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立法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作者:王永玉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丰富多样的市场产品不断涌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对生活的态度大多从对“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的重视。

另外,由于产品在供产销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着手,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产品;质量立法;现状;完善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各种款式新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这些玲琅满目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就拿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移动电话来说,放眼十年前,我们还是使用的功能单一、难以连接快速网络的功能机;而现在,近乎每年更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不少人交友、休闲、学习的必备工具,智能机上不断新增的附加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而家居生活方面,智能家居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如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自动清理房间灰尘、垃圾;全自动智能洗衣机可以集漂洗、烘干等功能于一体;连接上WIFI的家居设备,可以让人们在公司就能控制家里的空调、电冰箱等。

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尽管我们的生活已经如此智能化,但这些高科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管理市场当中产品的流通,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但一部法律的颁布并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质量法》也应随之进行不断完善。

一、产品与质量的法律解释何为“产品”,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对于产品一词应该来说都会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本文从《产品质量法》的视野来阐述“产品”的概念。

简单来说,产品要符合两个客观因素,一是经过生产;二是参与市场销售流通。

经过生产是说,产品这一物必须经过工业加工后具备某一使用特性,倘若是自然形成的物或没有使用价值的物,是不符合产品的基本特性的,当然,产品除了需经过工业加工也可以是手工加工。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增加,产品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我国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监督法》等。

这些法律和法规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我国产品质量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少统一规定和完善的配套制度,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漏洞。

其次是执法监管不够到位。

一些地方对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存在偷工减料、偷换概念等行为。

再次是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目前的法律对于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的违法行为处罚过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二、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完善产品质量立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衔接和配套制度的建设。

针对产品质量监管的各个环节,应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规范。

在产品质量抽检、产品标准制定、产品质量监督等方面都应有相应的法规配套。

2. 增加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那些故意违反产品质量标准、伪造产品标识、以次充好等行为,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处罚,实行严厉的法律制裁,以起到震慑效果。

3.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加强对于消费者维权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 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

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应加大力度,完善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处理机制,提高监督的效力。

5. 推动企业自律和自愿标准的制定。

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加入相关行业的标准组织,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和自愿标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0.07.03•【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00年7月3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再次审议。

委员们认为,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反映了常委会初次审议的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趋于完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就修正案草案的有关问题到上海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听取意见。

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委会再次审议的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修正案草案又作了修改。

法律委员会于6月19日召开会议,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财经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6月29日法律委员会再次进行了审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经过常委会两次审议和修改,已经基本成熟,能适应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

同时,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有的常委委员提出,在本法的立法目的中,应当增加“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规定。

因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现行产品质量法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二、现行产品质量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第三款规定,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有的常委委员和地方提出,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适用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不适用本法,但建设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配套产品应适用本法。

因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这一条第三款修改为:“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产品质量立法法规,并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探讨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主要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监督检验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立法体系较为完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现状相对较好。

我国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和维权方式,明确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为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立法也有所完善。

我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

强制性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制定,并通过法律进行强制执行,行业标准则由各行业协会或企业自行制定,作为行业内的自律规范。

我国的质量监督检验立法正在不断完善。

我国制定了《产品质量法》,明确了质量监督检验的基本要求和监督检验机构的职责权限。

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包括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监督抽查等。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强。

当前,对于违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相应罚款和刑事处罚力度仍然不够;立法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紧密。

由于立法与执行相分离,导致立法部门难以掌握监管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而影响立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于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型产品,法律的跟进步伐较慢,导致相关法律条文无法完全覆盖这些新兴领域的问题。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完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

应对于违法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通过罚款、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方式,使其付出重大代价,起到威慑效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3.02.15•【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3年2月1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汝棼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产品质量法(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

会后,法律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有关部门,并邀请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组织调查组赴温州、厦门、晋江、石狮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法律委员会于1993年2月3日、4日、10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委员的审议意见和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是必要的,草案基本上是可行的。

