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群关系

合集下载

农村干群关系初探——韩湘坡村调研报告

农村干群关系初探——韩湘坡村调研报告

农村干群关系初探——韩湘坡村调研报告●河南大学法学院02级梁高峰一、前言2003年“十一”假期期间,我们几个同学在兰考县葡萄架乡韩湘坡村进行了支农调研。

韩湘坡包括5个自然村,共12个村民小组,2766口人(实际人口远不止这些),4318亩耕地,是全乡最大的一个村,人均收入770元(官方数据),邻近省道——兰曹公路,且有小柏油路与其相通,交通便利。

由于时间短,人手少,我们主要集中在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开展活动,通过深入农户访谈、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发现这个村的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二、基本情况介绍干部介绍:“我们基层干部工作难做,就说收农业税,到有些人家,进门一看,啥也没有,差不多的东西都转移到别人家了,庄稼收完后就直接放到别人家,你有啥法?”“村里召集开会,喇叭一广播,群众就嚷:…这群混帐又要收钱了‟。

不管开什么会,群众一是怕收钱,二是嫌开会浪废功夫,还不如多干一会活儿。

”“村子里基本没有文娱活动,想召集人打个锣鼓什么的,群众就会问:…给多少钱?‟”“现在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干啥都要向群众要钱,想干的事儿都因为没钱而搁置了)群众反映:这个村的支书是个实权派人物,已当了十二年,所有的事务都是他说了算,而且他相当富足,配有手机,自己有一辆面包车,在兰曹路边开了一家大饭店,据说在县城还有房子。

村干部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亲戚,就是结拜弟兄。

村支书的二侄儿领了一邦人,收醛计划生育超生款”之类的一些钱款,不给,就撬开门,拉走粮食,牵走羊,等钱交上了,拉走的粮食可能就剩一半了。

群众都敢怒不敢言,到谁家拉东西,若邻人帮着说:“他们家人已去借钱了。

”这些人就会大吼:“谁讲情,就拉谁家东西)就在我们到来之前,村里还在收车船使用税,每车每年40元,一个姓宋的乡长领了三十多个人,挨门挨户的收,若人不在,就撬门或越墙入内,车在,弄走车;车不在,就拉东西,家电、水泵、粮食等,凡值钱的都拉。

最后钱交上了,还要另罚二百元。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与对策作者:王吉刚来源:《中国农业信息》2011年第10期当前农村干群关系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一些深层矛盾在发展并逐渐暴露出来。

深刻分析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因素,认真探索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因素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利益得不到维护,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前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少,有的村集体经济甚至成为空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削弱了村集体服务群众的功能,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二是群众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群众最盼、难度最大的就是增收问题。

但有的农村干部,要么群众意识淡薄,要么能力不强,不带领或无法带领群众致富,导致农村干部说话办事没底气,群众不服气。

2.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不得当、作风粗暴,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群众“情感淡薄”。

有的总认为群众是“最落后的群体”,有的甚至视上访群众为“刁民”;有的面对群众,嫌麻烦、怕负责,长期处于不作为状态;有的不愿和群众交朋友,而是热衷于和老板走得很近。

目前农村干部存在四种现象:说的是联系群众,实际上是“群众联系”;说的是“为群众服务”,实际上是“等群众上门求助”;说的是为民分忧,实际上“见事就溜”;说的是鱼水关系,实际上是“油水关系”。

二是素质能力不强。

有的农村干部面对新情况,存在着“本领恐慌”问题,面对群众,存在“群众工作恐慌”的问题,讲政策、讲法律讲不过基层群众,更讲不过上访户,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群众很不满意。

三是工作方法、作风不适应。

农村干部存在“工作方法不得当”和“作风粗暴”等问题。

四是少数农村干部为政不廉,成为当前干群矛盾激化的直接诱因。

3.干群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利益要求不能及时地给予答复或有效的解决,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因素。

主要表现在:从农村干部来看,有的缺乏群众情感,不想沟通;有的沟通方式简单陈旧,不会沟通;有的素质能力较差,不敢沟通;有的不了解基层,没法沟通。

利益格局变动中的农村干群关系新特点

利益格局变动中的农村干群关系新特点

利益格局变动中的农村干群关系新特点口王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农村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处于深刻调整和变动之中。

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干群关系同以往相比。

呈现出三个新特点:第一,干群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日益凸显。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农村于群关系,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其他各种社会关系都由利益关系决定和制约。

过去。

农村千群之间的关系一般简单地表现为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感情关系。

国家和集体虽然对农民的劳动作了必要的“扣除”,但在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认为那是合情合理的。

他们只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集体所有制的好处,干群关系中的利益矛盾表现得不那么明显。

改革以后,农民家庭不再仅仅是消费单位,成了具有独立利益的主体,农民对自己的利益需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并且敢予公开地表达、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

