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敕勒歌》,这首诗歌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大草原,以及草原上的牛羊景象。

诗歌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活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敕勒人的生活环境。

2. 学习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默写《敕勒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敕勒人的生活环境。

难点:学习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敕勒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谈谈对草原的印象。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

4. 体会意境:讨论敕勒人的生活环境,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活力。

5. 默写诗歌:学生独立默写《敕勒歌》,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练习:以敕勒草原为题材,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草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板书《敕勒歌》板书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敕勒歌》的故事,感受敕勒人的生活环境。

2. 背诵《敕勒歌》,下周进行检查。

3. 以敕勒草原为题材,写一篇描绘草原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解析、体会意境、默写、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敕勒歌》的内容,感受到了敕勒人的生活环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意象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课后需要进一步巩固。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敕勒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敕勒草原在历史上的变迁,以及敕勒族与汉族的交流融合。

同时,鼓励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草原的诗歌、歌曲、绘画等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诗歌描绘的景象: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6.注重评价,激励进步: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
2.学生的认知水平: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诗歌中的生字、词汇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学生的合作能力:二年级学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合作能力尚需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学生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在表达方面还不够自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把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敕勒歌》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补充和质疑。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3.利用多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4.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如“敕勒”、“穹庐”、“笼盖”等。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敕勒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新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探讨,感受诗歌中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景。

2. 吟诵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结合自己的体验,把握诗歌的写景特色。

2. 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人对大草原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广袤的大草原,一起聆听一首穿越千古的天籁之音。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结合注释,掌握常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要点:1.选自《杂歌谣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2.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乐府”是汉朝掌管音乐的机关,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成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

三、音视导入,学生自读同学们,大家从“北朝民歌”中能读出什么信息呢?明确:《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名族的民歌。

提到少数民族,我们对于我们的民族兄弟还是不太了解。

因为他们有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记录他们生活的视频片段。

[师引导]他们有他们的语言,他们有他们的音乐,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性格,他们有他们的家园。

曾经,他们是蛮荒、粗野、无情、落后的象征,了解了他们,也许,你也会深深的喜爱上塞北那一方土地!我们的预习任务是默写这首诗歌,下面,我们一起来默写。

(三名同学到黑板默写。

纠正错误,落实字词音形义)大草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敕勒歌》里你能读出来吗?下面,请你大声的阅读一分钟,然后说说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师将诗中出现的景物标上重读符号]四、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0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初步了解吟诵,练习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以及对古诗吟诵的认知、练习。

教学道具:草原风光图片、歌曲,PPT教学过程:四部教学法:读韵味——明诗意——-写意境——-吟诗情一、情景导入,丰富认知播放草原风光的歌曲图片,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

师: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师: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2、学生划节奏自由练习读。

3、多种形式的读古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想读?4、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意1师: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2四人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生:“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敕勒歌》这首古代名篇。

2.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敕勒歌》的诗意和情感,领悟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 背诵并解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敕勒歌》中的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理解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2. 理解《敕勒歌》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背景介绍来引起学生对《敕勒歌》的兴趣。

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敕勒歌》吗?对它了解多少?2. 学习课文(40分钟)- 第一遍阅读:让学生先默读整首诗,了解大致内容和诗的韵律。

- 第二遍阅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 第三遍阅读: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跟读整首《敕勒歌》。

- 诗歌分析:教师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历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3. 思考与讨论(20分钟)针对《敕勒歌》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敕勒歌》中的诗意和情感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你认为《敕勒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何意义?4. 扩展活动(30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展示其诗意和文化内涵。

- 邀请一位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解读《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尝试运用《敕勒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敕勒歌》的文化内涵和诗歌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和扩展活动,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作业:1. 背诵《敕勒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敕勒歌》。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文章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感受其韵律美。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

