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医辩证施护56例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14e0f0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4.png)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14-11-29 风声之家1中医如何认识“便秘”?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
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产生原因有许多论述,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
历代医家认为:在水谷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脾主运化,其气上行,小肠“受盛”经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行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
所以,胃的腐熟失常与气失和降,脾的运化失司及清气不升,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均可引起大便异常。
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可引起大便秘结。
历代医书中,对此论述很多:“大便秘结,肾病者也。
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
津液甚,则大便调和。
”“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
然燥结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燥结者。
”以上论述非常重视肾阴亏虚、津液不足、胃气受损等因素。
有关热与寒可致便秘的论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
”“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
”“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此名阳证似阴也。
”而清代医家则提出了便秘与肺燥有关的观点:“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更有医家提出便秘与房事、饮食、七情等均有关的论述:“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
”提出“虫积”、“七情气闭”、“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血液枯”等均可导致便秘,从而更充实了便秘的病因学说。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be4b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6.png)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困难的症状。
中医认为,便秘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肝郁气滞等有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1.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脘腹胀满、口干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水分摄入,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色黑、形状细长、口苦口干、胸胁胀痛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使用一些调气活血的中药,如柴胡、川楝子等。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3.肾阳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补肾壮阳,可使用一些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菟丝子、山茱萸等。
论治:1.茵陈蒿汤:茵陈、蒿子、枳壳各等分,加入适量水煎煮成汤后饮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2.丹参麻黄丸:丹参、麻黄、桂枝、防风、芍药等草药研磨成粉末,配制成丸剂。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便秘。
3.菟丝子膏:菟丝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和水煮熬成糊状。
适用于肾阳虚弱型便秘。
4.艾灸:将艾叶燃烧后,用灰烬熏烤脐部。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5.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内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天枢等。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便秘。
6.推拿按摩: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肠动力和消化液分泌。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尽管上述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便秘症状,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并遵循中医医生的指导。
此外,饮食上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应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高纤维食物、水果和蔬菜,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
便秘(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便秘(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https://img.taocdn.com/s3/m/3ae89d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便秘(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是粪便在肠管内通过缓慢运行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硬结,排出困难,并有痛苦等症状。
中医学称便秘为“大便难”、“秘结”、“脾约”、“阴阳结”等。