因而,现在于部和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突出。

第二,干群之间的管理关系在逐渐弱化。

在计财经济条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对农民采取垂直式的集中封闭管理,因而管理比较简单、容易。

改革以后,一是农业从集中经营向分散经营转变,承包到户、分户经营取代了集体生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监和区域问自由流动,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离土不离乡和长期在外务王经簿的流动人睇;羔是随着农村资潦配暨形式_稆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浓村新经济组织迅速增加,农村基层管理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农民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开始觉醒,越来越重视个体利益的实觋。

因而,相对予过去来说,对农民的管理难度在增大,手群之问的管理关系正逐步弱化。

农村流传。

段蹶口溜:“有眨有喝不求39你,不批不斗不怕你,向我摊派就骂你,你逼急了我告你。

”乡村干部也时常抱怨他们是“有权无威”,现在的乡政府是“无主意政府”(管理农民),农民是“无政府主义”。

一位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管农民是‘无法《法律)有法(办法)’,现在是‘有法无法’,农民是越来越难管厂。

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再整合研究以山东省某村为例

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再整合研究以山东省某村为例

30多年的政干群关系又趋于和谐,这种和谐针对当前这种干群关系新的和析,试图从中总结出具有一定代综合众多学者有关农村干济上以公社、大队为基础进行集体的农业等经济活动,村民个人所拥有的自由非常少,国家不仅在经济上控制村民,而且也从政治上、文化上来控制村民,村民个性发展程度比较低。

此时的集体产权等的处置权完全掌握在公社或者大队,同时由于村民个性发展程度低,因此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和谐,村民很少会与村干部发生矛盾冲突(二)体制改革后30多年的干群关系在经过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逐渐在农村消失,经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代替了以往农村合作社的生产方式,农民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自由度,而且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农民的个性开始成长。

但是,传统体制对农民的束缚依然存在,比如对农村土地的分配等还需要通过村委会等来实现,同时各种费税依旧是农民一种负担。

再加上集体产权分配的不公平等,是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之间关系比较紧张,经常产生矛盾。

最明显的冲突还是表现在对产权的分配上。

而实际上村民和村干部的矛盾是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利益的争夺,是两者之间的博弈。

(三)新时期的干群关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之后,特别是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土地补贴等政策之后,农民与农村基层干部之间利益争夺的领域减少,农民虽然仍然生活在村庄中,但是受到村庄的限制进一步减少。

这一时期干群关系并不是完全的和谐,仍存在一些冲突。

这些冲突还是围绕着集体产权来进行的。

但是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干群关系来说,这一时期这种关系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形成一种“再整合”的状态。

四、集体产权博弈中的再整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费改税、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行,原有的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博弈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农村基层干部所能影响到的农民生活的范围也不断缩小,这是当前干群关系相对和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博弈并非就此消失,而是仍然存在着。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层干群关系现状成因及对策——关于泾河镇干群关系的情况调查刘贵志基层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干群关系问题则是基层干部所面对客观现实问题。

深刻认识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以及今后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新跨越,谋求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干群关系的根源当前基层干群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关系和谐融洽。

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二是关系若近若离。

这一类型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泊、自律意识不强。

三是关系互不相融。

个别村的干部素质低,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怨声载道。

特别是第三种表现,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互不相融,究其成因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能力素质缺乏,群众信任度不高。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的中个别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有:一是现代知识的缺乏,本领上服务不了群众。

在基层工作的广大干部由于知识陈旧,特别是在管理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是思想动机不正,观念上背离了群众。

存在着“三观”的现象:第一,就业观,认为当个基层干部如同进工厂就业一样,拿份工资养家糊口;第二,地位观,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当上干部地位提高了,把自己临驾于百姓之上;第三,发财观,认为升官意味着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利益上伤害了群众。

一些同志没有职务千方百计谋职务,谋了职务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益,平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见好处就上,一有机会就钻,一遇难题就让。

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四是服务观念淡泊,感情上偏离了群众。

一些同志认为职务是自己奋斗来的,是上级给予的,与群众无关,因而感情上、态度上偏离了群众。

出现了群众呼声充耳不闻,群众困难视而不见。

五是方法简单,意识上渺视群众。

少数同志认为自己是个干部,群众就得服从,不让群众讲话,不顾群众感受,不了解群众实际,武断下结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群众,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内容摘要】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气氛的营造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的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一、农村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2、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3、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也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二、处理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几点建议,1、严格执行农业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民既得利益,2、坚持以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正确处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气氛的营造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的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体现者,是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实施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认为本,农村社会的和谐要靠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去实现,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能不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自觉实践者,处理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

农村的改革,使农民告别了千年的“皇粮国税”,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减免、粮食直补资金的兑现发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种粮不纳税、上学不缴费、看病有保障”,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好。

但是,与战争年代及五、六年代相比,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群众与党的关系、群众与农村基层干部的关系也有相对疏远的倾向。

