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药物概论
合集下载
第35章化学治疗药物概论
答案
A.产生水解酶 B.产生钝化酶 C.改变细菌胞质膜通透性 D.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 E.增加与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底物
1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机制 17.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机制 18.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答案
X型题
19.何药是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 抗菌的药物
A.庆大霉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G D.四环素 E.万古霉素
答案
20.主要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是何药 A.头孢唑啉 B.青霉素 G C.四环素 D.多黏菌素类 E.红霉素
答案
简答题
• 1. 细菌耐药性定义及主要机制。 • 2. 化疗指数及其意义。
选择题答案:
1.E
2.E
3.B
4.C
5.B
6.B
7.D
8.B
9.B
10.A
11.E 12.D 13.A 14.B 15.E
大纲要求
• 掌握抗菌谱,抗菌活性 MIC,抑菌药,杀菌 药,化疗指数的概念。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 机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
A型选择题
1.化疗指数是指何项 A.ED50/LD50 B.ED95/LD5 C.ED5 /LD95 D.LD95/ED5 E.LD50 /ED50
答案
2.评价一种化疗药物的临床价值,主要依据 所列的哪项指标
答案
10.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合用时会 出现何种效果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作用无关 D.拮抗作用 E.作用相减
答案
B型题
A.抗叶酸代谢 C.影响胞质膜的通透性 E.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D.抑制蛋白质合成
11.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机制 12.氨基苷类的抗菌作用机制 13.磺胺类的抗菌作用机制 14.β-内酰胺类的抗菌作用机制 15.多黏菌素B
《化学治疗药物》课件
防治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或停药,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 措施。
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过敏史,及时 作用
化学治疗药物与其他药物 或食物相互作用,可能影 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
某些化学治疗药物之间存 在配伍禁忌,应避免同时 使用。
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 药物和食物,避免潜在的 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04
化学治疗药物的研发与未来展望
新药设计与发现
确定药物作用靶点
筛选与验证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 段,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为新药设 计提供依据。
通过高通量筛选和验证实验,从大量 候选分子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药 物候选者。
抗肿瘤药物
总结词
抗肿瘤药物是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一类药物,通过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扩散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化疗药物如铂类、紫杉醇等,靶向治疗药物如EGFR抑制剂 、VEGF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等。
其他常用药物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化学 治疗药物的研发进程,加速新药上市和推 广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试验与审批
临床前研究
进行动物实验和初步安 全性评价,为临床试验
提供依据。
临床试验设计
根据新药特点和适应症 ,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
试验方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
系统收集临床试验数据 ,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 价,为新药审批提供依
据。
药品注册与上市
按照国家药品监管要求 ,完成药品注册申请和 审批流程,使新药得以
【PPT】化学治疗药概要
-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 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
5 竞争性拮抗(Bell-Roblin学说)
-由于结构极为相似 • 分子大小 • 电荷分布 -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 -阻碍Dihydrfolic Acid生物合成 -细菌生长受到阻碍
O 0.23nm O 0.67nm H N H O 0.24nm RN- S O 0.69nm H N H
• *1 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 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 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使其蛋白 质合成受阻因此有抑菌作用。
O H2N OH
2 对氨基苯甲酸(PABA) -是体内合成叶酸的原料 3 叶酸(Folic Acid) -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 -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4 辅酶(F)
*3 增效的机制
• 与磺胺类药物联用, • *-使细菌代谢受到双重阻断 • -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 -使对细菌的耐药性减少
OH
OH N H2N N N N H O O O
H2N
COOH
H2N
P O P OH OH OH
N N
N N H
NH
COOH
二氢叶酸合成酶 磺 L-谷氨酸 胺 类 二氢叶酸合成酶 药 二氢叶酸 物 TMP 作 二氢叶酸还原酶 用 部 四氢叶酸 位
4 选择性
• 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力的差异
–对人和动物的要比对微生物的二氢叶酸还 原酶的亲和力弱
• 人和动物的影响很小毒性较弱
