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解:(1)由于N的原子半径太小,其平均负电密度(电子云带负电)大,则N与N原子之间斥力增大使得N-N键键长增长,键能减小而小于P-P键。
形成三键时,因N原子半径小,则两个N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比磷原子的更有效,所以N≡N三键键能高于P≡P三键。
(2)由于N原子半径小,且最外层只有四条价轨道,最多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无五卤化物存在。
(3)根据分子轨道理论,NO分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反键的π*2py轨道上,其轨道能量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小。
而N原子的结构为1s22s22p3,属于半满状态,失去电子会较困难,所以第一电离能就较高。
2解:(1)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P2O5的干燥器(或浓H2SO4),则NH3会被吸收而得到纯氮气;而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CaO(或KOH)的干燥器,(但不能使用CaCl2)则可除去水气而得到干燥的氨气。
(2)为除去NO中微量的NO2,可把该气体通过水(或者碱液),则NO2被吸收,然后再通过浓H2SO4,则可获得干燥的NO气体;为除去N2O中少量的NO,可把该气体通过FeSO4溶液,则NO可被吸收除去。
3解:由反应:NH3 + H2O == NH4+ + OH-说明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于H2O。
对于反应:HAc + H2O == H3O+ + Ac-(2)HAc + NH3 == NH4+ + Ac-(3)因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所以反应3更易向右进行,使得HAc完全解离成为强酸。
而H2O结合H+的能力弱,所以HAc在水中只部分解离成为弱酸。
4解:碱性大小排序为: NH3 > N2H4 > NH2OH > HN3它们均为路易斯碱,则孤对电子越容易被提供出去,碱性就越强。
二这主要由两个方面产生影响。
一是配位原子的负电性越高,则越易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是空间位阻因素。
如果孤对电子周围空间阻碍越大,则越难提供电子。
氮族元素复习教案(含练习和答案)

氮族元素复习第一节氮族元素和氮气〖知识体条〗氮族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周期、族原子结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简图:磷电子式:砷比较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性质相似性最高价态为+,负价为-,均能形成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酸性或大部分为非金属元素递变性按原子序数增大的顺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金属性渐强单质性质递变:递变完整,无明显共性、非金属半金属、金属化合物性质递变氢化物:、、()...(),()()()2615285553334333VAAseRHH RO HRON P As Sb BiNH PH AsH+∙∙⎧⎨⎪⎪⎩⎪⎪⎧⎨⎩⎧⎨⎪⎪⎪⎪⎩⎪⎪⎪⎪⎧⎨⎪⎪⎩⎪⎪⎧⎨⎩⎧⎨⎪⎪⎪⎪⎩⎪⎪⎪⎪33333434、、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卤素、氧族元素弱SbH BiHHNO H PO H AsO⎧⎨⎪⎩⎪⎧⎨⎪⎪⎪⎪⎪⎪⎪⎪⎪⎪⎪⎪⎪⎪⎩⎪⎪⎪⎪⎪⎪⎪⎪⎪⎪⎪⎪⎪⎪氮气物性: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化性:不活动性分子中叁键键能大与氢气生成高温高压铁触煤与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自然界雷雨固氮与活泼金属点燃用途:合成氨、保护气NHNOMg N Mg N32323()()+⎧⎨⎪⎪⎪⎩⎪⎪⎪⎧⎨⎪⎪⎪⎪⎪⎩⎪⎪⎪⎪⎪一氧化氮物性: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化性除硝酸厂尾气不与碱作用生成盐,为不成盐氧化物制法实验室:和稀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工业上:和制氨催化氧化法222222222332NO O NO NO NO NaOH NaNO H O Cu HNO NO NH O NO +=++=+⎧⎨⎪⎪⎩⎪⎪⎧⎨⎪⎩⎪⎧⎨⎪⎪⎪⎪⎪⎪⎩⎪⎪⎪⎪⎪⎪()()()()二氧化氮物性: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性与水:中要有就有氧化性:制法实验室:和浓制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工业上:制硝酸322222232242242233232NO H O HNO NO NO N O NO N O NO SO SO NO Cu HNO NO NH O NO O NO +=+⇔+→+⎧⎨⎪⎪⎩⎪⎪−→−−−→−−⎧⎨⎪⎩⎪⎧⎨⎪⎪⎪⎪⎪⎪⎪⎩⎪⎪⎪⎪⎪⎪⎪()()()()[难点分析] 1. 氢化物氢几乎能与除稀有气体外的所有元素结合成二元化合物,这些二元化合物统称为氢化物。
氮族元素-高一下(附答案)