有些群众对干部意见较大,干群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相当紧张。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高宏然 gaohongran324| 2018.06上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的最终实现。

我们要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高度重视并着力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汇聚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力量。

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进了大会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必将为加速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稳定是农村稳定的重要内容,尽快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就成为了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的重要位置,健全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保障。

密切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实践者,他们的形象就是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们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稳定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就无从谈起。

因此,密切、和谐、稳定、健康的党群干群关系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广大农村的最终实现。

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尤为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和宏观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是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

论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影响因素与优化农村干群和谐意味着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然而,要实现农村干群和谐,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和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

一、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农村干群和谐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稳定乡村社会农村干群和谐可以有效地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在农村,干群之间的关系往往密不可分,如果干群之间出现矛盾,将会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

因此,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有利于减少矛盾,稳定社会。

2.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干群和谐有助于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和谐的工作关系能促进优秀干部和有成效的农民组织合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实现农村干群和谐需要充分认识干群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思想观念的差异农村干群由于职业、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2.不同工作角色的冲突农村干群之间由于工作内容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在工作分配、权力范围等方面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3.互信不足农村干群之间可能因为工作不同,经常没法分配合适的任务,互相对对方的能力和诚信存疑,缺乏足够的互信。

三、提高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措施为了提高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应大力宣传干群之间需要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通过培训、讲座、党组织活动等方式,提高干群对内部和外部交往的意识和观念。

2.建立健全制度可以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合理分配工作、公开透明、密切联系、信息及时共享等制度,包括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推进村委和各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促进村干群之间信息共享和传递。

3.增强互信在农村干群之间建立良好的友好关系,有助于增强彼此的互信。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进干群之间的感情,使干群之间充满更多的互信,减少矛盾和误解。

4.促进合作建立优质的干群协作机制,为农业生产、社区改进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跨领域和跨部门的协调,并充分利用乡村人力、技术和资源。

农村干群关系汇总

农村干群关系汇总

农村干群关系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永兴县墨水村过春节,有幸与乡亲们密切生活了一段时光。

通过串门做客、走亲访友,耳闻目睹故乡的变化。

笔者有喜有忧,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人情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

特别是谈及干群关系时,气氛顿时出现变化,变得紧张、热烈、甚至激烈,涉及个别问题又带上一层神秘色彩,采访还须“秘密”进行,而且只能用心记,不能用笔记。

一个礼拜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乡亲们对当前农村干群关系——最大担心是信任危机群众对待干部,长期形成的偏见至今没有消除。

一是“看不起”。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思想观念迅速摆脱了“左”的束缚,却向另一个极端转化。

认为“分了田土山、大家都一般、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各管各的米和盐、用不着干部和党员”,价值观、权力观受到扭曲,认为“手掌遮不了天、票子才能遮天”,不少村民抱着“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天王老子也难办”的态度,眼中似乎没有农村干部,无品无级的村官“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跟、遇上麻烦事、人家跟你拼”。

如不少村民建新房,根本不报批,不按规划建,甚至规划建东,他偏要建西,村干部干预处理,个别村民甚至用恶语拳头相威胁,致使乡村村庄乱建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大族、贵族、强族村,对待小姓、贫寒、孤单的村干部,更看不起、不服管,认为这样的村干部没有“资格”管理他人。