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杋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类。
杋能性便秘又分为弛缓型、痉挛型和直肠型,习惯性便秘多属此类型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长期便秘,往往引起肛门疾病,如痔疮肛裂等等,还可以引起全身不适,必须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其病机归纳起来,不外是“燥”和“滞”两类。
“燥”指大肠泽乏,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即无水舟停。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大气为病》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干燥”。
指大肠气机郁滞,传送无力,以致秘结不通。
临床上燥和滞是不能分开的,两者当分虚实。
1.因实而燥:阳盛之体,或过食温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热盛灼阴,或伤寒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无以下润大肠,见大便干结,或湿热下落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
其共同点是因热邪伤阴而肠道失润。
2.因虚而燥:劳倦饮食所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虚之人阴血亏损。
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
下元受损肾阴一亏,肠道失润而便行干槁,以致大便秘结。
津血同源,皆为阴液,故血虚,阴虚便秘,在肠道的表现都为津液不足。
3.因实而滞:因阳明热结,胃家燥实而致腑气不通或忧愁思虑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便秘。
4.因虚而滞:一者为气虛,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脾气虚则推导无力,使粪便当出不能出而成便秘。
二者为阳虚:房劳过度,阳虚体弱,或年老体衰阳气虚衰,阴寒凝结胃肠,致阳气不运,传导失司,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故肠道艰于传送,从而引起便秘。
【类证鉴别】便秘属于肠道病变,其症状虽较单纯,但成因却很复杂。
由于病因病机不同,故临床症状各有差异,当分虚实论治。
社区便秘患者的辩证施护论文
![社区便秘患者的辩证施护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6835e081c758f5f61f67c2.png)
社区便秘患者的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22-01据统计中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25%左右,而多数患者不经辩证,随意选择泻药,不仅长远效果不理想,而且带来不少副作用。
近三年来通过对便秘实行辩证分型后施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便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在40—80岁,且符合下列条件:①3日内自发排便少于1次;②病程半年以上;③可得到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④胃肠均无器质性改变。
其中辩证施护组28例,常规护理组28例。
1.2 辨证分型标准1.2.1 热秘:11例,体实者多见。
素体阳亢或胃肠积热、大肠燥热、肝胆郁热者、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患者。
11例患者均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身热,口干口臭,有的腹胀腹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2.2 气秘:9例,以气滞为主。
9例患者均有生气、情志不和、忧愁、思虑过度病史,另外白领患者久坐少动,老年患者中风、瘫痪、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手术等均可使气机瘀滞,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能下行所致便秘,常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干但排便不力,嗳气频作,脘腹痞闷、胀痛,舌苔白腻,脉炫。
1.2.3 虚秘:6例,分气虚、血虚和阴虚三种。
气虚秘指气虚、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粪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但难以排出,伴气短乏力,一般指肺气虚、脾气虚发生的便秘。
血虚便秘则表现大便秘结、劳倦,产后、病后以及年老体虚气血两亏,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不寐,舌淡,脉沉细。
血虚津液不能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
阴虚便秘则表现大便干结、口干口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
1.2.4 冷秘:2例。
有些便秘的老年人表现四肢不温、喜暖恶寒、腹冷或痛、排便艰涩、面色苍白、腰脊酸冷,这都是由于阳气衰减、阴寒内生,导致阳气不通、肠道传送无力所致的便秘。
舌淡或胖大舌,脉沉细或迟。
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
![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0c65233360cba1aa911da98.png)
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标签:便秘;辨证施护: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 35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便秘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护理(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在每日晨间,早餐后按时排便。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适当食用油脂类食物。
(3)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特别每日晨起空腹饮温水500mL,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
(4)适量运动,避免久卧、久坐。
(5)创造舒适、清洁、安静、隐蔽、无干扰的排便环境。
(6)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忧思郁怒、过度紧张。