同时,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草案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有些委员和部门提出,产品质量应当由生产者、销售者对用户、消费者负责。

因仓储、运输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应由保管人、承运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存货人、托运人承担责任,本法对此可以不作规定。

因此,建议将这一款修改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并对草案第三条作相应的修改,将草案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删去。

二、草案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

”有的委员提出,将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问题可以不在本法中规定。

因此,建议将这一款删去。

三、草案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大国地位,但与此中国也面临着产品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等问题。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不断完善,下面将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进行分析。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法律基础。

1.《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该法规定了产品的质量要求、监督检验、产品召回等内容,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保障我国人民食品安全的重要法律,对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监管措施。

3.《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措施,保障了我国药品的质量安全。

4.《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商品交易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商品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合同的内容和履行义务,规定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进行鉴定、质量问题解决的相关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为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提供了基础,但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法规的完善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法律法规缺失、滞后等问题。

建议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立法的重点。

2.法律责任的明确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时,法律责任的明确非常重要。

建议对于质量问题严重、危害用户生命健康的产品要加大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对违法者进行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3.质检监管的加强质量检验监管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构,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加强行业自律除了政府监管外,行业自律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立法宗旨视角的《产品质量法》修订

立法宗旨视角的《产品质量法》修订
实质意义上的产品质量法,也不是容易明晰的概 念。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被称为产品质量法律规范的 法律规范,其属性至少有三类:一类是产品质量监管 法律规范;一类是产品质量促进法律规范;第三类是 产品质量责任法律规范。 这三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可以 分别称为产品质量监管法、产品质量促进法和产品质 量责任法。
(二)产品质量监管法的宗旨 产品质量监管法,是调整在国家进行产品质量监管 过程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产品质量监管法属 于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或市场监管法)的一部分。
二、产品质量法的宗旨 (一)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 这里首先需区分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法》。 简 言之,前者是实质上的法,是产品质量法律规范的总
作者:肖江平,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
* 本文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评估与修法起草”项目(项目号:HT-JDPG-2019001)的阶段性成果。 ① 有关经济法宗旨深入的研究,请见张守文:《略论经济法的宗旨》,《中பைடு நூலகம்法学》1994 年第 1 期。 学界有关经济法价值、宗旨的学术讨论,请见肖 江平:《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7-219、225-227 页。
14
2019-8
称;②后者是形式意义上的法,是以规定产品质量主要 法律制度为内容的法律, 是产品质量领域的基本法 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德国产品安全 法 》(ProdSG)、 《 英 国 消 费 者 保 护 法 》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1987)③和《英国一般产品安全条例》(General Product Safety Regulations 2005),分别为我国、德 国和英国形式意义上的产品质量法。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立法探讨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立法探讨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立法探讨摘要:从”三鹿奶粉”到”染色馒头”再到”楼脆脆”等一系列恶性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安全。

治病需先找病根,然后再对症下药,解决产品安全问题同样如此。

产生产品安全事件的原因,不但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还有执法者的执法不严,更有一些生产者对法律的漠视。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立法方面进行深一步理解和研究,分析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缺陷及其如何完善现行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管法律缺陷;完善立法;法律责任;缺陷产品召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众多损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却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制止的重大事件,如”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产品质量问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一系列涉及市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问题。

产品质量监管是指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其记录进行分析,确保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其目的是实现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依法监控,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缺陷(一)立法体例不科学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形成了以《产品质量法》为主,包括配套的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分类组合而成的的统一体。

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产品质量监管法,有关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主要规定在《产品质量法》之中,而我国的《产品质量法》采取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立法模式,即将调整国家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和调整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因缺陷产品而产生的损害赔偿关系的法律规范放在同一部法律之中,具有法律的稳定性,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较多地体现国家政策,具有灵活多变性,《产品质量法》将两部分简单组合在一起,则不宜于法律的立、改、废,也不符合现代立法的分工主义。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在产品质量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就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完善。

