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点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整理笔记

机械点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整理笔记
机械点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整理笔记

《点检机械基础知识题库考题整理笔记》

一设备检修制度及设备点检制;

(一 ),首秦公司

1)单项选择 ;

1不属于生产维修的组成内容有(D).

A 事后维修

B 预防维修

C 改善维修D计划维修

2以下点检方法,哪些不属于五感点检( B )。

A 眼看

B 锤子

C 耳听D手摸

16 设备 ( C ) 点检的目的 :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性能和精度 .

A 日常B定期C精密D计划

17设备(C)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点检人员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

和管理者.

A岗位制B承包制C点检制D管理制

34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设备维修系统不包括(C) .

A 事后维修

B 预防维修

C 改善维修D计划维修

(二 )多项选择 ;

1设备维护技术标准能够( ABCD ).

A 指导设备如何修理

B 指导点检标准编制C指导给油脂标准编制 D 指导维修作业标准编制

2零故障的步骤为 (ABCD ).

A 从认为劣化转变到纯自然劣化

B 改进设计缺陷以延长设备寿命

C实施彻底的定期预防维修 D 向预知 (状态 )维修前进

3事后维修方式的特点有( ABCD ).

A 投入的人力物力的维修成本较低

B 使用于非主线的简单设备或备用设备

C维修少 ,故障率低D通过日常或基础保养,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4按照设备检修管理的性质分类,检修可分为 (ABD)

A计划检修B指令性临时检修C突然抢修D事故抢修

5点检十大要素指的是(ABCDEF)

A压力温度B流量泄漏 C 给脂状况异音 D 故障 (或事故 )记录

E磨损松弛 F 震动龟裂(折损)

6点检标准包含的具体内容有 ( ABC )

A 点检部位项目

B 点检周期

C 设备点检的内容和标准

D 点检的具体时间

7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 ABCD )

A备件计划管理 B 备件定额管理 C 备件资金管理 D 备件仓储管理

10设备点检按周期可分为 ( ABD )

A日常点检B定期点检C解体检查 D 精密点检

11设备按检修计划分 ( AD )

A 计划检修

B 日修C定修 D 非计划检修

12设备点检所需时间的确定,一般根据 ( ABC )

A 点检周期

B 点检项目

C 设备工作条件

D 人员

13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是指: 定点 \(BCD ) 和定周期 .

A 定质量

B 定方法

C 定标准D定人员

15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 ABCD ).

A 简易诊断法B精密诊断法 C 眼观察法 D 震动噪音测定法

.

16 简易诊断法指主要采用便携式的简易诊断仪,如 ( AB ) 对设备进行人工巡回监测

A 测震仪B声级计C光波仪D红外测厚仪

18 设备维护与修理的任务包括(ABCD ), 以达到保持设备应有的工作能力的目的.

A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B延长其使用寿命

C避免不应发生的事故损坏

D充分发挥起其效能

(三 ) 判断题

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N)

2点检标准按通用性可分为专用点检标准和通用点检标准.其中通用点检标准用于通用设备的电

气动力设备的点检标准 ;专用点检标准用于非通用的专用设备的点检标准. (Y )

3点检标准按点检周期分类可分为日常点检标准和长期点检标准.其中长期点检标准用于长期的

专业点检员编制周期管理表的依据与定期点检作业. (N)

4日常点检标准用于短周期的生产操作运行值班日常点 (巡 )检作业 .( Y)

5给油脂标准就是每月按规定的油种一定的数量对设备的润滑剂进行添加或更换.(N)

6新增设备或当设备由于技改原因变更润滑部位或方式时,应相应增补和修改润滑标准.(Y) 7在编制给油脂标准时 , 首先编制单即设备部件补油标准和更换油脂标准,然后编制化验油的标准,所有供油部位要定期进行油化验. (N )

9点检标准中的周期一旦设定,则不可改变 .(N)

10根据时间条件不同 ,设备计划检修分为日修月修年修 .( Y)

11检修工程项目的立项原则是日修项目不得列入顶(年 )修中实施 , 顶修项目不得列入年修项目中

实施 , 常规检修项目不得列入到单项检修中实施.( Y)

12凡必须在主要生产作业线 ( 即主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或对主作业生产线有重大影响的设备

计划检修称为顶修 .( Y )

13一年或更长时间安排一次 ,且连续停产若干天的定期检修称为年修. (Y)

14凡不需在主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设备计划检修称为日修. 日修根据周计划日调整的原则,

由各单位负责计划管理并组织实施. ( Y )

15不同生产作业线及不同点检员管理的设备检修项目能列入同一个项目.(N )

16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 , 降低维修费用 , 提高企业

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Y)

