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企业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历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由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许多婴儿患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热议,也给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三鹿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机制。
三鹿集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不合理的生产工艺,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在政府投资的压力下,存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不严格现象。
其次,这一事件对中国奶粉行业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次事件导致全国各地对奶粉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消费者普遍对奶粉产品持怀疑态度,导致奶粉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厂家出现倒闭潮,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混乱和垄断程度增加。
此外,这也是中国民众食品安全意识觉醒的标志,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视和改革。
最后,三鹿奶粉案件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本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和检测,但在这一事件中监管机构的失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政府被迫对三鹿负责,追究了三鹿集团及相关政府官员的责任。
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案件是中国奶粉行业面临的一次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这一事件给中国奶粉行业和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这次事件的发生使中国政府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足,并加强了监管力度,推动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
三鹿案例分析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
该事件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
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
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2. 风险评估。
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
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
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
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3. 控制活动。
此次奶粉的污染物三聚氰胺尽管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还非常陌生,但在食品行业并非首次出现。
早在2007年4月,中国徐州的一家宠物食品公司在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添加此种物质冒充蛋白质,导致大批宠物肾衰竭而死亡。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目录
案件回顾
2008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控制环境
内部监督
信息交流与沟通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五要素
控制环境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控制。
质量效益决定s
04
03
Options
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All Kinds Contests
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English Corner
02
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01
启示与反思
未来展望
在财政部牵头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8年6月28日颁布,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内部环境的培育问题、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在动力问题更非短期可见效的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应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深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更好地结合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来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战略目标,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信息交流与沟通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生产与销售为主的大型企业,曾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善等原因,三鹿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明显缺陷,未能有效涵盖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
在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
2.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三鹿集团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中。
在人员配置、培训、监督等方面,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投入和关注。
3.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机制存在缺陷,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范围和频率不够,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内部问题。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改进措施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涵盖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
在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2. 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三鹿集团的管理层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中。
加强人员配置、培训和监督等方面的投入和关注,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3. 健全内部审计机制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扩大审计范围和频率,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三鹿奶粉事件,该事件震惊全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应运而生。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08年9月,多家媒体曝光了三鹿奶粉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消息。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对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查。
2. 事故调查经调查,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同时,事件还揭示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违法添加有害物质。
3. 法律诉讼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家属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4.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三鹿集团赔偿受害者及家属经济损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对该事件涉及的乳制品企业进行了严厉整顿,确保食品安全。
三、案件分析1. 侵权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作为生产者,其生产的奶粉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案中,三鹿集团因生产缺陷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部分责任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行政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家有关部门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也是一起引发全国关注和震惊的事件。
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检出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甚至有婴儿因此丧命。
