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
★ “五到位”: 2010年
以“五到位”建设为重点,推进乡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 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的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到位; 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到位; 三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到位;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到位; 五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落实到位。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十项制度”:2013年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培训 主讲:袁忠玉
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严格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
• 为了巩固多年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取得的工作 成果,2013年1月28日,省政府下发了《进一步 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 〔2013〕20号),对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 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 级落实责任,对每一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形 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 体系。
• (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紧急 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3 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 (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 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 (5)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 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 预报和预警。
•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 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制度

范文:_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制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制度一、全县主要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全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等突变型和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缓变型灾害。

经过多年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截止年6月底,全县共查明仍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39处,灾害类型均为崩塌、滑坡。

其隐患点、危险点主要分布在的山、、及其它废弃塘口,的北坡,乡的山、,镇山以及乡、乡的水库开采关闭塘口。

其中的山、、以及北坡共4处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及范围我县地质灾害虽然大多数类型属小型,但部分地段靠近居民区和在景区范围内,对附近居民和游客造成安全威胁。

北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紧靠公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段交通安全构成影响。

三、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是突发性强的地质灾害灾种,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重点防治地区一是的山北坡、东坡,北坡,北坡、北坡共4处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灾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直接受威胁人数为290人,潜在经济损失800万元,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尤其是北坡地灾隐患点险情还特别严重,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会同人民政府对景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期进行监测,落实防灾责任人,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北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县交通运输局要配合人民政府做好安全第 2 页共 6 页防护设施建设定期进行监测工作。

山周边地区废弃或在采的采石塘口,南坡,山南侧,山西北侧等地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涉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巡查工作,建立档案,公布于众,加强宣传,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群测群防责任制,将监测、预防措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2024年地质灾害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地质灾害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地质灾害实施方案范文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2024年地质灾害实施方案的范文,供参考:一、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管理,促进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技术支持,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提高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工作重点1.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继续改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2)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监测与预警。

(3)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提高预测精度和准确性。

2.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管理(1)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提升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风险区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非法建设和违规开发,减少灾害隐患。

(3)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安全用地和防灾减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抗灾能力。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1)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投入力度,修建和维护地质灾害预防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2)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实时信息和紧急救援指导。

(3)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4.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1)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提升应急救援力量和能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3)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做好伤员救治、安置避难人员和资产损失核算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各地区制定实施方案。

3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3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 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 级落实责任,对每一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形 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 体系。 群测群防网络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十项制度”:2013年
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 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的安排 部署,在系统分析、总结2003年以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工作取得经验教训基础上,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制度、应 急预案制度、监测员管理制度、“两卡”发放制度、巡查 监测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宣传培 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经费补助制度等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十项制度”,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 严栺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谁诱发,谁负责
• 人为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企事业单位要主劢接受当地 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认真落实地 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 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
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 (2)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在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防灾责 任制。 • (3)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 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组织日常应急演练,建立各项防灾制度。 • (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 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8•【字号】市政发[2012]61号•【施行日期】201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12〕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近两年汛期持续强降雨和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致使境内地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增加。

截至2011年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加至566处,威胁5898户244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基本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初步建立起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使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

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4•【字号】宁政发[2012]75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2〕7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切实提高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我区在构造上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华北地台的结合部位,新构造运动活跃,地质环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数量多、险情重、危害大、治理难,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等因素影响,全区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为核心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一)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

1.加强调查评价工作。

以县为单元在全区范围全面开展山洪、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和质量。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 “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嵊州市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  “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嵊州市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嵊州市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作者:金国勇张茹英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第12期嵊州市国土资源局金国勇张茹英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嵊州市紧紧围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目标,对照要求,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嵊州市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1406 25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8.6%。

至2014年9月,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5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近几年来,嵊州市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切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行政责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治理和宣传培训等“五大体系”建设,牢牢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二、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做法嵊州市市政府专门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明确高标准“十有县”创建的任务,市地灾办和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街道与有关部门联动,从防灾的基层基础、调查排查、群测群防等方面人手,设计载体,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概括地说是两句话:“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

(一)从创建思路看,主要抓手是“三联三推进”1 以“规范化乡镇”为抓手,三线联创推进重心下移,建好防灾主阵地高标准“十有县”,首先是防灾阵地要高标准。

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防灾工作的主阵地。

为此,嵊州市从2012年起就在长乐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试点,推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乡镇”创建,从镇政府、国土所、村委会三条线着手,规范防灾各项制度,强化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健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进而总结经验,推动全市面上防灾工作的提升。