17根据设备的状态 \ 技术要求实现固化的检修项目,是委托检修项目的唯一依据( Y )

18点检标准中如果实施方为检修,应同步建立对应的维修作业标准.(Y)

19点检标准是规范人员实施作业的依据.(Y)

22维检和点检人员对故障( 事故 )所损坏的设备零部件可以随意丢弃.( N)

24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引起的设备损坏,迫使生产突然中断或动力能源供应突然中断, 造成的直接损失或停产时间达到了规定的界限,称为设备事故 .(Y)

25由于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属于设备故障的一种.(N)

26在故障 (事故 )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临时措施作为长期的代替.(N)

27点检员必须对到货的年修备件及时安排复测工作.(Y)

29能多次修复使用的备件称为循环品. ( Y )

30点检员在领用备件时必须做好下机备件的去向的确认工作. 下机备件的去向可分为:修复\ 待修两种..( N )

,( 二 ) 北京首钢冷轧公司部分

简答题 ;

1简述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以及目的?

答: 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

维修 ;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 ,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

靠性增至最高 .

2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是什麽 ?

答 :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是指 : 1)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 2) 定法设定检查方

法 ; 3) 定标设定检查标准 ; 4) 定期设定检查周期 ; 5) 定人设定点检项目的实施者 .

(三 ) 首钢京唐公司部分;

是非题

(N ) 1, 预防维修制与生产维修制所不同的是表现在维护手段上,前者只包括两种手段 , 一是预防维修 ,, 二是改善维修 .

(Y) 2,所谓点检维修制不但指点检定修两系两项制度, 而是所有维修管理制度的总

称 , 也是现代化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Y) 3,在推行全员维修制中, 生产操作人员除了准确操作设备外,还应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 .

(Y) 4,由点检指本身所决定的设备维修的一个新的工种____ 点检工 ,其目的不是高检

修而是搞点检,所以点检制也叫做管理方制度 .

(Y) 5,公司设备部在设定定修模型时,其内容包括有各主生产线的定修周期标准时间

日期负荷 (人员 )等设定值 .\,以及各工序工序定修的配合方式 .

(Y) 6,对定修工程实行标准化程序管理,共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定修项目的提

出及工程委托 ; 第二阶段 : 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及定修会议;第三阶段 : 定修实施 : 第四阶段 :

召开定修总结会 .

单选题 :

1,点检工作的”五定”: 定点 \定法 \顶标准 \ 定周期和 (C).

A 定时间

B 定目标

C 定人员D定路线

2按周期和业务范围点检可分为: 日常点检 \定期点检和(B).

A专业点检 B 精密点检 C 长期点检 D 关键点检

50,点检定修制的实质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是全员维修制. ( B)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点检和定修.

A ATM

B TPM

C TNPM

多选题 :

1, 设备定期点检的内容:_ABCD _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

\ 添加 ;零部件更换 \ 劣化部位的修复 .

A 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B设备解体检查C劣化倾向检查D设备的精度

测试

2,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__ADE_有利于维修作业管理.

A 提高检修作业质量B减少检修不良现象C完成项目快

D 缩短检修作业时间E消除检修作业事故

3, 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__ABC __|腐蚀 \ 蠕变 \ 元器件老化 .

A 机械磨损B裂纹C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D设备的精度测试

4公司设备按管理对象分为(AC);生产线设备按中央程度分为(BD)。

A 生产线设备

B 主要设备C非生产线设备D一般设备

5,设备诊断常用检测手段:(ABCD)。

A 机械检测B电器检测C油质检测D温度检测

6,点检员提出备件预计使用计划和请购数量(台、套、件)的申请时需根据(ABC)并参考备件的制造周期,同时必须注明备件分类。

A生产需要15,按故障程度分(

A轻度事故

B设备状态

ABC)。

B部分事故

C 检修模型 C

完全事故

D 事故件

D 操作事故

33,精密点检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应用诊断技

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BCDG)电流\电压\等物理量,通过对测得的数

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倾向程度,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

的必要性。

A泄漏B磨损C应力D温升E污染F流量G震动

34简易诊断法指主要采用便携式简易的诊断仪器,如(AB)对设备进行人工的巡回

监测。与首秦公司多选题16,题相同

A测振仪B声级计C光波仪D红外测厚仪

矿业公司部分

一单选题:

7,(A)是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指导方针。

A预防为主B修改结合C国产化D预知维修

多选题:

1组成设备的三要素(ABC).

A原动机B传动装置C工作机构D保护装置

25以下属于PDCA四个阶段的是(ABCD).

A计划B实施C检查D优化

26以下属于点检工作“五定”的内容是(ABC).

