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与不良事件管理
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6/54
患者安全国际趋势—美国
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觉: 4%住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伤害,
70%不良事件造成暂时性功效失能,14%异 常事件造成死亡。
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7/54
患者安全国际趋势—美国
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每年约44,000-98,000 美国人因 为医疗行为死亡 十大死因第8位(高于乳癌,交通事 故,艾滋病) 国家花费:290-380亿美元 /年
• 英国 国家病人安全机构(NPSA)年建立医疗不良事件 汇报系统, 由医务人员个人自愿不具名汇报, -年搜集事件 28998例, 汇报不良事件、无伤害事件(含隐患)
• 日本 医疗保健质量委员会(JCQHC)年建立医疗不良事 件汇报系统, 医务人员个人自愿不具名汇报, 仅三个月由 医院及医务人员共申报有效汇报4万余件, 网上公布其中 万余件案例详细分析及改进意见, 为医院医疗质量连续 改进提供资讯服务。
➢ 2.潜在不良事件(potential adverse event)是指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 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造成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 人身上。
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13/54
• 3、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不过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 4、轻度伤害:事件即使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处理或观察; 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医疗安全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JCI高级顾问海伦·侯森博士 36/54
建立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第一阶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制度.doc 制订不良事件汇报制度,经过不良事件分析改进提升医疗质量 在院内大规模宣传不良事件汇报好处及主要性,如能够提前预警事
故苗头,降低投诉和纠纷,预防同类错误再犯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在进行患者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进行运用的价值。
方法在2022年1月至12月本院进行治疗患者中抽选2000例为研究样本,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1000例,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000例,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进行患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进行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保障临床护理综合质量。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安全;护理满意度患者安全管理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尽快进行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结合实际可以发现,医院日常接诊量较大,各个科室患者均存在有床位紧张等情况,在患者治疗期间,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恢复,更会降低临床医疗综合质量[1-2]。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更需要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在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2年1月至12月本院进行治疗患者中抽选2000例为研究样本,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1000例,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000例,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男性524例,女476例,年龄在55—79岁间,均值为(63.41±1.58)。
观察组中男性520例,女性480例,年龄在52—77岁间,均值为(62.15±1.47)。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的各方面护理操作都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开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包括压疮、跌倒/坠床、烫 伤、给药差错、输血输液反应、输液外渗、非计划性拔管、针刺伤、自 杀走失等意外事件、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向科 室护士长汇报,避免或减轻对患者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理部对不良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或可能造 成人身损害或经济负担等不良后果的异常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包括 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坠床、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 他意外或突发的事件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4.报告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科室与人员、不良事件类别及等级、事 件经过、发生的原因、处理情况、改进措施等。 5.任何护理人员均有义务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不得瞒报、漏报、谎报、 缓报。科室护士长具体负责所在科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监控与报告工作。 6.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有关信息实行保密制度。 7.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实行奖惩结合: (1)当事科室、护理人员报告不良事件及时,且未发生实际损害后果的,免 于处罚;发生损害后果的,可从轻处罚。 (2)当事护理人员瞒报、漏报、谎报、缓报不良事件,扣除当事人一个月绩 效奖,发生损害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处罚规定加倍处理。 (3)当事科室护士长是不良事件报告的管理责任人,所在科室瞒报、漏报、 谎报、缓报不良事件的,扣除其1个月绩效奖,并酌情扣除当事科室月综合目 标考核分1-5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建立健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分析制度,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指导护理人员妥善处置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给药差错、管路滑脱、压疮、输液/输血相关事件、烫伤及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行为,均适用本管理制度范畴。
三、责权单位护理部负责统筹全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具体管理工作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
四、相关定义1.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3.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4.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5.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五、流程图六、工作要求1.事件发生后,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按照医院有关要求,实行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室要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属于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不扣科室质量管理分。
3.一般情况下,Ⅰ级事件、Ⅱ级事件、Ⅲ级事件发生24小时内电话或口头报告护理部,一周内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事件报告单;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每月填写并上报护理差错(堵漏)登记表。
医疗不良事件的预防与管理
医疗不良事件的预防与管理1. 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遭受意外伤害或治疗效果不佳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需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预防与管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医疗不良事件预防与管理方案,以供参考。
2. 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 医疗错误: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药物不良反应等。
- 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手术并发症、手术意外等。
