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docx
城市规划原理C复习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铁化(6. 25%)1.城市的定义一一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依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僚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β4.城镇化的含义:(1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与地域空间变更: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6.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与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悬,不仅是建立在其次、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绘制城镇化发展的S 形曲线,10.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其特征:起步阶段一一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一一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一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己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1城慎化测度方法:人口指标法、第合指标法12.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25%)1.《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占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共142页
城市总体规划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 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 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 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 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
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 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 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 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 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 、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 的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2、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即:总建筑面积/ 总用地面积。
3、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城区、镇区)内实际居住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三部分构成。
4、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5、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为主,上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等。
二、简答题1、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我国乡村规划运作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
2、根据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根据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分为: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
3、简述工业用地M的分类及其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答:M1类工业用地: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布置在城市内。
M2类工业用地:有一定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M3类工业用地: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区。
4、简述我国法定的城乡规划类型及其规划属性。
(全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村规划,村庄规划属性:战略性发展规划:城镇体制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乡村规划。
实施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
三、论述题1、阐述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答: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但是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以⾮农⼈⼝和⾮农产业形成的居民聚居点。
2、城镇化:城镇化是⼈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城镇体系:⼀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4、城市规划: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5、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6、⽼龄化社会:当⼀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年⼈⼝占总⼈⼝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年⼈占总⼈⼝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龄化社会。
7、⽼龄社会:当65岁以上⽼年⼈占总⼈⼝数的14%时进⼊⽼龄社会。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当代⼈的需要,⼜不对后代⼈满⾜其需要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
9、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是各城市在城市⽹络以⾄更⼤范围内分⼯的主要职能。
10、城市职能:城市在⼀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和承担的分⼯。
11、城市⽤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定⽤途与功能的⼟地的统称,是⽤于城市建设和满⾜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地。
12、七通⼀平:给⽔、排⽔、通电、通路、通讯、通暖⽓、通天燃⽓或煤⽓、平整⼟地是指⼟地(⽣地)在通过⼀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污⽔、电⼒、暖⽓、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13、城市总体规划: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标、发展规模、⼟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标、发展⽅向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掌握一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充分理解有关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城市规划自身主体工作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和布局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面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完整,全面理解的知识与内容。
与上述城市规划主体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城市规划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以及城市规划实施的内容。
了解:应具备的一般知识。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了解城市形成的动因1、城市与人类文明史2、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4、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是商业和手工业从衣牧业中分离出来,于奴隶社会初期产生了城市。
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二)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效应,这些城市的发展呈现循环和累积的不断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学理论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3、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与互相竞争4、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 “相对集中”时期 “相对分散”时期 “绝对分散”时期 (1)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几个阶段:专门化阶段;综合化阶段;成熟化阶 段;区域化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卡洪城-典型的功能分区(图)2.希波丹姆模式(图)希波丹姆模式是希波丹姆规划的⼀种以⽅格⽹为⾻架、以城市⼴场为中⼼的城市布局形式。
3.周礼考⼯记-中国古代最早城市规划思想(图)匠⼈营国,⽅九⾥,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朝后市。
市朝⼀夫。
4.⽥园城市,霍华德,城市分散论(两个模式图)⽥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活和⼯业⽽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以提供各种社会⽣活,但不应超过这⼀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5.明⽇城市,勒柯布西耶,城市集中论⼯业化思想带⼊城市规划,主张提⾼市中⼼的密度,改善交通,全⾯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命⼒;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段解决,即⼤量⾼层建筑加上⼈车分离的⾼效率交通系统。
6.⽐较城市集中论和城市分散论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解决⼤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城市周围建设⼀系列规模较⼩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理想。
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城市的结构重组,全⾯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7.介绍霍华德⽥园城市对现代城市产⽣的意义:a.指导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来显⽰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点的根本转移。
b.体系完整:设想了⼀种先驱性的模式,⼀种⽐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
c.社会研究:⾸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起。
8.⽶尔顿凯恩斯-第三代卫星城的典型代表(认得模式图)9.雅典宪章1933 年,城市规划的区域观: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的是解决居住、⼯作、游憩和交通四⼤城市功能的正常进⾏。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居民点:人们集聚(居)的场所2.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3.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4.春秋战国城市建设发达的原因: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战争)5.城镇化,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等),其水平的高低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6.城镇化分为:1起步阶段(30%)、2加速阶段(60%)、3稳定阶段7.我国城镇化道路:东部地区需要有大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核心去参与全球竞争;西部地区则需要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开发带动当地的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于发展1.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相关法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现代城市规划学2. 托马斯.穆尔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3. 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new harmony)4. 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的绿地的原则5.昂温卫星城市:卧城-半独立-完全独立6. 1933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7. 马丘比丘宪章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注重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8.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邻里单位”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防止交通在邻里内部穿越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特点:1)综合性;2)法治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实践性2.城市规划的成果:1)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3)城市现状图;4)城市总体规划图:5)城市盗录工程规划图;6)城市绿化工程规划图;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图;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图;9)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图;10)城市供暖工程规划图;11)城市煤气工程规划图;1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图;13)城市近期规划图;14)城市建设工程规划图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比地块面积4. 城乡规划的调整:对已批准的规划作局部变更;城乡规划的修改:做出重大变更第四章城市构成和用地规划1.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1)自然条件的分析地质:(土质、承载力、地震等的影响); 水文:(水源、水位、防洪等)气候:(风象:风频和风速、太阳辐射等); 地形:(坡度、静风等)(2)社会建设条件分析1)现状条件;2)工程的准备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2.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1)一类用地:直接可用(2)二类用地:加工后可用(3)三类用地:不可用的,但可用于绿化之类的用地3. 十大城市用地:(1居住用地;2公共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市政公共设施用地;8绿地;9特殊用地;10水域和其它用地)4.城市绿地:为植物所覆盖,并有一定功能和用途场所。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1、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城镇化概念:人口积聚于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城市规划的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民坏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1、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点影响: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家哲学思想: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阴阳、风水、八卦。
