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案例的学术价值
范跑跑事件之现代解读
范跑跑事件之现代解读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当时他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他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
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他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
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立刻参与组织了被疏散的学生,并没有离开学校。
5月22日他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
二、范跑跑事件的现代解读(一)范跑跑事件之核心价值体系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我国出现了很多种的社会思潮。
在这些思潮中,有的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方向是相一致的,属于进步思潮;有的思潮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悖的,属于错误思潮;甚至有的思潮企图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构进行解构,属于反动思潮。
因此,必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引领。
如果对其放任自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就会受到影响和冲击,甚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也会受到动摇。
范跑跑不顾学生安危,自己先逃出地震大楼,虽然属于本能反应,但震后在论坛博客里的发言透露出其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与我国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相悖的,是一种错误思想,如果任由其自圆其说的宣扬个人自由,会给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范跑跑事件之教师职业道德思考“范跑跑”现象其实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一部分所谓社会精英对主流价值的公然挑衅,也集中反映了当下基本职业价值的缺失。
事实证明,人们一旦形成了对任何价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它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用以评量事物之价值轻重,权衡得失弃取的“天平”。
师德失范案例与争议
师德失范案例与争议那我就给你讲讲“范跑跑”这个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吧。
一、事件经过。
“范跑跑”真名叫范美忠。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呢。
当地震的晃动一出现,他二话没说,拔腿就跑,第一个冲出了教室,跑到了操场的安全地带。
等他到了操场,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出来的,而他的学生们还在教室里呢。
后来还是在其他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才得以安全疏散。
二、争议点。
1. 违背师德方面。
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来看,老师是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老师在危险时刻应该像一个守护者一样,把学生的安危放在自己之前。
可范美忠这一跑,就被很多人认为他完全没有尽到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职责,简直就是把“师德”两个字扔到九霄云外了。
2. 言论争议。
他后来还发表了一些言论,更是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说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本能就是先自己跑,哪怕是自己的母亲在,他也会先顾自己。
这在咱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咱们一直提倡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他这种言论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大众对他强烈的批判。
但是呢,也有一部分人觉得他说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本能。
在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人可能会先想到自己的生存。
这部分人认为他只是诚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应该被如此严厉地批判。
不过这种声音相对比较微弱,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决定了他不能仅仅以本能为借口。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某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况。
一、事件经过。
有个老师,因为学生作业没做完,或者是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了,就采取了比较极端的体罚方式。
比如让学生在大太阳下罚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还有的老师用教鞭打手打得特别狠,学生的手都肿起来了。
二、争议点。
1. 关于教育方式的争议。
但是现在更多的人反对这种做法。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孩子也是有自己的人格尊严的。
体罚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现在的教育更注重引导和激励,而不是通过体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谈教师的为人师表
谈教师的为人师表[摘要] 教师是学生知识增加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仿照的表率,会对学生产生较大乃至是终生的影响。
为人师表成为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最大体的要求。
“为人师表”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又被给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在施教中做到“为人师表”不仅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能改善社会风气,让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为人师表”理念的渊源与核心内容“师表”一词,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与“师范”相同,是指学习的表率。
为人师表原是对官、师的一路要求,现代主要用于对教师的要求。
《韩诗别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要求教师的智慧要像有源的泉水一样,永不枯竭,教师的品行可以作为学生的表率和表率;现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培育高水平的学生,必需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之“范”。
传统的师表内涵是以品、学为核心。
“品”即品行,“学”就是学识与技术素质。
提倡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罗国杰先生在《伦理学百科全书》中把为人师表具体化为五方面:言行一致、文明礼貌、语言美、仪表端庄、作风正派。
二、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为人师表给予了新的内涵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
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
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决定的课程的方向”。
这是在办学方向上教师的决定性作用;不论在哪一级的学校里,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和能力的培育,主要依托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劳动对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表率教育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知咱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假想的何等精致,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从生命道德与职业道德看“范美忠事件”
我 的女儿我才 可能考虑牺 牲 自我 , 他的人 , 其 哪怕是 我 的母 亲,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 的……” 此番 言论一 出, 即引 立 起轩然大波。
生命的价值来看 , 生命的珍贵 、 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于 每一个 人都是其他人生活 的幸福和有价值的基 本条件 。马克 思主义认为 , 的生命价值在于它本身能创造新的价值 , 人 人本
[ ] 阿 尔贝特 ・史怀哲. 畏生命 [ . 2 敬 M] 陈泽环译. 上海 : 上
海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92:7—1. 19 1 8 [ ] 马 雪莉 . 注教 师 生命 : 道 德 完人 到 自爱者 [ ] 岱 宗 3 关 从 J. 学刊 ,0 6 ( ) 14—16 20 ,4 :1 1.