(7)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若肛周疾病者便后用五倍子、苦参、花椒煎水坐浴,若肛裂者坐浴后用黄连膏处敷。
(8)重者遵医嘱予通便处理。
(9)观察排便频率、性状、颜色及伴随症状。
(10)虚秘患者避免劳累,忌过度用力排便怒责出现虚脱等并发症,忌用泻剂,可用小量不保留灌肠通便。
2辨证分型便秘有实秘、虚秘之分。
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
虚秘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和阳虚秘。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3辨证施护3.1热秘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施护:(1)饮食宜清淡、凉润,忌食大蒜、辣椒、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可食麻油拌菠菜,每日2次;荸荠空心菜汤;五仁粥(花生、核桃、黑芝麻、杏仁、决明子、绿豆、小米);白菜干腐皮大枣汤等以清热润肠通便。
(2)多饮水,或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饮用。
津液不足者,可用生地,麦冬煎水代茶饮,或饮茅根竹蔗汁、果汁以生津润肠。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4)用泻法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等穴。
3.2气秘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便秘的中医施护
![便秘的中医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ac1b0207bd64783e09122be2.png)
虚 秘【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①观察伴随症状,如有无腹痛,腹胀,头晕,心悸或汗出,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等②气虚病人注意防止因努责而出现虚脱。
③老年病人注意防止出现痛气、虚脱或久蹲起立后跌倒,甚者可诱发中风,胸痹,心痛等发作。
(2)生活起居护理:①气血虚弱或年老虚羸需在床上排便者,除有特别禁忌外,最好采取坐式或酌情抬高床头为宜,以借助重力作用,增强腹内压力,促进排便。
②辨证起居:虚证病人,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充分休息,勿使病人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
(3)饮食护理:辨证施食气虚者,以益气润肠食物为宜,如山药、白薯、白扁豆等;血虚者,宜进食养血润燥食物,如黑芝麻、枸杞、红枣等,可食用松子仁粥;阳虚者,宜进温阳润肠之品,如牛肉、羊肉、韭菜等温性之品,多进热饮、热果汁,可早晚温热食用肉苁蓉粥,以补肾壮阳,润肠通便。
(4)情志护理:对于气秘病人更应加强情志疏导,教会病人采用自我调适情志的方法,如音乐放松法、移情易志法等。
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者可选择风格悠扬沉静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
此外,鼓励家属多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支持,避免不良刺激。
(5)用药护理:辨证施药气阴两虚者,可用西洋参、黄芪、麦冬、沙参泡水代茶饮,以补气养阴,润肠通便;阳虚者,可用吴茱萸500g,加生盐100g炒热熨腹部,以温暖下焦,散寒止痛。
(6)对症处理:①耳穴理籽:虚秘者取脾胃、肾、直肠下段、皮质下等,3日更换1次,2周为1疗程。
②穴位按摩:虚秘者取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
③拔罐:虚秘者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足三里等穴,留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6)对症处理:①耳穴理籽:虚秘者取脾胃、肾、直肠下段、皮质下等,3日更换1次,2周为1疗程。
②穴位按摩:虚秘者取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
③拔罐:虚秘者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足三里等穴,留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健康教育】1.调摄生活,起居有节。
便秘中医辨治
![便秘中医辨治](https://img.taocdn.com/s3/m/ece31263af1ffc4ffe47ace6.png)
案例:王某,男,60岁,干部,2009年2月8日初诊。
患者平素不耐烦劳,近一年大便秘结,解时甚为困难,粪便并不干硬,有后重感,粪阻肛门,不得解出,努挣无力,甚时一次大便,要几次如厕,才能得解。
粪便大多先结后溏,有时粪块很大,亦不坚硬,一次大便,曾经汗出淋漓,似乎得病一番,需得卧床休息。
便前如得肠鸣,连连矢气,或者小便畅利,腹中即觉宽展,大便亦能较为顺利。
几经求治,未见效果,不能吃通便泻下药,否则大便即随之泄泻,不能自控,而泻后又秘结。
平素常自畏寒,饮食喜温。
既往史:既往有患慢性胃炎病史。
面色晦黄,行动迟缓,舌体稍胖,边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涩。
治以补中益气为主,配伍通阳化气,升降气机,亦即虚实兼顾的方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升麻10克,柴胡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枳壳10克,槟榔3克同时使腑气得通,大便得行。
按语: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粪质虽不坚硬,但临厕努挣汗出,排便时间延长,故属便秘。
患者排便时虽有后重感,但无腹痛及下痢赤白脓血,故与痢疾有别。
其便先结后溏,且大便次数不增多,故又与泄泻相异。
患者病程较长,应做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是否有慢性结肠炎。
又因病人有后重感,故应做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以排除痢疾。
辩证分析:.患者平素有胃炎病史,饮食欠佳,后天不足,加之年老而致气虚,结合胃寒喜温,面色晦黄,行动迟缓,舌胖有齿痕,脉细涩,均是一派气虚现象。
另一方面,又是便秘后重,大便先结后溏,特别欲得矢气,欲得小便畅利,此又为湿阻气滞、气迫下陷之证。
综合而论,为虚中有实,与肠道燥实之便秘有别。
观其不能用通便泻下药,亦与一般便秘病情相异,在此应从气虚下陷,而又湿阻气滞的复杂病变处理。
教授心得体会:(1)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
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便秘的中医辩证与护理
![便秘的中医辩证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259563011ca300a6c39026.png)
