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教学课件PPT.ppt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注意:采样时应无菌操作,正确选用中和剂,采样后1 小时内检测。
五、医用物品的实验室监测
由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的对病人感染也是医 院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医疗物品的消毒不够完善,对病人是潜在 危险因素。如果对污染的医疗物品操作不当, 对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医疗物品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十分重要。
六、灭菌质量监测(压力蒸汽 灭菌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 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 旁进行化学监测。 (三)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剂有芽孢悬液、芽 孢菌片以及菌片与培养基混装(自含式)的指 示管。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 意事项
院感科
卫医发[2000]431号《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 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 (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 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 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 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 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 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
五、医用物品的实验室监测
由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的对病人感染也是医 院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医疗物品的消毒不够完善,对病人是潜在 危险因素。如果对污染的医疗物品操作不当, 对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医疗物品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十分重要。
六、灭菌质量监测(压力蒸汽 灭菌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 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 旁进行化学监测。 (三)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剂有芽孢悬液、芽 孢菌片以及菌片与培养基混装(自含式)的指 示管。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 意事项
院感科
卫医发[2000]431号《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 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 (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 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 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 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 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 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注意事项
1、采样前关好门窗和空调 ,无人走动情况下 2、对于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紫外线灯一般按 每m3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3、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ICU。 可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 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这些空气消毒器可用于有人 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4、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只能采用层流通风。
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为10名患者 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 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 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 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 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 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下午开始出 现感染……
▪ 目前做法 • 放弃形式,依据科学,追求实效 • 重视过程监控 • 能持续改进提高
环境微生物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类别
范围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房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
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 区、烧伤病房、ICU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 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
▪ 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 ▪ 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 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
浸泡法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 ▪ 操作过程中污染; ▪ 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多万
环境微生物学 PPT课件
或转化、微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此即污染微生态学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研究内容。 (3)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与应用,
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4)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微生物监测技术。
(三)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
1、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与微生物生态学联系紧密。 2、是实用性极强的独立学科。与发酵微生物、工
五 环境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
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在研究微生物一般规律 的同时,着重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活动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 控制工程中有关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细胞结构的:
①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②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 生动物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H1N1病毒
我们生活中的微生物
土壤 水体 空气 极端环境 皮肤 肠道 •••••• 土壤:细菌数亿/g
人口腔中的微生物
教学安排
54 学时,3学分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 50%
主要参考教材: 殷士学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乐毅全,王世芬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2. 和文祥,洪坚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研究的成果:
1、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70年代初分离筛选有效 微生物,成功处理氯丁橡胶、腈纶、TNT炸药等工 业废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球衣菌处理生活污水及 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院环 境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 科学依据。
医院环境微生物防控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医院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防控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流动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