(二)甲氧苄氨嘧啶
• Trimethoprim • 甲氧苄啶
NH2 N H 2N N O O O
1 结构和化学名
• 5- [(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
第三十三讲化学治疗药课件
常见化学治疗药物介绍
抗生素
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主要用于 治疗细菌感染。常见的抗生素包 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
糖苷类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细胞 壁合成、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核酸复制等途径发挥抗
菌作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使 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免产生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肾脏损 伤,导致肾功能不全。
处理方法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指标,给予保肝、保肾等 治疗。
心脏毒性副作用
心律失常
处理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造成影 响,导致心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给予 抗心律失常、强心等治疗。
心功能不全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 功能不全。
抗病毒药
01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病毒复制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
染。常见的抗病毒药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02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影响病毒核酸复制等途径
发挥抗病毒作用。
03
抗病毒药的合理使用
在使用抗病毒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毒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骨髓抑制副作用
01
02
03
贫血、白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 功能,导致贫血和白细胞 减少。
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血小板 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处理方法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 要时给予输血、使用升白 细胞药物等治疗。
抗生素
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主要用于 治疗细菌感染。常见的抗生素包 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
糖苷类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细胞 壁合成、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核酸复制等途径发挥抗
菌作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使 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免产生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肾脏损 伤,导致肾功能不全。
处理方法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指标,给予保肝、保肾等 治疗。
心脏毒性副作用
心律失常
处理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造成影 响,导致心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给予 抗心律失常、强心等治疗。
心功能不全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 功能不全。
抗病毒药
01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病毒复制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
染。常见的抗病毒药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02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影响病毒核酸复制等途径
发挥抗病毒作用。
03
抗病毒药的合理使用
在使用抗病毒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毒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骨髓抑制副作用
01
02
03
贫血、白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 功能,导致贫血和白细胞 减少。
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血小板 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处理方法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 要时给予输血、使用升白 细胞药物等治疗。
化学治疗药概论--ym
• 1929 Fleming(1929)发现了青霉菌培养液 的抗菌作用
• 1940年Florey和Chain继Fleming(1929)
之后,提炼青霉素结晶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
的化学治疗,由此开创了抗生素“黄金年代”
医学ppt
5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是一类主要
17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通过抑制细胞壁的 合成而发挥作用
作用机制:
青霉素+PBPS (-)转肽酶活性,干扰黏肽
合成
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屏障作
用,导致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
亡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N-
N-
N×
N×
胞浆
乙乙
酰酰
胞胞
壁壁
磷 霉 素
酸
环 丝 氨
酸 五 肽
酸
胞浆膜
乙 酰
+
乙 酰
胞葡
壁萄
酸糖
• 古希腊人用雄蕨(male fern)作为肠道驱虫药
• 古印度人用大风子(chaulmoogra)治疗麻风
• 我国古代人用豆腐霉治疗疖、痈也在史书上有 所记载
• 16世纪水银被用于治疗梅毒
• 17世纪金鸡纳树皮用于治疗疟疾
医学ppt
4
化疗药物发展简史
• 1932年德国学者Domagk报道红色染料百浪 多息(Prontosil)对链球菌及其他细菌感染 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的能力。
❖ 药敏实验
