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金华市艾青中学吴锡华
一、引题:
近几年,《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在读《论语》,北大也在开《论语》课,北大的李零教授将自己的讲稿整理成书,其中有这么一段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问】:看完这段评价,其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最后一句)
是啊,孔子五十五岁时离开鲁国,带了十多个弟子周游列国,北至古黄河,南至江淮楚界,足迹数千里,历时14年,遇到了十多位诸侯国君,虽有礼遇咨询,但却没有人能用他为政。惶惶无助可依,被旁观的看客形容为“丧家狗”,而孔子也承认了这个评价。如今,“丧家狗”一般被用作贬义,而李零对“丧家狗”的解释是:任何环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即使不是贬义,这样的评价与我们一贯认为的孔子是“圣人”的说法也截然不同。那么,孔子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该怎么来看待孔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我们需要的答案。
二、解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哪一节提到了课题?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个标题。
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实现仁政,实现礼治)行不通却偏偏要去做这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由此我们自然也就有了这样的疑问:
1.为什么不可为(做)
2.为什么要为(做)
3.为(做)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读课文注解、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句式(省略句、倒装句)。
2.精读课文
(1)在文章中找到并划出描写当时社会的语句,理解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划出文中他人对孔子的评价和劝告。
(3)划出文中孔子及其学生的的相应看法和做法。
(注意:抓住每个对话语段中最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四、解读课文
1.为什么孔子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陈成子弑简公
弑: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说明社会秩序混乱。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司马迁《史记》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式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弑君。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殷周以来价值观的崩溃。
(2)今之从政者殆而
当今的从政者岌岌可危。这说明当时政治黑暗腐败,从政的人很容易惹祸上身,这并不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建功于世),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全生于世)。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不受刑就算好)。
——庄子《人世间》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像四处泛滥的洪水,天下到处是这样地动乱不安。这是一个动乱的社会。
此时是个以强凌弱、兼并攻伐极频繁的年代,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的年代。统治者各阶层欲望的膨胀和利益的追求导致无视宗法,颠倒伦理,奢侈腐化的行为;整个社会上行下效,道德混乱。
(4)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说明这不是太平盛世。
“周文王在岐山,有凤凰在附近的山上栖息。”
——《封神演义》
“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凰、圣人皆来至矣。”
——《吕氏春秋》
2.从文中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当时是怎样的世道?
孔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没有秩序可言,没有制度可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仁政,礼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尚武的时代,孔子的理想是注定落空的。
3.既然已经注定了结果,那孔子为什么还要“为”呢?我们先来看看在这样的乱世中,那些不为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孔子的“为”的?
(1)楚狂接舆
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话里既有对孔子的尊重,更有对孔子的劝喻。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会》
②既然要劝阻孔子,为什么接舆却不屑与孔子交谈呢?
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他要说的也都说过了,所以没有必要多说;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身处乱世,孔子的主张得不到社会普通人的认可,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连社会上的精英都不能理解,这未免让我们觉得有些悲凉。
(2)长沮、桀溺
①是知津矣。
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才对。这是对孔子的讥讽。
②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言下之意是世道如此黑暗,明哲保身,洁身自好才是上策。这是对孔子的怀疑。
二人一讥孔子为知津,一以天下滔滔莫非津也,语意妙极。其不告津者,正所以告之也。——方存之《论文章本原》
津:实义虚化,指人生之路津。
(3)荷蓧丈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这话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
(4)晨门、荷蒉
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里有对孔子的讥讽和嘲笑。
②莫己知,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荷蒉者以涉水为喻,谓涉水当视其深浅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君子处事也要审时度势。道可行则行,不可则止,做事不要太固执,要通达权变,洁身自好。实际上也是讽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
这些人都是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或是劝告,或是担忧,或是嘲讽,或是质疑,都表示反对孔子的“为”。事实上,在孔子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面对
时代不容,世人不解
4.孔子和他的弟子有怎样的反应?请同学们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找出来。
(1)孔子下,欲与之言。
①孔子下车,想跟他谈谈,大家能猜想谈话的内容吗?
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