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2)(00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的相关技术。
教材通过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登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登月,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太空和宇宙探索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登月技术、人类登月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登月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知道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基本情况,认识登月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
2.难点:为什么人类要登月,如何解决登月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关于人类登月历史和登月技术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模型:准备登月飞船、月球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登月过程。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要登月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登月之旅》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通过探究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的探测和研究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探究,但有时缺乏耐心和毅力。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掌握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的探测和研究方法。
2.难点: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月球探测和研究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月球的基本概况、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球探测和研究的常用方法等。
2.资料:收集相关月球探测和研究的案例,供课堂分析使用。
3.教学器材:月球模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月球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月球的直径、表面特征、自转周期等。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教案——第2课时
《登月之旅》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基本历程。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课前准备月球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球的简单认识,了解了月球表面的情况,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月球的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们是由陨石或流星撞击而形成。
生:对月球的认识到了50年前才逐渐清晰起来。
师:对于月球的认识我们经历了神话传说和望远镜观察阶段,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月球的真实的状况。
二、新授(一)最近我们国家早探索宇宙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你们知道吗?谁能介绍一下?(出示嫦娥一号发射时的图片)师小结:嫦娥一号是我国研制的首颗探测月球的卫星,而嫦娥三号也于2013年12月2日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已开始了对月球的探测。
除了嫦娥一号、三号探月卫星外,谁还收集了关于月球的资料?这么多同学收集了月球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探月之旅吧!(板书:登月之旅)(二)认识月球:1.了解月球概况:谁愿意先来介绍?从介绍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1)月球离最近,是地球的卫星(近多少为什么说是地球的卫星?公转一周多长时间?)(2)无空气无液态水:(为什么无液态水?)(3)昼夜温差大:从100到-170(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4)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8。
(如果你到了月球,体重是多少?)2.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讨论学生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3.教师小结:以上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的月球资料,使我们加深了对月球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月球方面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与同学交流。
(三)认识现代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人类登月情况:地球离月球那么远,人类是怎样认识月球的呢?“阿波罗”号飞船是什么时间,载着谁登上月球的?能简单介绍一些吗?(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登月之旅_苏教版
《1. 登月之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主要历程。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行动支撑。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月球的图片。
2、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月球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总想着亲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次人类的——登月之旅。
二、了解月球1、谈话:面对月球,我们的祖先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吗?你能大抵说说故事内容吗?2、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1)课件出示:环形山、月陆和月海图片。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3、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吗?(2)师:怎样才能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呢?启发学生借助网络。
(3)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教师模拟实验:⑤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⑥用手电筒照射砸出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三、登月之旅1、谈话。
从面对月球的无限遐想,到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实际观察,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2、介绍阿姆斯特朗。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的一句话至今还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对一个人来说,这是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3、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目前只有美国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你们知道我国的登月之旅的相关信息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登上月球。
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就表达了人们向往月球的美好愿望。
多少年来人类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船接近月球照相观察——对所看到的月球表面的研究——推测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实验分析——终于完成登月之旅——采集月球表层样品带回地球分析等等一系列的探索,才对月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本课的内容编排,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即: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对月面的形成做出了各种解释和研究。
第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地球上陨石坑的有关图片,思考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通过实验,解释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千米之间。
至于环形山的成因,科学家认为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的。
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往沙盘里丢石子,并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陨石坑”,观察坑的影子的变化,从而确定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效果最好。
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第三,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了解月球概况。
课文首先指出月球是一颗公转周期为27.3天、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并从空气、水、温度等方面介绍月球环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探月之旅》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软尺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3′)1、谈话: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发现图片上都出现了什么?2、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环形山、月海、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4、你们的课外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可是在古代的劳动人民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并不能清楚的知道月亮上有些什么,所以人们只是凭感觉想象创作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5′)1、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现在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去观察月球,进行我们的《探月之旅》,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瞧,你们发现了什么?(大大小小的坑)2、这大大小小的坑是什么呢?(环形山)你对环形山知道多少呢?(指名说)(课件出示环形山文字,分几名学生读内容。
)296公里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等于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了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那么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书42页)?(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预设: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板书)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
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板书)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登月之旅|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登月之旅|苏教版(2)《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做“模拟环形山”实验。
三、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本课只要有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小学科学课堂必须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而探究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本课特点我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小组议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欣赏月色。
1、谜语引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那么同学们欣赏过我们美丽的月亮吗?3、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登月之旅(二)了解月球1、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古人是最早怎样来记录月亮的吗?2、直到1609年,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已经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绘制出了月面图。
3、认识月球:(1)月海:月球上的暗区,没有一滴水,实际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岩石,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低。
(2)月陆:月表上的亮区,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脉,古老的岩石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强。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4.探索过程:
2.出示学习目标:(1)月球的表面有什么?