医学ppt
9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药理学》教学课件 第34章 化学治疗药概论
8. 最低抑菌浓度:是指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 培养基内细菌(培养 18 ~ 24h 后)生长的 最低药物浓度。
9. 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体外实验中能杀灭 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10.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撤药后,当血药浓度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的生 长繁殖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1. 化疗指数: 一般用动物实验的 LD 50 /ED 50 或 LD 5 /ED 95 的比值表示,是
第三十四章 化学治疗药概论
青霉素(盘尼西林) 第一种抗生素
病毒
细菌
细菌形态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大 肠 杆 菌
霍 乱 弧 菌
有利有弊
•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 用于发酵食物,例如醋、酸奶、酿酒
• 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 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如帮助食物消化 吸收;合成VitB、 VitK,供给机体。
1
2
3 4 6 5
•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
• 2.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氨基苷类 氯霉素
阻断 四环素
误读mRNA
mRNA
阻断肽 大环内酯类 键连接
mRNA
阻断tRNA
mRNA 阻断核糖 体移位
mRNA
• 3.影响细 细胞壁 菌胞浆膜 的通透性
细胞膜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 两性霉素B
多黏菌素B
• 抗微生物药 • 抗寄生虫药 • 抗恶性肿瘤药
化学治疗药
• 其治疗方法称为化学治疗(化疗)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 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应用化学治疗时,需注意机体、抗菌药物和病原微
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注重调动机体的防 御功能,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效控 制病原体的耐药性,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9. 最低杀菌浓度:是指在体外实验中能杀灭 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10.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撤药后,当血药浓度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的生 长繁殖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1. 化疗指数: 一般用动物实验的 LD 50 /ED 50 或 LD 5 /ED 95 的比值表示,是
第三十四章 化学治疗药概论
青霉素(盘尼西林) 第一种抗生素
病毒
细菌
细菌形态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大 肠 杆 菌
霍 乱 弧 菌
有利有弊
•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 用于发酵食物,例如醋、酸奶、酿酒
• 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 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如帮助食物消化 吸收;合成VitB、 VitK,供给机体。
1
2
3 4 6 5
•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
• 2.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氨基苷类 氯霉素
阻断 四环素
误读mRNA
mRNA
阻断肽 大环内酯类 键连接
mRNA
阻断tRNA
mRNA 阻断核糖 体移位
mRNA
• 3.影响细 细胞壁 菌胞浆膜 的通透性
细胞膜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 两性霉素B
多黏菌素B
• 抗微生物药 • 抗寄生虫药 • 抗恶性肿瘤药
化学治疗药
• 其治疗方法称为化学治疗(化疗)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 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应用化学治疗时,需注意机体、抗菌药物和病原微
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注重调动机体的防 御功能,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效控 制病原体的耐药性,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化学治疗药》课件
应对策略:加强科研力度,提高药物研发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医 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展望未来,化学治疗药物领域将继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加 强科研和国际合作,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采取必要的治疗 措施
加强患者的观察 和护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 项,避免再次发 生不良反应
06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感染性疾病治疗案例
案例一:细菌感染治疗
案例二:病毒感染治疗
案例三:真菌感染治疗
案例四:寄生虫感染治疗
肿瘤治疗案例
案例一:肺癌治疗
案例二:乳腺癌治疗
案例三:结直肠癌治疗
案例四:胃癌治疗
其他疾病治疗案例
肺癌治疗案例 乳腺癌治疗案例 结直肠癌治疗案例 胃癌治疗案例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化学治疗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化学治疗药在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自身免疫 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心血管疾 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消化系统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内分泌系 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5