难点:课文主题探讨,理解敕勒人的游牧生活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 课文朗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课文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文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了解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探讨课文主题。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勒、瀚、阑、起诉、腾格里、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课文主题:描绘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课文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辽阔景象。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了解了敕勒人的游牧生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位于古诗文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句的意象和寓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文化。

3. 领悟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读和意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情感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挑选诗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诗歌意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句诗句,尝试自己解读其意象和寓意。

6. 欣赏:分析诗歌中的美,如景色美、情感美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生僻字词:勒、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3. 诗句解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解读方法,分析《敕勒歌》中的另一句诗句。

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这句诗句描绘了广袤的敕勒川,天空湛蓝,草原一望无际。

风吹过,草低伏,露出成群的牛羊。

诗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敕勒歌》的基本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敕勒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敕勒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敕勒歌,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敕勒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3. 敕勒歌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敕勒歌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2. 敕勒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敕勒歌的起源、发展历程、歌词内容、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敕勒歌的音乐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敕勒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敕勒歌的歌词内容、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实例分析:播放敕勒歌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分组演唱敕勒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敕勒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敕勒歌的资料,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敕勒歌历史背景、歌词内容、音乐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组演唱: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搜集的资料,了解学生对敕勒歌的进一步了解和兴趣。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敕勒歌与其他古代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探讨敕勒歌中所体现的草原文化,了解敕勒人的生活习俗。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内容。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2024鲜版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2024鲜版
26
家庭和社会资源支持体系搭建
鼓励家庭参与
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敕勒歌》的学习 意义和教育价值,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利用社会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 民间艺人进校园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构建学习共同体
联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敕勒歌》学习平台, 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全面素养的提升。
总结归纳:回顾知识点,提升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诗歌的背景、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 等。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2024/3/2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17
04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024/3/27
30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制定
发展趋势一
应对策略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语文教学将 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 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发展趋势二
应对策略二
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 叉,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探索跨 学科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养。
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 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 给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建议。
家长评价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 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
教学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22
05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壹五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争取机会,踊跃**。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敕勒歌教案(优秀5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5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5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2024年度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年度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3/24
26
THANKS
2024/3/24
27
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朗诵,引导 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024/3/24
文本解读
通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意象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 情感。
多媒体辅助
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音频、 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
13
实践活动安排
2024/3/2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 艺术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 究能力。
这首民歌以描绘北国草原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生活为主 题,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敕勒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代表北朝 文学的杰作之一。
4
教学目标设定
0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掌握 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024/3/24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家长 进行个别沟通,共同商讨解决 方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24/3/24
18
05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 讨
2024/3/24
19
学科知识储备更新策略分享
持续学习
实践探索
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培训课程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充实和更 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教学 水平和学科素养。
兴趣。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4
7
教材分析与选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敕勒歌》课堂教学实录上教学目标1.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并流利地背诵。

2.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3.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图片教学重难点: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

图片视频导入,了解民歌图片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想去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刚才你去游览了,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看到了绿绿的草。

师:你关注了草原的颜色。

生2:我看到了碧绿的草、成群的羊、牛和奔跑的马。

师:你观察很仔细,关注了那么多的事物。

还有同学关注其他吗?生3:草原真是一望无际啊!师:一望无际这个词好,一听你就是爱读书的孩子。

【出示PPT1】师: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与草原有关。

谁来读读诗题?【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

】抽生读。

师:诗题要读得轻快,美美地读。

(教师示范。

)抽生读师:你再试试,你读。

抽生读,全班齐读。

师:孩子们,朝代作者这里写的是北朝民歌,这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不一样了对吧?【出示ppt2】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北朝位于这里。

北朝民歌是北朝人集体创作的歌谣。

所以这首诗是一个人创作的还是大家创作的?生:大家创作的。

师:这就叫做民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情韵师:北朝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敕勒族,他们唱的歌就藏在语文书84页,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读音。

师:好了吗?这首诗一共几句?生:两句。

师:数句号,不错,两句四行,我们一句一句读。

【PPT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第一句诗谁来读?抽生读师:这一行好多生字,你都读准了。