机遇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管理将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为医院环境微生物 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02
03
水体微生物监测
对医院内的水源进行定期采样, 通过培养或快速检测方法,评估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0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描 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揭示医院环境微生 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 事件。
06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01
02
0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 术,实现对医院环境中微 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医院环 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实时监 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医院环境微生物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的 数量和种类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
切相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通过空气 、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护人 员的手等途径传播,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医院环境微生物防控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医院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防控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流动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
机遇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管理将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为医院环境微生物 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02
03
水体微生物监测
对医院内的水源进行定期采样, 通过培养或快速检测方法,评估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0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描 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揭示医院环境微生 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 事件。
06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01
02
0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 术,实现对医院环境中微 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医院环 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实时监 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医院环境微生物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的 数量和种类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
切相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通过空气 、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护人 员的手等途径传播,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3
2.3~6.9
4.0
腐生细菌数 (103/mL-1)
波动范围
平均
腐生菌数/ 总菌数(%) 腐生水
0.2~1.9
1.1
0.04
β-腐生带
0.9~3.0
2.0
0.08
β-腐生带
0.2~6.0
2.9
0.11
β-腐生带
9.7~16.5
13.3
0.30
α-腐生带
1.4~6.2
3.0
0.11
β-腐生带
59.2~175.2 116.0
大肠菌群的鉴别
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
吲哚 试验
+
甲基红 试验
+
VP 试验
柠檬酸 钠利用 试验
氧化酶 试验
运动性 试验
弗氏柠檬酸杆菌
+
+
+
产气肠杆菌
+
+
+
克雷伯氏菌
+
+
15
2020/11/11
为了排除自然环境中原有大肠菌群的干扰,在检测中可 将培养温度提高至44℃。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 能在44℃生长并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主要来自粪便,称为粪大肠菌群。
数万
很多, 需氧性
很低
8
2020/11/11
细菌数与腐生带的划分
样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9
细菌总数 (106/mL-1)
波动范围
平均
1.7~3.3
2.5
1.6~3.4
2.4
1.9~3.0
2.5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标本采集方法(PPT 69页)
常用消毒剂中和剂及其浓度表
消毒剂
甲醛
戊二醛
过氧乙酸 含氯消毒剂类
季铵盐类
碘(溴)制剂 酚类 氯已定 汞制剂 醇类 酸类 碱类
中和剂及其浓度
亚硫酸钠(0.1%~0.5%) 氨水 双甲酮(0.1%~1.0%)+吗啉(0.6%~1.0%)
甘氨酸(1.0%);赖氨酸 亚硫酸钠(0.1%~0.5%) 双甲酮(0.1%~1.0%)+吗啉(0.6%~1.0%)
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 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 5.棉拭子标本宜用运送培养基 7.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8.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正确留取细菌培养的临床标本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股动 脉采血。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5~ 10ml,婴儿为1~2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手续 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合后送检。
采血培养前质量保证: 静脉穿刺程序 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 >30秒钟 2.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
三、医院各重点部门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 细菌数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标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cfu/ m3) (cfu/ cm2) (cfu/ cm2)
I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
病房
≤10
≤5
≤5
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病房)、早产儿室、
II类
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 ≤200
特殊的环境微生物-PPT精品文档
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以及寄生虫 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金葡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
19
6289株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1.葡萄球菌
正常人群的鼻前庭部,医务人员成带菌者;
新生儿和外科系统的感染最多,以凝固酶阳性的金葡
MRSA具多重耐药特征。
世界三大感染之一。
23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2.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系统的创伤感染中,其检出
率最高,其感染见于全身各部;
24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3.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沙雷菌:引起原发性、
继发性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对抗生素有相当数量的 耐药菌株; 4.结核菌:肺结核为多;
16
(一)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特点
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或正常菌群; 病原体抵抗力较强(铜绿假单胞菌);
常具有耐药性:
基因突变
基因转移
微生物还可交叉耐药
17
(二)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
1、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 内源性endogenous:来自病人自己,又称自身感
7
医院环境微生物
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医院环境消毒及其效果评价
医院污水消毒处理
10
一、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低 病人高度聚集的场所 诊疗手段在医院中应用普遍
11
一、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非典概况