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粪便干燥艰涩难解而言。
可见于多种疾病。
主要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质干燥难解。
病位在大肠。
本证概分为偏虚、偏实两类。
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有一般护理方法、腹部按摩、灸法、耳穴埋豆、指针疗法等,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须辨虚实,实秘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虚秘则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治。
一、一般护理方法
保持精神愉悦、养成生活规律、加强运动、减轻压力、多喝水、定时排便、肛提肌收缩等。
必要时进行传统的简易通便或灌肠法。
二、腹部按摩
1.用双手掌在腹部做摩法,约1min。
然后在小腹部用单手掌做顺时针揉法,约
100次。
2.用双手掌在患者腰部背部的膀胱经路线上自上而下做推法,约10次。
3.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左手中指叠食指上,置于神阙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双手重叠置于剑突下,向下推止耻骨联合处;时间为每天早餐后30 min左右,持续时间为10 min以上。
三、灸法
艾条灸:主要针对虚秘患者,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cm 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10~15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一般每日灸或隔日灸。
常取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
四、耳穴埋豆
通过耳穴贴压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缓解病人的便秘。
附:以上的中医护理方法治疗便秘有一定的效果,如经多次治疗无效者,须查明原因!!。
便秘的辨证施护
![便秘的辨证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cb7af85c77232f60ddcca124.png)
头晕 、 头疼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 眠 、 体倦 消瘦 、 口干舌燥 、 五心烦 热 、 食不知 味 、 消化不 良 、 小便 频数 。舌 红少津 、
脉象细 数 。 护理 原则 : 滋 阴补 血 、 清 热生津 、 润肠 通便 。
后疲 乏不堪 , 伴有头晕 、 耳呜 、 心悸气短 、 腰酸背疼 、 腹胀 喜 按 、 小便清长、 纳 呆 食 少。苔 厚腻 , 脉 虚 弱
无力 。
1 . 1 津液 不足 型
主证 : 大便秘结 、 结块 或 团 , 便 色褐
黑, 3~ 5天 排便 1次 , 粪 便量 少 , 气 味恶 臭 。患 者 多伴
流 自通 ) 。
方法 治疗 便秘 , 取得 良好效 果 , 现 将便 秘 的辨 证施 护要
点 介绍 如下 。 1 辨 证 分 型 及 护 理 原 则
1 . 3 脾 肾两虚 型 主证 : 粪 蓄 肠 间而 无 便 意 , 或 虽 有
便 意 而怒 挣 乏 力 , 排便十分 困难 , 便 时 汗 出气 短 , 便
方 中应 用木香 , 枳壳 , 桔梗 尤妙 。取一 升一 降一能 通调 之意 。上 中下 三焦 热清 湿化则诸 症 可平 。
( 本 丈校 对 : 李 娟 收稿 日期 : 2 0 I 2—1 2— 0 7 )
便 秘 的辨 证 施 护
刘 海 银 闰 志 茹 郑 俊 杰
关键词: 便秘; 辨证施护; 情志护理
按: 葛根芩连 汤 为邪 热 下利 之 常用 方。 热邪 下利 无 论有 无表证 皆可 应用 。唯 怕苦 寒败 胃特加 干姜 少许 以制之 。 葛根 为君 药 , 能辛凉 解肌 以散 热 , 并可 升发 脾 胃之 气而止利 。黄芩 黄 连 两味 性 寒 清 肠 胃之 热 , 味 苦 可燥 胃肠之 湿。 内热 清 , 邪热 去 , 喘 亦止 。 此患 者 , 舌 淡胖 , 边有齿 痕 , 乃是脾 肾 阳虚 , 湿 热互 结 之象 。三仁 汤照 顾三焦 。宣 上 , 畅中, 渗下 可清 利化 湿 。杏 仁苦 辛 , 开 上 焦 肺 气 。豆 蔻 芳 香 , 醒 脾 可 开 中 焦 。薏 苡仁甘 淡 , 通 利下焦 。
便秘中医辨证治疗
![便秘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246fe9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8.png)
便秘中医辨证治疗
热积秘
治法: 清热润下。
主方: 麻子仁丸。
组方: 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加减: 大便干结难下者,加芒硝、知母; 热积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寒积秘
治法: 温通导下。
主方: 温脾汤。
组方: 大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当归、芒硝。
加减: 腹痛如刺,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 腹部胀满者,加厚朴、枳实。
气滞秘
治法: 行气导滞。
主方: 六磨汤。
组方: 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
加减: 忧郁寡言者,加郁金、合欢皮 (花) ; 急躁易怒者,加当归、决明子。
气虚秘
治法: 益气运脾。
主方: 黄芪汤。
组方: 生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加减: 乏力汗出者,加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柴
胡; 纳呆食积者,可加莱菔子。
血虚秘
治法: 养血润肠。
主方: 润肠丸。
组方: 当归、生地黄、火麻仁、桃仁、枳壳。
加减: 头晕者,加熟地黄、桑椹子、天麻; 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白术。
阴虚秘
治法: 滋阴润燥。
主方: 增液汤。
组方: 玄参、麦冬、生地黄。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杏仁、瓜蒌仁; 口干者,加玉竹、石斛; 烦热少眠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柏子仁。
阳虚秘
治法: 温阳泻浊。
主方: 济川煎。
组方: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加减: 腹中冷痛者,加肉桂、小茴香、木香; 腰膝酸冷者,加肉苁蓉、核桃仁。
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什么窍门
![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什么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52fe59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8.png)
