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与冯友兰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张世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哲学观

张世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哲学观

作者: 杨寿堪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江海学刊
页码: 25-28页
主题词: 张世英;哲学观;万物一体;哲学定义;中西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熊十力;先生;成果展示;
专题论文
摘要: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早年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享誉学界。

近二十年来,张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万物一体”为主纲的新哲学观。

新哲学观把哲学定义为人生境界之学,强调“万物一体”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这一致恩取向继承了“五四”以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诸家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

新哲学观的提出,是张世英先生哲学思想日臻圆融的重要标志。

这一新哲学观对于促进国内哲学、伦理学、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为此,本刊特推出一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激励原创思绪,激发思想活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思想成果展示平台。

良知与认知_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_张庆熊

良知与认知_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_张庆熊

一、熊十力与冯友兰有关良知之争的学案
良知与认知的关系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难解难 分的关节点。 中国近代哲学的熊十力与冯友兰有关 “良知” : 的一次讨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公案 ” , 前者认为“良知是呈现 ” 后者 认 为“良 知 是 一 个 假 。依照牟宗三的说法, 设” 冯友兰认定良知是假设的 《心体与性体》 观点来自康德。牟宗三在 一书中, 在批 评康德把道德实践中的自由意志当作一种设定的观 点时, 回忆起二三十年前熊十力与冯友兰的一场 争论:
二、中国语境中的良知概念
, “良知 ” : “人之 在中国哲学中 的概念来自孟子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所不学而能者, 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 ” 也。亲亲, 仁 也, 敬 长, 义 也。 无 他, 达 之 天 下 也。
( 《孟子·尽心上》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此可见, 在宋明理学中, 良能良知不是指人的 朱熹( 1130 ~ 1200 ) 把孟子所说的“良心 ” 解读为
) “天 理 在 人 心, 亘 古 亘 今, 无 有 终 始。 录·答顾东 桥 书 》
良知要在道德伦理和社会实践中把自己向外推出来 , “良知 ” 并实现自己 与“善行 ” 是分不开的。 自我修 养和社 会 实 践 是 良 知 开 启 自 己 和 推 广 自 己 的 必 由 之路。 “良知” 中国哲学中的这一 的概念, 在塑造中华古 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意 代文明的特色中起关键作用, 识的培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传 习 天理即 是 良 知。 知 思 万 虑, 只 是 要 致 良 知。 《大学问 》 : “良知者, )在 中王阳明主张 孟 录·答聂文蔚》 子所谓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者也。 是非之心, 不待虑 不待学而能, 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 吾 而知, 心之本体, 自然灵昭明觉者也。 凡意念之发, 吾心之 良知无有不自知者。 其善欤, 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 其不善欤, 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

逻辑的产生

逻辑的产生

黑格尔的原文是——【既然意识是物质发展的高级形式,那么意识以产生以前,物质的进化规律中,就必然蕴涵了发展到这种产生意识的必然性】。这里的“必然性”才是使黑格尔成为客观唯心主义代表的主要原因。这才是其与唯物论的根本分歧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知道什么是「唯心主义」-我肯定你不知道】
一提到唯心主义,好象有人就认为,唯心主义一定否定物质,或一定认为在世界形成与发展中,意识先于物质。
但否定物质和认为意识先于物质出现的唯心主义,我们如果看西方的哲学家的著作,几乎没有。我们来看最有名的西方两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就知道了——
一个没有任何直接与间接的主体所感的客体,等于不需要考虑的客体存在。就如同现代科学家与哲学马赫所说——讨论经验范畴以外的内容,是对知识的不经济。试想:我们讨论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感知、也从没有感知的、也从没有直接感受过其直接或间接作用与表现的事物?这完全不可能的事,此论题本身就是个悖论。
2、黑格尔(一般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所以,儒家并不是中国人的观念主流,只能说似是而非的一知半解于中国人的杂乱观念中,真正研究与了解者非常寥寥。
中国要想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先别说全国性的研究)。其关键在教育,学校应该开设专业性的传统文化课,象语文,起码应该以古文写作代替现代文作文,要不,连起码读古人的书都没法读,更何谈理解;我们的哲学课,几乎不讲东方哲学,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方面建树颇多,自其以后,厚薄不等的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也大量出版,而中国人的学校中居然讲哲学课时,上来不先讲中国哲学,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这门课,这还谈想振兴传统文化?很多专业的学科,象物理、化学、数学,没必要在大学以前搞的很深,带不进现实生活中,大学分科以后,有专业研究要求的,自己可以去深入学习。大学以前的教育,应该以意识观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基础性内容的培养为主(尤其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门谋生手艺性后由 烈火实验室 于 2011-4-20 19:37 编辑