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恶心、呕吐:化 疗药物对胃肠道
的刺激作用
骨髓抑制:化疗 药物对造血干细
胞的抑制作用
过敏反应:化疗 药物引起的过敏
反应
脱发:化疗药物 对毛囊的毒性作
用
肝功能损害:化 疗药物对肝脏的
毒性作用
肾功能损害:化 疗药物对肾脏的
毒性作用
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及时发现并报告 不良反应
结论:展望未来,化学治疗药物领域将继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加 强科研和国际合作,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采取必要的治疗 措施
加强患者的观察 和护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 项,避免再次发 生不良反应
06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感染性疾病治疗案例
案例一:细菌感染治疗
案例二:病毒感染治疗
案例三:真菌感染治疗
案例四:寄生虫感染治疗
肿瘤治疗案例
案例一:肺癌治疗
案例二:乳腺癌治疗
案例三:结直肠癌治疗
案例四:胃癌治疗
其他疾病治疗案例
肺癌治疗案例 乳腺癌治疗案例 结直肠癌治疗案例 胃癌治疗案例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化学治疗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化学治疗药在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自身免疫 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心血管疾 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消化系统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治疗药在内分泌系 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5
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恶心、呕吐:化 疗药物对胃肠道
的刺激作用
骨髓抑制:化疗 药物对造血干细
胞的抑制作用
过敏反应:化疗 药物引起的过敏
反应
脱发:化疗药物 对毛囊的毒性作
用
肝功能损害:化 疗药物对肝脏的
毒性作用
肾功能损害:化 疗药物对肾脏的
毒性作用
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及时发现并报告 不良反应
化学治疗药物药理
乙胺丁醇:
干扰RNA合成,抑制繁殖期菌和耐药菌 视神经炎, 肝损害 链霉素: 抑菌,活性不弱,穿透力弱
用于早期、活动期 对氨水扬酸(PAS):
二氢叶酸合成酶,肝乙酰化,ADR多 用药原则:早用,足量,联合用药
氨苯砜:
治疗各型麻风病首选 与利福平、氯法齐明合用
特殊分布(肝肾,皮肤)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毒性反应:
抗绿脓杆菌强 多粘菌素: 增加细胞膜通透性
第四十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土霉素,四环素; 美他,多西,半诺环素
1.快效抑菌: 抑制蛋白质合成(30S) 2.广谱,但活性不高:G+,G- 菌
立克次体,支,衣原体,放线菌,原虫
3.口服吸收受限,骨,牙,胆汁,尿液浓度高 多西环素等脂溶性大
4.斑疹伤寒,恙虫病;肺炎(支),布氏杆菌病
立克次体,支、衣原体 结核、麻风杆菌,真菌,军团菌
喹诺酮类抗菌药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吡哌酸 第三代:氟喹诺酮为主:…沙星
诺氟、培氟、依诺、氧氟 环丙、洛美、左氟… 第四代:
1.作用机制与抗药性: 抑制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
2.抗菌作用: • G-:肠杆菌科、流感、绿脓杆菌
淋球菌,脑膜炎球菌 • G+:产酶金葡萄 • 厌氧菌,支、衣原体, • 多种耐药菌 3.口服,T1/2 较长,分布广, 肝肾排泄
3.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 磷脂, 二性霉素B: 麦角固醇(甾醇)
4.抑制蛋白质合成:核糖体(核蛋白体) 起始介段: 始动复合物 肽链延长介段: 翻译,转肽,移位 终止介段: 终止因子,释放,解离 药物: 氨基甙类, 四环素, 氯、红、林可霉素
5.影响核酸代谢:
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 RNA多聚酶: 利福平,放线菌素D DNA转录酶: 灰黄霉素
化学治疗药物
化学治疗药物
学习提要
(一)抗微生物药概论 (二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五)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六)人工合成抗菌药
(七)抗真菌药 (八)抗病毒药 (九)抗结核病药 (十)抗寄生虫药 (十一)抗恶性肿瘤药 (十二)免疫抑制药 (十三)组胺H1受体阻断药
磺胺类抗菌药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短效(<10h) :磺胺异噁唑(SIZ)、磺胺二甲嘧啶(SM2) ▪中效(10h~24h:) 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 ▪长效(>24h) :磺胺多辛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柳氮磺吡啶(SASP) 外用的磺胺药 :磺胺米隆(SML) 、磺胺嘧啶银
• 本类抗生素呈碱性,通常以硫酸盐制剂用于临床, 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强。
• 本类抗生素多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较高,脂溶 性低,所以口服难吸收,多采用肌注。
•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肾皮质和内耳淋巴液有 高浓度蓄积(肾毒性及耳毒性)。
• 与氨β基-内糖酰苷胺类类的氨抗基生与素β合-内用酰时胺环不发能生混化合学于反同应一,容生成器, 否无则活易性使的两酰类胺抗,使生两素种失抗活生。素的活性降低。
4.四代喹诺酮对绿脓杆菌、G+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抗菌机制】
(1)抑制DNA回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阻止 DNA 复制(对人影响较小)。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是抗G+菌的重要靶点。其 具有解环连活性。
(3)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复 制错误及抗菌后效应等。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2、肠道感染与伤寒 3、呼吸系统感染 4、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及创面感染等; 6、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
学习提要
(一)抗微生物药概论 (二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五)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六)人工合成抗菌药