3、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进行的试点,例如始建于 1902 年的莱切沃斯,位于伦敦东北,距伦敦 64km,但到 1917 年时,人口才 18000 人, 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03 城乡规划体制 0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67】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067】永续发展的概念 永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 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致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其后,经 济学家由此提出永续产量的概念,这是对永续性进行正式分析的开始,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种领 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 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 制。因此,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或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 持续性的原则训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 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 ” 【073】1997 年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上,50 多位国内外学者,老中青三代规划师签署了《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 宣言在回顾 20 世纪城市及其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 ,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 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7页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
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4.博立叶“法郎吉”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国土规划:国土资源(土地、水、气候、生物、矿藏等)的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其主要表现在用地布局上。
城市规划:对具体的某一城市进行规划。
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对城市内某一区域进行规划(如开发区规划,旧城区改造规划等)城市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对城市的整体研究,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预期的安排制定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城市建设活动,改造城市空间状况,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
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及定义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1、防御(春秋战国)2、城市布局与社会形态3、政治制度的影响city (church)、town 4、经济发展的影响*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环境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也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等),其水平的高低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形式:1、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2、产业结构中,各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的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期阶段(30%)2、中期阶段(60%)3、稳定阶段(基本全部转变)我国至20世纪为初期阶段,在20世纪其速度将加快(1999年29.5%、2000为36%)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弃农进城—城外贫民区形式不可取。
(番瓜弄小区例)1、苏南模式2、温州模式3、外资促进型4、西部地区发展小城镇2、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历经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宋、元等,其间排水管的出现、城市雏形、布局按方位、按星座等,其中元代的元大都即现在的北京的城市布局为中轴线布置,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及代表意义的3、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和“田园城市”2、卫星城镇理论和实践(卧城、半独立卫星城、完全独立的卫星城)3、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雅典宪章”4、马丘皮克丘宪章5、“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6、有机疏散理论元大都分析: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进入了以法治城的轨道。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11、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B.罗马C.伦敦D.巴黎1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B.西汉长安C.南朝建康D.明清北京13、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14、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
A.以大类为主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15、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综合平衡的环境保护规划是( )城市的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A.山西省太原市B.山西省灵石县C.甘肃省兰州市D.吉林省吉林市16、规划期内抓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拟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地域范围一般控制在( )。
A.1公顷B.3公顷C.5公顷D.10公顷17、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18、城市道路应分为(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19、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国道主干线布局形式为( )。
A.七纵五横12条线路B.七纵八横15条线路C.五纵七横12条线路D.八横七纵15条线路2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是一个较穷的农业大国,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是运用了( )理论。
A.城市增长极核理论B.经济部类理论C.城市“对流”作用和“辐射”作用D.城市全球化理论21、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 )。
A.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B.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C.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以此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公共福利、舒适的生活以及其它的社会经济目标,D.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22、( )代表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中央集权型制。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 )内容。
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24、以下四个城市中( )城市,人们经常称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被称为“琴城”。
A.北京B.济南C.泉州D.常熟25、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论述,( )不妥。
A.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城市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B.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一定的生产、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C.城市总体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般经验,对城市近期发展项目作出安排,并对远期发展作出初步预见D.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纲要的基本明确、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26、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
A.15%~20%B.15%~25% C 20%~32% D.25%~38%27、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28、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B.10%;7%C.12%;8%D.15%;10%29、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30、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31.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来实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32、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处理原则有以下方面,但( )为不妥。
A.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B.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小的道路纵坡一致C.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改变,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D.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竖向规划时至少应将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33、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34、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 )正确。
A.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分为9个等级D.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地区建筑层数必须控制在3层以下35、住宅进深在( )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
A.11米以下;1000 m2B.12米以下;1200 m2C.13米以下;1300m2D.14米以下;1300m236、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但坡长不能超过( )米。
A.8.0%;50B.8.0%; 20C.3.0%; 20D.3.0%; 5037、城市机场的选址应(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38、进行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地震发生后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公路的畅通,并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但以下( )不妥。
A.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场地B.路面不宜采用柔性路面;道路立体交叉口不宜采用下穿式C.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从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米D.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39、( )城市的城市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A.巴黎B.伦敦C.纽约D.芝加哥40、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为( )。
A.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B.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主要图纸、总规阶段各项专业规划图纸单选以下题目与上面重复:12、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 )正确。
A.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