2019.12-2019.6,我国首例SARS病例发生在广东佛 山,2019.8.16最后两例SARS病例康复出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8.15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8 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例, 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19
6289株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1.葡萄球菌
正常人群的鼻前庭部,医务人员成带菌者;
新生儿和外科系统的感染最多,以凝固酶阳性的金葡
MRSA具多重耐药特征。
世界三大感染之一。
23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2.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系统的创伤感染中,其检出
率最高,其感染见于全身各部;
24
(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3.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沙雷菌:引起原发性、
继发性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对抗生素有相当数量的 耐药菌株; 4.结核菌:肺结核为多;
16
(一)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特点
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或正常菌群; 病原体抵抗力较强(铜绿假单胞菌);
常具有耐药性:
基因突变
基因转移
微生物还可交叉耐药
17
(二)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
1、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 内源性endogenous:来自病人自己,又称自身感
7
医院环境微生物
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医院环境消毒及其效果评价
医院污水消毒处理
10
一、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低 病人高度聚集的场所 诊疗手段在医院中应用普遍
11
一、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
非典概况
2019.12-2019.6,我国首例SARS病例发生在广东佛 山,2019.8.16最后两例SARS病例康复出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8.15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8 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例, 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谢谢观看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中的水样、 土壤样、空气样等, 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 代表性。
记录采集时间、地点、 环境条件等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
使用无菌容器或薄膜 采集样品,避免交叉 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使微生物分 散。
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的 数量。
对样品进行过滤或离心,使微生物与 杂质分离。
结果应用
环境监测
实验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依 据,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评估环境质量。
公共卫生
实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参考,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
风险。
科学研究
实验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 据支持,深入探究环境中微生物
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05
实验总结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显微镜时还不够熟练,有 时会出现观察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我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
改进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计划在课后多加练习使 用显微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我也要加强学习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应用 技巧。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 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
01
微生物检测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和 技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和计数,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 潜在的健康风险。
02
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 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能够对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寄生关系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宿主体 内,从宿主获取营养物质 进行生长繁殖,对宿主造 成损害。
共生关系
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建 立共生关系,相互依存, 对宿主不造成明显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微生物具有逃避宿主 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在 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竞争关系
05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与治疗策略
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
注重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以降低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 染病。
深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揭示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调控机 制。
发展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 术,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防控策 略研究,提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
加强微生物学与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促进微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 ,深入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02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方式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几大类。其中,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病毒是一类寄生生物,真 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则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课件
来源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医疗废水等。
类型
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等。
微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水体污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 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等、影响农作物生 长。
空气污染
产生异味、传播疾病、影 响人类健康。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利用微生物技术生 产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料,将成为一个 研究热点。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作 为生物指示剂,对环境污染进行快速、准 确的检测,将成为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提高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利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微生物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微生物资 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微生物资源的种类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作用。
微生物资源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健康等。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价值
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建立微生物资源库
收集、保存和整理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研究 和利用提供基础。
