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医辩证施护56例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14-11-29 风声之家1中医如何认识“便秘”?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
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产生原因有许多论述,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
历代医家认为:在水谷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脾主运化,其气上行,小肠“受盛”经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行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
所以,胃的腐熟失常与气失和降,脾的运化失司及清气不升,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均可引起大便异常。
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可引起大便秘结。
历代医书中,对此论述很多:“大便秘结,肾病者也。
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
津液甚,则大便调和。
”“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
然燥结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燥结者。
”以上论述非常重视肾阴亏虚、津液不足、胃气受损等因素。
有关热与寒可致便秘的论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
”“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
”“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此名阳证似阴也。
”而清代医家则提出了便秘与肺燥有关的观点:“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更有医家提出便秘与房事、饮食、七情等均有关的论述:“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
”提出“虫积”、“七情气闭”、“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血液枯”等均可导致便秘,从而更充实了便秘的病因学说。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困难的症状。
中医认为,便秘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肝郁气滞等有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1.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脘腹胀满、口干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水分摄入,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色黑、形状细长、口苦口干、胸胁胀痛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使用一些调气活血的中药,如柴胡、川楝子等。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3.肾阳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
这种情况下,需要补肾壮阳,可使用一些温补肾阳的中药,如菟丝子、山茱萸等。
论治:1.茵陈蒿汤:茵陈、蒿子、枳壳各等分,加入适量水煎煮成汤后饮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2.丹参麻黄丸:丹参、麻黄、桂枝、防风、芍药等草药研磨成粉末,配制成丸剂。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便秘。
3.菟丝子膏:菟丝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和水煮熬成糊状。
适用于肾阳虚弱型便秘。
4.艾灸:将艾叶燃烧后,用灰烬熏烤脐部。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5.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内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天枢等。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便秘。
6.推拿按摩: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肠动力和消化液分泌。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
尽管上述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便秘症状,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并遵循中医医生的指导。
此外,饮食上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应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高纤维食物、水果和蔬菜,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便秘。
便秘(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便秘(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是粪便在肠管内通过缓慢运行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硬结,排出困难,并有痛苦等症状。
中医学称便秘为“大便难”、“秘结”、“脾约”、“阴阳结”等。
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杋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类。