与之 同时 , 我们却不断地为英雄教师流泪着 , 感动着 。用
自己身体做支撑 , 挽救 了4个学生生命的人 民教师谭千秋 ; 一 次又 一次 冲进 教室 , 出孩子 , 救 却把 自己的青 春永远定格 在 2 6岁 的人 民教师袁文 婷 ; 像母亲一样 守护学生 , 自己 的身 体
身既是价值 主体 , 又是价值 客体。作为价值 主体它可 以通过
是 自身安全保障后 面对还 未从教 室 中跑 出来 的学生 的不作
为 。从人的道 德 本 性 上 看 , 何 人 的道 德 都 应 该 是 平 等 任
的 。 公 民 道 德 实施 纲 要 》 求 每 位 公 民 都 能 够 “ 明礼 貌 、 _《 3 要 文 助 人 为 乐 、 护 公 物 、 护 环 境 、 纪 守 法 ”, 是 对 社 会 公 德 爱 保 遵 这 的最 起 码 要 求 。 但 由 于 职 业 的 特 殊 性 , 社 会 公 德 上 有 更 高 在 层 面 要 求 的 职业 道 德 。 如 果 地 震 发 生 时 . 人 、 察 、 生 抛 军 警 医 弃 职 业 道 德 于 不顾 , 废 墟 中 的呻 吟 , 瓦 砾 上 的哭 泣 视 而 不 对 对
生命德性责任行动——关于“范美忠事件”的多维伦理透视
此 种 争 论 的 余 响 现 在 仍 然 存 在 。 本 文 试 图 从 学 理 上
对 其 进 行 简 要 的 伦 理 性 的 解 释 与 论 证 ,力 图 达 到 对
“ 美 忠 事件 ” 面性 的认识 , 要 围绕着 “ 命 、 范 全 主 生 德 性 、 任 、 动 ” 四个 关 键 概 念 来 对 此 展 开 论 述 , 责 行 这 进
众 所 周 知 , 0 8年 5月 1 日发 生 了 “ 川 大 地 20 2 汶
3“ 人 后 己 和 牺 牲 是 一 种 选 择 . 不 是 美 德 。 .先 但 ”
4“ 是 一 个 追 求 自 由 和 公 正 的 人 , 不 是 先 人 .我 却 后 己 , 于牺 牲 自我 的 人 。 ” 勇
第 4期
2o 0 9年 7月
吉 林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文 社 会科 学 版 ) 人 Ju a o l om l nv r t( m nt 8 S c l c n eE io ) o r l f inN r a U i s y Hu a ie & o i i c d i n Ji
要贯 穿着事 实 与价值 、 机 与效果 相统一 的原则 。 动
( ) 着 我 们 主 要 针 对 范 美 忠 上 述 之 言 与 行 来 二 接
进 行 伦 理 性 反 思
1是 生 命 伦 理 还 是 逃 生 伦 理 ? . 向 生 恶 死 是 人 的 本 能 ,每 一 个 人 在 地 震 面 前 的 基 本 反 应 都 是 恐 惧 和 逃 生 。 在 这 样 的 基 础 上 ,先 跑 “
No4 .
J1 0 9 u. o 2
范跑跑事件和媒体公德心
通俗说,就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基本准则含糊化”。
虽然开始我们都想愚弄或娱乐一下别人,最后被愚弄的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文化与精神。
“范跑跑”事件说来极其简单,跑也就跑了,我想很多人在那种情况下也可能会选择这样,毕竟求生是人的基本反应,贪生怕死也是很多人的一种基本人性,虽然有那么多舍身救人的高尚老师令人动容,甚至一百年后还会依然感动我们。而“范跑跑”不属于这种,他也不想成为这种人,这也无可厚非。任何人都可以在国家、民族危难来临之时选择做汉奸或烈士,虽然,最后他们在国家和个人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同的记录与评价。但是跑过之后,还要不断宣扬这种行为和进行故作高深的传播,甚至发明了一种“先跑理论”还哗众取宠到处作秀,这是个什么事儿呢?
大地震已经让我们很痛苦了,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忆起那些场景,岂是一个“悲惨”能够形容!不论惨痛的记忆能否慢慢淡化,我们都不应该在惨痛之中再附加上对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践踏。
这是一个信仰模糊的时代,更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时代,信什么不信什么都是你的自由。范跑跑可以不信东方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为人师表、舍生取义”等等人生信条,当然范跑跑的支持者也可以这样。不过,任何时代都应该有他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正是因为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过于高深的问题我们可能无法简单地判断出正确和错误,也不知道该支持还是该反对,但是,范跑跑事件绝对没有那么复杂。他的行为可以理解,他的言论却绝对应该鄙视!
当然,如果“范跑跑们”真的会成为“中国教育的希望”,可以肯定地说,不但中国的教育没有了希望,连中国都将毫无希望。
感想:媒体是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应对公众的社会公德心起一个引导作用,而不是为了节目的收视率,成为"范跑跑事件"的看客,这不仅仅降低了节目的品质.更是对媒体公德心的损害.
