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合集下载

感冒的辨证施护

感冒的辨证施护

感冒的辨证施护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较为轻微的表层病症,但若不及时辨证施护,可能会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感冒的辨证施护方法,帮助读者认清感冒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中医方法进行施护。

一、感冒的症状感冒通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但不同的体质和病邪入侵方式,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寒邪感冒型如果感冒是由寒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多为恶寒、畏寒、身体发冷、打喷嚏频繁等。

此时,应采取温补驱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2.风邪感冒型当感冒是由风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此时,应采取祛风散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3.湿邪感冒型湿邪感冒常导致痰多、身体重、舌苔厚腻等症状。

此时,应采取化湿燥湿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4.热邪感冒型感冒由热邪入侵引起时,症状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

此时,应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二、辨证施护方法1.温补驱寒型感冒温补驱寒型感冒适合采取温热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选择一些温性的中药如附子、干姜等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调匀后服用。

同时,保持室温适宜,多穿衣服,避免受凉。

2.祛风散寒型感冒对于祛风散寒型感冒,宜通过中药来辨证施护。

可以选择荆芥、薄荷等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草药煮水喝。

另外,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也有助于治疗。

3.化湿燥湿型感冒化湿燥湿型感冒适合选择化湿的中药进行辨证施护。

苦瓜、茯苓等中草药可以帮助清热化湿。

此外,保持室内环境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加速康复。

4.清热解毒型感冒清热解毒型感冒宜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以使用黄芩、连翘等中草药制成草药煎剂,清热解毒。

此外,饮食清淡,多喝水,有助于排毒。

三、预防感冒的重要性感冒的辨证施护固然重要,但预防感冒同样不可忽视。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1.加强体质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冒的患病风险。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旨在恢复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身体健康。

辨证施护内容包括对病情、病因和病机的全面分析,采取相应的施护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辨证患者辨证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护理人员可以辨认出患者所处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虚实、寒热、表里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不同的施护方法。

虚实辨证施护1.虚证施护:–饮食调理:推荐患者增加营养摄入,多食用补益元气的食物,例如黄芪、养生汤等。

–运动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

2.实证施护:–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摄入。

–中药施护:根据患者的实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泄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环境调理:保持室内通风清爽,避免潮湿和寒冷环境的刺激。

寒热辨证施护1.寒证施护:–保暖措施:提醒患者保持室温适中,加强身体的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温补饮食:推荐患者多食用温性的食物,如姜、肉类等,以提升体温。

–草药施护:使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2.热证施护:–降温措施:提供清凉环境,控制室温,保持通风。

饮食上推荐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藕等。

–中药施护:针对不同的热证类型,选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表里辨证施护1.表证施护:–温补措施:提醒患者多穿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同时饮食上多摄入温性食物,如姜茶、红糖等。

–草药施护:根据患者的表证类型,选择药性辛温的中药进行治疗。

2.里证施护:–清热解毒:针对不同的里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西瓜等。

中医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

中医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

中医辨证施护的名词解释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概念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手段,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医疗护理。

一、辨证施护的概念与特点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独特特色,与西医学的治疗方式有所区别。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手段,以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和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为目标。

它采用以患者的辨证为基础的诊断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平衡和调节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虚实等因素,以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健康。

二、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1. 针对性治疗:中医辨证施护强调要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在中医上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辨证结果,因此同一种疾病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2. 以病因治疗:中医辨证施护认为,人体内的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其中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因此,除了针对症状施治外,还要从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平衡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辨证施护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患者的健康问题。

它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三、中医辨证施护的具体手段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辨证施护的核心手段之一。

通过患者的主诉、舌体、脉搏等各种信息,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辨证结果,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施治方案。

2. 草药疗法:草药疗法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具有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作用,通过用草药来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食疗调养:食疗调养是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可以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通过食疗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因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缺乳)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一、概述(一)概念产后缺乳是以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亦称“缺乳”、“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二)讨论范围凡现代医学的产后缺乳、泌乳过少,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血虚弱和肝郁气滞。