(2)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环形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月球围绕什么环行?环绕一周的时间是多
少?
(5)谁是一地个登上月球的人?对月球又有哪些新
的认识?
(6)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二、自学与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学段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登月之旅
学习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知道环形山形成的因及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4、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索月球提供了支撑。
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目标
1、导入:(课件配合导入)当一天的工作生活结束了夕阳西下,夜幕就会降临,这时候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俗话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候,人们就对这皎洁的月光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幻想着能插上翅膀能近距离瞧瞧它的容颜,嫦娥奔月就是这一愿望的美好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近距离观察它已经被实现。今天我们就在书中随科学家来一次《登月之旅》。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表面。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六、中国“嫦娥”奔月已梦想成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登上月球了,而且以后我们国家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发展月球旅游.表面:月海
大小
登环形山
月
之2.运行轨迹:
月球围绕地球环行,环行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登月之旅苏教版《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2、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3、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意识到入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1)教师讲解: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
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
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边讲述边出示教学挂图或投影幻灯片)(2)提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②月球的大小怎样?通过解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作业布置:1、意大利科学家()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之旅,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太空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特点。
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月球的秘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究月球的秘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月球的秘密。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月球模型、图片3.实验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然后,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月球的特点。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月球的基本特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就有无限遐想。
让我们通过带“月”的古诗来了解一下吧!(配乐诗词积累)2、师:古代的中国人对月亮有这么多美丽的描述,看一看古希腊神话故事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图片——阿蒂米斯)教师播放希腊月亮女神——阿蒂米斯的故事的音频资料(因播放遇到问题,教师讲述故事)。
(二)新课探究1、认识人类的探月经历(1)师: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有着美好的憧憬,并不懈探索月球的秘密。
(出示伽利略图片)直至伽利略发明望远镜才首次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
学生说相关月球的信息。
(2)(出示阿姆斯特朗图片)师:直至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我们才知道月球的更多情况!(播放第一次登月视频)(3)师:从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4)课件出示: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学生读,谈理解。
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1)师:老师将相关月球的知识罗列一下,读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读相关信息。
3、探究环形山的形成(1)师: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猜想。
(2)(出示地球表面的陨石坑与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3)教师讲解:地球上的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地球而形成的。
学生再次猜想环形山的形成。
(4)模拟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问:各种材料分别代表什么?展示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汇报。
(5)小结:环形山的形成是小行星或陨石撞击月球而形成的。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科学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激发学生探月兴趣,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所以教学时要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以及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对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能充分掌握,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成分更要多一些。
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因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有简单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内容,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有关中秋月的视频。
(出示不同风景区的月亮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美丽、诱人、月亮上有什么、想上去看看)师:是呀!这么美丽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那?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从而编制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一、两个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师: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吴刚、玉兔吗?(没有)那么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来一场登月之旅。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一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火星等行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月球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掌握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2.难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的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如月球图片、人类登月的历史视频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
3.准备活动用品:如月球模型、登月飞船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月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有没有登上过月球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如阿波罗系列任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登月技术的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登上月球的?登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月球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案课件PPT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课程背景该课程是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节,主要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和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登月的背景、历史、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和背景;•掌握登月的过程;•探究登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掌握登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登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教学步骤和方法步骤一: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登月的背景和历史,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步骤二:探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登月的过程和意义,从中了解人类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的进步和提高。
