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旅游概论》教案1.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旅游概论》教案1.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

2.掌握旅游的基本特征。

1.旅游的本质属性。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经济本质论、文化本质论。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
提问:旅游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应更多地注重游客的体验,至于新兴事物、新鲜玩法,可作为营销法门,但不可偏离本质,买椟还珠。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产品与服务,你赞同吗?
[讲授新课]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界学者们对旅游本质属性的界定众说纷纭,大体看来,主要有两种倾向,即“经济本质论”和“文化本质论”。

旅游的本质属性偏向于“文化本质论”。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属性
2.文化属性
3.经济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特征
1.异地性
2.暂时性
3.综合性
[小结]
多年来,国际旅游界对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经济本质论”转变为“文化本质论”。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旅游的特征是“旅游”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标志,是其本质的外在显现。

旅游的特征表现为多个方面,包括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我们只有认清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区别什么是旅游活动,什么不是旅游活动。

[作业]
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特征?。

《旅游概论》教案1.4旅游新名词

《旅游概论》教案1.4旅游新名词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四节旅游新名词
1.掌握旅游的概念。

2.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区分旅游、旅行、游览之间的异同。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
提问:作为刚刚接触旅游专业知识的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旅游的名词呢?[讲授新课]
1.自驾游
2.自助游
3.背包客
4.穷游
5.沙发客
6.在线旅游
7.OTA
8.全域旅游
9.微旅游
10.无景点游
11.错峰游
12.落地签证
[小结]
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新观念逐渐增多,旅游新名词也不断涌现。

除书中的新名词之外,大家还能发现哪些新的名词?
[作业]
1.什么是OTA?
2.什么是无景点游?。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教案设计课题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1-4授课班级16旅游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

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分析小组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时4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导入新课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2、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3、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5'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新授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的认识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那么,其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关系。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旅行:自由行为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出来的呢?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完整版)《旅游概论》教案

(完整版)《旅游概论》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进行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1、商务旅游
2、会议旅游
(四)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关系。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

旅行:自由行为
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出来的呢?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
作 业
1、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旅游有哪些特点?
1'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7-8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征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
旅游业角度——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旅游者角度——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四节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
(二)国际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
教师启发
3'
3'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旅游的特点,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总结
设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1'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第四节旅游的特点5-6
授课班级
16旅游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概论》教案课程

旅游概论》教案课程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六、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要素:
食、住、行、游、娱、购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三、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四、旅游的定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旅游的内容
三、新型旅游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
旅游业角度——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旅游者角度——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四节 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
(二)国际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宗教旅游
2、购物旅游
3、会展旅游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5'
10'
12'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板书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1.学生异地读书
2.民异地打工
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4.三峡大移民
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6.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7.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8.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
9.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10.日常上下班的往返交通过程
第一节旅游概述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1、在我国的古汉语中:
2、理解“旅游”的词义:
9.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10.日常上下班的往返交通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旅游的基本概念;
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以及媒体;
熟悉旅游活动的六个基本要素;
了解各种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对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导入:
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按地理范围划分
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保健旅游\公务旅游\考古旅游\娱乐旅游\民俗旅游
二)按动内容划分
三)按旅行距离划分
四)旅行方式划分
例举:潘德明,1930年—1937年,22岁的中国青年潘德明,用双脚和自行车,历时7个寒暑,行程10万km,游遍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次完成了中国人的环球之游潘德明这次的环球旅游集考察与探险于一身,且仅凭双脚和自行车,因此,轰动了世界,受到许多国家政要的厚待。
三、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活动类型
1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异地游览名山大川、鉴赏人文古迹,领略风土人情的游览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满足了愉悦身心和增长知识的需要。
2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是以休闲、健身、疗养及短期居住度假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旅游概论课程教案30

旅游概论课程教案30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1. 旅游主体大众化 2. 旅游区域扩大化 3. 旅游产品多样化 4. 旅游服务一体化和运行规范化 5.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第二章 现代旅游
教学目标: 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旅游的类型
第一节
旅游
问题导入:何谓旅游? 词义辩解:看下面的对话 对话一
旺季: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游客量明显较多的时期
淡季: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游客量明显较少的时期
6、旅游的地理集聚性
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性 。
第二节 旅游的类型
一、按地域范围划分
(一)国际旅游 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
国家或几个国家或地区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国内旅游
是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长住地到 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1.奴隶社会的旅行 (1)天子和诸侯巡游、巡狩 (2)商务旅行 (3)外交游说
2.封建社会的旅行
(1)帝王巡游 (2)士人漫游 (3)公务与商务旅行 (4)学术考察 (5)宗教旅行 (6)航海旅行 (7)节庆游乐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兴起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 产业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获得极 大的解放,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度增长,阶级关系出 现了新的变化。 2.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 性质和生活方式。 3. 产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为近代旅游活 动规模的扩大、区域的拓展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一)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气象气候 ;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动
植物资源 ;天然疗养条件 等。
2、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物古迹 ;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