(七)抗真菌药 (八)抗病毒药 (九)抗结核病药 (十)抗寄生虫药 (十一)抗恶性肿瘤药 (十二)免疫抑制药 (十三)组胺H1受体阻断药
磺胺类抗菌药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短效(<10h) :磺胺异噁唑(SIZ)、磺胺二甲嘧啶(SM2) ▪中效(10h~24h:) 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 ▪长效(>24h) :磺胺多辛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柳氮磺吡啶(SASP) 外用的磺胺药 :磺胺米隆(SML) 、磺胺嘧啶银
• 本类抗生素呈碱性,通常以硫酸盐制剂用于临床, 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强。
• 本类抗生素多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较高,脂溶 性低,所以口服难吸收,多采用肌注。
•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肾皮质和内耳淋巴液有 高浓度蓄积(肾毒性及耳毒性)。
• 与氨β基-内糖酰苷胺类类的氨抗基生与素β合-内用酰时胺环不发能生混化合学于反同应一,容生成器, 否无则活易性使的两酰类胺抗,使生两素种失抗活生。素的活性降低。
4.四代喹诺酮对绿脓杆菌、G+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抗菌机制】
(1)抑制DNA回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阻止 DNA 复制(对人影响较小)。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是抗G+菌的重要靶点。其 具有解环连活性。
(3)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复 制错误及抗菌后效应等。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2、肠道感染与伤寒 3、呼吸系统感染 4、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及创面感染等; 6、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
化学治疗药物
抗菌药:能克制或杀灭病原菌旳药物,涉及 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由多种微生物产生旳能克制或杀灭 其他微生物旳代谢产物。 分天然和人工半合成品
抑菌药:克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旳药物。 杀菌药:杀灭病原菌旳药物。
4
常用术语
1.抗菌谱:抗菌药旳抗菌范围。 分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2.抗菌活性:克制或杀灭病原菌旳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最低杀菌浓度(MBC)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抗生素后效应(PAE) post-antibiotic effect
16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竞争肾小管分泌途径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注射 3.磺胺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有拮抗作用
【小结】 优点:高效、低毒、价廉。 缺陷: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窄、
产生过敏反应
17
㈡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耐酸、不耐酶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抗菌活性弱 用于敏感菌轻度感染 2.耐酶青霉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双氯西林 耐酸、耐酶 对不产酶旳G+菌旳作用不及青霉素 用于耐青霉素G旳金葡菌感染
苄星青霉素(长期有效西林)15d 仅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15
【不良反应 】
1.变态反应: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过敏性休克 机制:青霉素降解产物等致敏原所致 预防:应问询过敏史
首次、间隔3d或更换批号必须作皮试 防止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半小时 急救:Adr、GCS和抗组胺药等 2.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感染时出现 高热、寒战 、心率加紧,病情加重 3.其他:肌注局部疼痛
抗生素:由多种微生物产生旳能克制或杀灭 其他微生物旳代谢产物。 分天然和人工半合成品
抑菌药:克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旳药物。 杀菌药:杀灭病原菌旳药物。
4
常用术语
1.抗菌谱:抗菌药旳抗菌范围。 分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2.抗菌活性:克制或杀灭病原菌旳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最低杀菌浓度(MBC)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抗生素后效应(PAE) post-antibiotic effect
16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竞争肾小管分泌途径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注射 3.磺胺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有拮抗作用
【小结】 优点:高效、低毒、价廉。 缺陷: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窄、
产生过敏反应
17
㈡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耐酸、不耐酶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抗菌活性弱 用于敏感菌轻度感染 2.耐酶青霉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双氯西林 耐酸、耐酶 对不产酶旳G+菌旳作用不及青霉素 用于耐青霉素G旳金葡菌感染
苄星青霉素(长期有效西林)15d 仅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15
【不良反应 】
1.变态反应: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过敏性休克 机制:青霉素降解产物等致敏原所致 预防:应问询过敏史
首次、间隔3d或更换批号必须作皮试 防止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半小时 急救:Adr、GCS和抗组胺药等 2.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感染时出现 高热、寒战 、心率加紧,病情加重 3.其他:肌注局部疼痛
化学治疗药概论
联合用药——目的
1. 2. 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3.