师德新说资料讲解
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只图安 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掩盖自己道德水平的低 下。
师德新说
一、所见——师德师风现象
(一)看到下面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感受?
2020/6/18
2
范美忠,1997年于北京大学历史
系毕业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
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
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
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
《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
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月5号,杭州,永庆坊小区,一名15岁的男孩在母亲凄厉的喊声中,从
自家6楼的窗口一跃而下……邻居透露:“我听到他妈妈在出门买菜前,在
跟他说做作业的事,好像多说了几句,母子两个就拌起了嘴。不知道男孩子
是不是因为这个才跳的楼?”目前,男孩已转入住院部继续观察,生命体征 暂且平稳。
▪
3月19号,杭州,近江家园九园,一名15岁的女孩从6楼纵身跳下,在单
2020/6/18
8
五年级小学生从4楼毫不犹豫地飞跃 而下 跳楼原因太任性
2020/6/18
9
这两个月,有多少孩子,把家人留在 了那纵身一跃中
3月3号,杭州,普金家园,一名12岁女孩被人发现在自家小区内身亡。警 方确认女孩坠楼身亡。据知情者透露,坠楼女孩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性格外
马克思理论课之范跑跑和郭跳跳
在经历了多日的论争之后,被称为“范跑跑”的中学老师范美忠仍在执著地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认为自己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并说“教师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却“被人为戴上了神圣的光环”。
诚然,教师的道德水平并不必然高出普通人,尽管大家都期望这个职业的人具有较高的道德层次。
在分工化、职业化的社会中,教师也并不必然因“神圣”而承担额外的道德义务,教师也的确只是众多谋生手段中的一种。
但是,即便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每个职业却都有各自的职业伦理规范,也都有自己的职业责任范围和职业精神,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
何况在法律明文规定的职业职责和义务之外,还存在经时间沉淀而成的公序良俗式的社会诉求,它们在道德伦理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约束下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内部机制,也相当于一种“契约”。
以教师这种职业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文规定老师有“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等义务。
但是当两位学生发生纠纷或者打架时,会自然地找自己的老师去“评理”。
《教师法》并未规定教师要承担“评理”、调解的义务,但之所以学生仍然去找老师,是因为在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中,老师有调解学生纠纷的职业责任。
以前小朋友捡到钱都知道“交给警察叔叔”,尽管并没有法律赋予警察接收失物的义务,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认为应该交给警察而不是随便哪个路人,这说明警察除了“公正执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职业责任之外,还承载了权威、公正的职业形象,而维护这种形象则成了警察的职业责任之一。
可见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也在渗进职业规范,形成了一种附加型的职业责任。
一个人有不从事某项职业的自由,可一旦从事了某种职业,也就相当于他默认了承载于职业之上的公序良俗,默许了其职业“契约”,也应该具有一种“契约”意识。
范美忠曾引述一位朋友的话说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表了错误的言论”,但从上述意义上讲,如果错的话,那么是他“错误”地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老师一般都是震灾时疏导、安置学生的组织者,倒不是说教师就应该承担什么额外的道德义务,而是作为一名教师,他有这样的职业责任。
“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
“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2008年5月12日地震中,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正在上课的高中教师范美忠叫了一声“地震了”,自顾自第一个跑到了操场上。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发表实名博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之后他又发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他为自己的逃跑行为辩护,说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的人!”还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范美忠以一种“并不崇高”的面目出现,他的“异端”言论不断挑战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他声称自己没有牺牲自己生命的义务去营救地震中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女儿,甚至他连妻子和母亲都不会救!一位教师公然地挑战全国人民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引起了人们惊涛骇浪般的愤怒指责。
他的这番话激怒了网民,其不孝言论,堪比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其临“震”脱逃,放弃学生,网友送他一个“范跑跑”的外号,也有人赠他“范先生”称呼,暗含“先人而生”的讽意,甚至国外也送他一个“Runner Fan”的称号,不明真相的人们可能以为这是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的田径选手。
