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80例
中医医案——胃下垂并冠心病心绞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益气升陷法治愈中气下陷重症病案:程某,男,62岁。
初诊:1977年8月29日。
主诉及病史:腹胀食后为甚已七八年。
于1973年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6cm。
时有胃痛,受凉加重,饮食减少(每日半斤左右),体渐消瘦,常觉头昏,精神疲惫。
入院时又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小弯侧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7.8cm。
近1年多来又有左胸背相引而痛,时作时止,每次痛20分钟左右,多于生气及气候异常变化时出现。
若服冠心苏合丸可于10分钟内缓解。
西医诊断:①胃下垂;②冠心病心绞痛。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稍厚少津。
脉象弦而小,脐左有压痛。
辨证:①脾胃病,中气下陷证。
②胸痹,胸阳不振,心脉瘀滞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陷,以补中益气汤加清上生津之品。
胸痹服冠心苏合丸治之。
处方:党参9g 白术6g 升麻6g 柴胡6g 当归6g 陈皮9g 黄芪9g 甘草6g 白芍9g 菊花6g 川芎9g 麦冬9g服上方药18剂,病情无变化。
1977年10月4日,因进食过饱后致腹胀加重,不欲饮食。
舌苔黄厚少津,口干且不欲多饮,脉弦有力。
此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之候。
轻者损谷则愈,重者消导自安。
而该患者脾气素虚,中气下陷,兼食滞于中州,宜先治其标。
治以健胃消食,理气消胀。
方选平胃散、木乌散加味。
处方:苍术12g 枳实9g 陈皮9g 甘草6g 木香9g 乌药9g 神曲15g 大麦芽15g 大腹皮9g 石斛12g 菊花9g上方药进6剂,腹胀减轻,食欲好转,舌苔变薄,但大便溏泄,一日3次。
原方加肉蔻以固肠止泻。
又进6剂,大便仍溏,每日1~2次,且食后仍有腹胀,并出现胃脘痛,口干。
苔隐黄转薄而少津,脉弦。
据食欲好转为胃气稍复,食后腹胀为脾气仍虚,食后胃脘痛多为实证,但本例则以脾胃虚为主,故不宜再进消导理气之剂。
宜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之法治之。
张圣德治疗胃病的经验
张圣德治疗胃病的经验吴德峰【摘要】@@ 业师江苏省名中医张圣德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载,对胃病的诊治有独到认识,今将张师治疗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rn1 补虚泻实,辛开苦降,消痞满rn慢性胃炎,尤其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多见,其症状表现为:嗳气呕恶、泛酸、心中嘈杂、心下痞满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或伴纳呆食后脘胀或便烂, 症情易受情志饮食和外邪干扰而诱发,以及内伤久病累及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司而加重.张师认为,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看似简单, 病机却寓含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特点,此与"胃主受纳"、"承上启下"之生理功能相关张师进一步指出,"心下痞满"是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关键.痞是中焦胀,不能通降之义.【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1(043)001【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胃疾病;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作者】吴德峰【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05业师江苏省名中医张圣德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载,对胃病的诊治有独到认识,今将张师治疗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补虚泻实,辛开苦降,消痞满慢性胃炎,尤其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多见,其症状表现为:嗳气、呕恶、泛酸、心中嘈杂、心下痞满,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或伴纳呆、食后脘胀或便烂,症情易受情志、饮食和外邪干扰而诱发,以及内伤久病累及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司而加重。
张师认为,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看似简单,病机却寓含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特点,此与“胃主受纳”、“承上启下”之生理功能相关。
张师进一步指出,“心下痞满”是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关键。
痞是中焦胀,不能通降之义。
吴昆曰“不通泰”,成无己曰“阴阳不交”,均是此义。
痞满症《内经》最早提及,至《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则详尽阐述了理法方药。
其病因病机概括了慢性胃炎的证候特点:中虚气滞,多夹痰湿,或寒热之气积聚心下所致。
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胃下垂25例临床观察
的 胃下垂患者 4 9例作 为研究对象 ,所 选患者均符合 胃下垂
的诊断标准 ,且排 除有 胃或 十二指 肠溃 疡 、消化道 恶性 肿瘤 及溃疡性结肠 炎病 变患 者。所选 患者 分 为对 照组 ( 2 4 例) 和观察组 ( 2 5例 ) ,对 照组 中 ,男 性患 者 1 4例 ,女性 患者 1 0例 ,年龄 3 7~6 8岁 ,平 均 年龄 ( 5 5 . 2±1 . 8 )岁; 观察 组 中,男性患者 1 4例 ,女 性患 者 1 1例 ,年 龄 3 5~6 7
. 4 9.
