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动物学教案7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定位《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命周期、行为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动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3)熟悉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4)认识动物的行为和繁殖策略;(5)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多样性与分类(1)动物的多样性(2)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3)动物的分类系统2.2 动物的形态与结构(1)动物的基本结构(2)动物的器官系统(3)动物的适应性特征2.3 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分类与功能(2)动物的通讯与协作(3)动物的繁殖行为2.4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动物的生殖方式(2)动物的发育过程(3)动物的生命周期2.5 动物的生态与进化(1)动物的生态位(2)动物的生态关系(3)动物的进化历程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3.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8周:动物的多样性与分类(2)第9-12周:动物的形态与结构(3)第13-16周:动物的行为(4)第17-20周:动物的生殖与发育(5)第21-24周:动物的生态与进化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普通动物学》,张主编,科学出版社4.2 实验材料动物标本、模型、显微镜等4.3 辅助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5.2 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放性问题,占总成绩的60%。

5.3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讲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动物学的基本原理。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五大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次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迁)地保护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六界学说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绿色植物——食物的生产者(自养生物)动物——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微生物——食物分解者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zoology)概念研究目的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描述性阶段→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第五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包括亚种和品种)品种:亚种:三、动物的命名:双命名法三名法命名四、现行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双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门动物界- 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原口动物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无脊索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三胚层动软体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亚门重点:生物的分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和动物分类的知识难点: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命名方法讨论: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作业:1.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举例说明物种命名的方法。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概述1.1 课程介绍动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1.2 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系统和等级动物的命名法则和符号1.3 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动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方式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2.2 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腔肠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3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4 线形动物门线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5 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环节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第三章:脊椎动物3.1 鱼类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分类鱼类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两栖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爬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4 鸟类鸟类的形态结构和分类鸟类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第四章:动物的行为4.1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行为的功能和意义4.2 动物的通讯和交流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动物交流的意义和作用4.3 动物的迁徙和节律行为动物迁徙的类型和原因动物节律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第五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5.1 动物的适应性动物适应性的概念和原理动物适应性的形态和行为表现5.2 动物的进化和分类动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动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5.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和比较动物的生殖策略和适应性6.2 动物的繁殖行为繁殖行为的类型和功能繁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6.3 动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特点动物发育中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第七章:动物的生态关系7.1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与种内竞争的特点和影响种内关系的生态学意义7.2 种间关系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和类型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特点7.3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演化中的角色第八章:动物的地理分布8.1 动物地理分布的规律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动物分布的隔离与连通性8.2 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和植被对动物分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动物地理分布的影响8.3 动物的特殊分布区极地、高山和深海等特殊环境的动物分布动物热点分布区的形成和特点第九章:动物遗传与进化9.1 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9.2 遗传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9.3 动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适应性的进化解释第十章:动物的保护与利用10.1 动物保护的理由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动物保护的意义10.2 动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在动物保护中的应用10.3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渔业、畜牧业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管理动物产品的人道利用和替代品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法则: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等级,以及动物的命名规则,对于学习动物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普通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发育和生态分布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并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括十五个章节,分别为: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与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验与观察。

1.3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第一章:动物的分类2.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依据,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

2.2 教学内容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的分类依据、常见动物的识别。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

三、第二章:哺乳动物3.1 教学目标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及常见哺乳动物。

3.2 教学内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分类、常见哺乳动物的识别。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知识。

四、第三章:鸟类4.1 教学目标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掌握鸟类的分类及常见鸟类。

4.2 教学内容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的分类、常见鸟类的识别。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鸟类的知识。

五、第四章:爬行动物5.1 教学目标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爬行动物的分类及常见爬行动物。

5.2 教学内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分类、常见爬行动物的识别。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爬行动物的知识。

动物科学教案6篇

动物科学教案6篇

动物科学教案6篇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创新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动物科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动物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各种"动物之最",了解一些动物的各种特征,积累相关经验。

2、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产生保护小动物的欲望。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之最"表格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1)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

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2)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究竟有多高吗?(3)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呢?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而非洲象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4、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它的头小身子大,不会飞但是跑得很快。