简而言之,“范美忠事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跑得对不对,既便对专家学者来说,亦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对峙,时至今日,“范美忠事件”仍然是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本文着眼于范美忠“跑”之行为,试就文本意义上的“范美忠事件”作一讨论。
跑还是不跑?这是个问题恰如哈姆雷特之疑问:“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身处八级地震中的范美忠也面临着这样的生死拷问。
从社会角色来看,范美忠面临着多重角色冲突。
即作为普通人,他有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神圣不容侵犯。
关于范美忠事件的个人看法
关于范美忠事件的个⼈看法作者:船夫范美忠事件是⼀个包含有法律、道德、责任和个性表现等多⽅⾯问题的话题。
下⾯我谈⼀下个⼈的看法:第⼀、我不赞成范美忠的做法,反对范美忠发表的观点,鄙视他的⾔⾏,对他在博客上匆忙发表⾔论不能理解。
第⼆、我不叫范美忠为“范跑跑”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个在瞬间本能逃⽣的⼈有那么多社会责任。
也没有理由去伤害他的⼈格。
我也不赞成在媒体上对范美忠进⾏⼈⾝攻击和侮辱。
这种做法不是爱憎分明的表现,⽽是社会的退步。
第三、对范美忠的批评只能在道德范围内进⾏。
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类似范美忠的这种⾏为是违法的。
就象⼀个喜新厌旧的男⼈抛弃了⾃⼰⽆辜的妻⼦⼀样,⼀旦发了离婚证,那就是法律的认可;对这个男⼈我们只能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的⽅式来惩罚他。
任何对范美忠的法律裁决都违背我国的法制化建设精神。
第四、如果证明范美忠的思想和道德观是错误的,教育部门可以要求其离开教师队伍,或者把他调换到其它⾏业⼯作,因为⼀个思想和道德观错误的⼈,⽆法完成对学⽣的正确教育。
也不配做教师。
但不能开除他,因为我们不能剥夺⼀个⼈⼯作的权利。
第五、也不要埋怨北⼤,因为范美忠的思想道德观缺失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他的成长过程是⼀个⼤的社会背景。
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造成。
但是学校各阶段的教育应该是范美忠思想道德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此这件事应该引起我们⼴⼤的教育⼯作者的认真总结和反思。
第六、对范美忠事件的讨论也该告⼀段落了。
⼀⽅⾯因为我们还有更多的,更重要、更紧迫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
另⼀⽅⾯我们是不是应该出于⼈道主义考虑,看看范美忠的⽣存状况如何?看看他如何⾯对社会和将来?我认为,我们的责任应该是让他承认错误和改造⾃⼰的思想,不是要他为此付出⽣命的代价,或者成为⼀个敌视社会的⼈。
论范美忠事件
论范美忠事件110501418 梁运晴所谓职业道德指的是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
即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的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
对于职业团体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就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同时也伴随着特殊的义务和责任,这些义务和责任是普通人无需担负的,是由担任相应的职业的人所担任。
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和身份,就必须要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责任。
而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不仅有教书育人的义务和责任,还有就是关爱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关爱学生中又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等义务和责任。
范美忠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他拥有独自逃生的权利,但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又承担着一定的角色,而范美忠的角色就是教师。
既然你担任这个角色,你就会拥有这个角色所对应的一些福利和权利,比如,生活保障等,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既然你收获了福利和权力,那你就要付出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也就是履行教师的义务。
而教师的义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保护学生安全也是你的分内之事。
所以,没有组织学生逃出危险的他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尽到保护学生安全的义务。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范美忠的行为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当他戴上教师这顶神圣的帽子后,他便不能再“为心所欲”了。
记得看过范跑跑和郭跳跳的争论那期节目,范美忠依然在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辩解,但是,有一位观众说每当他在为自己辩解的时候,腿总是在不停地晃,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所以,我认为,其实,可能在范美忠的内心深处,他是知道自己的做法欠妥,但那可能只是自己无意识的做法。
其实,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是,能够承认错误并给予改正,大众还是会接受的。
我想,之所以这么多的人一直在评论他就是因为他不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此,对于这件事,在地震中独自逃生的做法我并不赞同,但是却不能谴责他,毕竟他也是普通人。
“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