补 中益 气 汤 合 附子 理 中汤 加 减 治 疗 胃 下垂 2 5例 临床 观 察
李继年
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 兴宁 5 1 4 5 2 1
【 摘
要】 目的 :观察 补中益气汤联合附子理中汤治疗 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疗 效。方法 : 选取 胃下垂患者 4 9 例 ,根据 患者人院顺序采
岁 ,平 均 年 龄 ( 5 5 . 6± 2 . 4) 岁 。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方 面 比
在进餐后 应 卧床 休 息 3 0 a r i n左 右 。如 果患 者 腹胀 严 重 ,
则需 加白芍 ;如果患 者有便 秘则 需加酒 煨大 黄 ,需视 患者 的具体情况 而定。
腹 不 适 、恶 心 、呕吐 、腹 痛 、便 秘 以及 神 经 精神 症 状 J 。 病 程较长者 ,由于心 理精 神 因素或 贫血 、消瘦 等 因素 ,患
无变 化 为 无效 。
出现抑郁症 的症状 。严重 者 同时伴 有 肝 、脾 、肾 、横 结肠
等下垂则 称 为 内脏 下 垂 。附 子 理 中 汤 主要 是 由 大 附子 ( 炮 ,去皮 、脐 ) 、人参 、干姜 ( 炮) 、甘 草 ( 炙) 、白术各 等分组 成 ,主 治 五脏 中寒 ,口噤 ,四肢 强 直 ,失 音 不 语 ; 下焦 虚寒 ,火不 生 土 ,脘腹 冷痛 ,呕逆 泄泻 。笔者 采 用该 方治疗 胃下垂患者取得 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
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关键词】胃下垂;枳术丸;补中益气汤胃下垂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
以往中医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
2007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枳术丸治疗胃下垂30例,并与补中益气汤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轻度胃下垂:经X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下1~5 cm者;中度胃下垂:经X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6~10 cm者;重度胃下垂:经X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10 cm以上者[1]。
主要表现胃脘胀满、纳差、便秘或腹泻、胃脘疼痛、恶心、嗳气、乏力,每个症状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
症状积分1~5分为症状轻,6~10分为症状中,10分以上为症状重。
1.2 排除标准排除同时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及未按规律服药者。
1.3 一般资料60例胃下垂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单盲法,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次序编号,单号为枳术丸煎剂治疗组(治疗组),双号为补中益气汤对照组(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19~75岁,平均(46.5±14.9)岁;平均病程6.8年;X线示轻度胃下垂4例,中度21例,重度5例;症状积分轻者9例,中者13例,重者8例。
对照组30例,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16~72岁,平均(45.1±14.0)岁;平均病程6.6年;X线示轻度胃下垂5例,中度22例,重度3例;症状积分轻者7例,中者16例,重者7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枳术丸治疗。
药物组成:枳实40 g,生白术或炒白术30 g,荷叶10 g,升麻6 g,柴胡10 g。
临证加减:大便偏干用生白术,偏稀用炒白术;泛酸、胃脘烧灼加黄连、吴茱萸;胃脘胀痛加金铃子、延胡索;胃脘刺痛加丹参、三七;呕吐、嗳气、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脾气亏虚,痰浊内阻,加陈皮、半夏;胃脘嘈杂,辨证为胃阴不足者加沙参、玉竹、麦冬;胃脘胀满,加木香、厚朴;舌质紫黯,辨证为瘀血阻络者,加三七、白及、丝瓜络;女子闭经,阴血亏虚加紫河车、枸杞子。
枳术汤临床新用
枳术汤临床新用
高正星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枳术汤出自东汉仲景《金匮要略》一书。
原治脾弱气滞,失于转输,致“水饮所作”之“心下坚,大如盘”等症。
后世医家发挥有枳术丸、曲麦枳术丸、橘半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等数十种变方,用途更为广泛。
余在临证中应用枳术汤加味治疗胆石症、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高正星
【作者单位】榆中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枳术汤临床新用 [J], 王吉善
2.枳术汤临床新用举隅 [J], 吕文
3.枳术汤临床新用 [J], 高正星
4.枳术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壅滞证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J], 吴宝金
