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5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4、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二则_湘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二则_湘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二则_湘教版课题22 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朗读、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4、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用具幻灯片、挂图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教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一)自学: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二)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1、观察。

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个性见解:景导入,让孩子们能更加深刻的体会故事中的旅行人错在哪里。

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1、解题。

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

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3、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读课文,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并在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故事中道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道理的深刻理解。

2. 创造性地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剪刀、彩纸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

2.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故事理解(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道理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即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四、实践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运用故事道理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刻舟求剑》的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经历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道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六、课堂活动(10分钟)活动名称:角色扮演活动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刻舟人、剑、船家等。

2. 学生根据角色特点,设计台词和动作。

3.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七、小组讨论(10分钟)活动名称:探讨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故事道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南辕北辙的教案(3篇)

南辕北辙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成语“南辕北辙”,让学生思考其含义。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2. 学生阅读故事,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2)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3)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讲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南辕北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2.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成语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成语的含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

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含有“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教学目标:1. 理解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含义,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__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21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课文只有53个字,虽文字浅显但蕴含了一个大的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在课文的引入中通过对学生已积累的寓言故事的回忆,将已有的知识唤醒,强调用看注释、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同时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两篇古文《滥竽充数》和《狐假虎威》,对这种纯文言文体裁的__并不是太陌生。

2.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诵读__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__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3.在教学中应运用看注释,观插图,,找资料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来进行故事道理的现实生活映射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刻舟求剑教案(精选12篇)

刻舟求剑教案(精选12篇)

•••••••••••••••••刻舟求剑教案刻舟求剑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刻舟求剑教案篇1师:这两位学读得很好。

我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问题不懂,用笔画下来,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生:我不懂“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生:什么是“船舷?”生:老师,宝剑掉进江中,那个人为什么不快捞,而在船舷上刻记号呢?师:这位小朋友真能干?还有疑问吗?生:这个人把宝剑捞上来了吗?为什么?师:你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关键的问题。

大家还有疑问吗?(生无语)师: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决。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自读课文后,组内讨论,找出答案。

(自由朗读,讨论后举手)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说什么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边。

生:船舷就是船两侧的边,(在挂图中指出船舷),这就是船舷。

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宝剑掉到江里,那个人不赶快捞,而是在船舷上刻记号呢?”(讨论回答)生:我想是那个人把捞宝剑的办法想好了。

师:那他的办法是什么?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记号,等船靠了岸,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把宝剑捞上来。

师:对了,这就是他不着急捞宝剑的原因。

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老师,我想这个人说话的语气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

我想试读一下。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自然段)师:他读得怎样?生:语气读不够强烈。