《旅游概论》全套教案.doc

《旅游概论》全套教案.doc

第一章旅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定义及其影响。

2.熟悉旅游的基本属性。

3.掌握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

4.学会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旅游,能够区别的看待旅游与迁徙、旅行。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5个任务,本章安排3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旅游的定义、基本属性、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理解旅游的影响五、知识点梳理(一)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定义克尔和普拉普夫在1942年合写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写到:“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管理的总和”。

这就是艾斯特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3.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迁徙不是旅游;所有的旅游都属于旅行。

4,旅游与旅游业、旅游学与旅游概述由于旅游需求的扩大和社会供给条件的发展,导致了旅游业的产生。

旅游业己同石油、汽车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旅游学是一门以全球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产生、基础、结构、性质和运行手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它的理论体系和旅游学是一脉相承的。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加拿大学着斯蒂芬•史密斯在其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做了精彩的描述:(1)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2)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3)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4)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5)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6)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因此,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它在综合实践的全过程中,可体现出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本质属性。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二)综合性
(三)参与性
(四)季节性
※课堂讨论
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
6'
6'
6'
6'
8'
4'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
旅游业角度——新型旅游产品(项目)
旅游者角度——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四节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
(二)国际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第四节旅游的特点5-6
授课班级
16旅游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和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2'
作 业
1、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旅游有哪些特点?
1'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五节旅游的类型7-8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邵世刚版完整教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邵世刚版完整教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邵世刚版完整教案第一章旅游概述第四节旅游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旅游的季节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第一章旅游概述)【复习导入】(课件展示2:复习导入)1 简述旅游的本质属性。

2 如何理解旅游的社会属性?3 如何理解旅游的文化属性?(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ㅤㅤ:【学习新课】(课件展示3:第四节旅游的特点)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讲解:一、广泛性(课件展示4:广泛性)旅游的广泛性有三层含义:1 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2、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3、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二、综合性(课件展示5:综合性)1、含义:旅游的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2、旅游的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显著。

三、参与性(课件展示6:参与性)1、含义:ㅤㅤ: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2 旅游的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要义)四、季节性(课件展示7:季节性)1、含义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2、影响因素(课件展示8:季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1)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指那些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钱塘江观潮农历八月十五最为壮观,泰山观日出须在秋冬为宜。

(课件展示9:季节性: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2)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指因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诸如传统的民族、民间的节庆活动和某些宗教纪念日都有一定的时间(季节)性。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
2、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
3、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
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
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
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
学生各抒己见,不固定答案
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旅游的定义,并做以解释
学生阅读,教师做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
5'
2'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第一章旅游概述课程教案一

第一章旅游概述课程教案一

.- 讲授第一章旅游概述课教案第 48 —旅游概论1、2 号课题第一节旅游的产型序号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以及培养运用旅游活动发展基本规律分析旅游现象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区分旅游与迁徙、旅游与旅行的技巧学习旅游产生的过程能力目标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教育分析人口流动的三种形式教学重点掌握区分旅游与迁徙、旅游与旅行的技巧教学难点解决办法讲解分析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讲授、举例教师教法学法指导学生学法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起始课:自我介绍:略课题导入教教师:同学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吧,强调自我介绍包括的内容。

导入: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旅游学,什么是旅游概论?旅游:是一种活动。

生答:基础旅游学: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有旅游心理学、旅游生态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地理学等旅游概论:对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研究的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旅游,有什么特点属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

如何学好旅游概论:掌握常用的专业术语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旅游概论的意义:对旅游形成总体认识;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详见多媒体)过小结:第一节课先从思想上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第一章旅游概述本章提示: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程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第四节旅游的特点第五节旅游的类型第六节旅游组织(第二课时)●讲授新课:导入新课 :现今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而且持久不衰的学生回答:好好学习。