-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压疮、导管相关并发症等。
- 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错误使用等。
- 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等。
3. 医疗不良事件预防措施3.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 制定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符合规范要求。
- 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对医疗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3.2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及医疗安全意识。
-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安全知识讲座,提升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3.3 完善医疗流程与制度- 优化医疗流程,降低医疗错误发生的风险。
- 建立健全医疗制度,确保医务人员遵循规范操作。
3.4 加强药品管理与使用- 完善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药品安全隐患。
3.5 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3.6 关注患者安全-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意识。
- 落实患者安全措施,如防跌倒、防压疮等。
4.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4.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
- 对报告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保护,避免责任追究。
4.2 医疗不良事件调查与分析- 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查找原因。
- 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医疗不良事件的预防与管理
医疗不良事件的预防与管理
医疗不良事件是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可能遭受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
这种事件可能是由于医疗技术操作的失误,也可能是由于设备、药品、服务等的问题引起。
因此,预防和管理医疗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预防医疗不良事件
1. 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和职业素质
医疗人员的技术和职业素质是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
2.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医疗设备的故障可能直接导致医疗不良事件。
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医疗服务流程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医疗服务流程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流程,并严格执行。
二、管理医疗不良事件
1.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系统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系统,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
2. 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管理医疗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
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3. 及时向患者和社会公开医疗不良事件
当发生医疗不良事件时,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和社会公开,并对事件进行公正和透明的处理。
总的来说,预防和管理医疗不良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⑵.查对制度:
①医嘱必须进行查对,护士每天总查对医嘱一次,护士长每 周参加总查对两次,并记录签名。
②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三 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八对:对床号、姓名、 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药物有效期;一注意:注 意用药后的反应
低血压,低血糖等所致的跌倒。服降糖药时按时进食。
压力性损伤
2.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使用“腕带” 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在诊疗活动、转 科交接时,对患者实行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 法(姓名+住院号)。急诊留观病人(姓名十门 诊号)。
3.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⑴.腕带是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活动时识别患 者一种标识,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患者 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腕带。
⑺.产科新生儿佩戴双份腕带,由助产士核对打印佩戴。 ⑻.腕带如出现字迹模糊,断裂或丢失时由患者所在病区值班
护士根据患者信息到收费处补打腕带,及时为患者佩戴。
⑼.患者(新生儿)出院时病区护士为患者去除腕带,按生活 垃圾处理,
4.输血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
⑴.输血前由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的“三 查十对”制度,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输血装置是 否符合标准、完整,在有效期内;查血液的质量。十 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编号、 血液剂量、血液的成分、血型、交又配血试验结果。 核对无误方可输血。
性拖鞋。 7.意识不清者,为保护患者,告知家属进行适当部位的约束。 8.老年病人夜间起床入厕务必叫醒陪护或医护人员协助下床。 9.嘱患者在活动锻炼,入厕或淋浴时随时有人陪伴。 10.嘱患者头晕时,应在床上休息,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 11.遵医嘱服药,勿擅自停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避免
医院病人自杀等不良事件的防范与处理
人民医院病人自杀等不良事件的防范与处理(一)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病人出现非疾病所致的情绪异常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二)科主任或科室指定人员立即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告如病人出现的不良情绪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请家属配合予以必要的看护和处理。
必要时告知患者所在单位或相关人员。
病历中应记录告知情况和时间,请被告知者签名。
(三)医务人员应尽量作好病人不良情绪的疏导工作和自杀等不良事件的防范工作。
加强病人的看护和重点交接班,加强药物、门、窗、病床等的安全管理,不让病人留有锐器、绳索等可能致伤的物品等。
重大事件向医教科和保卫科汇报,必要时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
(四)一旦发生病人自杀等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医疗救护和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的紧急处理措施,并立即向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
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救护等,并立即与患者家属或相关人员联系,同时向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保卫科汇报。
保卫科负责现场保护病房安全等治安工作的协调处理,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协助公安机关处理相关事宜。
医务科协调医疗救护工作并向院领导汇报,必要时向上级县卫生局汇报。
(五)不良事件发生和处理经过均应记录于病历中,同时尽量收集其他病人或家属等对该事件的见证材料,并附于病历中。
相关科室或部门应协助该科室留取证人证言等资料。
事件处理完毕后科室应对该事件作出书面总结材料交医教科备案。
【程序】1、发现自杀→与医生尽快赶赴进行抢救→上报医务科、总值班、保卫科和通知家属→当地派出所、上级主管部门。
2、发现自杀→与医生尽快赶赴进行抢救→保护现场→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做好各种记录→同时要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
