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赏析 第六讲:中国现代派诗歌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

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中国现代诗赏析

中国现代诗赏析
• (从视觉、嗅觉、听觉角度描写死水令人作呕 的,肮脏腥臭) • 【厌恶、憎恨】 • 第五节:提出让丑恶开垦死水。 • 【对旧中国的诅咒,对新中国的期望】
“死水”象征意义
• • • • 死水有什么样的特征? ——死气沉沉、腐烂透顶、不可救药。 象征了什么? ——象征了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的旧 中国。 •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 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 爱国主义感情。
解读
• 胡适早年留美,倾心西方文明,归国之初,撰 写一首《希望》,诗以明志、希望国际上赖以 强盛文明共同价值观,民主、科学、人权……移 植于祖国。诗中胡适用白描的手法,对“王者 之香”未能及时结苞长花(水土不服)香溢中 华,而倍感忧患,爱国深情跃然纸上。 • 胡适出生于极富文化氛围的徽州,历史上“邑 小士多”,胡适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特行之士, 又受西方崇尚平等、自由、教育以倡导民主科 学闻名于世
闻一多为何提倡新格律诗
• 闻一多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 格。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 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 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 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 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 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 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 特点
徐志摩的爱情追求
•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
• ——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 海宝山县巨富。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 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 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 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全集,她 都亲力亲为。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 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 •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 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 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 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 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 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 他。”

中国新诗现代诗的ppt,ppt

中国新诗现代诗的ppt,ppt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中国新诗”派认为,“现代诗接受了现 中国新诗”派认为, 代文化底复杂性,丰富性, 代文化底复杂性,丰富性,而表现了同样的 复杂与丰富” 因而, 复杂与丰富” ,因而, “现代化的诗是辨 证的(作曲线行进),包含的( 证的(作曲线行进),包含的(包含可能溶 ),包含的 入诗中的种种经验),戏剧的( 入诗中的种种经验),戏剧的(从矛盾到和 ),戏剧的 谐),复杂的(因此有时也是晦涩的),创 ),复杂的(因此有时也是晦涩的),创 复杂的 ), 造的(诗是象征的行为),有机的, 造的(诗是象征的行为),有机的,现代 ),有机的 的。”他们提出诗歌的新倾向:“纯粹出自 他们提出诗歌的新倾向: 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然是现实、象征、 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然是现实、象征、 玄学的综合统一” 玄学的综合统一”,“综合”也因此成为 综合” “中国新诗”派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 中国新诗”派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 郑敏 穆旦
第三节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是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 1932 左联”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 总会在上海,并在北平、广州、 体,总会在上海,并在北平、广州、日 本等地设有分会,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本等地设有分会,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旬刊,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 旬刊,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 任钧(卢森堡) 其创作特点是: 任钧(卢森堡)等。其创作特点是: 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 (1)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 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 ;(2 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2)强调 诗的意识形态化”;(3 “诗的意识形态化”;(3)在艺术表 现上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4 现上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4) 在诗歌形式上,提出“歌谣化”的主张。 在诗歌形式上,提出“歌谣化”的主张。 代表作有蒲风《茫茫夜》《 》《六月流 代表作有蒲风《茫茫夜》《六月流 火》,殷夫《1929年的5月1日》等。 殷夫《1929年的5 年的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