“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作者:宋春辉李小林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年第01期2008年5月12日地震中,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正在上课的高中教师范美忠叫了一声“地震了”,自顾自第一个跑到了操场上。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发表实名博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之后他又发表《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他为自己的逃跑行为辩护,说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的人!”还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范美忠以一种“并不崇高”的面目出现,他的“异端”言论不断挑战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他声称自己没有牺牲自己生命的义务去营救地震中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女儿,甚至他连妻子和母亲都不会救!一位教师公然地挑战全国人民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引起了人们惊涛骇浪般的愤怒指责。
他的这番话激怒了网民,其不孝言论,堪比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其临“震”脱逃,放弃学生,网友送他一个“范跑跑”的外号,也有人赠他“范先生”称呼,暗含“先人而生”的讽意,甚至国外也送他一个“Runner Fan”的称号,不明真相的人们可能以为这是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的田径选手。
简而言之,“范美忠事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跑得对不对,既便对专家学者来说,亦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对峙,时至今日,“范美忠事件”仍然是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本文着眼于范美忠“跑”之行为,试就文本意义上的“范美忠事件”作一讨论。
跑还是不跑?这是个问题恰如哈姆雷特之疑问:“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身处八级地震中的范美忠也面临着这样的生死拷问。
从“范美忠”现象诠释师德之要义
( e et , fE uai c neo Qa n nTahr C lg f r t n li , u u 50 0,hn ) p. o d c t nSi c in a ece o ee o i aie D y n5 80 C i D o e f s l Na o ts a
l eq ai h ud b k nit l swel e o d,teC r f ah r Sp fsin lmoa sd e f na o sin ea dtah r h udh v i ly s o l et e oP r a l;s n f u t a n Ae c h O o at c e ’ r e s a rlie u a o l c n ce c n c ess o l ae e e o o i e
Ab ta t sr c :Th h n me o f“ a ih n ep e o n n o F nMezo g”i h atq a ee l he sU sfl ws is .ip o ie yt uv yte“a a tt n’ ntee r u k ni tn Sa ol h g o :f t t rvd sawa s re h r o d pai ’ o
黔南 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 1 00年第 2期
从 “ 美 忠 " 象诠 释师 德 之 要 义 范 现
黄 胜 黄泽梅
(. 南民族 师 范学院 教 育科 学 系, 州 都 匀 580 1黔 贵 500; 2 黔 南 民族师 范 学院 马 列部 , 州 都 匀 580 ) . 贵 500
a sr n at n d a b u d c to ;t i t gf i a d i e a o t u ai n o h l e hr d,t er l t n o a h r n u i wh c a u m o n me a d s a e i mp r n u v y r o f h ai ft c e sa d p p l ih C s r u t i n p c si o t t r e o  ̄r d o e o e s n t a s
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范跑跑”在节目中自称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而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
各方观点:范美忠: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校长:地震时喊一嗓子就跑,我想这属于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但他实在不应该说后来的那些话,后面讲的那些话太出格了!郭松民:总而言之,我和范美忠的分歧就在于:一个人要不要“尽职”?能不能以“尽职”为“底线道德”来要求每一个人?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要不要遵守自己自愿签下的契约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刚才您介绍了在四川地震当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的孩子和英雄的老师,对之前出现的范跑跑的看法,之前也有很多领导谈了他们的看法,借这次例行的发布会请您谈一下对这个事件的观点?同时除了从道德角度讲,您认为在我们的教师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还缺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对老师行为明确的约束?王旭明回答说,在这次地震灾害当中,我觉得从地震灾害开始到现在,有很多老师牺牲自己、保护学生,我始终被他们这样一种高尚的行为感染着,我也始终为他们激动着。
我确确实实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在思考如何向他们学习,以及如何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王旭明说,对于您刚才所说的现象,我也看到了,就是有人提出来在地震灾害的时候,除了我的女儿我谁都不救,我妈都不救。
还有说法是地震来了,我不管这50多个孩子正在上课,我带头冲出去。