二是“看不惯”。

在不少村民的眼光中,村干部似乎都是“捧官、走富、贪婪、欺骗百姓”的角色。

为了博取“大官”的好感,他们弄虚作假,“村哄到乡、乡哄到县、一直哄到国务院”。

为了获得“权”和“利”,他们一天到晚接触的对象,“不是大官、就是大款”。

为了显示权威,他们欺弱怕强、欺软怕硬,不能主持公道正义。

为了中饱私囊,“一个‘小’村官,‘贪’字坐中间,‘独’‘毒’傍两边”,上面的下拨款,他们如何发、发了多少,天晓得。

下面的上交款,他们交了多少,用了多少、如何用,鬼知道。

还有见不得天日的“灰色”收入,更是无底洞。

三是“看不见”。

过去有说是“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

新时期下农村干群关系的探析

新时期下农村干群关系的探析
3 . 1 强 化农村 基层 组织 建设 制度
在农村干群关系总体和谐 局面下 ,在我 国局部也出现了干群关 系 紧张的局面。首先从经济方面来说 ,由于小农意识 的影响以及农业现 代化的步伐较慢 ,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不 高, 对干部下达的任务不能很好 的完成 ,影响了干群关 系的健康发展。其 次从政治方面来说 , 群众 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 障,村 内民主化程度较 低 。个 别干部 的 自身能力 和素质有限 ,官僚 主义严重 。最后从群众 自身方面来说 ,由于受文化教育偏低以及 法制意识 的淡薄等因素的影 响,当群众的利益诉 求受损 时,对基层干部采取 了不配合甚至过激的 行为 , 从而使得干群关系更加恶化。 2影响农村千群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关 系中存在 的 一些 问题 ,从 而 更好 地促进 农 村各 项 事业 健康 迅速 的发 展 。 关键 词 :农 村 干群 关 系;现状 ; 因素 ;策略
1农村千群关系现状
1 . 1 农 村干 群关 系 总体和 谐
在 我国,农村干群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共存 的良好局面 。首先 是广大农村干部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能较好 的执行党和 国家在 农村 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依法行使人 民赋予的权利 ,广大农 民群众能依 法充分地行使 自己的各项权 利。其次是在经济方面基层 干部能积极落 实党 和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各 项经济政策 ,同时农民群众有着较高 的农 业生产热情 ,对干部所下达的农村生产任务能保质保量 的完成 。最后 是文化思想方面 ,大部分基层干部都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良好 的丁作作风 ,能够 自觉抵制贪污腐 败的不 良现象 。群众也有着较高 的 思想政治觉悟 ,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正当的维权。
1 . 2农村 干群 关系 局部 紧张

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条件和途径: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条件和途径: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条件和途径: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密切干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事业胜利之本。

在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经济的条件下,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对于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湖南行政学院组织96和97两个年级大专班700多名学员利用寒假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又选择5个地市20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使我们体会到,密切干群关系,关键在于干部。

那么,我们的干部要怎样才能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密切干群关系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呢?一、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制度,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的干部能否牢固确立服务意识,真正实践这一服务宗旨,努力履行这一服务职责;同时,我们的各级组织能否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人民公仆的服务职责,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

邵阳市在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规范、责任落实、实绩考评等方面的做法是:加强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

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树立,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培养。

邵阳市近几年来,在全市各个乡镇全面开展以密切干群关系为目标,以“心系农村,为民兴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扰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为主题的“三心三为”活动,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摆在首位,对全市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进行集中整训。

各县市区委也分别对其它乡镇干部,甚至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开展了怎样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的专题讨论,强化了乡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同时,他们还定期召开思想作风;心想发展,开拓进取,造福一方的良好精神风貌。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和对策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源和对策

系紧张 , 这是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其四, 在一 些地 方 , 干群 之 问 的矛 盾 酿成严 重 严重障碍因素 , 当引起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各方 冲突 , 应 殴打 、 破坏事件多有发生。 由于村干部在落 实上 级政 策或 进行 村务 管理 时 , 思想 工作 不细 致 , 面的足够 重视 。
党 的 十六 大 以来 , 以胡 锦 涛 为总 书记 的党 中 立 , 盾加 深 。 些 村 民是 “ 矛 有 刺儿 头 ”见 到村 干 部 ,
央先后提 出构建和谐社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没有好话 , 常有“ 骂声 ”村干部惹不起 , , 遇事只 的伟大号召 ,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好 绕 着 走 , 就 退 让 , 果 又 引起 其 他 村 民的 不 迁 结 村干部对村民也有怨言 , 认为有 的村民是“ 无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我们绝不可忽视农业 ・ 农民 满。 农村问题。 当前农村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现 赖”素质太差 , , 不可救药 ; 的村 民私心太重, 有 只 象 , 中一个突出的不和谐就是农村干群之间关 打 自己的小算盘, 其 根本不跟村干部配合, 等等。
不是 明摆 着 的吗 ? 上 述种 种 , 明农 村 干 群之 间 的矛 盾 已经 到 说 其二, 乡村干部威信下降, 指挥失灵。 如今在 由于农 村 干群之 问关 系紧张 , 农村常年都不召开群众会 , 因为实在召集不起来 。 了令 人担 忧 的程度 。 方针 、 政策 的贯彻落实 , 在 上级的政策精神 , 村里的事情 , 往往是用广播一喊 严重影响了党 的路线 、 定 程度 上破 坏 了农 村 社会 的稳 定 和发 展 。 因此 , 了事 。 至于有多少人听到 了, 领会了, 村干部并不
农 村 于群关 系 紧张并 不是 一个 新 问题 , 近 作风蛮横粗暴 , 但 引起部分村民的愤恨 , 跟村干部发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有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干部形象受损
干群关系紧张导致干部 形象受损,失去群众信
任。Biblioteka 经济发展受阻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 经济发展,阻碍乡村振
兴进程。
干群关系紧张的后果
01
02
03
04
社会稳定受影响
干群关系紧张可能引发社会不 稳定因素,增加社会治理难度

