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 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 (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 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 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 胜似__________。
再见了,亲人
课文中的“亲人”指谁? 大娘、小金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嫂,指朝鲜人民。
亲人: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A:他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B: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C:找出文中直接体现他们情谊深厚的句子,读出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 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 啊!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地久天长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 的词句抄下来。 2、观察一下周围,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事例?请你好好 思考一下与人交往时应该怎样做。
再见了, 亲人! 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
(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 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 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洗 补 衣 服
大娘,停住您送别 的脚步吧!为了帮 我们洗补衣服,您 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 支持得住吗?快回 家休息吧!为什么 摇头呢?难道您担 心我们会把您这位 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永远不会。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 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 怎么落泪了呢?
小金花,不要哭了,不要再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 唱个《捣米摇》吧!
朝 鲜 大 嫂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 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 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挖野菜 (失去双腿)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
的土地。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献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 跟你们在一起。
大娘为什么做了哪些事?
送打糕;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比作了什么?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 步吧!”
祈使句:恳求的语气劝慰 ,表现了战士对大娘的敬意、 不舍。
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志愿军 对朝鲜人民的感激。
(段落的结尾)
不是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
胜似亲人
志 愿 军
用鲜血凝结成的伟大友谊
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以请求的语句开头 以反问的语句结尾 以回忆的形式叙述
第二课时
小金花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 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 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组合作)
1、大娘: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 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和妈妈救出了老王,妈妈 却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伤 了腿。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 依
依 的土地。 惜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别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献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 跟你们在一起。
1950年6月25日,美帝 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并 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中 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 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 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 并肩作战。1953年,美帝国 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背 景
《再见了亲人》(完美版)PPT课件
是谁对谁说的?
为什么互称亲人?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 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 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 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 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 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 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 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 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 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5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不要哭了,擦 干眼泪,再给 我们唱个《捣 米谣》吧!
请回去吧!
回忆她 们为志 愿军做 的事
1.缝补衣服 2.送打糕(昏倒) 3.救伤员(失去 小孙孙)
救出老王 (失去妈妈)
挖野菜 (失去双腿)
赞扬她 对我们的情谊 刚强 比山还高比水 还深
为我们付出 高的代价
总结 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挖野菜 (失去双腿)
④您为我们付出 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 您对中国人民的友 谊?
❖ 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 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再见了亲人__课件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 我们吃。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 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 忘怀?
小金花, 不要哭了,擦 干眼泪,再给 我们唱个《捣 米谣》吧!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
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 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 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救助伤员,失去 孙孙”这一部分, 你读懂了什么?从 哪个词体会出来?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 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 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被炸平了。您为我 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 我们吃。
再见了,亲人
suǒ zàn
gāo zǔ
封 锁 暂时 打糕 阻击战
yì
dǎo yáo zhēn
友谊
kuà lán
捣米谣 侦察员
chǎo è hào
sǎo
挎篮子 争吵 噩耗 大嫂
è
duò
qí qū
噩耗 跺 脚 崎岖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 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 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 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 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 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 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 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 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 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 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 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
14再见了亲人课件超完美ppt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 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 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 希望——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火车向前行驶,那隆隆的车行声也牵动着 朝鲜人民的心。八年来,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 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朝人民的心 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今天,志愿军就要离开 了,朝鲜人民怎能舍得,他们多么希望——
让我们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幕……
自学提示:自由朗读第一 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 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并简单做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是您带着全村妇
女,顶着打糕,冒 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 们吃。这真是雪中 送炭啊!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 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 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 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 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 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 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 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 在一起。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 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 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 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 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 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 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 能忘怀?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 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思,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 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 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 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 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 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 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 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 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 么能忘怀?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 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 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 希望——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火车向前行驶,那隆隆的车行声也牵动着 朝鲜人民的心。八年来,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 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朝人民的心 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今天,志愿军就要离开 了,朝鲜人民怎能舍得,他们多么希望——
让我们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幕……
自学提示:自由朗读第一 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 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并简单做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是您带着全村妇
女,顶着打糕,冒 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 们吃。这真是雪中 送炭啊!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 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 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 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 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 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 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 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 在一起。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 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 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 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 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 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 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 能忘怀?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 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思,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 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 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 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 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 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 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 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 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 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课件
再见了亲人-课件
14、再见了,亲人
“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 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阿玛妮nī 战役yì 硝xiāo烟 雪中送炭tàn 友谊yì 歌谣yáo 噩è耗hào 跺 duò脚 大嫂sǎo 挎kuà篮lán子
听朗读思考:
1、志愿军战士跟那些“亲人”告别? 2、告别时分别回忆了哪些事? 3、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
•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我们不能忘怀这样的情谊。 2、我们不能忘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结学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 —— 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 —— 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 分层
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为志愿军“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 “救志愿军的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 呀!