氮族元素一、选择1.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常状况下N2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因为N2分子中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很大B. N2可用作制氮肥和硝酸的原料C.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工业上常用氮气来代替稀有气体,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氮气比白磷活泼,易燃烧2. 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两项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的养料B.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C. 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D. 雷雨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氧化物3. 下列制氮气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B. 加热使氨分解C. 将热空气通过灼热铜网D. 镁在空气中燃烧4.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和氧气,按在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氧气和睦相处,并不发生反应,原因在于氮气很稳定。
下列用途中,与氮气的稳定性无关的是()A. 充入粮仓中贮存粮食B. 充入灯泡中保护钨丝C. 工业合成氨时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D. 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5.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均含有蛋白质,氮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以下关于生物体的吸收氮的途径正确的是()①氮在大气中高达78%,而被生物体直接利用②通过高能固氮可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而被植物所吸收③所有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而被作物吸收④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⑤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中,被植物再次吸收A. ①⑤B. ③⑤C. ②④⑤D.②④①6. 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A.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B. 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C. 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D.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7 氨气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A. 还原性B. 极易溶于水C. 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D. 氧化性8.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 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9. 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A. 浓硫酸B. 碱石灰C. 氯化钙D. 五氧化二磷10. 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A. 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B. 氨极易溶于水C. 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D. 氨的化合价为-3价11. 室温时,在体积相同的容器内混合下列气体,混合后压强最小的是()A. 100mL H2和50mL O2B. 100mL HCl和100mL NH3C. 100mL NO和100mL O2D. 100mL N2和200mL H212. 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 NH4Cl固体和H2SO4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 N2和H2化合,用烧碱干燥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 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1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两项14. 在标准状况下,3.36L氨气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33.6mol/LB. 1.5mol/LC. 15mol/LD. 无法判断15.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高一化学《氮族元素》习题