政府公信力下降
干群关系紧张导致政府公信力 下降,影响政府决策的实施效
果。
农村发展受阻
推进村务公开透明是改善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加强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提高村民 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改善干群关系。
启示三
建立健全的制度是改善干群关系的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障村民的合 法权益,可以为改善干群关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05
结论与建议
案例二分析
阳光村务工程通过推进村务公开透明,加强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减少了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提高了村 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改善了干群关系。
成功案例的启示
启示一
加强村民参与是改善干群关系的关键。通过让村民参与到村务决策中,可以提高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村民对 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启示二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干部培训和教育 活动,提高干部的政策理 论水平和服务能力。
考核与激励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激 励干部积极作为,提高工 作效能。
提高群众参与度
拓宽参与渠道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增强服务意识
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了解群众需求,积极解决群众困难。
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摘要】农村基层干部的干群关系是推动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宗旨,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解决问题。

注重公平公正,避免偏袒现象,确保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赢得群众信任和尊重。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矛盾,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干群关系是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发展是基层工作的核心。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可以有效提升干部的工作水平,推动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干群关系、服务意识、民宗旨、沟通、需求、公平公正、偏袒现象、素质提升、信任、沟通机制、矛盾解决、正确处理、工作任务、促进发展、核心。

1. 引言1.1 农村基层干部干群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干群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

农村干部作为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的vital interests。

正确处理干群关系,不仅是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农村基层干部要真正认识到干群关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为民务实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

只有深刻认识到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为农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解难题。

1.2 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干群关系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一些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薄,以权谋私,导致干群矛盾日益加剧。

部分干部对群众需求缺乏了解,处理问题不够及时和到位,群众感受到了服务质量的不足。

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偏袒现象,不公正对待群众,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干群关系的良好发展。

一些干部自身素质较低,不够专业化和规范化,也影响了干群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
责有机统 一起来 既要 完成 上 级 布置 的工 作任务 又 要 兼 顾 到农 民 的实 际利益 不 能采 取 得
,
,
,
罪 农 民 的措 施 片 面 追 求 任务 的完 成 要 善 于 同农 民 商 量 办 事 学 会 说 服 农 民 依 靠 农 民 把
, , ,
,
落 实 党 在 农 村 的 各 项 方 针 政 策 变 成 农 民 的 自觉 行 动

定 打破 了过 去 那 种 权 力 高度集 中 统 一 生 产 经 营 的组 织 模 式 破 除 了 分配 上 的 平 均 主 义 建 立 了 以 公 有 制 为 主 体 多 种 所 有 制 形 式 并 存 共 同发 展 的 所 有 制结 构

。 、 。
农 民 家庭 由消 费单 位
, ,
变成 了生 产 单位 和 独 立 核 算 的经 济 实 体 农 民 不但 可 以 使用 集 体所 有 的生 产 资料 而且 可 以
利 一 事 当前 先 替 个 人 着 想 唯 恐 个 人 吃 亏 置 群 众 利 益 于 不 顾 多 拿 多 占 蜕 变 成 为 典 型 的
,
,
,
,
利 己 主义者 有 的随意挥霍 公 款

任人 唯 亲 处 事 不 公
, ,
,

有 的村 干部任人 唯 亲 搞 裙带关系
,
、 、



有 的处事不公 随意减免
, , ,
上 降低 了 农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

以权谋私 腐化堕落

有 的村 干部忘记 了党 的全心 全 意为 人 民服 务 的宗 旨 甚 至把党
, ,

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干群关系紧张
在农村地区,干群关系普遍较 为紧张,主要表现在干部对群 众的漠视、不作为和贪污腐败
等问题上。
缺乏有效沟通
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双方难以建立相互信任和合 作的关系。
政策执行不力
一些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 在偏差,导致群众对干部的不 信任和不满。
民主管理不完善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农民普遍认为自己的利益 诉求得不到充分重视和有 效回应,表达意见的渠道 不畅通。
调查结果分析
干部与群众沟通不足
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和协商,导致群众对政策不 了解、不支持。
政策执行不力
部分基层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甚至滥用职权,导致群 众对政策失去信任。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研究意义
通过对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和研究, 提出改善干群关系的措施和建议,对 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村干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改善干群 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农村干群关系 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导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利益
冲突加剧。
政治体制不完善
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干部和 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畅。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因素, 如官本位思想、家长制作风等 ,影响了干群关系的改善。
03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结果
调查设计及样本情况
调查设计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要坚持“四近”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要坚持“四近”

多 ,
而群 众 爱 听 的
土 活 “

讲得 少 .
Iq
此 很 雄 取 得 到 群 众 的 理 孵 农 村 1:
部 只存针 对忡 地 做 群 众
作 ’
f ,
n :讲 膏
f :多 ‘孑农 户 亲 近 , 沟 通 感 情 . 才 能 赢
7耳他
f『J 的
f‘
.i
f
t
fll 支持
二 是 心 要 与农户靠 近 。 农 村 1’ 部常年 i :作存 块以 , Jjf{ ,卉的 埘 象址 农