儒之狂者:被熊十力责备“不成大器”他却终成一代大家

儒之狂者:被熊十力责备“不成大器”他却终成一代大家

儒之狂者:被熊十力责备“不成大器”他却终成一代大家牟宗三“普通都说我傲慢,实则这是不恰当的。

我在谦虚或傲慢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意识的。

”这是牟宗三在《生命的学问》中写下的话。

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家”中集大成的人物,熊十力先生曾说:“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惟宗三一人为可造。

”杜维明则说:“如今我们可以说,20世纪中国的哲学家,大概牟先生(指牟宗三)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最全面、最深入、最成体系。

”然而,在“新儒家”中,牟宗三又最不像儒家,他年轻时常出入风月场,且为人狂傲,对同代学者评价甚低,称张颐搞黑格尔哲学却没黑格尔的脑子,张申府崇拜罗素却讲不明白罗素,胡适是杜威弟子却不了解杜威,汤用彤对佛教没兴趣且造诣不深,宗白华没能力翻译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牟宗三一生与胡适、梁漱溟、张君劢、方东美结怨,致半生落寞,但他始终不改“率真”之气。

大师缺乏情感教育1909年,牟宗三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先世系明太祖洪武年间自湖北公安县迁来,清嘉庆时,牟家第14代传人牟墨林暴富,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财主”,留下牟氏庄园。

牟宗三为牟家第19代传人,但他祖父时家道已衰落,其父牟荫清初经营一骡马店,后改营纺织,家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依惯例,老大管家,老二经商,老三读书,而牟宗三正好是老三,所以9岁时被送入乡村私塾。

牟宗三的父亲对子女的未来极感担忧,牟宗三曾说:“我每于寒暑假回家,他便缕述个人之生相、性情给我听。

他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是有福的,看来都要受苦。

”牟宗三上学晚、情商低,作文甚感吃力,别的同学都爱看小说,他却觉得很难,直到上大学预科时才能读懂《红楼梦》《水浒传》。

牟晚年好友徐复观曾说,牟缺乏美感。

牟宗三十五六岁时便背负120斤重的担子走一里多路,他自称“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又生长于一个多兄弟姐妹的家庭,而又天天忙于生活的家庭,只有质而无文的家庭”。

牟宗三一度迷恋吴稚晖的文章,称为“浩瀚生命纵横才气的直接向外膨胀”,一度刻意模仿吴,以至“粗野放荡,几不可收拾”。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 年,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中国哲学门”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 年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

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熊十力与冯友兰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熊十力与冯友兰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观唯 心主义 宇宙观 。熊十力特别 重视 认识 本体 。因为本体 不是心 外之物 ,
反求 1熊+ 力和 冯友兰都重视本体 本体论 问题 ,并把它 用于探讨心 性关 所 以对 本心仁 体的认 识 ,要用 “ . 反 论 ,但 他们 所 找 到的 本体 及 论证 系 、道 德哲学 问题 、人 的安身立 命和 自识 ” 、 “ 己体 认 ” 的方 法 来 解 方法 又 不 同 在 他 们 看 来 , 只有 认 清 宇 宙 的
体现 前 , 然 自喻 。” p按照他 的说 默 J
就会失去 自我 ,现 代文化就 会精神贫 他 从哲学 只对于真 际有所 肯定出发 ,
法 ,证会 或体认 ,不需要 经过感觉 、 乏 ,理论 学说就游谈 无根 ,处理社会 去探 寻世界 的本然 ,他说 ,理 是 “ 实 概 念 、推理 ,是一 种顿超 直悟 ,是顿 耳 J 问题就会急 功近利 , 西方 思想的介 际 事物之所 以然之故 。” 【理 是事物 然 消除 了主客 、能所 、内外 、物我 的 对 绍就只能 是支离破碎 的 。在这 些认识 的 “ 当然 之 则 ” 。每 一 事物 都 有其 界 限 ,达 到天人合 一的境 界。熊十 力
的重要 代表 ,作 为二十 世纪 中 国文化 最 根本 的价 值观 念。 结合西方 哲学 ,竭 力挖掘 中国儒家传 统 的现 代意义 ,并 由此而建 立了他 们 的哲学理 论体 系。但 由于他们 所受 文 化背景 的影响不 同 ,所要解 决的 问题 的本心 ,即仁心 作为世界 的本体 。熊 十力竭 力破除人 们以外物 和人心 为实
2 在 认识 论上 。熊 、冯 二 人 . 都认 为 认识 的对 象 是 本体 。他 们 都脱 膏 社会 实践 。建立 了唯心 主
义认 识 论。 但他 们 的认 识 方法 不 同 。所 涉及 的认 识 论 问囊也 有 差