(二)病机总结1.病位:脾、胃、肝,与任冲二脉有关。

2.基本病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脉不畅。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常见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之证。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乳汁甚少,或全无。

或原有乳汁,情志刺激后突然缺乳。

乳房柔软,无胀痛,乳汁清稀;或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

2.病史:产时、产后出血过多,或产后情志不畅,或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

3.相关检查:检查乳房大小,有无红肿、结块、压痛,有无乳头凹陷。

(二)鉴别诊断产后缺乳与乳痈:乳痈即急性乳腺炎,以乳房红肿为主症。

产后缺乳之肝郁气滞证,与乳痈非常相似,二者均可发生于产后,出现乳汁排出不畅,乳房疼痛。

见下表。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虚实:主要根据乳汁、乳房、情绪、舌脉来辨其虚实。

(二)护治原则虚者补之,补气养血;实者疏之,疏肝解郁。

同时佐以通乳。

四、辨证施护(三)证治分类1.气血亏虚症状: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少华,或出现心悸、失眠,舌淡,少苔,脉细弱。

证候分析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增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2.肝郁气滞症状:产后乳汁涩少,或全无,或产后乳汁正常或偏少,伤于情志后乳汁骤减或点滴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痛,食欲不振,或有微热,舌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治法: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加减。

(四)主要护理问题1.乳汁不足与气血不足或肝郁气滞有关。

2.乳房疼痛与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有关。

3.纳差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或肝气郁滞、肝郁乘脾有关。

(五)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分析产后缺乳原因。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在对肺炎的治疗中,中医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炎中医护理的常规措施及其作用。

1. 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药防治肺炎的核心思想之一。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病因病机,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辨证施膳、辨证施药、按摩推拿、针灸等。

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康复速度。

2. 调理情绪肺炎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护理强调稳定情绪,舒缓紧张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芳香疗法、中医经络调理等。

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患者身心的愉悦和康复。

3.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中医护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熏蒸中药,患者可以吸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气息道症状和呼吸困难等。

常用的熏蒸中药有苏叶、桂枝、薄荷等。

4.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为先”,适当的饮食调理对于肺炎的康复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汤等,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士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食疗方案。

5. 按摩推拿中医护理中的按摩推拿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推拿,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循环,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疲劳感,提高患者的身体活力。

6. 呼吸锻炼对于肺炎患者,呼吸锻炼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患者可以通过练习吹气球、深呼吸、慢呼吸等呼吸锻炼方式,增强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7. 中医环境调理中医护士还会对肺炎患者的床铺、空气和环境进行调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空气,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有效防止感染的扩散。