生物技术动物学专业课程教案

生物技术动物学专业课程教案

生物技术动物学专业课程教案第一章:生物技术概述1.1 生物技术定义与发展1.2 生物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1.3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二章:基因工程在动物学中的应用2.1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2.2 基因克隆与表达2.3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2.4 基因工程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第三章:细胞工程在动物学中的应用3.1 细胞工程基本原理3.2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3 动物细胞融合与核移植技术3.4 细胞工程在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第四章:蛋白质工程在动物学中的应用4.1 蛋白质工程基本原理4.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4.3 蛋白质工程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4.4 蛋白质工程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第五章:生物信息学在动物学中的应用5.1 生物信息学基本原理5.2 生物信息数据库与分析工具5.3 生物信息学在动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5.4 生物信息学在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第六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6.1 分子标记技术6.2 聚合酶链反应(PCR)6.3 芯片技术及其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6.4 动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七章:免疫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7.1 免疫技术基本原理7.2 动物免疫接种与免疫预防7.3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技术7.4 细胞因子与动物免疫调控第八章:微生物学在动物学中的应用8.1 微生物学基本原理8.2 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与鉴定8.3 微生物免疫学与疫苗研发8.4 微生物在动物生态系统的角色第九章:生物制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9.1 生物制药基本原理与技术9.2 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发与生产9.3 生物制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9.4 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生物技术在动物保护中的应用10.1 生物多样性与动物保护10.2 生物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10.3 生物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10.4 生物技术在动物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技术概述:重点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难点在于理解生物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动物学发展的影响。

动物学理论教案

动物学理论教案

动物学理论教案动物学理论教案王茂先编写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案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王茂先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

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自2000年开始开设本科动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课程为一学年。

经2005年12月教学大纲修订,课时调整为12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0学时)。

多年来动物学课程在多位老师的辛勤努力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动物学课程被韩山师范学院认定为“合格课程”。

多人获得韩山师范学院教学优秀成果奖等。

课程要求1、“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

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保证和加强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开展动物保护的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2、根据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四方面:(1)动物学基本理论传授;(2)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基本技能的培养;(3)动物学能力(教学、科研、组织、动物及环境保护等)的培养和提高;(4)毕业研究论文。

3、动物学基本理论的传授和继承,介绍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动物系统演化为顺序,以代表动物为基础,系统介绍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个体发生、动物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系统分类,体现动物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体现地区特点(常见、濒危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种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动物学教案全

动物学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讲课与学习的关系:①课堂气氛,以及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②学习分析、综合所学内容的方法③了解动物学的最新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并了解一些参考资料等。

④相当一部分内容要在自学中完成,即给予学生更大自学空间。

(主动学习)。

使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张训蒲、朱伟义,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1.武汉大学等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华中师院等编《动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3.江静波等编《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4.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6.吴志强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江西高校出版社7. 龚兆锋等《动物学实验教程》山东气象出版社8. 《动物学生物学》,Richard D. Jurd,科学出版社9. 动物学》,周正西、王保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0.《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1.《脊椎动物学》,杨安峰,北京大学出版社12.《无脊椎动物学》,姜静波,人民教育出版社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动物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初步分类知识;对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动物学的意义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一、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2、三界系统3、四界系统4、五界系统5、六界系统此外,尚有八界系统和不同分法的四界、六界系统等。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基础1.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1.2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1.3 动物的器官与系统介绍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讲解各个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2 腔肠动物门介绍腔肠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3 扁形动物门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扁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4 线形动物门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讲解鱼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3.2 鱼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3.3 鱼类的解剖与生理介绍鱼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讲解鱼类的主要器官和功能第四章:两栖类和爬行类4.1 两栖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两栖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两栖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2 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爬行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爬行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3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介绍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五章:鸟类和哺乳类5.1 鸟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鸟类的特征和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讲解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2 鸟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鸟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5.3 哺乳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哺乳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哺乳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4 哺乳类的生态习性介绍哺乳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哺乳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和生殖器官6.2 动物的发育过程介绍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讲解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阶段6.3 动物的生殖行为介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讲解动物生殖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第七章:动物的行为7.1 动物的行为类型介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7.2 动物的通讯与交流介绍动物的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通讯讲解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适应性7.3 动物的防御行为介绍动物的逃避、伪装和攻击行为讲解动物防御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生态关系8.1 动物的种间关系介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竞争、共生、寄生和其他种间关系8.2 动物的种群生态介绍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讲解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8.3 动物的群落结构介绍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讲解群落生态学和群落演替第九章:动物的地理分布9.1 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介绍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讲解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9.2 动物的生物地理学介绍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分布图讲解动物分布的地理历史和进化意义9.3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介绍动物的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讲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10.1 动物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介绍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手段10.2 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现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0.3 动物学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是学习动物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动物学7第七章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内部器官与系统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 咽、食道、肠道和肛门。
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脑、 神经索和神经节等部分。
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 、血管和血液等部分。
生殖系统
扁形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 腺、生殖导管和生殖细胞等部
分。
生殖与发育
无性生殖
扁形动物通常采用分裂、出芽和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 无性生殖。
ONTENTS
• 扁形动物门概述 • 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 • 扁形动物的生态与行为 • 扁形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 扁形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01
扁形动物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扁形动物门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属于 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特点
身体扁平,多为两侧对称;消化系统 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开口;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相对集中。
扁形动物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生境丧失
过度捕捞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扁形动物的生 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被 破坏或丧失。
人类对水生生物的过度捕捞也给扁形动物 带来了威胁,一些物种的数量因此而减少 。
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水体和土壤污染也对扁形动物的生存造成 了威胁,一些有毒物质可能对扁形动物的 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
扁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度、 低氧等。
食性与捕食方式
扁形动物多数是肉食性,捕食小 型无脊椎动物,如浮游生物和底
栖生物。
捕食方式多样,有的用吸盘吸附 在猎物身上,有的用刺丝囊麻痹
猎物,还有的用齿舌刮食。
寄生种类主要靠吸取寄主的营养 物质为生,有时也会攻击寄主的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掌握动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3. 了解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动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3. 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教学难点: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动物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类和命名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物学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特有的动物种类。