杋能性便秘又分为弛缓型、痉挛型和直肠型,习惯性便秘多属此类型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长期便秘,往往引起肛门疾病,如痔疮肛裂等等,还可以引起全身不适,必须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其病机归纳起来,不外是“燥”和“滞”两类。
“燥”指大肠泽乏,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即无水舟停。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大气为病》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干燥”。
指大肠气机郁滞,传送无力,以致秘结不通。
临床上燥和滞是不能分开的,两者当分虚实。
1.因实而燥:阳盛之体,或过食温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热盛灼阴,或伤寒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无以下润大肠,见大便干结,或湿热下落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
其共同点是因热邪伤阴而肠道失润。
2.因虚而燥:劳倦饮食所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虚之人阴血亏损。
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
下元受损肾阴一亏,肠道失润而便行干槁,以致大便秘结。
津血同源,皆为阴液,故血虚,阴虚便秘,在肠道的表现都为津液不足。
3.因实而滞:因阳明热结,胃家燥实而致腑气不通或忧愁思虑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便秘。
4.因虚而滞:一者为气虛,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脾气虚则推导无力,使粪便当出不能出而成便秘。
二者为阳虚:房劳过度,阳虚体弱,或年老体衰阳气虚衰,阴寒凝结胃肠,致阳气不运,传导失司,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故肠道艰于传送,从而引起便秘。
【类证鉴别】便秘属于肠道病变,其症状虽较单纯,但成因却很复杂。
由于病因病机不同,故临床症状各有差异,当分虚实论治。
社区便秘患者的辩证施护论文
社区便秘患者的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22-01据统计中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25%左右,而多数患者不经辩证,随意选择泻药,不仅长远效果不理想,而且带来不少副作用。
近三年来通过对便秘实行辩证分型后施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便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在40—80岁,且符合下列条件:①3日内自发排便少于1次;②病程半年以上;③可得到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④胃肠均无器质性改变。
其中辩证施护组28例,常规护理组28例。
1.2 辨证分型标准1.2.1 热秘:11例,体实者多见。
素体阳亢或胃肠积热、大肠燥热、肝胆郁热者、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患者。
11例患者均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身热,口干口臭,有的腹胀腹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2.2 气秘:9例,以气滞为主。
9例患者均有生气、情志不和、忧愁、思虑过度病史,另外白领患者久坐少动,老年患者中风、瘫痪、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手术等均可使气机瘀滞,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能下行所致便秘,常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干但排便不力,嗳气频作,脘腹痞闷、胀痛,舌苔白腻,脉炫。
1.2.3 虚秘:6例,分气虚、血虚和阴虚三种。
气虚秘指气虚、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粪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但难以排出,伴气短乏力,一般指肺气虚、脾气虚发生的便秘。
血虚便秘则表现大便秘结、劳倦,产后、病后以及年老体虚气血两亏,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不寐,舌淡,脉沉细。
血虚津液不能滋润大肠而导致大便排出困难,以致秘结不通。
阴虚便秘则表现大便干结、口干口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
1.2.4 冷秘:2例。
有些便秘的老年人表现四肢不温、喜暖恶寒、腹冷或痛、排便艰涩、面色苍白、腰脊酸冷,这都是由于阳气衰减、阴寒内生,导致阳气不通、肠道传送无力所致的便秘。
舌淡或胖大舌,脉沉细或迟。
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
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标签:便秘;辨证施护: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 35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便秘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护理(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在每日晨间,早餐后按时排便。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适当食用油脂类食物。
(3)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特别每日晨起空腹饮温水500mL,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
(4)适量运动,避免久卧、久坐。
(5)创造舒适、清洁、安静、隐蔽、无干扰的排便环境。
(6)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忧思郁怒、过度紧张。
(7)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若肛周疾病者便后用五倍子、苦参、花椒煎水坐浴,若肛裂者坐浴后用黄连膏处敷。
(8)重者遵医嘱予通便处理。
(9)观察排便频率、性状、颜色及伴随症状。
