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发展史
美国期货业发展史
![美国期货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7bb46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8.png)
美国期货业发展史今年以来,债券、股票、期货等大类资产的价格波动较为明显,单一资产交易模式不能有效对冲各类风险,多策略、全资产的配置和交易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深入了解期货业务基础,继续做好国债期货业务,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美国期货业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供你参考。
美国期货业发展史美国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或标的物,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某一特定的价格和规定的时间下,交割一定数量和等级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标的物一般为农产品、金属、矿产、能源,金融工具和外国货币等。
由于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来源于以上金融标的资产,因此,将其归类与金融衍生品。
期货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都是以期货交易所为对手的,期货交易所是专门进行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按照章程规定实行自律管理。
期货交易所有以下职能:为期货交易提供一个专门的、有组织的场所和基础设施,如交易席位和通讯设备;制定相关期货交易的规章制度和交易规则,提供仲裁机构;制定期货合约的标准,如交易标的等级、标准、交货时间、方式、付款期限等;为期货交易提供结算、交割服务。
只有交易会员允许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非交易会员必须通过给场内交易会员缴纳一定比例的佣金才能进行交易。
以2004年9月纽约商品交易所(NYM)原油期货合约WTI原油合约为例,每张期货合约代表了1000桶的WTI原油可以在9月份任意一天进行交割。
合约买方在2004年5月25日购买此合约时需支付40120美元=40.12*1000的保证金。
美国期货目的和功能期货市场有三个基本功能。
首先是使套期保值者借助资产价格的流动性将价格风险传递给投机者,由此,投机者在不同的期货、现金流或现货标的之间进行转换以获得一定的基差风险回报。
由于基差风险小于现货价格风险,因此,套期保值被金融界视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而投机被视为一种带有风险的投资方式。
通常来说,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进行方向相反操作。
套期保值包括(但不局限于)农民,农场经营商、粮食仓储商、商人、厂商、公用事业单位、进出口公司、冶炼商、债权人、对冲基金经理。
美国国债期货的历史与发展
![美国国债期货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422af17c1cfad6195fa7b7.png)
共创期市繁荣 共享投资价值
美国国债期货合约设置及其特点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合约的特点
不设涨跌停板 由于国债期货价格的波动程度相对较小,CBOT的国债期货合约都没有设立涨跌停 板。各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每月根据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保证金基本上 能够覆盖当日的价格涨跌幅度。 CBOT的清算体系为三级清算体系,会员分为清算 会员和非清算会员,清算会员多为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机构,承担风险 能力强,且重视商业信誉,能够保障履约。 利用转换因子进行交割结算 CBOT利用转换因子进行交割结算,国债期货交易中的转换因子类似于商品期货交易 中标准品与替代品之间的升贴水,其作用是规定可用来交割的债券将按什么比例折 算为标准债券进行交割。转换因子的确定标准是使各种可用来交割的债券的交割成 本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使空头方在交割时有更多的可供选择债券,避免发生逼空 的市场风险。在计算转换因子时,将面值1美元的可交割债券在有效期限内按标准 债券的息票利率进行贴现的净现值。
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细节
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的基础工具是一种虚拟的面值为100000美元、息票 利率为6%的20年期美国国债,以面值为100美元的标的国债价格报价。该合约 的最小价格波动为1%的1/32,因此这种合约的最小价格波动为31.25美元。任
何剩余期限在15年以上的不可赎回国债从交割月的第一天起具有交割的资格。
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占全球债券余额的34%-40%左右。并且,美 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市场。
美国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包括:国债、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 券、公司债券、抵押类债券、资产支持债券等。 美国债券市场中,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占主要地位。 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占债券市场规模的60%以上;政府发行债券 占债券市场规模的30%以上,其中国债约占八成,地方政府债券约 占两成。
世界期货发展历史
![世界期货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d5e567b1711cc7931b7164f.png)
世界期货发展历史2008-01-17 15:08世界期货的历史:期货交易是商品交易发展的产物,整个商品交易的历史可以以19世纪为界线划分为两段。
19世纪以前,经历了由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易的漫长历程。
远古时代,特别是奴隶制社会中,还没有实行货币制度时,随着各个部落生产的产品自给有余、需求有缺,开始出现了产品的交换。
这种产品交换是原始的,并非现时的易货贸易形式。
到了封建社会,产生了真正的货币制度,以适应产品变成商品概念的需要。
这时才实行了商品交易,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初级现货交易的形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大约13世纪,上述现货商品交易获得了广泛发展,许多国家都形成了中心交易场所、大交易市场以及无数的定期集贸市场,如罗马帝国的罗马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以及我国当时各地的大小集贸市场,它们都是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场地范围进行大量的现货交易活动。
在现货商品交易普遍推行的基础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转手买卖的贸易商人,因而也出现了大宗现货批发交易。
由于那时交易的商品主要为农产品,而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因而逐渐产生了根据商品样品的品质签订远期供货合同的交易方式。
这种贸易商人和商品生产者签订的远期供货合同,由初级形式到远期合约(forwardcon-tracts)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间,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计价方式与价格以及合同的信用等方面,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开始形成较完善的远期合约交易。
1825年起,美国中西部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货物运价大为减少,如过去马车的吨英里运价为25美分,而铁路运价只要4美分,水运为2美分,于是西部农业区农民生产的粮食大量运往芝加哥,以便卖个好价钱。
但往往由于供过于求,事与愿违,因而产生了预先签订买卖合约,到期运来交实货的想法和交易方式。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多,贸易量大增,仓储技术和仓库有了巨大的发展,芝加哥的粮食储运商能够储存大量粮食,因而促进了农产品的远期合约交易。
期货历史故事1
![期货历史故事1](https://img.taocdn.com/s3/m/4c0a7b87b9d528ea81c77940.png)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再来重温一下逼仓的故事往事如烟。
当年期货市场上多空大战“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的惨烈,早被时间冲淡。
曾参与该事件全过程的现浙江永安期货副总陈斌回忆,“当时整个空气都像在燃烧。
”1996年5、6月间,南方和浙江、上海等地券商成为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主力机构,其时相当部分苏州、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
市场上经常充满着各方的谣言,利用着各自力量影响交易所。