这些言和行,如果属实,对这些言和行我觉得虽然是少量和个别的,但是足以提醒我们师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2.2《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2》
思考: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1)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1)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最高价值标准: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的正确性 (3)为什么?(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和创造者
3、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 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首位)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 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角度) 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 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 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统一)
袁世凯复辟最终失败,是因为袁世凯的价值选择: 没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呢?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 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经历了人性的灾难之后——范美忠事件认识
经历了人性的灾难之后——范美忠事件认识
崔卫平
【期刊名称】《经济管理文摘》
【年(卷),期】2008(000)013
【摘要】@@ 人性中那些幽暗的时刻rn范美忠解释自己在大地震中的表现,前后是有差别的.在最初两个帖子中,他将自己没有招呼学生率先跑掉,与一种"只关心自己生命"的立场联系起来,依据这种立场他便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崔卫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61
【相关文献】
1.论中小学教师在突发事件中的法律义务——范美忠事件引发的突发事件下中小学教师生命权的思考 [J], 许莲丽
2."范美忠事件"的矛盾冲突及文本意义 [J], 宋春辉;李小林
3.生命德性责任行动——关于"范美忠事件"的多维伦理透视 [J], 丁成际
4.网络道德评判初探——以范美忠事件为例 [J], 卢福毅
5.作为越轨者的范美忠——范美忠事件背后的道德期待 [J], 姜晓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宽容范美忠,却无法原谅范老师
宽容范美忠,却无法原谅范老师
王玉初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08(0)16
【摘要】"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近日,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某网站论坛掀起轩然大波。
(5月25日《新快报》)
【总页数】1页(P91-91)
【关键词】宽容度;老师;地震;都江堰;未成年人保护;学校;幼儿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站;师范
【作者】王玉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从范美忠事件再谈教师职业道德 [J], 王春玲
2.范忠启:乡村里的“红老师” [J], 陈芳媛
3.呵护童年,给孩子爱与自由——范美忠谈儿童教育 [J], 卢丽君
4.从"范美忠"现象诠释师德之要义 [J], 黄胜;黄泽梅
5.作为越轨者的范美忠——范美忠事件背后的道德期待 [J], 姜晓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范美忠”现象谈对师德的几点认识
从“范美忠”现象谈对师德的几点认识
王升才;江付红;王彩萍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0(0)6X
【摘要】灾后重建需要反思,反思比简单地重建更有意义。
地震中的"范美忠"与"严蓉"现象,对我们理解师德的含义提供了鲜活素材与新的思路,即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生命,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也需要引起关注和保护,师德的核心是教师良心,师德的内在规定是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能超越时空的师生关系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尺,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师德需要智慧的滋养。
【总页数】1页(P298-298)
【关键词】汶川地震;“范美忠”与“严蓉”现象;师德
【作者】王升才;江付红;王彩萍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中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1
【相关文献】
1.师德教育,我们还要走多远?——透过"范美忠现象"审视师德教育 [J], 霍介义
2.师德教育,我们还要走多远?——透过"范美忠现象"审视师德教育 [J], 霍介义
3.从"范美忠"现象诠释师德之要义 [J], 黄胜;黄泽梅
4.经历了人性的灾难之后——范美忠事件认识 [J], 崔卫平
5.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范美忠现象”再谈教师的师德问题 [J], 苏贵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拍案惊奇
2008拍案惊奇:一个教师易道禅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那天,一个叫范美忠的教师弃学生于不顾,率先逃离学校大楼。
原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无奈老范还是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竟把这件事当作艳遇那般放到博客上喜形于色。
