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合集下载

脑卒中静脉溶栓血压管理

脑卒中静脉溶栓血压管理

脑卒中静脉溶栓血压管理1. 溶栓治疗介绍脑卒中是指因大脑血管发生疾病而导致的脑功能异常,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其中,脑缺血性卒中占据了绝大多数。

脑缺血性卒中发生时,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营养不良,并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血流,从而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2. 静脉溶栓治疗的原则静脉溶栓治疗是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血管内,以溶解血栓。

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治疗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从发病开始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脑卒中发作后4.5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后,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要及时判断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2 患者选择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患者。

一般情况下,适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病程短暂、病情稳定、无出血倾向、无手术指征等。

对于一些禁忌症,如近期有大手术、活动性出血、颅内出血等,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2.3 血压管理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血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控制患者的血压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但也不能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脑组织的灌注。

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和调节。

3. 溶栓治疗中的血压管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血压管理需要精确而细致的调节。

根据不同的阶段,血压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

3.1 溶栓前血压控制在溶栓治疗开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溶栓前将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85 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10 mmHg以下。

通过降低患者的血压,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3.2 溶栓过程中的血压控制在溶栓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血压升高超过185/110 mmHg,可以考虑给予降压药物进行控制。

TIA/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TIA/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争论的核心 问题 是 : 血压 自发 、 人为改 变能否 改善卒 中预后 、 预防复发 , 本文对上述相关 问题进行综述 。 1 TA 缺血性脑卒 中急性期血 压变化及其原因 I/
V m o 等 - 研究发现 , 中入 院时血 压与卒 中后 早期 、 ems 。 卒 晚期死亡率均呈 U型关 系 , 即入 院时血 压过 高 、 过低均 可导 致卒 中后死亡率增 加 , 其原 因推测 可 以与 下列 因 素相关 : 高
降低。
2 卒 中急性期血 压变化 与卒中预后的关 系
由于病 例选 择、 血压检测 方法 、 数据统计 方法 、 预后指 标 的选择不 同, 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 究 发现 , 中后 高 研 卒
血压 促进早期卒 中再发 、 状性 出血 转换 、 症 形成 脑水 肿。入 院时血压 >10m Hg 3 m 患者的最常见 死亡原 因是 由于广 泛脑
水肿导致 的神经功 能恶化 , 尚不 确定 , 但 是脑水 肿 导致 血压 进 一步升高还是为维 持充 分的 脑灌 注压而 导致 血 压进 一步 升高。入院时相对低血压的患者 , 早期 、 晚期死 亡率也 较高 , 其 主要 的死亡原 因是存在 或并 发心 血 管疾 病。缺 血性心 脏 病本 身、 低血压所致的脑组织低灌 注可 能是卒 中后死亡率 增
研究发现 , 单侧 或双侧 颈动脉重 度狭 窄时 , 收缩压 <10mm 3 —
S P升 高的独立相关 因素为 : B 年龄 、 心房纤颤 、 缺血性心脏病 、 颅 内出血 、 高血压病史。此外 , 中类 型也与血 压改变 相关 : 卒 与 大血管 、 心源性患者相 比 ,I 腔 隙性梗 死患 者在卒 中 2 TA、 4
[ 中图分 类号 ] R 4 7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6 X(0 7 3 -100 0 22 6 2 0 )20 6 -3 卒 中预后 较差相 关 , 是不 能确 定血 压 因素 是除年 龄 、 中 但 卒 严重程度 以外 的独立预测 因素 J 。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Ⅰ类
B级
①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 的
Ⅱb类
B级
2 血管内治疗且没有合并症,
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 ②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 疗对于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
Ⅱb类
A级
Ⅱa类
B级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1 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
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Hg是 合 理的。
2
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可能是有害的。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Ⅰ类
B级
Ⅱa类
B级
Ⅱb类
B级
出血性卒中的血压控制
缺血性卒中治疗时机及血压治疗靶目标
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增加相关,SAH住院死亡患者的入院时MAP显著低于存活的患者 [(102.3±16.4)mmHg vs.(106.4±15.3)mmHg,P=0.026)]。 ➢ 对SAH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应避免血压过低造成缺血性损害。
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术中建议保持血压≤180/105 mmHg,术后根据患者的血管再通状态对血压进行管理。 ③ 机械取栓患者:对于因大 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伴或不伴静脉溶栓),建议血管
内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
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
➢ 未再灌注治疗患者的血压管理: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启动或恢复降压治疗时 机需个体化评估。当血压<220/120 mmHg,最初72 h内监测血压,不需要降压治疗;当血压 ≥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压的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压的管理