而此时江浙资金一直充当资金主力,大战期间,几地的资金不停穿梭,进行协调贪婪1994-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
亢奋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
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
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
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市场冷静了许多。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来的。
1995年12月10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9607、9609合约。
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9603、9605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1996年3月7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
3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
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
2002~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
![2002~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e5c337577232f60ddcca15f.png)
2002~2003 年中国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2002 年中国期货市场基本情况 一期货市场比较活跃 2002 年,虽然期盼已久的新品种并没有推出,但期货市场面临的外部环 境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社会对期货市场的需求较快增长,在期货业拓展市场的努力下,期货市 场比较活跃,并呈现许多新的发展特点。
1 期货交易量稳步增长 2002 年全年成交各类期货合约 1394326 万手,比上年增长 1575;成交金 额 39481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93 见图 1。
在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强、 交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持仓量和交割量也同 时放大。
期货市场在品种不变的情况下,呈现了交易量、 持仓量和交割量同时增 长的活跃局面。
图1 1993~2002 年全国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变化资料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市 场统计年鉴》。
2 主要交易品种同时活跃 2002 年仍然只有 6 个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但在期货业积极活跃老品种的努力下,期货市场改变只有大豆一个品种独大的现象,上海期货交易所的 铜、铝和天然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和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等 品种,纷纷放量上涨,形成多个品种共创繁荣的局面见表 1。
2002 年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上年交易规模较小的品种,2002 年都呈现了 非常活跃的局面。
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胶,一改交易萎靡不振的情况,交易渐趋活 跃,全年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近 54 倍和 75 倍,占有的市场份 额由上年的最末位,一跃上升到第三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郑州商品 交易所的小麦合约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铝合约交易规模也都有较大的增长, 现有 6 个正在交易的品种全面呈现活跃局面。
表1 2002 年商品期货分品种交易情况资料来源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统计年 鉴》。
3 交易行情比较火爆,市场平稳运行 2002 年,国际经济的回暖和政局动 荡,全球所有资源性商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国内经济的继续走强,需 求较旺,国内市场一些商品供求状况发生了变化。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7fabadab9f3f90f77c61b0c.png)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摘要:回顾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我国期货市场未来走势的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发展;展望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史,改变了以前对期货市场的片面认识。
期货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从试点探索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个年头,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第二阶段是清理整顿阶段(1993-2000年);第三阶段是规范整治和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发展的特征,下面就从中国期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来谈一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点和进程。
(一)期货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国务院在当年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试点,并且限制了试点品种,主要品种是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用品,如生猪、杂粮、小麦、麻等。
两年后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建立,中郑粮在得到国务院批准后,逐步引入了以现货为基础的交易机制,使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粮食期货交易所完成了粮食品种的上市后第三年即1992年,深证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金属期货铝标准合约,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市的金属交易品种。
随后国内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
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数量迅速增加。
从1988年开始到1993年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交易所数量还是从交易品种数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盲目的扩大引起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这期间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一个无人管理或者很少管理的自由发展阶段,它缺乏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导致了坐庄、联手交易、垄断市场等违规行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期货市场的功能,而且使刚刚接触期货并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者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使得我国的期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现货,成为我国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的绊脚石。
尽管这一阶段的发展增大了期货市场的风险,但是也正是由于该阶段松懈的管理为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规范阶段的进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高了难度。
国债期货的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
![国债期货的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f3c8d09eff9aef8941e061f.png)
