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革命之路
吉利发展历史
中国市场的竞争
德国的三大汽车品牌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而且他们来得 比较早,规模也大。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以后会面临德国军 团的强势挑战。
档次是否会降低
沃尔沃以安全著称,并入吉利后,是否会因为降低成本 而降低安全和质量的标准。
解决措施
工会明确表示支持 “西守东进” 确立协作关系
西守东进
沃尔沃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销量的锐减,因此 增加销量是复兴沃尔沃的根本途径。 “西守”:守住西方已有市场,进一步扩大到 历史最高水平(在完成了“东进”策略后,再进一 步向欧美发达市场渗透)。 “东进”:即,扩大东方销量。2008年沃尔 沃在中国的销量仅为12600辆(如今中国已成为全 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及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远 远低于同一等级的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也正说明 了沃尔“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
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二是要将“大
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
步、吉祥如意祈祷。 2.“造最安全、最环保 、最节能的好车 ,让吉利汽车走遍 世界!”
二.吉利的外部环境分析
1.社会文化环境 2008-2010年,几乎所有重要汽车市场都在 衰退,而中国在增长,并且是40%的高速增长!中 国市场正在成为所有国际汽车巨头战略布局的重中 之重。中国人对汽车的价值观念从一个只是拥有转 变成为有质量,安全性能高,高品牌的潜在观念。
2.
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坏的时刻已经过
去,球资本市场已经回暖,容易融资。同时,汽
车工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经历着大调整,
大转移,大重组的历史时机,吉利汽车抓住了金
融危机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商业机遇,参与汽车工
业的全球化竞争。
吉利品牌发展史
吉利品牌发展史
吉利品牌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
1986年,吉利控股集团在中国湖北省成立,开始从事摩托车
制造业务。
1994年,吉利控股集团开始涉足汽车制造领域,成立吉利汽
车有限公司,并推出了首款吉利牌轿车“吉利自由舰”。
1998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第一款自主设计的轿车“吉利海豚”,成为中国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
2000年,吉利汽车推出了首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型汽车“吉利
美日”,标志着吉利品牌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
2003年,吉利汽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
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汽车企业。
2007年,吉利汽车推出了首款中级轿车“吉利帝豪”,并成功
进入国内中高端汽车市场。
2010年,吉利汽车宣布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成为
中国首家收购欧洲传统汽车品牌的企业。
自此以后,吉利汽车不断进行品牌升级和产品技术升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车型,如“吉利博瑞”、“吉利星越”、“吉利
icon”等,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吉利品牌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
未来,吉利品牌将继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强海外市场拓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第三章.吉利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和奇瑞汽车的发展历史
3/22/2022
2001年:吉利豪情的三厢版车型优利欧在宁波下线,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 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从两厢车可以生产三厢车)
7.69万元
2002年吉利集团开始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型。10月1日,亚洲 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吉利·美日轿车在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广场激情飞越。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汽车豪情在浙江临海市下线。开启中国民营企业造轿 车的先河。模仿夏利,从内饰到轮廓。丰田8A夏利发动机,变速箱由菲亚特生产。
价格战背后?
2.99万 质量 销毁 两厢车
3/22/2022
2000年 吉利汽车又推出了一款车型,叫吉利美日。购买丰田8A发动机。后自 主研发自主研发的MR479Q发动机。
3/22/2022
1995年,李书福设计了第一款混合奔驰红旗轿车特征的“吉利”牌“奔驰”汽车: 外形仿奔驰E200,底盘参照红旗的底盘,发动机是红旗的。
吉利的第一辆车-吉利一号
奔驰+红旗
失败
小型车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
价格定位
90年代最便宜的夏利、奥拓都要十多万,桑 塔纳十七八万,几乎没有七万元以下的汽车。
技术:生产线,发动机,变速箱
3/22/2022
吉利集团标志
3/22/2022
1986年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以冰箱制造业为起点在浙江台州开始创业(北极花) 1994年李书福进军摩托车行业,并且制造了中国第一辆踏板摩托车。 1996年吉利集团正式成立。在1997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了。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2009年 吉利收购世界知名变速器生产商澳大利亚DSI开启自主6AT时代 2010年 1.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2.“全球鹰GX2全国首发
吉利发展史简介
吉利发展史简介
1.创业初期
1997年,吉利汽车成立,初期主营业务是小轿车和皮卡车的生产
销售,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嘉兴、上海、江苏、浙江温州等地。