1、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品读第三自然段
• 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 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_____胜似 __________。
14、再见了,亲人
“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 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阿玛妮nī 战役yì 硝xiāo烟 雪中送炭tàn 友谊yì 歌谣yáo 噩è耗hào 跺 duò脚 大嫂sǎo 挎kuà篮lán子
听朗读思考:
1、志愿军战士跟那些“亲人”告别? 2、告别时分别回忆了哪些事? 3、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
•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我们不能忘怀这样的情谊。 2、我们不能忘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结学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 —— 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 —— 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 分层
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为志愿军“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 “救志愿军的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 呀!
1、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品读第三自然段
• 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 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_____胜似 __________。
再见了亲人课件
由于敌机的封锁, 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 难。我们空着肚子, 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 三天三夜。是您带着 全村妇女,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 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雪中送炭: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 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 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
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 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 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 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 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 你们在一起。
•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 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 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 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文中是指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 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大 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 送去了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对支持 和帮助。
敌机来了,
您丢下自己的小 孙孙,把伤员背 进了防空洞;当 您再回去抢救小 孙孙的时候,房 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 唯一的亲人。
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
土地!
• 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 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 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 依惜别”;呼唤“亲人”,表现 “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 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 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 难分的感情。
不是亲 人
为“救志愿军的侦察 员”,与敌人同归于尽。
《再见了亲人》课件
鼓荐阅读
推荐与《再见了亲人》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供观众 进一步拓展阅读。
提供相关书评和简介,帮助观众了解作品风格和特点,以便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技巧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从告别的一刻开始回忆 ,构建了一种追忆往事的氛围,
使叙事更具张力。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等细节的刻画,使叙事更加生动
具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多线索交织
文章中多条线索交织,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故事结构,使得叙事更
加丰富和有层次。
语言风格
朴实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给 人以亲切感。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读 来让人印象深刻。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 的享受。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敌人的残忍行为,突出了主 题,强化了情感表达。
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抒情元素,使叙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了作 品的感染力。
本课件将介绍现代社会的 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 是对亲情和离别的影响。
02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 时期,讲述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 别时的感人场景。
故事情节
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与 当地人民告别,表达了他 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 情。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 引言 •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 《再见了亲人》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推荐与《再见了亲人》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供观众 进一步拓展阅读。
提供相关书评和简介,帮助观众了解作品风格和特点,以便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技巧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从告别的一刻开始回忆 ,构建了一种追忆往事的氛围,
使叙事更具张力。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等细节的刻画,使叙事更加生动
具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多线索交织
文章中多条线索交织,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故事结构,使得叙事更
加丰富和有层次。
语言风格
朴实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给 人以亲切感。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读 来让人印象深刻。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 的享受。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敌人的残忍行为,突出了主 题,强化了情感表达。
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抒情元素,使叙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了作 品的感染力。
本课件将介绍现代社会的 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 是对亲情和离别的影响。
02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 时期,讲述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 别时的感人场景。
故事情节
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与 当地人民告别,表达了他 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 情。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 引言 •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 《再见了亲人》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第14课《再见了-亲人》ppt课件1
饥饿旳无名英雄
在艰苦旳环境中,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 雪”,有时以土豆充饥。
冰天雪地里迈进
在西线作战旳同步,东线部队第9兵团冒着 大雪,在零下摄氏30度旳恶劣气候条件下发扬英 勇顽强、刻苦耐劳旳优良作风,完毕了预定旳作 战任务。图为志愿军挺进长津湖途中。
英勇抗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志愿 军英勇抗击攻打美军。
• “救志愿军旳 伤员”,失去 了自己唯一旳 小孙孙。
小金 花
•
为“救志愿军
(妈 旳侦察员”,
妈 )
与敌人同归于
尽。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分小组读课文,完毕下列表格:
志愿军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话别时,大娘,停住你送 对她说: 别旳脚步吧!
