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案

合集下载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3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3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生字。

理解部分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出示预习提纲: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个强者?并认真体会他是怎样进行拼博的?三、汇报展示: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深入理解:(1)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2)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个强者?抓住文中描写少年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

(3)朗读文中最后一段,体会含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

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延伸: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五、反馈检测:1.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表演顶碗19顶碗少年深爱启迪课后反思: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

《顶碗少年》教学教案

《顶碗少年》教学教案

《顶碗少年》教学教案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文本解读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专题编写。

《顶碗少年》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顶碗少年在杂技表演中,连续经历两次失败后,最终获得成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课文通过对少年、观众、老者等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生动传神的语句,隐含了“一个人的成功凝聚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设计理念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

《顶碗少年》教案(4篇)

《顶碗少年》教案(4篇)

顶碗少年教案篇一课题4、顶碗少年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重点难点关键: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三、品读语句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1)第一次表演(2)第二次表演(3)第三次表演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失败再失败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课后记:略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语言训练和写法训练的好教材。

我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杂技表演是一门艺术,是需要经过演员不懈努力才能成功的。

同时我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一种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这样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视频拓展,真实再现情境为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欣赏09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看到学生看得睁大眼睛,张大嘴巴,适时问他们想说什么,他们都说到了杂技表演的不容易,精彩,……从而认识到杂技已经作为一门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

再带着一份崇高的敬意走进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轻松走进课堂。

当在品读课文,文字感受了少年第三次顶碗成功后,我又让学生欣赏顶碗的杂技,画面生动,动作灵活娴熟,结合文字,这样亲近文本又跳出文本,不禁让学生为之感叹。

2023年顶碗少年的教案四篇

2023年顶碗少年的教案四篇

2023年顶碗少年的教案四篇顶碗少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__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__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思考这场杂技表演精彩吗?那个顶碗少年表演成功了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杂技表演需要几年的千锤百炼,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板题:顶碗少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5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5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5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预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洁而又一波三折,非常吸引同学;文章表述层次清晰,同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同学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文章语句美丽,适于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同学分析:同学在生活中有过肯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把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简单激发起同学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忱。

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

联系同学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胜利。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胜利。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一般的顶碗少年,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感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化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状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自学课文。

《顶碗少年》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顶碗少年》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顶碗少年》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师: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2、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

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

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效果,引导整本感知。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2、交流、反馈。

三、品词析句,强化语感师: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

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一)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1、预设(一)第一次表演出示:“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1)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2)师: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出示:“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1)师: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2)师: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结2、预设(二)第二次表演出示:“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

碗,又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师: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3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3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体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学习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少年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初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巩固初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1、从课文里挑选自己认为需要掌握默写的二十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

家长签名。

2、朗读课文至少一遍。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解释课文为什么取名为“顶碗少年”,写在书上课题旁边。

二、导入(介绍课文的出处,介绍作者赵丽宏,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其他文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的爱好。

5分钟)1、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处?2、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赵丽宏?(赵丽宏,1951年生,比老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

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

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他在新浪网上有个人博客,地址是:三、新课初读。

(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10分钟)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作者念念不忘,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4、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因为这件事启迪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8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8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8篇)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一、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

二、感悟“失败乃胜利之母”的人生哲理,培育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念和士气。

三、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存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懂得“失败乃胜利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终获得胜利的。

教学难点:领悟看表演时受到的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知道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发的。

今日我们也来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又得到什么启发?(二)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想想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三)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争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一)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集体反应,检查自学状况(一)学生反应,教师引导理清全文的脉络。

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一)小组争论: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详细描写去体会。

)(二)学生自由谈。

1、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松软而又自然地伸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优美动作,技艺超群。

)②请大家用赞扬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①这时,观众的反响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3)“台上并没有慌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六下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顶碗少年的视频。

2.搜集关于杂技的资料。

3.搜集关于作者赵丽宏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吧?咱们今天就来做个游戏。

拿着您的语文书,我们的游戏规则是:把书平放在头上,不能用手碰,书也不能掉,谁先回到座位,谁就是胜利者。

(学生做游戏)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只是顶着一本书,我们想要完成这个游戏,都很困难,那要是让同学们头顶着一只碗,十只碗来表演舞蹈,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你行吗?有人行。

(播放视频)
这是什么节目?它属于杂技的一种,你觉得演员的表演怎么样?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作家赵丽宏也看到过一场精彩的表演(课件出示作家赵丽宏的
资料),并且时隔二十多年他都没有忘记这次演出,甚至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检查自学。

1.教师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课件出示)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教师指导重点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字词)
(1)指名读。

(2)教师正音。

强调指导重点字的读音:“萦”是后鼻韵母,读“yíng”,不要读成“yín”。

(3)理解重点词语。

(4)生齐读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朗读。

2.教师指名读。

其他学生边读边认真听,注意重点字词读得是否正确,句子是否正确、流利,感情色色彩是否正确,语气是否恰当。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面的练习。

(课件出示)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次表演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
的精神的赞叹。

4.学生集体交流。

教师明确。

(课件出示)
四、再读课文,思考分段。

1.师谈话过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那课文分几部分来写的?每个部分又写了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教师相机给以指导。

3.教师明确。

(课件出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

下节课我们再来详细解读课文,从中体会顶碗少年的精神。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2.朗读课文,把自己读文的感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课堂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那你们都学会了吗?(课件出示生字词)
2.教师指名读。

3.回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教师指名回答。

二、自学感悟,理解文本。

(一)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课件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重点句)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集体交流。

5.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
6.学生集体交流后,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二)学生自主阅读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为什么会激动呢?(课件出示)
2.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假如这位顶碗少年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文末的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3.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给以指导。

(课件出示出重点)
4.拓展练习,完成句子。

(课件出示)
在,再搏一下,也许。

四、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给少年的也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那你按照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顶碗少年非凡的勇气,坚持不放弃的毅力,都让我们想起爱迪生的话: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

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也难免有困难、失败、挫折光顾我们,希望,我们也像顶碗少年一样,去面对失败,不放弃,坚持下去。

相信,我们也能收获灿烂的明天。

2.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4.顶碗少年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学反思
示例:《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少年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我们知道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理清文章的结构:一说故事,即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二是说道理,即从顶碗少年身上感悟到了哪些道理。

然后让学生再分别自学各部分的内容,尤其是第一部分,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句体会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为了加深理解,我让学生填写表格,并思考从中受到的启示。

在解读文本结束后,我又拓展思维,让学生关注作者用笔墨较少的老者身上,换一种角度思考作者写作意图。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没有时间拓展一些关于坚强的、不轻易言弃的名人故事,也没有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坚持不放弃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