5.黄陈枳术汤合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RBP/ALB/CRP的影响 [J], 梁倩芳;潘丹峰;沈峰;黄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探析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单兆伟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号]。
作者简介:荀兰兰(1985-),女,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脾胃病方向。
E-mail:xunlan lan1986@126 com指导老师:单兆伟(1940-),男,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
E-mail:jsszyyszw@hotmail com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探析荀兰兰1 单兆伟2△1 常州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2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摘 要】 胃下垂与中气下陷有着密切联系,但临证中,单用升阳之法疗效差强人意。
文章总结了单兆伟教授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加以阐述。
【关键词】 胃下垂;升阳降浊;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90-03ProfessorShanZhaoWeiUsingAscendingLucidityandDescendingTurbidityAnalysisMethodtoTreatGastroptosisXUNLanlan1 SHANZhaowei2△1 ChangzhouJintanDistrictPeople sHospital,Changzhou213200,China;2 Jiangsu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GastroptosisiscloselyrelatedtoZhongqidepression,butinclinicalpractice,theeffectofYangrisingmethodisnotsatisfactory ThispapersummarizesProfessorShanZhaowei sclinicalexperienceintreatinggastroptosiswiththemethodofascendingYanganddescendingturbidity,andexpoundsitwithacaseKeywords:Gastroptosis;AscendingLucidityandDescendingTurbidity;DoctorExperience 单兆伟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脾胃病专家。
因虚而腹胀便秘—枳术丸的应用
因虚而腹胀便秘—枳术丸的应用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药物组成: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攘一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功效:益气健脾、消胀除滞。
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
其中,脘胀、神疲、纳少、便溏为辨证要点。
临证时首当分清胀之虚实。
《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凡胀满拒按者为实;胀而喜按、喜温者为虚;若胀且坠者,则为脾虚下陷之象也。
因虚而胀,非大黄、芒硝之辈攻之能去,或以枳术丸之养正除积,正复则积自除。
故凡因虚而病胀者,无论病之深浅轻重,均可用之。
笔者宗枳术丸健脾消胀、养正祛邪之意,认为枳术丸之用重在辨证而非辨病,以其补中兼消之功,凡见因虚致实之证,便可用此方,不必拘泥。
临证时,根据证之兼夹,或以枳术丸原方,或以枳术丸增味治之,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之痞满、便秘、小儿或虚人厌食等;若见脾虚著者,可加山药、太子参、薏苡仁等清养之味;虚胀甚者,在补脾基础上,加佛手、香椽皮等理气而不破气之品;坠胀甚者,加升麻、葛根等升举清阳之品。
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验案:1.胃下垂胃下垂者,脾气升举无力,气虚下陷所致也。
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虚胃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于中,则生痞胀。
临证虽有食积、湿热之兼夹,但总以虚为本,以滞为标,不外乎因虚致实,枳术丸证具矣。
笔者每遇此证,常以补中益气汤配用之。
案例:刘某,女,47岁,四川人。
病始于1994年子宫全切术后,因调养不慎,出现腹胀、便溏、纳少,渐行加重,查纤维胃镜、肠镜、上消化道钡透,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
医者多以大剂黄连苦寒清化之品治之、腹胀日重,于1998年6月来诊。
诊时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少,便溏,嗳气频频,满腹坠胀,甚则步行不能百米,终日苦不堪言,舌淡,苔黄厚腻,脉细。
证属久病脾虚,中虚下陷,兼有湿热。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病案:张某,男,52岁,胃脘部下坠感3年加重半月来诊。