(10)虚秘患者避免劳累,忌过度用力排便怒责出现虚脱等并发症,忌用泻剂,可用小量不保留灌肠通便。
2辨证分型便秘有实秘、虚秘之分。
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
虚秘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和阳虚秘。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3辨证施护3.1热秘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施护:(1)饮食宜清淡、凉润,忌食大蒜、辣椒、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可食麻油拌菠菜,每日2次;荸荠空心菜汤;五仁粥(花生、核桃、黑芝麻、杏仁、决明子、绿豆、小米);白菜干腐皮大枣汤等以清热润肠通便。
(2)多饮水,或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饮用。
津液不足者,可用生地,麦冬煎水代茶饮,或饮茅根竹蔗汁、果汁以生津润肠。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4)用泻法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等穴。
3.2气秘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便秘的中医施护
虚 秘【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①观察伴随症状,如有无腹痛,腹胀,头晕,心悸或汗出,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等②气虚病人注意防止因努责而出现虚脱。
③老年病人注意防止出现痛气、虚脱或久蹲起立后跌倒,甚者可诱发中风,胸痹,心痛等发作。
(2)生活起居护理:①气血虚弱或年老虚羸需在床上排便者,除有特别禁忌外,最好采取坐式或酌情抬高床头为宜,以借助重力作用,增强腹内压力,促进排便。
②辨证起居:虚证病人,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充分休息,勿使病人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
(3)饮食护理:辨证施食气虚者,以益气润肠食物为宜,如山药、白薯、白扁豆等;血虚者,宜进食养血润燥食物,如黑芝麻、枸杞、红枣等,可食用松子仁粥;阳虚者,宜进温阳润肠之品,如牛肉、羊肉、韭菜等温性之品,多进热饮、热果汁,可早晚温热食用肉苁蓉粥,以补肾壮阳,润肠通便。
(4)情志护理:对于气秘病人更应加强情志疏导,教会病人采用自我调适情志的方法,如音乐放松法、移情易志法等。
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者可选择风格悠扬沉静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
此外,鼓励家属多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支持,避免不良刺激。
(5)用药护理:辨证施药气阴两虚者,可用西洋参、黄芪、麦冬、沙参泡水代茶饮,以补气养阴,润肠通便;阳虚者,可用吴茱萸500g,加生盐100g炒热熨腹部,以温暖下焦,散寒止痛。
(6)对症处理:①耳穴理籽:虚秘者取脾胃、肾、直肠下段、皮质下等,3日更换1次,2周为1疗程。
②穴位按摩:虚秘者取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
③拔罐:虚秘者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足三里等穴,留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6)对症处理:①耳穴理籽:虚秘者取脾胃、肾、直肠下段、皮质下等,3日更换1次,2周为1疗程。
②穴位按摩:虚秘者取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
③拔罐:虚秘者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足三里等穴,留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健康教育】1.调摄生活,起居有节。
便秘中医辨治
案例:王某,男,60岁,干部,2009年2月8日初诊。
患者平素不耐烦劳,近一年大便秘结,解时甚为困难,粪便并不干硬,有后重感,粪阻肛门,不得解出,努挣无力,甚时一次大便,要几次如厕,才能得解。
粪便大多先结后溏,有时粪块很大,亦不坚硬,一次大便,曾经汗出淋漓,似乎得病一番,需得卧床休息。
便前如得肠鸣,连连矢气,或者小便畅利,腹中即觉宽展,大便亦能较为顺利。
几经求治,未见效果,不能吃通便泻下药,否则大便即随之泄泻,不能自控,而泻后又秘结。
平素常自畏寒,饮食喜温。
既往史:既往有患慢性胃炎病史。
面色晦黄,行动迟缓,舌体稍胖,边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涩。
治以补中益气为主,配伍通阳化气,升降气机,亦即虚实兼顾的方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升麻10克,柴胡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枳壳10克,槟榔3克同时使腑气得通,大便得行。
按语: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粪质虽不坚硬,但临厕努挣汗出,排便时间延长,故属便秘。
患者排便时虽有后重感,但无腹痛及下痢赤白脓血,故与痢疾有别。
其便先结后溏,且大便次数不增多,故又与泄泻相异。
患者病程较长,应做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是否有慢性结肠炎。
又因病人有后重感,故应做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以排除痢疾。
辩证分析:.患者平素有胃炎病史,饮食欠佳,后天不足,加之年老而致气虚,结合胃寒喜温,面色晦黄,行动迟缓,舌胖有齿痕,脉细涩,均是一派气虚现象。
另一方面,又是便秘后重,大便先结后溏,特别欲得矢气,欲得小便畅利,此又为湿阻气滞、气迫下陷之证。
综合而论,为虚中有实,与肠道燥实之便秘有别。
观其不能用通便泻下药,亦与一般便秘病情相异,在此应从气虚下陷,而又湿阻气滞的复杂病变处理。
教授心得体会:(1)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
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便秘的中医辩证与护理
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粪便干燥艰涩难解而言。
可见于多种疾病。
主要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质干燥难解。
病位在大肠。