4.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
扩大抗菌谱
联合用药——指征
1.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如急性重症感染 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如腹腔脏器穿孔
2.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 3.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
4.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如抗结核药
5.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减少剂量
外膜构成:脂多糖、磷脂、膜蛋白和Porin蛋白
Teichoic Acid
Lipopoly saccharide
细 外膜 胞 壁
PeptiDoglycan Layers
脂蛋白 黏肽 细胞膜
青霉素结合蛋白
磷脂
青霉素结合蛋白
N-乙酰胞壁酸
N-乙酰葡萄糖胺
A 作用于胞浆内粘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磷霉素、环丝氨酸 B 作用于细胞膜粘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万古霉素、杆菌肽 C 作用于胞膜外粘肽合成阶段的药物 β-内酰胺类
一、基本概念
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
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 最低浓度。 4.抗生素(antibiotics)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 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二类 5.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Ⅱ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Ⅲ快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Ⅰ + Ⅱ: 协同 Ⅱ + Ⅲ: 相加或协同
Ⅰ + Ⅲ: 拮抗 Ⅱ + Ⅳ:无关或相加 Ⅲ + Ⅳ:相加 Ⅰ + Ⅳ:无关或相加
临床药理学PPT化学治疗药物概论课件
•Polymyxins interact
with phospholipids and cause leakage, particularly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Amphotericin B and nystatin form complexes
with sterols on fungal membranes which causes leakage.
的药物也可产生耐药性,称为交叉耐药
常用术语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 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 制的效应。
常用术语
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e effect) 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 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 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 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 才会再起作用。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 当通道的通透性↓→耐药
(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 功能改变:如G- 杆菌对氨基糖苷 类耐药
(2)产生新的蛋白质堵塞孔道:如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
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使药物的排出速度大于药物的内流速度, 降低药物在菌体内的浓度
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 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耐药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trum)
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抗菌药:
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
常用术语
抑菌药(bactiriostatic drugs)
是指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 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化学治疗药物其他共112页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 lincomycin 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克林霉素的抗菌 活性比林可霉素强4~8倍。特点:对各类厌 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G+需氧菌作用强, 对部分需氧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 体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同大环内酯类。
〔耐药性〕二药间有交叉耐药性,与大环内 酯类也存在交叉耐药性,且机制相同。
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预防措施: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 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可注射和口服。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不耐酸,注射。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药物抑 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 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 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常用术语
1.抗菌药 antibacterial drugs 2.抗菌谱 antibiogram , antibacterial spectrum 3.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4.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5.杀菌药 bactericidal drugs 6.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7.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8.抗生素 antibiotics 9. 抗生素后效应 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10. 初次接触效应 f精i品r课s件t exposure effect, FEE. 6
