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到文化_范跑跑_事件的传播心理学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与文化 

从自我到文化:

“范跑跑”事件的传播心理学透视

□ 钟年 余霞

一、“范跑跑”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及财产损失十分严重,一时举世震惊。面对巨大的地震灾害,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这场行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行动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温情故事,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不过,在地震中却有一个不是因为抢险救人而闻名、倒是由于撇下学生独自逃生而窜红的人物,他就是范美忠。

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然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BBS 、新浪读书论坛、第一线教育论坛等处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

范美忠成为新闻人物,出了大名,主要不是由于他毕业于北大,而是因为在这次大地震中,他不是像其他老师那样带着学生往外跑,而是自己一溜烟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到学校的操场上。因此,这位“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都江堰教师,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更大的争议发生在范美忠自己发帖“揭短”之后。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

“5・12”汶川地震亲历记》①一文,表示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

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不久以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②

,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就此,网友展开了激烈交锋,不少网友质疑范美忠先跑掉不但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而且还“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实在过分。但也有网友认为不应该对他过于苛刻: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而且,范美忠能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所做所想,至少说明他是个诚实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人。

・921・媒介与文化

除了网络之外,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纷纷跟进,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引发现实的种种讨论,媒体及时反映并策划组织相关的讨论,由此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范跑跑”事件遂由一生活事件演化为媒体事件。

二、传播心理学的视角

对于“范跑跑”事件,媒体上的评论已多得难以计量。不过,其中绝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基

于道德伦理的角度,③心理学的讨论并不多,更罕见传播心理学视角的考察。传播心理学本来

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科,甚至对他能否成立现在都还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从“开放社会科学”的立场看,传播心理学的建立可以集合研究人员、汇聚研究课题、开辟研究领域,应该是

利大于弊的事情。

④心理学的关切点是人,那么传播心理学就是以人为枢纽、为核心,来考察自我、他人、传播、互动、符号、表征乃至文明、历史、族群等关键概念。我们对“范跑跑”事件考察,打算结合传播类型来深化。从以人为本、以人类活动为转移的角度划分传播类型,可以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或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文化传播,不同的传播类别,提示的是对问题的不同切入角度。近年来自我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均有较大发展,上述各种传播类型不难从中获得理论、概念、方法上的帮助。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传播的类别。

首先,是自我传播(self communicati on ),很多时候也叫内向传播(intrapers onal communica 2ti on ),即人的自我信息沟通,指个体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自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其他各种传播活动的基础,因为人类社会就是由一个个人类个体构成的。自我传播的主要形式,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学习、思维和语言、想象等内容。这种传播虽然表现为个体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但由于个体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两端都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连接,因此依然带有社会性的特点。

其次,是人际传播(inter pers onal communicati on ),即个体与个体在互动中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人类个体如果排除极端的情形都会与他人打交道,所以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主要功能是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满足人们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例如情感沟通),并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从社会的角度看,人际传播的意义则在于建立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度高,收发信息的渠道多且灵活,起码可以从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方面进行考察。

第三,是群体或组织传播(gr oup or organizati onal communicati on ),即人们在群体或组织中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扩大后就难免面对群体传播或组织传播的问题。人类是集群性动物,若干个体聚集到一起会组成群体,群体内必然会有传播,传播也正是群体组成的基础。组织是群体的一类,从结构上看他是偏于严密和正式的群体。组织中的个体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位置,这里有权力,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阶序,有分工,有责任。组织传播有对内的,也有对外的,对内旨在沟通组织内部各种垂直的和平行的关系,对外则在建立和发展组织与公众或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

第四,是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 on ),通常说的是专业化的媒介机构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向社会上一般大众展开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在新闻传播领域谈大众传播,主要关注的是媒介、信息、专门化机构等,不过,大众传播的英文原本是mass communica 2ti on,mass 有群众的含义,这更切合本文的旨趣。还是从人的立场看,大众传播较之组织传播是公开面对更大范围人群的,而且这人群不是那种严密的、正式的群体。当然,上升到社会层・

031・新闻与传播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