国债期货的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摘要】国债期货于2013年9月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又添重要新成员,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当中的重要事项,对促进债券市场改革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必须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理论知识,包括国债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合约细节及风险控制制度等,并结合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现状、国债期货市场风险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逐一分析。
着重对国债期货交易主体在期货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的策略进行详细的论述,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是期货市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国债期货市场风险防范措施【正文】一、国债期货概述(一)国债期货含义国债期货(Treasury future)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的交易方式。
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二)国债期货国外发展情况的介绍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并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为了治理国内经济和稳定汇率,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导致利率波动的风险,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首先推出了政府国民抵押货款协会抵押凭证期货合约,这标志着利率期货这一新的金融期货品种的诞生。
1976年1月6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第一份以90天短期国库券为标的物的利率期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7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又推出了20年期的长期国库券期货。
1979年以后,新的国债期货品种不断涌现,比如1979年7月10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推出4年期的中期国库券期货,后来又增加了10年期的中期国库券期货等等。
利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利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13f8460376baf1ffd4fad49.png)
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治理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后稳定汇率,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甚至取消,导致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
面对日趋严重的利率风险,各类金融商品持有者,尤其是各类金融机构迫切需要一种既简便可行、又切实有效的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
利率期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最早开办利率期货业务的是美国,70年代未,由于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和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率波动非常剧烈,使借贷双方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降低或回避利率波动的风险,1975年9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首先开办了利率期货--美国国民抵押协会抵押证期货,随后又分别推出了短期国库券、中长期国序券、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证、欧洲美元存款等金融工具的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NMA)抵押凭证期货合约,标志着利率期货这一新的金融期货类别的诞生。
在这之后不久,为了满足人们管理短期利率风险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推出了3个月期的美国短期国库券期货交易,并大获成功,在整个70年代后半期,它一直是交易最活跃的短期利率期货。
在利率期货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77年8月22日,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
这一合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一个合约。
此前的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抵押凭证期货合约,虽然是长期利率期货,但由于交割对象单一,流动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
而长期国库券则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且交割简便,成为市场的首选品种,甚至美国财政部发行新的长期国库券时,都刻意选择在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的交易日进行。
继美国推出国债期货之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以其本国的长期公债为标的,推出各自的长期国债期货。
其中,比较成功的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1981年12月,国际货币市场推出了3个月期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合约。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542c47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b.png)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
一、前言
中国期货市场是一个承载着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厚重使命的市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期货发展史的关键数据,探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二、1982年-1992年: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
•1982年,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
•198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进入新阶段。
•199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初具规模。
三、1992年-2002年: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02年底,中国期货市场共有三家期货交易所。
•2000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版图继续扩大。
四、2002年至今: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与特点
•中国期货市场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中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期货市场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拓展金融衍生品和服务范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五、中国期货市场数据总结
•截至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到数十万亿人民币。
•中国期货市场商品种类丰富,包括农产品、工业品、贵金属等。
•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结语
通过对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期货市场的
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中国期货市场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世界期货市场的历史发展与评价
![世界期货市场的历史发展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2df500eeff9aef8941e06f5.png)
据 义献 记 载 , 货 的起 源 全 少 呵以追 溯 到 古 美索 小 达 米 期 时期 , 今 已经j 有 了将 近4 0 年 的历史 。“ 传播 路 径 大 至 井 { 00 其
生。
与地 土 的租 赁 关 系 , 律 规 定 , 农可 以将土 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耕种 权 转 法 佃 让给 他 人 , 主/ 得 干涉 。 荚 索 不达 米 亚 地 的商业 贸 易 地 f ”