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什么窍门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便秘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些窍门的。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等密切相关。
要准确辨证施治,首先得了解便秘的常见证型。
第一种是热秘。
这通常是由于体内有热邪,灼伤津液,导致肠道干燥。
患者会出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等症状。
舌头往往是红的,舌苔黄燥。
对于热秘,治疗的原则是清热润肠通便。
常用的方剂有麻子仁丸。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梨、香蕉、苦瓜等。
第二种是气秘。
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比如生气、焦虑等,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了肠道的气机。
气秘的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干结,但想排便却排不出来,或者排便后仍有便意,腹中胀痛,嗳气频作。
舌苔薄腻。
治疗气秘,重在顺气导滞。
常用的方剂是六磨汤。
这类患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第三种是冷秘。
多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生,凝滞肠胃所致。
患者的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对于冷秘,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温脾汤。
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
第四种是虚秘。
虚秘又分为气虚秘、血虚秘和阴虚秘、阳虚秘。
气虚秘的患者,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
舌淡苔白。
治疗以益气润肠为主,常用的方剂是黄芪汤。
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血虚秘的患者,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治疗应以养血润燥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润肠丸。
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阴虚秘的患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
便秘患者的辨证施护
![便秘患者的辨证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46899b2a0912a21615792907.png)
2 .气机郁 滞 型 。施 护原 则 : 顺 气 导滞 。护理 措 施 : 情 志不畅 , 肝气 不舒 是致病 原 因 , 故应 调理 气机 , 宣肺 降 气, 水道通 调 。多关 心体 贴患 者 , 了解 其 心理活 动 , 给予 劝导 , 做好 家属 工作 , 避免 不 良刺激 , 保 持 心情舒 畅 。鼓
破, 抓住契 机 , 知难 而上 , 使 中 医 护 理 的 发 展 再 上 一 个 新
台阶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9 — 1 0 )
便 秘 患 者 的辨 证 施 护
温 敏
( 河 南 省 驻 马 店 市 中医 院 , 4 6 3 0 0 0 )
便 秘 是 指 大肠 传 导 失 司 , 导 致 大 便 在 肠 内滞 留过 久, 排便 周期延 长 , 或粪 便 干 结 , 排 出 困难 , 或经 常 便 而
病 因 病 机 及 辨 证 分 型
收而 在身体 各组 织 沉 积 。因 热结 于 内 , 患者易怒 , 故 病 室应保 持 凉爽通 风 , 安静 , 光线柔 和 , 避 免强 光 和噪声 刺 激, 配合针 刺 天枢 、 中脘 、 足三 里等穴 。
便 秘在 临床 上分 为实 、 虚两 大类 型 。 1 .实 证 : 病 因 多 为 阳盛 体 壮 , 平素 过食辛辣 、 烧、
肉及热 汤 , 忌食 生冷 瓜果 。每天 用 热水 泡 脚 2 O ai r n , 热
水 饮用 以清 热通 便 。老 年人 排 便 动 力 不 足 时用 甘 油 等
润滑性 泻药 剂 , 尽 量 不用 石 蜡 油 , 因 石 蜡 油 可 由 肠 壁 吸
会 使患 者失 眠多 梦 、 抑郁 、 易怒、 心 理 障碍等 。我科 根据
谈便秘的辨证施护
![谈便秘的辨证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e95da1ea910ef12d2af9e7f1.png)
表 1 两 组患者 失眠 治疗 的临床 效果 比较
治愈 显 效 有效 无 效
第 2 0 1 3 5 卷 年 第 4 2 期 月 ・ ・ 总 下 治的效果翻 。 而刺激耳穴 的 目的在于 运行 气 血 、调理 阴 阳脏 腑 ,取 皮质 下 、神 实验 组 4 2 1 2 ( 2 8 . 5 7 ) 1 1 ( 2 6 . 1 9 ) 8 ( 1 9 . 0 5 ) 1 1 ( 2 6 . 1 9 ) 3 1 ( 7 3 . 8 1 ) 门、心等穴位有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清郁热 、养心 对照 组 4 1 7 ( 1 7 . 0 7 ) 5 ( 1 2 . 2 0 ) 1 2 ( 2 9 . 2 7 )1 7 ( 4 1 . 4 6 ) 2 4 ( 5 8 . 5 4 ) 阴的效果 [ 6 1 。大 量临床 实践 也证 实 ,耳 穴压 豆在调 节 中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0 . 0 5 2 . 2 两组患者 睡眠改善见效时间 比较 实验组患者睡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改善失眠上有确切效果 。 眠 改善见 效 时 间显 著短 于对 照 组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失眠治疗总有效率 义 ( P < O . 0 5 ) ,见 表2 。 为7 3 . 9 l %,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5 8 . 5 4 %,差异具 有统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改善见效时间比较 【 例( %) 】 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提示 中医护理在改善2 型糖尿病 患者失 眠症 状 ,加 深 睡 眠深 度上 有显 著效 果 。实验 组 实 验组 4 2 1 ( 2 . 3 8 ) 1 6 ( 3 8 . 1 0 ) 2 0 ( 4 7 . 6 2 ) 5 ( 1 1 . 9 0 ) 患者睡眠改善见效 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 对 照组 4 1 o ( o . o o ) 5 ( 1 2 . 2 0 ) 1 6 ( 3 9 . 