乎都是合理的。一方面,降低血压能够 减 少 脑 水 肿,阻 止脑梗死的出 血 性 转 化,预 防 并 发 心 肌 损 伤 并 加 速 向
收缩压>185 mm Hg(1 mm Hg=0.133kPa)或 舒 张 长期抗高血 压 治 疗 的 过 度。 而 另 一 方 面,早 期 降 压 可
压>110 mm Hg 是 应 用 r-tPA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的 禁 忌 证。指南建议,此 时 借 助 微 量 注 射 泵 静 脉 应 用 降 压 药
性期严重高血压的治疗是必 需 的,包 括 高 血 压 脑 病、主 另外一些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认 [9-10] 为入院 时
动脉夹 层、心 肌 缺 血、肺 水 肿 或 者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等 。 [2] 随着美国国家神经疾病 和 脑 卒 中 研 究 所 关 于 重
血压较高的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风 险 低,入 院 后 血压下降者 临 床 结 局 差。 从 生 理 学 参 数 上 来 看,积 极
基于个体 化 的 角 度,可 能 存 在 理 想 的 血 压 管 理 区 间。 内科医师允 许 的 抗 高 血 压 药 开 放 标 签 治 疗,超 过 1/4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一个理想的血压区 间 尚 未 得 到 的患者接受此治疗。第7天,血压出现 适 度 降 低,坎 地
科学的证实。
沙坦组收 缩 压 降 低 了 5%。 两 组 的 复 合 主 要 终 点 (死
2.3 必须降压的临床情况 2003和2007年《指南》均 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复发)结果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但
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需要紧急降压的 合 并 临 床 坎地沙坦治疗 对 主 要 功 能 预 后、死 亡 或 重 大 残 疾 发 生

《卒中的血压管理》课件

《卒中的血压管理》课件

指导患者正确测量与记录血压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指导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测量血压的正确姿势
说明测量血压时应该采取的正确姿势,如坐姿、放松、双脚着地等 。
记录血压的方法
指导患者如何记录血压,包括记录时间、血压值、自身感受等。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血压管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的降压药物,以提高降压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长期用药
03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以保持血压稳定
在正常范围内。
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01
定期监测血压
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
种类。
0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
增加钾、镁、钙等摄入
适量摄入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有助于降低血压。
控制热量和脂肪摄入
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体 重和降低血脂,进而降低血压。
适量饮酒
适量饮酒可能会使血压短暂升高,但长期适 量饮酒可能会降低血压。
运动在血压管理中的效果
01
02
03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 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从而降低血压。
总结词
个体化治疗
详细描述
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治疗。对于血压显著升高或持续不降的患者,应采取积极 的降压措施;对于血压轻度升高或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 暂不进行降压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卒中恢பைடு நூலகம்期的血压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临床分析