A定地点B定周期C定标准D定效率

27以下属于齿轮修复方法的是(BCD).

A电镀或热喷涂B调整换位C堆焊修复D镶齿修复

判断题:

25常规点检包括日常\定期和精密点检三种方式。(Y)

迁钢公司部分;

单选题;

6与首秦公司单选16题相同

多选题;

1与首秦公司多选题10相同

2与首秦公司多选题11相同

12,见首秦公司多选题15,内容相同

27,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ABCD).

A机械磨损B裂纹C塑性断裂或脆性断裂D腐蚀

28点检标准按专业和使用条件分为(AB).

A通用点检标准B专业点检标准C日常点检标准D定期点检标准

29点检的四大标准是(ABDE).

A维修技术标准B点检标准C周期管理标准D维修作业标准

E给油脂标准

32点检项目按点检的类型分为(CD).

A日常点检B定期点检C良否点检 D 倾向点检

34点检的正确分类是( ABC ).

A按点检种类分为良否点检\倾向点检;B

按点检方法分为解体点检\非解体点检;

C按点检周期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

35与27题重删除

36与京唐公司多选题;1,内容相同;

37,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目的:(ABCD).

A提高检修作业的质量B缩短检修作业的时间

C消除检修作业事故D有利于检修作业的管理

47精密检测诊断技术主要有(BCD ).

A观察 B 温度检测C油液分析D裂纹检测

55震动控制的方法,即对 ( DEF ) 三个环节进行治理。

A震动的大小B震动的远近C震动的先后

E震源Dr震动传播的途径F震动影响的地点

56震动技术分为(AC).

A简易B一般C精密D特殊

57油样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三种:磁塞检查法\(A)\(B).

A光谱分析法B铁谱分析法C激光分析法D透视分析法

判断题

28TPM的6S活动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Y)29故障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故障发生,杜绝事故责任\重复故障的发生,加强纠正措施

的落实。(Y)

二,液压润滑技术:

(一),首秦公司部分

单选题:

19变量泵能实现流量的调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D)。

A密封容积的存在B密封容积的变化

C电机转速的变化D密封容积的变化量可调

59滚动轴承当工作温度低于密封用脂的滴点,速度较高时,应采用(D)密封。

A毡圈式B皮碗式C间隙D迷宫式

多选题:

9,润滑的重要意义是(ABCD).

A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B延长机械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C提高生产效率D确保安全生产

21减速机在密封时,可采用的措施有(AD).

A在分箱面上涂密封胶B沿箱体的分箱面缘制出回油沟

C用润滑脂或其他润滑油来润滑轴承

D在轴承端盖\检查孔盖板\油标等处的接缝面间加装纸封油垫(或皮封油圈)。

31设备状态监测是一种新型的摩擦学故障诊断技术,它包括的内容有(ACD).A油品的理化性能测试B油品的化学性能测试

C磨损金属的定量分析D磨损颗粒的铁谱分析

33采用常测方法检查润滑油理化性能的主要指标有(BCE).

A金属剥落量B粘度C总碱量D含炭量E闪点(二)首钢冷轧公司部分

简答题

13液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液压系统除工作介质液压油外,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四个部

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动力元件是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源;执行元件是控制调节液压系

统液压油的压力\速度\方向;辅助元件是分别起储油\输油\过滤和连接等辅助作用。

14什么是粘度?常用黏度有哪些?

答:液体粘性大小的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粘度。液压传动中常用的粘度有动力粘度、运动

粘度和相对粘度。

15什么叫液压冲击?减少液压冲击的措施有哪些?

答: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液体压力在某一瞬间急剧上升而形成很高的压力

峰值,这种现象称为液压冲击。减少液压冲击的措施有:1)延长阀门关闭和运动部件制动的时间;2)限制管道内液体的流速和运动部件的速度; 3)适当加大管道直径或采用橡胶软管;

4)在液压冲击源附近设置蓄能器

单选题:

28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C)来进行能量传递的。

A动能B势能C压力能D热能

29,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的(B).

A 执行元件

B 动力元件

C 控制元件

D 辅助元件

30液压系统中的压力继电器属于( C ) .

A 执行元件

B 动力元件

C 控制元件

D 辅助元件

31要使液压缸活塞的运动基本平稳,应采用(C) .

A节流阀B溢流阀C调速阀D顺序阀

32液压油的粘度与温度成(B).

A正比B反比C无关D指数关系33液压油的粘度与压力成(A).

A正比B反比C无关D指数关系34L-AN46号液压油是指运动粘度的平均值约为46cst,测量时的油温为

(A ).