患者3年来,经常感觉到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在医院做钡餐透视显示胃下垂,在外院不间断的治疗,但是疗效不显,现患者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虚。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失于运化水谷,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则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失于运化水液,则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便稀溏。
脾主升清,脾胃虚弱,则升举无力,故胃脘部下坠不适。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45g当归10g党参20g炒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3g 金樱子10g枳实10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白扁豆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服用5剂后,胃脘部下坠感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但仍感疲乏无力。
效不更方,上方去陈皮、白扁豆、枳实,加砂仁6g、仙鹤草45g、枳壳10g、醋莪术15g。
患者再服用7付,胃脘部下坠感消失,纳食正常,乏力感明显减轻。
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语:
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的效方,但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化裁;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枳壳具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3、仙鹤草很多人单纯认为它是一味收敛止血药,其实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虚药,尤其擅于补气;
4、醋莪术,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除积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这味药来消食,而且其消食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消食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病人,即中医的虚劳证:如乏力气短,面黄肌瘦,精神萎迷,倦怠懒言,食少嗜睡,肢体沉重等。
治以益气健脾,升阳强身。
该方加荷叶、仙鹤草、灵芝、桂枝、羌活、刺五加。
内分泌科:①糖尿病及口干、口渴,舌淡苔薄者:治以益气升津,该方加葛根、芦根、玉竹、石斛;舌胖苔白腻者,治以益气升津,化湿祛浊,该方加佩兰、砂仁、蚕砂、藿香、石菖蒲。
②自汗:该方加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白芍。
曾治1例阳虚盗汗,治以益气温阳止汗,该方加附子、龙骨、牡蛎、麻黄根、五倍子。
呼吸科:①风寒感冒:用该方合藿香正气汤,2剂药可愈。
感冒愈后身体虚弱者服用此药很快恢复体力。
②气虚发热:治以甘温除热,该方加桂枝、生姜、大枣、白芍、葱白。
③肺大泡:患者,男,72岁,患肺气肿肺大泡形成气胸经常住院排气抢救,于1990年求治,脉象虚滑,右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治以补气固表,收敛生肌。
用该方加防风、桔梗、白果、白及、五味子、贝母、鹿角霜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服药月余,至84岁去世未发气胸。
消化科:①腹泻:治以益气升阳,分清泌浊,该方加葛根、干姜、车前子、乌药、益智仁、萆薢、炒薏苡仁。
②便秘:治以益气健脾,软坚通便。
该方(丸)合用知柏地黄丸。
或该方加肉丛蓉、熟地、火麻仁、蜂蜜、芒硝。
③胃瘫:治以益气健脾,该方加荷叶、甘松、三仙、木瓜、黄精、山药。
泌尿科:①前列腺炎:治以益气通淋,该方加官桂、乌药、木香、化石、茯苓。
肥大者治以温化寒湿,散结通淋。
该方加附子、枳实、郁金、乌药、瓦愣子、皂荚。
②尿浊:治以益气健脾,分清泌浊。
该方加萆薢、石菖蒲、乌药、益智仁、薏苡仁。
③尿毒症:患者,女,45岁,曾住过2个大医院,下病危通知后来诊,全身高度浮肿,无尿,中医诊断为阴水,闭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通利。
该方加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香加皮、蝼蛄。
服3剂开始排尿,再服3剂,浮肿明显减轻,又服3剂,浮肿完全消退,随症立法处方经治4个多月痊愈,至今健康无恙。
千古名方—补中益气丸的15种功效:胃下垂、便秘、胃炎。建议收藏
千古名方—补中益气丸的15种功效:胃下垂、便秘、胃炎。
建议收藏补中益气丸为升提中气之代表方剂,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
临床可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水,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
本品现代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