2.国内销售稳步增长
2003年,吉利汽车实现首个年销售突破10万辆的目标,随后吉利汽车在国内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量增长趋势,2009年销售达到了32万辆。
3.品牌国际化
2011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全球化品牌“LEO”,并在巴黎车展正式对外发布。
此后,吉利汽车开始全面推动品牌国际
化和海外市场拓展。
4.并购沃尔沃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并启动了吉利品牌全球化的计划。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汽车
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5.全球化布局
2016年,吉利汽车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布局,与多家国际企业签署
合作协议,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同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品
牌Lynk&Co,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进军全球高端汽车市场。
6.智能驾驶和新能源车研发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吉利汽车也不断加大对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
吉利汽车于2017年成立了“蓝色基地”,专门研发智能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旨在推动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吉利汽车的成长史
吉利汽车的成长史吉利汽车的成长史吉利汽车的成长史——中国汽车行业商战的典范案例卢振林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1106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一点也不陌生。
“汽车疯子”李书福带领着他的吉利汽车用一次次外人看来近似疯狂的商战举动频频冲击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总结了一下吉利汽车的成长历程,大约凭借以下几大谋略,吉利汽车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谋略一:曲线经营李书福在创业初期看到汽车的准入门槛太高。
它转而涉足汽车的相关行业——摩托车制造行业,一方面积累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打造品牌知名度。
由于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李书福因此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然而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迅速将目光转向了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领域。
设立汽车研发部,进军汽车市场。
在经过一年的研发后,吉利的第一辆汽车下线。
策略二:低价风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汽车水平仍相当落后,但汽车的价格较高,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凭借国家的政策优势占据着中国市场的最大份额,外资也开始向中国渗透。
在那时汽车仍是身份的象征,属于高端消费品。
然而李书福却提出了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胎”的说法。
吉利汽车打着“做每一个中国人都开地起的轿车”的口号,开始低价销售汽车。
这在那时的中国可谓石破天惊,中国的汽车行业由此掀起了巨大的风暴,李书福也因此获得了“汽车疯子”的称号,对于普通人来说,汽车不再遥不可及。
吉利汽车一上市,销售形势就相当不错。
由于吉利汽车的干扰,其他汽车品牌也被迫开始降低销售价格,中国的普通家庭开始拥有轿车。
可以说吉利的成功,提前圆了许多中国人的汽车梦。
策略三:多品牌战略吉利汽车的低价风暴,使他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销售量,然而吉利的成功也极大的刺激了各地的投资者,加之各地政府的支持,各种汽车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涌现,他们效仿吉利,低价销售汽车。
汽车行业进入了空前激烈的价格战中,低档汽车的利润触底,甚至出现了“汽车按斤卖,和钢铁一个价”的说法。
吉利集团发展史
吉利集团发展史1. 创业与初期发展(1986年-2003年)吉利集团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创始人李书福先生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创新精神,带领吉利集团从一个小型机械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在创业初期,吉利集团主要从事农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李书福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决定将公司的战略方向转向乘用车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着手推动吉利汽车品牌的建设。
1997年,吉利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轿车——吉利美日。
虽然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落后等挑战,但吉利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良好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2. 转型与国际化发展(2004年-2010年)进入21世纪后,吉利集团加速了转型和国际化的步伐。
2004年,吉利成功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并成为中国首家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吉利集团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吉利集团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
2006年,吉利汽车首次出口到欧洲,并在英国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分公司。
此后几年间,吉利相继进军北美、南美等地区,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3. 创新与品牌建设(2011年-至今)进入2011年后,吉利集团开始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吉利加大了研发投入,并与全球顶尖供应商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