度利福平的固体培养基平皿中; 3. 经37 ℃培养48hr后观察菌落精数品课。件没有细菌生长的平皿中的药物浓11 度即
药敏试验
抑菌圈
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精品课件
12
抗菌药物分类
❖按药物作用性质
–杀菌药
• 静止期杀菌:氨基糖苷类等
• 繁殖期杀菌:β-内酰胺类等
–抑菌药
• 速效:大环内酯类等
• 慢效:磺胺类等
128 128 128 128 32 64
10
6
5
4
3
2
1
64 ·10-4 32 ·10-4 16 ·10-4 6·10-4
4·10-4
0
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
1. 检测 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接种的细菌数 〉105);
2. 取出少许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降低3个数量级)涂布于含不同 浓
号管:每一个试管中含有1ml培养基,均接种104/ml细菌,每一个
试管下面的数值代表利福平的浓度ug/ml。第1管不含抗生素的细
菌生长为阳性对照,经37 ℃ ,24小时培养,肉眼观察培养基的
浑浊度,MIC是指第5管中利福平的浓度(0.0032ug/ml)。
精品课
在固体培养基中同时测定利福平对12种细菌的 MIC
平皿1不含抗生素为阳性对照,平皿2、3、4中抗生素浓
度以0.02、0.04和0.08ug/ml递增。显而易见,不同细菌对抗生
精品课件
9
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可以进行更多系列的稀释,以便可以同
某些代表性抗生素对实验室中代表性菌株的MIC(ug/ml)
微生物
革兰氏阳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化脓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粪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大 肠 杆 菌 SKF 肺炎球菌 普通变形球菌 绿脓杆菌 淋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红霉 素
四环 素
0 .1 3 0 .0 6 0 .0 1 6 0 .0 3 0 .0 6
0 .1 3 4 0 .1 3 0 .0 6 0 .1 3
64 64 128 128 0 .2 5 2
1 2 8 16 0 .0 6 0 .2 5
精品课件
氯霉 素
4 1 0 .5 1 2
1 0 .5 1 8 0 .1 3 0 .1 3
mucopeptide
胞壁粘肽
CH2-OH
HO
O
HO
NH OH
CH3
O
CH2-OH
HO
O
CH3
O
O OH CH3
NH OH
O
精品课件
耐药性
微生物
病原体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
机体、抗菌药及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精品课件
4
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理学任务
➢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强度、作用机制; ➢药物的临床应用; ➢药物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的过程、耐药机制,预防
和克服耐药的措施;
精品课件
5
庆大 霉素
0 .1 3 0 .1 3 8 1 8
0 .2 5 0 .1 3 0 .1 3 0 .1 3 2 1
利福 平
替考 拉宁
0 .0 1 6 0 .0 0 8 0 .0 6 0 .0 6 0 .5
0 .1 3 0 .1 3 0 .0 6 0 .0 6 0 .1 3
8 16 8 8 0 .1 3 0 .1 3
➢最小杀菌浓度 (固体培养基)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精品课件
7
6
5
4
3
2
64 ·10-4 32 ·10-4 16 ·10-4 8 ·10-4 4 ·10-4
1
0
0
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0号管:作为阴性对照(正常对照),只有1ml培养基。1-6
❖按药物来源
天然、半合成、人工合成
❖按药物化学精品结课件构
13
第二节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
制
②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浆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①抑制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
⑥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
③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
⑤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
30S亚基抑制:四环素类、大观霉素 ④影响RNA合成
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药物对病原体表现出抑制及/或杀伤
作用,而对宿主细胞无害。
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最小抑菌浓度 (液体、固体培养基)
in vitro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第三十四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
精品课件
1
病毒和细菌
精品课件
2
化疗药
抗病原 微生物
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
抗肿瘤
精品课件
3
机体
理想的抗微生物药应具备以下特点:
➢对病原体:有高度选择性;
➢对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
➢药物自身:药代动力学特性显著;
抗病原体作用
格低廉;
抗菌 药物
强效、长效、使用病方便原、价
青霉 素G
氨苄 青霉
素
头孢 孟多
0 .0 6 128 0 .0 3 0 .0 6 2
0 .0 6 1 0 .0 1 6 0 .0 3 0 .5
8 8 0 .2 5 0 .5 128
64 128 128 0 .0 6 8
2 2 0 .0 3 0 .5
0 .5 0 .1 3 1 0 .0 3 0 .2 5
程抑制(氨基糖苷类)
5对0S氨亚苯基甲抑酸制:红、氯、克细林霉菌精品素结课件构(利与福抗霉菌素)药物作用部位
14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一. 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二.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三.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四. 影响核酸代谢 五. 影响叶酸代谢
精品课件
15
一.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
成
细胞壁
基本结构:肽聚糖 peptidogly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