文成县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初探

文成县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初探

9 %面积 的地质灾害 易发 区在外部 因素 的引发下很可能 6
发生 地质 灾 害。 1 7 5 处稳 定性 差或 较 差 的地质 灾害 隐 患 ,在不利气 象条件 下均有可能 失稳致灾 。另外文成县
又地 处 滨 海地 区 , 受 台风 影 响较 大 。近 年 来 台风 多 发 ,
弱 。全县地 质灾害 易发区面积 14 . 平 方公里 ,占全 2 02 1
山 区县 , 区 内地 形 地 貌 复 杂 ,地 质 环 境 条 件 脆 弱 ,全 县

文 成县地 质灾 害防治 易发高发 态
势使 “ 十有县"建设迫在 眉睫
文成县是典型 的山区县 ,山地丘陵面积约 占县域 总 面 积的 9 .%。 区 内地 形地 貌 复 杂 ,地 质环 境 条件脆 55
患 中滑坡 隐 患1 6 ,共对3 7 人 和4 1 万 元资 产构 0处 22 65 成潜 在威 胁 ;崩 塌隐患 1 处 ,共对5 4 和6 8 3 3人 8 万元资
产 构 成 威 胁 ;泥 石 流 隐 患 2 处 ,共 对 5 人 和 1 0 万 元 6 1 8 4 9
灾害群测群 防有组织 、有经费 、有规划 、有预案 、有制 度 、有宣传 、有预报 、有监测 、有手段 、有警示等 “ 十
国土资源部列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十有县”名单 ,成 为全省 首批8 “ 有县”之一 。通 过创建 ,我们深 刻 个 十 感受到 , “ 十有县”建设是拾漏补缺 、固强补弱 ,促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朝着标准化 、规范化 、系统化迈进的 重要抓手 ,是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防台抗台系统 ,最 大 限度地减少 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 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I ●
鼬▲ L DR OR S A & SU E N E C

十有县、五到位、五条线

十有县、五到位、五条线

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五到位”、“五条线”内容“十有县”一、有组织。

成立以分管县(区、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县、乡两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二、有经费。

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对隐患点的治理、应急处置和监测,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避让。

三、有规划。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实施。

每年都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有预案。

对本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

五、有制度。

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有宣传。

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七、有预报。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预警预报信息在当地电视台中播出,或通过其他媒体、通信等手段将信息告知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八、有监测。

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落实到人的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已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乡镇国土所中有负责联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

九、有手段。

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等,监测人员配备有简易监测预警工具。

十、有警示。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有警示牌、贴有宣传画,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发生前兆时,群众能及时得到警示信息。

“五到位”一、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要评估到位;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三、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四、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五、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

“五条线”一是,改变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结构的现状,督促市、县两级增加人员配备,建强行政管理一条线。

构筑防灾网 紧绷防灾弦 打好防灾仗——磐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主要做法

构筑防灾网  紧绷防灾弦  打好防灾仗——磐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主要做法
防 治 工 作 建 议 函2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性评 份 估制度。
威胁 人 口1 2 人 ,威胁 资产5 9 万 元 ;地质 灾害次 21 61 5
重 点 防 治 区 面 积 2 69 平 方 公 里 。区 内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9 6 4 处 ,威 胁 人 口6 5 ,威 胁 资 产 3 9 万 元 。 一般 防治 1 0人 02 区 面 积 8 51 平 方 公 里 ,地 质 灾 害 点 隐 患 2 处 ,受 地 1 3 3 质 灾 害 威 胁 人 数 1 人 ,财 产 8 元 。 0 1 1万 6
2 2 人 次 。 同 时 ,; 与 防 汛 部 门 的 合 作 ,将 全 县 小 38 bE Ng J 磐 安 县 是 山 区 县 , 共 有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点 9 处 , 属 2 流 域 泥 石 流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纳 入 县 小 流 域 防洪 体 系 。三 是 汛 期 地 质 灾 害 值 班 制 。 明 确 4 2 日至 1 月 1 日期 间实 月 6 0 5
2 处 , 占全 县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总数 的 3 % , 受 地 质 灾害 7 0
对 核查地 质灾害 隐患点 7 个 ,发现 重要地质 灾害 隐患 1
点 1 ,一般 地质 灾害点8 ;开展应急 调查 1 次 ,编 处 处 1 制应 急 调 查 报 告 3 ,发 放 防 灾 避 险 明 白 卡 1 份 ,发放 份 0
二是 利用 有利 时机 开展 宣传 。利用 “ _ ”世界 地球 42 2
日 、 “ 2 全 国 防 灾 减 灾 日 、5 侣 日科 普 宣 传 日 、 51” 月
建 立 由 县 委 常 委 、 常 务 副 县 长 为 组 长 。 国 土 、水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2.09•【文号】国土资发[2009]174号•【施行日期】2009.1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和通报表扬优秀群测群防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在法制建设、完善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路子。

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部2009年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按照“十有”标准积极推进,完成首批“十有县”建设。