2017年,吉利推出了全新品牌“Lynk & Co”,旨在打造高端智能互联汽车。
Lynk & Co以其前卫的设计、智能化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吉利集团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早在2008年,吉利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动车型。
如今,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吉利集团一直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品牌吉利汽车
中国的品牌吉利汽车他19岁从120块钱开始创业,开过照相馆,卖过摩托车,引以为傲的是造汽车,而今他一手沃尔沃,一手奔驰,所向披靡,他就是吉利集团的创始人李书福。
从120块到15个亿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路桥。
路桥素有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美誉,几百年来,本地的老百姓精于商贸,心思活络,李书福就是其中一位。
第一次是开照相馆。
1982年,19岁的李书福因3分之差没考上大学,便从父亲那里借了120元,买了个照相机,满大街给人照相,没想到半年就赚了1000多,随后李书福开起了照相馆,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第二次是生产冰箱。
1984年,李书福与人闲聊,偶然得知制造冰箱的零部件很紧俏,便动了心思。
结果真被他赶上了,随后的1985年,我国家电市场掀起抢购风潮,冰箱生产规模从25万台扩大735万台,李书福的零部件厂产值也达到了罕见的4000万元。
尝到甜枣后,李书福干脆自己生产冰箱。
不过,到了1989年,全国大大小小冰箱厂多达400余家,国家开始管控,将全国41家国有工厂纳入定点生产目录,李书福的冰箱厂只能关门大吉。
第三次是开发铝镁曲板。
1990年,他南下深圳进修,在逛建材市场时,发现一种叫做铝镁曲板的建材非常紧俏,不仅价格贵,且均是从国外进口,李书福再次大胆地吃起了螃蟹,“开发铝镁曲板”。
低价让李书福迅速打开市场。
1991年底,销售额仅为800万,1992年销售额猛增到7000万,而到了1993年,已经突破1.5亿。
李书福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第四次是生产摩托车。
到了1994年,他觉得玩把大的。
当时,台州市政府组织参观摩托车厂,李书福看了一圈,“原来摩托车也没什么复杂的东西。
”环顾十周,台湾生产的踏板式摩托车骑姿优雅,下雨天可以挡水挡泥。
于是,李书福果断上马。
李书福的绝招就是拆!拆!拆!拆了七八辆摩托车后,内部结构全看明白了。
结果,仅仅8个月后,他就生产出大陆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台湾的摩托车卖1.7万,他生产的才卖8800。
吉利汽车历史发展史
吉利汽车历史发展史吉利汽车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以下是吉利汽车的历史发展史:创业阶段(1997年至2003年):吉利汽车由李书福先生创立。
他最早从摩托车零部件制造起家,后来进入汽车行业。
在创业初期,吉利汽车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和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然而,凭借着创业者的勇气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吉利汽车逐渐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技术引进与合作阶段(2003年至2007年):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吉利汽车开始与国外汽车厂商进行合作。
例如,2003年,吉利汽车与韩国双龙汽车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双龙”的合资企业。
此外,吉利汽车还与英国锰铜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英伦”品牌,引进了锰铜公司的经典车型“伦敦出租车”。
这些合作使吉利汽车在技术、品质和品牌形象上得到了提升。
品牌独立与全球化阶段(2007年至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地位的巩固,吉利汽车开始走向品牌独立和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2007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第一个自主品牌——“吉利”。
此后,吉利汽车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如远景、帝豪、博越等。
同时,吉利汽车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在海外建立工厂、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将产品销往全球。
兼并收购与产业布局阶段(2010年至今):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布局,吉利汽车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兼并收购。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这一收购使得吉利汽车获得了沃尔沃的品牌、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吉利汽车的竞争力。
此外,吉利汽车还收购了宝鸡吉田车辆有限公司、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英国锰铜公司等企业,从而完善了吉利汽车的产业链布局。
未来展望: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未来展望也备受关注。
吉利汽车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努力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同时,吉利汽车还将致力于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出更多节能环保的车型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吉利汽车发展史
吉利汽车发展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
1989年,转产高档装璜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
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
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
于当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
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
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