“湖畔(hú 1p92à2n年)汪诗静人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等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 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huì] 的 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 人” 。
创作特色:对单纯爱情的歌咏(gēyǒng)和 内心世界的大胆剖白。
“我们(wǒ men)歌笑在湖畔 我们(wǒ men)歌哭在湖畔”
第十六页,共73页。
闻一多
第十七页,共73页。
第十八页,共73页。
《雪花(xuěhuā)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fāngxiàn等g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fāngxiàng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 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代表诗人: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广田
第二十五页,共73页。
七月派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 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 《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chuàngkān), 由胡风担任主编。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 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牛汉、田间等,而更多的则 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 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 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诗人(shīrén): 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梁实秋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第十五页,共73页。
“新月 1926年(x围īn绕y北u京è)《派晨”报》的《诗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社会主题
总结词
社会主题的诗歌则以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 会弊端、抒发对社会问题的感慨为主。
详细描述
社会主题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 判,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 这些诗歌通常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 考和反思,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物主题
总结词
人物主题的诗歌以描绘人物形象、表达对人 物的敬仰、同情或批判为主。
详细描述
人物主题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文学形象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等进行描绘和评价,表 达出诗人对人物的敬仰、同情或批判。这些 诗歌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物的深入思考,促进
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意象的运用
总结词
意象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意象的运用,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 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文化价值的体现
民族精神
中国现代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历史命运、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影响
中国现代诗歌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 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中外文 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06
现代诗歌的未来展望
新诗潮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风格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现代诗歌的风格和主题也将呈现 多元化趋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经验。
跨媒介融合
新诗潮将更加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音乐、绘画、 影视等,通过跨媒介的方式拓展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 径。
创新语言探索
新诗潮将继续探索诗歌语言的创新表达,尝试突破传统诗 歌语言的限制,运用现代语言元素和技巧,创造出更具有 时代感和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拟人
拟人修辞手法使诗歌中的事物具有人的情感和特征 ,增强诗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现当代诗歌赏析(文学社讲座使用)

现当代诗歌赏析(文学社讲座使用)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

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天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经典名著赏析 第六讲:中国现代派诗歌

经典名著赏析 第六讲:中国现代派诗歌

3.《烦忧》赏析: • 《烦忧》-----戴望舒 •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 纵观作者所处生活年代,正是一 个充满了苦恼的年代,作者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与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使作者心 生烦忧。但诗人不说“烦忧”的 原故,其实也不必去说;读者不 知诗人“烦忧的原故”,亦不必 强作解人,如果硬去猜诗,诗就 变成了谜。
• 抒情诗不交待事件、不谈“原故”, 仍可达到艺术的完整,铸成“海天愁 思正茫茫”的诗境.读者只要把这种 “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思绪,像 代入方程一样(即心理方程式),代 入自己的感受,就会由心境进入到诗 境。这种“烦忧”既可以是情爱造成 的,也可以是理想事业破灭造成的, 还有可能是家庭琐事造成的,等等等 等。
•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悒郁”和 “怀念”呢?后两句做了具体的回答: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我不敢说 出你的名字。作者的“悒郁”与“怀 念”是因为心中有“烦忧”,而这种 “烦忧”的原因是“不敢说出你的名 字”,而“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原 因,是没有勇气说出口——这才是 “烦忧”的原因所在!这段的抒情顺 序是先描绘“悒郁”、“怀念”之状, 然后一层层地剖析原因。
• 三、现代派诗歌代表作家:
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
梁宗岱、何其芳、孙大雨、
冯至、李广田、金克木、
李金发、冯文炳(废名)、林 庚、侯汝华、徐迟、林徽因、 陈江帆、禾金、番草等。

中国现当代诗歌简述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诗歌简述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 一九二五年四月
1925年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 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 早期象征诗派出现。象征主义诗潮兴 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 “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 ”,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 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 “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 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代表 作《弃妇》。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
我飞奔,
我剥我的皮,
我狂叫,
我食我的肉,
我燃烧。
我吸我的血,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啮我的心肝,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 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 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创作特色:对单纯爱情的歌咏和内心世界的大 胆剖白。
“我们歌笑在湖畔 我们歌哭在湖畔”
——《湖畔》
妹妹你是水
应修人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温泉里的水。 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 泳, 我想捞回来, 烫得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 来!
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 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 精神。
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想 象”在诗中的作用。
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 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 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朦胧派

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 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 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 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 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 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
九叶诗派

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 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 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 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 特的意象和境界。
赞美