高一化学《氮族元素》习题高一化学《氮族元素》习题1关于氮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质熔沸点依N----Bi而升高B、铋的最高价氧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磷酸强C、它们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为H3RO4D、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但氮气没有白磷活泼2、氮的固定是指A、植物从土壤中吸取含氮养料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C、将氨转变为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D、将单质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3、在氮的氧化物中,有一种N与O两元素质量比为7 :12,则N的化合价为A、+4B、+3C、+2D、+14、下列氧化物中不是酸酐的是A、N2O5B、NO2C、N2O3D、P2O55、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质量比是A、3 :1B、1 :3C、1 :2D、5 :36、NO2和Br2蒸气均为红棕色气体,可以用于鉴别它们的最佳试剂是A、AgNO3溶液B、湿润的KI淀粉试纸C、H2OD、紫色石蕊试液7、能用浓H3PO4或P2O5干燥,却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是A、NH3B、HIC、H2SD、NO8、除去红磷粉末中的少量白磷的试剂是A、水B、二硫化碳C、硝酸D、稀硫酸9、安全火柴盒的侧面所涂的物质是某一混合物,其中含有A白磷和三硫化二锑B、红磷和三硫化二锑C、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D、硝酸钾和二氧化锰和硫10、使0.1molP在一定量的Cl2中燃烧,最后固体的质量增加15g,则生成物是A、只有PCl3B、只有PCl5C、0.05mol PCl3和0.05mol PCl5D、0.02mol PCl3和0.08mol PCl511、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其化学方程式为若参加反应的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8,充分反应后,生成物中PCl5和P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下列能说明白磷和红磷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红磷是暗红色粉末,无毒;白磷是白色蜡状固体,剧毒B、白磷易溶于二硫化碳,红磷不溶于二硫化碳,两者都不溶于水C、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但燃烧后均生成五氧化二磷D、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能相互转化氨与铵盐13、对于A2型的分子是以键结合成的分子,如;对于AB型的分子是以健结合成的分子,如;对于ABn型的分子是以健结合,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则属于分子,如,反之为分子,如。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俗名与化学式对应的是()A.石膏:CaSO4·2H2O B.碳铵:(NH4)2CO3C.重晶石:BaCO3D.芒硝:Na2SO4·12H2O2.德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卫星数据和一种先进的仪器,绘制了一幅地球上空二氧化氮的分布图。
从科学家绘制的二氧化氮分布图看,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注重环保的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
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的( )A.硝酸工业发达B.雷雨天气较多C.机动车辆过多D.燃料以煤为主3.下列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3有还原性,可用于制硝酸B.N2性质活泼,可用于保护粮食C.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胃酸中和剂D.Na2O2有强还原性,可用于杀菌消毒4.常温下,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铁质容器贮运的是( )A.浓硫酸B.浓硝酸C.浓盐酸D.液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无氢气产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源于汽油的不完全燃烧B.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做制冷剂D.在医疗上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7.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O 2与H 2O 反应生成HNO 3,所以NO 2是酸性氧化物B .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有关C .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D .实验室可用NH 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8.下列有关浓硝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其中溶解了2NOB .