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以及一些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基本法律,明确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对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系统完备,部分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盲区和漏洞。

法律执行不够严格,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以牟利为目的,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涉嫌违法行为。

法律保护力度仍有待加强,部分消费者在产品质量纠纷中难以维权,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 健全法律体系应当修订和完善《产品质量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使其更加完备和系统。

在修订时,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更新法律内容,提高法律适应性和针对性。

可鼓励和支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以填补法律盲区和完善法律体系。

2. 加强法律执行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方面,可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追溯和溯源机制,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要严惩违法企业和个人,从而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提高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3. 增强法律保护要增强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提高消费者维权的渠道和效率。

可以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投诉机制和产品质量纠纷解决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大,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频发、质量信誉受损等问题,产品质量立法亟待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状并不完善,存在着配套法规不健全、责任不清晰、惩罚不足等问题,导致监管力度不够、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为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水平,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研究和推进,探讨如何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购买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1.2 问题意识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成为了消费者们关注的焦点。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隐患和困扰。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常常会忽视产品质量,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这些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风险。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规体系,导致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也使得一些恶意企业有机可乘,从而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行的产品质量立法滞后于市场需求。

一些优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并未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建立起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有效地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这一块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地方,也是我们完善产品质量立法的出发点和目标。

2. 正文2.1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状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立法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和滞后。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10.30•【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的说明--1992年10月30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徐鹏航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草案)》作如下说明:一、立法的必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国家在产品质量工作方面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差、物质消耗高,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追求利润,不考虑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甚至发展到弄虚作假、图财害命、破坏生产建设的地步。

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全国人大代表一再提出议案,建议尽快进行产品质量立法,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抓紧调查研究,尽快完成这个法律的起草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已将制定产品质量法列入1993年3月以前出台的立法项目之一。

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再三指示:产品质量法要尽快出台。

国家曾经颁布过《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一些行政法规,对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并为产品质量立法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打下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以往制定的产品质量行政法规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且有些规定相互冲突,不够协调,行政处罚普遍偏轻,对市场商品质量如何进行监督基本上未作规定或者规定得不够明确,对违法行为形不成威慑力量。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产品质量法。

二、起草过程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88年9月成立了产品质量法起草小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品质量立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产品质量立法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而进行的法律制度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进行分析。

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体系相对完善,涉及面广、条款齐全。

我国有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规范产品质量,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中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消费者权益维护制度等,具有较为细致的规定,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如《产品质量基本要求》、《产品质量评价通则》等,用于规范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

这些标准和规范有效地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行业的发展。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行的产品质量立法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存在差距。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产品质量达标与国际接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制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接。

对于新兴行业和新型产品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和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对于这些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还存在欠缺。

在产品质量立法中应对这些行业和产品增加合适的监管措施,确保其质量安全。

对于产品售后维修和退换货等问题的规定还需要更加细化。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如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佳等。

对于这些问题,现有的法律并未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需要在产品质量立法中进一步完善,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相对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新兴行业和新型产品的监管以及加大对产品售后服务的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商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体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其中,《产品质量法》是我国立法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法律。

《产品质量法》主要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分工、商品质量缺陷应急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同时,法律还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力,建立了质量监督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重点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保护,要求企业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知识产权等权益,同时对于企业的虚假宣传和不当价格行为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和维护。

虽然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体系已经初步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但是在执行力度上还有待加强。

需要有效落实各项法规,严格执行处罚措施,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惩罚,以震慑企业不合法和不规范行为。

2、质监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在现行法规中,质监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立不够明确,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并不清晰,导致监管效果不如预期。

建议进一步完善质监部门的权责范围,与其他部门的职责进行梳理,确保质监体系能够有效运作。

3、缺乏信息公开机制:产品质量信息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当前我国的信息公开机制还不够完善。

建议加强对产品的信息公开度,鼓励企业公开产品质量信息,让消费者得以更全面和及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