中医护理在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辩证施护

调整阴阳
通过护理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保持身体健康。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合理安排饮食、起居等护理活动,以调和阴阳。
04
中医辩证施护的实践 应用
内科疾病的辩证施护
总结词
针对不同内科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针对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针对消化系统疾病 ,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针对心血管疾病,需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 足睡眠。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关节等,了解病变部位的形态、温度、湿度等。
03
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
因人制宜
01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02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护理 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人群的 需求。
因时制宜
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
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中医辩证施护在国 际市场的传播和应用。
国际化标准和质量认证
建立和完善中医辩证施护的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其在国 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辩证施护的国际化 发展。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了解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息、排泄物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问诊
问寒热
问疼痛
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判断病情的寒热性质。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2、寒湿痹阻型 护理要点: (1)选择朝阳、温暖的病室,避免阴冷潮湿,防 止风寒湿邪入侵,忌卧水泥地、湿地,夏季避 免受凉。注意腰部保暖,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2)饮食宜营养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 物,防止便秘,忌生冷黏腻食物。(3)中药汤剂 宜偏热服。(4)局部可行中药塌渍治疗,注意避 免烫伤皮肤。
三 健康指导:
(6)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功能活动, 加强腰背肌锻炼。行“五点支撑法、三点 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 功能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腰部过度 负重,勿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 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咳嗽、大便时 要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 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2.手术治疗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 常规进行。 3.给药护理:寒湿腰痛者中药宜热 服或温服;湿热腰痛者中药宜温服 或凉服。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或针刺止痛;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 予益气润肠中药口服。
4.饮食护理:饮食营养丰富,忌生 冷,辛辣,滋腻之品。寒湿腰痛者宜 食温性利湿之品;湿热腰痛者宜食清 热疏利之品;肾虚腰痛者宜食补肾活 血散瘀之品。如冬瓜,扁豆,羊肝, 猪肾等。 5.情志护理:做好思想疏导,树立 信心,积极配和治疗护理。
骨科常见三种疾病 中医护理常规
一、痹病的辩证施护 二、项痹病的辩证施护 三、骨蚀的辩证施护
痹 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及下肢坐 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腰腿 痛疾患。西医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 出症、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主要因椎间盘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纤 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证治 准绳》中指出:“腰痛之病,有风,有 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 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四、临证 Nhomakorabea症)施护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施护要点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证候施护要点
风火上扰
风阳上扰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气虚血瘀
气血瘀阻
1.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
脱证
1.头稍垫高,枕头15°-30°为宜,以免气血上逆,加重神昏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4.保持大便通畅
风痰瘀阻
1.病室环境应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及患肢保暖,减少探视
3.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4.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阴闭
1.头稍垫高,枕头15°-30°为宜,以免气血上逆,加重神昏
2.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3.宜食温化痰浊的食物,如南瓜、石花菜等,忌食生冷以防助湿化痰
4.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脉象之变化
血虚头痛
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2.注意加强营养,可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等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4.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肾虚头痛
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2.宜食清淡宜消化之品,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4.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2.加强食补,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的食品,避免过量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带下病)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带下病)

带下病一、概述(一)概念带下病是因湿热、湿毒,或脾虚、肾虚等所致,以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全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讨论范围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生殖器肿瘤等疾病以带下量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味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多与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等因素有关。

(二)病机总结1.病位:阴道、胞宫,与脾、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2.基本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两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3.病理因素:湿。

4.病理性质: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

或久居湿地,涉水淋雨,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湿邪侵袭以致带下病。

三、诊断(一)诊断1.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稠黏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等。

2.脉象:脾阳虚见脉缓弱;肾阳虚见脉沉迟;阴虚夹湿见脉细数;湿热下注见脉濡数;湿毒蕴结见脉滑数。

3.诱发因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产科手术后感染史。

4.相关检查:妇科检查、辅助检查。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辩寒热虚实、辩脉象变化、辩病情轻重。

(二)护治原则带下病以除湿为主的护治原则。

健脾除湿、滋阴升阳、清热散寒、疏肝固肾等方法。

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治湿热与湿毒宜清、宜利。

护理随证随型,在生活起居、情志、用药等方面调护。

(三)证治分类1.脾阳虚证症状: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㿠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证候分析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2.肾阳虚证症状:白带量多,清冷,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

中医护理常见症状及辩证施护——胃痛

中医护理常见症状及辩证施护——胃痛

一、概述(一)概念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讨论范围凡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疾患表现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

(二)病机总结1.病位: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3.病理因素:气滞、血瘀、寒凝、热郁、湿阻、食积。

4.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异,且可相互转化兼夹。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经常性疼痛为特征,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剑突下压痛的体征。

3.发病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史。

4.相关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若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则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胃痛应与真心痛、胁痛、腹痛进行鉴别:其不同点,见下表。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主要根据起病原因、痛势、疼痛加重与缓解因素、口渴情况等进行辨证。