本证概分为偏虚、偏实两类。
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有一般护理方法、腹部按摩、灸法、耳穴埋豆、指针疗法等,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须辨虚实,实秘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虚秘则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治。
一、一般护理方法
保持精神愉悦、养成生活规律、加强运动、减轻压力、多喝水、定时排便、肛提肌收缩等。
必要时进行传统的简易通便或灌肠法。
二、腹部按摩
1.用双手掌在腹部做摩法,约1min。
然后在小腹部用单手掌做顺时针揉法,约
100次。
2.用双手掌在患者腰部背部的膀胱经路线上自上而下做推法,约10次。
3.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左手中指叠食指上,置于神阙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双手重叠置于剑突下,向下推止耻骨联合处;时间为每天早餐后30 min左右,持续时间为10 min以上。
三、灸法
艾条灸:主要针对虚秘患者,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cm 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10~15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一般每日灸或隔日灸。
常取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
四、耳穴埋豆
通过耳穴贴压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缓解病人的便秘。
附:以上的中医护理方法治疗便秘有一定的效果,如经多次治疗无效者,须查明原因!!。
便秘的辨证施护
头晕 、 头疼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 眠 、 体倦 消瘦 、 口干舌燥 、 五心烦 热 、 食不知 味 、 消化不 良 、 小便 频数 。舌 红少津 、
脉象细 数 。 护理 原则 : 滋 阴补 血 、 清 热生津 、 润肠 通便 。
后疲 乏不堪 , 伴有头晕 、 耳呜 、 心悸气短 、 腰酸背疼 、 腹胀 喜 按 、 小便清长、 纳 呆 食 少。苔 厚腻 , 脉 虚 弱
无力 。
1 . 1 津液 不足 型
主证 : 大便秘结 、 结块 或 团 , 便 色褐
黑, 3~ 5天 排便 1次 , 粪 便量 少 , 气 味恶 臭 。患 者 多伴
流 自通 ) 。
方法 治疗 便秘 , 取得 良好效 果 , 现 将便 秘 的辨 证施 护要
点 介绍 如下 。 1 辨 证 分 型 及 护 理 原 则
1 . 3 脾 肾两虚 型 主证 : 粪 蓄 肠 间而 无 便 意 , 或 虽 有
便 意 而怒 挣 乏 力 , 排便十分 困难 , 便 时 汗 出气 短 , 便
方 中应 用木香 , 枳壳 , 桔梗 尤妙 。取一 升一 降一能 通调 之意 。上 中下 三焦 热清 湿化则诸 症 可平 。
( 本 丈校 对 : 李 娟 收稿 日期 : 2 0 I 2—1 2— 0 7 )
便 秘 的辨 证 施 护
刘 海 银 闰 志 茹 郑 俊 杰
关键词: 便秘; 辨证施护; 情志护理
按: 葛根芩连 汤 为邪 热 下利 之 常用 方。 热邪 下利 无 论有 无表证 皆可 应用 。唯 怕苦 寒败 胃特加 干姜 少许 以制之 。 葛根 为君 药 , 能辛凉 解肌 以散 热 , 并可 升发 脾 胃之 气而止利 。黄芩 黄 连 两味 性 寒 清 肠 胃之 热 , 味 苦 可燥 胃肠之 湿。 内热 清 , 邪热 去 , 喘 亦止 。 此患 者 , 舌 淡胖 , 边有齿 痕 , 乃是脾 肾 阳虚 , 湿 热互 结 之象 。三仁 汤照 顾三焦 。宣 上 , 畅中, 渗下 可清 利化 湿 。杏 仁苦 辛 , 开 上 焦 肺 气 。豆 蔻 芳 香 , 醒 脾 可 开 中 焦 。薏 苡仁甘 淡 , 通 利下焦 。
便秘中医辨证治疗
便秘中医辨证治疗
热积秘
治法: 清热润下。
主方: 麻子仁丸。
组方: 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加减: 大便干结难下者,加芒硝、知母; 热积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寒积秘
治法: 温通导下。
主方: 温脾汤。
组方: 大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当归、芒硝。
加减: 腹痛如刺,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 腹部胀满者,加厚朴、枳实。
气滞秘
治法: 行气导滞。
主方: 六磨汤。
组方: 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
加减: 忧郁寡言者,加郁金、合欢皮 (花) ; 急躁易怒者,加当归、决明子。
气虚秘
治法: 益气运脾。
主方: 黄芪汤。
组方: 生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加减: 乏力汗出者,加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柴
胡; 纳呆食积者,可加莱菔子。
血虚秘
治法: 养血润肠。
主方: 润肠丸。
组方: 当归、生地黄、火麻仁、桃仁、枳壳。
加减: 头晕者,加熟地黄、桑椹子、天麻; 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白术。
阴虚秘
治法: 滋阴润燥。
主方: 增液汤。
组方: 玄参、麦冬、生地黄。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杏仁、瓜蒌仁; 口干者,加玉竹、石斛; 烦热少眠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柏子仁。
阳虚秘
治法: 温阳泻浊。
主方: 济川煎。
组方: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加减: 腹中冷痛者,加肉桂、小茴香、木香; 腰膝酸冷者,加肉苁蓉、核桃仁。
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什么窍门
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什么窍门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便秘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些窍门的。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等密切相关。
要准确辨证施治,首先得了解便秘的常见证型。
第一种是热秘。
这通常是由于体内有热邪,灼伤津液,导致肠道干燥。