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
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
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吉利汽车渠道演变历程
吉利汽车渠道演变历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吉利集团1996年成立,1997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员工18,000余人。
吉利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10多款整车产品,并远销独联体、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海外市场。
截止2011年底,吉利汽车累计中国社会保有量超过220万辆。
吉利汽车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7年~2001年):1997年,吉利开始正式进入汽车领域,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1998年,吉利第一辆豪情汽车在浙江临海市下线。
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获得国家汽车许可。
成长阶段(2002年~2007年):2002年,吉利汽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同年收购杰士达公司,随后改名为上海华普汽车;2003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同年美人豹跑车销售网络开始建立;2004年,吉利计划上市,并于2005年5月成功在香港上市。
2006年,吉利集团、上海华普汽车与英国锰铜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上海英伦帝华有限公司,将伦敦黑色出租车项目引入中国。
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今):2008年,吉利推出全球鹰品牌;同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福特汽车子公司——沃尔沃等品牌遭受重创,吉利就收购沃尔沃轿车(Volvo Cars)一案与福特汽车开始谈判。
2010年3月28日,福特正式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沃尔沃轿车出售给了吉利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成为了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车企海外收购案;2009年,美人豹因销售业绩不佳停产;同年,吉利推出帝豪品牌;2010年,吉利推出英伦品牌,并逐渐替代上海华普。
渠道演变历程吉利汽车集团销售渠道演变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都相对较短:第一阶段(1997年~2002年):吉利汽车在销售上采用“捆绑式”销售法,在全国各地以区域经营的形式,由经销商买断产品,吉利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管理沟通-案例2
第二章吉利的革命之路案例概述:在竞争对手的猛烈冲击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吉利正式宣布开始转型之路,首次明确了不打价格战,以成本、技术、品质和服务等全面领先战略为核心,将原有的三款车型垂直切换成“新三样”,并且以“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作为目标口号,努力将吉利带出“仙股”板块。
虽然在此过程中十分坎坷,遇到了各种阻力,但是,李书福还是通过重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才调配机制,疏通了组织沟通渠道,为吉利市场的稳健扩张奠定了基础,仅用了5年时间,就由低谷一跃而上跻身世界500强。
1.李书福是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管理沟通的意义的?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的组织掌控力.对于一位企业掌舵人来说,要保持企业充满朝气与发展活力,不仅在发展理念上具有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且在建立组织架构时,就应使组织机构具备科学与有效的沟通渠道。
李书福常常对自己也让也是对自己的属下说的一句话就是“吉利最大的挑战是明天就可能关门。
”这充分体现了李书福心中的忧患意识。
基于“关门歇业”的忧患意识,就不难理解李书福在吉利公司实现了基于低价竞争策略,即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阶段目标时,不失时机地提出公司战略转型的未来目标: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为了使这一战略转型思想化作企业经营的实际行动,李书福在管理沟通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1)首先是从高管层面的沟通着手,以获得企业骨干的鼎力支持。
他通过高管层头脑风暴会的形式,就吉利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好车”的战略转型新理念进行研讨。
果然,这一新理念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高管层内部引起很多的非议,但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讨论,使大家对企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同时,为了使大家对战略转型思想心悦诚服,又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通过公司未来发展方案,从而使高管层在吉利公司战略转型问题上达成共识。
2) 注重营造良好的组织沟通氛围。
李书福常说,“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这种情感是如何产生的?他认为,这份情感就是要彼此充分信任,相互尊重.正是由于注重在企业内部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组织沟通氛围与共同打拼的情感投入,李书福将和吉利汽车命运与共的一批顶梁柱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沟通无间,携手共进,从而在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吉利汽车发展案例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之路过20年的艰辛努力,吉利集团终于脱颖而出,成长为寄托着民族汽车工业希望的新兴实体之一。
然而,与许多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吉利并不以取得的业绩和成就为满足,因为这与始终盘桓在创始人李书福心头的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吉利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透过上述规划,你可以窥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目标是多么宏伟、多么令人振奋!为了保证这一规划的顺利实现,从2004年起,吉利在国内外就开始了艰难的战略布局。