A40B45C50D30

35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同,各国相对粘度的表示也不同,我国采用的是(A).A恩氏粘度B赛氏粘度C雷氏粘度D赛氏通用粘度36用来测量液压系统中液体压力的压力表一般所指示的压力为(B)

A绝对压力B相对压力C真空度D大气压

37液体在直径不变的直管中,其压力损失与流速成(A正比B反比C无关A).

D指数关系

38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

A外负载B流量A).

C流速D截面积

判断题:

2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均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元件。25液压系统中的功率是流量和压力的乘积。

26空穴现象是由于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升高引起的30齿轮泵多用于高压系统,柱塞泵多用于低压系统。(

N

Y

N

( N

(三 )京唐公司部分;

判断题:

(N)8,减压阀多装在油泵附近,用以调整油泵的出口压力。

(Y)11,蓄能器的主要功能有:保证短期内大量供油,维持系统压力,吸收冲击压力

或脉动压力等。

(N)12,液压泵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

(Y)13离心泵在启动前应灌满液体并将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关闭。

(N)20滚动轴承润滑脂填充量:轴承转速在极限转速50%以下,1\2~1\3

自由空间容积;轴承转速在极限转速50%以上,1\2~2\3.自由容积.(Y)23油泵及气口有空气被吸入会引起泵噪声大,工作机构爬行,压力波动较大,

产生冲击等一系列故障.

(N)26某工作辊道轴承采用干油润滑方式,在装配时,为了不让干油外泄,油封唇

口安装方向应向外.

(N)28金属软管如发现其外部金属丝网破损,只要内部橡胶管完好无损,仍可继续

使用.

单选题:

6 液压系统中,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A )。

A负载B流量C流速D油泵

27 当液压缸活塞所受的外力一定时,活塞的截面积越大,其所受的压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

B )。

28 缸体固定的液压缸,活塞的移动速度与( C )成正比。

A 活塞直径

B 负载的大小

C 进入油缸油液的流量。

41 液压系统工作时震动,产生压力时震荡,可能是(C)。

A 减压阀压力过高

B 减压阀压力过低

C 液压系统中存在空气

D 滑枕润滑不良

49 润滑工作有以下三个要点: 1 选择适合的油种; 2.选择适合的给油量; 3.( C )。

A. 选择适合的给油闪点 B 选择油的污染 C 选择油的周期 D 加油周期

52 在定量泵的供油系统中,流量阀必须与( B )并联,才能起到调速作用。

A 减压阀

B 溢流阀

C 顺序阀

54 气动流量阀分为( C ) .

A 节流阀、调速阀

B 节流阀、单向节流阀

C 节流阀、单向节流阀、排气节流阀

57液压泵与原动机之间应有较高的同轴度,倾斜角不得大于( B ) .

A 30 度

B 1度

C 3 度

D 130度

多选题:

13液压系统中,噪声发生在油泵中心线以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泵吸空,造成泵吸空的

原因是(ABCD).

A吸入空气B过滤器堵塞C吸油高度过高D吸油管过细\过长或浸入油面太低。

14设备漏油的方式分(ABC).

A渗油B滴油C流油D内泄与外泄

16液压泵的必备条件是(ABCD).

A 有密封容积B密封容积恒定 C 密封容积交替变化 D 有配流装置

E油箱与大气相通

17.发生在油泵附近的噪音,产生的原因是油泵故障,引起油泵故障的原因(

A 油泵的精度低

B 油泵磨损

C 油泵吸油部分损坏

ABC).

D 回油无背压。

18 引起液压系统泄漏的原因是(ABCD

A 密封件损坏

B 油管破裂

20 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油管有(ABCD

A铜管B橡胶管C钢管)。

C 配合件间隙增大

) .

D 尼龙管

D 油压过高

E 塑料管

24 油过滤器可分为(ABCE

A网式B线隙式)滤油器。

C 纸质

D 钢

E 烧结

32 液压传动系统通常由(ABDE

A动力元件B执行元件)组成。

C保护元件D控制元件E辅助元

35

A

设备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的原则(ABC

温度 B 速度 C 供给方式

).

D 维护方式

38 冷却润滑液的作用(

A冷却作用

(四)矿业公司部分;单选题:

ABCD)。

B 润滑作用

C 清洗作用

D 防锈作用

18泄漏故障的检查方法有超声波检查、涂肥皂水、涂煤油和(

A 升温检查B加压检查 C 性能试验D

B

超速试验

)等多种方法。

20 使用油压千斤顶时,主活塞行程不得超过( A ) .