患者会出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等症状。
舌头往往是红的,舌苔黄燥。
对于热秘,治疗的原则是清热润肠通便。
常用的方剂有麻子仁丸。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梨、香蕉、苦瓜等。
第二种是气秘。
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比如生气、焦虑等,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了肠道的气机。
气秘的表现为大便干结或不干结,但想排便却排不出来,或者排便后仍有便意,腹中胀痛,嗳气频作。
舌苔薄腻。
治疗气秘,重在顺气导滞。
常用的方剂是六磨汤。
这类患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第三种是冷秘。
多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生,凝滞肠胃所致。
患者的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对于冷秘,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温脾汤。
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
第四种是虚秘。
虚秘又分为气虚秘、血虚秘和阴虚秘、阳虚秘。
气虚秘的患者,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
舌淡苔白。
治疗以益气润肠为主,常用的方剂是黄芪汤。
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血虚秘的患者,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治疗应以养血润燥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润肠丸。
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阴虚秘的患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
便秘患者的辨证施护
2 .气机郁 滞 型 。施 护原 则 : 顺 气 导滞 。护理 措 施 : 情 志不畅 , 肝气 不舒 是致病 原 因 , 故应 调理 气机 , 宣肺 降 气, 水道通 调 。多关 心体 贴患 者 , 了解 其 心理活 动 , 给予 劝导 , 做好 家属 工作 , 避免 不 良刺激 , 保 持 心情舒 畅 。鼓
破, 抓住契 机 , 知难 而上 , 使 中 医 护 理 的 发 展 再 上 一 个 新
台阶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9 — 1 0 )
便 秘 患 者 的辨 证 施 护
温 敏
( 河 南 省 驻 马 店 市 中医 院 , 4 6 3 0 0 0 )
便 秘 是 指 大肠 传 导 失 司 , 导 致 大 便 在 肠 内滞 留过 久, 排便 周期延 长 , 或粪 便 干 结 , 排 出 困难 , 或经 常 便 而
病 因 病 机 及 辨 证 分 型
收而 在身体 各组 织 沉 积 。因 热结 于 内 , 患者易怒 , 故 病 室应保 持 凉爽通 风 , 安静 , 光线柔 和 , 避 免强 光 和噪声 刺 激, 配合针 刺 天枢 、 中脘 、 足三 里等穴 。
便 秘在 临床 上分 为实 、 虚两 大类 型 。 1 .实 证 : 病 因 多 为 阳盛 体 壮 , 平素 过食辛辣 、 烧、
肉及热 汤 , 忌食 生冷 瓜果 。每天 用 热水 泡 脚 2 O ai r n , 热
水 饮用 以清 热通 便 。老 年人 排 便 动 力 不 足 时用 甘 油 等
润滑性 泻药 剂 , 尽 量 不用 石 蜡 油 , 因 石 蜡 油 可 由 肠 壁 吸
会 使患 者失 眠多 梦 、 抑郁 、 易怒、 心 理 障碍等 。我科 根据
谈便秘的辨证施护
表 1 两 组患者 失眠 治疗 的临床 效果 比较
治愈 显 效 有效 无 效
第 2 0 1 3 5 卷 年 第 4 2 期 月 ・ ・ 总 下 治的效果翻 。 而刺激耳穴 的 目的在于 运行 气 血 、调理 阴 阳脏 腑 ,取 皮质 下 、神 实验 组 4 2 1 2 ( 2 8 . 5 7 ) 1 1 ( 2 6 . 1 9 ) 8 ( 1 9 . 0 5 ) 1 1 ( 2 6 . 1 9 ) 3 1 ( 7 3 . 8 1 ) 门、心等穴位有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清郁热 、养心 对照 组 4 1 7 ( 1 7 . 0 7 ) 5 ( 1 2 . 2 0 ) 1 2 ( 2 9 . 2 7 )1 7 ( 4 1 . 4 6 ) 2 4 ( 5 8 . 5 4 ) 阴的效果 [ 6 1 。大 量临床 实践 也证 实 ,耳 穴压 豆在调 节 中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0 . 0 5 2 . 2 两组患者 睡眠改善见效时间 比较 实验组患者睡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改善失眠上有确切效果 。 眠 改善见 效 时 间显 著短 于对 照 组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失眠治疗总有效率 义 ( P < O . 0 5 ) ,见 表2 。 为7 3 . 9 l %,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5 8 . 5 4 %,差异具 有统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改善见效时间比较 【 例( %) 】 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提示 中医护理在改善2 型糖尿病 患者失 眠症 状 ,加 深 睡 眠深 度上 有显 著效 果 。实验 组 实 验组 4 2 1 ( 2 . 3 8 ) 1 6 ( 3 8 . 1 0 ) 2 0 ( 4 7 . 6 2 ) 5 ( 1 1 . 9 0 ) 患者睡眠改善见效 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 对 照组 4 1 o ( o . o o ) 5 ( 1 2 . 2 0 ) 1 6 ( 3 9 . 0 2 ) 2 0 ( 4 8 . 7 8 )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表 明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 注: 与 对照 组 比较 . < 0 . 0 5 3 讨 论 者失 眠 症 状 改善 时 间 ,标本 兼 治 ,见 效迅 速 。另 外 , 2 型糖 尿病 患 者 因 长 期控 制 血 糖 、饮 食 以及 长 时 足底 按压 和耳 穴 压 豆均 为物 理操 作 ,无 副作 用 ,患者 间用 药 治 疗 易 引起 失 眠 ,属 于常 见 生 理 心理 病 症 。