步骤三: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思考登月的未来发展方向。
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了解登月的历史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登月历史和过程,并引导学生探究登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课前准备,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走题和偏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2)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4至56页《登月之旅》教材分析: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惟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
干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表达了人们飞向月球的美好愿望。
但是,当时科学技术落后,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去太空旅行只是一个难圆的梦。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人类经过不断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的表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
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很了解,但不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策略: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自主探究月球的特点,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并通过沙盘模拟实验探究环形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环形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1、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
2、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玻璃球、记录纸、手电筒等。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一、激趣导入: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美丽的月球总是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谈话: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
你知道那些故事呢?3、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
二、了解月球的概况1、谈话:其实月球真的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吗?有高高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月球的哪些知识?2、学生回答3、谈话: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月球有了新的认识。
4、、播放录象。
(月球的概况)5、、教师讲述月球的一些情况。
6、、谈话:为了能更加详尽的了解月球的情况,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三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奔向月球,并于3天后登月。
7、播放录象8、谈话:人类登上月球后,对月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9、谈话:美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登上月球,登上月球是中国人的梦想,虽然已经有了计划,你们想不想登上月球?如果想讨论一下,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那些准备?10、谈话:看来你们的准备都非常的充分,希望你们真的能登上月球。
三、做模拟月球环形山1、谈话:月球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有的直径有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那么,你们猜一猜,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2、学生观察环形山的图片,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登月之旅》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1《登月之旅》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的科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教材还通过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宇宙和太空探索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是,他们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科学的知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难点: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
3.探究活动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登月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登月的实验,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登月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总结: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月球特点和人类登月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月球的特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任务的科学知识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克服了种种困难。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知道月球的基本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人类探月过程
难点: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纸每人一张、科学书每人一本
分组材料:沙盘、大小不同的石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人类初识月球
1、谈话:(在黑板上贴上地球)在广阔的太阳系中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一位近邻,它是?(生回答月亮)没错就是月亮,当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夜空时(黑板上贴上小人),你曾经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
2、学生回答:曾经看到过弦月、满月、峨眉月等(事先准备好各种形状的月亮,当学生说到某一种时在地球的对角线部分贴上相应的月相)/学生回答看到夜晚月亮发出淡黄色的月光、很朦胧等
3、过渡:就是这样美丽的月球引起了古人的注意,月球上到底有什么?人们迫切的想知道,但是在古代,由于技术有限,那时的人们只能借助肉眼(板书:肉眼)来观察,并且编织出了各种神话(板书:神话)。
你们知道有关于月球的神话吗?
4、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当学生说出名字后(在黑板上贴出嫦娥/玉兔的形象)请他继续简单说一说神话的内容。
5、这些美妙的神话表达了人们探月的美好愿望。
可是啊,仅仅凭借肉眼能观察到的是非常有限的,怎么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月球呢?(学生回答借助工具)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在进步,人们开始尝试借助工具来观察月球了。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板书:望远镜),并利用它来观察月亮,人们才看到了真实的月
球。
6、(出示伽利略手绘的月面图)真正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啊?(生答表面看上去是凹凸不平的,有亮的地方也有暗的地方)
7、是哦,原来月球并不是那么美的,月球上暗的部分是地势低洼的平地,被称作月海,明亮部分层峦叠嶂,伽利略把这种月球上最典型的特殊地表特征命名为环形山。
(板书:环形山)
(二)发射航天器,再探月球
1、人类探月的脚步就此停止了吗?如果是你的话,想更多更真实的了解月球,你会怎么办?(最好能亲自登月看一看)没错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非常渴望可以登上月球亲自看一看!登月(板书)容易吗?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距离远、克服地球的引力、克服大气层摩擦)月球离我们有多远?你们知道吗?(让学生先猜一猜)距离我们地球有38.4万千米(ppt出示图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这么远的距离,如果走路需要多久才能到?我们来算一算好吗?如果人以
4km/h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投影出示速度的数据),那么需要多少年才能走到月球呢?
3、学生在事先发的草稿纸上进行计算。
(我们需要走384000÷(4x8)=12000天)教师:也就是说以这样的速度走路我们要走大约33年才能走到)
4、如果再加快点速度使用一些交通工具呢?会不会快一些?我们也来计算看看。
投影出示:马车的速度20km/h 高铁的速度300km/h 飞机的速度1000km/h
教师现场利用电脑中自带计算器算出数据。
5、即使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高铁也要花费5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月球呢。
为了拉近了人们和月球的距离,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设计出了时速可以达到7.9km/s (28440km/h)的多级运载火箭,就在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科学家们利用这些运载火箭一个个月球航天探测器(板书:航天器)送入太空!