A 千斤顶极限高度

B 千斤顶额定载荷

C 物体的起升高度

D 物体的载荷

26 润滑油中混有硬质杂质,可能造成滑动轴承( A )

A 磨损和刮伤

B 疲劳断裂

C 变形

D 电蚀

57装配“ O”形密封圈时,密封圈不得有扭曲和损伤,并正确选择预压量。当橡胶密封圈用

于固定密封和法兰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条直径的( B )%。

A 10~15%

B 20~25%

C 24~30%

D 80~90%

多选题;

21 与机械传动、电器传动相比,属于液压传动的优点是(ABCD) .

A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极变速;

B采用电液联合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

C传动平稳

D易于获得较大的力

22系列属于压力控制阀的有(ABC ).

A 溢流阀

B 减压阀

C 顺序阀

D 单向阀

23下列不属于压力控制阀的有(BCD).

A溢流阀B减压阀C顺序阀D单向阀

35与京唐公司多选题32相同;

36—40.A 蓄能器 B 单向阀 C 溢流阀 D 油马达 E 液压缸F三位四同阀G 压力继电器;属于控制元件的是(B C F G); 属于执行元件的是(D

E );属于压力控制阀的是( C G);属于方向控制阀的是(BF);不属于控制元件的是(ADE).

判断题:

6润滑脂的特点:无流动性,可在滑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Y)

12在系统稳定工作时,应随时注意液位和溫升,油液的工作温度应控制在30~50C之间,一般不超过 60C .(Y)

13给油箱补油时,若加油过快,油箱的油则被搅拌,杂质容易进入机械摩擦副,引起动作不

良。( Y )

17润滑油的粘度是润滑油本身的流动阻力,它对润滑油的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N )

19钙基脂能够在工作温度高达150C 的条件下工作。( N )

20钙基质有较好的耐水性,钠基质、钙钠基质耐水性差,遭水浸易流失。( N )

压力循环润滑多用于高速、重载轴承和齿轮传动上( Y )

迁钢公司部分

单选题

11 液压泵与电动机安装不同心将会引起(D).

A 系统的爬行

B 液压泵吸空

C 执行部件运动不稳定

D 机械震动

39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B ),液体的粘度因压力的增高而(B)。

A降低\降低B降低\增大C增大\降低D增大\增大

40溢流阀控制的是(B)压力,做调压阀时阀口处于开启浮动状态,做安全阀时阀

口处于(B)状态。

A 进口、常开

B 进口、常闭

C 出口、常闭

D 出口、常开

41溢流阀可用作调压阀\安全阀和卸荷阀用,在这三种工作状态时他们各自的主阀分别

处于(D)

A 浮动、全开、关闭

B 关闭、全开、浮动

C 全开、关闭、浮动

D 浮动、关闭、全开

64 液压系统中是执行部分是指( B ) .

A 液压泵

B 液压缸

C 各种控制阀

D 输油管、油箱等

76 液压系统中的控制部分是指( C ) .

A 液压泵

B 液压缸

C 各种控制阀

D 输油管、油箱等

85 溢流阀的作用是配合油泵等,溢出系统中多余的油液,使系统保持一定的(

A压力B流量C流向D清洁度

A )。

87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A 液压泵输出的压力

C 负荷

C )。

B 安全阀的调整压力D 油液的流量

88 液压阀是液压系统中的(C).

A动力元件B,执行元件C辅助元件89溢流阀是液压系统中的(A)控制阀.

A压力B方向C流量D控制元件D温度

多选题:

11,与京唐公司多选题13,相同

23,设备润滑的作用主要有:( ABCD

A 降低摩擦系数

B 减少磨损

) .

C 降低摩擦引起的溫升

D 防止锈蚀

26,液压系统的构成

40 液压系统出现污染的途径有:(ABCD)。

A 油中混入空气

B 油中混入水分

C 油中混入了固体杂质

D 油中产生了胶质状物质

42 良好的液压油具有(AC) .

A 良好的润滑性

B 油色好

C 无腐蚀作用

D 气味好

44 流量控制阀包括(BD )。

A 减压阀

B 节流阀

C 溢流阀

D 调节阀

45 常用的液压泵有(ABD )。

A 齿轮泵

B 叶片泵

C 水泵

D 柱塞泵

46带单向阀的调速阀有(ABC)组成。

A减压阀B节流阀C单向阀D多向阀50与多选题26题重,删除;

52润滑剂的种类有(ABC)。

A润滑油B润滑脂C固体润滑剂D润滑夜57油样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分析法\B分析法。

A光谱B铁谱C激光D透视判断题:

11 润滑剂的状态检查,主要检查泄漏情况及润滑剂是否变色。(Y)

12 油温越高,液压油的粘度越小,油温越低,粘度越大。(Y)