第二章:动物的形态与结构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

2. 了解动物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

3. 掌握动物的运动和感官系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2. 动物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3. 动物的运动和感官系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运动和感官系统。

2.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运动和感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运动和感官系统。

2. 实物展示法:展示动物的器官和结构,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入动物的形态与结构,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运动和感官系统。

3. 实物展示:展示动物的器官和结构,引导学生直观感受。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物形态与结构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物的形态与结构的适应性。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

动物学实验教案7沼虾解剖
五、布置课堂作业〔抽查:作为平时成绩其中一局部〕
1、将蝗虫的口器取下,放在解剖盘上,并记下结构名 称。
2、蝗虫内部结构的解剖〔检查所见的器官及结构名称〕
六、学生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放大镜
三、实验内容:
〔一〕、沼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详见实验指导40页〕。
提示:
将沼虾的左侧附肢19对按顺序取下时,应由后 部向前用镊子〔钳住基部〕摘下,注意附肢的 完整性。
取两对小颚时,特别注意,看清形态后才小心 取下
解剖时应注意
操作顺序,
摘取附肢: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7〕、神经系统:
脑、围食道神经、 腹神经索。
神经系统
除保存食管外,将其他内脏器官和肌肉全部除去. 地沿中线剪开胸部底壁,便可看到身体腹面正中线处有
1条白色索状物,即为虾的腹神经链,由2条神经干愈合 而成。 用镊子在食管左右两侧小心地剥离,可找到1对白色的 圆含管神经。 沿围食管神经向头端寻找,可见在食管之上,两眼之间 有一较大白色块状物,为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围 食管神经绕到食管腹面与腹神经链连接处有一大白色结 节,为食管下神经节.自食管下神经节,沿腹神经链向 后剥离,可见链上还有多个白色神经节,这些神经节与 腹部体节的位置关系如何?虾腹神经链上一共有多少个 神经节?
生殖系统 、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异体〕 ♂:精巢、输精管、 ♂ 孔〔第五对步足基部〕 ♀:卵巢、输卵管、 ♀ 孔〔第三对步足基部〕
排泄系统:触角腺〔绿腺〕
根本步骤
剪开鳃盖 -- 看鳃 剪头胸甲
– 看心脏
向后剪 腹甲-看肌肉,去背板 摘除心脏—看虾的生殖腺 去生殖腺-看看消化系统 剪去胃 肝脏—看触角腺 除去内脏和肌肉-看神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学(Vertebrata)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门类………。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1.马克勤,郑光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82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杨安峰等《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9855.鲍学纯等《动物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 罗默,帕尔森著杨白仑译《脊椎动物身体》科学出版社19857. Richard D.Jurd 著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精要速览) 科学出版社20008. Boolootian,R.A.Zo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nimal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79.※每章后另有选读文献第一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大特有结构,是完全区别于无脊索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特征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1)脊索(Notochord)位于动物消化管背面纵轴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具有支持身体作用。