2.辨虚实:主要根据起病、疼痛特点、病程、脉象等进行辨证。

3.辨在气、在血:主要根据病程、疼痛特点、兼症、诱因等进行辨证。

(二)护治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审证求因,辨证施护。

胃痛属实者以祛邪为主,属虚者以扶正为先,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

(三)证治分类1.寒邪客胃➢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饮食停滞➢症状: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得食更甚,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或实。

3.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大便不畅,嗳气、矢气则舒,苔多薄白,脉沉弦。

中医护理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辩证施护 痔

中医护理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辩证施护 痔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 了解患者有无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情况。 ➢ 了解患者便血时是大便表面带鲜血或是便后滴血、喷血,
便血量的多少,有无黏液。便血次数及伴随症状。 ➢ 了解患者排便后有无肿块脱出,询问患者肛门是否有瘙痒
感,是否有肿物嵌顿史。 ➢ 观察痔核的大小、有无脱出、表面是否糜烂或坏死。 ➢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血量多及时报告医师。
四、辨证施护
(二)护治原则
消除痔的原因。内痔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减轻 痛苦,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决定痔的治疗方法和手术 方法;外痔以外治为主,亦可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 在于缓解其症状;混合痔则结合前两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 法。
(三)证治分类
1.内痔 (1)风热肠燥 (2)湿热下注 (3)气滞血瘀 (4)脾虚气陷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合理。
➢ 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少食辛辣、香燥、海腥发 物、刺激性食物及肥腻之品,如肥肉、鱼虾、辣椒、酒等。
➢ 辨证施食。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4.情志护理
➢ 患者因反复便血或疼痛,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 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消 除恐惧心理。
(一)诊断
2.外痔 (1)症状: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2)外痔分类:外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部位,外痔可 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3.混合痔 (1)症状:具有内、外痔的临床表现,可见便血及肛门 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疼痛或异物感,可伴有局部分泌物 或瘙痒。 (2)发病特点: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 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 (3)专科检查肛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 肿物。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得纲领.八纲辨证,就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得资料.根据病位得深浅,病邪得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得强弱等多方面得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得证候。

就是中医学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八纲就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得带有普遍规律得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得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得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得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得关系来说,正气虚得称为虚证,邪气盛得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就是概括性得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得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她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就是八纲中得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得本质。

八纲之间不就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得.而就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就是指在治疗疾病得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得保健方面,进行营养与膳食方面得调护与指导.饮食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得物质基础,就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得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得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得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得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与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得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得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得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得变化而异)。

肺胀【定义】肺胀就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得疾病.【范围】西医学中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精品文档肺胀【定义】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

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

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时间需要间隔2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调护: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

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调护: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

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精品文档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甘、辛辣、过咸食物。

四、痰蒙神窍:神志恍惚,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闭,化痰醒脑。

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调护:1、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温湿度适中,保持安静,以利于病员休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规范用药,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盐水、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备齐抢救物品于床旁,保证仪器使用的有效性。

3、绝对卧床休息,防舌咬伤、防坠床、防压疮,及时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保证气道通畅。

4、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防呛咳、窒息,或禁食,予鼻饲管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

可饮入竹沥以清热化痰,亦可服用苏合香丸,以豁痰开窍醒神。

5、保持大便通畅,勿努责,大便秘结不通者,可服用大黄水或鼻饲清热通便药,必要时灌肠。

五、肺肾气阴两虚:呼吸短浅,动则尤甚,声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面浮肿,手足心热,心悸心慌,舌质黯红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纳肾方药:人参蛤蚧散合八珍汤加减调护:1、病室安静,温度宜略低,空气新鲜湿润,避免烟雾,灰尘及异味刺激,光线适度。

2、病人半卧位或端坐位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予氧气吸入,拍背排痰,减轻心肺负担。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温补脾气、益肾清肺之品,忌发物和酸辣刺激之品,可食入松子、百合、核桃、黑芝麻、木耳、动物肾脏、瘦肉、禽蛋等。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努责,大便干结遵医嘱予缓泻剂或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及下腹10-15分钟。