24对所用油品作理化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油样的物理、化学性能判断使用油品的性能和变

质情况,决定油样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Y )

32容积式液压泵是靠密闭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Y )

33进油和回油节流调速的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溢流功率和节流功率损失。( Y)44液压系统一般由以液压泵为代表的动力部分,以液压缸为代表的执行部分,以各种控制阀

为代表的控制部分和一些辅助装置组成。( Y)46齿轮泵都是定量泵、( Y )

47作用于活塞上的推力越大,活塞运动的速度越快。( N

48背压阀的作用是使液压缸的回油腔具有一定的压力,保证运动部件工作平稳。( Y )

57当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时,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油液。( Y)

58液压传动装置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Y)

59选择液压油,应根据泵的种类、工作温度、系统压力、适用粘度范围等条件。(Y)。

三,机械力学、机械装配:

首秦公司部分

(一),单选题;

3 刚性转子在工作中不会遇到( B )。

A 平速涡动

B 临界转速

C 剧烈震动

4 高速机械的(

A 支架C )是可能引起震动的主要部件。

B轴承C转子 D 电机

5 装配精度完全依赖于零件加工精度的装配方法,即为(

A 完全互换法

B 修配法

C 选配法A ) .

D 调整装配法

6装配时,使用可换垫片,衬套和镶条等,以消除零件间的积累误差或配合间隙的方法是

( B )。

A 修配法B调整法 C 选配法 D 完全互换法

7互换装配法的实质就是控制零件的( A )来保证装配精度。

A 加工误差

B 尺寸公差

C 形状公差

8齿轮联轴器内齿轮在轴向有一定的游动量,以保证两轴都有( B )。

A 存在空隙

B 热胀冷缩的余地

C 受力变形的余地

D 装配误差的调整量

9提高齿轮的安装精度,主要是提高安装时的( C )精度,以减少齿轮运行中的噪声有很大

作用。

A 位置度

B 平行度

C 同轴度

D 平直度

12装配时,通过适当调整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或选择适当的调整件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这种装

配方法称为( D )。

A 完全互换法

B 选配法

C 修配法

D 调整法

13在一般情况下,滚动轴承径向配合游隙小于( B ),工作游隙大于配合游隙。

A 配合游隙

B 原始游隙

C 工作游隙

14过盈配合一般用于( B )的零件连接。

A 可拆卸

B 不可拆卸C紧固 D 分离

15熱胀配合法时将( B )加热,,使其直径膨胀增大到一定数值,然后立即将( B )自由地装入。

A 被包容件(轴)、包容件(孔)

B 包容件(孔)、被包容件(轴)

C 被包容件(孔)、包容件(轴)

D 压入件、吸入件

18对于高速旋转的零件为了防止振动对设备的影响,要进行( B )。

A 找正

B 动平衡

C 实效处理

D 矫正

20设备修理拆卸时一般应( C ) .

A 先拆内部、上部

B 先拆外部、下部

C 先拆外部、上部

D 先拆内部、下部

37阶梯轴上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 D )。

A 轴头

B 周身

C 轴环

D 轴颈

38齿轮联轴器对振动的敏感性( C )。

A 很大

B 中等

C 不很大

D 不是很大就是很小

39高速旋转的机械上的联轴器,其内孔与轴的配合须为( A )。

A 过盈

B 间隙

C 过渡

D 过渡或过盈

43从孔中拆卸滑动轴承衬套用( A )。

A 加热拆卸

B 压卸

C 拉卸

D 机卸

44从轴上拆卸滚动轴承用( A )。

A 击卸

B 压卸C拉卸D冷却拆卸

46联轴器采用锥形面配合时,必须保证孔与轴的接触面积(B)。

A小于70%B大于70%C小于50%D大于50%47高速旋转的机械上的联轴器,装在轴上后,其外园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一般不超过(D)mm。

A0.06B0.05C0.04D0.0348轴系中大多采用(B)为测量工具。

A千分尺B百分表C游标卡尺D钢板尺49齿轮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用(A)检查齿侧间隙。

A百分表B压铅法C涂色法D千分尺50相互啮合的齿轮接触斑点在齿轮长度上一般不应少于(D)。

A10%~20%B20%~50%C30%~50%

D40%~70%

51齿轮啮合斑点的分布位置偏向齿顶是因(C)。

A两齿轮中心距过小B齿轮过大C两齿轮中心距过大

D轴承歪斜

56过盈连接是依靠包容件和被包容件配合后的(C)来达到紧固连接的。

A压力B张紧力C过盈力D摩擦力57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因素包括(C),齿轮的精度等级,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及齿轮副的接触斑点要求。