2 接受 程度 高 。总 之 ,中医护 理 能够 在较 短 时 间 内改善 型糖 尿病患者发生 睡眠障碍后主要表现为 睡眠时间 患者睡眠 障碍 ,临床效果显著 ,应用 和推 广价值较 短 、质 量 差 、精 神 不 振 、记 忆 力 下 降 、烦 躁 易 怒 等 , 高。 长时 间 的失眠 下不 仅影 响血糖 控 制情 况 ,还 会 因长 期 参考文献 1 】 陆伟 珍. 2型糖 尿病 伴失 眠 症临床 观 察【 J J . 中国 中医 基础 医 学杂 志 , 2 0 1 0 , 1 6 受到失眠的困扰而诱发其他的慢性并发症 ,使患者病 [ ( 7 ) : 6 2 5 — 6 2 6 . 情加重 ,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 的 [ 2 】 中华 医学 会糖 尿 病学 分会 . 中 国 2型糖 尿 病防 治指 南 ( 2 o 1 3年版 ) 【 J 】 . 中国糖 失眠状 况 。 尿病 杂 志 , 2 0 1 4 , 2 2 ( 8 ) : 2 — 4 2 . 3 】 邹运雁. 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效果 比较I J I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传统 中医临床认 为 ,失眠属于 “ 不寐 ”的范 畴 , [ 教育 , 2 0 1 3 , 1 1 ( 5 ) : 1 3 1 - 1 3 2 . 是一种以经常无法正常睡眠为体征的病症。该病部位 【 4 1 杨敏 , 李玲 , 王 佳琪 , 等. 2型糖 尿 病 合并 失 眠 中 医标 实证 型 分 布特 点 及 血 糖 与并 发症 的相 关性 研究 [ J 】 . 陕西 中 医 , 01 2 4 , 3 5 ( 1 2 ) : 1 6 5 2 — 1 6 5 3 . 于脑 部 ,与心 、肝 、脾 等重要 脏 器 密切 相关 ,主要 病 【 5 ] 宗丽春 , 季 向东 . 足 浴 按 摩 治疗 2型 糖 尿 病 失 眠 症 的 疗效 观 察 【 J 1 . 护 理研 机 为 阴阳失衡 、气血 失 和 ,是 由情 志失 常 、饮食 失 常 究, 2 0 1 0 , 2 4 ( 4 ) : 3 2 7 - 3 2 8 . 等引起 的 。 本研究中在常规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足 【 6 ] 陈依静, 郑建芬. 耳穴压豆治疗 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 5 4例f J “Ⅱ 东中医杂 志, 01 2 3 , 3 2 ( 4 ) : 2 6 1 - 2 6 2 . 底按 压 和耳 穴压 豆等 中医护 理 ,主要 目的在于 刺激 足 [ 7 】 苏宁, 张吉 敏 , 倪青. 不 同 中医护 理措 施 对 2型糖 尿病 患者 失 眠的 干预 效 果 底和耳部穴位达到调整脏腑 阴阳的 目的。其中足部穴 比较 [ J ] . 北 京 中医药 , 2 0 0 9 , 2 8 ( 6 ) : 4 4 3 44 4 . 位多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足底按压可有效疏通 ( 本 文编 辑 : 张 文娟 本 文校 对 : 王海燕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1 — 3 0 )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临床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扁鹊心书·便秘》载: “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名医杂著》载: “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因此,阴阳气血不足均能造成排便困难。
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便秘的文献,现将中医学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
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脾与胃脾胃同居中焦,脾属阴土,胃为阳土,二者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升一降,有机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腐熟及排泄过程。
薛生白指出: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
”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
脾乃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的源泉。
脾阴可滋养五脏,五脏之津液亦通于脾,故脾阴亏虚与肠道津亏互为影响。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
”脾胃阴阳燥湿相济,若脾湿太过,伤阴,则导致脾运胃纳失常。
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故而出现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脾胃失调症状。
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
肺与大肠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既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又有生理上互相协调。
《血证论》载: “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可见肺之实热、阴虚、宣肃失职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目 录
1
便秘的概念与源流
2
1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辨证论治
5
总结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41
(三)、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中医辩证施护56例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但粪质干燥,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症。
本病在临床常见,尤以中老年多见,女性较常见,目前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较差。
