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虫实验
人体寄生虫实验指导1 实验目的实验室规则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病原生物学部201X年X月X日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目的及实验室规则一、实验目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验证专业相关的理论,加深对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能力导向奠定必需的基础。
通过实验操作或示教,使学生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实验室诊断与检查方法;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检验医学(标本采集、检查项目及实验诊断意义)、临床医学(寄生部位、寄生虫期、所致损害及临床表现)及预防医学(感染阶段、感染途径、感染方式疾病防制及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必备认知,对学生未来临床实际工作中防止医院内感染,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二、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衣,戴工作帽。
工作衣应经常清洗,保持洁净。
2.非实验物品不准带入实验室,必需的学习用具带入后要远离操作台。
3.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或用嘴舐铅笔、湿润标签等,实验操作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头面部等身体暴露部位,以防感染。
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禁止高声谈笑或随便走动,以保证实验过程有序进行。
5.实验室内任何物品不得携出室外,使用过的实验物品,如实验检测标本、带菌材料、实验动物及器皿等需按要求处理或放在指定位置,不得随便乱扔或用水冲洗。
6.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检测标本污染实验台面、地面、书本、手或衣服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以便及时处理。
7.实验过程中要节约实验材料,爱护公物,如果损坏实验器材,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并进行登记,由带教老师酌情处理。
8.实验完毕,应整理实验物品、清理实验台面,打扫实验室卫生。
离室前需用消毒液泡手,再以清水冲洗,脱去工作衣、帽,反折收好,关好水、电、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人体寄生虫实验指导实验一 医学原虫【实验目的】1. 镜下能识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及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形态(感染虫期、致病虫期、诊断虫期)。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精)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求掌握寄生原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和原虫的分 类方法,并了解寄生原虫的采集、制片和保存技术及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方 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影视教学光盘;显微镜,离心机;鳝鱼,家鸽; 甲醇,2.5%枸橼酸钠,瑞氏(或吉氏)染色液;磷酸缓冲液,离心管,载 波片,盖玻片;阿米巴变形虫活体标本,利什曼原虫玻片标本,间日疟原 虫血涂片标本,弓形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寄生原虫制片标本;原虫传播 媒介标本。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寄生虫检验操作技术影视教学片观摩。
2、鳝鱼血液中锥虫的离心和采集,显微镜下活体观 察血片中锥虫形态及虫体波动膜的运动方式。并学习 原虫的染色制片和保存方法。
3 、现场采集家鸽口腔毛滴虫,显微镜下活体观察 虫体活动情况。 注意虫体鞭毛数量和波动膜形态。
4 、活体观察阿米巴原虫的变形运动方式,注意细 胞质流动过程。或口腔齿银阿米巴检查。 5、显微镜观察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和纤毛 虫制片标本和媒介标本的形态特征,学习鉴别方法。
四、注意事项;血涂片制作时染色时间要控制好,
勿使过染。观察原虫标本形态时需用油镜。 五、思考题与作业: 1 、寄生原虫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根据是什么?