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 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 行;
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我认为诗歌区别于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在其文体的音 韵特点上。语言学家王力说;有韵为诗,无韵为文。 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两个诗 论大家不约而同,一语中的,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 了诗歌本质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诗歌是 用韵律语言表现生活和思想的艺术。诗歌与散文在 内容上可以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诗讲究韵律, 是由其诗歌内部韵节奏与音节奏的矛盾运动而形成 的一种讲究语音效果的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诗歌与 散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诗歌的文字简练、意境内涵深远;散文的文字优雅 舒展,有可以尽情发挥的空间; 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根据不同内容可分为叙事诗, 抒情诗,宗教试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讲究形式 自由,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现代散文的分类与风格
要点一
分类
现代散文可以根据题材、风格、流派等因素进行分类,包 括杂文、随笔、小品文、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要点二
风格
现代散文的风格多样,既有犀利批判的杂文,也有清新淡 雅的随笔,还有深情回忆的小品文等。不同流派和作家的 作品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04
现代散文鉴赏方法
语言与表达分析
05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名篇欣赏
《再别康桥》分析
形式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采用了自由体诗的形式,不受传统诗歌形 式的束缚,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象丰富
诗中描绘了康桥的美景,如金柳、青荇、星辉等,这些意象的组合 营造出了独特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怀念。
音乐性强
诗歌的语言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 上口,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背影》分析
情感真挚
朱自清的《背影》以一个儿子的视角,描绘了父亲送别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儿 子的深厚关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叙事性强
作品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事件来表达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 共鸣。
《断章》分析
现代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 )以来,以“五四”时代思想为背景,以反 封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为主旨,在取材、立 意、表达、语言等方面有创新的文学体裁。
特点
现代散文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多样 ,强调个性和自由表达,具有浓郁的人文色
彩和时代感。
现代散文的历史与发展
文化内涵
挖掘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包括传 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等,以 理解诗人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

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

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篇一、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解析】《错误》是一首情诗,追忆着大陆时期的旧情。

首段是结局的倒叙,说他打江南走过,不入家门,使情人失望,她那期盼已久的容颜如莲花笑盈盈地开了,又心灰意冷地落了。

把结局移至开头,避免顺叙的平淡,结构新奇。

中段写女子相思、等待的情态。

意中人不归,她的心中自然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的飘飞。

寂寞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听不到青石的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小小的心灵也如同窗扉紧掩,春帷不揭。

最后两句,又用了倒装,先说他的马蹄没停下来,再点出他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美丽的错误”是最受人称赞的奇语。

听到马蹄声,女子笑脸如莲花盛开,所以“美丽”;但人过家门而不入,使莲花愁落,因而又是“错误”。

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复杂的情思、意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台湾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纪弦评郑愁予的诗“长于形象的描绘,其表现手法十足的现代化”。

大陆诗人流沙河补充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

”补充得好。

此诗的句式、字词搭配虽多洋调,但诸如“江南”“莲花”“容颜”“东风”“飞絮”“向晚”“跫音”“春帷”“归人”“过客”之类的意象或词语,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

此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有一种迷离怅惘的抒情氛围,颇似唐人温庭筠的词。

篇二、现代诗歌原文及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赏析: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3章 现代派诗歌和其他诗歌-精品文档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3章 现代派诗歌和其他诗歌-精品文档

(二)艺术论的朦胧美 朦胧美是艺术形态的审美范畴,有意象繁复、广泛象征、
知性追求三种形态 意象繁复是现代派的美学追求; 现代派选取的典型意象本身具有象征品格; 知性追求是最靠近现代主义的追求。
现代派的流派意义: 现代派诗人上承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对西方象征派
、意象派同步“洋为中用”借鉴,对中国古代诗学“古为 今用”融合,成为中国现代汉语诗歌史上成熟和辉煌的流 派。成为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渊源。
起成立,次年2月创办《新诗歌》。中国诗歌会 提倡“捉住现实”、“大众歌调”,1935年主 张“国防诗歌”,编有“国防诗歌”丛书。
2、蒲风 蒲风(1911-1942),广东梅县人。《茫茫夜》
(1934)等集。
二、乡土诗歌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19),山东 诸城人。
著有诗集《烙印》(1933) 、《罪恶的黑手》 (1934) 、《自己的写照》(1936) 、《运河》(1936)、《生 命的零度》(1947)、《凯 旋》(1962)、《放歌新岁 月》(1991)。
3、意义 现代派是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诗学史上最具有流派意义
的流派。
二、现代派的流派特征
(一)价值论的病态美 病态美分感伤与忧郁、孤独与迷茫、异化与丑恶三组
范畴 现代派一度醉心歌吟人生理想的幻灭和青春病式的感
伤,构成忧郁; 现代派的孤独是生之迷茫的感受。现代派的孤独、迷
惘,是在倾向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处于古典与现代 之间的徘徊; 最具现代主义色彩的,是现代派异化、丑恶的主题。
月); 形成阶段:施蛰存主编《现代》存刊期间(1932年5月至
1934年11月);
发展阶段:卞之琳等人所编《水星》(1934年10月至1935 年6月)在北平创刊,《水星》停刊后,梁宗岱主编的《 大公报·文艺·诗特刊》(1935年11月至1936年7月)接上;