几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护理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0例,年龄27-8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1年。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排便时间延长,3 d 以上排便 1 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气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2 辩证治疗及辩证施护
热秘:①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干口臭伴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剂: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
水煎服。
②气机郁滞欲便不得,胁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绛逆通便。
方剂:六磨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沉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5克,乌药12
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柴胡9克。
水煎服。
若气郁化火者,可加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
辩证施护: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心理护理。
每日晨起饮凉开水或蜂蜜水一杯,润滑肠道,以刺激肠蠕动,平时多饮水有泻热润便的作用。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常食芹菜粥。
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泻药宜偏凉服于清晨空腹效果最佳。
可针刺大肠俞、支沟、合谷、曲池、用泻法。
虚秘: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发白。
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剂:黄芪汤(尤在泾《金匮翼》)加减。
处方:黄芪20克,陈皮10克,党参18克,当归12克,火麻仁3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辩证施护:虚则补之,以滋气血生化之源,气虚便秘应益气润肠通便,血虚便秘应养血润燥通便。
嘱其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营养。
多食益气润肠、养血润燥食物,可给予黄芪粥、山药粥,也可食用黑芝麻仁、胡桃仁、松子仁等研末稍加白蜜每日晨起空腹冲服。
针刺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用补法。
气秘:大便干结,腹中胀满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剂:中成药四磨汤。
辩证施护:理气行滞,绛气通便。
首先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解释和疏导,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情绪稳
定,心情舒畅,指导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生活起居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疏通气血,促进肠道的传导功能,达到排便的目的。
嘱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食辛辣、煎炸之物,宜多食粗纤维,多饮水。
可针刺大肠俞、天枢、中脘、用泻法。
冷秘:大便秘结,难以排出,腹中冷痛,四肢不温。
舌质淡苔白,脉沉涩。
治法:温通开秘。
方剂: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肉桂6克,巴戟天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辩证施护:补益脾肾,温化寒凝。
注意防寒、保暖,增加运动量,以增强体质。
散步、打太极拳,可在增强气血流动的同时,增强肠蠕动。
忌食生冷。
可针刺肾俞、上巨虚、大肠俞等穴,用补法,并可炙神阙、气海穴,以温通下焦。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 72h 以内,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 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好转。
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
4 治疗效果
56例中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3%。
5 体会
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排出困难。
本病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在其他疾病中。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应当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分辨虚实。
如便秘兼有表征,则属表里同病,且辩证时应辨明属寒属热,便秘虽属里实证,实则泻之是基本原则,但应考虑机体状况,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采取标本同治。
中医医家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指出了治疗便秘的重要性。
施护过程中,嘱患者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使便秘加重。
注意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同时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的护理。
我科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和给予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