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新儒学之比较

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新儒学之比较
与冯友兰、贺麟的新理学和新心学相比较,唐 君毅、牟宗三那种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的心性本体 论显得很平淡,尽管他们号称是熊十力的入门弟子 和直接继承者,但并没有在理论上展开熊十力那种 气势磅礴的宇宙翕辟成变的本体论,也没有从纯粹 宇宙观的意义上建立自己的理论。严格来说,唐君 毅所谓的“人类文化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以及 “心通九境”、“文化意识之宇宙”等,都不是纯粹的 宇宙观。唐君毅的心通九境的精神空间,与其说是 宇宙观,不如说是境界观。牟宗三认为,“科学宇宙 只是各种专门知识,此中并无足以立人道所遵循之

一、本 体 论 的 比 较———理 性 本 体 与 道 德本体
现代新儒家号称是 “接 着 宋 明 理 学 讲 的”。 如果说,宋明理学家程颐、朱熹把仁义礼智之理, 陆九渊、王阳明把良知道德感情提升为宇宙本体, 是采取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方式,那么现代新儒 家则进一步把程朱陆王的心性本体论与西方哲学 融合在一起。他们吸取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康 德的自律道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及新黑格 尔主义、新实在论的观点,建立了生命本体论、理 性本性论、道德本体论。从梁漱溟的生命、意欲, 尽宇宙便是一生活,到熊十力的体用不二、心物不 二的宇宙翕辟成变,再到贺麟的主体逻辑心,时空 即心之理,以及唐君毅的自我超越的道德理性、牟 宗三的心体即性体,都承袭了陆九渊王阳明的心 性一元论。冯友兰的理与气、真际与实际则是运
冯友兰用纯粹 逻 辑 的 抽 象 法 界 定 了 “真 际 ” 与“实际”的 关 系,建 立 了 理、气、道 体、大 全 的 本 体论。“理”相当于朱熹的“太极”、亚里士多德的 “形式”、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气”相当于亚里 士多德的“质料”;事物的存在是气实现某理的流 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大全”是“总一切 底有”,一切是真际底一切,真际包括实际[1]。这 样,冯友兰就把程朱的理气观与西方哲学融合在一

熊十力“智识合一”论探析

熊十力“智识合一”论探析

熊十力“智识合一”论探析作者:郭淑新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05期关键词: 熊十力; 智识合一; 世界哲学摘要: 中国近现代哲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年代,以“比较哲学”的视域和面目展示自身的。

这一时期,熊十力构建了一个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气息甚为浓郁的哲学体系,但却对西方哲学给予中国哲学的影响乃至刺激作出了适当的反应。

他在《明心篇》中提出的“智识合一”论,在立足于本民族哲学的基点上,尽可能地借鉴、通达他民族的哲学智慧,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形而上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凸显了其“世界哲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 B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5053406Analysis of Xiong Shili’s Unity of Wisdom and KnowledgeGUO Shuxin(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Key words: Xiong Shili; unity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global philosophyAbstract: Chinese modern philosophy presents itself by the view and appearance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in the era wh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struck and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era, Xion Shili constructed a philosophical system with plenty of Chinese tradition sinc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but responded properly to the impact and stimulation of the western culture. His idea, the unity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in his book Ming Xin, based on native philosophy, learns from other countries’ philosophical wisdom and responds to the common problem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metaphysically. By this way,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global philosophy has been highlighted.中国近现代哲学的“比较哲学”视域,不仅拓宽了中国哲学的研究视野,也凸显了其鲜明的兼容并包的跨文化特征。

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

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
高 秀 昌

要: 现代新儒 家梁漱溟 、 熊十力 、 冯友 兰三先 生, 由于他们 的人生经历和遭 际的不 同, 也 由于他 们对于西方 哲学
与文化 了解和认识的不 同, 特别是他们 的心性及致 思趋 向的不 同, 还 由于他们对 于 中国传统 文化及 中国 国情 的认
识和 了解的不 同, 致使他们在建构 哲学体系上表 现 出重 大的差异 , 而且在 探 索 中国走 向 自由民主之路 时所提 出的
题, 但是在他们的整个思想中仍是处于次要的地位。 与“ 民主” 只是哲学之用 , 所 以, 人们 在研 究现代新
儒 家 的时候 , 往 往 注重 于他们 的哲 学思 想 , 以及 相关 的文 化理论 , 而 对 于他 们 的政 治 思 想 特别 是 自由 民
2 0 1 5年 1 O月 第 l 0 期( 总第 2 2 6 期)
中 州 学 刊
A c a d e mi c J o u r n a l o f Z h o n g z h o u
0c t . . 2 01 5
No . 1 0
【 哲学研究 】
梁漱溟、 熊十力、 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术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0
当时 中国最 大 的 问题 “ 中 国 向何 处 去 ” 指 出一 条 出 路 。而 自由民主思 想及 制 度 , 不 但 是 自由主 义 西 化 派所 最 为关 注 、 极 力宣扬 的 , 是激 进 主义 的马克 思 主 义派 所企 图尽 快实 现 的 ,也 是保 守 主义 的现代 新儒
李泽厚先生在《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中说 , 现代新 儒家( 或现代新儒学 ) , 大体上说来 , 是“ 在辛亥 、 五 四以来 的二 十世纪 的 中 国现 实 和 学术 土 壤 上 , 强 调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熊十力哲学思想,是中国儒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高度。