生阅读目录。

.-产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据调查,全世界每10 名就业人员中就有一名服务于旅游业,那么旅游业作为这样一个新兴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行业是如何产生的呢?第一章旅游概述教学过教师:旅游是不是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旅游?学生:是(或者否)教师: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是不是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旅游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迁徙——旅行——旅游︱︱︱被迫性、求生性三次分工古代近代现代商人享乐旅行板书:第一节旅游的产生教师: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一个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

《旅游概论》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旅游概论》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教师总结
5'
小 结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2'
作 业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一)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分为:
1、地方性旅游
2、区域性旅游
3、全国性旅游
(二)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分为:
1、跨国旅游
2、洲际旅游
3、环球旅游
提问:如果按照旅游的目的划分,你认为可以将旅游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呢?
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
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
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图示说明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5'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
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旅游概论教案 (1)优选全文

旅游概论教案 (1)优选全文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或社会活动相比较,既有类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具有什么特点呢?
二、旅游的特点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核同时看看学生对旅游的
认识
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那么,其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一)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进行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四)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难 点
对旅游的特点的理解。
关 键
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旅游概论》专业课教案

《旅游概论》专业课教案
5.国际旅馆协会(IHA)
(1)性质、宗旨
(2)成立政管理机构(三个层次:国家旅游局、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局和县(市)旅游局)
2.旅游行业组织
(1)中国旅游协会(成立时间、性质、成员、主要任务)
(2)中国旅游饭店协会(成立时间、成员、宗旨、主要任务)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3.旅游的经济属性
(1)从社会经济角度(①古代②近代③二战以后)
(2)从个人的旅游动机
(3)从旅游历史发展角度
4.旅游的消费属性
(1)旅游行为是消费行为
(2)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旅游概论》专业课教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
【学习纲要】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1.早期人类为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迁徙活动
◆采猎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最大特征)
①人类需要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②何谓高级消费
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1.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2.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3.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二、综合性
1.含义: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2.旅游的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显著
三、参与性
1.含义: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目标培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和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难点
对旅游的特点的理解。
关键
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六、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要素: 食、住、行、游、娱、购
板书设计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一、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三、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四、旅游的定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旅游的内容
5,
小结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正确掌握旅游的定义,并区分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 点,也是今后学习《旅游概论》的基础。
西方:Travel、Tourism
学生阅
专业知识
我国古代:旅行、游览
读,教师
2,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
做简单介
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 活动。

讨论加深学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
生的认识,增
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
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 中思考相关 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 入,形象地开 展所学课程
《旅游概论》电子教案
中弄职业独甘
片民中轟取业ftffW审定季目瓷車定
旅游概论
第二版"議5:囂:煤
教案设计
课 题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 义。
学生各抒 己见,不 固定答案
四、旅游的定义
总结学生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的答案,
5,
而进行的非定举行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
给出旅游
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的定义, 并做以解 释
※知识拓展
增加学生的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 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三、旅游的产生
1、人类意识的发展
2、精神需求的提高
3、经济条件的成熟
课件展示
5,
2,
作业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
教学后记
教Hale Waihona Puke 设计课 题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
4、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 钱?
分析教材 中的导入 案例,根 据问题让 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 展开讨
论,同时 教师启
发,学生 认真思考 问题,积 极回答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
对学生思考
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产
能力的考核
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
的关系
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 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 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 二天早辰进入国豕AAAAA级风景区长白
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 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 东北第一大瀑布 长白瀑布,长白山咼热温 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
强学生合作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的能力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 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
教师总结
5,
通过比较让
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学生更加明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
确三者之间
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
同时看看学
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生对旅游的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
认识
行中分离出来的。那么,其产生的过程是怎 样的?
使学生的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行和迁徙的
意力跟着老
关系。
师共同进入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课件展示
5,
课堂
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 征一一空间移动。
异:迁徙:自然行为
旅行:自由行为
比较异同 图示说明
在探讨中加
那么,旅游又是如何从旅行的发展中孕
强学生对学
育和分离出来的呢?
习内容的理
一、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
课件展示
5,
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 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 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 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 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吧。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 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 够一次圆满兀成吗?
2、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 为什么?
3、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
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豕给奶奶煲
汤。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 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春。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 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 扣本课教学 重点,突出 课程设计的 内涵与主 旨,帮助学生 掌握知识、理 解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