通过“十有县”建设,我国部分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涌现出一大批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方面表现出色的群测群防员。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现对达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标准的北京市昌平区等321个县(市、区)名单予以公布,对张建忠等314名优秀群测群防员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各“十有县”和通报表扬的优秀群测群防员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同时,希望其他地区和广大群测群防员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9•【字号】藏政发[2012]69号•【施行日期】2012.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2〕69号)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区边境线长,地理位置特殊,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类型繁多,地质灾害频繁,特有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大型雪崩、区域性地质灾害链、冻土冻融灾害等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

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区地质灾害呈频发、多发、群发、并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我区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近年来,在自治区高度重视下,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

国发〔2011〕20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期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地质环境。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11•【字号】天政办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3月11日天水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扎实做好2021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及分布特征。

受2020年陇东南暴洪灾害影响,全市地质灾害高发、多发、群发。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024处,其中滑坡1160处,崩塌266处,不稳定斜坡351处,泥石流218处,地裂缝8处,地面塌陷21处。

具体情况为:秦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86处,其中滑坡283处、崩塌57处、泥石流19处、不稳定斜坡25处、地面塌陷2处;麦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56处,其中滑坡176处、崩塌34处、泥石流59处、不稳定斜坡84处、地面塌陷3处;秦安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61处,其中滑坡132处、崩塌35处、泥石流12处、不稳定斜坡73处、地面塌陷4处、地裂缝5处;武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359处,其中滑坡199处、崩塌25处、泥石流107处、不稳定斜坡23处、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3处;甘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168处,其中滑坡94处、崩塌8处、泥石流2处、不稳定斜坡59处、地面塌陷5处;清水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75处,其中滑坡181处、崩塌43处、泥石流12处、不稳定斜坡34处、地面塌陷5处;张家川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19处,其中滑坡95处、崩塌64处、泥石流7处、不稳定斜坡53处。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2•【字号】陕政办发[2011]123号•【施行日期】2011.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12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9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部门按照我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组织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并制定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一、全面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和动态巡查(一)加强调查评价和重点勘查。

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在三年内全面完成以县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和村庄、部队营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及饮用水源地,隐蔽性强、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隐患点,由国土资源部门协调指导各主管部门进行详细勘查,查明灾害成因、危害程度,并逐点制定落实监测防治措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22•【字号】新政发[2012]81号•【施行日期】2012.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81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受极端天气、地震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2024年地质灾害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工作方案.pptx

2024年地质灾害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工作方案.pptx

(1)会商系统建设
本次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拟参照2017年省第一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试点县(市、区)的建设标 准建设区会商室及会商决策系统。建设费用参考相关试点县的建设费用,按37.64万元计。
(2)调查巡查装备建设
地灾应急巡查监测车:将购置江铃福特撼路者越野车,喷绘统一标识,购置费用约为30.0万元(含购置税及保险 费)。
用为1575.00元,费用合计14.02万元。
(2)警示牌制作与安装:在威胁10-20人的15处地质灾害点附近树立地质灾害警示牌,地质灾害警示牌每点制 作费60S00元,安装费用509.18元,按合计费用1109.18元/处进行概算,预计合计费用1.66万元。
(3)“两卡一牌”发放、讲解:向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发放坚固耐用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向受 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发放坚固耐用的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并现场进行讲解。卡片的印刷、发放及讲解按每张5.0元 计,合计费用0.47万元。
(2)培训
地灾防治责任人及群测群防员培训按人计,按培训时间一天、培训费用180元/人•天,培训人数150人,预计费 用2.7万元;中小学防灾知识培训费用主要包括培训师资费及教材费,师资费及教材费按2.5元/人计,
预估2022年为区37500名中小学生培训地质灾害相关知识,预计费用9.38万元。本次培训费用总计12.08万元。
合计独立费32.69万元。
7.基本预备费
按《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省地质环境项目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赣财建(2013)84号)文件, 按建筑工程施工费、设备及安装工程、其他工程和独立费之和的3%计取,本项目基本预备费为6.36万元。
六、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区政府办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区财政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应急管理 、自然资源、财政、气象、乡村振兴、住建、水利、交通、教体、卫健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应急管理局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担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 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绩效评价及初步验收等工作。同时建立分级、分部门目标责 任制,组织协调区、乡两级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分工,明确、细化各 部门职责,真正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共同责任机制。

习水县十有县建设解说词.

习水县十有县建设解说词.