师:同学们先把三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师:我发现这两名小朋友读得不错,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摘要:教学目标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3)齐课题讲讲南辕北辙面上思,()推荐学生表演学生评价教学目标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朗课背诵课重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难难是学生对那剑人错哪里理教学步骤课()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学们你们成语故事吗?谁能给讲成语故事?每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道理所以多成语故事是很有处今天我们起学习成语故事《刻舟剑》(板)(二)初课整体感知.请学生用以前学方法课要借助拼音准并记住每生音课标明然段.检、认生卡片检音识记效;指名分段朗课检初效考回答课讲是什么人?他什么候做了什么事?(人坐船江船上刻记寻宝剑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主要容(三)逐段课理课容.段(提问)()课讲是什么?()他什么候做了什么事?(人坐船江船上刻记寻宝剑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主要容(3)结合看图理下面词语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装束理从前指是古候思观察坐船人挂腰里剑鞘想不心宝剑到江里了情景.学习二然段()学生由然段提问这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段主要思)那人指谁?(引导系上下理词义)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思?从哪儿看出他儿也不着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刀刻了记系起体会儿也不着急思并看图理船舷和记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人心情朗这段3.三段让学生弄清这段主要讲容然再逐句理()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捞吧赶快捞吧)理这句话表达思()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理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出催促语气和急切心情.学四段(重段)()朗四段先把那人不慌不忙说话语气出朗理这词语思()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3)准能把宝剑捞上是什么思?(定能把宝剑捞上表示很有把握)()这人准能把宝剑捞上吗?什么?使学生分析理到这剑是从正行驶船上到江里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记就随着船移动这记就失了作用所以船靠岸从船上刻记地方跳下是不可能捞到(5)想想这人错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正确方法) 5.讨论理成语含义领悟其道理()刻舟剑是什么思?()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四)朗全二课教学目标.学会课、宝、剑、急、、慌、指、靠8生和由生组成词语.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3.朗课背诵课重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难难是学生对那剑人错哪里理教学步骤()分析识记形指导写宝、剑、指这三生都是由熟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熟独立认识形是球部分以下几要做重指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头是忙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二笔不出头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半(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三)朗课指导背诵.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有人干什么不心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那人先怎样?说了什么?.再思考题背诵背熟段再背下段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四)板设计三课、教学要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生;理由生组成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理课容楚国却离楚国越越远原因从而明白故事所蕴涵道理二、重难掌握生音、形、义;朗课理课容明白剑人和楚国人想法与做法错哪里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生卡片四、教学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学们我们刚《刻舟剑》故事认识了固执己见、不知变化寻剑人今天我们再认识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坐车人(板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马车图释题()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两根直木或曲木)()什么是辙?(车轮轧痕迹)(3)齐课题讲讲南辕北辙面上思(二)识扫清障碍由课圈出生新词用己喜欢方法记生工具或系上下理词语检反馈()认生词语重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右上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把式、盘缠思()和桌赛看谁得准确流利(三)探究疑感情接下让我们走进这故事先了故事结请学们齐然段指名质疑完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人什么离楚国越越远了?这人会到达楚国吗?) 3带着这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人物故事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朋友)朋友是怎么劝?坐车人又是怎么说?再回头课画出相关句子分组合作学习组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朋友对话由选择想表现角色体会人物当心情5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车夫是把式朋友()说那你哪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盘缠多()重指导次劝告朋友说这句话是什么思?假如老师就是那坐车人谁愿当我老师劝劝我?(师生评)坐车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评评)()理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语气词(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信、得、固执)(3)伙伴分角色出括里提示语气()推荐学生表演学生评价(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现谁谈谈这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什么?假如坐车人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3如你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助他?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方向如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看到己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行应该想办法助他亡羊补牢晚(五)课外集巩固升华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改进、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内容。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注和思考。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举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改进。

2.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故事的寓意和成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背后寓意深入理解。

(2)学生对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意义。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刻舟求剑》的故事。

(2)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探讨故事的寓意和成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和成语意义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2. 学生运用“刻舟求剑”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理解成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刻舟求剑》故事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成语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024年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简介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是千年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感受成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

本教案以2024年为时间背景,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五个成语故事,分别为:《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和《杯弓蛇影》。

每个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包括:成语解释、成语来源、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思想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语故事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成语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共分为五个课时,每个课时对应一个成语故事。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刻舟求剑》第2课时:《守株待兔》第3课时:《掩耳盗铃》第4课时:《亡羊补牢》第5课时:《杯弓蛇影》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难点: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以及对成语背后道理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故事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成语故事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齐读课题)1、解题:认识“辕、辙”。

师: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

“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车夫。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回答。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师:从这一句,你知道了坐车人是个怎样的人?(很固执。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讲述这个故事,并在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舟”“坠”“求”等。

2、难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

例如:展示一张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们猜猜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字词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舟”(船)、“坠”(掉落)、“求”(寻找)等。

(2)结合字词,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4、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分组讨论:这个人为什么找不到剑?引导学生从剑的位置已经改变,而这个人却还按照原来的记号去找剑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5、揭示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凭主观想法去做事情。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刻舟求剑”的人或事。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没有按照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剑?(2)介绍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让学生课后阅读。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字词、故事内容和道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

8、布置作业(1)把“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

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

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生:好!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

(笔画多和易错的)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

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

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刻舟求剑”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刻舟求剑”的寓意。

(2)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刻舟求剑”寓意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境,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
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
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
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

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
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

(自评互评)(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