4、网购环境下的监管难度:随着互联网购物的普及,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大。

相比于实体店,网上购物缺乏实体渠道和监管机构的监督,难以完全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法律

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法律

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法律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法律班级:会计(双)1202 姓名:黎定伟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颁布了《产品质量法》。

这部法律促使了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体系的初步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使之更趋完善。

产品的定义范畴不明确,产品缺陷的内涵、外延及缺陷的判断标准在《产品质量法》中尚未明确规定。

《产品质量法》中关于产品缺陷的定义是: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从该定义我们得知,不合理危险属于产品缺陷的内涵,国家强制性标准只是判定缺陷的一种方法,将这两者混同在一起是不科学的。

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

一般来讲,判断产品质量的优劣依据是产品的“标准”。

《产品质量法》产品标准的原则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具体的判断以国家、行业制定的标准为准。

可以说,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的规定,我国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关于人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方面。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也日趋严格,某些发达国家以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幌子,对技术标准进行精心设计和研究,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由于技术有限,很难达到此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验条件有限,无法检测出超标的物质,而如果让发达国家机构检测,费用又相当昂贵,成本增高,从而实现了技术壁垒的目的。

“损害赔偿”的规定十分简陋,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责任主体过于狭窄,其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差。

立法者本意是想通过扩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力和加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而不是通过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和依靠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来监督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
•【公布日期】2023.10.18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加快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进行修订。

在吸收采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增强立法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8日。

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网址:),进入首页“互动”栏目下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

2.邮件发送至:************.cn,邮件主题请注明“《产品质量法》修订意见”字样。

3.信函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九号,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邮编:100088),并请在信封上注明“《产品质量法》修订意见”字样。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10月18日。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我国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立法。

本文将探讨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1.1 法律法规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行法律法规包括《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1.2 主管部门我国产品质量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这些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布质量标准、承担质量监管等职能,为产品质量保障提供了保障。

1.3 企业自律我国企业为提升产品质量,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自我监管和质量控制。

如ISO9000认证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国际认证标准,得到国际认可。

2.1 提高罚款额度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对违法企业的罚款额度普遍偏低,处罚力度有限。

应该通过提高罚款金额,加强罚款执行力度等措施,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

2.2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完善监管制度,确保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2.3 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产业升级。

只有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4 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建立监督机制,对消费品进行检测、监督和公示等操作,让消费者有充分的信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鼓励消费者自他己意识上加强对自身的消费选择和标准的提高。

三、结论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已经逐步完善,对保障消费者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新的质量问题和挑战,我国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全的产品质量立法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国民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产品质量法规和标准,并不断完善和修订。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和加强。

本文将从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

现状分析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提升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在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众多,有些条文之间存在重叠和冲突,导致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法律成本,也降低了法规的执行效率。

二是法律法规的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产品标准化工作在不断完善,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制定和实施统一的产品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是法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但监管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高。

一些不法企业往往能够逃避法规的约束,给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

加强法规执行和监管是我国产品质量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法规相对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新型产品不断涌现,但相应的法规跟不上,没有及时填补法规的漏洞,导致一些新兴产品在质量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完善建议针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一是优化法律法规体系。

应当对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整合,消除重叠和冲突的条款,形成统一的法规体系,提高法规执行的效率。

要加强不同法规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确保法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摘要】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从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状出发,提出了我国产品质量立法亟待完善的观点。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召回效率、加大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措施是完善立法的必要性所在。

在结论中,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方向,强调完善立法将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提升,呼吁加快产品质量立法进程。

这些措施和观点的提出将有助于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产品质量立法问题,共同努力完善相关立法,为我国产品质量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产品质量立法、现状、完善、监管、召回机制、处罚、提升、促进、呼吁、进程1. 引言1.1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重要性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国民消费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产品质量立法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商家利用不正当手段降低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产品质量立法还可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国家来说,加强产品质量立法还可以提高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立法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了监管不力、法律缺失等问题。