美 索 小达 米 亚 地 区 在 很 早 就 形 成 了较 为 宄 善 的谷 物 和 油 料 等 农 产 品的 生 产体 系 ,
的 1二 = 从 抵 是 从 ^美 索不 达 米 , 叙 利 亚 平 巴勒 斯 坦 、 纳 托 利 亚 买卖 ’ 存 了 ; 是 允 许买 卖合 约 中权 利 的转 移 , 而为 衍 生 经 u 安
( 亚洲 西 部 半 岛 小哑细 亚 的 旧称 ) ¨ 及 、 大 利 、 欧 , 千埃 意 北 最
① 陈晗 著 《 金融 衍生 品 演进路 径与 监管 措施 》,中国金 融 出版社 20 年版 ,第 1 N 。 08 2 ② 陈晗 著 - 《 金融 衍生 品 -演进路 径与 监管 措旋 》,中国金 融 出版 2 0 年版 ,第 1 N 。 08 3
2 1年1 0 1 月号
图为 『 在交 易 中的 伦敦 金 属交 易所 ( H F L E)内景。
达 米 亚 的商 贸易 , 腊 法律 并 不支 持 远 期 合 约 。 于 合约 的 在 公 年 前2 ± , 马还 出现 了另 外 一 类 似 于现 在 的j 希 对 Ⅱ纪 种 转 让 , 法 律 也 持消 极 态度 。 律对 于 围际 贸易 中的借 贷 和 商 其 法 品的进 u数 量 , 口目的作 了 格 的限 制 。 进 易, 对 亚洲 地 区 的税 收 征 收 权 。 体 的 内容 足 , 即 具 岁马 1 对 亚 洲 领 地 的征 税 权 发包 给 商人 , 商 人 则 事 先 支付 而
期货发展史数据
![期货发展史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8b3a8381ed9ad51f01df2e1.png)
期货发展史数据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与展望(高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
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一、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范三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 1988年~1993年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
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范,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清理整顿阶段 1993年底~2000年为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事件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03e141c850ad02de8041ab.png)
• 中国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导致对原油的需求 逐日上升,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也随之 提高,从而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变大。我国 着手推出原油期货的根本目的就是:(1) 增强我国的原油话语权,原油的定价权; (2)为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厂家提供套保工 具,规避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我国为什么没有?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国内最早开展石油期货的是南京石油交易所,但是交易规模最大、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石油交易所。从1994年4月起开始,国家对石油流 通体制进行了改革,国内生产的原油和进口原油资源全部纳入国家计 委平衡分配计划。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生产的原油除油田自用和合理损 耗,以及国家计划下达的其他用项外,全部安排给石化总公司组织各 炼油厂加工,正是由于国家石油流通体制的重大变革,使得我国尚处 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石油期货于1994年4月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 2004年8月25日,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又一次苏醒,燃料油期货品 种在时隔九年后终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燃料油期货合 约的上市标志着一个起点,将为更多石油期货的推出创造条件,这是 我国重启石油期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石油市场还是一个有限开放、相对垄 断的市场,石油现货市场基本没有形成,原油和主要石油 品种的定价机制目前仍实行政府指导价,期货市场的价格 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难以完全实现。所以从近期看,国内 全面推出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宏观层次问题 • 我国现有期货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体系滞后于 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期货市场缺乏成熟规范的法律 法规监管体系,诞生于期货市场清理整时期的《期货交易 管理暂行条例》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其后相继发布的各项 通知、办法、意见等,都体现了其管理执行上的临时性和 弱约束性,这制约了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
我国金融期货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金融期货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16787e3856a561252d36f4f.png)
国 的实 施问 题与 成果 角度 来回 答以 上问 题。
关键词 金融期货 期货交易
中 图分 类号 :F 830.9
文 献标 识:A
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 合约,属于期货交易中的一种。金融期货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 定的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方式成交,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或期 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 的交易方式。与一般期货交易不同的是,金融期货以金融商品 (证券、货币、汇率、利率等)为合约标的物,而不是一般的实物商 品。金融期货最开始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虽然起步 较其他期货交易晚,但是发展迅速,市场交易量已远超过商品期 货交易。目前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 期货。
其次,进一步完善我国开展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从市场 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经过 10 年左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 的市场规模。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股市的遗留问题还很多,如上 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只有三分之一的股票可以流通)、上市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虚假报表、操纵利润等不合理现 象的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就不牢 固,仓促推出股指期货实际上并不能回避股市风险,一旦出现政 策面的变动(如国有股减持或流通,清理违规资金等),反而会加 大股市非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加紧完善基础建设。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决策 &信息(下半月 刊) 8 7
2 008 年第 5 期 总第 41 期
总的来说,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可能存在的隐藏问题。金融期货市场还 需要引导和管理。首先,尽快制定金融期货的相关法规,填补市 场的法律空白。比如《证券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证券公 司接受委托卖出证券必须是客户证券账户上实有的证券,不得 为客户融券交易”,那么,若推出金融期货合约,只允许现货做多 股指做空的套期保值,而不允许现货做空股指做多的套期保值, 如何能发挥金融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之功能?因此,从法律、法 规制度准备的条件来看,应尽快推出有关法规。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850f7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2.png)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王钰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股指期货为具有某一股票指数资产的标准股票合约。