6、ppt介绍一些探月卫星、探测器
出示玉兔号和探月工程的图片,介绍:这是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一部分实现了探测器登月的重大突破,而我们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
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实现探测器登月的国家。
7、通过这些探测器,关于月球,人们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出示月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以及文字: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其公转一周的周期为27.3天)
8、学生阅读ppt文字部分后说一说(根据学生反馈,在航天器下板书:自西向东公转、公转周期27.3天)
9、教师补充: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月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实际上它是一个椭圆,当月球运动到这点的时候(ppt上出示红点)距离地球特别近,我们把轨道上的这个位置称为近地点(板书),而当月球公转到这一点(ppt出示远地点的红点),这是距离地球的距离是最远的,因此把这个位置称为远地点(板书),之前我们说的地月距离38.4万千米指的是地月平均距离。
10、关于月亮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观赏满月时看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候特别大又圆,(出示超级月亮的图),好像就快接近地球了一样,而有些时候月亮虽然很圆,但是看起来却非常小(出示一般的满月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6、学生利用刚才讲述的近地点远地点进行解释:可能是因为月亮恰好运动到了近地点,所以看起来特别大,当我们看到比较小的时候是因为它运动到了远地点。
7、原来如此,谢谢你们帮助王老师解决了疑惑。
幸运的是11月14日我们就能看见超级月亮哦。
(三)人类成功登月
1、投影出示神话、望远镜和航天器的图片,提问学生:从上课到现在我们讨论
了那么多,到目前为止人类登上月球了吗?1969年人类探月史上有了重大突破,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登月成功!(板书:人类登月)当他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回看遥望地球时,看到了地球是什么样的?Ppt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同时将黑板上地球和月球翻面)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才是!
2、登月成功后宇航员们开展了一系列探测活动(地球翻面),人们对月球又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p44内容。
3、学生阅读后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温差大(当说到温度时,最高温是多少最低温是多少?计算温差,追问造成这样大温差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没有空气的保护,有阳光照射时温度会直线上升,而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则会骤然下降)、引力只有地球1/6。
4、刚刚同学提到了月球上没有液体形态的水,这是什么原因呢?
5、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最高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水会变成水蒸气,加上引力小,气体状态的分子很容易飘散到宇宙中,而最低零下170摄氏度可能变成固体状态的水。
不用特意提出
6、你们想不想看看当时登月时的情形,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的视频,宇航员的走路姿势怎么会这么奇怪?(学生解释,还是引力小的缘故)
7、登上月球后人宇航员们开展了很多探测活动,其中最感兴趣的还是月球上特殊地形,是什么?(出示月球大大小小环形山的图片)。
这些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8、学生猜测,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9、想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吗?怎么模拟?
10、学生尝试提出方案(可以用沙盘模拟月球表面,石子模拟陨石,用石子砸向沙盘)(根据学生的汇报ppt出示具体步骤)
11、我们来试试好不好?友情提示:可以重复实验,但是每次实验前要把沙盘磨平哦。
请小组长上来领取材料。
12、分组实验
13、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陨石大的话,环形山也会大一些)(你们是怎么做发现了这个现象的?)
(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高度砸向沙盘)
预设2、(陨石下落高度高的话,环形山也会大一些)(你们是怎么做发现了这个现象的?)(用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高度砸向沙盘)
14、关于环形山成因的说法有很多,陨石的撞击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有科学家认为环形山是由月球上火山喷发形成的。
真正的原因科学家们仍然在探索着。
(四)总结与拓展
1、从最开始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到开始利用工具观察,再到人类登月,这期间经历漫漫长路,所以当阿姆斯特踏上月球的表面后非常激动地说道: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现在你们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2、请学生回答。
(要克服地球的引力(教师补充速度达到7.9km/s时才能摆脱地球引力),和那么遥远的距离,宇航员还要专门配备服装食物来适应月球的环境,还需要适应失重的环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ppt哥伦比亚号失事)
3、是的,我们就是这样孜孜不倦的探索,一步一脚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完成了几千年来人们登月梦想。
4、美国一家公司将提供首次月球旅行(将黑板上地球和月球翻面),预计首批月球旅客将于未来十年启航,每位乘客的旅行费为15亿美元,设想一下如果这一计划成为现实,在未来,月球的旅游资源被开发,而你是月球上的小导游,你会开发什么样的旅行项目吸引人们呢?你想提醒即将完成登月之旅(板书:之旅)地球人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来迎接呢?
5、小组内交流,选取一名代表说一说。
6、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探究还要继续哦,月球上还有许多秘密等待着
我们找
到答案!
下课!
板书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