现代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
1.感受形象,体会诗美,领会感情
2.朗诵,有感情地朗诵,并用心感受
3.抓住形象的特征展开联想与想象
诗歌的节奏 语句的分行,句内有规则 的长短词语,使诗歌具有长短 均衡的音顿(节拍),音顿有 规则的出现,再加上轻重的交 替使用,就构成了诗歌的节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 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 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朦胧派

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 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初期白话诗的问题
由于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白话” 化(按照胡适的话说,就是“散文 化”),把重心放在“散文化”对 传统诗歌的文言,以及押韵、格律 等“诗”化特征的拆解上,诗歌不 是过于平淡直白,就是过于拖沓、 机械——传统诗歌的形式没了,诗 歌本身仿佛也随之消失了。
现代诗流派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 30年代:七月派(艾青、田间) 40年代:九叶诗派(穆旦、杜运燮等九人) 70年代:朦胧派(舒婷、顾城)
雨是灰色的
鲜红:活力、热情 淡绿:希望、未来
一个淡绿
诗歌的生命——情感
* 诗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动 读者,是因为好诗能“以情感人” * 抒情诗以表达感情为专职, 叙事诗则在叙述故事中渗透出感 情,叙事诗人是怀着激情来歌唱 动人故事的。如:《死水》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 ppt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 ppt课件
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
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 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二)语言
关键词句的理解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修辞手法的判断
修辞的艺术效果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只身告别 缓步飘然 难舍之情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河畔金柳 波光艳影 喜爱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 软泥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康河柔波
在康河的柔波里,
眷恋之情
我甘心作一棵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榆阴潭水
借助缤纷的意象,抒发真挚的情感 。
艾 青
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 浙江人。现代著名诗 人。早期诗作多诅咒 黑暗,调子沉重忧郁; 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 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 格调高昂。代表作 《大堰河——我的保 姆》、《黎明的通 知》、《我爱这土地》 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赋分
2
3
6
4
9
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文体
考查角度
唐诗两首 内容、意境综合比较
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 受的苦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现代派发展概貌: • 现代派诗歌发展分四个阶段:
• 1.现代派的滥觞阶段:施蛰存等编的 《新文艺》存刊期间(1929年9月至 1930年4月); • 2.现代派的形成阶段:1932年5月至 1934年11月 ;施蛰存主编的《现代》 存刊期间,刊发了戴望舒、施蛰存、李 金发、侯汝华、李心若、金克木、林庚 等88位诗人的诗作,形成了一个以戴 望舒为领袖的现代诗派。
• 异化:指的是根据既定的语法 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 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 标语。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 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 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 化的交流。