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金属铝钝化C .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D .浓硝酸易挥发,打开瓶塞,瓶口有白烟产生9.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 2 ②H 2SO 4 ③NH 4NO 3 ④HCl ⑤FeCl 3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④⑤C .只有①③④D .全部1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 3溶液与Cu 的反应:Cu+Fe 3+=Cu 2++Fe 2+B .FeO 和稀硝酸的反应:FeO+2H +=Fe 2++H 2OC .将Na 投入到CuSO 4溶液中:2Na+Cu 2+=2Na ++CuD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 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性: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11.关于反应223242422Na S O H SO =Na SO S ++SO ++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SO 4是还原剂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 .0.5mol Na 2S 2O 3发生反应,转移1mol 电子D .Na 2S 2O 3与稀硝酸也能发生类似反应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NO 和2NO 的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离B .为检验某品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将样品溶解后滴加淀粉溶液C .向3NaHSO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3HSO -具有氧化性D .向浓3HNO 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3HNO 反应生成2NO二、填空题13.现有五种物质:①浓硫酸 ②新制氯水 ③ 3FeCl ④ NO 2 ⑤氨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
第16章--氮族元素

第16章氮族元素16-2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除去N2中少量NH3和NH3中的水气?(2)如何除去NO中微量的NO2和N2O中少量的NO?(1)答:将混合气体通人浓H2SO4便会除去N2中少量的NH3,而N2不溶于水或酸,将NH3通过生石灰便会除去少量的水气。
2NH3+H2SO4=(NH4)2SO4CaO+H2O=Ca(OH)2(2)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的N a OH溶液,再经过干燥便可除去微量的NO2,NO不溶于水。
将混合气体通过亚硫酸亚铁溶液。
3NO2+H2O=2HNO3+NOFeSO4+NO=Fe(NO)SO416-3 答:‹1› NH3+H2O =NH4++OH--在H+传递过程中。
NH3得H+,而H2O失H+,所以H2O和质子(H+)之间的键能小于NH3和质子(H+)之间的键能。
‹2› CH3COOH=CH3COO-+ H+ 在水溶液中:存在H2O= H++OH- 在液氨中:存在NH3 =NH4++NH2-而氨比H2O对H+的键能大,因此在液氨中C H3COOH的电离也大,[H+]较大,酸性较强。
16-4 将下列物质按碱性减弱顺序排列,并给于解释。
NH2OH NH3N2H4PH3A s H3由于:NH3+H:OH ←→NH4++OH-K=1.77×10-5N2H4+H2O←→N2H5++OH-K1(298K)=8.5×10-7N2H5++H2O←→N2H62++OH-K2(298K)=8.9×10-16羟氨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比肼还弱的碱。
(K=6.6×10-9)PH3微溶于水,其溶解度比NH3小的多,水溶液比氨水弱的多(K b=10-26)同一主族氢化和物从上倒下酸性逐渐增强,由于其负电荷数相同,半径增大,电子密度减小,因此根据K值得大小,便能够判断碱性强弱。
16-5 请解释下列事实:(1)为什么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的漏气?答: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出NH3,NH3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Cl2氧化生成N2和HCl,生成的HCl通NH3生成白色小颗粒NH4Cl。
第十六章 氮族元素1

电子层
K
2
L K
8 2
第 VA
13 Al 铝 31 Ga 镓 49 In 铟 81 Tl 铊
M L K N M L K O N M L K P O N M L K
8 8 2 8 18 8 2 8 18 18 8 2 8 18 32 18 8 2
族
本章要求
1、掌握氮和磷的单质及其氢化物、卤化 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 备和应用。 3、了解砷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Cu 4HNO3 (浓) Cu(NO3 ) 2 2NO2 2H 2O
3Cu 8HNO3 (稀) 3Cu(NO3 )2 2NO 4H 2O
第十六章
氮 磷 砷
§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