合同期满后,买方和卖方按照商定的价格水平以现金方式结算。
股指期货具有风险规避、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功能,是衍生市场中重要的金融工具。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式形成。
文章回顾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影响,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股指期货;现金结算;风险规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8 0381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我国最早在1993年3月第一次在“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布了“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股指期货合约。
但这次股指期货交易尚未得到有关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属于当地越权审批。
股指期货各方加大市场猜测,然后没有设定股指期货的条件,很快就决定关闭股指期货。
随后,1997年引进香港红筹指数期货,引入香港H股指数期货为2003年引进国内股指期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1999年股指期货指数(沪深300指数原型)为国内股指期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随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设计,监管及股指期货交易的技术工作。
2001年1月,国务院同意进行证券公司融资业务试点和引进股指期货品种。
最终,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正式上市运行。
2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2 1 提供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可以减缓股市暴跌的股票套期工具。
一方面,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机制可以减少股市抛售压力和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股指期货通过套利机制可以减少股市的波动。
这些对于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均有重要的意义。
2 2 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不成熟、相关机制不完善、缺乏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各类市场之间的融合并不强烈。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47e2640519e8b8f67d1cb956.png)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期货由现货衍生而来,目前国内的期货其实包含两种交易模式,第一为远期纸货,即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以确定的价格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合约,其交易流通场所是市场自发形成。
第二为电子盘期货,是指在国家层面合法合规设立的交易所中交易标准化合约。
二者相比来说,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执行风险,远期纸货无强制性履约保证,在交易标的价格大幅波动时,交易对手有可能因为亏损过大而不执行合约,由此给对手方造成巨额损失;二是合约的标准化程度,远期纸货灵活性大于电子盘期货,其交易标的数量、交货标准、交货地点均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而电子盘期货则是交易所统一制定好的标准化合约,规定了交易标的质量、数量、交货选择地点等合约细节。
本文讨论的期货则是属于第二种,电子盘期货。
在电子盘期货中,又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交易标的为实物,交易对象是国民经济生产中实实在在要用的实物商品,例如原油、各类农产品等。
金融期货指各类金融衍生品的期货交易,例如股指、国债等。
本文只论述商品期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目前国内的商品期货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农产品板块、金属有色板块、黑色板块、能源化工板块。
现代规范的期货市场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
当时芝加哥是美国的谷物集散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固有的特质给其供需双方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
例如农产品生产季节性问题导致了生产淡季价格高企,旺季来临时,随着供应短期剧增,需求仍旧平稳释放,农产品价格下跌不止,而且运输问题导致的供需时间差也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给产消双方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和损失,故在1848年由粮食商人在芝加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较为规范的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这个商会组织下一系列远期现货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货交易的弊端,但远期交易存在的不规范,违约风险等仍旧困扰着上下游,故于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来第一张标准化合约,标志着电子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
铜期货市场发展简史
![铜期货市场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814b8899fab069dc5022018d.png)
深度解析铜期货市场发展简史一、国际铜期货交易的历史与现状1.国际铜期货市场的产生背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诞生缘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早在几个世纪之前,英国就是铜和锡的主要生产国。
19世纪初期,英国铜和锡可以自给自足,因此长期以来价格都是固定的。
但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金属需求激增,消费量远远超过产量,引起大量金属进口,金属贸易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金属价格也出现大幅变动。
金属贸易商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从遥远的智利和马来西亚购买铜和锡的原矿和精矿,却无法知道几个月后货船到达英国时金属的价格;通过海路进口大量金属矿石给商人和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风险。
然而当时的交易和定价都是随机的,船运时间不确定、信息缺乏、没有正式的商业市场。
后来两个外部因素改变了这种状况:蒸汽机用于航运及电报的应用。
这样人们可以预计船运时间,在船只及货物到达伦敦之前即可获悉相关信息。
于是,伦敦的金属商人开始聚集在城市的咖啡馆里,对即将到达的货物进行远期交易,预先出售在某一特定日期的一批货,以防止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从马来西亚运输锡到英国的时间缩短为3个月,和从智利运铜到英国的3个月时间相匹配。
这导致了LME独特的3个月内每日都是一个到期日的合约结构。
为满足英国工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金属交货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人被吸引来进行交易。
于是需要寻找一个可以聚集在一起每天进行交易的地方。
1877年,金属交易达到相当规模,商人们决定在Lombard Court地区一家卖帽子商店的楼上成立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司(London Metal Exchange Company),专营金属交易,这就是现代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雏形。
从那时起,开始了铜的期货交易。
目前国际上开展铜期货交易的除了LME外,还有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分部。
二者被誉为世界第一,第二铜交易所。
