(2 一 4 次)给药可达到此 目的,对于有较高 MIC 的病原菌甚至需采用 持续静脉输注的办法。
2、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定义:由浓度-时间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 称为曲线下面积,即AUC,其是血药浓度随时 间变化的积分值,反应一段时间内,吸收到 血中的相对累积量。
3、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抗菌药 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4、24 小时 AUC 与 MIC 的比率 (24 小时 AUIC):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灭致病菌 的效果主要取决于24小时用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比值,以及 血药浓度峰值(Cmax)与MIC的比值。
(一).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1、短 PAE 时间依赖性 :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 大环内酯类、 复方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类; 2、长 PAE 时间依赖性:四环素、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氟康唑、新型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 素)。
药物半衰期的名词解释
药物半衰期的名词解释药物半衰期(pharmacokinetic half-life)是用来描述在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在药物的代谢和排出过程中,半衰期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剂量的调整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等方面。
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分布和排泄过程后,被清除一半需要的时间。
这个过程可以用实验数据进行测定,也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机制进行预测。
药物的半衰期多受到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和排泄等因素的影响。
在肝脏中,药物被代谢成代谢产物,使其变得更容易被排除出体外。
而在肾脏中,药物会被过滤和再吸收,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率。
药物的半衰期对于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药物的半衰期过短,意味着药物在体内很快被清除,治疗效果可能不够持久或需要频繁给药。
相反,如果药物的半衰期过长,药物在体内积累可能导致过量的剂量,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将药物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短效药物、中效药物和长效药物。
短效药物的半衰期一般在数小时内,需要多次给药以维持治疗效果。
中效药物的半衰期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需要定时给药。
而长效药物的半衰期则可长达数天到数周之间,可以较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除了单一药物的半衰期,还存在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生物学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
生物学半衰期是指在体内,药物被生物学机制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而消除半衰期则是指在体外,药物被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这两个指标常常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药物在体内经历进一步代谢的情况。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调整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确保药物在体内保持恰当的浓度,达到最佳的疗效。
药物半衰期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代谢差异,比如针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总之,药物半衰期是一个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排泄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
为什么有的药一日服3到4次,而有的药一日只需服1到2次呢?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最终结果是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消除量随血液浓度而变化,血液的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消除量就越大。
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进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按一定的间隔时间给药是必要的。
临床上,可适当根据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确定给药时间。
按半衰期的长短,常用药物分为四类。
欲使超快消除类药物(半衰期≤1小时)在血浆中维持某一合适浓度,给药次数就得较其它类药物频繁些,但治疗指数大的药物可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为保证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无论超快或快速消除类(半衰期=1小时~ 4小时),都以静脉滴注为宜,如氨苄青霉素半衰期为1.O小时~1.5小时,因此可以持续滴注。
中等消除类(半衰期=4小时~8/小时)可取半衰期的长短作为给药间隔,如磺胺异恶唑半衰期为6.O小时,因此每隔6小时一次,即一日4次给药;又如灭滴灵的半衰期为6小时~11.5小时,因此给药每天3次。
消除慢(半衰期=8 小时~12小时)的药物,如抗癫痫药扑痫酮半衰期为8士4.8,因此一日2~3次给药为宜;美西律半衰期是1O 小时~2O小时,因此每天给药2次。
还有极慢消除类(半衰期为>24小时)可按每天给药一次。
因为在给药间隔期间内,这类药物浓度的波动幅度决不会像快速消除类药物引起的幅度大,如磺胺甲基嘧啶半衰期为15.O 小时~45.O小时,因此一日只给药一次。
稳态血浓度是指多次定时定量规律服药后,药物的吸收量与排泄量接近相等时的血浓度。
药物达到这个稳态浓度的时间一般大约是该药的5个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