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专题六作业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一、中国当前班级管理体制主要是班主任负责制,

1.班主任负责制的优点

( 1) 班级有了责任人, 学生有了主心骨。

( 2) 德育有了组织者, 教学有了协调人。

( 3) 常规管理得到加强, 学生行为规范得到监督。

( 4) 培养了许多教育专家, 提炼出很多管理理论。

2.班主任负责制的缺点

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虽然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也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可是这种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越发不相协调。班主任一个人主导着班级的教育, 一个人掌握着班级教育的话语权, 这与现代教育的民主化, 决策的科学化也是相悖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 学校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厂车间里的标准件。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成长的综合因素有细致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 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培养方案,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归纳起来, 班主任负责制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凸现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教育关系不尽合理, 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整合, 教育力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 2) 教育概念被曲解, 教育被人为割裂, 德育工作游离于其它工

作之外;

( 3) 素质教育浮于表层, 班级管理缺乏民主观念, 教育决策的科

学性得不到保证;

( 4)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难以体现,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 5) 因材施教停留在理论上, 学生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真正落

实;

( 6) 班级文化建设个人主观色彩较浓, 不能形成长远的高层次规划。

3.矛盾与问题

班主任负责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教育家创立的班级

教育管理体制, 它是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后, 照搬了苏联的教育制度, 班主任制度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

挥过积极的作用。可是,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与之相适应的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所带来的局限性也越创造显, 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 建立一种新的体制, 达到解放和提升教育力, 成了值得我们思考

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4.改进思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在逐步改变。教师必须改变旧有观念,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 变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感并举, 变一言堂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 变培养听话型学生为培养敢质疑、有个性的创新型学生。可是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领域即班级管理体制依然没有改变。班级管理体制依然是以班主任个人为中心, 其它教师与学生少有发言权, 依然是凭班主任个人智慧, 缺少集思广益、沟通互动的平台。因此实行新课标的同时也要依次为契机探索更合适的班级管理体制。

5.新的实验体制---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

针对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 钱铁锋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实行了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改革, 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认为, 这项改革使所有教师都在一定的班级承担一定的管理及教育责任, 真正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成为现实。

班级教育小组的组成人员有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 其中核心成员是班主任和2-3位任课教师, 班主任任组长。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与其它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办公, 采取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的议事方式。在行动方式上, 决策后由核心成员分工、分包执行,一般成员执行分配的任务, 每位老师牵手七八名学生.有教师认为, 这种模式让任课老师组成了密切合作

的和谐的团队, 并实现了3个转变: 心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理念由教学者向教育者转变, 角色由执行者向参与决策者转变。

班级小组负责制改革的积极功效, 认为, 班改从五个方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 1) 班改激起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 2) 班改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意识与能力。

( 3) 班改提高了教师全面育人能力。

( 4) 班改提高了教师沟通能力。

( 5) 班改给班主任( 现在是班级教育小组组长) 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

二、西方( 美国) 班级管理体制----走班制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 不同层次的班级, 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 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另外,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 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1.走班制的特点

首先, ”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 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 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