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教案

合集下载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说教材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说教材

教学目标1.解读主题:“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这个主题政治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引导学生解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之路?社会主义之路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我们可以简单的告诉学生:社会主义之路就是共产党为人民能够当家做主,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为整个社会的人能够公正公平的实现个人的发展;为国家能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人民的生活能够幸福安康而奋斗的路。

第二个问题:我国为何走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终于建立了人民的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着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之路,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救中国,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康。

我们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的是第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之路的?(课件)我们可以挖掘知识点与主题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结构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949年10月1日,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的政权决定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之路。

1951年,我国和平解放了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这为社会主义之路创造了稳定的内部环境。

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斗争,取得了物价稳定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胜利。

特别是土地改革的胜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走社会主义之路扫清了障碍。

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是治国的纲领,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成功活动,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更为社会主义之路的和平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了。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名师教学设计北师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名师教学设计北师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

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有关材料,掌握通过搜集、访问获得资料的方法。

通过讨论、讲故事,增强认识历史现象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三方面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能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但用多种方式表现历史的能力较弱。

农村地区由于获取资料的条件不足,搜集资料较困难,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的分工要明确,学生应做力所能及的调查访问,而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文字、音像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剪辑有关的电影片段,录制有关的音响资料,拟定访问题目。

学生准备访问本地区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解1950年本地区土地改革的进行情况,访问志愿军老战士入朝作战的有关情况,课前预习本课〖板书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点评〗在教师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经过调查汇报、讲述历史故事、即兴辩论、自由讨论、感受音像资料、分析归纳等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的内政: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中国的内政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一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三、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用具:课件、教案、课本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1.筹建新中国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⑵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⑶《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⑷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开国大典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1、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 副本

11、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 副本

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走 向 社 会 主 义 之 路
经济方面:米棉之战、土地改革
军事方面: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巩固新中国 政治方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颁布总路线
实施“一化三改”
课 后 反 思
温陈街道办事处中学 教案
年级 九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科目 历史 课题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课型 复习 时间 主备人 李秀清 备课教师 集备组长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以及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掌握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3、了解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4、理解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巩固政权的措施、新中国内政外交的成就以及三大改造等内容。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巩固政权的措施、新中国内政外交的成就以及三大改造等内容。
一、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 1、筹建新中国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新 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经 过 意 义 10 月 1 日正午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北京 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 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也标志差 点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 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西藏和平 解放 抗美 援朝 土地 改革 《中华人 民共和国 宪法》 1951 年 5 月, 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1 年 10 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950 年 10 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 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 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 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 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 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53 年 12 月,我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 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互相关系的 基本原则。 1955 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的矛 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了尖锐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 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2-2-14 审核:【学习目标】(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了解抗美援朝(3)记住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单元知识梳理】准备:新政协的召开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标志着 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 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军事:西藏和平解放: 年 月, 标志着 的基本解放 稳定物价之战,又称为经济: 时间: 年 月--- 年底土地改革 政策:《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背景 美国侵朝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性质: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英雄 用自己身驱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政治:抗美援朝 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结果: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 》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 内政:第一届全国人大 :通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 提出者:新中国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内政与外交 外交 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时间: ,周恩来提出 “ ”的方针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点:成就:主要工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时间:的确立 三 大 改 造 完成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进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之路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之路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名称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备课教师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新民主
主义想社会主义过渡,故又称“过渡时期”。本单元在全课程中起着承上启
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作了政治的、经济的、
法律和外交的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的基本脉络,并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作了政治的、经济的、
法律和外交的准备。
重点难点
1、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何认识西藏和平解放。
2、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3、如何理解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4、如何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
5、如何理解民主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总要性。
课时安排
4
教学措施
1.继续使用“学为主线,课堂达标”六步教学法。
2.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怎样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下多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学习。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word教案 (2)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word教案 (2)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精神等。

3、结束:1953年7月签定《朝鲜停战协定》4、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历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
单元
内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计划
课时数
5课时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是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开端部分,教材根据主题,沿着中国共产党建国立业的历史线索,安排了4个课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为巩固新中国而斗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主要讲述了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的一段历史。主要的历史活动有:新中国的筹建、开国大典的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四课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让学生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中的“一化”,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明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基础。引导学生看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理解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由私有化改造为社会公有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也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
重难
点及
解决
措施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之路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教师问题的层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宪法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三大改造的完成等具体史实,学生在理解知识点中绘制知识框架图,理解知识点与主题的关系,从而突破重难点。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主题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习目标】(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讲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了解抗美援朝。