2、寄生原别绘制一种阿米巴或鞭毛虫、孢子虫和纤毛 虫等医学原虫标本形态结构图。 4、本次实验内容检验结果报告和体会。
疟原虫寄生虫实验报告
疟原虫寄生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探究和观察疟原虫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及其对寄主细胞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疟原虫寄生虫培养液(包含疟原虫寄生虫、适宜寄主细胞及培养基等);2. 适宜培养基(供疟原虫寄生虫培养所用);3. 培养皿、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环境:将适宜培养基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形成一层薄膜;2. 加入疟原虫寄生虫:取适量的疟原虫寄生虫培养液,滴加于培养基表面;3. 孵育:将含有疟原虫寄生虫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并定期观察;4. 观察寄生现象:使用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寄生虫在寄主细胞内的寄生现象,包括寄生虫数量、形态等;5. 记录和分析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和分析相应数据,并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揭示疟原虫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及其对寄主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1. 观察结果显示,疟原虫寄生虫在适宜寄主细胞内的寄生数量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后达到饱和状态;2. 疟原虫寄生虫在寄主细胞内呈现不同的形态,包括游动阶段、侵入阶段、分裂阶段等;3. 寄生虫对寄主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溶解、免疫反应等,导致寄主细胞功能受损或死亡;4. 与时间推移,寄生虫数量逐渐减少,可能是寄主细胞的防御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抵抗力;5. 初步结果表明,疟原虫寄生虫对寄主细胞的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寄生虫与寄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结论:通过观察疟原虫寄生虫在适宜寄主细胞内的生命周期及其对寄主细胞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疟原虫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其与寄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疟原虫的防治机制,为解决疟疾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注意:根据实验具体内容和要求,可适当调整实验步骤和讨论结果的描述。
疟原虫感染实验报告
疟原虫感染实验报告引言疟原虫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
疟疾主要由疟原虫属(Plasmodium)感染引起,其中以疟原虫属中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最具致病性。
本实验旨在模拟人体感染疟原虫后的病程,并研究抗疟药物对疟原虫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材料1. 疟原虫培养液2. 环形口玻片3. 细菌培养器4. 血液标本方法1. 将疟原虫培养液移入环形口玻片的凹槽中。
2. 用细菌培养器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培养疟原虫。
3. 取一定量的血液标本,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
4. 向培养液中加入感染的红细胞。
5. 进行不同时间点的观察和记录。
6. 评估抗疟药物在抑制疟原虫生长方面的作用。
结果与讨论感染过程观察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疟原虫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情况,模拟了疟原虫感染人体后的病程。
在感染初期,疟原虫数量迅速增加,红细胞受到破坏,进而导致体温升高、寒战、头痛等症状出现。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疟原虫大量繁殖,并通过红细胞进入新的寄主细胞,使得疟原虫数量进一步增加,症状也变得更加严重。
抗疟药物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用的抗疟药物,研究其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作用。
通过观察抗疟药物在不同浓度下的效果,我们发现抗疟药物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药物浓度越高,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越强。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不同抗疟药物之间的差异性,其中某些药物对疟原虫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模拟了疟原虫感染的病程,并研究了抗疟药物对疟原虫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抗疟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从而具有治疗疟疾的潜力。
同时,不同抗疟药物之间存在差异,有些药物对疟原虫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这些发现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指导,并有助于进一步研发更有效的抗疟药物。
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0.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 Cowman, A. F., & Healer, J. (2017). Marry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approaches to dive into the Red Death feast. Cell Host & Microbe, 22(6), 697-699.。
实验二 原虫和吸虫的形态观察
强,要抬高集光器,放大光圈,取得最大亮度。 2. 调焦距:将物镜移至中央对准标本,从侧面注 视镜头,并缓慢向下转动粗螺旋,使镜筒下降, 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面观察一面向上慢慢转 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物像时,改用细螺旋,直 至看清物像。 3.清洁保养:镜检完毕,将镜筒升起,取出标本 片,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干净。然后,将集光器 降下,各物镜呈“八”字形,放入镜箱内。
•
四、作业
• 按显微镜下所见之血吸虫卵绘图,并
注明其形态结构名称。
五、思考题