人民医院出现SARS 患者或疑似患者应急预案一、急救车辆接诊SARS 患者程序及消毒1.接到可疑患者的求救电话后,应立即派出急救小组出车,小组3 人,驾驶员、医师、护士各1 人,并做好防护工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安全缺陷,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根据《2012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细则》和中国医院协会《2018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的要求,现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增强全院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对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保护病人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和各类缺陷以及运行不畅等,适用于医院内任何部门、科室和人员。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分类和管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事件分级及管理(1)事件分级根据不良事件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在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在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IV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2)分级管理I级、∏级事件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III级、IV级事件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国际严重性分级代码(SAC)分级统计,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4级。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病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压疮、坠床、跌倒等)。
二、针对病人存在的具体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措施。
(一)预防压疮: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皮肤情况(特别是骨突部位的皮肤)、活动能力。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
3、定时更换卧位,防止过度受压,并按摩受压部位。
4、更换卧位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避免损伤皮肤。
(二)预防烫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热水袋、烤灯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热水袋、烤灯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三)预防冻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_袋、_帽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_袋、_帽等降温仪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四)预防坠床、跌倒: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躁动、昏迷、儿童等)。
2、加床档,躁动病人进行保护_约束。
3、进行约束的.病人,要每班定期、定时查看约束带束缚情况,避免束缚过紧,引起皮肤瘀斑或破损。
(五)病人制动1、病情需要,病人需制动,在采取强迫_的同时,注意病人舒适度和预防褥疮。
2、活动可以活动的肌肉,主动或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等。
3、根据病情,适量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三、护士长每天查看病人,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执行每日重点患者评估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篇21、危重患者初诊或病变时,如医生未到现场,接诊护士应做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待医师到达后密切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护士签名。
2、危重护理记录应准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_、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到时、分,并签署全名。
3、做好各项临床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带奥比安及回到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记应明确、醒目、清晰、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引流液的_、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不良事件现状与安全管理
02
分类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影响
01
02
发生率
影响
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约有10%的 事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不良事件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诉讼,对医疗 机构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不良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3
预防与控制的意义
预防措施
控制措施
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安全管 理的核心目标,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 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事件现状与安全管理
目录
• 不良事件概述 • 不良事件现状分析 • 安全管理措施 • 不良事件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
01
不良事件概述
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 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
患者伤害或死亡。
根据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可分为严重不良事件和轻微不
良事件。
国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在我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家加 强了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其他行业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也不容忽视,如交通运输、 化工等行业。
不同行业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医疗行业不良事件
医疗行业是不良事件发生较为集中的领域,包括手术、用药、护理、管理等环节。其中, 用药错误、输液反应等问题较为常见,而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
。
03
设备缺陷和维护不当
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也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化工行业中设
备老化、磨损或超期服役等问题,以及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
等。
03
安全管理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1、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揭露,进行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达到患者安全的目标,并有效、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患者安全的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3、医院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患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二、不安全事件分类1、意外事件(Accident,I级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故意、过失、行为不当或不做所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故或不幸,通常有不良的后果。
2、重大不良事件(SentinelEvent,11级事件)是指实施医疗行为后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或发生下列事件:如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制品导致溶血反应、患者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
3、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C)HarnIEVent,IH级事件)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接近差错(NearMiss,IV级事件)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即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时间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5、不良事件件包括:可能(或已)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可能(或已)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其他可能(或已)导致不良后果的安全隐患。
三、不安全事件处理原则1、事件发生时,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抢救患者及伤员,安抚家属情绪,以降低伤害、维护患者安全为原则,妥善保护有可能会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现场,发生纠纷时报警。