活泼金属 4Zn 10HNO3 (较稀) 4Zn(NO3 )2 N2O 5H 2O (HNO3浓度约2mol.L-1)
非金属
VA
7 N 氮 15 P 磷 33 As 砷 51 Sb 锑 83 Bi 铋
VIA 8 O 氧 16 S 硫 34 Se 硒 52 Te 碲 84 Po 钋
VIIA 9 F 氟 17 Cl 氯 35 Br 溴 53 I 碘 85 At 砹
0 2 He 氦 10 Ne 氖 18 Ar 氩 36 Kr 氪 54 Xe 氙 86 Rn 氡
4Zn 10HNO3 (很稀) 4 Zn(NO3 )2 NH4 NO3 3H 2O
(HNO3浓度< 2mol.L-1)
性质二:热不稳定性 4HNO3 = 4NO2+O2+2H2O
第十六章
氮 磷 砷
§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
(2)硝酸盐 性质一:氧化性 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固体常温 稳定在高温时有氧化性。 性质二:热稳定性差
2004年——2008年氮族元素高考试题 答 案

答 案一、选择题:1、D 2、A 3、C 4、A 5、C 6、CD 7、C 8、B 9、C 10、D11、BD 12、BD二、填空题1、答案:在A 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 和c 接口,由a 导入NO 气体,水通过b 和c 排入B 中。
2、(1)H 2O N 2 Ag HCl (2)4NH 3+5O2∆催化剂 4NO+6H 2O (3)AgN 3, 3、答案:(1)<1>)(CO NH [或HCO NH ] <2>吸收水和二氧化碳n(NaNO 2):n(NaNO 3) = 5:3②设生成的n(NaNO 2)为5x mol ,n(NaNO 3)为3x mol 据Na +守恒:5x + 3x = 4 x = 0.5m(NaNO 2) = 172.5g ,m(H 2O)余 = 1000×78.8% - 688 = 100g析出:m(NaNO 2)(最大)=172.5 – 71.2 = 101.3g9、答案:(1)氢 氮 氧 (2)N 2O 5 (3)NH 4+ HO - (4)NH 4NO 310、答案:(1)3242NH +H SO =======424(NH )SO (2)N N ≡ 423(NH )SO 或43NH HSO(3)--2ClO +SO +2OH ========2-42Cl SO H O -++(4)24N H12、答案:(1)减少CO 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2)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3)A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 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NH 3或B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 2,多消耗NH 3或C 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CO 、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 NO 2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NH 3的增多或减少13、答案:(1)0.75a mol (2)0.14 (3)设生成x mol HNO 3 4(2x +18.0×5/4+12.0)=150.0 x =1.5(mol)NH 3的转化率=(18.0+1.5)/20.0×100%=97.5%14、15、.(17分)⑴[:••••O:H]-⑵2NH3(l)NH2-+NH4+⑶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②P2O5+6OH―2PO43―+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8H++2NO3-=3Cu2++2NO↑+4H2O ⑷①2NO22NO+O2②30.716(21.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2.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3.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2/11 mol/L4.反应的时间t=90-70=20s5.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NO3)=△c(HNO3)/t == 1/110 mol·L-1·S-1(3)作图略作图要点:因为实验①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②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实验③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与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氮族元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解:(1)由于N的原子半径太小,其平均负电密度(电子云带负电)大,则N与N原子之间斥力增大使得N-N键键长增长,键能减小而小于P-P键。
形成三键时,因N原子半径小,则两个N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比磷原子的更有效,所以N≡N三键键能高于P≡P三键。
(2)由于N原子半径小,且最外层只有四条价轨道,最多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无五卤化物存在。