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和食品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三鹿奶粉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在这起事件中,三鹿集团通过向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牛的乳品蛋白含量,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监管部门在对奶粉质量进行检测时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和制止。
这说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监测手段、监管力度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为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留下了隐患。
其次,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乳制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同时,国内外对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中国乳制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最后,三鹿奶粉事件也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革。
在此次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乳制品行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革。
这次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质量,以此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一、中国乳业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
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
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
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日,广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从化试点,从化40所乡村中小学22067名学生将可在课间吃上免费的牛奶和糕点。
以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计算,两级财政投入了1600多万,以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本地奶全线上涨学生奶也扛不住了】1.7元/支的平价学生奶或将成为历史。
广州市物价局昨天发布通知称,从本月起取消学生奶政府指导价管理,由相关生产企业自行制定销售价格。
据悉,部分生产企业已经酝酿涨价。
而从1日起,风行、香满楼和燕塘等奶企全线涨价,很多涨幅超过一成。
乳品加工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
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2008年,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三聚氰胺”一词的出现,震惊国内外并且马上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网民的热议,随着热议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领军人物”——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
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 系统。
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
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二、事件回放●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三鹿案例分析
(三)信息真实和完整性。信息真实和完整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或者说是主线。田文华曾强调,“诚信对企业而言,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诚信地走下去,三鹿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可惜三鹿集团言行不一闷气信息纰漏没能遵循诚信原则。2007年12月,三鹿集团检验发现奶粉宜昌,确定其中含有三聚氰胺。当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得知三鹿集团管理层对此置若罔闻,采取拖延和瞒报的手段,意图漫天过海。之后,恒天然集团又想石家庄市反映情况无果。最后,不得已通过新西兰总理直接向中国政府反映情况。不及时披露信息,甚至瞒报、谎报信息,三鹿集团的信息目标与内部控制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声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伺候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使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鹿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众多鲜活幼小的生命遭受伤害令人痛惜。
然而,痛定思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以后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从三鹿奶粉事件的背景、折射出来的各种问题出发,分别从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哲学角度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事件,如何创建一个让人民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二、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若干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影响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
只有吸取教训、深刻反省,认真查找问题,坚决进行整改,才能扫清发展障碍,推动工作进展。
对三鹿事件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单纯地谴责不法商人的掺杂使假、三鹿企业的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的失职渎职,而需要作更深层次的剖析。
(一)、三鹿事件的症结根源三鹿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从事购销鲜牛奶的中间商往牛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的监测含量。
从电视报道上可以看到,许多犯罪嫌疑人面对公安部门的讯问和新闻媒体的采访,都说原来向三鹿企业交售鲜奶时,每每因蛋白质含量达不到要求而遭拒收,“没办法”才开始添加三聚氰胺。
抛开中间商见利忘义、有意推卸责任这些主观动机不谈,这种大体一致的口径可能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三鹿企业对鲜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得比较高,甚至高到了大多数天然牛奶都被拒之门外的程度。
毫无疑问,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天经地义,但是若把产品中的某些指标提高到现实世界中难以企及的高度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适当的。
对食品而言第一位的质量要求是确保健康,如果说这种虚高的蛋白质指标成为了诱使不法商人制假售假的直接动因,那么这样的指标还有什么意义?实事求是地说,只要是新鲜的、纯正的、无污染、无病菌的牛奶,蛋白质含量多几个毫厘少几个毫厘,营养上能有多大的区别?同样是没有考虑检测化工原料,有的品牌奶制品的三聚氰胺含量就很低,或者为零。
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揣测,倘若三鹿公司当初能把蛋白质这道门槛放得低一些,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
三鹿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认识
1.原因 2.三鹿集团在危机处理中 出现的问题. 3.启示
原因
1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演好自己的决策角色和信息角 色 2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顾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3部分政府官员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采取包庇, 不作为的态度。 4媒体舆论的监管不强,没有及时的迫使企业做出 正确的有利于大众的行为。
部分政府官员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采取包庇,不作为的态度。
政府没有及时有力的阻止企业不道德的行为, 对企业缺乏监管,才让毒奶粉在市场上流通 了如此之久。另外在发现企业不法行为后, 他们也没有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报道,而是封 锁消息,让这种伤害持续更久。
三鹿集团在危机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问题 问题奶粉出现后,集团主要领导未能第一时间采取 积极补救措施。随着中央有关部委的介入,而陷入 被动,虽然做了很多针对消费者的补偿措施,但没 有获得消费者的原谅和理解。 态度问题 在很多危机事件中,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当事企业的 态度,具体的处理结果反倒不那么重视。奶粉问题 关乎婴儿的生命安全,在这种问题上,任何辩解都 是无力的,只能用实际行动把责任承担下来,等问 题解决后再进行说明。而三鹿集团却相反,把责任 直接推倒了“部分不法奶农”身上,让消费者十分 气愤,激化了消费者对问题的反应程度
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顾伦理道德和社 会责任
三鹿集团对产品的要求不是如何的健康,如何的绿 色,而只看重奶粉蛋白质的含量,他们对产品的高 要求高到一班的天然牛乳达不到的地步,这种价值 观迫使他们的牛乳供应商不得不往牛乳里面添加三 聚氰胺,而他们自己也默许了这种做法。另外三鹿 在片面追求自己产品高质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们 的上帝消费者在喝了他们的牛奶后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 就反映了他们的领导者在道德方面的缺失。
关于三鹿集团案例的分析
