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过程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效果分析

1.总体评价:从问题逻辑结构看,设计的问题主线明确,表现出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思路。从宏观的物质水到微观的水分子,衔接自然,引出对水分子性质的思考和探究总结,进而再回归到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归纳,由问题做引领,指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

2.从提问类型看,为什么的问题比较多,应如何解决内化的问题比较少。简单的问题比较多,有深度的问题比较少,提问后追问的次数还不是很多。当然,无论是哪种提问方式,基本上都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从学生回答情况来看,学生面对老师的问题积极性很高,有很好的倾听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多问题立即能回答上来,对所学知识遗忘不多。但是思考扩展的能力还不够好。

4.教学建议:问题设计有点过多,尤其是是什么的问题比较多,让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对于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要情形合理的跟进,启发学生思考。

听评后收获

通过这次听评课,我感触很多。一节好课,要想上好,上的高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设计。好的问题设计可以链聚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合理运用提问类型,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融合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背后的价值。当然教师一定要尽量减少提问“是什么的问题”,要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更高的层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的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其中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评测练习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知识点整理

1、分子有哪些性质、、。一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说明。20毫升水与2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毫升,说明。地上的水迹过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说明。

2、水变成水蒸气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能量,加快,变大。水分子的和不变,所以发生的是变化。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运动速率不同。

3、常用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可用_______法,得到食盐水中的食盐可用_______法,从海水中得到纯净的水可用_______法。

4、净化水时可以先向水中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_______,因为它有_______作用,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

5、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分别是: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过滤时速度慢可能有哪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滤时,两次过滤仍然浑浊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步处理。其中_______是化学变化。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所以要_______后再饮用。蒸馏水虽然很纯净,但不能长期作为饮用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软水和硬水都是_______,只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不同。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可以_______。有一杯硬水,一杯软水,你可以怎样进行区分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第一次进入到微观世界,学习水分子的知识,掌握水分子的特性: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能够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内容特别抽象。学生要准确把握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运用授课技巧,降低教学难度,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

课标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多数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