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作用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剂型与用量:有颗粒剂(含糖或不含糖),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等。
一日二到三次,每次视剂型变化而不同。
请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适应人群成人或小儿,以中老年人居多。
用药指征形貌:消瘦或肥胖,肌肉松软,或眼睑下垂,面白少华,精神不振。
功效:1、肛门下坠、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脏器下垂,补中益气丸为升提中气之代表方剂。
2、便溏久泻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引起,一般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后者一般指腹泻超过两个月者。
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上以清热、利湿、健脾、补虚为基本治法,补中益气丸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久泻。
3、老年性便秘补中益气丸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便秘在中医学上属于“脾虚”“阳结”等范畴,病因为肺脾肾功能不足,气虚推动无力所致,补中益气丸能强健脾胃,使中气充足。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以长期或间断性流脓、鼓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迁延为慢性,在中医上属于“脓耳”范畴,治宜健脾渗湿、补托排脓、补肾培元、去腐化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
1 疗效标 准 根据症状 的严 重程度和 胃下垂 的严重 . 3 程度进行评分 。无症状为 0分 ;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
在的 1分 ;可意识到症状存在 ,但不影响 日常生活 为 2 分;症状影 响 日常生活为 3分。X 线检查 胃无 下垂者 为 0分 :下垂 1 c 为 1 ;下垂 3 c 为 2分;下垂  ̄2 m 分  ̄4m
第 8 第l 卷 9期 ・ 总第 9 9期 21 0 0年 1 0月 ・上 半 月 刊
◎ 寸E REO CEOTCF DD代AC HIECT晨 IC N NI 瑷D教 SN D远O E IU 哼MS 程 M AI N
中西 医结合治疗 胃下垂临床观察
李 文学 四川省仪 陇县人 民 医院 ( 36 0 670 )
胃下垂为基层 常见病 、多发病 ,多由饮食不节 ,劳 累所致, 以上腹胀痛 、满痞 不舒 、不思饮食 、打呃 、少 气为临床表现 。本病反复发作 ,经久难愈 ,临床治疗效 果常不满意。笔者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取得 了较好 疗效。现将 门诊治疗观察 的 10例病例总结于后 。 5 l 资料与方法 1I I床 资料 I0例患者为农村病人 ,都有不 同程度 . I 卣 5 的上腹胀痛 、满痞不舒 、不思饮食 、打呃、少气、懒言 等症状 。均通 过食道——钡餐 x光检查确 诊为胃下垂 。 下垂 1 c 为轻度,3 c 为中度 ,5 c 为重度 。 ~2m  ̄4m  ̄7m 其 中轻度者 4 8例 ,中度者 6 0例 ,重度 者 4 2例 ;男 4 5 例 ,女 15例 ;最小年龄 为 2 0 2岁,最大年龄为 7 0岁。 10例病例 随机分 为 A、B、c三 组,均 为 5 5 0例 ,分别 采用 中医、中西医结合 ,西 医三种方法治疗 。各组一般 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 P>00 ) . ,具有可 比性 。 5 1 治疗方法 A组采用 中医香砂枳术丸合半夏泻心汤 . 2 加黄芪 、升麻 ( 组成 ;木香 1g 5 ,砂仁 l ,枳实 1 , 0 g 0g 自术 1 g 汉半夏 1 g 黄芩 1 , 5, 5, 5g 黄连 1 g 干姜 6g 2, , 党参 1 ,大枣 6g 5g ,黄芪 2 ,升麻 6 ,甘草 6 )治 5g g g 疗,煎汤 ,饭前服 ,每 日 1剂。B 组采用前 中药合西药 多潘立酮 1mg( 0 西安杨森制药生产) 、每 日 3次、饭前 服 ,马来酸 曲美布汀片 02 山西三裕制药生产 ) . g( 、每 日 3次、饭前服。C 组采用西药多潘立酮 、马来酸 曲美布 汀片,用量,服 法同前 。每组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3 个月为观察对象 。同时嘱患者注 意饮食卫生和休息 。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
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顾护下焦元气: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任天池;耿俊英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老王55岁,多年以来一直觉得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想吃叉吃不下,吃完饭后总觉得腹部饱胀、呃逆,整个人消瘦了许多。
刚开始还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就没有重视。
谁料,最近出现全身无力,越来越不想吃东西。
老王急了,连忙到医院检查,一照X光发现:他的胃比正常人下垂6厘米左右!医生给老王开了两种丸药,配合服用6周后,再次检查一看,胃下垂竟然完全恢复了正常。
这两种神奇的药丸是补中益气丸和枳术丸。
其中,补中益气丸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古方——补中益气汤。