关于三鹿集团案例的分析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居于全国第三名,是国家重点的龙头企业,曾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两百余项,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达一百亿元的大企业,被查出奶粉中含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问题,并以隐瞒、拖延等方式继续生产,以至于事件曝光之后,企业资不抵债,在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对于三鹿集团的破产,不是突如其来没有原因的,通过对三鹿集团的分析,我得出以下几点原因:一、纵观三鹿集团的发展历程,横观三鹿集团的规模,以及从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对三鹿产品的支持,可以看出,三鹿集团是一个拥有几十年历史、品牌价值达上百亿、深受消费者信赖的大企业,三鹿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面对如此多的支持与信赖,这就要求企业自身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更加落到实处,深入企业内部上下。
市场经济使物质利益成为经营行为的驱动机制,三鹿集团事件是由于高层管理者利益熏心,诚信与道德观念的缺失。
从一开始检测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鹿集团管理阶层为了不使品牌价值受损,保住企业自身的利益,选择的不是及时召回产品,而是隐瞒不报,拖延时间,甚至妄图通过慢慢调换问题产品达到瞒天过海,可以说,管理层的这一举动,很大部分的导致了三鹿企业的破产。
二、那么,企业管理层为什么有如此大权力?从企业治理结构来看,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
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其余股份由石家庄国资委持有。
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
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因此,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对企业的存亡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鹿集团失败案例评析
形局面。我们清楚地看到三鹿欲通吃市 石家庄,三鹿买赠不断。大量的促销员队
场的雄心,但这恰恰暴露了三鹿在经营 伍成为三鹿独特的风景。而这些,过多地
战略的盲目。
体现了三鹿的战术意识,却没有看到任
(二)管理不力,危机处理不当
何战略的痕迹。
毒奶品事件并不是个案,包括蒙牛,
相比而言,伊利的市场拓展战略更
伊利在内的 22 家奶制品生产商都被查 加清晰坚定,其整合传播策略似乎高明
鹿的基地市场外,很难看到。这充分说明 的良好形象,赢得了
三鹿产品群缺乏竞争性规划,核心产品
(三)营销战略落伍
与辅助产品的竞争功能不明确。在市场
从市场推广手段讲,三鹿显得过于
上,三鹿基本是多产品平行推进,不分主 保守。促销是其最核心的拓展武器。在北
次,天促销,在
资公司运营当日,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依 “保持沉默”。正是如此不把消费者当人
然宣布:三鹿 U+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 看,才会有后来的 9.11 毒奶粉事件的全
早餐快乐成长奶、晚上好睡营养奶、多果 面爆发。即使事件全面曝光之后,三鹿还
粒酸牛奶、清爽型酸酸乳等 28 种新产品 是一味推卸责任,可谓他们心中根本就
幼儿在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 获。蒙牛,连续两年的超女运动使蒙牛赚
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的现象。如果此 足了人气,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三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分析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从而形成了关注食品安全的焦点,而我认为其中的主要问题是:(1)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2)三鹿逃避社会责任走向破产(3)管理者忽视了品牌信誉形象的重要性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则是三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问题,责任与诚信的缺失,以及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忽视,才让三鹿集团走向破产的结局。
三鹿出现该种事件之因:主观原因:(1) 三鹿生产者道德伦理的缺失(2)三鹿不注重诚信(3)三鹿忽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客观原因:(1)市场监管体系的不健全(2)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过于淡薄(3)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以及食品安全法律不够完善作为三鹿董事长应做的措施:一、防微杜渐:在产品开始出现质量问题,就应该尽快处理,迅速撤回所有有问题的产品,而不是放任自流导致破产的悲剧发生;二、承担责任:积极主动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而不是拖延与逃避;三、诚信经营:对企业内部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免职相关职员,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全方位让政府、社会媒体检验监督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诚信经营,用行动挽回信心。
杜绝重演的措施:法律:司法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
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违法行为的预防与惩处。
道德:企业加强对诚信、信誉、社会责任等道德伦理的宣传与教育,维护商业的基本道德素养,以正常的道德秩序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诚信是企业信誉的根本,而责任则是成功的基石。
政府监管体系:做为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权威性,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对食品安全问题加强检查与监管,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惩处。
第三方监督:引入第三方机构,使它与食品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考核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将更大精力用在食品生产产业链的控制上。
舆论监督:社会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多方位督查,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面监督,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对不法企业进行谴责与批判。
三鹿案例分析
对“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目标选择”案例的分析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九月份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如此强大的“中国名牌产品”竟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中国奶制品业的强大“地震”,国民一时谈奶色变……我国的企业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不仅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危机,也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社会道德的缺失。
.一、分析三鹿奶粉的危机管理方法的成败1、缺乏危机管理机构。
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机构,是减轻危机杀伤力的重要保证。
从这次事件看,三鹿正缺乏这样一个能统领全局的组织机构。
在事件暴发之初,假如三鹿能有一个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机构,迅速行动起来,不管人们的怀疑是否正确,而遵循“消费者利益至上”原则,在第一时间叫停出售人们怀疑的问题产品,并进行质量检测。
无论最终产品有无问题都公之于众,此举都会给企业赢得负责任的形象。
然而,三鹿并没有成立这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这是最大的失策,最终酿成了一场灾难。
2、缺乏应对危机的处置方案。
其实,三鹿如果早作反应,尽快地展示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或许会使危机的影响程度减小很多。
但是,三鹿从2008年8月就知道自己的奶粉出了问题,但是一直用笨拙的手段去掩盖其事实的真相。
在危机发生前后,三鹿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富有实质性和预见性的危机处理方案,来加以贯彻实施。
以致最后公司副总裁出来宣读“公开信”及道歉都无济于事。
3、缺乏有效沟通渠道。
从整个事件看,三鹿没有与社会公众和有关媒体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赢得各界的理解和同情,这是三鹿致命的弱点。
早在今年四月份就有媒体暴出食用“某品牌”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而“某品牌”就是暗指三鹿。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
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
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
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
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
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
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
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
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的启示与反思
1.战略思维决定内部控制的高度