仃多

~I H h ,
J
父心



能 /1:j t
)r
1:
群 关 系时 ? 川 此 , 埙彳j。 从 根 本 I :制 If:
农村
卜部 “ 走 读 ”
风 ,
j i:真 j 卜关心 群
众 生 产 生活 If l遇 到的 闲难 , 才能 颊 僻
民心
四是手 要 与农户拉近 。
为农 村 、
农业 、 农 民手j} 忧 解 难 , 靠 的足 僻 力 的
/ 点 到 为止 /j ≯
改善农村干群关 系
要坚持 脬 逝
安 徽纾蛾 具 卢贤傲
如 f【iJ 亿 新 ¨川鲫心 落农 村 I :群 关
系 , 址 一胁符级 领 导f 部 郝 和 思 等
的 个川 题 笔 行 认 为, 爱 收善农 村 I:群 父 系 。 J t、 陔 n : I :f1;I{]做 划 “ I叫
但心 却 仃距 离 这 十r F 去. f f{ 难 听 到 一
群 众 的 心 f ”}^ . 业 小 利 】:各项 ] :作 的

深化农村干群关系的思考

深化农村干群关系的思考

深化农村干群关系的思考摘要:农村中的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决定着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越高,则干群关系越密切;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越低,则干群关系越疏远。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或者松散,相互之间信任度降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农村的稳定。

因此,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联系,就必须密切农村干部同农民的联系;要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必须增强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信任,这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农民;农村;素质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一、健全干群沟通机制,促进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一)疏通和拓宽沟通渠道。

在广大农村实行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提高了透明度,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沟通方式,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1]。

同时,对于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如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讨论会、座谈会等,也要在继承中改进,特别要注意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

(二)完善沟通规则。

一是明确沟通内容。

凡是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都要与群众进行沟通。

二是明确沟通的程序。

建立公示制、辩论制、抽样调查制等,以确保沟通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

三是明确沟通的时限。

要建立定期沟通制度,以确保沟通的经常性;建立及时反馈制度,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四是明确沟通责任。

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愿与群众沟通或忽视与群众沟通,不能准确把握群众要求,反映群众情况,甚至弄虚作假,瞒报、浮报群众有关情况的,要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建立健全人民授予权利、监督和制约权利运行的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推荐选举领导干部的制度;二是完善群众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三是实行弹劾和罢免制度。

这样,就使干部不得不深入群众,不断创新方法与群众沟通信息、情感;并不得不按群众的意愿办事,否则会被群众所抛弃、所罢免。

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7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7页

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一、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梳理,结合走访座谈县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情况,我们认为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的实施,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有以下五个:一是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工作作风、领导方式与群众对农村干部的职能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

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带富水平偏低、年龄较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全县有近半数的农村干部只有初中学历,62%的农村党员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头致富的农村党员干部为数不多,对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农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很不适应。

如有50%的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缺路子,少法子,感到无处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37%的干部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41%的人对农村政策不熟悉,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导致群众不满。

如:王同庄乡东西韩、西西韩村,每村5个村干部,文化最高的是初中,一个村的村长是文盲,仅有一人能写简单汇报,有的连口头汇报都说不了。

二是农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能力低与农民要求发家致富愿望高之间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

但是,作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如何与农村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等个体工商业,如何发展高效农业,靠一家一户是不能实现的。

这就迫切需要广大乡村干部做农民进入市场的“领路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然而,一些乡村干部对市场经济并不熟悉,对高效农业不了解,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理解,自己不能致富,更谈不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干群关系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永兴县墨水村过春节,有幸与乡亲们密切生活了一段时光。

通过串门做客、走亲访友,耳闻目睹故乡的变化。

笔者有喜有忧,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人情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

特别是谈及干群关系时,气氛顿时出现变化,变得紧张、热烈、甚至激烈,涉及个别问题又带上一层神秘色彩,采访还须“秘密”进行,而且只能用心记,不能用笔记。

一个礼拜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乡亲们对当前农村干群关系——最大担心是信任危机群众对待干部,长期形成的偏见至今没有消除。

一是“看不起”。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思想观念迅速摆脱了“左”的束缚,却向另一个极端转化。

认为“分了田土山、大家都一般、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各管各的米和盐、用不着干部和党员”,价值观、权力观受到扭曲,认为“手掌遮不了天、票子才能遮天”,不少村民抱着“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天王老子也难办”的态度,眼中似乎没有农村干部,无品无级的村官“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跟、遇上麻烦事、人家跟你拼”。

如不少村民建新房,根本不报批,不按规划建,甚至规划建东,他偏要建西,村干部干预处理,个别村民甚至用恶语拳头相威胁,致使乡村村庄乱建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大族、贵族、强族村,对待小姓、贫寒、孤单的村干部,更看不起、不服管,认为这样的村干部没有“资格”管理他人。