起源:脊索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

结构:脊索细胞内富含液泡,既有弹性,又富于硬度,在其外面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脊索鞘(两层膜),具有类似骨骼的作用。

存在: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头索动物)大都终生保留或仅幼体时具有脊索,高等脊索动物(指脊椎动物除圆口纲外)则仅出现于胚胎时期,成体时的脊索即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cord)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由外胚层下陷并卷褶所形成管状神经中枢结构。

高等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管腔特化为脑室和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则是一条位于腹部的实心神经索)(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在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上的许多成对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咽鳃裂产生于消化管,但多发展为一种呼吸器官。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生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着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

2.脊索动物的其他特征●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管腹面。

●通常具有肛后尾。

●多数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两侧对称体制、三胚层、真体腔、身体分节、后口(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

脊索动物与某些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说明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门包括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 ertebrata)其中;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属于低等脊索动物,统称为原索动物,而脊椎动物则属于高等脊索动物。

一. 尾索动物亚门1. 主要特征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成体包在被囊中生活。

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常以出芽形式形成群体,也行有性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2. 代表动物——海鞘(1)生活习性与外形海产,在海底岩石、贝壳、船底等物体上营固着生活。

成体外形为壶状,入水管孔如壶口,出水管孔似壶嘴,壶底为身体基部。

(2)内部结构与功能体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被囊(含被囊素,类似植物的纤维素)外套膜(可分泌被囊,内有肌肉组织)围心腔(退化,在体前部被围鳃腔替代)消化与呼吸系统消化道口→咽→食道→胃→肠→直肠→肛门口:开口在入水孔咽:最发达,有特化的缘膜触手、鳃裂及内部沟状的背板dorsal lamina 和内柱endostyle(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可推动食物进入胃。

水流在鳃裂处进行气体交换,经围鳃腔、出水孔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可逆式血循环)闭管式循环,心脏位于体腹面的围心腔内。

神经系统因营固着生活而退化,仅在入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外套膜上有一个神经节(脑),由其发出一些神经到体各部;神经节腹侧有一腺体。

称脑下腺。

具有有内分泌作用。

生殖与发育雌雄同体,生殖腺在肠管的转曲处,单一的导管开口于围鳃腔中。

异体受精。

也行出芽生殖。

发育与变态成熟卵排入围鳃腔,与其它个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受精卵经卵裂、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后,孵化成蝌蚪状的幼体,在海水中营自由生活。

幼体具扁长尾,尾内有典型的脊索;及一条直达身体前端的背神经管,背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泡,脑泡内具有含色素的眼点与平衡器,咽有成对的鳃裂。

逆行变态在海鞘的变态发育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复杂结构,使成体比幼体变得更为简单,故称这种变态称为……。

3. 尾索动物的重要类群尾索动物包括三个纲纲1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海产,自由生活,形似蝌蚪,鳃裂一对,终生保留尾和脊索,无变态,故又称幼态纲(Larvacea)。

雌雄同体,行有性生殖。

如住囊虫(Oikopleura)。

纲2 海鞘纲(Ascidiacea)单体或群体生活,有变态,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多营固着生活。

被囊厚,鳃裂数目多。

如单体的柄海鞘(Styela clava),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及群体的菊海鞘(Botylloides simodensis ),在我国的烟台、青岛、厦门等海域有分布。

纲3 樽海鞘纲(Tha1iacea)深海中自由生活。

体呈圆桶形,单体或群体,成体无尾。

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入水孔、出水孔位于体前、后端,雌雄同体,生活史复杂,有类似腔肠动物英枝虫的世代交替现象。

如单体的樽海鞘(Doliolum deuticuatum)和群体的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

二、头索动物亚门 1.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纵贯全身,且脊索伸延至神经管的前方,并和咽鳃裂一样终生存在。

2.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1)生活习性与外形:体侧扁、两端尖,半透明,鱼形的脊索动物,生活时常半埋于浅海泥沙中。