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不明确、模糊的地方,给了一些不法商家漏洞可钻,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监管的效果。

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了质量问题却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和制裁。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了产品质量,这种现象在我国依然比较普遍。

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让一些不法商家得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进展
——《产品质量法》总则第三条
摘要:我国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增加了“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的相关内容作为总则第三条,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在近年来我国生产销售者法律意识薄弱、产品市场监管困难的情况下,这一条款的出现使得企业承担起了具体管理产品质量的义务,政府的职责则被定位为产品质量的监督。

关键词: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内部管理质量责任
正文: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7月通过了《产品质量法》修正案。

新法增加了25条,删除了2条,修改了20多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该法主要由产品质量监督制度与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两部分组成,,既借鉴了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做法来适应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颇具中国特色。

《产品质量法》在经过2000年的修订之后,体系更趋全面和完善。

它将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管理法有机结合,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组织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补充、完善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

从整体来看,该法的修订较为合理地对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规范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工,并有效保持了体系的内外一致性及协调性。

相对于之前的旧法来说,我个人认为,新法对第三条规定的修改,其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突出的。

它所涉及的对象和内容涵盖了各领域各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具有普遍适用性,这将对完善产品质量的内部管理、外部监督机制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此对它作如下分析:
一、《产品质量法》第三条的含义和作用
《产品质量法》第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本条是关于生产者、销售者内部质量管理的指导性规定。

这里所说的生产者、销售者,主要是指从事产品生产活动或销售活动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同时也包括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个体工商户。

生产者是决定产品质量的主体,销售者则扮演着使产品通过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的“中介”角色,两者的行为、利益相互挂钩交叠,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最终所获得的产品质量的高低。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举办了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47名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参加的培训班,从摸底测试的情况看,在47份考卷中,合格或基本合格的仅有15份,而不合格的有32份,占68%。

大、中型企业情况尚且如此,小企业的情况就更差。

加强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管理,已成为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新法这样着重对产品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和责任加以说明,有利于更好地保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二、《产品质量法》第三条实施以来的收效成果及存在问题
《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义务,简言之,就是产品质量,标识,包装等要合格,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较之于修订前的《产品质
量法》,修订后的第三条规定大大促进了生产者经营者建立完善的保证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做到合法经营、正当竞争。

同时政府从外部给企业以一定监督压力,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这一规定的出现,使得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升级成为一个将宏观指导与微观控制有机结合的调控质量运行机制,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起到了推动和保证作用.
然而,当我们深入实际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就不难发现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大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现阶段影响我国产品质量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是部分生产、销售主体的内部质量管理素质滑坡。

一些企业为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各种不正当、不道德、不合法的手段对生产销售环节做出恶性调整,并利用政策漏洞,使得许多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市场,诚信缺失问题四处开花,导致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被大大损害的严重后果。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严肃的食品安全教育课;同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那串惊人的遇难者数字控诉着“豆腐渣”工程的丑陋事实;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事件致多人死亡,药品安全令人担忧……全国各地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见者愤恨、闻者心寒。

三、总结
纵观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产品质量法》立法方面的进展,可以说是取得了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不论是立法角度、涉及范围的变更扩大,还是条框内容的深化细化,都迎合了与时俱进、紧贴国情和平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和需要。

至于这其中的失败颠簸,虽说难免,却也不容忽视,因为在相关的执法、司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立法方面的细小缺陷而生,若不时时加以反思并完善,必将成为重大产品安全事件的导火索。

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不仅需要国家的良性干预、政府的严格管理,更需要我们这些参与各项社会关系的公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律意识,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氛围的和谐与社会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①徐孟洲,谢增毅:《一部颇具经济法理念的产品质量法——兼评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改》「J」. 《法学家》,2001年,第5期.
②房维廉主编:《产品质量法的理论和实务》「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③陈兆荣:《浅谈〈产品质量法〉的意义和作用》「J」.《云南标准计量与质量》,1993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