【总页数】1页(P18)
【作者】任天池;耿俊英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联合针刺对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及心肺功能影响 [J], 孙宁;朱根源
2.基于排粪造影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型肛门坠胀临床观察 [J], 姚佳;曾娟
妮
3.补中益气汤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脾虚气弱型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J], 胡小芬;吴小员;龙仪;陆琦
4.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效果观察 [J], 邢明祥
5.王晞星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论治大肠癌肝转移经验 [J], 郝淑兰;张福鹏;钱雅玉;高宇;王晞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枳术汤
枳术汤枳术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2g 白术6S,上2味,以水500ra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主治)主证:心下痞满,坚大如盘,食少倦怠,苔白腻,脉沉弦。
副证:呕恶肠鸣,或呃逆噫气。
(临证加减)L本方证若偏寒者,加良姜、香附;呕吐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或加乌贼骨;呕吐痰涎者,加陈皮、半夏;肠鸣切痛者,加生姜、半夏、大腹皮、香附等。
2.痞闷加陈皮;气滞加木香或沉香曲。
3.小儿脾土素虚,土不生金,影响脾气,症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如纳呆食少,加鸡内金、砂仁;如大便酸腐,加槟榔、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枳术丸源流及其变方:略述了该方之源流,并分别述其常用变方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蘖枳术丸、木香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三黄枳术丸、消饮丸之出处、组成以及主洽等。
[中医杂志,1980,(5):6835。
枳术汤证的研究;本方证接上方之后,亦属气分病范围。
枳术汤方后“有腹中软即当散”一句,可证明属气分证。
旋盘即是圆盘。
气虽无形,然气滞则水不行,可积水成痞,故云水饮所作。
欲利其水,必行其气。
枳实,行气之要药,白术佐之,更能发挥其“长肌肉,利五脏,益气”之作用。
若白术与枳实用量互易,则壅补守中,未见其利,反见其弊。
故张洁古之枳术丸,只宜于轻症缓症。
[金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6.枳术丸(汤)治胃下垂,方为枳实、白术各50g。
肝郁气滞明显者加柴胡、佛手、郁金等;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怀山药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党参等;脾胃郁热者加黄连、吴茱萸等;湿阻脾胃者加川朴、苍术等;纳食减少者加山楂、神曲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等;大便溏薄者加怀山药、煨葛根等.症状改善后,以枳实、白术减量巩固治疗。
[浙江中医杂志,1991,(10):]7.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肝脾肿大:方由白术、枳实、三棱、莪术、三七五味药组成,捣末过筛,周岁dxJL每服3g,每日2—3次。
《中医脾胃病学》中焦病
《中医脾胃病学》中焦病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
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证于一炉,以阴阳定性,三焦定位,以寒热温凉调阴阳之气,以升降浮沉复三焦气化。
对脾胃生理、病理与诊法、治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并附秘方、验方60余首,以飧读者。
第三章中焦病第一节概述贲门——阑门(胃、小肠)属中焦,为阳明胃(贲门——幽门,胃)与太阴脾(幽门——阑门,小肠)所主,主腐熟运化而升清降浊。
其中,阳明胃主腐熟通降,太阴脾主运化升清。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中焦如沤。
”《温病条辨》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故治中焦宜运,运则腐熟变化,阳明浊阴宜降,太阴清阳宜升,中焦枢机运转则升降行而出入安。
脾胃同居中焦,有表里中见之联系,体用不同而阴阳相济。
若脾阳不升而胃下垂或胃粘膜脱垂,症见痞满、纳呆者,宜补中益气汤加枳实九升一降。
若胃浊不降而脾失健运者,症见腹满时实痛,宜桂技汤加大黄寓补于通。
阳明胃病,若伴咽中梗塞或咽痛阵咳或咽中如有痰凝、吞吐不去或咽肿灼痛或刷牙作呕或胸闷气窒或胸中烦热、反复颠倒或饮食易呛,望诊可见咽喉红肿充血或伴滤泡增生或扁桃红肿,皆属上焦不行而胃脘不通,开宣上焦有提壶揭盖之妙而胃气自降,乃下病上取,轻可去实之法,患者每觉胸喉清爽而诸症顿除,方用宣清降浊汤(验方)或开宣通痹汤(验方)随热中、寒中选用。
太阴脾病,泄泻而伴见恶寒发热,清涕咳暾者,宜逆流挽舟,方荆防败毒散。
久泻之人,清阳不升者,均宜开宣肺气以助脾阳升散,方升阳止泻汤(验方,见脾病节)。
若下焦不通而中焦不运者,症见痞满、纳呆、腹胀便秘或下利后重,胃阳不磨者宜枳实导滞丸,脾阳不运者宜大黄附子汤,腑气一通则诸症倶减。