要仔细理解熊十力哲学思想,应从三个大方向入手。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熊十力哲学思想介绍其一为重立大本·重开大用。

熊十力始终以探寻宇宙人生之大本大源为己任,即帮助人类寻找失落了的自我。

在他的认知中,哲学之根本任务即为“明示本体”,哲学须“以本体论为其领域”。

人的生命创造活动,以及道德自我完善的活动,即为“本体”及其实践,也即为人的最高本质,涵盖天地万物,主导自然宇宙。

熊十力强调道德(或者社会)之践履同良知、仁心之一致,工夫和本体的一致,外王和内圣的一致。

在中国儒学史上,熊十力第一次公开以“本休论”之名目标志其儒家哲学体系。

他强调“一本”、“见体”及“究体”。

熊十力凭借其本体论统摄宇宙论、人生论及知识论、治化论等等。

儒学本体论不只是讨论宇宙生化之过程与根源,尤其关怀人性以及全面发展之问题,人存在的意义、价值与功能之问题。

其二为深于知化·长于语变。

熊十力之“体用不二”论,以及“翕辟成变”论之“深于知化”与“长于语变”,是世人所公认的。

熊氏认为,所有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皆是无自性、无实体的,不过人类执着视这些假象为真实存在。

而真实存在的仅有一个本体,既为宇宙万象之本原,又为人们反求自识之绝对真理。

熊十力哲学本体论之最高范畴充满人性,极具人格特征,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与情感之统一。

与此同时,熊氏亦认为,要维护“人道之尊”,就必须破除出世、造物主及委心任运思想,必须自强不息,积极入世。

其三为冥悟证会·性修不二。

在熊十力的认知中,真理本身是无所谓科学和玄学之分的,然而,就学者之研究对象而言,似乎应作出区别。

同时他强调玄学不废理性思辨,亦不排斥量智,而必须超越这两者,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玄学方法无疑是一种与天道合一之大彻大悟。

熊十力哲学思想,在现代哲学史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他的思想也有利于中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刘立夫?熊十力:中国哲学才是哲学的正宗

刘立夫?熊十力:中国哲学才是哲学的正宗

刘立夫熊十力:中国哲学才是哲学的正宗熊十力:中国哲学才是哲学的正宗新儒家开山人物熊十力(1885-1968)学贯中西,自成一脉,对中国哲学有不少真知灼见。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缺乏哲学思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建立起原创的哲学体系。

而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十力语要》等书已经处处显现出大哲学家的洞见。

(一)中国哲学的哲学观熊十力在与梁漱溟讨论时提出:“中国的学问思想虽久绝,而儒道诸家侥存者,不可谓其非哲学。

以其非宗教、非艺术故,以其不遗理智思辨故。

但其造诣却不限于理智思辨,此当为哲学正宗。

”哲学具有多样性,有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不能因为中国哲学的形态与西方哲学不一,便把中国哲学排挤出哲学的行列。

熊十力认为,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中国哲学是哲学的正宗。

他总结西方哲学的特点为注重理智和思辨,总结中国哲学侧重人心本体。

中国哲学也有理智思辨,但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了理智思辨,从而学达性天。

概言之,中国哲学是哲学的正宗。

这里就体现了熊十力的哲学观。

(二)中国哲学之组成熊十力还对西方哲学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哲学上之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在西洋虽如此区分,而在中国哲学似不合斠画太死。

吾心之本体即是天地万物之本体,宇宙、人生,宁可析为二片以求之耶?致知之极,以反求默识为归,斯与西洋知识论,又不可同年而语矣。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性质各异,因而划分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相对于西方哲学内部分类明晰,他提出在运用四类法研究中国哲学时,也不能区分过死,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做此分类,而且因为中国哲学内部各部分是相通的,如天地万物的本体即是人心之本体,人心之本体即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故本体论和人生论不能截然区分为不同类别。