加强微生物资源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 性等,为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将成熟的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到实 践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制定微生物资源保护法规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详细描述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主要起到分解有 机污染物、转化有毒物质、增加土壤 肥力等作用,常用的技术包括微生物 肥料、生物堆肥等。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医疗废水等。
类型
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等。
微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水体污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 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等、影响农作物生 长。
空气污染
产生异味、传播疾病、影 响人类健康。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利用微生物技术生 产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料,将成为一个 研究热点。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作 为生物指示剂,对环境污染进行快速、准 确的检测,将成为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提高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利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微生物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微生物资 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微生物资源的种类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作用。
微生物资源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健康等。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价值
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建立微生物资源库
收集、保存和整理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研究 和利用提供基础。
加强微生物资源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 性等,为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将成熟的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到实 践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制定微生物资源保护法规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详细描述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主要起到分解有 机污染物、转化有毒物质、增加土壤 肥力等作用,常用的技术包括微生物 肥料、生物堆肥等。
生物监测课件-第一章 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监测水体污染
样品固定
浮游生
结果报告
采样
样品浓缩
物的
浮 游 生 物 样品保存
测定
1
2
3
4
浮游生物: 随波逐流的生活在水体中的微型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藻类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桡足类
1
一、采样
一、采样工具
(一)采样工具
1.浮游生物网 浮游生物网有两种类型,即定性网和定量网。
1-金属环;2- 帆布,3-筛绢 ,4-帆布;5-
图2-5 浮游生物浓缩装置
定性哦
(一)定性测定
鉴定时,吸取一滴样品放在载片上,置显微镜下 进行观察。某些生物活动过快,可在载玻片加上适 量的低浓度麻醉剂,如1%硫酸镉、水合氯醛、酒 精等,也可在载玻片上加少许棉纤维,以阻止其活 动。最后将所观察到的种类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 一个样品要多做几张装片进行观察,以确保样品中 的种类都能观察到。
第一章 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监测水体污染
第一节 水生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
一、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
水生微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在对所监测区域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根 据以下原则进行布设。 1. 断面要有代表性
根据调查计划方案的目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布 设断面,以获得所需要的代表性样品。
3.-中污带种类 美丽网球藻(Dictyosphaerium pulchellum) 绿草履虫(Paramoecium bursaria) 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 迈压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 前额犀轮虫(Rhinoglena frontalis) 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yurum)( 中污-寡污) 溞状溞(Daphnia pulex)(中污一寡污) 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 沟渠异足猛水溞(Ganthocamp
环境微生物学PPT课件
第31页/共58页
2.氨基酸转化
(1)脱氨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脱氮微生物的 作用下脱氨基产生氨。 •例如:
氨基酸 —→ 不含氮的有机物(酸) + NH3 经脱氨基后形成的有机酸和脂肪酸,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继续分解。β-氧化→三羧酸循 环
第32页/共58页
(2)脱羧
氨基酸脱去羧酸基(CO2),产生胺。多 由腐败细菌和霉菌引起,二元胺对人有毒。 胺是合成细胞成分的重要的起始物,尤其 使诸如NAD等辅酶的合成。
第2页/共58页
图8-1 夏季湖泊水含氧量级温度分布情况
第3页/共58页
第二节 碳 循 环
含碳物质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糖类(如:糖、淀粉、 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等。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 物、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植物性碳;动物吃植物就将植物 性碳转化为动物性碳;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 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回到大气。而后, 二氧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和。
l7molATP,故lmol硬脂酸(C17H35COOH)被彻底氧化可得很高的能量水平。 共得:(16 + l7×7 + 12)molATP=147molATP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β-氧化,产物除乙酰辅酶A外,还有丙酸。
第20页/共58页
六、木质素的转化
含有木质素的稻草秆、麦秆、芦苇和木材是造纸、人造纤维的原 料,所以,造纸和人造纤维废水均含大量木质素。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一般认为是以苯环为核心带有丙烷支链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例 如苯丙烷、松伯醇等)经氧化缩合而成。木质素用碱液加热处理后可形 成香草醛和香草酸、酚、邻位羟基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酸和丁香醛。
2.氨基酸转化
(1)脱氨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脱氮微生物的 作用下脱氨基产生氨。 •例如:
氨基酸 —→ 不含氮的有机物(酸) + NH3 经脱氨基后形成的有机酸和脂肪酸,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继续分解。β-氧化→三羧酸循 环
第32页/共58页
(2)脱羧
氨基酸脱去羧酸基(CO2),产生胺。多 由腐败细菌和霉菌引起,二元胺对人有毒。 胺是合成细胞成分的重要的起始物,尤其 使诸如NAD等辅酶的合成。
第2页/共58页
图8-1 夏季湖泊水含氧量级温度分布情况
第3页/共58页
第二节 碳 循 环
含碳物质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糖类(如:糖、淀粉、 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等。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 物、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植物性碳;动物吃植物就将植物 性碳转化为动物性碳;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 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回到大气。而后, 二氧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和。
l7molATP,故lmol硬脂酸(C17H35COOH)被彻底氧化可得很高的能量水平。 共得:(16 + l7×7 + 12)molATP=147molATP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β-氧化,产物除乙酰辅酶A外,还有丙酸。
第20页/共58页
六、木质素的转化