亦有下焦膀胱气化不利饮邪上干者,饮干于胃,呕吐清水,或胃中有振水声,宜小半夏加茯苓汤;若饮干于脾而肠中水鸣,便溏下利者,宜春泽汤。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
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一)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
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
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
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
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
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
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
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
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
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
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
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
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
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
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
1979年8月17日求治。
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脉虚无力,脉来五至,寸部几不应指。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方药组成:炙黄芪20~30g,党参15~20g,炒白术10~15g,炙甘草6~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6g,当归6g,枳实20~30g,生赭石15~20g,内金10~15g。
加减:兼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加附子10g,干姜8g;
兼胃有振水音,肠鸣漉漉,加桂枝10g,茯苓30g;
兼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加黄连8g;
舌苔白厚腻,加苍术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治疗胃下垂习遵中气下陷理论,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
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临证医案?脾胃》),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胃下垂病人,除了有胃体下垂、腹部坠胀、便溏、气短乏力等中气下陷症状,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减少、恶心呕吐等胃气不降甚或胃气上逆等症状。
在治疗时单纯用益气升阳法,会加重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的同时再根据病情重用枳实理气消痞,生赭石通降胃气,鸡内金消食除胀,升清降浊,标本兼治,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80例
发表时间:2017-10-24T14:37:45.4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魏敏[导读] 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800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基本方治疗胃下垂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愈28例(35%),显效32例(40%),有效14例(17.5%),无效6例(7.5%)。
讨论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枳术丸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以胃小弯切迹低于髂脊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为主要体征的一种病症。
其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饱食和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减轻,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及神倦体乏,眩晕,失眠,多梦气短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形成。
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方法,仅给予对症治疗。