0 2 ) 2 0 ( 4 8 . 7 8 )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表 明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 注: 与 对照 组 比较 . < 0 . 0 5 3 讨 论 者失 眠 症 状 改善 时 间 ,标本 兼 治 ,见 效迅 速 。另 外 , 2 型糖 尿病 患 者 因 长 期控 制 血 糖 、饮 食 以及 长 时 足底 按压 和耳 穴 压 豆均 为物 理操 作 ,无 副作 用 ,患者 间用 药 治 疗 易 引起 失 眠 ,属 于常 见 生 理 心理 病 症 。2 接受 程度 高 。总 之 ,中医护 理 能够 在较 短 时 间 内改善 型糖 尿病患者发生 睡眠障碍后主要表现为 睡眠时间 患者睡眠 障碍 ,临床效果显著 ,应用 和推 广价值较 短 、质 量 差 、精 神 不 振 、记 忆 力 下 降 、烦 躁 易 怒 等 , 高。 长时 间 的失眠 下不 仅影 响血糖 控 制情 况 ,还 会 因长 期 参考文献 1 】 陆伟 珍. 2型糖 尿病 伴失 眠 症临床 观 察【 J J . 中国 中医 基础 医 学杂 志 , 2 0 1 0 , 1 6 受到失眠的困扰而诱发其他的慢性并发症 ,使患者病 [ ( 7 ) : 6 2 5 — 6 2 6 . 情加重 ,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 的 [ 2 】 中华 医学 会糖 尿 病学 分会 . 中 国 2型糖 尿 病防 治指 南 ( 2 o 1 3年版 ) 【 J 】 . 中国糖 失眠状 况 。 尿病 杂 志 , 2 0 1 4 , 2 2 ( 8 ) : 2 — 4 2 . 3 】 邹运雁. 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效果 比较I J I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传统 中医临床认 为 ,失眠属于 “ 不寐 ”的范 畴 , [ 教育 , 2 0 1 3 , 1 1 ( 5 ) : 1 3 1 - 1 3 2 . 是一种以经常无法正常睡眠为体征的病症。该病部位 【 4 1 杨敏 , 李玲 , 王 佳琪 , 等. 2型糖 尿 病 合并 失 眠 中 医标 实证 型 分 布特 点 及 血 糖 与并 发症 的相 关性 研究 [ J 】 . 陕西 中 医 , 01 2 4 , 3 5 ( 1 2 ) : 1 6 5 2 — 1 6 5 3 . 于脑 部 ,与心 、肝 、脾 等重要 脏 器 密切 相关 ,主要 病 【 5 ] 宗丽春 , 季 向东 . 足 浴 按 摩 治疗 2型 糖 尿 病 失 眠 症 的 疗效 观 察 【 J 1 . 护 理研 机 为 阴阳失衡 、气血 失 和 ,是 由情 志失 常 、饮食 失 常 究, 2 0 1 0 , 2 4 ( 4 ) : 3 2 7 - 3 2 8 . 等引起 的 。 本研究中在常规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足 【 6 ] 陈依静, 郑建芬. 耳穴压豆治疗 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 5 4例f J “Ⅱ 东中医杂 志, 01 2 3 , 3 2 ( 4 ) : 2 6 1 - 2 6 2 . 底按 压 和耳 穴压 豆等 中医护 理 ,主要 目的在于 刺激 足 [ 7 】 苏宁, 张吉 敏 , 倪青. 不 同 中医护 理措 施 对 2型糖 尿病 患者 失 眠的 干预 效 果 底和耳部穴位达到调整脏腑 阴阳的 目的。其中足部穴 比较 [ J ] . 北 京 中医药 , 2 0 0 9 , 2 8 ( 6 ) : 4 4 3 44 4 . 位多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足底按压可有效疏通 ( 本 文编 辑 : 张 文娟 本 文校 对 : 王海燕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1 — 3 0 )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026084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76.png)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临床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扁鹊心书·便秘》载: “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名医杂著》载: “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因此,阴阳气血不足均能造成排便困难。
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便秘的文献,现将中医学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
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脾与胃脾胃同居中焦,脾属阴土,胃为阳土,二者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升一降,有机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腐熟及排泄过程。
薛生白指出: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
”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
脾乃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的源泉。
脾阴可滋养五脏,五脏之津液亦通于脾,故脾阴亏虚与肠道津亏互为影响。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
”脾胃阴阳燥湿相济,若脾湿太过,伤阴,则导致脾运胃纳失常。
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故而出现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脾胃失调症状。
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
肺与大肠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既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又有生理上互相协调。
《血证论》载: “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可见肺之实热、阴虚、宣肃失职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62675cb102de2bd9605883f.png)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目 录
1
便秘的概念与源流
2
1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辨证论治
5
总结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41