• 血吸虫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实验二 原虫和吸虫的形态观 察
一、实验目的
• 1、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2、掌握常见医学原虫和吸虫生活史各期的
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二、试验材料
• 生物显微镜、擦镜纸 • 标本片(鞭毛虫、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
阿米巴、弓形虫、肝吸虫卵、肺吸虫卵、 血吸虫对光。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易
医学原虫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医学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掌握医学原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3. 学会原虫的实验诊断方法。
二、实验原理医学原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细胞、组织、管腔内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它们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医学原虫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阿米巴、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滴虫等。
本实验主要观察常见的医学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恶性疟原虫、弓形虫等,了解其形态学特征、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原虫样本: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滋养体;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弓形虫速殖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生理盐水、甲醛溶液、碘液、滤纸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溶组织内阿米巴(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包囊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包囊形态、大小、颜色、囊壁结构等。
(3)用吸管取少量包囊,滴加碘液,观察包囊内滋养体的形态。
2. 观察恶性疟原虫(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环状体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环状体形态、大小、颜色、核、色素颗粒等。
(3)用吸管取少量环状体,滴加碘液,观察滋养体形态。
3. 观察弓形虫速殖子(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速殖子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速殖子形态、大小、颜色、核、细胞质、伪足等。
五、实验结果1. 溶组织内阿米巴(1)包囊: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囊内含有滋养体。
(2)滋养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2. 恶性疟原虫(1)环状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核位于中央,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2)滋养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3. 弓形虫速殖子(1)速殖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核、细胞质、伪足。
六、实验讨论1.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两个阶段。
医学原虫综合实验报告
医学原虫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医学原虫的观察和研究,掌握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等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显微镜- 微标片- 盖玻片- 拭子- 正常人血液样品2. 实验方法2.1 准备工作- 清洁显微镜和玻璃器皿,确保实验环境清洁无菌。
- 准备好显微镜下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医学原虫样品制备1. 取一滴正常人血液样品涂抹在微标片上,并在标片上涂上适量润滑剂。
2. 用拭子将患者分泌物采集到盖玻片上,平铺均匀。
2.3 观察医学原虫1. 将制备好的标片和盖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以低倍镜进行初步观察。
2. 切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鞭毛、纤毛等细节。
3. 观察医学原虫的移动方式和速度。
4. 用显微镜拍摄并记录观察到的医学原虫。
2.4 培养医学原虫1. 采集患者分泌物样品,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2. 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内,恒温为适合医学原虫生长的温度。
3. 观察培养皿中医学原虫的生长及繁殖情况,并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医学原虫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几种常见的医学原虫,包括锥虫、滴虫和阿米巴虫。
1. 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1.1 锥虫锥虫为细长的单细胞原虫,体形呈锥状。
锥虫的前端具有一个明显的锥形头部,尾部较细。
其表面覆盖着鞭毛,通过鞭毛的运动实现自身的移动。
1.2 滴虫滴虫为类似弯曲的细胞,其有一个长的细胞,两头尖尖。
滴虫的表面覆盖着纤毛,通过纤毛的运动实现自身的移动。
1.3 阿米巴虫阿米巴虫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其表面没有突起物,通过伪足的运动实现自身的移动。
2. 医学原虫的生活习性2.1 锥虫锥虫常寄居于人类或动物的血液中,并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给宿主。
锥虫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2.2 滴虫滴虫主要寄生于人类的生殖器官、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
滴虫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以及共用物品等途径进行传播。
寄生虫学及检验3-医学原虫
医学原虫一、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果酱样大便;烧瓶状溃疡)(1)形态:①滋养体;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