笔者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胃下垂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0年。
诊断标准:
轻度胃下垂:经 X 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下1~5 cm 者;中度胃下垂:经 X 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6~10 cm者;重度胃下垂:经X 线立位钡透检查,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 10 cm 以上[1]。
2.治疗方法
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基本方:炙黄芪30g,当归15g,炙党参15g,生白术或炒白术30g,柴胡6g,升麻6g,陈皮10g,炙甘草10g,枳实40g,荷叶 10 g。
临证加减:大便偏干用生白术,偏稀用炒白术;泛酸、胃脘烧灼加黄连、吴茱萸、蒲公英;胃脘胀痛加金铃子散;胃脘刺痛加三棱、莪术;呕吐嗳气、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脾气亏虚,痰浊内阻,加云苓、半夏;胃脘嘈杂,辨证为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玉竹、黄精;胃脘胀满,加木香、厚朴。
水煎浓汁,每日 1 剂,早晚分服,3 个月为 1 个疗程。
观察期间停用所有可能影响本病疗效的药物;注意饮食,少食多餐,饭后平躺休息,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过度劳累。
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cm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cm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
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
4.治疗结果
治愈28例(35%),显效32例(40%),有效14例(17.5%),无效6例(7.5%)。
5.病案举例
李××,女,62岁,患胃病多年,后经本院确诊为胃下垂,住院月余,又经当地医院用中西药及针炙各种治疗,效均不显。
于2015年12月8日来诊,诉胃脘胀闷,烧心泛酸,嗳气,恶心,每于进食后或劳累时加重,伴有眩晕、乏力,不耐重工作,纳少,大便干结,2日1行,舌淡,苔薄黄腻,脉细弱。
上消化道钡餐示:胃下垂,胃小弯低于髂嵴连线下 7 cm(中度)。
中医辨证属脾虚胃滞,升降失调。
治以健脾和胃、升降并用、理气止痛。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炙黄芪30g,当归15g,炙党参15g,生白术30g,柴胡6g,升麻6g,陈皮10g,炙甘草10g,枳实40g,荷叶 10 g金铃子 10 g,延胡索 15 g,清半夏 10 g,厚朴10 g,黄连 6 g,吴茱萸 3 g,甘草 6 g。
水煎服,日 1 剂。
上方连服 40 剂后,患者胃脘胀满症减, 无烧心泛酸,嗳气,恶心,仍纳差但食量已正常,偶有刺痛,眠差,大便正常,日 1 次, 舌淡,苔薄黄,脉细。
上方减清半夏、厚朴、黄连、吴茱萸,加鸡内金健胃消食、枣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
继服2个月,诸症消失,复查上消化道钡餐正常,体重增加3kg。
6.讨论
胃下垂属中医的“胃痞”、“腹胀”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胃等脏腑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主四肢肌肉,因先天元气不足,或因久病体虚,元气虚衰所致。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乏源,肌肉失于充养,中气虚陷,升举无力,引起本病,故前贤常治以升阳益气,如李杲创设的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
李杲认为,脾胃成病,发自内伤,中气不足,应用补益法。
因李杲所处的历史背景是金元时期,连年战乱,民众饥饱失常,所以病多以中气虚弱为主。
而如今,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物质生活丰富,所以病多以虚实夹杂多见,虚乃中气亏虚为本,实有食积、气滞、痰浊、湿热、瘀血等,故一味升提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认为,胃为水谷之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临床治疗胃下垂在温补升提基础上遵循以通为升,以通为补之法使胃升降气机通畅,则受纳运化水谷之机正常,其病自除。
枳术丸有消痞、消食、强胃的功效,脾胃同治,消补并调,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序,精气生化有源,则下垂诸症可自复原位[2]。
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术丸有调节动物胃肠功能的作用,使肠运动平稳,特别是枳术丸能促进小鼠唾液分泌和胃酸分泌,有帮助消化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 马玉富.胃下垂 X 线钡餐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影像学杂志,2001, 9(6):462-463.
[2] 刘敏丁蕾丁霞.重用枳实白术治疗胃下垂[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81.
[3] 梅学仁.枳术丸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