在1990~2000年间LME的交易量增长了4倍,从1990年的l300万手增至2000年的6600万手,2001年有所下降,成交5900万手,2003年LME 六个金属品种总成交量达63,516,698手,其中铜成交19,437,740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776e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7.png)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避险的渠道。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早期发展期货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在古代,人们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将来某一时间以固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
这种形式的交易为期货交易的雏形,为后来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进行期货交易。
这标志着期货市场的正式诞生。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期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之一。
当时,美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为了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以农产品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这一举措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商品领域。
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各种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交易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三、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此外,衍生品的创新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权、期权期货、跨品种套利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期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提高了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期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之一。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操纵等事件使得监管机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越发严格。
期货发展史
![期货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b5ca27ae518964bcf847cf3.png)
期货发展史一、期货起源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
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
到12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的发展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国大宪章正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
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
1571年,英国创建了实际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后来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
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
16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
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
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
二、现代意义上期货的诞生和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期货交易所1.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现代意义上期货诞生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美国大规模进行中西部开发,芝加哥因为临近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所以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中西部的粮食先汇集在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
由于粮食生产有季节性,所以每到粮食收获大量上市时,便大大超过芝加哥当地市场的需求。
但由于当时仓库不足和恶劣的交通运输,使得粮食不能及时运到东部,粮食购销商也因为仓库不足无法大量购买再择机出售。
所以粮食价格一跌再跌。
但是,到了来年春季,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
于是,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刺激下,粮食商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在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再发往外地,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02cf663af1ffc4ffe47ac18.png)
随 着 国 内期 货交 易 所 和 交 易 品种 的 日益 增 加 . 以及 国 内期 货市 场 交 易 的不规 范 性 .国务 院 和证 监 会 于 1 9 98
第 一 阶段 是初 级 发展 阶段 (9 8 19 18— 93年 ) ;
第 二 阶段 是 清 理 整顿 阶段 ( 9 3 2 O 1 9 — 0 0年 ) ;
通 过 第 一 次清 理 整 顿活 动 .规 范 了我 国期 货 市 场 的 国家 的金 融市 场 ,国 内期货 市 场 还 经不 起 考 验 。在 19 98 年 的亚洲 经 济 危 机的 挑 战下 ,我 国的 期 货 市 场 经 历 了 一 次 大 的考 验 .并在 这 次 危 机 中发 现 了我 国 期 货 市 场 的 缺 点 和不 足 。于 是 国务 院 决 定 于 当年 8月 1日对 我 国 的期 货 市 场进 行 第 二 次整 顿 , 下 发 了 《 于 进 一 步 整 顿 和 规 并 关 范 期 货市 场 的通 知 》 此 次 整顿 的重 点是 交 易 品种 缩 小 化 。 和交 易所 集 中化 。 发挥 规 模 经济 的作 用 。在 这 次 整 顿 中 , ( 海 、 连 、 州 )交 易 品种 也 限 制在 特 定 的几 个 交 易 上 大 郑 , 品种 。 且交 易 所 之 间不 得 重 复设 置 交 易 品 种 。 样 我 国 并 这 的期货 交 易 的集 中度 就 得 到 了空 前 的提 高 。在 这 次 整 顿
后, 逐步引入 了以现货为基础的交易机制 , 使我 国期货市 发展。 尽管第一次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但相对于发达
展 。无 论 从 交 易 所 数 量 还 是从 交 易 品种 数 量都 得 到 了快 间我 国 的期 货 市 场 是 一个 无 人 管 理 或 者 很 少管 理 的 自由 发 展 阶段 , 缺 乏 中国 金 融 业发 展 的政 策 指导 , 致 了坐 它 导 庄 、 手 交 易 、 断 市场 等 违 规 行 为 。 样 不 但 发 挥不 了 联 垄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货发展史一、期货起源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
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
到12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的发展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国大宪章正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
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
1571年,英国创建了实际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后来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
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
16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
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
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
二、现代意义上期货的诞生和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期货交易所1.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现代意义上期货诞生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美国大规模进行中西部开发,芝加哥因为临近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所以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中西部的粮食先汇集在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
