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

肺癌

胃癌

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1.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即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多因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理气、疏肝解郁。药用柴胡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半夏10克,杭白芍15克,甘草6克,焦三仙30克,玫瑰花10克,白屈菜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2.脾胃虚寒型: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喜温喜按,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肢凉,或便溏浮肿,舌质淡胖或有齿迹,苔白滑润,脉沉细缓或细濡。多因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致。药用人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半夏15克,良姜6克,荜拨10克,娑罗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黄芪30克,肉豆蔻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3.瘀毒内阻型:临床常见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多因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所致。治宜解毒祛瘀、清热养阴。药用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蛇蜕6克,血余炭3克,仙鹤草30克,蜂房12克,元胡10克,陈棕炭20克,玉竹15克,白屈菜20克,藕节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4.气血双亏型:晚期胃癌可见重度贫血,面色苍白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白苔,脉虚细无力或虚大。多因气血双亏、脾肾不足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补肾。药用黄芪30克,人参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黄精

按中医辨证,乳腺增生病主要分为以下四型:

1.肝邪气滞: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

2.阴虚火旺: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3.冲任不调: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乳腺癌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4型,分别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血热炽盛、火毒伤阴,正气不足型,治疗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患者可在征询医生意见后选择使用。

1.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攻坚破瘀。

方名:调神攻坚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舒肝解郁,清热散结。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3.辨证:血热炽盛,火毒伤阴。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泻火。

方名:紫根牡蛎汤。

组成: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正气不足。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方名:芪苡汤。

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骨伤

分三期治疗:初,中,末期。

1.初期(损伤后1-2周)

(一)理血调血法:活血化瘀,调血止血。适用于骨伤疾病早期而致的蓄血、淤血、出血等病症。(1)攻下逐瘀法: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代表方: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须注意:年老体弱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当禁用或慎用。(2)行气活血法: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实热闭结之症(即便秘),不必泻下者。较常用。代表方: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当归,赤芍,川芎。(二)调血止血法:适用于血溢于脉外的各种出血证。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多有气血不足,术后两周予中药补益气血,方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三)清热解毒法:适用于骨伤瘀血化热,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病症。代表方: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四)开窍固脱法: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清、昏迷不醒。开窍:安宫牛黄丸;固脱:独参汤:人参。

2.中期(损伤后3-6周)

(一)调气和血法:适用于筋骨损伤中期,肿痛虽减轻,瘀肿未消尽,气血仍失调的病症。功效:调和气血,祛瘀生新。用药:炮甲,当归,续断,骨碎补,生地,牛膝,川芎,赤芍等。(二)舒筋活络法:适用于损伤中期仍有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