不要哭了,擦 干眼泪,再给 我们唱个《捣 米谣》吧!
请回去吧!
回忆她 们为志 愿军做 旳事
再见了,亲人!
我们旳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再见!
朝鲜人民全力增援志愿军,他们构成运送队、担
架队奔赴战场。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朝鲜人民 昼夜不断地将弹药送往前线。
朝鲜阿妈妮象看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志 愿军伤员
魏巍
• 他们旳品质是那样旳纯洁和高尚, 他们旳意志是那样旳坚韧和刚强, 他们旳气质是那样旳淳朴和谦逊, 他们旳胸怀是那样旳漂亮和广阔!
14 再见了,亲人
“救济伤员,失去 孙孙”这一部分, 你读懂了什么?从 哪个词体会出来?
我们还记得,我们旳一种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 来了,您丢下自己旳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 您再回去急救小孙孙旳时候,房子已经被炸平了。您为 我们失去了唯一旳亲人。
您说,这 比山还 高比海 还深旳友谊, 我们怎么能忘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 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是什么意思? 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
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 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
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
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 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 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 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 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 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强烈 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 的亲密感情。
人一样对待志愿军呢?志愿军为
朝鲜人民做了什么?结合课文内 容和你收集的资料说说。
中 救 出图 朝为 鲜志 老愿 大军 爷战 。士 从 战 火
修 水 渠志 ,愿 重军 建帮 家助 园朝 。鲜 人 民
董 存 瑞
邱 浴血奋战,( )为了( )为了( )也 )凝 )
小练笔
1、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 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 2、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
点什么?
回顾全文、领悟表达: 请回顾课文1-----3自然段,想想这3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都是用满含恳求语句的祈使句开头。 ②都以具有充分肯定意味的反问句结尾。 ③中间叙述的内容都由送别情景和令人 难忘的往事组成,写得情真意切。 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 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 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 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 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 敌人的炮弹扎断了腿。 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 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们对 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件
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
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
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
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
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
后一批。
4
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 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 参战。
5
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战斗英雄邱少云
志愿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作战中,
邱少云为维护战场纪律忍受烈火烧身光荣
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邱少云追记特等
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6
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在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战斗,黄继光挺身
而出,在身负重伤情况下,一跃而起扑向敌人火
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的射击,为反击
挖野菜 (失去双腿)
为我们付出 血的代价
21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 了哪三件事?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
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 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
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 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 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 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 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 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 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 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 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 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 子已经被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年来,与朝鲜人民并肩 作战,有战斗就有流血,有牺 牲。 2、空着肚子在阵地上与敌人 拼打。 3、侦察员老王被抓。 4、战士负伤……
齐读第四—六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说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 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让我们在这 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 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 你们在一起.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 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 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 落泪了呢?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 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 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 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 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 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 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
2、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 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 吧! 3、大嫂,请回吧!
4、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 去了双腿……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 请读相关的课文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 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 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 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 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
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 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
(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 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
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 唯一的亲人?
假如: 你就是那位大娘,想象当时冒着炮
火送打糕的情境,你体会到了什么?