其中包括与马来西亚、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合作伙伴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在国内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建设组装工厂等等。
截至目前,吉利已经形成了年产20万辆整车的产能。
现在,以提高生产能力为标志的布局仍在紧张进行中。
以全球汽车工业格局为考量、立誓要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李书福,在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空前严峻的口吻指出:布局,这是吉利面临的最为紧迫、事关生存的事!吉利的前身1997年11月6日,在中国江南古镇路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把“黄岩县北极花冰箱厂”的招牌挂上工厂的大门。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若干年以后,一个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会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工厂中诞生。
更没人会想到,从这家小工厂破壳而出的小汽车公司,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朝气蓬勃地走向浙江、走向中国,成为令全世界汽车界都为之震动的跨国企业集团!20年的跋涉伴随着太多的艰辛,也伴随着无上的荣光。
吉利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种种史诗般的实践,已经历史地镌刻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上。
如今,当我们用更加自信的心情来检视往日的峥嵘时,一种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国人、无愧于民族的豪情,就会像春潮一样,涨满所有吉利人的心胸!由于创始人的志存高远,吉利()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开拓之路。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渐崛起,其中吉利汽车以其独特的成功之道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吉利汽车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背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源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政府为了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品牌汽车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等,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从成立之初起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吉利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关注产品品质,提高技术水平,并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首先,吉利汽车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吉利汽车逐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
其次,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吉利汽车提高了自身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吉利汽车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通过大力投入宣传推广,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落实,成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吉利汽车成功之道的启示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产品质量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其次,技术创新是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途径。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再次,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是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最后,国家政策的扶持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保障。
吉利发展历史ppt课件
16
吉利投资数亿元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 中心;
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 典车型研发中心;
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 电子电气研究所。
中长期策略:研发新产品,丰富新车型,以最 安全的汽车为定位,以环保节能新能源为主题, 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中国低成本优势,与宝马、 奔驰、奥迪等同等级汽车品牌展开竞争,逐鹿全 球。
26
协作、协商、协调
吉利与沃尔沃是协作关系(尽管吉利集团收购了 沃尔沃)。收购后沃尔沃汽车除了老板改变,其他 一律不变。因此没有所谓的消化问题,只有两者的 协调、协商、协作问题(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将 在中国设立另一个总部,用于各种合作的统筹,与 瑞典沃尔沃总部实现互补)。
成本低、无污染、无噪音、 再回收等颠覆性的优势。
1.在2025年成 为最大的汽车生 产厂商 2.从低端市场 向高端市场发展 ,在中高端市场 中也有一定的占 有率
1、品 质高; 性价比 好;像 同级别 的进口 车。
1.奇瑞的CVT自动变速箱投产
、手自一体的6AT变速箱预计 将在2011年底实现投产。
2.去年有9款全新发动机产品 投放市场
27
吉利沃尔沃优劣互补明显,两者有着广泛的合作 前景:
吉利——善于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吉利的特 长,而这方面正是沃尔沃所欠缺的。
沃尔沃——不管是品牌影响、节能排放技术、研 发能力、设计工艺、新能源技术、安全技术都是 沃尔沃的特长,而这正是吉利所欠缺的。
28
协作
29
简要叙述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