(3)根据分子轨道理论,NO分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反键的π*2py轨道上,其轨道能量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小。
而N原子的结构为1s22s22p3,属于半满状态,失去电子会较困难,所以第一电离能就较高。
2解:(1)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P2O5的干燥器(或浓H2SO4),则NH3会被吸收而得到纯氮气;而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CaO(或KOH)的干燥器,(但不能使用CaCl2)则可除去水气而得到干燥的氨气。
(2)为除去NO中微量的NO2,可把该气体通过水(或者碱液),则NO2被吸收,然后再通过浓H2SO4,则可获得干燥的NO气体;为除去N2O中少量的NO,可把该气体通过FeSO4溶液,则NO可被吸收除去。
3解:由反应:NH3 + H2O == NH4+ + OH-说明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于H2O。
对于反应:HAc + H2O == H3O+ + Ac-(2)HAc + NH3 == NH4+ + Ac-(3)因NH3与H+结合的能力强,所以反应3更易向右进行,使得HAc完全解离成为强酸。
而H2O结合H+的能力弱,所以HAc在水中只部分解离成为弱酸。
4解:碱性大小排序为: NH3 > N2H4 > NH2OH > HN3它们均为路易斯碱,则孤对电子越容易被提供出去,碱性就越强。
二这主要由两个方面产生影响。
一是配位原子的负电性越高,则越易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是空间位阻因素。
如果孤对电子周围空间阻碍越大,则越难提供电子。
从空间位阻因素来看,NH3分子的空间位阻最小,NH2NH2的其次,NH2OH的最大。
但在HN3中,H失去后得到的N3-离子非常稳定(有两个∏34离域∏键),所以其酸性最强。
5解:(1)因Cl2气遇到浓氨水后立即产生白色烟雾,现象明显,容易观察管道是否漏气。
3Cl2 + 2NH3 == 6HCl + N2(2)过磷酸钙肥料有效成分为Ca(H2PO4)2,与石灰一起使用或储存,因石灰会与其反应而生成不溶于水的Ca3(PO4)2而失效.(3)要使AsO43-离子变成As2S5,就须首先夺掉AsO43-中的氧原子,使其成为As5+离子,然后与H2S中的S2-结合形成As2S5分子.而只有强酸性溶液才能提供大量的H+,与AsO43-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H2O,反应为: 2AsO43- + 5H2S + 6H+ == As2S5 + 8H2O。
6解:(1)因在N3-离子中有两个π34离域π,离子结构均匀,两个N-N键完全相同,键长相同。
而在HN3中,一个N-N之间形成1个σ和1个π34离域π,相当于双键成分,而另一个N-N之间形成1个σ,1个π34离域π和1个p-pπ键,相当于三键,所以两个键长不相等。
(2)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它们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П*2Py)1NO-: (б1S)2(б*1S)2(б2S)2(б*2S)2(б2P)2(П2Py)2(П2Pz)2(П*2Py)1(П*2Pz)1NO+的键级=(6-0)÷2=3; NO的键级=(6-1)÷2=2.5; NO-的键级=(6-2)÷2=2;因键级越大,则键越强,即键长越短,所以从NO+, NO到NO-的键长逐渐增大.(3) 由杂化轨道理论可知:NO2+中N采用sp杂化,所以∠ONO为1800;NO2中N采用sp2杂化,单电子处于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剩余电子与O的P轨道形成一个π34的离域π键,所以∠ONO 略大于120ο为134.30;NO2-中N采用也是sp2杂化,一对孤对电子占据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同时剩余电子与O的P轨道形成一个π34的离域π键,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大,使得∠ONO略小于120ο为115.40。
(4) 由杂化轨道理论可知:NH3中N采用sp3杂化,一对孤对电子占据其中一条sp3杂化轨道,因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大,压迫∠HNH键角使其从109.50减到1070。
PH3中因P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大,其杂化的有效性减弱,杂化轨道的稳定性也差,所以∠HPH键角比未杂化的直角略大,为93.080。
而AsH3中As为第四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太大,基本不能进行杂化,直接用P轨道参与成键,所以∠HAsH为91.80。
7解:玻恩-哈伯循环图如下:△rH=1/2D N-N+3/2D X-X-3F N-X=1/2×946+3/2 D X-X-3F N-X=473+3/2D X-X-3F N-X对于NF3:△rH=473+3/2×156.9-3×276= -119.65(kJ/mol)对于NCl3:△rH=473+3/2×242.6-3×192.5= +259.4(kJ/mol)因NF3的标准生成焓为负,而NCl3的标准生成焓为正,所以前者更稳定。
由哈伯循环可知,F2的解离能反小于Cl2,但N-F键能又大于N-Cl,导致NF3的标准生成焓为负,而NCl3的标准生成焓为正。
因此X2的解离能大小和N-X的键能大小对稳定性影响大。
9解:在PF3分子中因P原子上具有一对孤对电子,且P为第三周期元素,半径大,电负性小,容易给出孤对电子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
而NF3中N虽然也有一对孤对电子,但N为第二周期元素,半径小,电负性大,对这对孤对电子控制能力强,难以给出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