是故意炒作或者无意流露暂且不管,当这件事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我看到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迅速合围、分化、再合围,再分化,反而使一个逃兵成为一个反道德英雄,或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文字狱罪犯。
要么左走偏锋要么右走极端。
支持或叱责范美忠的两路阵营,不外乎集中在思想和道德两个层面。
支持范美忠的人,认为范有思想;叱责范美忠的人,认为范无道德。
最后,据说是有教育部的影子而被开除公职,范美忠自此笼罩在阴影里。
我看了范美忠在新浪的七八篇文章,算我愚拙,没有看出思想。
尽管他本人号称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尽管他号称自己是最有思想的教师,我看到的文章不过是一些关于教育探索方面的文字,属于思考性文章,但是也仅仅局限在探索的层面,并没有独到的创新和特别的真知灼见。
因为我读过更好的关于中国教育体制弊端和社会体制原罪的探索文章,而范美忠的文章起码落后于同人十年左右,还属于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水平。
范美忠发出惊世骇俗言论之时,我正在都江堰地震灾区。
不管有多少思想家和道德家为范美忠戴上多大的思想烈士桂冠,我只想说一句:脱离开地震灾区那特定的环境来讨论范美忠的言论,都是伪思想和伪道德。
站在灾民的角度,而不是思想家的角度,范美忠此人既不美也不忠。
灾区的百姓是最好的评委,灾区的学生和家长是最好的裁判。
在伤痛和悲剧面前,侈谈什么思想和价值,实在是践踏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尊严。
都江堰的学生家长对我说,范跑跑胆敢站在我们面前阐述他的逃跑理论,我为了那些死去的无辜的孩子,哪怕我自己犯罪,也要把他掐死。
还有学生说,一丑遮百俊,范老师有很多优点,但关键时刻的缺点是一个人本性的暴露,我们想到那些优点就觉得很假。
在生命尊严面前讨论逃跑,无论冠以多少正义和真理,都显得苍白和猥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美忠案例的学术价值刘支书助理从常理来看,范美忠一事,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第一错在不该抛弃学生,第二错在用极端自私理由辩解,并有将极端自私与自由主义捆绑在一起的嫌疑,第二点错误尤其不能让人原谅,既招致了道德感强烈的人们的批评,也招到了自由主义者批评,他们想将自由与自私自利的范美忠切割开。
教员有责任帮助学生逃脱灾难,这是不成文的起码职业道德,甚至也应该是教员本能的条件反射。
我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人都看到清,想得到,谁跟他站在一起谁就跟大家过不去,就等于支持他挑战人类道德共识的底线,换句话说,范美忠不是东西,你也不是东西!那么,为什么我在内心里支持他呢?你不能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理由来解释,那你是高估了我的人品而低估了范美忠的复杂性,在危机来临时,我不插朋友两刀就不错了。
我支持的不是他地震时的做法,而是他写出来的良苦用心和勇气。
范美忠是那种简单而复杂、成熟而幼稚、内心强大而又敏感易伤、骄傲而谦虚、过分自我而又信仰上帝的人,许多看起来完全相反的品质居然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从人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来看,他很象《菊与刀》里的日本人。
他在赞扬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时,常用的一句赞美之词是“丰富性、可阐释性”,这种艺术取向是源于他自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地对更丰富的渴求,所以,你对他“以身试法”的做法,只从道德一个维度来认识他、评价他,我想,你把他简单化了,你只触及到他的皮毛。
换句话说,你对他道德的批评根本就伤及不了他一根毫毛。
道德问题原本就是他主动送给你吃的一颗棋子,他不会心疼,他有更大的阴谋!在人类精神成长的历史当中,伟大的先哲们告诉过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我们不愿意赞赏那些博学而智慧的大师们曾经赞赏的观点或者人物,那你最好不要追随自己的经验和幻想,而是研究那些观点和人物,直到我们知道应该怎样赞赏和赞赏什么;如果我们不能把赞赏和知识结合起来,那我们宁愿相信自己一无所知,而不要相信大师们错了。
这个原则下的谦卑是一种智慧,自负则是一种愚昧。
所以,当爱因斯坦说,时间是可逆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根据自己已有的宏观低速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爱因斯坦说胡话。
当一个大家公认的智慧的大脑说出一些明显违背常识的话时,我们不要急于反驳,有能力反驳常识错误的人成千上万,不差你一个。
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考察他的精神状况是否正常,如果精神状况正常,那么,我们要问问自己,他为什么要说这样明显违背常识常理的话?其中,有没有我们没看透的东西存在?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我是故意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以达到搅浑水为范美忠开脱的目的。
如果你这样想,对不起,我必须说,你还是自负了,你比范美忠更自负,你只相信眼前看到的,只相信生活中对“善”的定义,而拒绝思考也许还存在一种更大的“善”。
追求更大的“善”,就是范美忠阴谋做在!“求真比唯美更有价值”,这是范美忠又一个文学价值取向,也正是他喜欢鲁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昆德拉而拒绝中国文学的原因,顺便说一句,他偶尔也推崇的少数中国作品,比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也是基于真实细腻的艺术观。
真实,往往是残酷的,没有强大内心的人很难承受真实;同时,真实往往也有着一种邪恶的魅力,促使人走极端――不仅追求艺术真实也追求生活真实。
活在真实中,是范美忠的最高理想,他就是这样一个被真实所诱惑而屡屡在现实中吃亏的人。
他生错了地方,他生在了一个不虚伪就没有好日子过的国度,冲突不可避免。
在我打过交道的人当中,他是我所见过的最真实的人,真实到经常置人于尴尬境地。
我曾经在几年前一篇谈及他的文章中说:“他的身上仿佛存在一套昂贵的警报系统,一遇到虚假就铃声大作”。
他对虚伪的愤恨程度远远超过对丑陋,他可以容忍欧阳锋,但绝对不能容忍岳不群。
以上交代这些等于语文课交代作者生平,有助于大家理解文本,接下来就该介绍写作背景了。
为什么他要在宣传捐款献血以及舍己救人的感人气氛中出来泼冷水,说“贪夫殉财,烈士殉名!”一类招骂的话。