二是“看不惯”。

在不少村民的眼光中,村干部似乎都是“捧官、走富、贪婪、欺骗百姓”的角色。

为了博取“大官”的好感,他们弄虚作假,“村哄到乡、乡哄到县、一直哄到国务院”。

为了获得“权”和“利”,他们一天到晚接触的对象,“不是大官、就是大款”。

为了显示权威,他们欺弱怕强、欺软怕硬,不能主持公道正义。

为了中饱私囊,“一个‘小’村官,‘贪’字坐中间,‘独’‘毒’傍两边”,上面的下拨款,他们如何发、发了多少,天晓得。

下面的上交款,他们交了多少,用了多少、如何用,鬼知道。

还有见不得天日的“灰色”收入,更是无底洞。

三是“看不见”。

过去有说是“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

当前农村会议少,集体活动少,干部走访少,群众找干部更少。

老百姓对于“大政策”,只能通过电视了解一点,至于当地的“小政策”、“土政策”,群众知之甚少,全凭干部一张嘴。

人民公社时,农村干部什么都管,“大到种麦种稻,小到出工吹哨”,农闲时节少不了组织大家兴修水利、修桥补路、垦荒造林。

包产到户后,“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人民为(干部)服务”,村干部“瞅见利益抢先走,闻见困难绕道走”,社会治安没人管,公益事业没人管,科学种田没人管,生产销售没人管。

“只管自己捞油水,不管群众喝清水”,农民不是出外打工,就是在家打牌,有谁组织做正经事。

干部对待群众,同样存在长期形成的心理隔阂。

一是“工作难做”。

现在的老百姓,乡村干部管不了,法律法规也管不了。

村干部一年四季做的三件事:“一抓‘开刀’,计划生育;二抓上交,各种税费;三抓‘扯胶’;调解纠纷”。

上交要的是钱,计划生育不仅要钱,而且要命,还可能造成一些人家“断子绝孙”。

协查案子、调处纠纷更烦恼,更得罪人。

公安机关抓了人,群众怨干部不管事、未求情,民间纠纷主要是利益之争,处理一个问题总会得罪一方面的人。

而这三项工作,上级都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村官还是村民,都是伤筋动骨的难事。

年复一年地做着这些“唱花脸”、“擦屁股”、费力不讨好的事,仇人多了,朋友少了,自己孤立了,挨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还会遭打。

除此之外,特别是贫困村要搞建设、办公益事业,都涉及“出钱出力作贡献”的问题,“高压政策”行不通,“和风细雨”难凑效,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必须挨家挨户去做。

有时好心难以办成好事,尽管时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却收不到好效果,甚至遭来群众非议。

二是“人心难平”。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民生活不断富裕起来,这本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提起筷子夹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依然时有可闻,而且骂得最多的是村干部。

村干部尽管尽心尽力去为人民服务,然而还是“人辛苦了,故事却不好看”。

特别是利益调整、矛盾调解、宗族纠纷之类的事,难以完全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

如修筑公路、修建学校、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必然涉及田土山的征用、调整、补偿等问题,征用有多有少,调整有好有差,补偿更难满足,于是“公心”难以满足“私心”,甚至把干部们为民办事的“公心”当成了他们谋利益的“私心”。

部分老百姓现在的思想觉悟比以前低多了,即使身边发生的治安案子,亲眼所见也不会讲出口,不愿意为“管闲事”去得罪人。

对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相骂无好话,相打无好拳”的矛盾纠纷,本来就难辨是非,干部们即使费尽口舌,得到的或许还是“不公平”的评价。

三是“自家难富”。

本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

然而,当前的村干部无不嘲笑自己,“责任重于泰山,权力轻于鸿毛,收入只有几毛”。

好些干部不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力发家致富,而是服从组织、为了事业,把时间精力、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工作上,客观上说他们是作出了“牺牲”,是“吃亏”了。

但是,有些村民却不认为他们“牺牲”了自身利益,不承认他们“吃了亏”,而是“沾了光”,被群众“养活了”、“养肥了”。

因此 当前有些贫困村没有人愿意当干部,开会选举村组长,你推我,我推你,决定不下时只好采取“抓阄”或者“轮流坐庄”的办法确定村组长。

由此可见,干部与群众互不信任、互不买帐、互相埋怨、互相拆台的现象在一些乡村还严重存在,致使“家不和,万事难兴”,而且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问及干群离心离德、关系紧张的原因时,乡亲们几乎众口一词——主要原因是透明度低。

调查中发现,致使当前农村干部与群众相互之间信任度不高的因素错综复杂,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村“两委”干部。

少数村干部权欲膨胀、利欲熏心,利用上不是国家干部、下不是真正村民的“身份空间”,上不好管、下不敢查的“权力空间”,我行我素,欲盖弥彰,因“私心”致使透明度低。

大多数村干部虽然办事出于“公心”,却由于他们对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方法不当、设施不全,同样致使村务管理透明度不高。