2、意外事件:告知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若涉及财物损失,则需告知院保卫部门,由该部门/科室提出改善方案,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互联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患者安全医患报告管理办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患者安全医患报告管理办法为了确保互联网医院的医疗安全,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医疗不良事件及患者安全隐患,减少或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促进从不良事件和差错中吸取教训,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界定及内容(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本规定所称的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以下情况:1.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由于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2.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损害,或有轻微后果可以康复的事件;3药物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 其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
(二)患者安全隐患本规定所称的患者安全隐患是指以下情况:1. 在线诊疗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或漏洞,但未形成事实的隐患事件;2. 在线诊疗过程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过失差错,尚未造成明显损伤后果,但存在转化为不良事件可能性的事件;3. 患者对在线医疗或服务不满意,可能发生纠纷或出现问题的事件;4、其他患者安全隐患等。
二、报告要求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实行强制报告制度;2. 当事医师有按本规定报告的责任;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医师得知信息后立即上报医事管理中心;4. 造成死亡、伤残或重要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报告医事管理中心;5.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由药品配送企业负责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同时报告互联网医院药事管理中心。
(二)患者安全隐患报告流程1. 患者安全隐患实行主动报告原则;2.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当事人和任何发现安全隐患的人员,都有责任向医事管理中心报告。
医事管理中心对于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只用作工作流程改进,不作为对医疗过失差错当事人处罚的依据;3. 上报流程同医疗不良事件。
(三)处理流程接到医疗不良事件和患者安全隐患报告后,由职能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整改防范措施,并反馈报告人和相关部门,落实持续改进,同时由医事管理中心汇集和管理,上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
icu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icu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在救治危重病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ICU病情复杂、抢救性治疗强度大,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ICU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于提高ICU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ICU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1. 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不佳、医疗错误、医疗设备故障等。
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中度和重大。
2. ICU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后果,ICU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操作不当:包括手术操作失误、药物使用错误、导管置入不当等。
(2)医疗设备故障:包括呼吸机故障、心电监护仪故障、输液泵故障等。
(3)院内感染: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
(4)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
(5)其他原因:包括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家属抗拒治疗等。
三、ICU不良事件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ICU病人病情危急,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安全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不良事件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和隐患,从而提升ICU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3. 促进团队合作:不良事件管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合作,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4.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医院的诚信度和竞争力,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ICU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 制定管理制度:医院应当制定ICU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不良事件的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和追踪的程序和责任人。
2. 建立报告机制:医护人员发现或疑似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或专业人员报告,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患者安全与不良事件管理
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药名查对失误. 查对药名时不认真,只看头不看尾,有的只看尾不看头或只看药 品包装,不查对药名就轻率用药。有些药物名称上有不少相同的字 ,因而造成了药名查对失误 案例①:有一名出生刚40天的患儿,因轻咳、间断性抽搐3天于16时 40分在某医院儿科住院,入院诊断佝偻病性低钙抽搐、上呼吸道感 染,其中一项医嘱是10%葡萄糖7ml加5%氯化钙5ml缓慢静脉注射。 儿科护士李某拿着处方去药房取药,值班药剂人员将10%氯化钾注 射液10ml误认为是5%的氯化钙10ml一支发出。值班护士也没有查 对,便将氯化钾当作氯化钙加入10%葡萄糖7ml中,给患儿静脉缓慢 注射,注射中患儿就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跳停止,经抢救 无效死亡。抢救结束发现推注药物的注射器上套着10%的氯化钾安 瓿,才发现问题的症结
案例:某病员因截肢术后伤口疼痛,夜间无法入睡
而请经治医生给予解决,医生下达医嘱:“25%硫 酸镁l00毫升静脉注射,一日二次”。按照用药常规 ,静脉注射时应使用2.5%的硫酸镁,而不该是25 %,医生疏忽,将2.5%错写成了25%,而护理人 员也末发现其中的错误,照样给患者静注了25%硫 酸镁,结果药液尚未注完,患者就出现了颜面苍白 ,脉搏变缓,还没来得及抢救,患者即呼吸心跳停 止死亡
口服给药审查准则
五准确:
准确的病人 准确的药物 准确的剂量 准确的途径 准确的给药时间(+/- 1小 时)
临床用药中常见问题
1、化疗药物渗漏
据资料统计,化疗药外渗率 为 0.1%-6%。 选择合适的血管
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
临床用药中常见问题
2. 注射药物
外观容易混淆的药物:
10%氯化钾、0.9%氯化钠和10%氯化钠 50%葡萄糖与2%利多卡因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技巧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技巧一、原则1. 关注患者安全:在处理医疗不良事件时,首要原则是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停止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行为,并尽快采取措施减轻伤害。
2. 诚实透明:面对医疗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真实、全面地解释和说明。
积极与患者建立沟通和信任,准确告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以及后续处理措施。
3. 合作与团队协作:医疗不良事件处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医务人员应当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同事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处理方案。
4. 学习与改进: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当深入分析事件的原因和诱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改善措施,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二、技巧1. 快速应对:在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当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在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时,医生应立即暂停手术,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协商处理方式。