A运动精度B接触精度C加工精度D工作平稳性58剖分式滑动轴承的上\下轴瓦与轴承座装配时应使(C)与座孔接触良好。

A轴瓦B轴颈C轴瓦背D轴瓦面多选题:

四,

首秦公司部分

10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人教版语文初一基础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一、字词积累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 纳罕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终极迸溅繁密伫立 凝望伶仃稀零一瞬间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忍俊不禁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二、了解 1.象征手法 2.本单元课文作者 < 三、理解分析 1.在山的那边“山”“海”的象征意义及本诗的主题思想;品味重点词句 2.走一步,再走一步复述课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及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为什么父亲指挥我先迈出一小步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3.生命、生命为什么题目连用两个“生命” 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4.紫藤萝瀑布理解中心句;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者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为什么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加快了脚步” 《 5.童趣背诵、默写课文;理解文意及重点词的解释 什么是“物外之趣”,怎样产生“物外之趣” 怎样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象征:借描写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

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二单元 一、字词积累 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 # 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累累低回慧心 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执著 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沉甸甸眼巴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突如其来天灾人祸异国他乡猝然长逝问心无愧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了解 1.寓言的特点 2.流沙河及其作品 3.《论语》 4.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三、理解分析 1.理想阅读全诗,分析诗歌结构,品味形象化的语言,理解其思想内涵 思考: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 理解诗歌中比喻句的含义 ) 2.短文两篇行道树形象特征。两篇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3.人生寓言复述课文,理解两则短文的寓意 课后练习题 4.我的信念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并归纳整理 5.论语十则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含义;背诵、默写课文 分类归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

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班级与班主任笔记整理

第一章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借用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中的“班级”一词,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学生呈阶梯状围坐在圆形教室了学习。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设想。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 19世纪初,英国出现“导生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够。 3.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解决方法:将群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小班化”教改实验正在一些地方实施。 三、班级管理 (一)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字形 寥廓青荇檐头忸怩彷徨寂寥惆怅峥嵘笙箫瓦菲典押砥柱颓圮火钵糯米遒劲浮藻团萁叱骂彳亍冰屑供给中看漫溯漂泊装载甲壳满载青苔刊载给予长篙凌侮似乎丰赡怅惘凄婉坚贞不渝为虎作伥挥斥谄媚无耻谰言五彩斑斓支撑瞻仰气势恢宏偃旗息鼓河畔呕歌风华正茂揠苗助长氾南夜缒阙秦杞子戍之焦,瑕督亢拊心变徵药淬忤视瞋目遗赠创伤骨髓匕首说项羽王关中飨士卒戮力刀俎间行参乘玉玦百余骑数目啖食毋内诸侯鲰生彘肩编辑寥落洋溢长歌当哭菲薄淋漓庸人洗涤微漠踌躇广有羽翼惨淡桀骜黯然泣下 噩耗和蔼喋血不惮尸骸立仆攒射伟绩惩创血痕抹杀惊心动魄绯红殒身不恤阴谋秘计浸渍苟活作揖篱笆叱骂解剖浩劫堕落创伤煎熬欠债羞耻叱咤风云莅校精悍谦逊箜篌弥漫博闻强记酣畅涕泗沾襟拭泪淋漓凝重掩映举世瞩目易帜冉冉婆娑噩耗颠倒嬉笑凋谢折磨纳粹剥光处决废墟绞刑窒息祷告蠕动惺忪弄堂水门汀褴褛游说胆怯执拗木栅子籼米莴苣揩油愚蠢锭壳皮辊惩戒贿赂作践骷髅譬如乾坤借鉴煤屑幽僻蓊蓊郁郁踱着袅娜脉脉渺茫酣眠斑驳峭楞楞倩影缕缕乍看纤腰敛裾羞涩丰姿风致弥望没精打采颤动参差点缀凋谢落蕊颓废嘶叫平仄混沌落寞悠