妮役硝炭谊 谣噩耗跺嫂 挎篮
妮 nī 妮子 妮儿 役 yì 劳役 军役 奴役 硝 xiāo 硝烟 火硝 炭 tàn 木炭 炭火 煤炭 谊 yì友谊 情谊 联谊 谣 yáo 民谣 童谣 谣言
噩 è 噩梦 浑噩 噩耗 耗 hào 消耗 耗费 损耗 跺 duò 跺脚 跺足 嫂 sǎo 嫂子 表嫂 大嫂 挎 kuà 挎包 挎篮 挎枪 篮 lán 篮子 篮球 花篮
“五次战役”讲的是1950年10 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这段时 间,中国民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 军一起为反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 的侵略军而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 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22万余人, 把美帝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
附近,迫使他们接受了停战谈判。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 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 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 述展现在我们面前……
假如: 你就是小金花,当你失去了自己
的母亲,是什么感受?
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1 .大嫂为自愿军战士做了件什么事? 2 .从中体现出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
怎样的感情?
3 .自由读,把你理解的感情读出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 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 失去双腿,永远残疾。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 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2、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 友谊?
• 再读课文,用笔划出: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 哪些事?
•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你就是那位大娘,你失去了唯一的小 孙孙,是什么感受?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 . 小金花做了一件什么事?
2 . 小金花做的这件事,表现了她什 么性格?
3 . 小金花失去妈妈后,为什么不哭 一声,现在为什么又哭了?
请读相关的课文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 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了。
思考下列句子的包含思想感情。
(1)“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 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 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 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留 恋之情。
思考下列句子的包含思想感情。
(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 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 的吗?
魏巍,原名鸿杰,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 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 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
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 告文学作品。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 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 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 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 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 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 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噩耗 大嫂 篮子 谣言 跺脚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 请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 哪些事?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2、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惟一的小 孙孙。
3、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侦察员老王 牺牲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 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 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 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 真是雪中送炭啊!
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
“雪”“炭” 分别指什么?
齐读第四—六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说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 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让我们在这 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 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 你们在一起.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 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 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 落泪了呢?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 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 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 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 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 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 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
2、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 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 吧! 3、大嫂,请回吧!
4、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 去了双腿……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 请读相关的课文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 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 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 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 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
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 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
(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 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
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 唯一的亲人?
假如: 你就是那位大娘,想象当时冒着炮
火送打糕的情境,你体会到了什么?
妮役硝炭谊 谣噩耗跺嫂 挎篮
妮 nī 妮子 妮儿 役 yì 劳役 军役 奴役 硝 xiāo 硝烟 火硝 炭 tàn 木炭 炭火 煤炭 谊 yì友谊 情谊 联谊 谣 yáo 民谣 童谣 谣言
噩 è 噩梦 浑噩 噩耗 耗 hào 消耗 耗费 损耗 跺 duò 跺脚 跺足 嫂 sǎo 嫂子 表嫂 大嫂 挎 kuà 挎包 挎篮 挎枪 篮 lán 篮子 篮球 花篮
“五次战役”讲的是1950年10 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这段时 间,中国民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 军一起为反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 的侵略军而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 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22万余人, 把美帝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
附近,迫使他们接受了停战谈判。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 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 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 述展现在我们面前……
假如: 你就是小金花,当你失去了自己
的母亲,是什么感受?
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1 .大嫂为自愿军战士做了件什么事? 2 .从中体现出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
怎样的感情?
3 .自由读,把你理解的感情读出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 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 失去双腿,永远残疾。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 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2、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 友谊?
• 再读课文,用笔划出: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 哪些事?
•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你就是那位大娘,你失去了唯一的小 孙孙,是什么感受?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 . 小金花做了一件什么事?
2 . 小金花做的这件事,表现了她什 么性格?
3 . 小金花失去妈妈后,为什么不哭 一声,现在为什么又哭了?
请读相关的课文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 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了。
思考下列句子的包含思想感情。
(1)“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 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 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 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留 恋之情。
思考下列句子的包含思想感情。
(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 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 的吗?
魏巍,原名鸿杰,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 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 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
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 告文学作品。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 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 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 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 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 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 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噩耗 大嫂 篮子 谣言 跺脚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 请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 哪些事?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2、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惟一的小 孙孙。
3、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侦察员老王 牺牲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 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 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 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 真是雪中送炭啊!
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
“雪”“炭” 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