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故事。
以下是对吉利汽车发展历程的简要叙述:
创业初期: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摩托车和冰箱制造业。
在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后,他开始考虑进入汽车制造业。
进入汽车制造业:1994年,吉利汽车开始进入汽车制造业。
一开始,吉利汽车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组装汽车。
然而,这种方式很快遇到了挑战,吉利汽车陷入了困境。
战略转型:吉利汽车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从简单的模仿和组装向自主研发和生产高质量汽车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吉利汽车注重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逐渐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国际化战略:21世纪初,吉利汽车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来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
例如,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品牌,并获得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
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吉利汽车快速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吉利汽车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之一。
未来展望:吉利汽车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吉利汽车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等,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之,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故事。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吉利汽车逐渐提高了自身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成为了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吉利的革命之路
吉利的革命之路导读:吉利革命之路核心在于不断的自我修正,在于人和事匹配,更在于对体系战的认知8月2日晚的杭州滨江区,李书福一身白色短袖亮相在网易汽车《发现中国创造》之走进吉利汽车的席间,看起来状态相当放松。
一上桌,他就开始谈论吉利汽车的防爆胎技术和汽车落水帮助逃生技术,吉利的安全碰撞成果,以及在沃尔沃看到的最新安全技术专利。
当说起吉利进入世界500强,他笑着表示:“这不过是一个俱乐部而已,一个好玩儿的游戏嘛,不必太当真。
”他看起来不再激奋,也不再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更加平稳,他甚至时常会笑着看一眼公关总监杨学良的表情,婉转回避某些敏感话题。
事实上,此刻的李书福有理由放松,虽然他还是不忘说:“吉利最大的挑战是明天就可能关门。
”据说每当李书福最焦虑的时候与人对话的口头禅是:“你是不是想把这个企业搞垮。
”这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生命力。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
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
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
根据吉利汽车8月份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1.77亿元,去年同期为105.38亿元,同比增长6.1%。
毛利润为18.34亿元。
整体而言,吉利汽车上半年共售出22.24万辆,同比上升4%,实现全年销量目标46万辆的48%,在自主品牌汽车整体势弱的2012年,这份成绩单可谓亮眼,吉利汽车已连续数年保持了这种稳定增长和盈利的势头。
尤其是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和进步,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J.D. Power公司近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报告,相比大多自主品牌汽车售后服务排名满意度下降这一现实,吉利汽车却逆势上扬,旗下帝豪、全球鹰、英伦分别荣获自主品牌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全部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越了一些合资和进口品牌。
吉利汽车发展史
牌发展史--吉利发展史,目前,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临海生产基地和上海生产基地已拥有人豹四大系列近20万辆轿车的年生产能力;总投资达49.1亿元,设计也在紧张的建设之中,2003年1月28日,'中国第一跑'吉利·美人豹在格便宜,花4万块钱同样能买到漂亮的外型,舒适的驾乘享受!内部空间增添温馨舒适的感觉;座椅多维调节系统,让您可随意变动座转式空调开关让您冷暖无忧,立体声电子调频及音响,是美妙旅程的点射、顶置双凸轮轴、16气门,功率高、扭矩大、油耗低、噪声小、排污理、技术较为先进。
代表性的一款车,相对宽大的驾乘空间,良好的动力性能,较为齐全的使得吉利优利欧在市场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a发动机,使用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闭环燃油喷射装置(efi),1.342的率则可以达到63kw。
一丝“个性化”和“高档化”。
坐进车里,最抢眼的就是设计新颖的中控台,空调旋钮和音响按键非常便于操作。
全车内部采用国际流行的浅内饰,侧面支撑的真皮包裹座椅,营造出雅致舒适的驾乘空间。
车内空间较为充裕利和赛欧,可腿部空间却没有可喜的变化,即使前排座椅向后移至最大00,优利欧的车尾设计得较高,以增加后备厢的深度,粗略计算在不放的情况下储物空间至少不低于500升。
不足之处车内噪音较大利欧的振动比较明显,方向盘的颤抖已影响到驾驶者的情绪,驾御优利艺亟待改善。
120公里/小时跑在平整的公路上,84分贝的车内噪音将盖高嗓门、车门边缘、仪表面板接缝处、空调出风口都成了噪音的'扬声器豹首“惊现”于2001年6月上海第九届国际汽车展,经过30个月的漫长姗来迟。
美人豹拥有“前突后翘的傲人身材”发动机方面直列四缸16气门0hdc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这是一台口碑不错的00rpm,在5200rpm时可提供110nm的最大扭力,也就是说,你如果想就必须经常狂轰油门,保持转速在4000转以上才可以获得足够的推背悬挂系统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带横向稳定杆;后悬架采用带纵拉力杆的滑柱摆豹的底盘设计得比较低,行驶的稳定性能提高不少,高速驾驶不容易感舒适性在激烈劈弯的过程中,肩部及大腿均能得到足够的包裹力,坐姿相当稳为了适应跑车操控方面的特性,悬挂的设计牺牲了一些舒适性的要求。