①广卅I 医学院荔湾医院
r hj d… n ^
广东
广州 .50 7 1 10
r ^k 、 ^ I1^ h1 ^ 6 ^.. ^ ^_ , .
的关 系 [ _ J 中华高血 压杂志,2 1,1() 4 2 4 4 ] 0 1 95 : 2 — 2 .
^r ; ^ ^ 6^ ^6 ; 6l ^ … ^ D
前对疝修补术的讨 论都集中到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恢复 决、手
3 讨论
1 岁 以 下患 者 因组 织 可 塑 性 强 ,加 之 巴 德 疝 修 补 材 料 较 大 , 5
术操作简单这 4个关键 问题 上 【 2 ] 。传统 有张力疝修补术逐渐被无 再者 l 岁 以下患者 大多无需加 固腹股沟管 后壁 ,仅做 腹外斜 肌 5 张力疝修补术所替代 。2 0 - 0 1 0 4 2 1 年笔 者所在 医院共 行疝修补术 腱膜 重叠缝合以修补腹股沟管前壁 即可 。老年人 因前列腺增生 3 2例,选 取有随访 资料 的传 统腹股 沟疝修补术 4 5 O例和无张力 腹股 沟疝修补术 4 ,对两种手术效果进行 比较。现报告如—c 0例 F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5,具 有 可 比性 。 P 00 )
收缩压超 过 10m g的 7 7 m H 3例,其 中 3 6例给予 降压治
每增加 1 m g 0m H 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增加 4 % ; 0 收缩压 < 8 m 10m 每降低 1 m g 0m H 神经功能恶化危 险增 加 6 %。值得一 提的是 血 压 总体变化 与脑卒 中死亡率也 是呈 “ ”形关 系 嘲 U 。当入 院时 的血 压值偏离某 一血 压范 围 ( 收缩压为 1 1 10mm Hg 2 4 ,舒张 压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4.调控血压篇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4.调控血压篇

第四节脑卒中的血压调控一、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血压如何管理?1)急性期:①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②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特殊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优点:静脉点滴、半衰期短、容易调控、对脑血管影响小;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慎用)。

③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2)恢复期:①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Ⅰ,A)。

②早期(24小时-7天)持续存在的高血压可以采取较为积极的降压治疗,一般控制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是安全的;病情轻时甚至可以降低到<160/90 mmHg以下;但卒中早期降压24小时内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

(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第七版)③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Ⅱ,B)和高强度他汀治疗。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D)。

(新增)④可能为小血管病的皮质下小梗死,SBP控制在130mmHg可能是合理的。

(IIb,B)总结:按照分层策略控制脑梗死血压-少见情况:双侧ICA严重狭窄,可能SBP不能<160mmHg;-其他脑梗死(含颅内A狭窄):<140/90mmHg;-小血管病降压更积极:SBP<130mmHg。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临床实践往往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 上的,有了上述理论基础,对于 IS /TIA 急性期维持 脑灌注,也就是合适的脑血流量就有了一个基本标 准。 总的来说,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IS /TIA 急性 期降压:6 ~24 h 间降压可能不存在获益,需避免 此时间 段 降 压;24 ~48 h 间 降 压, 不 同 研 究 存 在 分歧;48 h ~4 周 间 降 压 仍 需 更 多 临 床 研 究 数 据。 当患者状况稳定时,尤其在 48 h 后,可考虑尽 早启动降压;4 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 标值 140 /90 mmHg ( 实际上是启动了 IS /TIA 二级 预防) 。
很显然,上述观察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也不 是很明确。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以脑血流自 动调节特点为基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参考血压 情况及血压增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急性期血压 管理。
( 收稿日期:2016-08-08)
( 本文编辑:姜民慧)
当明确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后,对 IS /TIA 急性期 就需特别关注脑大动脉的病变情况、血容量情况以 及血压升高的原因,从而安排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是 基本原则。 所以,针对 2014 年的诊治指南,除了应 根据血压水平、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等情况进行 血压管理,应该强调 IS /TIA 的病因和分型,只是考 虑到在短时间内基层医院的医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没有强调这一点( 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有无 高血压病史是应该做到的,因为长期高血压会使脑 血流的自动调节上限及下限均向较高的水平移动, 这一点对血压管理有指导作用。 病情轻重的原因很 复杂,关键还是看脑动脉特别是大动脉的病变、血容 量、血压及血压升高的原因。 由于血压可以间接地 反映血容量的情况,所以 2014 年的诊治指南中只强 调根据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的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ho t i l n e he e o r l v l f w o nfue c t r c ve y e e o ne vo s e to r u f c i n. M e ho c s ic m i s r e t ds Go a e s he c tok pa int a e te s r cas d i r nd m s te t n e m nd c nto o l se n a o a r a me t ta a o r lgr up, 3 c s s f o r lg o p a p r dto a he a y, 5 a e o c nto r u do t ta ii n lt r p
残率、死亡率。
【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合理降压
【 图分 类 号 】 R 4 中 73
【 献 标识 码 】 A 文
Speci u i t oke’ o csr S bl od ess e m anag pr ur em ent
LU e —l , W n i YAO Ya.De a t nt o Ne r lgy, o l s Ho pi l Yu na p r me f u oo Pe p e。 s t , n n Pu’e 6 0 0, Ch na a r 65 0 i
【 sr c】 Obetv To dsus t e rto a o to f i h mi to ep t n ’S a ue bo d p es r . Ab tat jci e ic s h ain lc n rlo s e c sr k ai t c t lo rsu e c e
l床 论 著 缶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血 压管 理 的特 殊 性研 究
鲁文莉 姚 亚