北平街上 ——冯文炳
• • • • • • • • • • • • • 诗人心中的巡警指挥汽车南行 出殡人家的马车拉车不走 街上的寂静古人的诗句萧萧马鸣 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 是很可能的万一着了火呢 不记得号码巡警手下的汽车诗人茫然的纳闷 空中的飞机说是日本人的 万一扔下炸弹呢 人类的理智街上都很安心 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路人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 马车在走年龄尚青蓬头泪面岂说是死人的亲人 炸弹搬到学生实验室里去罢 诗人的心中宇宙的愚蠢
一、现代派诗歌一词的由来:
• 1、中国现代派诗歌是指1929 年至1937年间活跃在我国诗坛 的一个诗歌流派。 • 2、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 蛰存主编并创刊的《现代》杂 志。
• 3、首次命名“现代派”的 是孙作云的《论“现代派” 诗》,1935年5月。 • 4、现代派经历了从1929年 的《新文艺》到1936年的 《新诗》的历程。
• (二)艺术论的朦胧美: • 朦胧美是艺术形态的审美范 畴,有下列三种形态: • 1.意象繁复; • 2.广泛象征; • 3.知性追求。
• 1、意象繁复是现代派的美学追求,是广泛 借鉴法国象征派、英美意象派和中国古典 诗词所谓“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综合 产物。
• 戴望舒笔下的泪、梦、烟、风,卞之琳笔下的寒 夜、和尚、闲人,陈江帆笔下的灯、巷、街等等, 各各异彩,都表现了诗人刹那间的微妙感受。时 间空间融为一体,以简洁、一瞬求丰富、永恒; 主观客观熔为一炉,意象的客观性随感情内敛, 倾向主观,情感的主观性借意象外化,又倾向客 观,因而迷离倘恍。它不同于浪漫主义的抒情, 也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是现代主义手法的体 现之一。
• 何其芳的《预言》悲叹着“年轻的神”幻 影式地“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迷 惘。
• 2、现代派的孤独是生之迷茫的感 受。
• 每位现代派诗人,都有这种情绪。 • 戴望舒 《单恋者》是孤独的;废名的 《街头》《理发店》用冷静的笔调在 寂寞中感慨人生的迷茫和无常 。 • 现代派的孤独迷惘,是在倾向西方现 代主义的同时,又同中国的禅、道, 唐五代诗词有某些联系,处于古典与 现代之间的徘徊。
• • • • • •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 • • • • •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施蛰存、卞之琳、 梁宗岱、何其芳、孙大雨、 冯至、李广田、金克木、 李金发、冯文炳(废名)、林 庚、侯汝华、徐迟、林徽因、 陈江帆、禾金、番草等。
• 四、现代派的流派特征: • 现代派具有鲜明的流派特征, 其特征为“价值论的病态美和 艺术论的朦胧美”。 • 现代派审美特质在于古典意境 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历 史沉淀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 主义审美倾向的统一。
• 理发店 ——废名 • 理发店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匠人手下的剃刀 想起人类的理解, 画得许多痕迹。 墙上下等的无线电开了, 是灵魂之吐沫。
• 3、现代派最具现代主义色彩,是 现代派异化、丑恶的主题。 • 李金发后期的作品;废名的《北平 街上》、《灯》;孙大雨《自己的 写照》写出了现代人对都市的荒原 感受,是30年代现代主义诗作最典 型的诗章。 • 西方现代派作家作品的主题和创作 方式,都可在现在派诗作中找到翻 版。
• • • • • •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 • • • • •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 3.现代派的发展阶段: 1934年10月至1936年7月 ; 其间,现代派主要作品发表 在卞之琳等人所编的《水星》 和梁宗岱主编的《文艺.诗特 刊》上,把现代派诗潮推向 了新的阶段。
• 4.现代派的成熟阶段: • 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 。 • 1936年,戴望舒约集卞之琳、孙 大雨、梁宗岱、冯至,编辑了大型 诗刊《新诗》(1936年10月至 1937年7月)。五位主编成为现代 派五大领袖 。《新诗》存刊期间 是现代派的成熟阶段。
• (一).价值论的病态美 • 病态美分为三组范畴: • 1.感伤与忧郁; • 2.孤独与迷茫; • 3.异化与丑恶。
• 1、现代派醉心歌吟人生理想的幻 灭和青春病式的伤感,构成忧郁。 • 戴望舒的《雨巷》;何其芳的《预 言》;金克木的《生命》;李广田 的《窗》。这些作品浸透着人生、 青春、爱情的伤感颓唐,受到了西 方颓废派和中国唐五代诗词的影响, 是古典的颓废情调在现在的延伸和 反映。
《预言》
• ——何其芳
• • • • • •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 • • • • •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