吉利的革命之路
吉利的革命之路
胡玮炜
【期刊名称】《汽车与社会》
【年(卷),期】2012(000)027
【摘要】吉利革命之路核心在于不断的自我修正,在于人和事匹配,更在于对体系战的认知。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胡玮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11
【相关文献】
1.吉利的革命之路
2.吉利走向全球公司之路——对吉利公司全球化发展路径的研究
3.革命尚未成功吉利还需努力C-NCAP测试第10款车型吉利自由舰
4.革命尚未成功吉利还需努力——C-NCAP测试第10款车型吉利自由舰
5.一个平凡乡镇的坚实步伐——洛阳市吉利区吉利乡发展之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的革命之路导读:吉利革命之路核心在于不断的自我修正,在于人和事匹配,更在于对体系战的认知8月2日晚的杭州滨江区,李书福一身白色短袖亮相在网易汽车《发现中国创造》之走进吉利汽车的席间,看起来状态相当放松。
一上桌,他就开始谈论吉利汽车的防爆胎技术和汽车落水帮助逃生技术,吉利的安全碰撞成果,以及在沃尔沃看到的最新安全技术专利。
当说起吉利进入世界500强,他笑着表示:“这不过是一个俱乐部而已,一个好玩儿的游戏嘛,不必太当真。
”他看起来不再激奋,也不再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更加平稳,他甚至时常会笑着看一眼公关总监杨学良的表情,婉转回避某些敏感话题。
事实上,此刻的李书福有理由放松,虽然他还是不忘说:“吉利最大的挑战是明天就可能关门。
”据说每当李书福最焦虑的时候与人对话的口头禅是:“你是不是想把这个企业搞垮。
”这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生命力。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
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
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
根据吉利汽车8月份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1.77亿元,去年同期为105.38亿元,同比增长6.1%。
毛利润为18.34亿元。
整体而言,吉利汽车上半年共售出22.24万辆,同比上升4%,实现全年销量目标46万辆的48%,在自主品牌汽车整体势弱的2012年,这份成绩单可谓亮眼,吉利汽车已连续数年保持了这种稳定增长和盈利的势头。
尤其是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和进步,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J.D. Power公司近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报告,相比大多自主品牌汽车售后服务排名满意度下降这一现实,吉利汽车却逆势上扬,旗下帝豪、全球鹰、英伦分别荣获自主品牌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全部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越了一些合资和进口品牌。
这表明吉利汽车通过整体转型力的增强,已将重心转移到体系的创新和掌控上,从而推动市场表现上扬。
吉利5年如果用5年一个维度来看一个企业,可以看到吉利这5年做到的:实现了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的战略转型,这背后是从研发到市场到销售的体系化打造。
另外,吉利完成了三桩海外并购案,其中吉利100%股权收购沃尔沃汽车。
同时,从“美日、豪情、优利欧”老三样,到卖“自由舰、金刚、远景”新三样,到如今吉利全球鹰熊猫、吉利帝豪EC7、吉利英伦TX4。
安全碰撞CNCAP得分从吉利自由舰最早的2星到现在帝豪GX7的5星加。
从卖三四万的产品,到卖突破10万元的产品。
吉利汽车常常给人不知不觉中就进步了的深刻体会,这种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会实现了蜕变,当自主品牌在国内深陷泥潭之时,吉利仍然高歌猛进,并且一路向国际化的公司狂奔。
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在这一轮高峰之前,吉利遭遇过非常严重的低谷。
2007年,奇瑞汽车实现了100万辆的突破,比亚迪也成为一股野蛮而汹涌的力量。
吉利汽车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出现大幅度下滑,滑出国内销量前10的位置。
被寄予厚望的远景车型上市并没有得到热捧,同时却爆出很多品质问题。
吉利汽车借助低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并通过借壳方式,于2005年5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但随后,低价策略导致的低利润等负面因素开始显现,吉利汽车上市以来股价始终在低位徘徊。
2008年10月31日,吉利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最低股价更是跌至0.15港币,快进入“仙股”(香港投资者称0.1元以下的垃圾股为仙股)阵营。
吉利上下陷入一片紧张情绪,李书福强烈的意识到不能再靠低价策略走下去了,这条路走不通。
一番谋划后,2007年5月,吉利汽车借助全新车型“远景”上市之际,在事业的初创地宁波与80家经销商联合发表了《宁波宣言》,宣布正式开始战略转型之路,首次提出不打价格战,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从成本领先向成本、技术、品质和服务等全面领先转变。
吉利汽车于2007年12月31日将“老三样”豪情、美日和优利欧停产,用“新三样”自由舰、金刚和远景垂直切换。
当时“老三样”约占吉利汽车总销量的70%。
产品的垂直切换,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当年吉利汽车仅同比增长1%。
在一次吉利高层的头脑风暴会上,李书福提出了“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开始这个理念在内部掀起巨大波澜,高管层提出很多异议,甚至当面指出这样是在说大话,会成为行业内笑柄,因为这个“最”字实在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峰。
但是最终经过李书福的分析,鼓舞,在匿名投票的情况下还是通过了这个方案。
事实证明,犯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看到问题却采取鸵鸟战术,而承认错误的程度也有深浅,李书福是铁了心从根儿上拔掉问题,为此,他将原有的设备、模具全部换掉,连厂房都推平,李书福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必须重新开始。
人和事的匹配事实上要提升品质和品牌几乎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要面临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吉利能够很快地执行下去,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深耕就能够出成效。