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血压管理指南解读目录一、内容综述 (3)1. 脑血管疾病的严重性与发病率 (4)2.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影响 (5)3. 血压管理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6)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压管理 (7)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8)1.1 妊娠高血压 (8)1.2 慢性高血压 (9)1.3 高血压急症 (10)2. 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的血压变化 (11)2.1 血压升高的机制 (12)2.2 血压降低的影响 (13)3. 血压管理的策略 (14)3.2 药物治疗 (16)3.3 非药物治疗 (17)三、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18)1. 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基础 (19)2. 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影响 (20)3. 脑出血时的血压控制目标 (21)4. 血压管理策略 (22)4.1 降低血压以减少出血 (22)4.2 控制性降压 (23)4.3 避免低血压 (25)四、特殊情况下的血压管理 (26)1. 合并症与并发症 (27)1.1 心力衰竭 (28)1.2 心律失常 (29)2. 外科手术与血压管理 (32)2.1 手术前的血压控制 (33)2.2 手术中的血压波动 (34)2.3 手术后的血压恢复 (35)3. 重症监护中的血压管理 (37)五、血压监测与评估 (38)1. 血压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39)2. 血压变异性的评估 (41)3. 血压长期管理的评估 (42)六、指南与共识的解读 (44)1. 国际指南与共识的概述 (45)2. 国内指南与共识的解读 (46)3. 指南与共识的更新与差异 (47)七、结论与展望 (49)1. 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血压管理的核心要点 (50)2.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51)一、内容综述本文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血压管理指南进行解读,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根据指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高血压病的普及,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点击进入↓↓↓指导规范1.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 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血压管理01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 时,应积极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 mmHg 时,可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控制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降低收缩压峰值水平,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性和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

血压管理目标: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

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0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A.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早期启动降压治疗。

B. 对于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血压<220/ 120 mmHg 并且无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最初的48~72 小时内,给予降压治疗不能预防死亡或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2024年6月,《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了更新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诊治的最新推荐意见,涵盖急性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深入剖析这些关键推荐,结合AI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0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不明确。

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

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02、静脉溶栓时间窗有效拓宽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基于时间窗的溶栓适应证得到了“组织窗”的有效补充。

WAKE-UP试验提出了一种“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不匹配”模式,可用来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获益的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患者。

EXTEND试验则借助灌注影像提出了“梗死核心-低灌注不匹配”,旨在筛选出有足够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成功地将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9 h。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未来将会惠及更多患者。

另外,由“缺血半暗带”衍生出的“组织窗”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静脉溶栓的适应人群,并强调了AIS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性。

03、替奈普酶获得非劣效证据TNK是一种改良的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通能力和更低的出血风险,单次短时推注后患者即可进行转诊。

缺血性卒中病人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

缺血性卒中病人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

缺血性卒中病人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作者:顼志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7期缺血性卒中/TIA的降压治疗伴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高血压患者卒中恢复期推荐干预方法在所有的收缩压≥130 mm Hg或舒张压≥80 mm Hg的病人中,应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如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适量饮酒、适当限盐,强调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等。

如果患者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心衰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收缩压≥130 mm Hg或舒张压≥85 mm 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 Hg,应根据个体情况(年龄、种族、有效药物),用药物控制血压。