习水县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短片解说词习水县矿产资源丰富、自然环境独特、位于遵义市北西部边缘,地处大娄山脉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地形切割较深,起伏剧烈,属中山峡谷地貌区。

全县共辖13个镇,9个乡,1个区。

东连桐梓县,西邻仁怀市和四川省古蔺县,西北与赤水市接壤,北与四川省合江县和重庆江津市、綦江县共界。

全县人口67.18万人,土地总面积3127.7平方公里。

重要矿种主要为煤、硫铁矿、铅锌矿、重晶石、萤石及高岭土。

近年来,由于我县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和煤炭开采历史较长,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隐患多、危害大。

全县存在多处危岩崩塌,山体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泉水枯竭等地质灾害隐患。

经核查,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按危险程度分:严重的有33处,中度50处,轻微193处;按规模和险情分:大型以上8个,中型57个,小型211个;按类型分:地裂缝35处,崩塌62处,滑坡167处,地面沉降6处,泥石流6处。

不同程度损毁房屋4650间,毁损公路6000多米,人行道4000多米,人畜饮用水源枯竭400多处,农灌水源50余处,毁损小水窑、小水池和小山塘300多口。

受威胁土地面积4379亩,受灾涉及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30%以上。

其中马临、隆兴、习酒、回龙、民化、东皇、户村、温水等8个重点产煤乡镇(区)比较严重。

目前这些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6392户,26320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62122万元,影响着我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2009年来,我县共发生大小地质灾害22起,直接经济损失2467万元,由于预警及时、防治措施得当,群众成功避让,无一人伤亡。

在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工作中,我县充分认识到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全力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下物质运动、地壳变形、岩土结构破坏等原因引起的灾害性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综合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2. 原则- 科学性原则: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地质灾害预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综合性原则: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各领域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水平。

- 预防为主原则:强化早期预警机制,提前预防地质灾害风险,降低损失。

- 依法治理原则:依法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监管和责任追究。

-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预防地质灾害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区域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制定并实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2. 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能力。

通过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与转发,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3. 工程技术防治(1) 建设防护工程:对高风险地质灾害区域,采取合理的防护工程措施,如加固堤坝、修建防洪墙、设置护坡等,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2) 地质灾害治理: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修复受损的地质环境,降低二次灾害的风险。

采用合理的工法,修复山体滑坡、河道堤防等受损区域,提高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4. 持续监测与管理建立地质灾害的持续监测体系,通过现场勘测、遥感技术、综合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并采取管理措施,及时调整预防策略,加强对潜在灾害源的监管,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概述。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调查、监测和评价,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综合性防灾减灾措施。

其核心是实施群测群防,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方案。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站网、监测技术手段、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等,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工作,全面了解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固治理、搬迁转移、人工干预等。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持久性。

4.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制定、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

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准备和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5.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引导公众科学防灾、合理避险,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方案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2.31•【文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报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开展“十有县”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精神,部决定公布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等471个县(区、市)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土资源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共471个)河北省(15个):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山西省(4个):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辽宁省(8个):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县、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吉林省(13个):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江苏省(14个):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浙江省(20个):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安徽省(7个):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福建省(25个):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县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江西省(27个):上饶市新洲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山东省(14个):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河南省(19个):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湖北省(23个):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湖南省(40个):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广东省(36个):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8个):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海南省(9个):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重庆市(20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四川省(22个):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贵州省(14个):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云南省(47个):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西藏自治区(5个):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陕西省(17个):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甘肃省(29个):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青海省(14个):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个):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的总结》(x函﹝x﹞80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十有县”创建,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系建设,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有组织。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工作。

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

(二)有经费。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点监测、治理、避让搬迁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

(三)有规划。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汛前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及时完成全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任务,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依据规划做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有预案。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全市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明白卡),督促所在乡镇、街道发放到位。

各乡镇、街道和责任单位负责制作和发放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避险明白卡。

在防灾避险明白卡中,必须明确受威胁群众的撤离路线、撤离信号、临时安置方案等。

(五)有制度。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汛期值班、险情灾情速报、应急处置和“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有宣传。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标语、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深入重点地质灾害搬迁点进行入户宣讲等形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

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有预报。

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局共同负责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通过手机短信、LED电子屏等方式提醒监测员和防灾责任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有监测。

每年汛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防灾责任人和联系方式进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监测网络,确保地质灾害检测网络有效运行。

(九)有手段。

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为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预警工具,加强信息预警、应急救援等能力建设。

(十)有警示。

各乡镇、街道负责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并张贴应急预案,让群众知晓警示、应急相关内容。

三、实施步骤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6月1日—7月15日)。

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全面启动“十有县”创建工作。

(二)建设阶段(7月16日—8月31日)。

对照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十有县”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三)自查和申报资料编制阶段(9月1日—9月31日)。

按照“十有县”创建标准,查找前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编制申报资料。

(四)申报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

上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的相关资料,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需要。

做好创建工作,对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乡镇、街道和
有关部门应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作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加强指导,确保成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的指导,各乡镇、街道要深入调研,制定方案,明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创建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取得预期成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市国土资源局和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做好镇、村两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的防治知识培训,使乡镇、街道和村组干部、群众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力争做到人人了解掌握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和撤离路线,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提高群测群防工作水平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把“十有县”创建作为今后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内容,围绕建设标准,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方式,不断完善,稳步提高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