一言以蔽之,中国哲学采用西方哲学的划分方法是邯郸学步,会埋没中国哲学的特点。

(三)中国哲学的唯物与唯心建国以来,哲学界受苏lian老大哥影响,以唯物和唯心划分哲学阵营。

熊十力基于中国哲学的特质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明确反对。

现代中国哲学之身份认同和自我批判——以熊十力为个案的研究

现代中国哲学之身份认同和自我批判——以熊十力为个案的研究

( 中圈分类号3 22 [  ̄6 文l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47 62 (o9o 00 — 8 o4 — 6X 20 }4— 01 0
, o 年 , l5 。 2 s 第 2页 o
① 张东荪 :十年来之哲学界 ”‘ “ ,光华大学) 半月刊第三卷第 9 0  ̄3 年) 一l 期(95 。 ② 熊十力 :中国历史讲话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上 ̄ ‘ ,
又 。
29 4 0 ̄ 期 0
自己在做什么 ; 不能证 明他们工作的正当性 ; 就 就不 能证 明中国也 有哲学 ; 就无 法说 自己是 “ 国哲 学 中
学真正虚怀诚 意朴实 头地下 过工夫? ① 今 海 内为 ”“ 哲学者 , 于本国学术既贱视之若无 物 , ……都不肯虚
心求 固有学术 , 本根尽剥而唐慕外人。 ②“ ” 今上庠治
“ 哲学是形而上学 ” 。当然 , 等 这都 是指一般 可能的
中国哲学合法不合法 , 而在于人们对 它 的现状 颇多 不满 , 尤其是对它 的做法 和取 向不满 。这些 讨论 的
真正指 向应该 是“ 中国哲学向何处去 ” 。
回答 。实际上真 正的哲学家都有他们 自己对哲学 的 理解 , 有多少哲学家 , 就有 多少种哲 学 , 是对 真正 的 哲学 家而 言的 。第 四种是类 似 “ 伟大 的空话 ” 的 类
混乱 。作为研究思维本身 的学科 , 学尤 其不能允 哲
国的某某一派 , 替它摇旗 呐喊。其结 果只把 中国 来 当作了外 国学说的战场 , 而始终不见 有 中国 自己的 学说 和思想 。①十 年后 , ” 中国哲 学界 的情 况在其好
友 、 大哲学系教授熊 十力眼里差相仿佛 : 至今各 北 “
回答 , 如哲学 是 “ 爱智 之学 ” 是 “ ; 时代精 神 的精华 ” 之类 的回答 。 中国人一开始是 以第 一种方式来 回答“ 么是 什 哲学” 问题 的 。冯友 兰在 他上 个世 纪 3 的 0年代 写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哲考研真题(回忆版)

新祥旭考研官网: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哲考研真题(回忆版)
801哲学专业综合的中国哲学部分的题写出来。

今年题变化很大。

1.请从道家思想出发分析荀子的虚壹而静思想。

2.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

阮元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

4.齐物论的一段原文,太长,记不住。

然后根据材料分析庄子的齐物论。

5.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现在新儒家为此做了哪些尝试?
6.牟中三曾说:“我在北大时。

曾听见冯友兰与熊十力讨论王阳明的良知,冯友兰说良知只是个假设,熊十力听后大惊,良知是呈现,怎么会是假设。

”根据材料分析冯友兰和熊十力对良知的看法不同?并简述牟中三是怎么看待“良知是呈现”的。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I. 引言A. 研究意义B. 研究背景C. 研究目的II.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内容A. 熊十力学术生涯回顾B. 熊十力哲学思想基础C.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观点III. 冯友兰新理学的主要内容A. 冯友兰学术生涯回顾B. 冯友兰哲学思想基础C. 冯友兰新理学的主要观点IV.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异同A. 哲学思想基础的异同B. 主要观点的异同C. 实践应用的异同V. 研究启示与结论A. 启示B. 结论C. 展望未来VI. 参考文献第一章:引言本论文旨在探讨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异同。

熊十力和冯友兰都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杰出人物,对现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熊十力提出的新唯识论和冯友兰提出的新理学都是以批判传统哲学为主要特色。

本文将分别介绍熊十力和冯友兰的学术生涯、哲学思想基础和主要观点,对两位学者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出有启示性的结论。

第二章: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内容A. 熊十力学术生涯回顾熊十力(1896-1968)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高声望的学者之一。

他于1920年代开始涉足哲学研究,并在1930年代提出了他的唯识论。

熊十力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曾在北平大学任教,并与周扬、钱穆等人组成北平学派。

1952年后,他陆续被调到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语学院等单位任教。

B. 熊十力哲学思想基础熊十力的哲学思想基础主要包括庄子思想、象境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他发扬庄子思想的“大同世界”,提出“任何说法都是某一象境之内真实的说法,但并不代表其是绝对的真理”。

如此看来,熊十力并不否认可知性,而是认为方法和背景决定着可知性的限度。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下,熊十力认为,理智的追求是确立人的价值体系的基础,同时也在高度评价人类客观认识的能力中,看到了批判主义精神所反映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理念。