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以下适应证。

●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没有强制禁忌证,推荐用于脑卒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妇女、黑人高血压等。

●ACEI适应证: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左室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心房颤动和代谢综合征等。

●ARB适应证:老年患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衰、房颤、代谢综合征。

2007 ESC/ESH指南推荐联合:噻嗪类利尿剂与ACEI、噻嗪类利尿剂与ARB、钙拮抗剂与ACEI、钙拮抗剂与ARB、钙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降压达标是关键,全面防治为根本。

降压作用85%~90%,降压外作用15%~10%,降压外作用依赖降压作用。

降压疗效依赖降压幅度、基线血压、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降压对象等,合适的药物,品种、剂量、用法、时程、配伍等。

脑血管病急性期及伴有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降压治疗应酌情慎重。

尤其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70%者收缩压≥150 mm Hg。

缺血性卒中/TIA的调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1)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的人群应尽早完善血脂检查,所有基线LDL-C>100 mg/dl的卒中患者,应尽早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

缺血性卒中血压的管理

缺血性卒中血压的管理

32
卒中二级预防的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降压作用: 降压达标,平稳,持久 降压达标( <130/80mmHg ) 单药无法达标,或血压≥160/100者应采用联合降压 降压外作用 降压外的额外获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靶器官保护 循证医学证据相对充分 伴随内科疾病 有无严重血管狭窄,低灌注! 患者依从性:服用方便,耐受性好, 经济承受能力。
35
小 结
5.TIA合并高血压,在TIA完全控制后,开始缓慢降 压; 6.脑血管病恢复期血压的达标值为140/90mmHg 7.生活方式干预占主要地位 8.降压药物选择: 国外指南 利尿剂、ACEI/ARB; 国内指南五种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首选,个体化原则; 掌握好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Circulation 33 2006;113;e873-e923.
卒中患者降压药物选择?
降低事件风险 对脑血流影响 安全性
药物选择应关注
34
小 结
1.急性卒中需溶栓治疗者,溶栓前后血压降至185/ 105mmHg以下; 2.急性卒中不溶栓者发病24h内,血压≥200/110 mmHg或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可予谨慎降压,余暂 不降压; 3.急性卒中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如神经情况稳定, 可予24h内重新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4.急性卒中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血压<180/110 mmHg,1周后考虑家用抗血压药物
17
2013AHA/ASA指南溶栓治疗前后
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后严格监测血压,前2小时每15分钟测1 次血压,随后6小时每30分钟测1次血压,再后16小时每小 时测1次血压 在溶栓治疗前后,如果血压>180/105mmHg,则应及时降血 压治疗,最好微输液泵静注。 如收缩压在180~230mmHg,1~2分钟内静脉推注10mg拉贝 洛尔,必要时,每10一20分钟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最大总 剂量为300mg。如果血压仍然不能控制,可以选择硝普钠 点滴。 舒张压>140mmHg,用硝普钠,0.5mg/kg/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 尼卡地平为强效、水溶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 拮抗剂,降压有效性与硝普钠近似,主要扩张中 小动脉,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在降压的同时能 改善心、脑等器官血流量。尼卡地平半衰期居中, 静脉注射5~lOmin起效,持续1~4h,血压控制 过程平稳,不易引起血压的过度降低,停药后不 易出现反跳,无明显耐药性,但不改变血压的昼 夜节律变化。 • 开始时从0.5ug/(kg· min)静脉滴注,逐步增加 剂量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一旦血压控制后,可 改为口服给药,口服治疗应在静脉给药停止前至 少1小时开始,以便保持序贯治疗的连续性。 • 禁用于重度主动脉狭窄,颅内出血尚未完全止血, 脑卒中颅内压增高者。不良反应可有头痛、乏力、 颜面潮红、心悸、转氨酶升高等。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 预防血压管理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建议 • 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若发 病后数日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 降压治疗(Ⅰ类,B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b类,C级证据);既往 存在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为 预防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应在数日后恢复降压治疗 (Ⅰ类,A级证据)。 • 解析:此建议明确了卒中后患者启动或恢复降压治疗的时 机。与既往指南相比,新指南对于卒中后患者的降压治疗 做了更为积极的推荐。积极合理的降压治疗对于降低卒中 复发风险至关重要。加强血压管理对于降低患者的卒中复 发风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建议