5、汤药适宜空腹温服。

六、阳虚水乏:浮肿心悸,气短倚息,尿少肢凉,唇绀舌紫苔腻,脉沉虚数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调护:1、病室清洁卫生,温度略高,空气新鲜流通。

2、注意休息,3、饮食宜以低盐、清淡、温补之类:瘦肉、禽蛋、可予山药苡仁健脾利湿,忌食生冷瓜果及其他凉性食物。

4、汤剂宜浓煎温服,应在餐前1-2小时可少量多次服用,以免影响食欲。

5、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皮肤护理;予情志护理,教会自我排解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精品文档咳嗽【定义】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辩证调护】一、风寒束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方药: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

调护:1、病室温暖,空气新鲜,切忌当风受凉。

2、汤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或同时进食热饮,以助微汗。

3、咳甚者,可临时加服杏苏止咳露或止咳合剂10~20ml。

4、饮食适宜辛温、清淡,多食葱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厚味、酸味食品。

可用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10克(去皮尖)捣碎,一起蒸熟食用。

二、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黄,咳时出汗,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剂:桑菊饮加减。

调护:1、病室通风,但恶风时应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者卧床休息,衣被适中,不宜过暖。

2、汤药适宜轻煎温服。

咳嗽剧烈时,选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

干咳痰少质粘难出者,可用梨一只去皮,加川贝10克,冰糖适量蒸服。

3、饮食宜清淡可口,可食用梨、枇杷、萝卜等新鲜水果。

忌食辛辣、烟酒、刺激性食物。

可食枇杷叶粥(鲜枇杷叶15克,粳米适量,煮粥服食),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

三、燥热伤肺: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而无丝,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丝,口干,出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桑杏汤加减。

调护:1、汤药宜轻煎,少量多次服用。

2、痰中带血者,可用小或白茅根煎水代茶饮:干咳无痰或痰少难排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3、饮食宜清凉润肺食品,如蜂蜜、西瓜、罗汉果、菠菜、梨粥、玉竹粥、藕粥等。

忌食辛辣温燥之品,禁烟酒。

4、若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者,以杏苏散为方,饮食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四、外寒内热:壮热咳嗽,痰色白或黄质粘难咯,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治法:散表寒清肺热方药:麻杏石甘汤调护:1、病室保持相对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换气。

2、恶寒者注意保暖;汤药宜温服。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白萝卜粥、梨粥、藕粥、及西瓜以清热化痰。

内伤咳嗽【辩证调护】一、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稠厚成块,色白或黄灰,胃纳不振,神疲乏力。

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护:1、保证休息,避免受凉。

2、汤药适宜温服。

痰多者可临时加服桔梗半夏曲3-5克。

年迈体弱,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帮助排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有利排痰,防止窒息。

3、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宜用健脾化痰之食疗效方,如苡米粥、山药粥等,可常用党参或陈皮15-20克、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以健脾化痰。

避免生冷、辛辣、肥甘味厚等碍胃滞脾之品,禁烟酒。

二、痰热郁肺:咳嗽气喘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舌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调护:1、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

2、汤药适宜饭后稍凉服。

痰多者应注意排痰,可服用竹沥水,川贝粉等以化痰清热,痰中带血者可予鲜茅根15克煎汤送三七粉2-3克,以清肺宁络止血3、老年久病者要防止厥脱证发生,凡痰不易咳出,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心悸、神昏,嗜睡,四肢不温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动火之品,多食枇杷、梨、香蕉、马齿苋、薏苡仁、紫菜等,可食鲜芦根粥(鲜芦根30克再放入粳米100克煮粥)或用川贝母10克,梨1个,煮水顿服;亦可用大萝卜一个500克左右,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50克蜂蜜,用碗盛载,隔水蒸熟食用,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三、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咳时胸胁引痛,甚则痰中带血,性急易怒,烦热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