含有木质素的稻草秆、麦秆、芦苇和木材是造纸、人造纤维的原 料,所以,造纸和人造纤维废水均含大量木质素。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一般认为是以苯环为核心带有丙烷支链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例 如苯丙烷、松伯醇等)经氧化缩合而成。木质素用碱液加热处理后可形 成香草醛和香草酸、酚、邻位羟基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酸和丁香醛。
环境微生物学.ppt
中国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1952-1998)
2020-11-16 资料来自“邹景忠,赤x潮x 灾害,《海洋志》”
12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现次数
2020-11-16
xx
13
(二)水体污染(有毒化学物危害)
2020-11-16
xx
14
2020-11-16
xx
15
2020-11-16
xx
(二)、研究污染环境的微生物行为及微生 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或转化、微生物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等,此即污染微生态学研究内容。
2020-11-16
xx
6
(三)、在治理污染的人工构筑系统中微 生物的作用与应用,此即环境工程微生物 学的主要内容。
(四)、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即环境 微生物监测。
2020-11-16
16
(三) 荒漠化
过去我们常理解为“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 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 这是不准确的。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 “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內种种因素造成的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漬 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 荒漠化。
2. 沈德中主编,环境与资源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顺鹏主编,环境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020-11-16
xx
3
绪论
一、环境微生物学概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由普通微生物学发展起来的环境 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一门学科。它以普通微生物学为 基础,在研究微生物学一般规律的同时,着重微生 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微生物活动对环境 和人类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以及在环境污染控 制工程中有关的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是环境科学 和环境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环境
~150
轻度污染
<300
严重污染
>301
三、空气的微生物监测
通常采用营养琼脂平板计数法。 我国检测空气微生物所用的培养皿直径
为d90mm,有用d100mm的。 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
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测定 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 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场所
表2-1 不同场所上空微生物的数量(个/m3 )
畜舍
宿舍
城市 市区 海洋 街道 公园 上空
北纬 80º
微生物 (1~2)106 2×104 5×103 200 1~2
0
表2-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个/m3 )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1~2
清洁空气
<30
普通空气
31~125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固体法有平皿落菌法(沉降—平板法)、撞击
法(有缝隙采样器、筛板采样器、针孔采样 器)和过滤法。 (1)平皿落菌法:将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倒人 d90mm无菌平皿中制成平板。将它放在待 测点(通常设5个测点),打开皿盖暴露于空 气5~10min,以待空气微生物降落在平板表 面上,盖好皿盖,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后 取出计菌落数,即为落菌数。
再以菌液体积和通入的空气量计算出单 位体积空气中的细菌数。
✓ 例如:将10m3含菌空气通入100mL的无 菌水中,使10m3空气中的微生物全部截 留在100mL水中。然后取0.1 mL菌液涂布 于平板上,若长出100个菌落,10mL水中 共含菌10,000个,则10m3空气含有10,000 个。1m3空气含有1,000个 。
测
数 (m) 次数
点 数
原则 上<3
6 20, 空间 ≥3 30 太大
可放 宽
空气清 1987 净协
会标准
洁净室性 能评价指
南
原则 5 20, 30 上<3
摘自许钟麟.空气洁净技术原理.P522.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表2.2 按美国联邦标准209E方法计算的必要测点数
进风面积 (单向流) 或室面积 (乱流)/
通常平板转动一周,取出置于37℃恒温箱中 培养48h,根据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可调节 平板转动的速度。采集含菌高的空气样品时, 平板转动的速度要比含菌量低的空气样品的 转速快。根据取样时间和空气流量算出单位 空气中的含菌量。采样器的规格各国不一, 可按说明书操作。
撞击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培养前
培养后
一、空气微生物来源 空气并非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空气中缺乏水分
和营养,紫外线的照射对微生物也有致死作用。 土壤中飞扬起来的灰尘; 水面吹起的水雾、人和动物体表干燥脱落的物
质,微生物附着于这些物质的微粒上随气流传 播。
微生物产生的孢子本身也可以飘浮到空 气中,形成 “气溶胶”,借风力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中,真菌的孢子数量最 多,细菌较少。而且藻类、酵母菌、病 毒都会存在于空气中 。
第一部分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教学课件
如何监测?
❖ 化学方法:快速、定性定量反映污染物 浓度,但为瞬时值;
❖ 生物学方法:利用生物种类、数量的变 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来监测污染物对 环境的影响。
✓ 可监测到污染物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但不易精确反映 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和数量。
第一节 空气的卫生学检验
m2
<10 10 20 40 80 100 200 400
100级及 高于100
级
2~3 4 8 16 32 40 80 160
洁净度
1000 级
2 3 6 13 25 32 63 126
10000 级
2 2 2 4 8 10 20 40
100000 级
2 2 2 2 2 3 6 13
表2.3 浮游菌最小采样量
可通过前苏联奥梅梁斯基公式换算出浮游 细菌数。
奥氏认为:5 min内落在面积100mm2营养 琼脂平板上的细菌数和10L空气中所含的 细菌数相同。
奥氏公式:C =
100 A
×
5 t
× 1000
10
×N
式中:C—空气细菌数; A——捕集面积,cm2 ; t ——暴露时间,min; N——菌落数,个。
2 液体法
液体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 主要是浮游细菌。该法将一定体积的含 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体培养 基中,依靠气流的洗涤和冲击使微生物 均匀分布在介质中,然后取一定量的菌 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或取一定量 的菌液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15-18ml融 化(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待冷 凝制成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取出计菌落数。
简化后的奥氏公式:
1000×50N C=
Hale Waihona Puke A×t➢ 经测定发现,用奥式公式计算的浮游细 菌数比实测的浮游细菌少。
➢ 此公式没有考虑尘埃粒子大小、数量、 气流情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
(2)撞击法:
❖ 以缝隙采样器为例,用吸风机或真空泵将 含菌空气以一定流速穿过狭缝(狭缝宽有 0.15 mm、0.33 mm和1 mm三种)而被抽吸 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狭缝长度为平 皿的半径,平板与缝的间隙有2mm,平 板以一定的转速(1 r/min、5-60r/min、 60r/min)旋转。
第二节 水质的细菌学检验
一、细菌总数 是将定量水样(原水样或经一定稀释
后的水样1mL)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7ºC培养24hr后观 察结果,计算细菌菌落数,最后算出原 水样每毫升的细菌总数。
具有相对的卫生学意义,菌数越高, 反映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或粪便污染越 重,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亦大。
浮游菌上限浓度 /个 ·m-2 ·min-1
10 5 1 0.5 0.1 0.05
计算最小采样量/m3
0.3 0.6 3 6 30 60
表2.4 落菌法测细菌所需要的最少培养皿数(沉降0.5h)
含尘浓度最大值
0.35 3.5 35 350 3 500~35 000
需要d90mm培养皿数
40 13 4 2 1
(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
空气微生物的测点数越多越准确,为照 顾到工作方便,又相对准确,以20~30个 测点数为宜,最少测点数为5~6,见表。
表2.1 日本有关标准测点数的规定
时
间
标准
名称
1987 JIS B 9920
洁净室中 浮游粒子
测定方法 和洁净室 的评价方
法
最 建议
每点
少 测点 点距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