• 3、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血压,应成为卒中 后患者血压管理的措施之一。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限制食盐摄入、减轻体重、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低脂饮食、规律性有氧运动、限制酒精摄入。
解析:无论是卒中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还是其他心血 管疾病的防治,生活方式干预均应作为综合治疗方案中的 重要内容。积极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卒 中风险,还有助于改善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 制,对患者产生全方位的有益影响,并可能减少治疗药物 的种类与剂量。
2013AHA/ASA卒中指南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 2013AHA/ASA卒中指南溶栓治疗的高血压管理:
• 患者适于急性再灌注治疗,除血压>180/110mmHg之外,
• 拉贝洛尔 10-20mg iv 1-2min注完,可以重复一次; • 或尼卡地平静滴 5mg/h,滴速每隔5-15min增加2.5mg/h, 当达到目标血压值,调整至维持合适血压限度; • 合适时也可以考虑其他药物(肼苯哒嗪、依那普利) • 如果血压没有达到或低于185/110mmHg,不要给予rtPA;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建议 • 2、卒中或TIA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尚不明确,应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确定。一般认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Ⅱa类,B级证据)。近期发生腔隙性卒中的患者,收缩压 控制在130mmHg以下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B级证据)。
• 解析:新指南明确建议将卒中后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其意义同 前。新指南认为可以考虑将近期发生腔隙性脑梗死者的收缩压控制在 130mmHg,其主要依据是不久前结束的SPS3研究。该研究共纳入3020 例腔隙性脑梗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降压治疗,收缩压目标值分别为130 mmHg或130-149mmHg。随访3.7年后两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3%年、 2.8%年(p=0.08)。两组对降压治疗均耐受良好。强化降压组卒中复发 率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从复合终点来看该研究中严格降压组 获益并不明确。 既往包括PROFESS、ACCORD、INVEST、SCAST在内的众多研究业已 证实血压水平与卒中复发之间存在J型曲线,血压过高和过低均使卒中发 生风险增高,适度降压更有利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在未获得更多证据 之前,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将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40mmHg以下更为 合理。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建议 4、由于缺少不同降压药物之间的头对头比较,卒中二级预防中 的最佳降压治疗方案仍不确定。现有证据表明,单用利尿剂 或联合应用利尿剂与ACEI是有效的。
解析:新指南认为单用利尿剂或联合应用利尿剂与ACEI对于减少卒中复 发是有效的,其证据主要来自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PATS研究以及国外完 成的PROGRESS研究。 PATS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应用吲达帕胺控制血压可使卒中复 发的相对风险降低30%。PROGRESS研究则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应用 培哚普利(必要时加用吲达帕胺)降压治疗可使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减 少28%。 毋庸置疑,噻嗪类利尿剂是一类优秀的降压药物,现有证据已充分论 证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其临床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友挥。在我国,将利 尿剂作为初始降压药物者仅为10%。今后我们应加强对噻嗪类利尿剂以及 以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固定复方制剂的宣传。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2013AHA/ASA卒中指南的高血压管理:
• 对于血压显著增高但没有进行溶栓的患 者,合理的目标是在卒中发病后的首个 24小时内将血压下降15%。应进行强制 降压的血压水平尚未确定。但是一般认 为除非收缩压大于220mmHg或舒张压 大于120mmHg,否则不应给予降压药物。 (I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急性脑梗死高血压治疗
• 如果可使用降压药安全降低患者血压,静脉溶 栓是合理的。在开始静脉rtPA 治疗前,医生 应当评价血压的稳定性(Ⅰ类,证据水平B)。 • 在溶栓治疗开始前使收缩压<185mmHg、舒 张压<110mmHg(I 类,证据水平B)。如 果要使用降压药,医师要确保在给予rtPA 之 前使患者血压稳定在较低水平,在给予静脉 rtPA 之后至少最初24 h内维持血压低于 180/105 mmHg。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 硝普钠能同时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静滴后立即起效,静滴停止后作用可 维持1~10min。开始剂量为0.5ug/(kg· min),根据疗效逐渐以0.5ug/ (kg· min)递增,通常维持剂量3ug/(kg· min),极量10ug/(kg· min),如已 达极量,经10min降压效果仍不理想,应考虑停药。由于硝普钠的严重毒 性,只有当其他药物不适用时,或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特殊情况下才使 用。药物的治疗应尽可能缩短,静脉给药不应超过2ug/kg/min。 • 应用注意事项: • (1)静脉滴注不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滴注需避光,配置后24小时内使用; • (2)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时开始宜缓慢,以后酌情增加; • (3)禁忌症:代偿性高血压(如伴动静脉分流或主动脉缩窄的高血压); • (4)慎用:小儿、孕妇(缺乏人体研究);该药减少脑血流灌注并增加颅内压, 高血压脑病及脑卒中病人应慎用硝普钠可引起严重的冠脉窃血,有研究表 明,在心梗早期静脉应用硝普钠增加死亡率、甲状腺功能不全者(代谢产 物硫氰酸盐抑制碘摄取)、肺功能不全(可加重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 应用本药超过48~72小时,须每日监测氰化物浓度,不超过3umol/ml; • (5)心力衰竭患者停药应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以免出现 “反跳”; • (6)硝普钠使用不当,会出现过度降压,因此在没有动态监测条件下,不 建议选用硝普钠,可以选用半衰期居中的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等代替。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 2013AHA/ASA卒中指南溶栓治疗的高血压管理:
• rtPA或其他急性再灌注治疗中和治疗后血压管理: • 治疗中每15min监测一次血压,治疗后继续如此监测2h,再 按照每30min测一次监测6h,然后按照每小时测一次监测16 小时;
• 如果收缩压>180-230mmHg,舒张压>105-120mmHg: • 拉贝洛尔 10mg iv ,继以2-8mg/min , • 或尼卡地平静滴 5mg/h,ivgtt,滴速每隔5-15min增加 2.5mg/h,最大滴速15mg/h,直到达到目标效果; • 如果血压得不到控制,或者收缩压>140mmHg,考虑静脉 硝普钠
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管理
• 拉贝洛尔可选择性拮抗α1及非选择性拮抗β受 体,通过抑制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反应发 挥降压作用,其静脉剂型α︰β的阻滞作用为l: 7。其起效较迅速(5~lOmin),降压作用温和, 持续时间较长(8~12h)。拉贝洛尔降低外周血 管阻力,但不降低外周血流,从而保证心脑灌 注。 • 对于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慎 用或禁用。需注意该药偶可致尿潴留、麻痹性 肠梗阻和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建议
• 5、特定药物和目标值的选择应当个体化。根据药理 特性、作用机制、考虑每个患者的特点,可能需要 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颅外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肾功能损害、心脏病和糖尿病)(Ⅱa类,B级证 据)。
解析:卒中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危险因素, 如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对于 卒中患者,虽然预防卒中复发是重中之重,但确定治疗方案 时必须具备整体医学思维,统筹兼顾其他疾患,全面评估各 类药物地作用特点以殛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方案。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
• 2/3至3/4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发生时血压升高。 卒中早期高血压往往预示着未诊断或未治疗的慢性高 血压。然而,绝大多数卒中患者早期高血压部分是由 于神经内分泌对生理应激反应而产生的。这一反应呈 自限性,大部分此类高血压在脑缺血发生数小时内产 生,数天后血压下降。大多数卒中患者24小时内血压 自发降低1/4左右。 • 卒中治疗未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脑缺血 早期高血压。积极降低血压和完全不干预卒中早期高 血压两种方案从生理学意义上讲似乎都是合理的。一 方面,控制血压减少脑水肿,防止脑梗塞发展成脑出 血,而且加快过渡到长期降压治疗。另一方面,早期 降压可能影响侧枝循环代偿血供,从而进一步增加脑 梗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