为了突出自己不殉任何事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母亲,说“(地震时)母亲也不救“之类挑战社会道德共识的蠢话?起因如他自己所说,“是王石事件、刘翔姚明事件以及有人号召抵制某些外企的事件……从媒体的报道和社会舆论中感觉到了某种遮蔽和某种对牺牲道德的宣扬和暗示甚至伴随这种标准而来的道德绑架”,换句话说,他看到一些真诚的道德表演,这就犯了他的大忌。
一般人也是知道这些东西的,但因为习惯了并不往心里去,顶多就是在私下嘀咕几句,绝不会在全国人民难得一次的良心复苏和相互感动的气氛中煞风景,但是,他会,而且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站在了道德表演的另一端――我极端自私,你要咋样?在崇高、道德底线、自私、极端自私四个层次中,当他看不惯舆论逼迫王石姚明必须崇高而不能选择做正常人时,他愤怒了,他出手了。
为了增加反击力度,他把自己出发点刻意调整到了极端自私,他要把真实推到极致,推到别人接受不了的程度,推到不真实地程度,所以认下了许多不真实的罪行,比如“母亲都不救”,据我了解,他是几弟兄中对母亲最孝顺的。
在他看来,矫枉必须过正,才能稍稍撼动一下中国人不可救药的道德压迫和伪道德。
有一定阅历的人,大多不相信他事后的解释,他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其实,在那种间不容发之际,哪有考虑什么自由公正,更大的可能是当时吓慌了,来不及考虑到学生。
当学生质问他时,其实他只需要承认自己怕死,所以慌了手脚就完了。
或许是怕人笑话自己怕死,所以,临时把“自由公正”搬出来壮胆。
后来,他在《我为什么写〈地动山摇那一刻〉》中坦白,当时并没有那段解释,是写文章时杜撰的。
当时他对学生的解释只有简单一句话:“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时,我也逃得很快。
”显然,这个解释要真实得多――他只想掩饰逃跑的尴尬。
那么,为什么他要杜撰那段引起最多谩骂的话呢?显然,他有借机挑衅道德家的意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想刺刺某些道德家”。
你们不是很崇高吗,我跟你们不是一伙的,我他妈极端卑鄙,你们看着办!这或许是他的潜台词。
这种挑衅放在平时,大概翻不起大浪,但是在一些老师为救学生而牺牲的背景下出现,就不仅仅是道德家一跳三丈高,就连质朴的老实人也受不了这样的言论――简直是对那些牺牲的教师的蔑视。
如果从做人的角度来看范,那他就是一副挨打相,活该;但如果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从结合挑衅的动机和当下虚伪泛滥的社会现实来看,他的言论是毒刺,是刺激我们长期以来已经虚伪得麻木的必要手段,是以毒攻毒,他的毒液或许正是我们社会的解药。
正如鲁迅先生所认识到的,一个好心人要给铁屋子打开一扇窗户,里面所有人都拚命拒绝。
好心人一生气,就发狠似地说,你不让我开窗户,我就把屋顶掀掉!里面的人吓坏了,只好不情愿地打开了尘封的窗。
或许,范美忠的毒正是源于类似鲁迅的深刻!如果,我们要拔掉范美忠这根毒刺,那就请先摧毁五四运动的先哲。
鲁迅告诫青年人不要读中国古书,因为那里面只有吃人二字;胡适则主张全盘西化;钱玄同简直就是恐怖主义分子,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这些激烈言论和范美忠如出一辙,从生活常识来看,完全不值一驳。
为什么那些智慧的头脑都不约而同胡说八道呢?难道他们连“拿来主义“的常识也不明白?如果,你认为这些先哲犯了常识性错误,而你比他们聪明,那就是你的肤浅。
当时的中国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类的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激进的姿态是一种求其中取法乎其上的策略。
胡适阐释得很清楚:“我们不妨拼命地走极端,传统的惰性会自然地把我们拖到折中调和上去”。
如果当时的主流道德是小善,那么偏激地冲击该共识所达到的折中结果――社会进步,则是大善。
其实屋顶并没被掀掉,恰好达到了开窗户的目的。
我以为,范美忠的极端个人主义可作如是观。
可见,学术智慧跟生活智慧不能划等号,批评范美忠的人几乎没有人看到了他的学术光辉,只看见了他的自私,而没有看见他挑衅的意图;只看到了他的不道德,而没有看见自己的肤浅;只看见了他的文字中的反道德,而没有看见他对道德提升地追求――真小人PK伪君子=正常人。
其实,他只是希望能够做正常人而不必遭到谴责。
中国一向是一个盛产道德家的国度,对私德的苛求远远大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事实上,中国的事情从来就不是坏在真小人手里,而是坏在伪君子手里。
你看历史上那些大奸巨恶之人有几个不是伪君子,道德家!这种状况应该改一改了,否则,社会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
个人的道德固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但是应该把握住两点:一责己严、待人宽,不要搞颠倒了;二、强调个人道德不要达到一票否决的程度。
当年,马丁路德金当时作为黑人自由运动的领袖,到处演讲,搞得美国当局很头痛,CIA派人跟踪调查很久之后发现作为神父的他居然嫖娼,并且拿到了证据,CIA头子把美国主流媒体的主编召集到一块,把艳照散发给媒体,说有这么一个猛料,大家报道吧,但是全部媒体都拒绝报道这个,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的私德,和他提倡自由平等思想没关系。
这事要放在中国,马丁路德金早就身败名裂,哪里还谈得上民权运动的英雄。
舍己救人的老师再崇高也抵消不了腐败工程造成的伤害和耻辱,那种耻辱不仅是教育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致力于追求公共利益上胜过苛求私人道德,才是大善。
范美忠一案,实际是以极端的方式来反对苛求私人道德的做法,他意图和攻击的方向是对的,他的方式则是错的,会恶化他本人的处境。
最后说几点对范美忠兄的建议:一、要当社会的解药是好事,不过,不要拿个人私德作药引子。
学学鲁迅,他抨击道德杀人,但他从来不举自己跟许广平和朱安三人和平共处时所遭到的非议为例子。
二、说真话是好事,不过,真的要选择时机。
还是学学鲁迅(反正他是你的偶像),他也有永远不说的真话,譬如,九一八之后,抗日逐渐成了主旋律,他对日本的看法显然跟大多数人不同,但他并不会写一篇《我为什么喜欢日本人》的文章。
如果他写了,哪怕全是真话,哪怕非常客观,那么,他在中国的处境恐怕会跟今日兄弟你的处境相似。
就审时度势而言,你远不如鲁迅。
三、不要考验朋友。
你解释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时说:“一些朋友的反应让我想起鲁迅的话:当我露出真的血肉来,那时还不厌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我也愿与他为伍”。
这话让人感觉你写文章的目的之一好象是检验朋友的真假。
我想,最好不要制造机会检验朋友,因为朋友是经不起检验的,那会伤大家的感情。
我知道你求真,但是对待多年的朋友还是不要让他们置身于被检验的环境中,那对双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事情。
就我的处世原则而言,宁愿永远没有检验朋友的机会。
四、不要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