新儒学三大家的比较——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新儒学三大家的比较——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新儒学三大家的比较——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李素萍;黄秋生
【期刊名称】《船山学刊》
【年(卷),期】2007(063)001
【摘要】现代新儒家的群体当中,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的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在有着某些共识的同时,还对儒学有着独具慧眼的个性理解和阐述.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李素萍;黄秋生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1;南华大学,社科部,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论哲学特质——早期新儒学的思想特点 [J], 张法
2.儒学现代转型的三个向度——以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为例 [J], 许宁
3.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新儒学之比较 [J], 韩强
4.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 [J], 韩强
5.梁漱溟与冯友兰新儒学思想的比较 [J], 韩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之间:本体的主体性与本体的理想性——以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为中心

心理之间:本体的主体性与本体的理想性——以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为中心

作者: 李维武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24-38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现代新儒学 本体的主体性 本体的理想性 熊十力 冯友兰 贺麟
摘要:20世纪30—40年代,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哲学家重建中国哲学本体论的代表性成果。

这些体系分别承继了宋明儒学中的心学路向和理学路向,在这两条路向的分歧与互动中,对本体的主体性与本体的理想性作了不同阐发。

熊十力重“心”,强调本体的主体性:冯友兰重“理”,凸显本体的理想性:贺麟则主张“心即理”,把本体的主体性与本体的理想性结合起来。

这些体系之间.由此呈现出“心”-“理”-“心即理”的哲学思想开展的螺旋上升运动。

通过考察这一运动.不仅可以把握这些体系的建构思路、哲学内涵及其思想联系,而且可以了解现代新儒学哲学家重建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内在逻辑.。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冯友兰新理学的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Xiong Shili’s New Ideology
and Feng Youlan’s New Neo-Confucianism
作者: 韩强[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33-4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援佛入儒;宇宙生命;理智与直觉;新理学;真际与实际
摘要:熊十力采取了“援佛入儒”,融合陆王心学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方法,提出了翕辟成变
的宇宙观和断染成净的认识论,强调哲学与科学的区别,理性直觉与理智逻辑的区别,宣扬内圣开出新外王。

冯友兰吸取美国新实在论融合程朱理学建立了新理学,用逻辑分析方法提出了理、气、
道体、大全的宇宙观,进一步提出了人生觉解四境界。

比较他们的新儒学思想,很有现实意义。

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

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

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
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
林安梧
【期刊名称】《当代儒学》
【年(卷),期】2022()2
【摘要】一、楔子我今天跟大家谈的是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