在乳制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品 种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占有资源质量和 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一个行业整体价值 链上的各个环节,只有保持合理的利润, 且整条链上的利益共享,才能得以持续 健康发展。
2.品牌经营决定内部控制的竞争优势
4.质量效益决定内部控制的深度 在具备免检资格的三鹿奶粉发生重大的 质量安全事故后,国务院废止了对于食 品的免检制度。考虑到食品的特殊性和 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素的复杂性,建立 第三方检测机制和可追溯体系,并强化 举报与检验、风险评估、召回等制度之 间的无缝对接,实为必要之举。
信息交流与沟通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 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 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 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 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 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 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 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 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案例分析
1.内部环境——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持有43%的股权,其余1%的 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但大股东三鹿 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 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 老职工拥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 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治理结构演 变成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 是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 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需建 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控制活动
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 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 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 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4.信息与沟通——重要条件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 模不断膨胀。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 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按食品安全法 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 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但三鹿 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 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 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 社会披露信息。
2.风险评估——重要环节
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 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乳品加工 厂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主要采用的原 奶采购模式,就是“奶农——奶站—— 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在蒙牛、 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在激 烈的原奶争夺战中,三鹿集团采购环节 的质量控制弱化,最终酿成了毒奶粉事 件。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说,“世界上 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品牌一样牵动着企业的 心脏”。如何重建乳业民族品牌的公信力、 重塑民族乳制品的消费信心,是我国乳制 品业界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乳品企业需 要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 环节的质量监督,用爱心打造这一良心产 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真正具有社会 责任感的龙头公司将脱颖而出,形成核心 竞争力。
对环境的监控
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通过对正常 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 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来评价系统运作 的质量。不同评价的范围和步骤取决于 风险的评估和执行中的监控程序的有效 性。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要及时向上级 报告,严重的问题要报告到管理层高层 和董事会。
案例分析---歧“鹿”亡羊
3.控制活动——重要手段 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三 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低价收购 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大头娃娃” 奶粉事件并没有让三鹿集团警醒,没有 引起其对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产品 质量的更加重视。相反,事情暴露后, 三鹿集团采取对媒体隐瞒和否认的做法。 重大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 处理机制的失灵,是三鹿集团存在的另 一个重大问题。
三鹿企业案例分析-----之内部控制分析
会计09k4
小组成员:杨晓艳 侯露宁 刘丹 王维君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 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对环境的监控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控制环境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 力 ;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 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 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控制环境影响员 工的管理意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三鹿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 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 第三名。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 集团先后荣获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2008年9月11日,由于三鹿婴幼儿配 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
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 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更由此成为 “中国乳业的罪人”。在这场事件中, 三鹿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 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 以下将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 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3.实质而不是形式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鹿集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先后进口了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乳品检测设备,具备 了实施严格质量检控的硬件,也通过了各 种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和审核。我国不少企 业更多地把通过类似认证当作一种形象工 程,至于相关的程序文件往往束之高阁, 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发挥作用。 因此,内控建设需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 则,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将控制重点放 在有效执行上。
5.内部监督——重要保证
驻站员监督检查,是日常监督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三鹿集团未能落实到位,导致在原奶进 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 营者的有效监督。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修正 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专项监督不可或缺。 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没有让三鹿集团 警醒,2005年“早产奶”事件,三鹿集团本 应开展全面的业务流程专项大检查,但除了 将销售部门有关人员调离岗位、对直接负责 人扣除20%年薪之外,没能从消除内控隐患 的角度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