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
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
抗疟原虫实验报告模板
抗疟原虫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研究抗疟原虫药物的抗菌活性。
实验材料:
1. 抗疟原虫药物:本实验选取了药物A、药物B和药物C作
为研究对象。
2. 疟原虫培养液:用于培养和繁殖疟原虫的基本培养液。
3. 培养皿:用于培养疟原虫的装置。
4. 显微镜:观察疟原虫数量和活性的设备。
实验步骤:
1. 准备疟原虫培养液并在培养皿中培养疟原虫。
根据需求将药物A、B和C分别注入三个不同的培养皿中。
2. 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观察不同培养皿中疟原虫的数量和活性。
3. 使用显微镜对每个培养皿中的疟原虫进行观察和计数。
记录每个时间间隔下疟原虫的数量和活性。
4. 计算出每个时间间隔中疟原虫数量的平均值,并与对照组(无药物添加)进行比较。
5. 根据疟原虫数量和活性的变化,评估药物A、B和C的抗菌活性。
数据分析:
1. 对照组:观察到疟原虫数量的逐渐增加和活性的维持稳定。
2. 药物A:观察到疟原虫数量的减少和活性的降低。
3. 药物B:观察到疟原虫数量的较小减少和活性的降低。
4. 药物C:观察到疟原虫数量的显著减少和活性的明显降低。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药物C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疟原虫数量的增长和减少其活性。
药物A和B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效果,但相对较弱。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药物C的配方和剂量,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疟原虫药物。
备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培养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能影响抗菌效果,因此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会调整药物浓度,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抗菌活性。
寄生虫实验1-阿米巴-疟原虫-血吸虫课件
学
寄 医学蠕虫学 生 Medical Helminthology 虫 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
• 叶足虫纲 • 鞭毛虫纲 • 孢子虫纲 • 纤毛虫纲 • 吸虫纲 • 绦虫纲 • 线虫纲 • 棘头虫纲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 唇足纲…
引起恶性疟,主要分布在二广、海南
3、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 (P.m)
引起三日疟,散在分布,较少见
4、卵形疟原虫 P.ovale (P.o)
引起卵形疟,仅在云南等地发现少数病例
知识要点回顾
1. 感染阶段:子孢子 2.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 3. 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4. 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 宿主:人(中间宿主)&雌性按蚊(终宿主) 6. 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 感染期:四核包囊(成熟包囊) • 致病阶段:滋养体
结肠内:阿米巴痢疾(脓血、奇臭、里急后重) 结肠外:阿米巴肝脓肿等(巧克力酱样) •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内质
简图
外质 泡状核 吞入的红细胞
伪足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核 红细胞
铁苏木素染色
碘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糖原泡
苍白、形态不规则
间日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 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 •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 疟色素集中成堆
间日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 释放出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
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配子体期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08寄生虫实验
19:46
二、吸虫纲
(一)肉眼观察或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成虫标本
姜片虫
肺吸虫
日本血吸虫 (雌雄合抱) 雌雄合抱)
19:46
(二)显微镜下观察
肝 吸虫 卵 低 倍
姜片虫卵 低 倍
姜片虫卵 高 倍 肝 吸虫 卵 高 倍
19:46
肺吸虫卵(低倍) 肺吸虫卵(低倍)
日本血吸虫卵(低倍) 日本血吸虫卵(低倍)
19:46
第五篇 寄生虫学实验
实验一 医学蠕虫实验
19:46
学习目标
• 肉眼能描述医学蠕虫成虫,镜下能描 肉眼能描述医学蠕虫成虫,镜下能描 描述医学蠕虫成虫 述常见寄生虫虫卵 • 能说出吸虫中间宿主及感染阶段的形 说出吸虫中间宿主及感染阶段的形 态 • 记住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 记住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 法、透明胶纸法的操作方法
19:46
③ 用滴管继续滴加饱和盐水,至液面略 用滴管继续滴加饱和盐水, 高出杯口而又不外溢为止。 高出杯口而又不外溢为止。 取一张洁净无油的载玻片盖在杯口上, ④ 取一张洁净无油的载玻片盖在杯口上, 使其与液面完全接触,勿留气泡, 使其与液面完全接触,勿留气泡,静 10~20分钟 分钟。 置10~20分钟。 平提玻片,迅速反转,覆以盖玻片, ⑤ 平提玻片,迅速反转,覆以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检查虫卵。 置显微镜下检查虫卵。
19:46
3.肛门周围检查法(透明胶纸法) 3.肛门周围检查法(透明胶纸法) 肛门周围检查法 • 取自与载玻片宽度略窄些的透明胶纸 平整粘贴于载玻片上, 带,平整粘贴于载玻片上,一端粘住 而另一端则粘贴上标签带。 而另一端则粘贴上标签带。 • 用时将标签带的一端揭起,在肛门周 用时将标签带的一端揭起, 围粘几下。 围粘几下。 • 将胶面平铺于载玻片上,并做好标记, 将胶面平铺于载玻片上,并做好标记, 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医学寄生虫学-2医学原虫学
2. 有性生殖
( 1 )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结合,交换核质,
再分裂成两个新个体
(2)配子生殖:由原虫的雌、雄配子结合(受
精)形成合子的过程
3. 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五、致病特点
1. 增殖作用 • 破坏细胞
• 播散作用
2. 机会性致病
隐性感染
条件适合
致病
危害生命
2. 讲究个人、经期卫生:避免间接接触
刚地弓形虫