2. 确保患者安全:在处理医疗不良事件时,患者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3. 沟通与解释:医务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
在解释时,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技术术语,以便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
4. 尊重与同理心: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时,医务人员应当保持尊重和同理心。
要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和焦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安抚和解决。
5. 接受差错:医务人员应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接受患者和家属的质疑。
即使是一些非主观故意的错误,也应当及时向患者和家属道歉,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6. 合理赔偿和救助:在医疗不良事件处理中,适当的赔偿和救助是重要的一环。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赔偿和安抚。
7. 建立改善机制: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不仅要解决当前事件,也需要对医疗系统进行改善。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改善机制,例如加强专业培训、优化流程和强化监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 素质
物质因素
设 备
设备缺乏或性能不好、不配套
物
品
护理物品质量不过关或数量不足
药
品
药品质量差、变质、失效
基础设施配 备及布局
环境污染
环 境 因素
危险品管理 病区治安
其他因素
医院感染管 理潜在安全 隐患
护理文书中 的不规范 行为
医护记录不 相符或记录 不完整
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 乏法律知识教育 • 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 的法律问题
患者安全现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患者安全现状
发达国家 地区 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 新西兰 加拿大 中国台湾
患者的医疗护理意外伤害 其中可以避免 3.7% 16.6% 10% 12.9% 7.5% 2% 50% 50% 50% 35% 36.9% 37%
患者安全现状
数据一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8年公布:每年美国 医院由于医疗护理不良事件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 为4.4~9.8万,高于交通事故、乳腺癌、艾滋病 导致的死亡人数。 2008年英国卫生部在报告中提示:英国住院病人 中有10%会遭受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全英每年约 发生85万医疗护理不良事件。 2008年WHO公布:住院患者中大约有3.7% ~ 16.6%曾经发生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其中35% ~ 50%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系统的介入避免。
患者安全:我们的 目标、职责 护理措施:首先要 不伤害
医疗护理安全的价值体现:
安全是一种仁爱之心,仁爱即爱人; 安全以人文本;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安全是一种和谐,失去安全就是丢掉和谐; 安全是一种权利,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安全是一种文化,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是先进 文化的体现
案例:某病员因截肢术后伤口疼痛,夜间无法入睡
而请经治医生给予解决,医生下达医嘱:“25%硫 酸镁l00毫升静脉注射,一日二次”。按照用药常规 ,静脉注射时应使用2.5%的硫酸镁,而不该是25 %,医生疏忽,将2.5%错写成了25%,而护理人 员也末发现其中的错误,照样给患者静注了25%硫 酸镁,结果药液尚未注完,患者就出现了颜面苍白 ,脉搏变缓,还没来得及抢救,患者即呼吸心跳停 止死亡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缺乏责任感,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 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 • • •
护理安全隐患的防护
•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即工作中行为规范意识 、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加 强职业道德教育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差错事故分析报告制度,减少 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六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 实】
执行医嘱不严格
盲目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规定、错抄、 漏抄医嘱
医嘱出现错误时,护理人员有责任在执行医嘱前的查对过程中发现错误 .并请医生及时纠证。反之,如果护理人员未认真查对就执行了错误的 医嘱,则对此发生的不良后果,医生要负主要责任,护理人员也将负次 要责任。即护理人员要负没有发现或指出医嘱之错误的责任。 有人认为这样对护理人员是不公平的:医生医嘱正确,护理人员执行 错误要负责任;而医生医嘱错误,护理人员只是按医嘱办事,却仍然要 求担责任,显然对护理人员要求太严了。事实上,医院管理制度中之所 以要作出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护理人员严格把好治疗施行这最后一关。 医生的医嘱是写在病历上或处方上的,错误再多,因其并未直接进入人 体.所以并不会直接给患者带来伤害;反之,护理人员因其工作直接和 病人接触,稍有疏忽、即可对病人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 度出发,可以说护理人员比医生的责任更加重大。
患者安全与不良事件管理
目
录
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构建良性的护理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患者安全
是医疗的 基本原则
是质量管 理的核心
患者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医院 质量管理关注的焦点,受到 各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 重视
患者安全世界联盟
基于专业特点:生命尊贵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法律意识较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 工作责任心不 强
护士自身
的因素
护理告知中不规范行为
临床护理教学的不规范
患者因素
一 二 三
对治愈的 期望值 过高
不良 心境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
• •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 评估不客观 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无针对性 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黏现象,记 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 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 无资质护士代老师签名现象 为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 •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 护理人员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值晚 夜班睡觉,离岗
• 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说话生硬、冷漠 、不耐烦 • 工作时间玩手机、打电脑、护士之间聊天 等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 • • •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 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 吸痰动作不熟练 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使 用不熟练
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 特级、一般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巡视 病房无记录,观察病情不仔细 违反技术操作,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 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等
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数据二
数据三
患者安全现状
患者安全——国内关注
保证安全的护士配置,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006年国际护士节主题
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核心内容
保障医疗安全
2009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
患者安全目标
一、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 管理层
二 护 士
三 患 者 五 环 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物 质
六 其 他
管理层的因素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护理安全隐患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