同理PH3中也因P的半径大,电负性小,容易给出孤对电子,所以配位能力比NH3强。
10解:红磷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其表面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而生成氧化物,而磷的氧化物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潮解.而NaOH和CaCl2潮解是因为它们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造成的。
潮解后的红磷用水洗涤,则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因溶于水而被去除,而单质磷则不溶于水。
11解:在同素异形体中,菱形硫和单斜硫只是晶体构型不同,其他均相同,所以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而O2和O3,黄磷和红磷其化学式不同,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
12解:(1)硝酸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因HNO3中H+与NO3-相连,键角和键长发生了变化,与氢相连的N-O键较长,容易断裂,分子对称性较低,因此稳定性较差,氧化性强。
(2)因硝酸见光会分解产生NO2气体,溶于浓硝酸中呈黄到红棕色(因溶解NO2的多少不同,颜色深浅不同)。
(3)根据反应方程式: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Ag + 2HNO3(浓)== AgNO3 + NO2 + H2O溶解1molAg,需消耗4/3mol的稀HNO3,而使用浓HNO3却需2mol,因此使用稀硝酸更好.14解:在Na2HPO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PO42-==H+ + PO43-当加入AgNO3时,因Ag+与PO43-结合成溶解度很小的Ag3PO4沉淀,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所以溶液的酸度会增大,反应式为:3Ag+ + HPO42-==Ag3PO4 + H+同理:在NaH2PO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PO4-==H+ + HPO42-HPO42-==H+ + PO43-当加入AgNO3时,因形成溶解度很小的Ag3PO4沉淀,使平衡向右移动,也使溶液的酸度增大,反应式为:3Ag+ + H2PO4-==Ag3PO4 + 2H+15解:(1)在0.1mol/L的H3PO4溶液中,由于一级解离出的H+抑制了第二,三级的解离,则可把它近似看为一元酸处理.H3PO4==H2PO4- + H+K1=7.52×10-3)/(1074.21.01052.7][231L mol C K H --+⨯=⨯⨯== ∴ pH=1.56(2) 在0.1mol/L 的NaH 2PO 4溶液中,主要存在下列两个平衡:H 2PO 4-==H + + HPO 42- K 2= 6.23×10-8H 2PO 4- + H 2O==OH - + H 3PO 4 K h = K w /K 1=10-14/7.52×10-3 =1.38×10-12因为K 2和K h 相差不是特别大,则不能忽略水解对溶液的pH 值的影响.在计算溶液的pH 值时,可把 H 2PO 4-近似看成一个弱酸弱碱盐,则5832121013.21023.61025.7][---+⨯=⨯⨯⨯====K K K K K K K K H hW b a W pH = 4.67(3) 在0.1mol/L 的Na 2HPO 4溶液中,主要存在下列两个平衡:HPO 42-==H + + PO 43- K 2 = 2.2×10-13HPO 42- + H 2O==OH - + H 2PO 4- K h = K w /K 2=10-14/6.23×10-8 =1.6×10-7第一种解法:∵K h 》K 3,则可把三级解离对pH 的贡献忽略,则溶液中的pH 主要由水解反应决定。
)/(1026.11.0106.1][47L mol C K OH h ---⨯=⨯⨯==盐 pOH =3.9pH = 14-pOH = 14-3.9 = 10.1第二种解法:如果不忽略第三级解离平衡,则可把HPO 42-看成一个弱酸弱碱盐来计算pH 值。
1013832231017.1102.21023.6][---+⨯=⨯⨯⨯==÷==K K K K K K K K K H W W b a W ∴ pH=9.93(4) 在0.1mol/L 的Na 3PO 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PO 43- + H 2O==OH - + HPO 42-0674.0102.21.010][13143=⨯⨯===---K C K C K OH W h 盐盐 ∴ pOH = 1.17 pH = 14-1.17 = 12.8316解:因存在平衡: AsO 33- + I 2 + 2OH - == AsO 43- + 2I - + H 2O在碱性条件下,由于ψ(AsO 43-/AsO 33-)减小,使得ψθ(I 2/I -)>ψ(AsO 43-/AsO 33-),所以上述反应可向右移动.如果改为酸性条件,因ψ(AsO 43-/AsO 33-)增大,使得ψ(AsO 43-/AsO 33-)>ψθ(I 2/I -),所以上述反应又可向左移动.17解:(1)解:由不同数目的酸(如硫酸或磷酸)通过脱去水分子得到的产物叫缩合酸.例如焦磷酸是由两分子磷酸脱水得到的,其结构如下图(左图):一般认为上右图中红色框中的基团为吸电子的,在其作用下临近的原子的电子云发生如图所示的偏转,导致O-H 键的极性增强,则在水分子作用下更易解离出H +,所以缩合酸酸性比未缩合的原酸强.(2)在HNO 3中因与氢相连的N-O 键较长,容易断裂,分子对称性较低,因此稳定性较差,具有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