( Toxoplasma gondii )
• 感染率高
• 人兽共患
• 机会致病 • 危害严重
一、 形 态
滋养体
宿主细胞膜 包 绕 虫体分泌 囊 壁
卵 囊
孢子囊
假包囊
(速殖子)
包 囊
(缓殖子)
子孢子
二、 生 活 史
在中间宿主体内
包囊 卵囊 假包囊
●从包囊感染到排出卵囊约需3~10天 ●从假包囊、卵囊感染到排出卵囊需20天以上
3. 卵囊排出量:1000万个/日,持续10~20天
小结:
1. 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2. 寄生的组织部位多:所有有核细胞,特别是脑、 淋巴结、肌肉、心、肝、肺等 3. 中间宿主多:除人外,140多种哺乳动物, 鸟类,鱼类 4. 繁殖方式多: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 孢子生殖(无性); 配子生殖(有性) 5. 猫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医学原虫学
( Medical Protozoology )
概
论
一.定义
原虫:体积微小,能独立完成如摄食、
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生命 活动全部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原虫:6万5千余种,寄生原虫:1万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标本:
针插标本
大体标本示,观察时,用细调
节器适当调节,请勿移动玻片,以免 影响其他同学观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显微镜的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虫实验
一、自看标本:
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弓形虫速殖子
二、示教标本:
恶性疟配子体、肺孢子虫囊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目的要求:
熟悉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
1.梨形淡蓝色 2.核椭圆形、紫色,前 1/3处 3.4根前鞭毛,1根后鞭 毛。 4.波动膜。 5.轴柱贯穿虫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薄血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
F:\其他\老板\ 疟原虫薄血涂 片的制作.wmv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弓形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弓形虫
目的要求:
掌握弓形虫速殖子的形态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速殖子 tachyzoite
新月形,一端钝圆, 一端较尖, 核位于中央稍靠近钝端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卡氏肺孢子虫
目的要求:
掌握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形态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圆形,囊壁不着色,包囊内有8个香蕉形 小体,紫蓝色,车轮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每人固定使用某一编号的显微镜。 2、轻拿轻放,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
平拿平放。 3、观察标本,依次低倍、高倍、油镜。 4、两眼同时睁开。 5、保持清洁,擦镜纸擦拭,勿口吹、手
抹或布擦。 6、不要随意取目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疟色素棕黄色,细小杆状,分散在细胞质 内。
感染RBC变大出现红色薛氏小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未成熟
核分裂开始;胞质随 着核的分裂渐呈圆形, 空泡消失;疟色素开 始集中。
成熟
虫体充满RBC,裂殖 子12-24个,胞质分 裂围绕每个核;疟色 素集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雌配子体
虫体圆或椭圆,占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 蓝色;核小致密,偏于一侧, 疟色素分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雄配子体
虫体圆形,略大于正常红细胞,细胞质色蓝 而略带红;核大疏松,靠近中央;疟色素分散。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疟原虫的形态
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位于RBC中央位,胞质淡蓝色呈环状, 较大,约为RBC直径1/3。
核一个。
感染的RBC 大小形状无变化。
模式图
光镜下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核1个,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有伪足伸 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疟原虫
目的要求:
掌握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在外周血 循环中红细胞内期的各期形态特征和鉴 别要点。
学会薄血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疟原虫(分类)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利什曼原虫
目的要求:
掌握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形态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无鞭毛体(amastigote)
1.卵圆形 2.胞质淡蓝或淡红 3.核圆形、色深 4.核旁有杆状动基 体
实验总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实验室规则
1、白大衣、实验报告、绘图工具,按规定座 位入座。
2、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3、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禁止
进食、吸烟。 4、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5、实验前后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器材和实验
标本,如有缺损立即向带教老师报告,放回 或送还原处。 6、实验课后值日学生应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 工作,关好门、窗、水、电后方可离开。
较间日疟小,约为RBC直径1/5- 1/6 。
核1-2个(可多核)。
感染的RBC 可有1-3个环状体(可多 环)。
恶性疟
间日疟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尖锐,色 素紧密分布于核周,核致 密,位于中央。
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色 素松散分布于核周,核 疏松,位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