这段公案是1932年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
冯友兰往访熊先生于二道桥。

那时冯氏《中国哲学史》已出版。

熊先生和他谈这谈那,并随时指点说“这当然是你所不赞同的”,最后又提到“你说良知是个假定。


怎么可以说是假定。

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

冯氏木然,不置可否。

【总页数】5页(P34-38)
【作者】林安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
【相关文献】
1.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的路径和方法刍议——由《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谈起
2.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的路径和方法刍议——由《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
题研究》谈起3.中国当代新儒家关于儒家伦理的论述4.情理:冯友兰“境界说”的
内涵--从蔡祥元教授对冯友兰“境界说”的批评谈起5.当代中国哲学情理学派的新开展--“情理哲学运动”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则继承宋明理学,把 “理”、“太极”作为世界的本原。 他从哲学只对于真际有所肯定出发, 去探寻世界的本然,他说,理是“实 际事物之所以然之故。”[4]理是事物 的“当然之则”。每一事物都有其 所以存在之理,理又可以叫作“天 理”,理又是“事物之极”,总括 众极,称为“太极”。“太极”既是
“所有众理之全”,又是“所有众理 之全”。经过这一番逻辑推论,冯友 兰找到了世界的本体—理、太极。在 “新理学”中,理、太极只是一些超 验的观念,是超现实的精神实体。从 以上分析可知,不论是把“仁心”作 为本体,还是把“理、太极”作为本 体,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的本体 论在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与熊十力的认识论相比,冯友
63
兰的认识论内容更系统、更丰富。冯 友兰的“新理学”研究了真理、认识 的目的、方法、标准,以及认识产生 的基础和源泉等一系列认识论问题。 “新理学”认为,人们认识的目的, 就是要认识理、太极,因为它是绝对 的真理。人们的认识符合“本然的义 理”的,就是对的,就把握了真理。 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呢?“新理学” 认为,主要靠对理和太极的体认与觉 解,对理、太极的认识越多越深,人 们的认识水平就越高。人们觉解程度 不同,宇宙、世界对人生的意义就不 同,其道德境界也不同;冯友兰据此 把人的道德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自 然境界,义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 境界。这比起梁、熊来说是有创新、 有发展的。冯友兰还阐明认识的基础 是心性。人们有了心性,就有了“知 觉灵明”,就能了解体认理和太极。 他说:“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 人是有心的”,“宇宙间有了人,有 了人的心,即如黑暗中有了灯。”[6] 在“新理学”看来,人心的“知觉灵 明”是一切认识产生的基础。
【关键词】本体论 认识论 人生哲学
熊十力和冯友兰作为当代新儒家 的重要代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保守主义者,他们都立足时代特点, 结合西方哲学,竭力挖掘中国儒家传 统的现代意义,并由此而建立了他们 的哲学理论体系。但由于他们所受文 化背景的影响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不同,因此他们的哲学思想又同 中有异,各有千秋。熊十力继承陆王 心学传统,进一步发展了当代新儒家 开启者梁漱溟的玄学唯心主义;他糅 合儒佛中西,建立了系统的新唯识论 体系。冯友兰则继承宋明理学传统, 以新实在论为基础,运用逻辑分析方 法创立了“新理学”的理论体系。具 体说来,熊十力与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熊十力和冯友兰都重视本体 论,但他们所找到的本体及论证 方法又不同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清宇宙的 本体,现代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只 有阐明了本体论,才能为解决社会实 际问题指明正确的方向;而如若不能 把握不可动摇的本体,那么,现代人 就会失去自我,现代文化就会精神贫 乏,理论学说就游谈无根,处理社会 问题就会急功近利,对西方思想的介 绍就只能是支离破碎的。在这些认识 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 是建本立极,就是要探索宇宙最深层 的实在,寻找世界的主体、绝对者,
3.在人生哲学方面,熊、冯都 主张加强内心修养,强调向内用 力,倡导“内圣外王”的理想人 格。但他们具体的人生态度、人 生追求又不同
熊十力主张进取的人生态度。 他说人要做自己和世界的主人,要维 护“人道之尊”,必须破除出世、破 除造物主、破除妄心任运的思想,自 强不息,积极进取。他说:“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熊十 力倡导孔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他说: “识得孔子意识,便悟得人生有无上 的崇高的价值,无限丰富的意义,尤 其是对于世界,不会有空幻的感想而 自有改造的勇气。”[8]另外,他还认 为人的道德本性是天生的善的,但 如果不尽力学习,不加强修养,这 种善是不能显发的。因此他主张通 过修养功夫,克服“染习”,创起 “净习”,使固有的德性充分扩展开 来,这样才能实现本体(性)与功夫
并且因此确立生命的真实意义和文化 最根本的价值观念。
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传统,把人 的本心,即仁心作为世界的本体。熊 十力竭力破除人们以外物和人心为实 有的思想,强调本体绝不可能离开我 的心而独立存在。他说:“把本体当 作外界独存的东西来推度,是极大的 错误。”[1]他认为本体是本心,“仁 者本心也,即吾人与天地万物同具之 本体也,”[2]此心又不是人的生理之 心、心理之心、知性之心,而是自己 的觉悟,是真的自己,即仁心。他说 这种仁心是“虚灵无碍,圆满无缺, 虽寂寞无形,而秩序众理已毕具,能 为一切知识的源泉。”[3]熊十力以本 心为本体,建立了“离心无境”的主 观唯心主义宇宙观。熊十力特别重视 本体论问题,并把它用于探讨心性关 系、道德哲学问题、人的安身立命和 终极寄托问题,统摄了宇宙观、人生 论、知识论等。在中国儒学史上第一 次公开以“本体论”建立其哲学体 系,这是与冯友兰显著不同的。
2.3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 事业稳定的需要
青年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 事物,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 受不良思想的影响,看问题容易以偏 概全。如有的人看到社会上存在个别 腐败现象,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失 去信心;有的人认为“六合彩”是发
财捷径,一本万利;有的人认为“读 书无用,会‘拍’就行”等等,都严 重侵蚀着青年人的心灵,影响着青年 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发展成为单位、 事业、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加 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提高到事关 “事业的稳定”的高度来认识。