闲萧索譬如驯鸽陆蠡淅沥移徙婆娑涸辙猗郁瞥见葱茏纤细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愆期垝垣咎言 夙兴夜寐靡室修姱溘死方圜鸷鸟芰荷杂糅可惩自缢徘徊裁衣箜篌公姥槌床哽咽伶俜葳蕤遗施玳瑁纨素明月珰纤纤嬉戏蒲苇磐石拊掌窈窕怅然踯躅赍钱琉璃蹑履蒲苇梧桐彷徨三匝羁鸟阡陌后檐守拙游目骋怀修禊癸丑流觞愀然江渚蜉蝣狼藉庐冢肄业弥谤孜孜以求刮目相看敷衍塞责砥砺责无旁贷无动于衷以诚相待开诚布公相勖訾詈商榷戳子旁稽博采骇人听闻缔造侈谈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无济于事束缚赎罪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二.成语 风华正茂五彩斑斓家徒四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不犯长歌当哭殒身不恤逆来顺受不由自主 博闻强记屏息以待生杀予夺不假思索不同凡响揠苗助长急不暇择信誓旦旦九死一生责无旁贷 巧舌如簧坚如磐石游目骋怀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刮目相看终南捷径开诚布公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无济于事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卓有成效 三.古文知识(见《三尺讲台》194—220页) 四.背诵段落 ①《沁园春·长沙》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 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语文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诗歌主题: 大类别:1.男人在外面流浪 ①送别诗:朋友间的友情,对家乡的怀念,借此说官运不通 ②山水诗:纵情山水,对大自然的讴歌,借此说对官场的厌倦 ③田园诗:田园中的安逸,劳动的乐趣,归隐思想 2.男人在外面打仗 ①边塞诗:边塞的风光,将士的勇敢,战争的惨烈 ②战争诗:(基本同上),对战争的反思 3.男人没事干(想象) ①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抒发历史的沧桑感 ②说理诗:说明一个道理(说理诗只存在于宋代及以后) ③抒情诗一(借景):借助一个景色抒发情感 ④抒情诗二(借事):借助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或态度 ⑤抒情诗三(借物):借助一个景物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人生观 ⑥抒情诗四(借人):借助一个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4.女人在家里惆怅 ①思夫: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②闺怨:对爱情婚姻不如意的怨恨和伤感 诗歌风格: 风格分类:1.最粗线条 ①雄浑阔达(辛弃疾、黄庭坚)、豪放旷达(苏轼)、沉郁顿挫(杜甫):雄浑豪放、景色壮阔、感情沉厚…… ②慷慨悲壮(陆游、岳飞):悲壮、沉重…… 2.粗线条 ①平实质朴(陶渊明、白居易、元稹):明白畅晓、多用口语 3.细线条 ①清新雅致(王维、前期李清照):清新自然 ②含蓄隽永(柳永、秦观、温庭筠):委婉含蓄 ③绚丽/浪漫飘逸(李白):华美绚丽、多姿多彩 4.最细线条 ①缠绵哀婉(李商隐、李清照):笔调婉约、凄美 常用特殊含义词汇: 冰雪————品行高洁 月亮————思乡 柳树————谐音"留",留恋,送别,伤怀 蒲—————分手之处 芭蕉————凄苦 梧桐————孤独 梅花————人品高洁(这个概念在唐以后)、春天的含义 菊花————孤傲 松柏————坚贞 羌笛————西北的荒凉,边塞思乡之情 春—————与爱情、青春有关 春水————愁绪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 整理(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一、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1.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特殊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及规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5.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注:职业守则没有对职业目标进行要求 6.职业的本质是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职业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二、医学基础 1.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4.两次生长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5.孕期生理性贫血:是指孕期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 比容和红细胞计数均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的现象。 6.孕早期和孕末期≤110g/L,孕中期≤105g/L。 7.孕期体重增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孕期体重增加7~8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不计 划哺乳,孕期增重10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2kg为宜;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孕期增重14~15kg;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18kg。 8.初乳是指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哺乳前6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9.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10.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11.2岁后体重kg=年龄×2+8(出生体重约为3.2kg) 12.新生儿身长50cm 13.1岁时75cm 14.2岁后身长cm=年龄×7+75 15.20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岁。6岁左右开始萌出恒牙。 16.孕妇的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2)消化功能改变胃 排空延迟、早孕反应、营养素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孕期生理性贫血。(4)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妊娠尿糖。(5)孕期体重增加。 17.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⑴代谢功能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 15%~20%。⑵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⑶体成分改变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A肌肉萎缩。B. 身体水分减少。C.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⑷器官功能改变 A.肝肾功能降低B.胰腺分泌功能下降。C.免疫功能下降。D.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三、营养学基础 1.五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EAR+2SD 4.营养素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5.1kcal=4.184kJ 1kJ=0.239kcal 6.1kcal指1k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7.食物的热价:亦称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1g碳水化合物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_全书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 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 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 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 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7背(上下午)7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 题,2 分/ 题) 1-5 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 题考查第二 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 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 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 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 本能力,涉及word 、Excel、PowerPoint 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X)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 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X。(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选择题注意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分析,布置、批改作业属于学生主体性,而非差异性;小时跑调,长大歌唱家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潜能;学生叛逆,打扰上课,老师暗中调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补救,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而非独特的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别): (1)顺序性(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 (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教学,不“一刀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