(三)、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中医辩证施护56例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但粪质干燥,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症。
本病在临床常见,尤以中老年多见,女性较常见,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较差。
几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护理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0例,年龄27-8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1年。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排便时间延长,3 d 以上排便 1 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气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2 辩证治疗及辩证施护
热秘:①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干口臭伴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剂: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
水煎服。
②气机郁滞欲便不得,胁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绛逆通便。
方剂:六磨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沉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5克,乌药12
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柴胡9克。
水煎服。
若气郁化火者,可加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
辩证施护: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心理护理。
每日晨起饮凉开水或蜂蜜水一杯,润滑肠道,以刺激肠蠕动,平时多饮水有泻热润便的作用。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常食芹菜粥。
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泻药宜偏凉服于清晨空腹效果最佳。
可针刺大肠俞、支沟、合谷、曲池、用泻法。
虚秘: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发白。
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剂:黄芪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
处方:黄芪20克,陈皮10克,党参18克,当归12克,火麻仁3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辩证施护:虚则补之,以滋气血生化之源,气虚便秘应益气润肠通便,血虚便秘应养血润燥通便。
嘱其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营养。
多食益气润肠、养血润燥食物,可给予黄芪粥、山药粥,也可食用黑芝麻仁、胡桃仁、松子仁等研末稍加白蜜每日晨起空腹冲服。
针刺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用补法。
气秘:大便干结,腹中胀满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剂:中成药四磨汤。
辩证施护:理气行滞,绛气通便。
首先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解释和疏导,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情绪稳
定,心情舒畅,指导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生活起居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疏通气血,促进肠道的传导功能,达到排便的目的。
嘱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食辛辣、煎炸之物,宜多食粗纤维,多饮水。
可针刺大肠俞、天枢、中脘、用泻法。
冷秘:大便秘结,难以排出,腹中冷痛,四肢不温。
舌质淡苔白,脉沉涩。
治法:温通开秘。
方剂: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肉桂6克,巴戟天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辩证施护:补益脾肾,温化寒凝。
注意防寒、保暖,增加运动量,以增强体质。
散步、打太极拳,可在增强气血流动的同时,增强肠蠕动。
忌食生冷。
可针刺肾俞、上巨虚、大肠俞等穴,用补法,并可炙神阙、气海穴,以温通下焦。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 72h 以内,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 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好转。
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
4 治疗效果
56例中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
5 体会
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排出困难。
本病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在其他疾病中。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应当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分辨虚实。
如便秘兼有表征,则属表里同病,且辩证时应辨明属寒属热,便秘虽属里实证,实则泻之是基本原则,但应考虑机体状况,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采取标本同治。
中医医家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指出了治疗便秘的重要性。
施护过程中,嘱患者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使便秘加重。
注意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同时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的护理。
我科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和给予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