尤其是这两个词,穹庐、笼盖。

你来教大家。

抽人读,齐读。

【PPT出示“穹庐”】师:穹庐你们见过吗?【PPT出示穹庐图。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敕勒歌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1学时目标:1.认识《敕勒歌》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朗读、背诵《敕勒歌》。

3.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

一、认识《汉乐诗集》,读懂课题1.《敕勒歌》选自《汉乐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2.出示课题《敕勒歌》,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xx三、学习板块一(学会生字新词)(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把古诗读准。

2.学生自读生字新词,把生字新词读准。

并用生字练习组词。

(二)合作交流、教师出示古诗。

1.互学: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读准,正音。

2.共学:小组合作读准生字词,交流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展示汇报1.学生展示读准生字新词。

注意“似”是多音字。

2.学生展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展示读好古诗。

注意“见”的读音和意思。

四、学习板块二:熟读古诗1.学生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读。

2.学生练读。

3.上台展示。

五、学习板块三(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自由读诗,想一想,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圈出景物的词语,对照课文插图,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的画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一)自主学习:生读,圈,看插图,说意思。

(二)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试着有感情的读(三)展示汇报:用读诗句,说景物,说诗句意思,朗读诗句的方式进行汇报。

教师提示、点拨:1.先看图理解穹庐、四野.2.联系生活理解“苍苍、茫茫。

拓展:白发苍苍、松树苍苍、()苍苍大海茫茫、云雾茫茫、()茫茫3.理解“见”(四)品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

(五)背诵古诗,根据板书进行背诵六、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阴、似、苍、茫”,先整体观察。

2、强调“阴、似”。

左右结构,强调左窄右宽,注意撇的穿插。

“苍、茫”。

上下结构,“苍”撇捺要舒展,“茫”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书写。

4.反馈评价敕勒歌教学设计2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敕勒歌》教案(通用

《敕勒歌》教案(通用

《敕勒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敕勒歌》,教材位于《语文》课本第四章《古诗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敕勒歌的起源、历史背景及作者情况。

2. 诗歌全文解读: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略敕勒歌的意境美。

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敕勒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敕勒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教学重点:诗歌背景的了解,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敕勒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敕勒歌的起源、作者及历史背景。

3. 诗歌全文解读:a.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自读,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a. 分析韵律:讲解敕勒歌的押韵规律,让学生体会其音乐美。

b. 分析修辞手法:讲解敕勒歌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敕勒歌中的意象,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对敕勒歌的欣赏。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北朝其他著名的敕勒歌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敕勒歌》2. 板书内容:a. 诗歌背景:北朝、敕勒族、作者b. 诗歌全文解读:逐句解析c. 诗歌艺术特色:韵律、修辞手法、意象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敕勒歌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敕勒歌》是部编本教材第七单元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教材都充满了想象力,给人以启迪。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通俗。

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是显著特点。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很喜欢古诗,因为其短小,朗朗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但是对于诗的意思意境还不能领会。

这首《敕勒歌》我在一年级学习“草原”这个词语时已经推荐学生课外积累过。

教学时,重点就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上。

三、教法创设情境法。

四、学法朗读法。

五、教学目标1.会认“似”等六个生字,会写“阴”等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野、茫”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草原的苍茫与美丽。

4.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七、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意境,激发情感。

八、教学准备ppt课件。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播放配乐图片)你们看了后想到了什么?2.回忆我们一年级积累的古诗词,哪首与刚才看到的最相符?3.出示课题,师板书生书空。

[设计意图]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官,回忆以前积累的古诗,温故知新。

(二)初步了解“敕勒”与“北朝民歌”。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相机说“野”“见”的读音。

)2.圈出生字,练习认读。

3.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出示无拼音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教授多音字“似、笼”)。

5.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6.观察田字格中本课要求写的五个生字,指名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