(3)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讲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等史实。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等史实。

【了解命题趋向】连云港2011年、2012年、2013年都涉及本考点,都是考材料题。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看,本考点各种题型都有,侧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自学】(要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哦!)1、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2、年,西藏解放。

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消灭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4、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中,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是。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会议)通过的。

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以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8、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的方针,从而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9、到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我国进入。

【释疑】(爱动脑筋能让你变得更聪明!)1、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中国人民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学设计 北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学设计 北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

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有关材料,掌握通过搜集、访问获得资料的方法。

通过讨论、讲故事,增强认识历史现象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三方面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能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但用多种方式表现历史的能力较弱。

农村地区由于获取资料的条件不足,搜集资料较困难,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的分工要明确,学生应做力所能及的调查访问,而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文字、音像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剪辑有关的电影片段,录制有关的音响资料,拟定访问题目。

学生准备访问本地区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解1950年本地区土地改革的进行情况,访问志愿军老战士入朝作战的有关情况,课前预习本课〖板书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点评〗在教师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经过调查汇报、讲述历史故事、即兴辩论、自由讨论、感受音像资料、分析归纳等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

八下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八下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1956 1949
社会主 新民主主 义社会 义社会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54、9 召开时间 1949、9 北平 北京 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选举领导人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意义 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考 点 二
之西藏和平解放
方式: 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 西藏的和平解放 意义:
考 点 三
之土地改革
背景:
思考: 1、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 过程: 开始与结束
变化? 实质: 废除……实行…… 2、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意义: P11(制度)(农民) (农村经济)
外交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走 向 社 会 主 义
政治 经济 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 __________
归纳检测
• (1)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和政治 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或变革,请概 述其主要内容。 •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制建设) • ② 1956 年,完成 三大改造 ,建立社会主义 _____ 制度; • ③ 1957 年,完成 第一个五年 计划。
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初步形 成。
考 点 一
开国大典标志着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社会性质发生 独立自主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又怎样的意义? 改变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九年级(4) 2011年3月23日一、复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及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2、掌握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3、了解新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4、理解掌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复习重点: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巩固政权的措施;内政外交的成就以及三大改造等。

三、复习难点: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历史特征是过渡,即1949年到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对比法,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带领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联系中共成立90周年,为何说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结合中共领导人民斗争的史实)过渡: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打跑了蒋介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我们今天来复习新的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二)明确阶段特征1949年——1956年为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新授,构建知识结构准备:一届政协1、建立政权——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意义:推翻两个半,建立一个新,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 土地改革(1950、6——1952年底)(2)和平解放西藏(1950---1951、10)2、巩固政权—-----(3)抗美援朝(1950、10---1953)讨论:经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新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思考讨论:对比新旧外交的区别?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以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旧中国是屈辱的外交,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3、完成过渡——(2)一五计划成就:一田一桥三厂六路意义:农业-----生产合作社(3)三大改造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思考:1、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北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北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课文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作本课课件。

板书设计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二、“一五计划”重点:重工业成就三、“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巩固新生政权的?(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在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

但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手中资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

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经济建设的策划者,你们会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新课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师: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有限的资金决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重点的投入,那么最迫切发展的是哪一产业部门呢?请大家看经济图表。

北师大版八下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共40张PPT)

北师大版八下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共40张PPT)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
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 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它的名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土地改革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2民019成/8/4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走生向社产会主力义,之路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26。
二、请结合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历史事件?
A.互助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
C. 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3、你知道新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A.平等协商 B.民主改革 C.土地改革 D.民族区域自治
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宪法
B.社会主义宪法
C.旧民主主义宪法
D.共产主义宪法
7、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亚太经济组织合作会议
8、在万隆会议上,各与会国家都能赞同的目标是
A.反对殖民主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学案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课标点击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知道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归纳建国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4.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主梳理一、筹建新中国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及地点:_________________年9月在________________举行。

(2)参加人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3)主要内容: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________________为新中国的国旗;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北平改名_______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__ ______________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

(4)特点:是全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的空前盛会。

答案:(1)1949北平(2)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京公元人民英雄纪念碑(4)大团结2.《共同纲领》](1)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的主人。

(2)作用:《________________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教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x藏解放的具体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x 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
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
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x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x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x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