更多情况下却空有领导层的大局观和战略眼光,到执行层面却变得不堪回首,每一个链条的能量都呈负增长。
看吉利汽车的成长历史,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一点是,这个平台同时也成就了很多人,那些被李书福信任并且花大力气挖来的人。
这个团队目前看来非常的稳固,稳固的基础是相互的信任和了解,并不以短时间的成败论英雄,在印象里,吉利还没有因为哪个高管因为业绩不佳而调离并被排斥的。
李书福说,“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这种情感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那就是要彼此充分信任,相互尊重,而有些东西是先天的。
但是他同时在举例说明情感是情感,规则是规则,甚至有些是无缘无故的情绪。
人们看到吉利内部重要的高管成员基本分成三个类人,一类是跟随李书福十几年,从他做摩托车,建筑材料一路走到吉利汽车,其中副总裁级别以上的包括安聪慧、刘金良、杨健、顾伟明、潘巨林和俞学良等人。
这些人随着吉利的成长而共同成长,比如1996年刚毕业就进入吉利的安聪慧,从基层干到现在吉利集团的CEO,总裁。
刘金良也是被李书福在海南相中的一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酒店门童,1995年加入吉利,现在是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这些人和李书福的磨合,对吉利集团的了解程度都非常彻底,这些和吉利汽车命运与共的人依然是吉利的顶梁柱。
而这群人和李书福的匹配,以及本身的进步程度将很大程度影响到吉利未来能够走多远。
另外一批李书福麾下的重要人马来自其他汽车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有来自家电机械行业中著名企业的管理层。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财务融资高手尹大庆,他曾经是仰融从美国杜邦公司挖来的财务高管,他在吉利各项海外并购项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吉利在2003年底的时候只有38亿总资产,但是到了2010年6月底,吉利有了差不多360亿总资产,这些不是凭空得来的,除了企业自身发展,业务不断扩大以外,在资本平台的构筑,和对外融资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许挖人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事情是挖到对的人,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项。
第三批重要的人则是海归,最为人所知的是吉利研究院院长赵福全,随着吉利海外并购行动更多的海归已经开始加入吉利的队列。
赵福全表示,加入吉利6年以来,最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科学的研发体系。
这个体系理顺了产品技术,让其数据化,通用化和标准化,同时让研发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方向迈进。
这也是吉利汽车产品能够在CNCAP碰撞得到五星加的强大支撑。
这批人大多在国际知名企业有很好的从业经验,但是从一个成熟体系,到一个需要去创新重新打造一个体系是一个不一样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人水土不服,能到目前位置赵福全可能是在自主品牌里成果最为显著的海归,这是平台和个人的双重努力。
吉利的梦想需要一群与之共同进步的人员相匹配,如果作为企业家的李书福能够高看一层,企业先走一步的前提是能把这些看到的东西执行下去。
这事关的不仅仅是商业逻辑,很可能更多的是人性和情绪。
赢在体系当记者问及李书福,沃尔沃的品牌是否会被吉利品牌稀释的时候。
李书福坦然表示:“这个问题在中国是有可能的,在全球没有影响,去年在德国50%的增长,在日本增长也很快。
”李书福认为,品牌的背后是一套系统来支撑的,供应体系,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价值体系等等,就像一个人,决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由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身体状况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名字决定。
这正好说明了李书福对品牌的理解和认识,“体系”正是2007年以来,吉利不断在重新构建的一个“工程”。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谈体系竞争力,而吉利打造的“体系”最大的竞争力反而是灵活性和很强的纠错能力。
从最初吉利研究院不同基地开发的远景和金刚以及自由舰,虽然都是吉利产品,但是各自的数模竟然也不相同,以至于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还需要“翻译”图纸。
到2006年赵福全加盟吉利,从2007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整合技术体系,成立了吉利汽车技术中心,这个技术中心分为三层次的管理架构,在集团层面上成立了吉利集团技术部,它不做任何的具体的设计、研发工作,而是对整个吉利技术体系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考核、领导。
同时把所有研发人员集中到临海吉利汽车研究院,形成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具体落实集团制定的战略目标,来执行所有新车型、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并且各个制造基地设立技术部,行政上归各个基地领导,在管理体系上则由集团技术部、技术中心进行统一的业务领导和指导。
各个基地的技术部不再从事任何新产品的开发,只对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进行技术改进和工艺改良、质量改进。
这样就很清晰的制定了战略、落实、产品质量改进三层次的管理分工明确的技术研发体系。
在赵福全的办公室,仅技术操作手册就有6卷52册,多达7万余字。
事实上,吉利研发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吉利构建系统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汽车产品是母鸡下的蛋,那系统好比是一只能下蛋的母鸡。
赵福全曾经这样比喻打造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个好的体系,而产品仅仅是好体系下产生的副产品,打造好体系才是主业。
吉利研究院有一个展示吉利未来车型的大厅,在3年前,和今年8月初在这个大厅里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前者虽然也是产品众多,但是产品造型跟合资品牌有非常大的差距,而这一次却看到了整齐的产品序列,不同品牌的不同风格非常明显。
而概念车的理念上也不仅仅停留在造型的夸张上,而是有很多非常好的用户体验,以及生活方式的重新打造。
吉利在战略执行上的行动力,和调度的灵活性不仅仅体现在研发上,同样体现在营销上。
2007年,吉利汽车实施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吉利母品牌下成立了3大子品牌——帝豪、全球鹰和英伦汽车,并分别成立了3个品牌的事业部,各自负责3大品牌产品在全国的渠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