由于粮食生产有季节性,所以每到粮食收获大量上市时,便大大超过芝加哥当地市场的需求。
但由于当时仓库不足和恶劣的交通运输,使得粮食不能及时运到东部,粮食购销商也因为仓库不足无法大量购买再择机出售。
所以粮食价格一跌再跌。
但是,到了来年春季,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
于是,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刺激下,粮食商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在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再发往外地,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
但是粮食商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收购价高于出售价,就会亏本。
因此他们在购入粮食后就立即与芝加哥的粮食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进而确保利润。
粮食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远期交易方式,直到1848年,82位芝加哥的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产生了。
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入了远期合同1865年,CBOT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期货交易的诞生。
1882年,CBOT开始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同时规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
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开始形成。
2.187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诞生芝加哥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的水路航运和陆路运输使得芝加哥成为全美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到了19世纪60年代,芝加哥已成为美国集中化的大宗肉类、谷物和其他农产品的交易中心1874年5月,一些供货商在芝加哥建立了农产品交易场所,为黄油、鸡蛋和其他农产品提供一个有组织的交易场所。
1899年,成立了芝加哥黄油和鸡蛋委员会。
1919年9月,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正式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同年,统一的结算机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结算公司宣布成立。
1969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
品种有鸡蛋、黄油、奶酪、洋葱、土豆、火鸡、苹果、鸡蛋、铁、活牛、活猪等等期货合约。
3. 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产生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锡和铜的生产国。
但随着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英国生产的锡和铜已经不能满足本国工业生产的需要,所以英国开始从国外运输铜矿石和锡矿石回国进行精炼。
在当时的条件下,矿石的价格因为运输路途遥远,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价格大起大落,价格风险很大。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的英国商人和消费者采取了预约价格的方式,在货物没有到之前就签订“未来到货”合同,提前锁定利润。
1876年12月,300名金属商人发起成立了伦敦金属有限公司。
到1887年7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组建。
三、期货品种发展史(一)前言期货品种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从早期的农产品期货开始后的一百多年来,期货交易的对象不断扩大,种类日益繁多,花样不断翻新。
有传统的农产品的期货,如谷物、棉花、小麦、油菜籽、燕麦、黄豆、玉米、糖、咖啡、可可、猪、猪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货;有金属期货,如黄金、白银、铂、铜、铝等期货,有方兴未艾的能源期货;如原油、汽油等。
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货;如:外汇、利率、股票指数等期货。
金融期货自从本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势。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在美国期货市场上,目前主要的外汇期货包括日元期货、德国马克期货、加元期货、欧元期货等。
利率期货包括美国政府长期、中期和短期国债期货等。
股票指数期货有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S&P500)期货、道·琼斯指数期货、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期货等。
近十年来期货交易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几近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量的增长十分惊人。
在当今全球期货交易量中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占全部总成交量的80%以上。
在欧洲,随着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深化,金融期货交易量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
金融期货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过股票现货的交易量。
(二)商品期货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农产品期货。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
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金属期货。
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
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
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89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
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
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伦敦金属交易所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
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交易所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能源期货。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
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三)金融期货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所。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
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
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所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期货期权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
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
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
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
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
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
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
现在,不仅在期货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四、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自19世纪中叶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创办以来,期货市场已有150年的历史。