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三、学习理论的应用
实事求是的说,现如今我国国内流行的几大学习理论都是从国外(主要是美国)流传进来的,这些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当时的国外的教育现状,必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适合国内的教育现状,故而在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专家也好还是教师也好,才更加需要思考。
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来源——网络资源)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适用情况
指导作用
对师生的要求
行为主义
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且这一理论直到今天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重要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些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目前国内教育现状而言,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认为当前的中学教育还不具备实践该理论的硬件。
接下来,就每一理论简单阐述一下我个人认为它在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认为学习
我认为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的批评是有益的,一味的赞赏反而会让学生模糊了标准。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遇到问题情境,经过内心的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即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就是人的认知结构的改变的过程。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
【案例三】在化学(苏教版)的必修一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这一课题是放在学期初的,在听示范课时,老师是把这一课时作为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而非仅仅只是单纯的讲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把分类这个思想进行迁移,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
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言
如今的中学课堂,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这也同时体现在我国教学中的指导理论的变化。而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应用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要之、好之、乐之,仍然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建构主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适用情况
指导作用
对师生的要求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2)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结构化:布鲁纳的强调学习情境结构理念,认为在结构中学到的原理原则,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情境中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培养Leabharlann Baidu生自学能力。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不是孤立的,是前后联系的,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推理、类比的能力,并同时注意设计“先行组织者”,让学生能自行从已知的知识点过度到未知的知识点。
【案例二】许老师刚到这个学校,对学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一直认为,对学生的表现,表扬总比批评好,他以前一直按照这个原则来对待学生。恰好测验成绩出来了,肖强的成绩不理想,许老师对他说:“其实你这次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继续努力。”几次三番之后,肖强觉得自己无论考多少分,老师都会表扬自己的,于是越来越放松,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本案例来自网络)
二、学习理论的简要介绍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描述如何学习的理论流派很多,根据目前使用相对广泛的分类方式,一般将学习理论概括为四大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更注重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对于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认知加工任务(如相关原理的理解,推理、分类等方法的应用)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
(1)由于认知主义更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心理机制,故而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学生不想学或是智力上有差距。当然,在目前的中学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就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有偏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尽可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三、学习理论的应用
实事求是的说,现如今我国国内流行的几大学习理论都是从国外(主要是美国)流传进来的,这些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当时的国外的教育现状,必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适合国内的教育现状,故而在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专家也好还是教师也好,才更加需要思考。
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来源——网络资源)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适用情况
指导作用
对师生的要求
行为主义
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且这一理论直到今天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重要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些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目前国内教育现状而言,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认为当前的中学教育还不具备实践该理论的硬件。
接下来,就每一理论简单阐述一下我个人认为它在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认为学习
我认为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的批评是有益的,一味的赞赏反而会让学生模糊了标准。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遇到问题情境,经过内心的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即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就是人的认知结构的改变的过程。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
【案例三】在化学(苏教版)的必修一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这一课题是放在学期初的,在听示范课时,老师是把这一课时作为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而非仅仅只是单纯的讲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把分类这个思想进行迁移,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
浅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言
如今的中学课堂,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大家普遍认为课堂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这也同时体现在我国教学中的指导理论的变化。而在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应用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要之、好之、乐之,仍然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建构主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适用情况
指导作用
对师生的要求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2)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结构化:布鲁纳的强调学习情境结构理念,认为在结构中学到的原理原则,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情境中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培养Leabharlann Baidu生自学能力。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不是孤立的,是前后联系的,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推理、类比的能力,并同时注意设计“先行组织者”,让学生能自行从已知的知识点过度到未知的知识点。
【案例二】许老师刚到这个学校,对学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一直认为,对学生的表现,表扬总比批评好,他以前一直按照这个原则来对待学生。恰好测验成绩出来了,肖强的成绩不理想,许老师对他说:“其实你这次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继续努力。”几次三番之后,肖强觉得自己无论考多少分,老师都会表扬自己的,于是越来越放松,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本案例来自网络)
二、学习理论的简要介绍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描述如何学习的理论流派很多,根据目前使用相对广泛的分类方式,一般将学习理论概括为四大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更注重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对于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认知加工任务(如相关原理的理解,推理、分类等方法的应用)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
(1)由于认知主义更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心理机制,故而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学生不想学或是智力上有差距。当然,在目前的中学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就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有偏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尽可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