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1)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通过实验展示氧气与蜡烛反应产生火焰并放大声音,引导学生猜测氧气的性质。

介绍氧气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氧气的实验方法:氧气的性质实验。

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3. 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有较好的掌握。

4. 拓展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气球充气、氧气瓶等,激发学生对氧气应用领域的好奇。

引导学生对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探究,如氧气与铁的反应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到的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总结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展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氧气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教学设计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课题3制取氧气
【引入】
观看神舟9号升空的的视频
学生很好奇的仔细观看
过度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场景
神9号发射时,火箭升空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
那么,大家知道火箭升空时需要的巨大能量是怎样产生的吗?(停顿一下)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在其中做了助燃剂。另外,氧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用途,请看屏幕(展示ppt)。那么,这么重要的气体,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获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阅读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板书】
ppt
边回答边放映幻灯片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3.流程
4.不适于实验室制取的原因
条件高,成本高。
【过渡】
那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采用药品制取氧气呢?我们看两个生活情境。
【ppt】
生活情境一
追问
你们能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吗?
野外生火解读
棉花绒:易燃
但达不到温度燃烧吗?谁为他提供热量?摩擦。那么你们家的棉花擦擦就着火吗?
(没见过)要想使其燃烧还需要一种助燃剂,这就是氧气,哪来的?(高锰酸钾的分解)。
认真的看实验操作,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追问
高锰酸钾常温下就分解吗?做一个演示实验。那氧气怎么产生的?(摩擦提供热量)
生活情境一
解说:鱼塘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而给渔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渔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他们可以向鱼塘中撒入适量的氧来乐。那么他有什么用途。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

教学重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氧气装置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教学难点:氧气装置正确操作和使用。

教学准备:氧气装置、氧气罐、示范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来导入话题,如:“你知道什么是氧气吗?”“你们知道氧气在哪些场景下被使用吗?”“为什么有时候会用到氧气装置?”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step 2: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或实验展示氧气的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

step 3: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医院、急救车、潜水、煤矿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场景下为什么需要使用氧气,以及使用氧气的好处。

step 4:氧气装置的正确操作和使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氧气装置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如氧气罐、减压器、面罩等,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师要特别强调注意事项,如使用氧气装置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靠近明火等。

step 5: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一台氧气装置和一个氧气罐。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各项安全事项。

step 6:小结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氧气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step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有哪些使用氧气装置的场景,并写一篇以“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题的作文。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对燃烧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氧气装置。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分解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 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 制备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2H₂O₂ → 2H₂O + O₂↑-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2KClO₃ → 2KCl + 3O₂↑3. 实验操作1. 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法: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分解法:-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 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 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固体。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避免氧气泄漏。

-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初中化学氧气优秀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优秀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优秀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资源:
1. 教材《化学》(初中版)。

2. 实验设备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
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并维持生物呼吸。

2. 氧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氧化铁(II)氢氧化钠或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

3.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氧气广泛用于钢铁冶炼、医疗、潜水、飞行等领域。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准备氧气生成装置,进行氧气制备实验。

2. 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分享实验操作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0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等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初中化学氧气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氧气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5分钟)-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支持燃烧。

- 氧气的化学性质:与大多数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 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

- 实验步骤:a. 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观察到氧气气泡产生。

c. 使用火柴点燃氧气气泡,观察燃烧现象。

3.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 在空气中的含量:21%。

- 生物呼吸作用中的重要性:用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 工业上的应用:氧气气化、氧气焊接等。

4. 小结与课堂互动(5分钟)- 对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综合回顾。

- 学生可以就氧气的其他问题提出疑问或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 利用实验展示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3. 利用课堂提问、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分析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教案设计完毕,祝教学顺利!。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

2.启发学生对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氧气的制取方法。

4.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1.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2.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

教学方法:1.探究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氧气应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为什么氧气在人类生活中如此重要?”2.学生讨论并交流答案。

二、学习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符号,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可支持燃烧等。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三、了解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演示氧气在医疗、冶金、发动机燃烧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的重要作用。

2.学生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20分钟)1.教师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分离空气等,并进行生动的实例解释。

2.学生记录笔记并拍照留存。

五、进行氧气的实验验证(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置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记下数据和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六、实验演示法:(20分钟)1.教师进行一次关于氧气的实验演示,如燃烧实验、呼吸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氧化性。

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硫粉、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湖泊等,提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呼吸到什么气体?”引导学生回答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

2、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要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的反应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包括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让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的反应演示实验:将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引导学生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S +O₂点燃SO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化学初中知识氧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氧气是什么;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知识讲解PPT;
2. 实验器材:分装瓶、氧气生成剂、燃烧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氧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氧气的制备方法;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氧气的制备过程;
4. 练习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六、课堂作业:
1. 回答以下问题:氧气是什么?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
2. 完成与氧气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案例讲解来加深学生对氧气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通过实验填写下表: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回顾旧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解释;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点: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环保意识的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重难点突破策略:
3.实验方案要详细、具体,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课堂交流、讨论要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后练习要按时完成,注重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结论。
3.列举三个生活中利用氧气的实例,并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相关知识,每人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的态度,了解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而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因此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难点
1.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判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学法
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七、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工业上生产的氧气,一般
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人集气瓶中(操作),小木条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和氧气
四、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2016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