3.做好医疗卫生行业青年思想 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人 的头脑,同时抓好共产主义的理想和 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教育、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教 育,增强青年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 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引导他们多 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 平,扩大知识领域,掌握现代科学技 术,同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学习 与培训的机会(在调查中,85%以上 的青年人迫切要求为他们提供培训和 学习的机会),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 素质,使医疗卫生行业青年真正成为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3.2 坚持正面教育,鼓励奋发向 上 青年人具有勇于进取,自尊自强 的性格特征,非常希望得到组织和他 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在进行思想 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 们的自尊心;多肯定优点和长处,进
2.2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 队伍建设的需要
我们强调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 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年轻 化已成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 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医疗卫生行 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 素质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兴衰 成败。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基层单位 地处偏僻,容易受周围不好的社会环 境和落后的思想所侵蚀,因而加强青 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为迫切。
2.在认识论上,熊、冯二人 都认为认识的对象是本体,他们 都脱离社会实践,建立了唯心主 义认识论。但他们的认识方法不 同,所涉及的认识论问题也有差 异
熊十力主张通过“反求本心”去 认识本体。因为本体不是心外之物, 所以对本心仁体的认识,要用“反求 自识”、“反己体认”的方法来解 决,即用“证会”方法解决。什么是 “证会”呢?熊十力说:“今云证会 者,谓本体之自明自了是也”,“夫 证会者,一切放下,不杂记忆,不起 分别,此时无能所、无内外,唯是真 体现前,默然自喻。”[5]按照他的说 法,证会或体认,不需要经过感觉、 概念、推理,是一种顿超直悟,是顿 然消除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 界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熊十力 的“反求本心”仍然是一种神秘的、 直觉的、自我参悟的认识论。
(修)的统一,即“性修不二”。总 之,熊十力以自觉的人本精神,强调 以“人道”统摄“天道”,珍视人的 价值,高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提倡 刚健进取的人生态度。
冯友兰则主张有“觉解”的人 生。“新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使人对 宇宙、对人生有所觉解,是人成为 “觉解其觉解”的圣人。觉解就是对 宇宙、人生的意义的了解与觉悟。觉 解的内容决定人生的意义,他说: “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说, 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 以异于禽兽,人生之所以异于别的动 物的生活者。”[9]冯友兰提出觉解要 “尽心尽性”,即要充分发展人的高 一层的觉解。尽心尽性的根本目的在பைடு நூலகம்于求得一种境界,从而自然地会得到 一种快乐,但快乐本身不是目的。根 据觉解程度的不同,“新理学”把人 的思想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人的行为特征分别是 “顺才、顺习”、“为利”、“行 义”、“事天”;其中,处于自然境 界的人是无觉解的人,处于天地境界 的人则是了解“社会之全”和“宇宙 之全”的圣人,这种圣人是冯友兰提 倡的理想人格。冯友兰看到了人是 “为利”的,人是要追求个人的利益 的。总之,冯友兰人生哲学中涉及到 的人生动机与效果、义利之辩、人生 境界及其不断提升等问题,都是突出 于梁漱溟和熊十力的;“境界说”中 的圣人不仅是思想修养方面的要求, 而且主张积极地入世,他说“圣人最 宜作王”。在这里冯友兰主张人加强 内心修养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他说: “不但对于社会,人应有贡献,即对 于宇宙,人亦应有贡献。人不但应在 社会中,堂堂地做一个人,亦应在宇 宙间堂堂地做一个人。”[10]这与梁、 熊二人所追求的宇宙精神和人生境 界,可以说又殊途同归。
理论探索
南方论刊·2010年第8期
学术之窗
熊十力与冯友兰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秦亚君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现代新儒学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熊十力和冯友兰作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 化保守主义者,他们都立足时代特点,结合西方哲学,竭力挖掘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并由此而建立了他们的哲学理 论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熊十力与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挖掘新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促进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
4.熊十力的辩证法思想突出 熊十力和冯友兰都从矛盾双方 的对立统一中讲运动变化。熊十力系
统地阐述了“体用不二”论和“翕辟 成变”说,体现了丰富的“深于知 化”和“长于语变”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他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 关系,他说:“夫物皆互相依持”, 他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不 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确是一个不可 分截的完整体。须知无量星球,互相 关联,互相影响,而为一个有组织的 机体”。其次,他用相反相成来论述 “心”和“境”的关系。他说:“心 是对境而彰名的,才说心,便有境, 若无境,即心之名也不立了”,“境 和心是一个整体的不同的两个方面, 是互相对待,而又是互相和同,所以 能完成其全体的发展。”[11]在此基 础上,熊十力进一步把相反相成说成 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颇有辩 证法思想的因素。再次,他承认宇宙 万物“万变不穷”,他说:“一切 行,只是在那极生动的,极活泼的, 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天地万物, 无时而不迁改。”[12]这就是说,世 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 有静止不变的事物。他又指出,事物 的发展,是由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决 定的。他说:“说到变化,就是有对 的,是很生动的有内在的矛盾的以及 于矛盾中成其发展的。”[13]当然, 熊十力讲的不是唯物辩证法。熊十力 的“体用不二”既肯定本体的唯一 性,又肯定本体的能动性和易变性。 “翕辟成变”说乃是“体用不二”论 的逻辑发展。“翕”与“辟”都是实 体的功能,“翕”是摄聚成物的态 势,由于它的积极收凝而产生物质世 界;“辟”则刚健自胜、不肯物化, 却能运用并主宰“翕”。实体正是依 一翕一辟的相反相成而流行不息。总 之,他坚持“由用知体”、“即用显 体”,以欲明性、以有反无,由此彰 显本体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是人类 文化与宇宙之生生不息的终极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