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正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3、学习课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的论证方法。4、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朝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字,邹(今山东邹县)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二)朗读两遍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要求把课下注解中的汉语拼音搬到文章中。(c)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c)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

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利用课下注解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到笔记本上。(c)

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发愤图强,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国威,然而自此之后,处于安乐中的越王,。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后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起去探个究进吧!

2、讲述青蛙和羚羊的故事。思考:两则故事的共性。(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思考,意在启发学

生调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人用青蛙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进开水锅里,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青蛙用尽全力,

立刻蹦了出来。但是,再把这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然后慢慢加热,它在温水中悠哉悠哉地感受幸福,

等到熬不住了、要奋力跳出时,已全身无力,最后活活被煮死。动物保护协会也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在非洲奥兰治河东西两岸,各放养10只羚羊,一年后,送到东岸的羚羊已繁殖增加到14只,而送到西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另外7只被狼吃了。并且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查其原因,东岸羚羊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羚羊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氛围”中,越活越有“战斗力”,而生活在西岸的羚羊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反而常常遭遇狼的袭击。

青蛙警示人们务必树立必要的优患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羚羊警示人们务必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是生存之首,更是发展良策。其实,归根结底,它们都警示人们务必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促进体制、科技、服务、人文等多个方面的整体环境创新.从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否则,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将来势必落得“被煮死.,或狼吃。

(二)检查预习:1、组织学生展示作者简介、历史背景。

2、检查学生朗读预习情况,纠正读音节奏(采用听读、自读、齐读、分男女生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

3、组织学生分小组展示文章的翻译和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用现代汉语朗读课文,思考:

1、短文开头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他们的共同点什么?给你什么启示?

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2、短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有何用意?

明: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第二段)

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思想磨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活磨练),行拂乱其所为(行为磨练),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练的益处)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4、在短文第三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说说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正面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反面死于安乐)

5、文章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中心论点)

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请你举几个名人的例子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红楼梦》。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四)、拓展

1、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明: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2、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4、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四、当堂达标: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发:

2、举:

3、任:

4、所以:

5、曾:

6、恒:

7、过:8作:9、喻:10、入:

11、出:12、法家:13、拂士:14、患:

(二)使动用法

1、苦:使……痛苦

2、劳:使……劳累

3、饿:使……饥饿

4、空乏:使……资财贫乏

5、动:使……惊动

6、忍:使……坚韧

(三)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衡于虑:衡通“横”,堵塞,不顺。

3、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四)一词多义:介词“于”的用法

1、发于.畎亩举于.版筑()

2、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五、课外作业: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略(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3)仆闻.之(听说)(4)官大者,主恶.之(讨厌,厌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

..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免于患乎?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六、教学反思:

1、教改成功之处:

2、教改失败之处和改进措施:

六、【课堂鉴定】本节学习自我评定等第。任课教师对你本节学习评价意见(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