一是政策法规透明度不高。

当前,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公益事业比及20年前,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有所退步。

笔者故乡的过去,公社有电影放映队,大队有文艺宣传队,生产队有高音喇叭,利用这些载体适时传达国际国内形势、党的政策法规,安排当前工作,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现在,乡村这些文化宣传载体成为空白,造成了对农民教育的贫乏。

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而电视覆盖率并不高,山区收视效果也不好。

大部分村民收看电视,还是采取一家一户的“数字接受器”。

墨水村有一个体户出资建设了“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点,大大提高了全村电视收视率。

但尽管如此,其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只有25%。

除电视传媒载体之外,村里偶尔组织开个会,也是“上午开会中午到,台上讲话台下闹,三言两语打发了,还没回家全忘掉”。

尽管政府每年免费发放的一些政治、政策、法规、科技书刊,却没有发放到群众的手中。

由于这样,对于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当地政府的工作安排,只能由村干部包办代替,农民知之甚少。

久而久之,农民对社会公共组织非常陌生,有的甚至不知道谁是村长、乡长,公民意识相当缺乏,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不知道维护公民的权益,公众参与意识极为淡薄,“只管小家碗里的,不管大家锅里的”。

尽管对一些“政策”产生怀疑,然而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还是地方“土政策”,只能盲目遵行。

这样,给政策的公信力带来了一定影响,给政策的正确执行带来了某些难度。

二是财务管理透明度不高。

无论富裕还是贫困,一个村上拨下收与使用的经济往来也不少,农民眼光瞪住“经济” 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调查中乡亲们指着旧屋墙上的遗迹说 过去人民公社办大食堂 财务收支至今还刻在这上面 生产队按工分分钱分粮的帐目 这里还一清二楚。

但是 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 诸如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学杂费等“普洒甘霖”的政策 群众都知道 当然也是普天同庆 大快人心。

但是 对于那些不是全民普遍享受的激励性、救济性政策 如制种耕种补助政策、优质农产品补贴政策、救济政策、低保政策等 由于群众知之甚少 贯彻落实过程中便增加了群众的猜测怀疑。

如2006年7月中旬 台风“碧利斯”、“格美”相继袭击郴州 墨水村也是这次“五百年一遇的特大剧烈气候事件”的重灾区之一。

从电视里看到 中央政府拨发了巨大的赈灾款 国际组织、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侨胞同胞捐献了大量的钱物。

然而 发给了本村多少 发到了灾民手中多少 是按什么标准发放的 村民一概不知。

再就是那些从村民身上掏出来的钱 用途在哪 用了多少 是余是超 村里没有几个人知道。

有人指着村口立的那块“修路集资”功德碑告诉笔者 这块碑立起10年了 就没有见上面写过字。

经济方面如此缺乏透明度 无疑加深了群众对干部的隔阂 增添了工作中的难度。

三是重大决策透明度不高。

首先是干部选任缺少透明度。

调查中发现 当前农村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人才又严重匮乏。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是选人用人没有做到“唯贤是举”、“知人善任”。

如墨水村2004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 两个上级提名的村主任候选人都落选了。

但是 上级政府还是没有广泛听取群众呼声 拓展选人用人视野 他们不想要民选的公务人员 而需要“听话”的干部 过些时日还是从原候选人中补选了村主任。

其次是项目承包、集体财产处理缺少透明度。

村里兴办企业事业 本来是好事 只是在项目的建设、承包等重大问题上 应该进行公开招投标 不要搞“暗箱操作”。

然而在少数乡村 “集体经济”项目、公益事业项目基本上还是掌握在干部亲友手中 搞好了是少数人得利 搞砸了却是“集体”承担责任。

再就是对原有集体财产的处理 也应该实行公开投标 而一些地方搞的也是“变通执行”。

如墨水村处理原大队礼堂 只是在村“两委”形成决议后 在一个小范围内举行了“拍卖”形式 便由一个村干部买下了 造成了50%左右的集体资产流失。

再次是重大发展决策缺少透明度。

当前 新农村建设受到广大农民的高度关注 大部分农民知道这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发展的头等大事 有愿望参与建设。

然而由于村民没有说话的机会 对村里制定的新农村规划不清楚 反而误认为有些建设项目是村干部别出心裁想“捞油水” 便产生逆反心理 或采取等待观望态度 致使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 积极性不高。

综上所述 农村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透明度低 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群众与干部的关系 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使干部群众消除隔阂、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 乡亲们纷纷建言献策 寄予村“两委”无限希望——根本措施是公开民主,要切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还是两句老话 领导是关键 措施是保证。

村“两委”要积极主动地采取主、客观措施 千方百计地去化解群众对干部的怀疑心理、逆反心理、对抗心理 消除思想隔阂和信任危机 建立相互信任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机制 促进村务管理公开化、民主化 促进干部与群众、村民与村民的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