我国厦门、青岛等地浅海中,以小型藻类为食。

文昌鱼出现奇鳍,沿背中线一纵行皮肤褶皱,称背鳍,与尾部的尾鳍相连,尾鳍腹侧又与前方的臀鳍相连。

身体前部腹面两侧有由皮肤下垂形成的纵褶,称腹褶。

腹褶与臀褶的交界处有一孔,称腹孔,又叫围鳃腔孔。

尾鳍与臀鳍的交界处有肛门。

(2)内部构造文昌鱼终生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皮肤薄而透明,由单层细胞的表皮和冻胶状结缔组织的真皮构成,皮下可见到按体节排列的<形肌节,各节有结缔组织的肌隔。

肌节的数目是分类的依据。

如白氏文昌鱼的肌节数每侧为63—66个。

消化与呼吸系统:肝盲囊口→咽→肠→肛门口有漏斗形带触须的口笠(防止沙粒入口),底部有指状器官—轮器(击动水流入口作用),口周有缘膜触手(过滤作用),咽两侧有许多鳃裂,水流经围鳃腔由腹孔排出。

咽内壁有内柱和背板(具纤毛,可分泌粘液参与食物运转),肠前端腹侧向前右方伸出有一肝盲囊(可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肝脏同源),肛门偏左。

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

但无心脏,但有能搏动的腹大动脉和鳃动脉代替。

腹大动脉的血液向前流,经鳃动脉到鳃裂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注入一对背大动脉根,向前流动。

在咽部后端汇合成一条背大动脉,背大动脉向身体两侧发出成对的体壁动脉到体壁以及到肠壁的脏壁动脉。

体前端的静脉血集中于一对前主静脉,体后部的汇入一对后主静脉,同侧的前、后主静脉汇合成总主静脉(又称居维叶氏管)而注入腹大动脉。

由肠壁返回的血液汇集于肠下静脉,再注入肝门静脉,然后再汇合成肝静脉而注入腹大动脉。

血液无色,仅含少量血细胞。

血循环途径(参考教材插图)排泄器官由约90—100对肾管组成,位于咽壁背方两侧。

每一肾管是短而弯曲的小管,管的一端有具纤毛的肾孔开口于围鳃腔,另—端有4—5组特殊的有管细胞。

有管细胞浸在体腔液中,靠渗透作用收集代谢废物,经有管细胞内一长鞭毛的拂动,驱使废物到肾管,再由肾管的肾孔排入围鳃腔,最后随水流由腹孔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神经管前端扩大为脑泡,并发出二对脑神经,分布在体前端。

脑泡后为脊髓,按肌节分出脊神经。

每一肌节都有一对背神经根和数条腹神经根,但背、腹神经根不合并为混合脊神经。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约26对生殖腺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没有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直接排入围鳃腔,随水流经腹孔到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

早期胚胎发育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脊索及体腔囊的形成→幼体期桑椹胚受精卵经均等全裂形成的实心球。

囊胚细胞向表面移动形成空心球(动、植物极)。

原肠胚动、植物极经外包和内陷形成内外胚层神经胚、脊索及体腔囊形成背中线外胚层下陷形成神经板、神经褶、及神经管。

同时在内胚层中线出现脊索中胚层,两侧出现体腔囊。

3.头索动物的主要类群头索动物亚门仅包括1纲1科2属30余种头索纲(Cephalochorda)又名狭心纲(Leptocardii),鳃口科又称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体两侧均有生殖腺;偏文昌鱼属(Asymmetron)仅体右侧有生殖腺;它们分布在非洲东海岸、澳大利亚等地,我国的汕头、珠江口、海南岛及渤海湾沿岸也有发现。

4.头索动物的重要价值原始性特征:无头、脊椎骨,无偶鳍,无心脏,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具有分节排列的肾管和生殖腺。

进步性特征:终生具有脊索,闭管式血循环,神经系统为管状并在前端扩大成脑泡。

研究价值:因其终生具有脊索动物三大特征,并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其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可以反映出动物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是典型的脊索动物缩影。

由于文昌鱼兼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因此,可根据文昌鱼推测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

三、脊椎动物亚门(有头亚门)1.主要特征:有成对的附肢和明显的头部。

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出现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

一般脊索只见于发育早期,成体由脊椎骨连接成的脊柱所代替。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

闭管式循环系统,高等种类出现了双循环。

由肾脏替代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全部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圆口纲无颌,皮肤裸露,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出现雏形的脊椎骨。

如七鳃鳗、盲鳗。

鱼纲出现上、下颌,皮肤被鳞,有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各—对),用鳃呼吸。

如鲤鱼、鲈鱼。

两栖纲皮肤裸露湿润,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心l脏三腔,出现五趾型附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